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清朝团龙褂子上有四条龙是什么品
清朝团龙褂子的着装者是皇族。不是什么品,清朝官员是方形补子。
皇上是五爪龙,胸口有团龙。皇族的王爷、贝勒会有四条团龙、前胸一条,左右肩膀各一条,背后一条。
清朝的官服制度与它的礼制一样繁缛,对各种服装的颜色、装饰都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如明黄色、龙缎、玄狐裘、金龙等为皇帝专用的服色、质料、纹饰,他人不得使用,违犯者便要治以重罪。
雍正三年(1725)定年羹尧死罪时,其中就有服饰僭越罪四条,服饰狂悖罪二条;
干隆三十九年(1774)五品捐官范清济越等穿用貂褂进宫为孝圣皇太后祝寿,被参劾后罚俸半年(杨乃济《一身貂褂罚俸半年》,载《紫禁城》第19期)。
清朝的冠服制度,除了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外,就连每个按季更换冠服也要有礼部上奏请旨,获准后,才能在指定的日期更换。否则,便会以违例之名遭到处罚。
(1)衣服上带龙图片扩展阅读
一、皇帝冠帽
1、皇帝冬朝冠:
吉服
冠体为圆顶呈斜坡状,冠周围有一道上仰的檐边。冬用薰貂制作,十一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用黑狐毛皮制作,冠体上缀朱纬,长出冠檐,顶上加金缕丝镂空金云龙嵌东珠宝顶,宝顶分为三层,底层为底座,有正龙四条,间饰东珠四颗,第二、三层各有升龙四条,各饰东珠四颗;每层间各贯东珠一颗;共饰东珠十五颗。顶部再嵌大东珠一颗,梁二,在顶左右,檐下两旁垂带交于项下。
2、皇帝夏朝冠:冠形作圆锥形,下檐外敞呈双层喇叭状。用玉草(玉草产于东北,满族叫德勒苏草,进关以后,视此草为发祥之物)或藤丝、竹丝做成,外裱以罗,在两层喇叭口上镶石青色织金边饰;以红纱或红织金为里,外层缀朱纬,内层安帽圈,圈上缀带。冠前缀金累丝镂空金佛,金佛周围饰东珠十五颗,冠后缀金累丝镂空舍林(金龙状饰物),有东珠七颗。冠顶部再加金累丝镂空云龙,嵌大东珠宝顶,宝顶形式与冬朝冠相同。
3、皇帝吉服冠:冠形似朝冠,冬用海龙、薰貂、紫貂,上缀朱纬,冠顶满花金座,上衔大珍珠一颗。满花金座有的是镶嵌宝石的。夏吉服冠也用玉草或藤丝、竹丝编织,红纱绸裱里,石青织金缎或织金绸、纱缘边。上缀朱纬,顶满花金座上嵌大珍珠一颗。
4、皇帝常服冠:冬为有折檐的圆形帽,满缀红缨、红绒结顶。用皮或青绒制作。夏常服冠形同夏朝服冠,以玉草或藤、竹丝编织,红纱、绸里,石青织金缘边。上缀朱纬、红绒结顶。
5、皇帝行服冠:冬行服冠形如冬常服冠,用黑狐、黑羔皮或青绒为之,满缀红缨、红绒结顶。夏行服冠形同夏常服冠。
6、皇帝雨冠:冬季冠形为高顶式,前有深檐。夏季为平顶式,前檐展敞。按不同季节表用明黄色毡、油绸或羽缎制作,月白缎里。
二、龙褂的纹样,早期则一般有两大类:
一类是“满装”,通身满绣云龙纹,其装饰手法在明后期已经成型,满装褂在当时制作的龙褂中所占的比例很高。
第二类为清地“团龙装”,除了团龙之外,清素无纹。后妃使用八团龙褂,胸背两肩正龙四,下摆行龙前后各二。又按照袖口底端是否有海水江崖纹,分为八团有水龙褂和八团无水龙褂两种。
此类团龙样式成为后世外褂的主流,而满地装风云水式在雍正之后逐渐少用,在干隆定制中被彻底废除,仅保留团龙式。
❷ 清朝太监总管的衣服上为什么有龙的图案
清朝太监总管的衣服上的图案那不是龙,是蟒。
蟒袍,又被称为花衣,因袍上绣有蟒纹而得名。徐珂《清稗类钞》服饰类:蟒袍,一名花衣,明制也。明沈德符《野获编》云: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趾)耳,凡有庆典,百官皆蟒服。也就是说蟒袍就是少一个爪子的蟒为主图案的衣服。
龙袍(lóngpáo)皇帝的朝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绣有龙形图纹的袍服。帝王的礼服。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因袍上绣龙形图案,故名。
(2)衣服上带龙图片扩展阅读:
特点
蟒是装饰性极强的服装,它继承了中国历代服饰追求意境美,体现精神意蕴美的传统,即以服装来装饰人体。其长袍阔袖的服装造型,具有庄重感;华美的装饰图案,赋于象征意义。
蟒的另一大特点是可舞性强,它摆脱了自然生活形态,不束腰,服装可任意摆动以表示人物情绪(玉带挂在衣上,仅起装饰作用);它借用夸张后形成的水袖,丰富表演动作,传达人物感情。
质料
大缎。
纹样:主要是龙及"蟒水"(海水江牙),陪衬纹样为日、山,流云、"八宝"、"八吉样"等。在封建社会中,龙是尊贵的象征,它符合帝王将相的高贵身份。龙的具体形状,有团龙、行龙、大龙等三种,有的端庄严谨,有的昂扬矫健,有的气势宏大。
色彩
主要使用十种纯色,分为"上五色"(正色)和"下五色"(副色)。上五色指红、绿、黄、白、黑,下五色指紫、粉(红)、蓝、湖、香。京剧服装继承了中国民族艺术的装饰色彩传统,大胆用色,色彩倾向鲜明,注重强烈对比。
又因为它是一种"刺绣之服",金银线(复合色)具有调和作用,所以,服装色彩既有强烈对比,又和谐统一,并且光彩灿烂,极为富丽。对于具体人物,力求扩展服装基色(主色)的面积,造成"一人一色"效果。用色也具有特定的寓意,根据人物的类型而定。
❸ 皇帝穿的龙袍上的龙是几个爪子代表什么含义
皇帝穿的龙袍上的龙是五个爪的。是皇帝的象征,唤作"五爪金龙"而且其他官员官服上的龙就是4只爪的表示臣服于"五爪金龙"比"五爪金龙"低一等。
在最早的时候,三爪、四爪龙象征着地位重要的人,而后面天子注重自己的威严后,给自己定了五爪龙的标志,然后四爪龙象征臣子。
(3)衣服上带龙图片扩展阅读
龙袍(lóng páo),即皇帝的朝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绣有龙形图纹的袍服。帝王的礼服。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因袍上绣龙形图案,故名。其特点是盘领、右衽、黄色。此外,龙袍还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
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据史籍记载,皇帝的龙袍上都绣有九条进龙,胸前、背后各一,左右两肩各一,前后膝盖处各二,还有一条绣在衣襟里面。
为什么龙袍要绣九条龙呢?因为古代帝王受《周易》的影响,崇尚”九五至尊“。《易·乾》中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思是说这条龙已经飞上天了,表示达到了最高境界。也是因为这个缘故,皇室建筑、家具陈设和生活容器等多用九、五两个数字。
龙袍的空地一般为褚黄色,龙袍上并绣有9条龙,间以五色云彩。领前后正龙各1条,膝部左、右、前、后和交襟处行龙各1条,袖端正龙各1条。龙袍并不是专供皇帝穿着,郡王及以上都可以穿,只是不能用黄色,其他官员是不能穿着的,只有得到皇帝亲赐才能穿着,但在穿着必须“挑去一爪”,以示区别。在明朝,经改制后的龙袍,称为蟒袍,成为明朝职官常服。
❹ 求一张动漫古装图,红色衣服,身上有条龙
类似这个吗
❺ 清朝各式皇帝衣服上的龙纹怎么画
以明黄、金黄或者杏黄一类的亮黄色为主,龙袍上绣有九条龙,以龙袍实物来看,前后加起来不过八条龙,但实际上还有一条是被绣在衣襟之内,所以一般情况下是看不到的,故龙袍实际上绣有九条龙。
古代的皇帝多以真龙天子自居,所以他们穿的朝服也叫龙袍。龙炮的意思除了是皇帝穿的以外,还因为龙袍上绣有龙的图案。清朝皇帝龙袍上绣的图案是五爪的龙,在清朝只有皇帝和皇后才能穿绣有龙图案的服装,其他人穿了就是僭越,会被治罪的。
即便是清朝的太子和其他皇子也是不能穿绣有龙图案的服装的。有人根据清朝的一些图片提出质疑,他们说皇子身上的衣服也有龙图案。实际上这是误解,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皇子衣服上的“龙”和皇帝龙袍上的龙是不一样的。皇子服装上绣的并不是龙,而是蟒,龙是五爪的,而蟒是四抓得。因此皇子的服装也叫蟒袍,而不是叫龙袍。
❻ 能帮我找下这衣服上的高清龙图案吗谢谢!
❼ 衣服上有一只恐龙的,这是什么牌子的衣服
小小恐龙
❽ 在古代皇帝和官员的服装上绣的图案龙和蟒的区别是什么
1、图案不同
龙有“五爪”,蟒有“四爪”。
2、性质不同
龙袍(lóng páo),即皇帝的朝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
蟒袍,又被称为花衣,因袍上绣有蟒纹而得名。
3、外形不同
龙袍的空地一般为褚黄色,龙袍上并绣有9条龙,间以五色云彩。领前后正龙各1条,膝部左、右、前、后和交襟处行龙各1条,袖端正龙各1条。
蟒袍款式为齐肩圆领,大襟(右衽),阔袖(带水袖),袍长及足,袖裉下有‘’摆衩子‘’周身以金或银线及彩色绒线刺绣艺术纹样。
4、寓意不同
龙袍:帝王的礼服。皇帝专用的袍。此外,龙袍还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
蟒袍:古代官员的礼服。在古代,蟒袍加身,士大夫们的最高理想,即意味着位极人臣,荣华富贵。
(8)衣服上带龙图片扩展阅读:
在中国历史上,至高无上的封建帝王,运用其手中的权力,对中国服饰施加的彩响是十分巨大的。史料中的许多服饰规定,都是帝王们下达的。
古代官员,特别是明清两代,不同品级,其官服上的图案也是不一样的。官员等级分明如此,帝王们就更加的讲究了。在多数人的印象中,皇帝的龙袍、衮服上都绣着龙。除了帝王之外,其他人不得“僭用”,即便是亲王、王爷等皇室人员,在衣服上也只能绣蟒。
其实,皇帝的衣服上除了绣上龙,还有其他十一件东西,分别是:日、月、星、山、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加上龙,合称“十二章”,每一章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是等级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