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月三手抄报既简单又好看 绘画图片简单又漂亮
你可能感兴趣: 自治区特色节日:三月三高速公路免费吗
此事还正式地记入了《周礼·地官·媒氏》中:“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官方给了“三月三”情人节一个法定的地位。于是后来的“三月三”不仅有了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等四十余人于兰亭集会,曲水流觞,欢饮之间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雅事;还有了杜甫《丽人行》诗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暧昧、香艳故事;更有了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去年今日”之怅惘情事。从此,“令会男女”成为“三月三”节日中最核心、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2. 2019三月三壮族绘画图片简笔画 广西壮族三月三简笔画图片大全
导读:壮族三月三是壮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也被成为歌圩节,因为在这天壮族的青年男女都在聚集在集市上,举办对歌传情、绣球传情等活动,其实也有点相亲的感觉。那么关于2019三月三壮族绘画图片简笔画,你知道怎么绘制吗?如果不懂,可以来借鉴我带来的广西壮族三月三简笔画图片大全哦。
2019三月三壮族绘画图片简笔画 广西壮族三月三简笔画图片大全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农历三月初三,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又称‘修锲节’)”。传说,这是西王母的生日,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后始定为农历三月三日。古代,人们在这天要在清水河边洗涤,目的在于卫生与保健,后来演变为在水边饮宴,郊外春游的节日。
三月三的由来一
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刘三姐从小爱唱山歌,成年以后容貌美丽,出口成歌。附近有个财主莫怀仁想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刘三姐誓死不从,莫怀仁叫人把刘三姐抛入河中。刘三姐顺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鱼峰山下。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学歌。后来她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就一直在这里传歌。莫怀仁得知后,又勾结官府,把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半夜,月明星稀,当乡亲们把他们两个打捞上来时,忽然一阵清风,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自此,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三月三的由来二
很久以前,有一对青年男女,从小相爱,他们很会唱山歌,谈情说爱都是用山歌来表达,但因受到家人反对,他们不能结为夫妻,便双双殉情。青年们为了纪念这对坚贞的情侣,每年在他们殉情的日子,聚集起来唱山歌,并逐渐形成“三月三”歌圩。
三月三的由来三
远古时期,某家有三个很漂亮的女儿,上门求婚的人络绎不绝,但父母都看不上。后来父亲想了个点子——— 让求婚的后生仔当场唱歌,谁唱得最好,漂亮的女儿就嫁给谁。结果通过唱歌,三个女儿都找到了如意郎君。从此之后,唱歌成了一种男性求偶的形式,并发展成为歌圩。
3. 三月三到底是个什么节日有哪些地方过这个节日
三月三是“上巳节”,又称“修锲节”。
有哪些地方过这个节日?
2014年,广西自治区规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全民放假两天。3月3日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所以当然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传统习俗。3月3日,壮族人会做五颜六色的糯米饭,抢烟花,敲锣打鼓等,会很热闹。三月三本来是壮族男女在街上相聚饮酒的盛宴,所以当然会有绣球示爱。这种绣球是女方自己编织的圆球。它是手工制作的,非常漂亮,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4. 2021广西壮族三月三手抄报 三月三手抄报图片大全
导读:特别是在广西境内,很多少数民族更是将这一天当做是重大节日来进行庆祝,不少小学生们更是会制作简单漂亮的关于三月三的手抄报,来迎接节日的到来,那么,2021广西壮族三月三手抄报怎么画呢,下面一起来欣赏一下三月三手抄报图片大全。
1、首先可以在中间画出一个边框,然后在边框的右侧,画出一些树叶枝条进行装饰,并在左边画出一位少数民族的女孩。
2、随后则可以在左上角和右上角分别画出云朵,并在右侧写出【三月三壮族】这个字,而画面底部可以则可以画出一些草堆和小草的轮廓进行修饰。
3、最后只需涂上颜色即可。
三月三祝福语短信
1、又是一年三月三,一江春水暖,一世爱相伴。
2、又是一年三月三,我在等花也等你。
3、又是一年三月三,不负春光无限好!
4、三月三,除灾求福:愿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5、不在春天,你读不懂风的语言,不到春天,你听不清雨的甘甜,不遇见春天,你永远不明白云是什么形状,朋友,三月三时节,愿你春光得意。
6、吉星高照伴随你三生三世,祝你三月三快乐!
7、三月三,春天来,杏花桃花开满山;谷雨前,清明后,满山遍野走一走;春风吹,春花飞,草长莺飞惹人醉;走一走,游一游,健康快乐就足够!
8、海棠过雨红初淡,杨柳无风睡正酣。杏烧红桃剪锦草揉蓝,三月三,和气盛东南。
9、伴着春风拂面的气息,三月三就这样悄然而至。人间三月,等花也等你。三月三,踏春忙。
10、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浓情三月三,悠悠壮乡情。
5. 三月三手抄报又简单又漂亮
三月三手抄报又简单又漂亮
侗族三月三,节期为五天。每逢农历三月初一,家家户户便开始准备。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下面是关于三月三手抄报又简单又漂亮,欢迎阅读!
侗家传说,古时侗家的原始属地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初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初二,姑娘们相邀到河边捞鱼抓虾,并与小伙子们在坡上备办野餐。
初三清晨,姑娘们精心打扮后,提上精巧的竹篮,到菜园采来满监葱蒜,在泉边用水洗净。她们排成一字长龙,站在水边小路上,羞涩地挥动篮子,悄悄地向山坡上张望,等待情郎讨取。此时山坡上早已站满了人,里边有姑娘的家人,要看看到底是哪家后生讨走了篮子。一群穿着整洁青布对襟上衣的小伙子,在人们善意的哄笑中,一个跟一个地走上水边小路。这时,小伙子们当众向意中人讨篮,得到者会迎来一阵"噢噢"的赞叹声,小伙子可与姑娘悄声约定还篮时间。讨不到篮子的小伙子会招来围观者"嘘嘘"的嘲讽声,而后在寨旁山坡上对歌,以歌声继续寻觅知音,一直唱到天亮。这天中午,人们集中在寨中心的场地上欢歌狂舞。
三月初四还要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初五下午要为前来观看的邻近村寨的客人举行欢送仪式。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1〕11号)精神,2022年清明节放假时间为4月3日至5日。农历三月初三为4月3日(星期日),与清明节放假时间重叠。为营造我区“壮族三月三”良好节日气氛,本自治区内4月2日(星期六)、6日(星期三)放假调休,即“壮族三月三”和清明节放假时间为4月2日至4月6日。
【拓展内容】
三月三散文
春临三月,大地蓊郁,草长鸢飞。在竹笋破土而出菜豆刚刚长成的时候,乡村的又一节令“三月三”便在春光融融中暖暖走来了。
如今的乡村,信教有些江湖混乱,就拿白喜事来说,儒、释、道三教九流混杂而用,往往邀请一些装腔作势的“师公”来施法念咒,本属于道教的道场,却总是掺杂有佛教和儒教的形式,反正乡里人的丧事只求风光热闹,谁也没有在乎什么正教邪派!因而平时的信仰也是如此,敬奉着五花八门的神明菩萨。进寺庙烧香,拜祭的是如来观世音菩萨,这是佛教;而家里供奉的“天地国亲师位”却是典型的儒家;平时小灾小病的求个神明保佑,门上贴的符咒就是活生生的道教了。在老家,我听父亲讲,真武祖师曾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同时也是一个得道的药师,尤其擅长治疗“痈疖疽肿”之类的.坨毒。他死后,后人尊谥号为真武祖师爷,奉为道教之神供奉在山门。传闻农历三月初三日是真武祖师的生日,千百年来的乡村总为战争和疾病的困扰,只要是能解救民众苦难的神,才不管他是儒释道的哪教哪派,一并信奉就是了。
我们那里有一处名曰“冷背后”的山岭,供奉着真武祖师的山神庙,位置就在我五哥的岳母娘家旁边,平素这里冷冷清清的,没有多少生气。只有到了每年的三月三,可就热闹了。一个原本寂静的小山村,一下子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朝觐的香客,沿途络绎不绝,把这条简单的乡村山路挤得水泄不通。他们都是周围附近赶来烧香拜神的,顺便也有来问卦药方的人,这可真是件很奇异的事情啊!有一年春上,我的脸部粉刺很是突出,父亲就带了我到真武祖师那问卦求药,在案台之上摆放了厚厚的一叠处方。不管你得的是什么病,只要诚心跪拜于前,然后卜卦等候“神明显灵”应验卦象,那么就可以欢欢喜喜到所对应的地方去拿相应的单方,只要付给守庙的老人五毛钱,就可以直接到药店去抓药了。到药店问医生,无非都是一些理气活血之类的方子,反正服用之后不碍事,对身体还是有利的。因此,大家就都争相传奇真武祖师神通广大,因而香火神通源源不断,三月三日这一天从清晨到下午,一直都是川流不息的人群,香烛纷飞,鞭炮声声,把平静的山村彻底喧闹了整整一天!
在古老的乡村,信奉“三月三”的真正意义在于防病防灾难。我的母亲每年三月三日大清早的就出去了,她要到附近的闲地里扯地菜——学名荠菜,在药书上记载这本是一种清热降火的中草药,母亲采回来清洗干净,放入锅中盛水煮了鸡蛋吃。母亲说,吃了三月三的地菜鸡蛋,夏天就不再长疖子了,也不生痱子了。我记得我小时候经常生疮长痱子,在母亲的循循善诱之下喝着那些地菜汤。我那经过春荒的胃口,吃到了荠菜的鲜嫩,那是一种大自然的芬芳,散发出泥土的味道,染成了青绿色的鸡蛋也清滑而不甜腻,在母亲幸福而温馨的目光中吃下这三月三的地菜鸡蛋,这是一种怎样美轮美奂的享受呀。每年的三月初三日,春光灿烂,人生最美的季节,在乡情明媚的节令遥想那一碗清纯可口的地菜鸡蛋汤,一种回味悠长的美好时光就像无尽的春天一样幸福地铺陈而来……
;6. 2019三月三壮族绘画图片简笔画 广西壮族三月三简笔画图片大全
导读:壮族三月三是壮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也被成为歌圩节,因为在这天壮族的青年男女都在聚集在集市上,举办对歌传情、绣球传情等活动,其实也有点相亲的感觉。那么关于2019三月三壮族绘画图片简笔画,你知道怎么绘制吗?如果不懂,可以来借鉴我带来的广西壮族三月三简笔画图片大全哦。
2019三月三壮族绘画图片简笔画 广西壮族三月三简笔画图片大全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农历三月初三,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又称‘修锲节’)”。传说,这是西王母的生日,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后始定为农历三月三日。古代,人们在这天要在清水河边洗涤,目的在于卫生与保健,后来演变为在水边饮宴,郊外春游的节日。
三月三的由来一
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刘三姐从小爱唱山歌,成年以后容貌美丽,出口成歌。附近有个财主莫怀仁想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刘三姐誓死不从,莫怀仁叫人把刘三姐抛入河中。刘三姐顺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鱼峰山下。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学歌。后来她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就一直在这里传歌。莫怀仁得知后,又勾结官府,把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半夜,月明星稀,当乡亲们把他们两个打捞上来时,忽然一阵清风,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自此,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三月三的由来二
很久以前,有一对青年男女,从小相爱,他们很会唱山歌,谈情说爱都是用山歌来表达,但因受到家人反对,他们不能结为夫妻,便双双殉情。青年们为了纪念这对坚贞的情侣,每年在他们殉情的日子,聚集起来唱山歌,并逐渐形成“三月三”歌圩。
三月三的由来三
远古时期,某家有三个很漂亮的女儿,上门求婚的人络绎不绝,但父母都看不上。后来父亲想了个点子——— 让求婚的后生仔当场唱歌,谁唱得最好,漂亮的女儿就嫁给谁。结果通过唱歌,三个女儿都找到了如意郎君。从此之后,唱歌成了一种男性求偶的形式,并发展成为歌圩。
7. 壮族三月三制作手工有哪些
常见的壮族三月三制作手工有贺卡手工,黏土手工、折纸手工,以黏土手工做一个壮族绣球为例,做法如下:
需要材料:轻黏土、剪刀
1、先用黄绿色粘土捏一个圆形,如下图所示:
8. 三月三手抄报图片
三月三手抄报图片大全
“三月三”是我国民间的一大节日。不单是汉族,其他很多少数民族也把这一天作为重大节日来庆祝。很多人可能感到好奇,三月三竟然是这么多民族的节日,那么,三月三的由来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关于三月三手抄报图片大全,欢迎阅读!
“三月三”留在南宁也能玩出花样
“三月三”假期来了,还没有做好出行计划?南宁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说,不远游,也有好景色看,南宁持续推出的多项优惠活动,让人爽到爆。
4月18日“南宁天天游旅游日”当天,南宁将推出“99看南宁”惠民活动,游客只需花费99元,就可以在环大明山“马上大”和“花样南宁天天游”两大系列十大精品线路中选择一条线路畅游,看南宁旅游新变化及新景点。
当天,南宁还将启动“喜看南宁新变化·发现乡村之美”暨示范乡村欢乐游活动,向市民们及广大游客推荐南宁市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及特色产业,推出西乡塘“美丽南方”休闲乡愁一日游、灵水—康佳龙生态农庄—伊岭岩壮乡之旅一日游等线路。另外,40万份《花样南宁“马上大”免费门票明信片》也将投放市场,游客手持明信片即可享受2人同行1人免单的优惠,游览马山金伦洞、上林霞客古渡、大龙湖、大明山、广西药用植物园、南宁凤凰谷、昆仑关景区、南宁花花大世界等8个收费景区一次(价值443元)。
游玩南宁拍了不少照片,还可以参加南宁市旅发委举办的2015“花样南宁”旅游摄影比赛(4月16~5月4日),赢取丰厚礼品。(陈春栩)
去武鸣赶“三月三”歌圩看清交通信息
“三月三”(4月21日)当天,武鸣将对城区部分路段实行临时交通管制。上午9时至下午1时,武鸣标营路全段及绕城路东环段临时交通管制,禁止车辆驶入和停放;晚上6时30分至11时,绕城路东环段实行临时交通管制,禁止车辆驶入和停放。
当天禁止货车、拖拉机进入武鸣城区道路,过境货运车辆需绕行都南高速等,确实需要经过的,须服从现场交警指挥按时段通行香山大道;从武鸣高速路口前往主会场的车辆可以绕行环城路;交警部门提醒,除标营路及绕城路东环段管制路段禁止停车外,主会场周边道路可临时停车,车主需自觉将车辆有序顺向停放。
此外,因都南高速伊岭岩出口匝道(都南高速伊岭岩出口至南武城市大道路口)封闭施工,前往花花大世界景区的游客可从伊岭岩高速路口出站后,从花花大世界的侧门进入景区。
又是一年三月三,近日,记者从广西各大博物馆了解到,为了让市民了解三月三文化的魅力,从今天起,广西各大博物馆将陆续推出系列民俗活动,如三月三民族传统工艺展、歌圩演唱会等,更有免费参与活动,如体验传统壮族服饰、亲手制作五色糯米饭等,其中,有不少活动是亲子类型,假期间,家长可带上孩子来参与。
【三月三的由来】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自春秋战国以来华夏炎黄子孙于黄帝故里轩辕之丘(今河南省郑州市下辖新郑市)祭拜先祖黄帝的仪式。唐代后升格为官方祭典。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华夏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据《易经》、《史记》/<山海经》等记载,轩辕黄帝故里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下辖新郑市。春秋时代的历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登新郑具茨山(俗称“始祖山”)朝拜黄帝的记载,唐代以后渐成规制,盛世时由官方主拜,乱世时由民间自办,一直绵延至今。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突出了中华民族寻根拜祖的主题,象征炎黄子孙血脉相连、薪火相传。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如: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汉族三月三的由来:“鬼节”与蒿子粑粑
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阳间和阴间之间的`界限没有现在这样的森严,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阳间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阴间看看,方便得就象走亲戚一样。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阴阳生死之间的界限更加宽松了。三月初三晚上,阴间的街市到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大街小巷挤满着华丽的鬼魂。随处可见龙灯、狮舞、高跷、花船,其热闹繁荣非人间的春节可比,因而在这天晚上,人的魂魄经受不了阴间的诱惑,纷纷到鬼市去游玩,他们有的游荡于街头巷尾观灯看戏;有的在酒楼茶肆喝酒听曲;有的趁机去望从未见过面的列祖列宗。
待到雄鸡报晓,鬼市收市时,大多数的游魂心满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躯体。少数游魂乐而忘返,就留在阴间了。翌日,阳间一片哭声。我们为那些魂魄不归的亲人请来和尚道士念经画符招魂。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及和尚道士的经文符咒能招回一些不贪玩的游魂,一些玩性大的在七天身体腐烂后,就长离人间了。
侗家三月三的由来
古时侗家的原始属地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初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侗族三月三,节期为五天。每逢农历三月初一,家家户户便开始准备。
初二,姑娘们相邀到河边捞鱼抓虾,并与小伙子们在坡上备办野餐。
初三清晨,姑娘们精心打扮后,提上精巧的竹篮,到菜园采来满监葱蒜,在泉边用水洗净。她们排成一字长龙,站在水边小路上,羞涩地挥动篮子,悄悄地向山坡上张望,等待情郎讨取。此时山坡上早已站满了人,里边有姑娘的家人,要看看到底是哪家后生讨走了篮子。一群穿着整洁青布对襟上衣的小伙子,在人们善意的哄笑中,一个跟一个地走上水边小路。这时,小伙子们当众向意中人讨篮,得到者会迎来一阵“噢噢”的赞叹声,小伙子可与姑娘悄声约定还篮时间。讨不到篮子的小伙子会招来围观者“嘘嘘”的嘲讽声,而后在寨旁山坡上对歌,以歌声继续寻觅知音,一直唱到天亮。这天中午,人们集中在寨中心的场地上欢歌狂舞。
三月初四还要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初五下午要为前来观看的邻近村寨的客人举行欢送仪式。
瑶族三月三的由来
相传在很久以前,野兽经常出入瑶族村寨伤人、损坏庄稼,为了保卫家园,寨子的民族英雄盘古率勇士上山守猎、捕杀猛兽,盘古不幸被羚羊用角顶破服部而当场死亡,那天正是农历的三月初三,为了记念民族英雄盘古,瑶族人民把每年的三月初三日定位记念盘古的日子,取名为“三月三”又名“干巴节”即每年的“三月三”之前,瑶族男人都提前一个星期到老林守猎、捕杀野兽、下河捞鱼摸虾,并且烤成干巴带回家里。妇女们上山采摘小靛叶等天然染料,煮水后染成红、黄、蓝、紫四种颜色的糯米饭用于敬献盘古,年复一年,一直传到今天。过去“三月三”,瑶族人民放下手中的农活集体休息一天,以祭奠盘古,即妇女们休息做针线活、男人们读经书、喝酒、娱乐、姑娘和小伙子们却相约到寨子边的荒山上、纵林里对歌、谈情说爱、玩耍。
畲族三月三的由来
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在畲族民众中,三月三是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此日,家家宰杀牲口,祭祀祖先。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节日里吃乌米饭。夜幕降临时,则举行篝火会,竞相对歌。畲民善对歌,此日往往要邀请省内外各地的畲族歌手登台献艺,场面十分热烈。
黎族三月三的由来
传说,上古洪水时期,兄妹两人躲在南瓜中幸存下来。为了成家立业,他们决定分头寻找其他人,并约好来年农历三月三会合。结果几年过去两人无功而返。妹妹见找不到别人,就忍痛用竹签将自己的脸刺上花纹,又用植物染上了颜色,不让哥哥认出自己,以结夫妻,从而使种族得以延续。这也是黎族“三月三”节和纹面来历的传说。至今在东方市东方镇中方,每年农历三月三,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汇集一起,参加“三月三”盛会,载歌载舞、谈情说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