㈠ 古代服饰上大多都有哪些图样花纹
1、植物纹:梅兰竹菊、桃李海棠、牡丹芍药、荷花芙蓉、萱桂茶花、月季、水仙、佛手、松柏、万年青、西番莲、蔷薇宝相、葡萄百果、嘉禾。
2、吉祥寓意类:多子(石榴)、富贵荣华(牡丹)、瓜瓞连绵(葫芦或葡萄藤蔓、松龄芝寿、莲花纯洁、菊花隐逸、岁寒三友、福寿喜、五福捧寿、八仙。
3、动物图案:龙凤等(文官一品仙鹤补服,二品锦鸡,三品孔雀等等,平常都能用的还有狮子、虎、鹿、鹤鹊鸳鸯等各种飞禽、蝙蝠、蝴蝶蜜蜂等草虫、鲤鱼鲶鱼等鱼。
4、自然气象纹:云纹、祥云、流云、水纹、浪纹。
5、器物纹:宝瓶、聚宝盆、八宝七珍、如意。
6、几何纹:八达晕、天花、宝照、卐字、八卦、龟背、方胜、柿蒂纹、锁子、连环。
7、人物:百子图、戏婴图、仕女、神佛、二十四孝、悬梁映月、樵牧耕读。
8、风景:潇湘八景、西湖十景、寒江垂钓、各地的名胜或山水名画等。
(1)古代衣服四合云纹图片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服装( Ancient Chinese Articles of Clothing)是指中国古代的各种衣裳、冠帽、鞋袜等服装,在世界上自成一系,其结构与款式随着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发展而逐渐变化。通过对古代服装的研究,可以认识历代人物的风貌。在鉴定有关文物时,
服装也是断代的重要尺度。古代服装存世不多,在研究中除依据实物外,古代雕塑、绘画中的人物形象,也往往是重要的参考资料。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已知缝衣,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文化遗存中曾发掘出骨针。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在不同地区和族别的人们中间,服饰款式已各不相同。以发型为例,大地湾文化中有剪短的披发,马家窑文化中有后垂的编发,大汶口文化中有用猪獠牙制成的发箍,
龙山文化中则用骨笄束发,陕西龙山文化之神木石峁遗址出土的玉人头像,头顶有髻,可能就是用笄束发的反映。骨笄在相当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的二里头类型与东下冯类型诸遗址中均曾出土,形制与商代的同类器物相同。因此得知束发为髻在远古时已是华夏族服装的特征。
㈡ 古代衣服的花纹
在古代,人们的衣服上也是有各式各样的花纹。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古代衣服的花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古代衣服的花纹
龙凤呈样
图案为一龙一凤。
龙的 传说 很多,记载的文献也多,但将龙和帝王联系起来的是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说:“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蚊龙于其上,而已有身,
遂产高祖。”凤凰在刘安《淮南子》一书中开始被称为祥瑞之鸟,雄曰凤,雌曰凰。龙凤都是人们心中的祥兽瑞鸟,哪里出现龙,哪里便有凤来仪,象征着 天下 太平,五谷丰登。
二龙戏珠
图为两条云龙一颗火珠。
《通雅》中有“龙珠在颌”的说法。龙珠被认为是一种宝珠,可避水火。有二龙戏珠,也有群龙戏珠和云龙捧寿,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颂平安与长寿之意。
鱼龙变化
图案为天上有一云龙,水中有一鲤鱼。或一龙首鲤身;或一鲤鱼翻跃于龙门之上。
古代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凡是鲤鱼能跳过龙门的,就可变化成龙,不能跳过龙门的,点额而归,故黄河之鲤鱼多有红色在额头,都是未跳过龙门之鱼。鱼跃龙门表示青云得路,变化飞腾之意。
鹤寿龟龄、龟鹤同龄
图案皆为一龟一鹤。
《韵会》:“龟为甲虫之长”。龟寿万年,是长寿的象征;鹤是仙禽,《崔豹古今注》:“鹤千年则变苍,又二千岁则变黑,所谓玄鹤也。”龟鹤同龄,乃同享高寿之意。
松鹤延年
图案为鹤和松树。
《字说》:“松百木之长”;《礼*礼器》:“松柏之有心也,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松,代表长寿象征之外,还作为有志、有节的象征。故松鹤延年既有延年益寿,也有志节高尚之意。
鹤鹿同春
图案为鹤鹿与松树。
古人称鹿为“仙兽”。神话 故事 中有寿星骑梅花鹿。鹿与禄、陆同音,鹤与合谐音,故又有“六合”(指天、地、东、西、南、北)同春之意和富贵长寿之说。
岁寒三友
图案为松竹梅或梅竹石。
松,“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竹,清高而有节;梅,不惧风雪严寒。苏东坡爱竹成癖,他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还题写过:“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之友”。松竹梅被人们称之为岁寒三友,乃寓意做人要有品德、志节。
喜上眉梢
图案为梅花枝头站立两只喜鹊。
古人认为鹊灵能报喜,故称喜鹊。两只喜鹊即双喜之意。梅与眉同音,借喜鹊登在梅花枝头,寓意“喜上眉梢”、“双喜临门”、“喜报春先”。
图案为一喜鹊一豹者,称之为“报喜图”。
图案为一蜘蛛网上吊着一个蜘蛛者,称之为“喜从天降”。因我国民间习俗称蜘蛛为喜蛛。
图案为一獾一喜鹊者,称之为欢天喜地。两獾相嬉,叫“欢喜图”;两童子笑颜相对者,称为喜相逢。
四个童子手足相连者,叫四喜人。
喜报三元
图案为喜鹊三、桂元三或元宝三。
古代科举制度的乡试、会试、殿式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明代科举以廷试之前三名为“三元”,即状元、榜眼、探花。“三元”是古代文人梦寐以求,升腾仕取之阶梯,喜鹊是报喜之吉鸟,以三桂元或三元宝寓以三元,是表示一种希望和向往的图案,此外还有三元及第、状元及第、连中三元、五子登科等图案。
相禄寿喜
图案为蝙蝠、鹿、桃和喜字。
以前人们常以蝙蝠之蝠寓以幸福之福;借鹿禄同音;寿桃寓寿意,加之以喜字,用此表示对幸福、富有、长寿和喜庆的向往。
五福捧寿
图案为五只蝙蝠一寿字。
《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攸好德,谓所好者德;考终命,谓善终不横夭。还有“五福临门”的图案。
多福多寿
图案为一枝寿桃数只蝙蝠。
福寿无边
图案为蝙蝠、寿桃和盘长。
神速齐眉
图案为蝙蝠、寿桃、荸莽和梅花。
福寿双全
图案为蝙蝠一、寿桃一、古钱二。
这些图案都表示古代人心底希望幸福、富有和长寿。
福寿三多
图案为一蝙蝠、一寿桃、一石榴或莲子。
《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古人因以“三多”(多福多寿多男子)为祝颂之辞。石榴取其子多之意,“莲子”乃连子之意。
三多九如
图案为蝙蝠、寿桃、石榴、如意。
《诗*小雅*天保》:“哪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天保》篇中连用九个如字,寓为 祝贺 福寿延绵不绝之意。图案中以如意表示九如。
福在眼前
图案为蝙蝠与一枚古钱。
古钱是孔方外圆,借孔为眼,钱与前同音,亦称“眼前是福”。
福至心灵
图案为蝙蝠、寿桃、灵芝。
桃为寿而其形似心,借灵芝之灵字,表示幸福到来会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寿比南山
图案为山水松树或海水青山。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乃常见的 对联 。这一图案亦称寿山福海。
三星高照
图案为三位老神仙。
古称福禄寿三神为三星,传说福星司祸福,禄星司富贵贫*,寿星司生死。三星高照象征着幸福、富有和长寿。
图案为一老寿星一只鹿一只飞蝠的,亦称之为福禄寿。
流云百福
图案为云纹蝙蝠。
云纹形似如意,表示绵延不断。流云百蝠,即百福不断之意。
平安如意
图案为一瓶、鹌鹑、如意。
以瓶寓平,以鹌鹑寓安,加一如意,而称平安如意。
古代服装简介
服装穿于人体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制品,其同义词有“衣服”和“衣裳”。中国古代称“上衣下裳”。服装的效果取决于穿着对象、服装造型与穿着环境三大方面的因素。服装既作为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象征,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民族 文化 艺术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一个民族的服装来说,是随着民族文化的延续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它不仅具体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而且形象地体现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升华,本词条介绍古代服装。
商周时期,服饰形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即青、赤、黄、白、黑等五种原色;裳用间色,即以正色相调配而成的混合色。服装以小袖为多,衣长通常在膝盖部位,腰间则用条带系束。
商周贵族服饰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示图。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经现代 科技 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㈢ 古代的衣服长什么样
额 分为好多种的种呢 比如
梅花纹纱袍
娟纱金丝绣花长裙
丝绸罩衣
菊纹上裳
百褶如意月裙
流彩暗花云锦宫装
金银丝鸾鸟朝凤绣纹朝服
翠纹织锦羽缎斗篷
缕金挑线纱裙
银纹绣百蝶度花裙
撒花烟罗衫
百花曳地裙
云纹绉纱袍
藕丝琵琶衿上裳
紫绡翠纹裙
软毛织锦披风
织锦镶毛斗篷
素绒绣花袄
捻金银丝线滑丝锦被
刺绣妆花裙
薄罗长袍
勾勒宝相花纹服
缕金百蝶穿花云缎裙
宫缎素雪绢裙
刻丝泥金银如意云纹缎裳
这些只是一点点 古代服装很多的..
㈣ 古代衣服上的花纹有哪些
1. 龙凤呈样
龙凤呈祥,古代吉祥图案。封建时代以男性喻龙,女性喻凤,男女结婚喜庆,以龙凤作图案象征龙凤相配,吉祥幸福。故常有用龙、凤、灵芝、祥云构成装饰纹样。民间称之谓“龙凤呈祥”。
2.二龙戏珠
两条云龙、一颗火珠。《通雅》中有“龙珠在颌”的说法,龙珠被认为是一种宝珠,可避水火。有二龙戏珠也有群龙戏珠,还有云龙捧寿,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颂平安与长寿之意。
3.鹤鹿同春
鹤鹿同春是中国传统寓意纹祥之一。六合是指天地四方(天地和东南西北),亦泛指天下。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中国民间运用谐音的手法,以“鹿”取“陆”之音;“鹤”取“合”之音。 “春”的寓意则取花卉、松树、椿树等。这些形象,组合起来构成“六合同春”吉祥图案。
4.岁寒三友
中国传统寓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
5.三星高照
三星:原指明亮而接近的三颗星,也指福星、禄星、寿星三个神仙。指有福、禄、有寿,命运好。 出处:《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㈤ 现在街上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人穿着汉服,请问汉服上如意云纹的样式有哪些
明代服饰如意云纹饰的纹样
1.动物纹饰的如意云纹饰
如意云纹通常与动物纹样组合在一起,主题纹饰为龙、凤、仙鹤、麒麟、蟒、飞鱼、仙鹿等仙兽,利用云纹烘托仙兽的神秘感,如意云纹增加仙兽的吉祥寓意,四合如意云纹进一步增加吉祥寓意,象征四面八方吉祥如意,寓意一生如意,吉祥安康。如意云纹在发展的过程中单独出现的情况较少,通常表现为与各种仙兽、仙人、带有吉祥寓意的事物组合出现,表达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丰富画面内容,烘托梦幻、祥瑞、令人向往的仙境。
(1)与龙纹饰组合
㈥ 什么是四合云纹 六合云纹 以及云纹的历史演变过程 带图的。
从来都是拖着疲惫的身躯,在岁月里艰难而行,没有奢望,只惟愿岁月静好,能安然前行。几经风雨,我知道,总有一人视我如生命。风雨同舟,患难相随,不语艰辛,不言沧桑,在冷暖交织的光阴里一起筑梦,只愿能牵他的手,慢慢优雅的老去。若有老去的一天,寻一幽静之处,共享清欢。不需要豪宅,只需一小屋,能避风雨;不需要多温暖,只需一窗,一米阳光能照进心房;不需要有车,只需要能并肩看斜阳;不需要山珍海味,只需粗茶淡饭,有爱住在心里,便好。
携手,坐拥在夏的一角,看花,花儿也会笑;看云,心随云儿飘;种种菜,锄锄草,养一群鸡鸭,蓝天之下感怀云卷云舒的淡淡的喜悦;田野之中感受宁静淡泊之悠远,聆听花语,与花轻舞;伴树闲度,浅诉心事,执笔落墨,把流年
浅书,爱与温暖便是这清浅的岁月赠予的清欢。
㈦ 中国古代服饰上的花纹名称 比如云纹啊,凤纹啊
龙凤纹样:状如行走的行龙;云气环绕的云龙;腾空而起的飞龙;盘成圆形的团龙;头部呈正面的祥龙;头部呈侧面的望龙;头在上尾在下的称升龙;尾在上头在下的为降龙。
瑞兽纹样:人们常把美好的愿望寄托于动物之神,以祈求平安、吉祥、幸福。
组合纹样:万字、方胜、如意头、回纹、水波纹、火纹、云纹、锁纹、曲水纹、古钱纹、密环纹、连环纹、金锭纹、雪花锦绣球纹、龟背纹等。
(7)古代衣服四合云纹图片扩展阅读:
古代服饰的纹饰:
服饰纹饰以一种“标识”的特有形式显示着封建礼制的等级制度。武则天以绣袍赐予百官,是以鸟兽纹样为主,而且装饰部位在前襟后背。这一做法带有一定的标志性,它直接以一个有形的文化符号显示在服装上,使其具有了明显的中国礼制文化特点。
宋代,宋人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焚金饰、简纹衣,以取纯朴淡雅之美,对妇女的装束也有了详细严格的规定,服饰制度与宋代程朱理学观点有着异常密切的联系。
清代的服饰是我国服饰发展的顶峰,服饰纹样在这时的装饰作用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这一时期,服装出现了一种叫“补子”的装饰,以“补子”的纹样代表官职的贵贱,“补子”纹样的差别反映了清代等级的森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纹饰
㈧ 古代服饰名称
中国古代一直是礼仪之邦,古人对服饰的不同部份有相关的名称,不同身份、社会地位的人的着装也有区别,渐渐地,人们就用一些服饰的名词代替各种社会身份的人。 “冠”指帽子,古代帽子的另一个称呼叫元服,夏朝时的冠称为“弁”,又指缁布冠,商朝时称为“冔”,而周朝则叫做“冕”。“簪”指插在发髻或头冠上的长针,“簪缨”是结冠的带子。 上身的服装是“衣”,下身的服装叫“裳”;衣服的前面叫“襟”,后幅称“裾”;“缝掖”指宽袖单衣。破烂的衣服叫“褴褛”,华丽的服饰称“华裾”。 “襁褓”指小孩穿的衣服,是背负小儿的背带和布兜;“弁髦”是保护婴儿前额的一种头发的装饰。 “左衽”指小襟在左边的衣服,东夷和北狄人的服饰就是这个样子;武夫的服式是前长后短的,“短后”便成为武夫衣服的名称了。 古代朝廷位列至尊的三公,用的是皇帝钦命的九种器物,即车马、衣服、乐具、朱户、纳陛、虎贲、弓矢、斧钺、秬鬯。士庶之人,年满20加冠有三加的礼仪,即初次加缁布冠,二次加皮弁,三次加爵弁。“布衣”指还没获取功名的读书人所穿的衣服,后又泛指百姓;“青衿”指青色的衣服,古时也是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缙绅和簪缨都是对仕宦人家的称呼,章甫和缝掖是对儒生的称呼。 在古代,黄色的衣服是贵人的服装,绿色的衣服是下等人穿的,如果用绿色的面料做衣,而里子却是黄色的,则被人们认为是颠倒了贵贱的伦序了。 中国古代流行时间最长的妇女服装款式是襦裙,其特征为上衣下裳,就是短小的上衣配长裙。历代襦裙的基本款式不变,主要是下身裙长有变化。 襦裙作为中国古代常服,非常普及,贵族和平民都穿着,主要的区别在制作襦裙的面料和工艺。从战国时期开始就有襦裙,到唐代最为流行,一直到明末才逐渐消失,前后近 2,000年。尽管襦裙长短宽窄有变化,但历代始终保持最初的款式。 原始时期并没有鞋的概念,人们采用兽皮包裹脚部便于采集狩猎等生产劳动。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利用皮革、丝、麻、草等材料制作鞋子。 古时履、屣、舄都是鞋子的名称,其中“履”是上朝穿的,“舄”是祭祀穿的,“屣”是家居时穿的。古人夏季穿葛草做的鞋,冬天则用皮屦,如果冬天仍用葛草做鞋,则会被人讥笑太吝啬。 古代有用不同材料制作鞋子,如汉代的青丝履、晋朝用丝线编织的鞋子、唐代的云头锦履,还有木制鞋──称木屐,在鞋底有二齿,可以在泥地上行走,也有用以制作木拖鞋的。古代另有一种加木底的鞋,称为“舄”,在鞋的前部有翘起的鞋头装饰。舄有不同颜色,以红色为上品,一般穿舄要与冕服搭配,是帝王参加大典活动时的必备服饰。 而清代妇女所穿的旗鞋则是最有特色的鞋子,也称花盆底鞋、马蹄底鞋,穿花盆底鞋者多为少女和中年妇女。 从图中我们看到,发式的样式丰富多彩,图案的纹样有凤的纹样,有牡丹花纹样。有的发式显现出云纹的印迹,是发展变化的云纹的体现。 从鞋的式样上看,唐代盛行翘圆头鞋,做工很精致,就连草鞋也是讲究工艺的。丝鞋的纹样绣作虎头,和现在山东一带儿童所穿的虎头鞋纹样相似,只是现在山东一带农村儿童穿的虎头鞋的鞋尖没有那么向上翘。男鞋的样式和现代的鞋样有相似之处,说明那时鞋的发展已达到了高峰。 纵观唐代的服饰图案,可以这样来认识: 唐代承前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缠枝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示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 宋、元、明、清时期的服饰图案 宋、元、明、清时期的服饰图案,在唐代日趋写实的基础上出现了种类不同的装饰风格。这时期的服饰、承前代的形式,在图案运用上不仅将云纹发展成朵云纹样,而且更多地运用了"吉祥图案"。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视野更加宽阔,服装的配件设计更加多了起来,特别是在宋代,开始注重幞头这种饰件的装饰效果了。 幞头,即着公服、常服时所戴的首服,又名折上巾,因为它是折而向上的巾式。 在后周时,幞头就一改以前的幅巾样式为四脚幞头了;后来经过隋、唐、五代的发展变化,变成裹戴的一种样式;到了宋代,幞头就成为服饰中的主要首服了。为此,出现了各种样式的、各种图案纹样的幞头。其颜色的运用多是两种颜色,或两种颜色以上的。与之相应地又出现了革带。 革带,以宋代的服饰中是标志官职高低的一种配件。制作革带的材料和装饰都很考究。在图案的设计上还是运用变形的云纹或回龟纹。图案效果给人以明快、简练的感觉。宋代服饰图案,运用的多是云纹、回龟纹,同时也有朵云的,妇女的头饰也运用云纹。 宋、元、明、清时期的云纹图案,也是在唐代日趋写实的基础上出现了种类不同的装饰风格。 例如:一类在"吉祥图案"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一种如意云图案,几个如意云相互连在一起,增加了图案的装饰趣味;另一类的"自由式"云纹逐渐变为写生云纹图案了,明清时期云锦图案的云纹,就是典型的例子。云锦图案上的云纹大都作为龙凤、狮子、蝙蝠等的陪衬,除?quot;四合云"等是规则的云纹图案外,其它大部分以写生的"行云"、"大云"、"卧云"等为主。"行云"是一种像飘浮在蓝天的云,有徐徐而动的感觉,几乎和真实的云彩一样;"大云"其特点是任意向四周发展,形成"连身通气"的气势,也是接近写实的。由于云纹在当时锦绣中运用极为普遍,因此,云锦艺人总结了画云的口诀:"行云绵延似流水,卧云平摆像如意,大云连身通气,小云巧面生灵",来描绘各种云形图等。 明代图案在继承前代图案的同时,创造并丰富了谐音图案和寓意图。为明代明宪宗成化皇帝的常服。他头戴善冠,穿有满地云纹衬托团龙及十二章纹样的服饰,冠以纱,折角向上,后名翼善冠;袍用黄色,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绣金盘龙一;带佩玉,靴为皮之。皇帝常服饰有云纹及十二章的各种纹,寓意了皇帝才德兼备、文武双全、能呼风唤雨,是想象中?quot;人格化"的神。明朝冠服制度规定,皇帝在举行祭礼和大典及处理朝政时要穿有龙纹的袍服。明神宗万历皇帝寿圣节(即诞辰)所穿的龙袍与宪宗皇帝龙袍相似,只是满地的云纹样图案被满地的寓意图纹所代替。它的装饰美化只是一方面,而纹样寓意的内涵更为深刻,仅在明万寿服服饰图案一个纹样里,美好寓意的纹样就如此丰富。另外,随之发展的,如桂花和万年青,意为富贵万年青;太阳和凤凰,意为丹凤朝阳;莲花和鲤鱼,意为连年有余;金鱼和海棠,意为金玉满堂;蝙蝠和云,意为福从天降。这种寓意图案还有不少,有的至今仍在沿用。从上述图中可看出,不论是团龙、坐龙,还是行龙,都呈现出程式化造型,云纹、植物纹、鸟纹、鱼纹也都趋向写实,表现出程式化造型特点。 清代的服饰是我国服饰发展的顶峰,服饰图案在这时的装饰作用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如果说历代服饰图案都有一定的发展,都有尚可创造的余地,那么,到了清代,服饰的装饰纹样就是繁杂堆砌。如果说清代服饰的发展与历代服饰也有不同的话,那么,在这里所要说的,就是各种服饰配件的完善、图案的繁琐,以及等级观念在图案上的反映更加森严明确了。 清代的服饰除了承前代的装束外,主要是在装饰物件上更加完备了,如服装出现了马蹄袖的上衣,出现了马甲(坎肩)。 在图案的设计上承袭十二章的纹样,在明代的八吉祥纹样的基础上,集图案的装饰作用之能事,使之达到了繁纷的程度。服饰上的装饰也如此纷繁。 这一时期,服装出现了一种叫补子的装饰,以补子的纹样代表官职的贵贱。补子纹样的差别反映了清代等级的森严。 清代的帽子一改历代的式样装束,而注重帽子顶上花翎的装饰,以花翎的不同反映不同的官职。下面就具体冠来说明清代冠上花翎的表示内容。皇帝夏朝冠,背面。顶三层,前饰金佛,后饰舍林,此为舍林中饰东珠七颗。清代以帽子有无花翎和顶子的制作材料来区分封建贵族的政治地位。,群王冬朝冠,正面。顶金龙二层,上饰东珠十,上衔红宝石。 贝子夏朝冠,顶二层。前饰舍林,戴三眼花翎。,民公夏朝冠,顶与冬朝冠同。顶镂花金座,中衔东珠四,上衔红宝石。,镇国公吉服冠。顶用红宝石,戴双眼孔雀翎。,皇太后、皇后冬朝冠,薰貂为之。顶三层,上衔大东珠一,朱纬上周缀金凤七,后金翟一,翟尾垂珠,五行二就,每行大珍珠一,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明黄条二,末缀宝石,青缎为带。这些装饰的重要意义,就是显示其高贵的政治地位。皇子福晋夏朝冠(背面)。青绒为之。其他与冬朝冠同,即顶镂金三层,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五,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金黄条二,末缀珊瑚,青缎为带。
㈨ 这是什么汉服的云肩
汉服形制——中国云肩,大美! 练槌{髟圭}髻紫头绳,金绣云肩翠玉缨。 学舞天魔才摆队,长安又领接番僧。 明 杨子器《顺帝》 云肩,也叫披肩,多以丝缎织锦制作,常用四方四合云纹装饰
㈩ 云纹在古代中国有什么象征意义
古代吉祥图案,象征高升和如意,应用较广,有“如意云”和“四合云”等。云纹是我国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中典型的一种,被广泛装饰在我国古代的建筑、雕刻、服饰、器具及各种工艺品上。古代人们长期的采集和耕作实践,对云和雨决定收成的影响产生期盼和敬畏。使云在人们心中得到升华和抽象,对之产生崇拜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