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衣服发型 » 简单海洋世界手抄报图片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简单海洋世界手抄报图片

发布时间: 2022-10-25 12:08:04

⑴ 关于海洋的手抄报简单漂亮精选8张

海水那么蓝,使人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蓝宝石的颜色又太深,纵是名师高手,也难以描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海洋的 手抄报 ,供大家参考。

关于海洋的手抄报1

说起海洋,它可是我占到我们这个星球表面积的71%了。海洋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就让我给给大家介绍一些吧。

首先,我要说的是海洋里的高山。海洋里有许多高山,而且有得还很高,那到底有多高呢?要比起来,珠穆朗玛峰都不算地球上最高的山,珠峰也只不过才8848米,而海里的冒纳凯阿山可是比它足足高了1000多米。还有我们都知道的马里亚纳海沟,它的深度是惊人的11,034米,想象一下你从海面潜下去都得花一个小时才能到达它的底部,是不是觉得特别震惊?

接着,我来 说说 那些打破纪录的鱼吧。最早的鱼它只有4厘米大,没错,确实是这样的。最快的鱼是旗鱼,它的速度是无敌的,它冲刺的速度可以超过100千米每小时,嗯,它的确是一个很棒的交通工具了。而体积最大的鱼是翻车鱼,它刚出生时只有豆子大小,但用不了多久它就成年了,它长得像一辆小卡车那么大,还很丑,恐怖极了。

最后,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章鱼。章鱼可是大海里最普遍的动物之一了,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的热带及温带海域。光目前我们认识到的章鱼就有26属252种。别看它们是软体动物,看着总是张牙舞爪笨笨的样子,实际上,它们可是十分聪明的家伙,它们会打开旋转的瓶盖来得到瓶中的食物。嗯,别不相信,这可是科学家们做过的实验呢。

好了,关于海洋的知识我就先介绍这么多,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意犹未尽呢?那就等着我们下回再讲吧。

关于海洋的手抄报2

海,像一个万花筒,有时宁静,有时欢快,有时又凶猛……

这一天,老师带我们来青澳湾玩。我脱了鞋,朝沙滩走去。同学们各忙各的,有的在堆城堡,有的用沙子埋脚,还有的在 游泳 。我望一望大海,大海无边无际,透过灿烂又暖和的阳光,海面上金光闪闪,显得更壮美。大海和天空融为一体,海天相接的地方,白云像一个个活泼的孩子跳下大海玩水嬉戏,又像是一个个白色小精灵从水面跳出来在天空中奔跑、玩耍。

我忍不住冲向海边。这时,海水是欢快的,我想,大海可能喜欢我吧?要不它怎么笑得那么开心。海水的颜色不止一种,是由绿、蓝、黄、白等颜色组成。海浪扑打着我的脚,一定是海底下的虾、蟹、鱼在开心聚会而掀起的波浪,而海上这么多种颜色一定是聚会的舞台聚光灯照的。

我站在沙滩上,等浪花向我扑来。站了一会儿,一个大浪冲过来,我开心极了,我闭着眼睛,一个个大浪继续扑过来,我小心地站在沙滩上,不让海浪掀翻。这时老师喊着:“锐涛,快过来,我们一起玩!”我从金色的沙滩站起来,朝老师那里走去。我们大家手牵着手,排成一列,向浅海上走去。我转身,一只脚在前,一只在后,准备迎战。没想到,大浪冲来时,老师拉着我的手,向沙滩上跑去,没想到我的脚站不稳,一屁股坐了下去,裤子全湿了……

黄昏时,老师叫我们回家了,我留恋地欣赏着最后一丝夕阳,在上车的前一刻,我情不自禁地对大海喊:"美丽的大海,我爱你!”


关于海洋的手抄报简单漂亮精选8张相关 文章 :

★ 海洋手抄报大全

★ 海洋手抄报图片大全

★ 关于海洋的手抄报内容

★ 8开纸手抄报简单资料

★ 有关海洋的手抄报图片

★ 关于海洋的手抄报图画

★ 关于海洋的手抄报图片

★ 关于海洋手抄报图片

★ 海洋手抄报版面设计图大全

★ 海洋手抄报模板

⑵ 有关“海洋”的手抄报怎么画

可以是一幅浅蓝色的手抄报
1.画一个大鱼,中间写字。
2.画一个沙滩,上面画几个贝壳。写字。
题目:海洋--美丽的世界
未来的海底家园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O(∩_∩)O哈哈~

⑶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

海底的世界是神秘的,也是吸引人的,本文就来分享一篇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欢迎大家阅读!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图片一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图片二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图片三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图片四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图片五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图片六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图片七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图片八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图片九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图片十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图片十一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图片十二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图片十三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图片十四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图片十五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图片十六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图片十七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图片十八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图片十九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图片二十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图片二十一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图片二十二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图片二十三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图片二十四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图片二十五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资料:海底生物种类

经过几十年来海洋科技工作者的调查研究,已在我国管辖海域记录到了20278 种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隶属于5个生物界、44个生物门。其中动物界的种类最多(12794种),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种)。我国的海洋生物种类约占全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0%,数量占50%。

我国海域的海洋生物,按照分布情况大致可以分为水域海洋生物和滩涂海洋生物两大类。在水域海洋生物中,鱼类、头足类(例如我们常吃的乌贼,也叫墨鱼)和虾、蟹类是最主要的海洋生物。其中以鱼类的品种最多,数量最大,构成了水域海洋生物的主体。

水域海洋生物种数的分布趋势是南多北少,即南海的种类较多,而黄海、渤海的种类较少。根据最新的调查资料,分布在我国滩涂上的海洋生物种类共有1580多种。其中以软体动物(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贝类)最多,有513种,其次是海藻358种,甲壳类(主要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虾、蟹)308种,其他类群种类很少。我国沿海滩涂生物的种数与海域生物一样,也是自北向南逐渐增多。

全世界的科学家正在进行一项空前的合作计划,为所有的海洋生物进行鉴定和编写名录。海洋里到底有多少种生物?一项综合全球海域数据的调查报告出炉了。已经登录的海洋鱼类有15304种,最终预计海洋鱼类大约有2万种。而已知的海洋生物有21万种,预计实际的数量则在这个数字的10倍以上,即210万种。

科学家正在进行的这个计划叫做海洋生物普查,预计要花上10年时间,至少需要花10亿美元的经费,共有来自53个国家的300多位科学家参与到这个史无前例的合作计划中来,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海洋科学家可以一起合作。从2000年开始,平均每星期就有3个新的海洋物种被发现。根据这个研究计划的估计,大约还有5000种海洋鱼类以及成千上万种其他各式各样的海洋生物还没被发现。

这个普查计划希望能够评估各种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地理分布和数量,并且解释上述情况如何随着时间而改变。这个计划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海洋生物的普查可以找出目已经濒危的生物以及重要的繁殖区域,可以帮助渔业管理机构发展出有效的连续经营策略。而随着成千上万的新种海洋生物被发现,科学家将开发出新的海洋药物和工业化合物。

海洋生物普查科学委员会主席、美国路特葛斯大学的弗雷德里克·格拉塞尔说:“这是21世纪第一场伟大的发现之旅的开始。更重要的是,这是第一个全球性的努力,去测量海洋的各种生物,也让我们知道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去防止海洋生物继续消失。”海洋至今依旧是未被探勘的领域,我们对于海洋孕育的生物所知极为有限。海洋生物普查首席科学家罗纳尔德·多尔说:“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不只是海洋状况的重要指针,同时也是保护海洋环境的关键。”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资料:海洋爬行动物

概述

爬行动物是体被角质鳞片,在陆上繁殖的变温动物。其中与海洋有关的海龟类和海蛇类等,在中国海共发现有24种。

红海星

红色里伸出手来,一只海星,红海星是Galapagos海岛海洋生物中最漂亮的一种。蛇星科Fromia品系有许多颜色和形状。体表具有明显突瘤或突棘,体盘背部表面具有许多小孔。

海蛇

海蛇是一类终生生活于海水中的毒蛇。海蛇的鼻孔朝上,有瓣膜可以启闭,吸入空气后,

可关闭鼻孔潜入水下达10分钟之久。身体表面有鳞片包裹,鳞片下面是厚厚的皮肤,可以防止海水渗入和体液的丧失。舌下的盐腺,具有排出随食物进入体内的过量盐分的机能。小海蛇体长半米,大海蛇可达3米左右。它们栖息于沿岸近海,特别是半咸水河口一带,以鱼类为食。除极少数海蛇产卵外,其余均产仔,为卵胎生。

我国有海蛇19种,广泛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山东、辽宁等省的沿岸近海。常见的有青环海蛇、平颏海蛇和长吻海蛇。海蛇可供药用,具有祛风止痛、活血通络、滋补强身的功效。

海龟

海龟是海洋龟类的总称。生活在我国海洋中的海生龟类有5种(全世界也只有7种),主要分布在西沙群岛和广东省惠东县港口,其次在海南省三亚市郊沿海和陵水县沿海。中国海记录的海龟有棱皮龟、海龟、蠵龟、玳瑁和丽龟等5种,都是国家级保护动物。

海龟是现今海洋世界中躯体最大的爬行动物。其中个体最大的要算是棱皮龟了。它最大体长可达2.5米,体重约1000公斤,堪称海龟之王。

海龟的祖先远在2亿多年以前就出现在地球上。古老的海龟和生代不可一世的恐龙一同经历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后来地球几经沧桑巨变,恐龙相继灭绝,海龟也开始衰落。但是,海龟凭借那坚硬的背甲所构成的龟壳的保护战胜了大自然给它们带来的无数次厄运,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海龟步履艰难地走过了2 亿多年的漫长历史征程,依然一代又一代地生存和繁衍下来,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古老、顽强而珍贵的`动物。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资料:海洋植物

在辽阔而富饶的海洋里,除了生活着形形色色的动物之外,还有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海藻是海洋植物的主体,是人类的一大自然财富,可用作食品的海洋藻类有100多种。科学家们根据海藻的生活习性,把海藻分为浮游藻和底栖藻两大类型。

浮游藻

浮游藻的藻体仅由一个细胞所组成,所以也称为海洋单细胞藻。这类生物是一群具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生产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它们是海洋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又是养殖鱼、虾、贝的饵料。已在中国海记录到浮游藻1817种。

浮游藻的运动能力非常弱,只能随波逐流地漂浮或悬浮在水中作极微弱的浮动。它们有适应漂浮生活的各种各样的体形,使浮力增加。例如:有的浮游藻细胞周围生出一圈刺毛;有的长有长长的刺或突起物,这些附属物增加了与水的接触面,可以产生很大的稳定性,使其能漂浮在有光的表层水中;有的结成群体来扩大表面积便于漂浮,而且它们本身个体很小,也是对漂浮生活的一种很好的适应形式。

浮游藻身体直径一般只有千分之几毫米,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它们的模样,但其形状各有特色,几乎是一种一个样子。它们多数是单细胞的,也有许多是由单细胞结合起来的群体,有纺锤形、扇形、星形的,有椭圆形、卵形、圆柱形的,还有树枝状的。

底栖藻

科学家们将栖息在海底的藻类称为底栖藻。它们在退潮时能适应暂时的干旱和冬季暂时的“冰冻”等环境,只要海水一涨潮,它们便又开始正常的生长发育。底栖藻大部分是肉眼能看见的多细胞海藻。小的种类成体只有几厘米长,如丝藻;最长的可达200米~300米,如巨藻。底栖藻的形态奇形怪状:有的像带子,如海带;有的像绳子,如绳藻;有的是片状,如石莼、紫菜;有的像树枝状,如马尾藻。

底栖藻的藻体有的只有一层很薄的细胞,如礁膜;有的有两层细胞,如石莼;有的中空呈管状,如浒苔;还有的藻体可分为外皮层、皮层和髓部,如海带、马尾藻。

底栖藻的颜色鲜艳美丽,有绿色、褐色和红色。科学家们根据它们的颜色,把海藻分为三大类:绿藻类、褐藻类和红藻类。

绿藻

绿藻的藻体呈草绿色。绿藻约有6000种,其中90%产于淡水,只有10%生活在潮间带或潮下带的岩石上。绿藻有单细胞的,有群体的;有丝状的,还有片状的。最常见的海洋单细胞绿藻是扁藻,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海洋中小型动物的良好饵料。最常见的多细胞绿藻有石莼、礁膜(我国沿海渔民称之为海菠菜或海白菜),它们是人们喜爱的海洋经济蔬菜;还有浒苔,它可用来制作浒苔糕,味道十分鲜美。此外,还有羽藻、蕨菜、刺海松、伞藻等。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资料:海底世界的海洋动物

腔肠动物门,又称刺胞动物门。

石珊瑚、柳珊瑚、红珊瑚、海葵、水母、海蛰、水螅、软体动物门。如牡蛎、鲍鱼、珍珠贝、扇贝、蛤蜊、砗磲、海红(贻贝)

石鳖肢动物门。

如对虾、龙虾、螯虾、磷虾、管鞭虾、赤虾、鹰爪虾、猬虾、鼓虾、长臂虾、沼虾、米虾、蝼蛄虾、美人虾、蝉虾、糠虾、钩虾、铠甲虾、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海洋鱼类如真鲨、鲸鲨、姥鲨、双髻鲨、锯鳐、团扇鳐、电鳐头足纲是海洋肉食性动物。它包括乌贼、枪乌贼、柔鱼、章鱼等主要经济品种。

混浊之海——黄海。

黄海因黄河入流,河水携带大量泥沙,海水悬浮物质较多,水的透明度变得更小,所以黄色,因此黄海的名字就成了。黄海是中国北方的沿海防御基地,也是华北地区的主要道路。黄海暖流汇合,水产丰富,特别是渤海和黄海岸滩平坦,面积广阔,适宜盐碱地。

五光十色的软体动物

在海底世界,有一种建造“房子”动物的意愿,他们可以从自己的身体分泌钙质,作为建筑材料建造“房子”,用作自己的家,这些动物就是贝类。因为它们的身体是柔软的,它们属于软体动物。他们建造的“房子”是那些色彩鲜艳的贝壳。软体动物有很多种,在动物界仅次于节肢动物。有七类,即无板、单板、多板、双壳、腹足、双足纲、头足纲。除了无板和单板外,其他五类都分布在中国海。目前,中国海洋中有2557种软体动物,占中国海洋物种总数的1/8以上。

五花八门的棘皮动物

当你在海滩上的岩石和海藻中漫步时,你可以看到海星、海胆、海参等海洋动物。这些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不同长度的棘突,所以这些动物被称为棘皮动物。棘皮动物的身体结构更有趣、更有辐射,主要表现为五种辐射对称。棘皮动物都是海洋生物,它们在陆地或淡水中无处可寻。到目前为止,中国海域已经记录了大约600个棘皮动物。

分身有术的海星

海星是棘皮动物中的重要成员。五条腕的海星形状很像五角星,它的口位于口面(浅黄色或橙色),肛门在反口面(浅色底子上衬着紫色或深褐色的斑纹)。海星腹部着地,五条腕伸开在浅海的沙地或岩石上不慌不忙地用数目众多的管足(海星的运动器官)爬行。海星的绝招是它分身有术。若把海星撕成几块抛入海中,每一碎块会很快重新长出失去的部分,从而长成几个完整的新海星来。目前,科学家们正在探索海星再生能力的奥秘,以便从中得到启示,为人类寻求一种新的医疗方法。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资料:十大最危险的海底动物

1、箱形水母

在此次十大最危险海洋动物评比中,箱形水母凭借独一无二的致命性问鼎最危险头衔。生活在海洋的箱水母种类繁多,虽然没有正式记录,但大量轶事证据显示,每年有数十人甚至100多人命丧箱水母之手。

2、虎鲨

但最可怕的鲨鱼并非大白鲨,而是虎鲨,更多的人实际上命丧它们之口。除了毒蛇之外,能够让人天生恐惧的动物并不多见,鲨鱼便是其中之一。 在很多热带和温带水域,我们都能发现虎鲨的踪迹,尤其是在太平洋中部的岛屿周围。有记录显示,大白鲨每年袭击人的次数确实要高于虎鲨,但致人死亡的事故发生数量则不及虎鲨。

3、石鱼

石鱼之所以跻身前三甲之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它们世界上毒性最高的鱼;另一个则是,它们是动物王国的伪装高手,能够像石头一样静静在“潜伏”在海床上,等待猎物主动上门。虽然石鱼不会主动发起攻击,但任何人也不敢冒险与之亲密接触。石鱼背上的棘刺能够抵御鲨鱼或其它捕食者的进攻。所释放的毒液能够导致暂时性痪症,不经治疗便会一命呜呼。

4、河豚

有一种动物,即使被制成美食摆到餐桌上也能置人于死地,它就是河豚。河豚又被称之为“气鼓鱼”,体内携带的毒素毒性超过氰化物。经过特殊培训的日本厨师会将安全的部位制成美食,但用餐者中毒身亡的悲剧却也屡有发生。

5、海蛇

人类对蛇拥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正是这种恐惧让海蛇顺利跻身榜单之列。虽然也像陆上同类一样释放可怕的毒液,但海蛇的生活方式更像是一个“海洋隐士”,因此并不具有很高的危险性。在提到毒性的时候,人们经常将海蛇与眼镜蛇进行比较。它们释放的毒液能够在短短数秒钟之内让猎物瘫痪并最终走向死亡之路。庆幸的是,它们很少攻击人类,更喜欢捕杀鳗鱼、贝类以及小虾。

6、蓑鲉

蓑鲉又被称之为“狮鱼”,是家养鱼缸中备受欢迎的宠物。这种鱼看似温顺,但扇形排列的棘刺却也具有令人吃惊的毒性。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表示,虽然不会给人类造成致命伤,但被棘刺刺中也会引发头痛、呕吐和呼吸困难,决不是一个好惹的家伙。

7、鳄鱼

咸水鳄鱼素来顶着“野生动物王国最凶猛的捕食者之一”头衔。它们的身长可超过20英尺(约合6米),体重可达到3000磅(约合1360公斤),包括猴子、袋鼠、水牛甚至鲨鱼在内的动物都成为它们捕杀的对象。

8、刺鳐

刺鳐俗称“黄貂鱼”,单从这个名字我们就不难猜测,它们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动物。2006年,“鳄鱼猎人”史蒂夫·欧文在被刺鳐刺中心脏后不幸身亡,欧文的不幸无疑提高了刺鳐这个鲨鱼近亲“危险动物”的名声。

9、海狮

海狮之所以能够跻身十大最危险海洋动物排行榜的原因在于:它们具有很高的地盘性,对擅自闯入者绝对不会手下留情。海狮被誉为一种聪明可训练的动物,是动物园的大明星,但它们同时也因为咬人行为着称动物界。

10、海鳗

海鳗拥有蛇一般的身体、突出的口鼻以及宽大的颚。它们是鱼类家族成员,身长最高可达到8英尺(约合2.43米)。看着这种较为原始的动物,我们会很自然地将其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表示,海鳗颚部力量强大,牙齿锋利,被牙齿咬伤后产生的锯齿状伤口很容易被海鳗口内的细菌感染。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资料:海底生物

海洋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不同的环境,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以及各种群数量、个体大小、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都很不同。海洋生物分布的格局是与海洋环境相互作用、协调进化的。一般常按生活方式将海洋生物分为浮游生物、游泳动物和底栖生物3类。

浮游生物

没有游泳或游泳能力较弱,悬浮在水中的水流运动,包括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如硅藻、甲藻等)和(软体如水母、翼足类动物、不同种类的动物、许多海洋动物的幼虫等)。大部分浮游生物,被称为永久浮游生物;一些浮游生物在生命的某个阶段,被称为阶段浮游生物,如许多海洋动物的幼虫;也有一些原始的非浮游生物,它们出现在浮游生物中,例如一些低级别甲壳类动物,以及被称为临时浮游生物的小虾。浮游植物只能生活在轻水层中;浮游动物不是,也有一些可以生活在千米以下的深水中,而且大多数可以在水中垂直移动。浮游生物一般较低体重(壳轻,高体脂肪含量,满粘液),大沉陷阻力(身体相对较大,表面刺毛,隆起,甚至连块)或纤毛和鞭毛的运动,具有一定的能力。

游泳的生物

它指的是已经发展了运动器官并具有很强的游泳能力的动物。包括鱼类、哺乳动物如鲸鱼、海豚、海豹、爬行动物,如海蛇、海龟、软体动物,如鱿鱼、章鱼等,还有虾、龙虾等大型虾类,它们的游泳、速度和速度也有很大的差异。有些物种可以长途跋涉穿越海洋,比如金枪鱼;有些游得非常快,比如剑鱼的速度超过每小时70公里。鳗鱼和它们的整个身体一起移动,乌贼和章鱼从漏斗里喷出水来推动身体向后移动。它们有时生活在上层水域(如太平洋鲱鱼),一些生活在中部或下游水域(如小黄鱼、红鲷鱼和鲑鱼)。除了发达的游泳器官,身体大部分是流线型的,以减少阻力和提高游泳速度。

底栖生物

生活在海洋水域底部和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各种生物,包括底栖植物(几乎全部大型藻类和红树等种子植物),底栖动物(海绵、腔肠、环节、线形、软件、甲壳、棘皮、脊椎等门类均有底栖种)。底栖生物按其与底质的关系,又可区分为底上、底内和底游3大生活类型;在岸边还存在潮间带生物。

底上生物

生活于硬质海底。包括在各种底质上营固着生活(如海葵、水螅、藤壶、牡蛎、柄海鞘)、附着生活(如紫贻贝、附着硅藻、大型藻类)以及匍匐海底(如马粪海胆、刺参和红螺等)的动物。固着生活的动物运动器官退化,但触觉器官发达,被动取食,幼体营浮游生活,靠海流扩大其分布区域。固着或附着在船底、浮标、工厂排污管道、海上石油平台和海上其它设施的生物被称为污损生物(包括微生物、藻类和动物)。它们对交通、军事和生产均有危害。

底内生物

生活于软质海底。有的分泌黏性物质形成管子或用分泌物黏结沉积颗粒成管子而栖身其中(如巢沙蚕、磷沙蚕等);有的具有发达的挖掘器官,将身体埋于泥沙中(如黄岛长吻柱头虫、中国蛤蜊、文昌鱼等);有的钻木(如船蛆)、凿石(如波纹沟海笋)。

底游生物

有一定的运动能力,能在水底缓慢地行动(如梭子蟹)。

潮间带生物

一类特殊类型的底栖生物。经过长期的进化,底栖生物对潮汐的涨落、海浪的冲击、阳光的暴晒、温度的变化等有很好的适应能力。由于潮间带生态位的差异,生物在潮间带的分布很有规则,群落结构比较清楚。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资料:海底资源类型

海底包括了国际海底区域和部分国家管辖的陆架区(包括法律大陆架)。深海的战略地位根植于其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深海底资源包括:

(1)分布于水深4,000~6,000米海底,富含铜、镍、钴、锰等金属的多金属结核。

(2)分布于海底山表面的富钴结壳和分布于大洋中脊和断裂活动带的热液多金属硫化物。

(3)生活于深海热液喷口区和海山区的生物群落,因其生存的特殊环境,其保护和利用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4)现今主要发现于大陆边缘的天然气水合物,其总量换算成甲烷气体约为1.8-2.1X1016m3,大约相当于全世界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总储量的两倍,被认为是一种潜力很大、可供21世纪开发的新型能源。深海将成为21世纪多种自然资源的战略性开发基地,可能形成包括深海采矿业、深海生物技术业、深海技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门类的深海产业群。过去几十年来,有关深海底资源的知识迅速发展,不但将显着地增加世界的资源基础,而且有可能为世界未来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新发现的资源大多是在国家管辖范围之外的国际海底,其中一些比任何陆地矿床都更丰富。为此,组织和管理国际海底区域勘探与开发活动的国际海底管理局正致力于有关规章的制订工作。管理局已于2000年通过了国际海底区域内多金属结核探矿和勘探规章,目前正在为多金属硫化物和富钴结壳制定一套类似的探矿和勘探规章。

海底世界简笔画手抄报资料:海底生物发光奥秘

每当夜幕降临在大海时,人们常常可以看到海面上闪闪烁烁的光芒像一条条火舌。海洋发光主要是由发光细菌引起的。在这些发光细菌的生物体内,有一种荧光素和氧结合、生成氧化荧光素,其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因此就发出了光。海洋发光细菌多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海洋中。它们大多是以寄生、共生或腐生的方式生长在鱼、虾、贝、藻等生物体上,为这些鱼、虾、贝等提供了新的光源,使它们更有利于觅食和驱敌。一个瓜水母发出的光可让人在黑暗中看清人的面孔;长腹缥水蚤发的光能力也很强,可以利用它的光在轮船甲板上读报。

除了发光细菌外,许多真菌、甲壳类动物、昆虫以及海鸟等都会发出生物光。在非洲的沼泽上,就有一种会发光的荧乌,其头部长着一层会闪闪发光的硬壳,其亮度相当于两瓦灯泡的亮度,当地居民把这种乌捉来养在鸟笼里,夜行时当手电筒用。

海上水生物发出的光都是“冷光”,在发光的同时,没有辐射热能的消耗,因而生物发光的效率是很高的。普通电灯泡(白炽灯)通电时,灼热的钨丝约把7%-13%的电能变成了可见的光,其余电能成了不可见的光和热。而生物光几乎能将化学能百分之百地转变为可见光,为普通电光源效率的几倍到几十倍。长期以来,人们就巧妙地利用这种生物光为自己造福,比如:渔民们利用海光寻找鱼群,识别暗礁、浅滩、沙洲和冰山等。由于生物光源没有电流不会生磁场,因而人们可以在这种光流的照明下做着消除磁性水雷等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奇妙的生物冷光将进一步为人们所认识。有朝一日大规模应用冷光,各种各样不辐射热的发光墙或冷光发光体会相继诞生,必将引起人们生活领域的一场伟大变革。

⑷ 关于海底世界的手抄报内容

资料:海底世界 如同陆地上一样,海底世界有高山,有平原,还有深沟峡谷。这个世界并不象人们所想象的或是象表面看起来那样平缓和宁静,相反却是地球上最活跃最动荡不安的地带。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形成高山峻岭,只不过一切都掩盖在海水之下进行而已。 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形态虽然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是由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大洋盆地,洋中脊(海底山脉)几个部分组成。 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海岸线并不是大陆与海洋的分界线,实际上,在海面以下,大陆仍以极为缓和的坡度延伸至大约200米深的海底。这一部分就是大陆架——被海水淹没的滨海平原,这里成为海洋生物的乐园,可以发现许许多多的海洋动植物在此处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大陆架以下,是大陆架向大洋底过渡的斜坡,坡度陡然增大,一般为3-4度,有的甚至超过10度,水深急剧增加,一般为200-2500米。这就是比较狭窄的大陆坡,它的底部才是大陆与海洋的真正的分界线。

超过大陆坡,就是深邃的海沟或岛弧一海沟系。在此处,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以下,交错地带形成了“v”形的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与相邻的岛弧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高度差。例如秘鲁-智利海沟深8000米,其背靠的安底斯山海拔6500米以上,它们之间的交差为14500米,若不是被海水覆盖,这将是最雄伟壮观的景象! 这一带由于地处两个板块的边缘,故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发生,跨过海沟再向海洋深处,就到了广阔无垠的大洋盆地。其深度在2500-6000米之间,大部分是深海平原,面积占海底总面积的77%,辽阔平坦,但景色无奇。在平原的周围,分布着绵亘千里的海岭,陡峭的海山峰和光滑如刀削的平顶山,其中还有深海谷,断裂带和海槽等,海岭和海山皆因火山组成,海山甚至可以露出海面成为岛屿,如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岛。

再深入洋底,就来到了洋中脊,与一般海岭不同,他们是海底扩张的中心。而且洋中脊是一个世界性体系,横贯各大洋,从北冰洋开始,穿过大西洋,经印度洋,进入太平洋,逶迤连绵约七万余公里,就好像是大洋的脊梁,任何一条陆地山脉都不能与之相媲美。

各大洋洋中脊的位置均不相同,大西洋中脊贯穿大洋中部,与两岸大致平行(中脊各称由来),中轴为中央裂谷分开,两侧内壁陡峻,两峰嶙峋,蔚为奇观;印度洋中脊犹如“入”字分布在大洋中部;太平洋中脊位于偏东的位置上。三大洋中脊在南部相互连接,而北端却分别伸进大陆。

这就是海底世界的地貌的一般特征,但各大洋又有各自的特点。象世界大洋海沟共有25条之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有20条,形成太平洋火环。海山峰也主要位于太平洋海域,那里的海底火山有10000座之多。在那幽暗深邃,沟壑纵横的海底充满着令人惊叹的奇观,让我们接着走进海底奇观里观赏一番。

实例:

⑸ 海洋世界的手抄报怎么出,给我一张图片

在网上找的,你可以自己挑一下或者去网上再找一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