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木雕屏风的制作工艺
木雕屏风发展到现代主要是采用雕刻机进行图案的先期雕刻成形后,再经人工修饰以及打磨使其成为图案更加清晰与鲜明。
B. 如何diy木雕刻方法图解 自制木雕
木雕的制作工序: 1、木活:指木工配合制作待雕组件,包括家具的组件,圆雕的基本轮廓等等。 2、旋活:指木旋工配合制作待雕组件,如笔筒的外型及内膛,木座的面子、牙子、缩腰等等。 3、锼活:指用钢丝锯按图案镂空好花板,使之达成近似于剪影效果待雕刻备用。 以上为雕刻的准备工序。 王世襄旧藏“明 鱼龙海兽紫檀笔筒” 4、凿活:用凿活凿子和拍斧或敲锤,先去荒料凿出基本形状,在细凿至作品基本上成型为止,为铲活和派活做好准备工作。 5、铲活:用铲活凿子进行细加工,铲到没有一丝荒料并达到设计要求的精气神,再用溜钩派活至最佳效果为止。 6、锉活:木锉是凿子的辅助工具,尤其是对于镂空好花板的墙子里面,木锉起着很大的作用。 7、磨活:统传的作法先过水使木刺炸起,再用砂纸或锉草磨出浆使木雕表面光洁。现在多用高标号水砂纸代替,其效果相同。 8、上色:这是很深的技术学问,一件作品配料时再加小心,过水后也会出现色差,全靠有经验的漆工把深色变浅或把浅色变深,使之颜色一致。 9、烫蜡:蜡活是高档工艺品的表面处理方法。传统作法是用川蜡和蜜蜡根据不同的季节调配不同的配方制成腊膏,用木炭火烤进木质,待蜡凉后把余蜡剔净。 木雕作品的适用木材 木雕对用材的要求比较严格,行内讲:“站不站活。”材料越硬越站活,换句话说越硬越能把活做细。从艺术角度讲,以可玲珑剔透、翻转摺叠、穿枝过梗、层次丰富为佳。另外木材本身的质感、颜色、纹理的美,也能烘托出木雕的效果。名贵木材很多,木雕行业常用的有紫檀、黄花梨、红酸枝、鸡翅木、铁力木、花梨木、黄杨木、楠木等。一般常用的非名贵木材有椴木、楸木、核桃木等。
C. 手工制作的礼物有哪些
一.羊毛毡制品。
羊毛毡做出来的东西真的是超级可爱啊!从我第一次从淘宝上看到的时候就深深的种草了!不管是做一些小挂饰,还是做一些小动物的模型,毛毡这种材质都是能够完美展现的~真的是会让女孩子们看一眼就能爱上的小物件!
五.我认为除了以上三种人人都能尝试的手工以外,还有一种就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来为他创造一份礼物。
比如我是一个画画还不错的人,曾经就给朋友画过手绘的她,送给她当做礼物,她也是非常喜欢,并且裱起来放在了卧室里,这也是很让我有成就感的。
同样的,如果你是学钢琴的人,你可以为他创作一个曲目;如果你是学机械的人,你可以为他制作一个小型的机械产品等等,这些既能够体现你的心意,又能考验你的能力,将来拿出来的时候,也是有故事可以讲的。
D. 家庭自制画板架的方法
准备两个大纸板。
(4)家庭自制简单木雕图片扩展阅读
作画步骤
科学、严格的方法步骤不仅能够保证素描作业顺利进行,更可以培养我们的整体观察能力和描绘能力。
1、确立构图
推敲构图的安排,使画面上物体主次得当,构图均衡而又有变化,避免散、乱、空、塞等弊病。
2、形体结构
用长直线画出物体的形体结构(物体看不见部分也要轻轻画出),要求物体的形状、比例、结构关系准确。再画出各个明暗层次(高光、亮部、中间色、暗部,投影以及明暗交接线)的形状位置。
3、逐步深入塑造
通过对形体明暗的描绘(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逐步深入塑造对象的体积感。对主要的、关键性的细节要精心刻划。
4、调整完成
深入刻划时难免忽视整体及局部间相互关系。这时要全面予以调整(主要指形体结构还包括色调、质感、空间、主次等等),做到有所取舍、突出主体。
E. 做木雕需要哪些工具,我只是做点小木雕装饰,最便宜而又能凑合雕刻的木是
价格之类的东西不太清除,但是我只是稍微给介绍一下木雕所需要的工具吧,呵呵,希望能够对你有多帮助
工具是雕刻家从事创作的最直接的助手和伴侣。在木雕的工艺制作过程中,雕刻刀及其辅助工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人巧莫如家什妙”、“三分手艺七分家什”。看一个人的手艺如何,只须观察一下他的工具便能知晓,而工具的保养修饰,也能证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在木雕创作中,工具齐备,会磨会用,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造型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巧,使行刀运凿洗炼洒脱,清晰流畅,增加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雕刻刀的种类有很多,基本分为二大类。一类是“翁管形”的坯刀、俗称“砍大荒”、“毛坯刀”,一类是“钻条形”的修光刀,主要用于掘细坯和修光。最宽的凿有4-6厘米,最窄的凿只有针尖那么点儿。初学木雕者在选择刀具时,首先要了解它们各自的用途,然后再到产地、厂家或铁匠铺里定制购买。坯刀以浙江东阳、温州乐清和苏州光福出产的为好,有些地方的美术材料用品商店里也能买到比较合适的木雕工具。如果在不方便或买不到的情况下,可以学会自己做,自己做的好处还在于无论刀的种类、大小形状,都可由自己选择决定,可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要随时添置得心应手的工具。不过自制刀具只限于修光用的“钻条形”。也有人试过用钢板锉改制成坯刀。像福建用的坯刀和修光刀都是直接用铁条或钢条打制而成,因其铁柄的上方呈四方形,不用装木柄也好打坯。下面就将木雕刀的种类与用途及其制作方法逐一介绍。
圆刀:刃口呈圆弧形,多用于圆形和圆凹痕处,在雕刻传统花卉上也有很大用处,如花叶、花瓣及花枝干的圆面都需用圆刀适形处理。圆刀横向运刀比较省力,对大的起伏、小的变化都能适应。而且圆刀的线条不肯定,使用起来灵活且便于探索。根据不同的用途,圆刀的型号应有所区别,大小范围基本在5厘米-0.5厘米之间。做圆雕人物的刀口两角要磨去,呈圆弧形,否则雕衣纹或其它凹痕时,不但推不动,还会破损凹痕道的两旁。倘若做浮雕时,则应保留刀口两角,并利用其角尖的功能雕刻地子角落处,因此要配备二种。圆刀还有正反之别,斜面在槽内、刀背呈挺直的为正口圆刀,它吃木比较深,最适合做圆雕,尤其是在出坯和掘坯阶段。斜面在刀背上,槽内呈挺直的为反口圆刀,吃木比较深活,能平缓的走刀或剔地,在浮雕中用途更大。圆刀的形状还可根据需要做成铁杆弯曲形,以便伸进较深的部位挖雕镂洞。
平刀:刃口呈平直,主要用于劈削铲平木料表面的凹凸,使其平滑无痕。型号大的也能用来凿大型,有块面感,运用得法,如绘画的笔触效果,显得刚劲有力,生动自然。平刀的锐角能刻线,二刀相交时能剔除刀脚或印刻图案。瑞典和苏联的木雕人物就多用平刀,有强烈的木趣刀味。
斜刀:刀口呈45度左右的斜角,主要用于作品的关节角落和镂空狭缝处作剔角修光。如果刻人物眼角处,斜刀更好用。料刀又分正手斜与反手斜,以适合各个方向。在上海的黄杨木雕中刻毛发丝缕通常使用斜刀,用扼、拧的方法运刀,刻出的毛发效果比用三角刀刻得更为生动自然。
玉婉刀:俗称“和尚头”、“蝴蝶凿”,刃口呈圆弧形,是一种介乎圆刀与平刀之间的修光用刀,分圆弧和斜弧二种。在平刀与圆刀无法施展时它们可以代替完成。特点是比较缓和,既不像平刀那么板直,又不像圆刀那么深凹,适合在凹面起伏上使用。
中钢刀:刃口平直两面都有斜度。也称“印刀”。传统雕刻认为:中钢刀锋口正中,用它打坯可保持锋正直往,使周围保留部分不受震动。中钢刀还用于印刻人物服饰及道具上的图案花纹。
三角刀:刃口呈三角形,因其锋面在左右二侧,锋利集点就在中角上。制作三角刀要选用适用的工具钢(一般用4-6毫米的圆钢),铣出55度-60度的三角槽,将两腰磨平,其口端磨成刃口。角度大,刻出的线条就粗,反之就细。三角刀主要用于刻毛发刻装饰线纹,也是版画与水印木刻艺术制版时常用的一种工具,操作时三角刀尖在木板上推进,木屑从三角槽内吐出,三角刀尖推过的部位便刻画出线条来。
在选择使用以上刀具时,要注意掌握刀头厚薄在用途上的区别。所谓刀头,就是实际使用的那段刀面。刀头越薄越锋利,但牢度也越差。根据这种情况,开毛坯的刀头可适当厚些,以经受锤子的敲击和用力掘挠;修光用的刀则薄些,所谓薄刀密片,方可将木料刻得光洁不隙。总之,工具选择配置,一定要严格依照工艺性质,不能随意替代,而且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应有所保证,在传统的工艺雕刻中,木雕工具往往多达百余件,工艺一般的至少也要30件,当然,经常使用的只是一小部分,有的只是偶尔使用一下。
木雕的辅助工具:主要是指敲锤、木锉、斧子、锯子。斧子的用途是配合出坯大量砍削木料,注意砍削时不宜用力过大,不可直上直下砍,斧刃应与垂直的木纹保持在45度左右,否则,木料会开裂。木锉的用途主要是在圆雕的细坯阶段,可代替平刀将刀痕凿迹锉磨平整以便修光;又可代替圆刀或斜刀作镂空处理。木锉的作用还在于能大面积迅速地调整造型结构,并能与雕刻刀结合使用,将人物衣纹的辗转翻折处理得生动流畅,虚实有致。木雕敲锤的形状以扁、平、宽、方为好。锤面尺度可掌握在7×5.5×2.5厘米左右。太窄或太厚,都会影响锤子着落点的准确与力的均匀。敲锤分木制与铁制二种,木制敲锤一般采用木质比重大的硬木,如红木、黄杨、檀木、榉木及果树木料等,其规格可掌握在长27厘米,宽55厘米,厚45厘米左右;握柄部位呈圆形略扁一些,大小以握在手中适宜为准。
木雕的辅助工具还包括小型电动木工抛光机和电动手枪钻。抛光机的用途仅在于作品完成后的表面处理,可以代替手工作大面积的磨光,比较省时省力,但只限于大中型的体积较为平展的作品使用,手枪钻主要用手镂空打洞,做大型雕刻时,可用它打点切轮廓。
木雕的操作设备:主要是指带交叉拉条的特别稳定坚固的工作台和木钳台,上面可安置台钳和G字夹。台钳用于凿圆雕,钳口必须配备软木以防止雕刻木料及工具被夹损。G字夹用于凿浮雕粗坯用。初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设置一些经济简便的工作台,如坯坯凳等。大件作品可放在地上或站着或蹲着灵活操作。F. 中国的民间工艺有哪些,都是如何制作的
中国的民间工艺有很多,比如木雕、泥塑、风筝、唐卡、黄杨木雕等,不同的工艺有不同的制作方法,但大多数制作方法就较为精细复杂,其中蕴含的时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泥塑是我国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它也起源于石器时期,是一项非常古老的民间艺术。用以泥塑的原料泥巴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制作,一般用带有黏性的泥土,然后还要经过打、捶、揉等多道工序,再在泥巴里面加点棉花、蜜蜂以增强泥巴的可塑性,捏好以后还要磨光、火烧,这样可以让泥塑保存的时间更加长久。这些中国古老的民间工艺不仅是人们艺术智慧的体现,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十分具有历史气息。
G. 木雕花鸟详细制作步骤
木雕工艺品制作流程
(一)木头的特性及选材
木头有的松软、有的粗硬,一般木头松软的易雕,粗硬沉重的难雕。木质坚韧、纹理细密、色泽光亮的称之为硬木,如红木、黄杨木、花梨木、扁桃木、榔木等,具有雕刻的全部优点,是雕刻的上等材料,适合雕刻结构复杂的、造型细密的作品,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和保存时不易断裂受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只是雕起来比较费工夫、容易损伤刀具。
比较疏松的木质适合初学者用,如椴木、银杏木、樟木、松木等。这类木材适合雕刻造型结构简单、形象比较概括的作品,雕凿起来也比较容易,但因其木质软、色泽弱,有的需要着色处理,以加强量感。有些木纹比较明显而且变化多端,如:水曲柳、松木、冷杉木等,就可以巧用木纹的流畅、木纹的肌理,作一些较抒情的作品。一般说来,造型起伏越大,木纹的变化越丰富,也就越有味;造型的形状动态越婉转、流畅,木纹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至出乎意料的好看,极富装饰性。当然,这种木材的造型设计应是以高度概括为主,过于复杂和过于小的体积,不仅会破坏木纹,还会造成视觉上的反差。所以在创作一件作品之前,首先要对木材有所认识,选择适合于所表现的材料十分重要。
(二)木材的干燥处理
1、人工干燥:将木材密封在蒸气干燥室内,借蒸气促进水分蒸发,使木材干燥。(根据木材的大小、厚薄,如4cm板材烘干时间一般需要一个星期),干燥的程度最高可使木材含水量仅达3%。但经过高温蒸发后的木质发脆失去韧性容易受到损坏而不利于雕刻。通常讲原木干燥的程度应保持在含水量30%左右。
2、自然干燥:将木材分类放置通风处(板材、方才或圆木),搁置成垛,垛底离地60cm左右,中间留有空隙,使空气流通,带走水分,木材逐渐干燥。自然干燥一般要经过数年或数月,才能达到一定的干燥要求。
3、简易人工干燥:一是用火烤干木料内部水分。二是用水煮去木料中的树脂成分,然后放在空气中干燥或烘干。这两种方法干燥时间可能缩短,但侵水后的木材容易变色,有损木质。
(三)刀具的应用
刀具是从事木雕创作的最直接的助手和伴侣。在木雕的工艺制作过程中,雕刻刀及其辅助工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刀具齐备,会磨会用,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造型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巧,使行刀运凿洗练洒脱,清晰流畅,增加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雕刻刀的种类有很多,以下介绍几种主要的刀具及用途。
1、平刀:刃口呈平直,主要用于铲平木料表面的凹凸,使其平滑无痕。大型号用来凿大型的木雕,有块面感,运用得法,如绘画的笔触效果,显得刚劲有力,生动自然。平刀的锐角刻线,有强烈的木趣刀味。
2、圆刀:刃口呈圆弧形,多用于圆形和圆凹痕处,在雕刻传统花卉上也有很大用处。圆刀横向运刀比较省力,对大的起伏、小的变化都能适应。而且圆刀的线条不肯定,使用起来灵活且便于探索。
3、斜刀:刃口呈45度左右的斜角,主要用于作品的关节角落和镂空狭缝处作剔角光。如果刻人物眼角处,斜刀更好用。斜刀又分正手斜与反手斜,以适合各个方向。
4、中钢刀:刃口呈三角型,因其锋面在左右两侧,锋利集点就在中角上,因此用里推压越重,三角刀刻出的线条就粗,反之就细。三角刀主要用于刻毛发、刻装饰线纹,操作时三角刀尖在木版推进,木屑从三角槽内吐出,三角刀尖推过的部位便刻画出线条来。
木雕的辅助工具主要有敲锤、斧子、锯子、木锉。斧子的用途是配合出坯,大量砍削木料,注意砍削时不宜用力过大,不可直上直下砍,斧刃应与垂直的木纹保持45度左右,否则,木料会开裂。木锉的用途主要是在圆雕的细坯阶段,可代替平刀将刀痕凿迹锉平整以便修光,又可代替圆刀或斜刀作镂空处理。
(四)雕刻技法
所谓技法,就是木雕工艺品创作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确切地说,就是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地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在一次次的减法造型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作品在“脱壳而出”的快感。甚至因木质的特性或用力过猛会减去不该减去的地方,而感到惊心动魄,但如处理得当,也可能因险象环生而喜悦。同时还能感受到各种刀法运用过程中产生的特殊韵味,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产生新的意韵。因此,在木雕艺术创作中,是心理多变而复杂有意义的过程。优美的刀法之所以形成,是技术达到纯熟的表现。时常有人在临摹一张好画时,感到最难的莫过与笔触,因为笔触是作者心灵与技巧的产物,刀法也如此,是任何模仿都难以体现的东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并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刀法。那种木纹与雕痕、光滑与粗糙、凹面与凸面、圆刀排列、平刀切削……它们所表现的艺术语言,其魅力是其他材质的雕塑无法达到的。木雕步骤:
1、通常要画创意稿,再用墨线勾画放大到木材上;
2、粗坯是整个作品的基础,它以简练的几何形体概括全部构思的造型,要求做到有层次、有动势,比例协调、重心稳定整体感强,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轮廓与内轮廓;凿粗坯:可从下到下,从前到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层层地推进。凿粗坯时还需注意留有余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适当的放宽。民间行话说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惟愁瘠薄难复肥,内距宜小不宜大,切记雕刻是减法。”凿细坯:先从整体着眼,调整比列和各种布局,然后将具体形态逐步落实并成形,要为修光留有余地。这个阶段,作品的体积和线 条已趋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圆熟流畅,要有充分的表现力;
3、修光:运用精雕细刻及薄刀法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垢,使作品表面细致完美。要求刀迹清楚细密,或圆滑、或板直、或粗犷,力求把作品意图准确地表现出来;
4、打磨:根据作品需要,将木雕用粗细不同的木工砂纸搓磨。要求先用粗砂纸,后用细砂纸。要顺着木的纤维方向打磨,直至理想效果;
5、着色上光:用一枝硬毛刷、一枝小硬毛笔、一只调色缸。着色的颜料一般是指水溶性的,如水粉、水彩或皮鞋油。它们的特点是覆盖性小,有较强的渗透性。油画的丙烯颜料不宜使用。
木雕着色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木质和花纹在颜料的覆盖下还依然可见,有些木纹通过着色更加清晰。所以在调配颜色时不宜过厚,颜料与水的比列是30:1,要适当的稀薄,呈透明状。这样即使多上几遍,木质也不会被覆盖住,如果颜色调配得当,上色的刷笔含水量不宜过多,不要急于求成,否则有些深凹处积淀颜色易产生不均匀的效果。
着色不仅是为了弥补某些木质的不足或缺陷,而且还能起到丰富材料质感美和作品形式美的作用。因此在作品上色时要酌情而定,要求尽量体现出作品内容形式的需求,并符合天然木质的种种美感。
木雕上色不要马上擦光。一定要等干了(约12小时后),用一块干净的布使劲擦拭直至产生均匀的光泽,达到手感光滑。有的作品可以视情况擦漏一些,使木的底色稍有显露,形成丰富的色彩感觉,同时也加强了作品的层次感。H. 自己想学小件的木雕需要什么工具
一,雕刻刀
1,圆刀:刃口呈圆弧形,多用于圆形和圆凹痕处,在雕刻传统花卉上也有很大用处,如花叶、花瓣及花枝干的圆面都需用圆刀适形处理。圆刀横向运刀比较省力,对大的起伏、小的变化都能适应。而且圆刀的线条不肯定,使用起来灵活且便于探索。
根据不同的用途,圆刀的型号应有所区别,大小范围基本在5厘米-0.5厘米之间。做圆雕人物的刀口两角要磨去,呈圆弧形,否则雕衣纹或其它凹痕时,不但推不动,还会破损凹痕道的两旁。倘若做浮雕时,则应保留刀口两角,并利用其角尖的功能雕刻地子角落处,因此要配备二种。
圆刀还有正反之别,斜面在槽内、刀背呈挺直的为正口圆刀,它吃木比较深,最适合做圆雕,尤其是在出坯和掘坯阶段。斜面在刀背上,槽内呈挺直的为反口圆刀,吃木比较深活,能平缓的走刀或剔地,在浮雕中用途更大。圆刀的形状还可根据需要做成铁杆弯曲形,以便伸进较深的部位挖雕镂洞。
2,平刀:刃口呈平直,主要用于劈削铲平木料表面的凹凸,使其平滑无痕。型号大的也能用来凿大型,有块面感,运用得法,如绘画的笔触效果,显得刚劲有力,生动自然。平刀的锐角能刻线,二刀相交时能剔除刀脚或印刻图案。瑞典和苏联的木雕人物就多用平刀,有强烈的木趣刀味。
3,斜刀:刀口呈45度左右的斜角,主要用于作品的关节角落和镂空狭缝处作剔角修光。如果刻人物眼角处,斜刀更好用。料刀又分正手斜与反手斜,以适合各个方向。在上海的黄杨木雕中刻毛发丝缕通常使用斜刀,用扼、拧的方法运刀,刻出的毛发效果比用三角刀刻得更为生动自然。
4,玉婉刀:俗称“和尚头”、“蝴蝶凿”,刃口呈圆弧形,是一种介乎圆刀与平刀之间的修光用刀,分圆弧和斜弧二种。在平刀与圆刀无法施展时它们可以代替完成。特点是比较缓和,既不像平刀那么板直,又不像圆刀那么深凹,适合在凹面起伏上使用。
5,中钢刀:刃口平直两面都有斜度。也称“印刀”。传统雕刻认为:中钢刀锋口正中,用它打坯可保持锋正直往,使周围保留部分不受震动。中钢刀还用于印刻人物服饰及道具上的图案花纹。
6,三角刀:刃口呈三角形,因其锋面在左右二侧,锋利集点就在中角上。制作三角刀要选用适用的工具钢(一般用4-6毫米的圆钢),铣出55度-60度的三角槽,将两腰磨平,其口端磨成刃口。角度大,刻出的线条就粗,反之就细。三角刀主要用于刻毛发刻装饰线纹,也是版画与水印木刻艺术制版时常用的一种工具,操作时三角刀尖在木板上推进,木屑从三角槽内吐出,三角刀尖推过的部位便刻画出线条来。
二,辅助工具
主要是敲锤、木锉、斧子、锯子,斧子。
用途是配合出坯大量砍削木料,注意砍削时不宜用力过大,不可直上直下砍,斧刃应与垂直的木纹保持在45度左右,否则,木料会开裂。木锉的用途主要是在圆雕的细坯阶段,可代替平刀将刀痕凿迹锉磨平整以便修光。
又可代替圆刀或斜刀作镂空处理。木锉的作用还在于能大面积迅速地调整造型结构,并能与雕刻刀结合使用,将人物衣纹的辗转翻折处理得生动流畅,虚实有致。木雕敲锤的形状以扁、平、宽、方为好。锤面尺度可掌握在7×5.5×2.5厘米左右。
太窄或太厚,都会影响锤子着落点的准确与力的均匀。敲锤分木制与铁制二种,木制敲锤一般采用木质比重大的硬木,如红木、黄杨、檀木、榉木及果树木料等,其规格可掌握在长27厘米,宽55厘米,厚45厘米左右;握柄部位呈圆形略扁一些,大小以握在手中适宜为准。
木雕的辅助工具还包括小型电动木工抛光机和电动手枪钻。抛光机的用途仅在于作品完成后的表面处理,可以代替手工作大面积的磨光,比较省时省力,但只限于大中型的体积较为平展的作品使用,手枪钻主要用手镂空打洞,做大型雕刻时,可用它打点切轮廓。
三,操作设备
主要是指带交叉拉条的特别稳定坚固的工作台和木钳台,上面可安置台钳和G字夹。台钳用于凿圆雕,钳口必须配备软木以防止雕刻木料及工具被夹损。G字夹用于凿浮雕粗坯用。初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设置一些经济简便的工作台,如坯坯凳等。大件作品可放在地上或站着或蹲着灵活操作。
(8)家庭自制简单木雕图片扩展阅读
木雕工艺品的保养:
一、木雕工艺品不宜长时间放在烈日下暴晒而开裂。
木雕工艺品就像人一样,暴晒,容易“中暑”的。所以在摆放的时候,就应该有意识的去注意,特别是不要把他们摆放在窗口。
二、木雕工艺品不宜放置在极潮湿或者极干燥的室内。
在很潮湿的环境里,部分木雕工艺品就会长“毛”。例如绿檀工艺品就会吐出银白色的丝出来。虽然那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但是据我了解还是很多人不太喜欢的。
太干燥的环境,木雕工艺品有的可能会部分出现开裂的现象。况且大家的生活水平比过去要高的多了。最简单的就是体现在北方的生活冬天有暖气,夏天可以吹空调。因此就要注意木雕工艺品不要对着空凋风口直吹。也不要把他放在暖气管的附近。
三、木雕工艺品不宜放置于明火、火墙、火炕、火炉的附近。
四、不宜用带水的毛巾擦拭,宜用含蜡质的或含油脂的纯棉毛巾擦拭为佳。
平常根据室内干净与否,经常用干棉布或鸡毛掸子将木雕工艺品上的灰尘掸去,以显示其自然之美,如果发现木雕工艺品的光泽不好时,可以用刷子将上光蜡涂于木雕工艺品的表面,用抹布擦一下抛光即可。
I. 怎样制作雕塑
雕塑制作的主要材料
编辑本段
石雕
石雕就是采用各种不同石料 雕成的作品,它在历史上占重要地位,不论中国或外国很早就发展了石雕艺术。
石雕一般采用大理石、花冈石、惠安 石、青田石、寿山石、贵翠石等作材料。花冈石、大理石适宜雕刻大型雕像;青田石、寿山石的颜色丰富,更适宜于小型石雕。石雕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根据石料性质和雕刻者的习惯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为二种:一是传统的方法,构思、构图、 造型以及打石雕刻都是由个人独自完成。而大型雕刻要在石料上画好水平线和垂直线,打格子取料,用简易测量定位的方法进行雕刻。二是采用新的工艺,即先做好泥塑,翻成石膏像,然后将石膏像(模特儿)作为依据,依靠点形仪,再刻成石雕像。
玉雕
玉雕总称 玉器 ,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在新石器时期已有玉佩出现,商朝的琢玉技艺就比较成熟了。玉雕的材料,有白玉 、碧玉、青玉、 墨玉 、翡翠、 水晶 、玛瑙、 黄玉 、独玉、 岫玉 等几十种。因为玉本身性质细致、坚硬而温润,或白如凝脂,或碧绿苍翠,色泽光洁而可爱,适合制作名贵的装饰品。
至于 玉石的制作,一般人以为是用雕刀刻成的,其实不然。玉石的质地很坚硬,雕刀刻不进去,而是采取琢磨的方法,即在制作时,用各种形状的钻头、金钢砂和水,根据作品形状把多余部分琢磨掉。因此完成一件玉雕作品要花很长的时间。
木雕
我国木雕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殷、周就已流行。到了战国时代,木雕的制作颇为盛行。由于木质材料易于腐朽和焚烧,所以木雕传世不多。木雕用的材料因地制宜,一般有黄杨木、 红木 、金木、白果木、龙眼木、樟木 等等。
我国传统的木雕制作方法:(一)因材料进行设计,充分发挥木头的 自然形态和特点。(二)一般先要画出构图或做出泥塑的稿子,即便有经验的 艺人 也要细心研究和推敲,打好一个成熟的腹稿。(三)先打粗坯,如雕人物要初步雕出人物的动态、比例、形体以及空间体积等,把基本形态刻画出来。(四)利用各种不同形状的凿子,用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由简而繁、逐步深入的方法,雕出形态生动、性格鲜明的形象。还有大型木雕,现在采用新的工艺:先做好泥塑,翻成石膏像,再以石膏像( 模特儿)作依据,采用“点形仪”工具,在木材的前后上下四周找出点子(形体的部位)。用这样的方法雕刻出来的作品,形象正确不走样,效果很好。
泥塑
泥塑的制作方法大致分二种:一种是近代从西欧传入的雕塑的制作方法;另一种采用我国传统泥塑制作方法。
从西欧传入雕塑的制作方法是:先要有一个雕塑铁架子,架子根据塑像的姿态、形体的比例大小,而决定内部骨架的形状;在骨架四周扎上若干小十字架,它的作用是将泥巴相联成为一个整体,不至于塌落,便于塑造。架子做好后,根据预先做好的泥巴构图进行放大塑造。圆雕是立体的,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先把四面八方的泥堆好,由简而繁,逐步深入。第一步要注意每个角度的整体效果。第二步要分析 形体结构 是否准确,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否统一和谐。第三步着重形象的细致刻画,直到完成。泥塑因受气候影响易裂变形,难以永久保存,故泥塑完成后一般要翻成石膏像。就成为一件作品。现在我们接触到的雕塑作品,大都是石膏做成的,往往喷上各种颜色,使它产生青铜、木材、 石头 等等的质感。关于翻石膏,有一套复杂的技术,这里就不介绍了。
我国传统的泥塑制作方法则不同。在我国的寺庙里,许多神佛的塑像金碧辉煌,如果打碎一看,原来是一堆木材、泥团、棉花、断麻、沙子、稻草、麦秸、苇秸、谷糠、元钉等等东西。它的制作程序大体是这样的:第一步,根据神佛的题材、大小、动态、先搭好木制骨架,在骨架上捆上稻草或麦秸以增大体积,再用谷壳和稻草泥拌好的粗泥在骨架上用力压紧、糊牢;第二步,等粗泥干到七成的样子再加细泥(细泥用 粘土 、沙子、棉花等混合而成),把人物的神态充分刻画出来;第三步,等泥塑全干透后产生大小许多裂缝,再加以修补;第四步,等泥巴干透后,把表面打磨光洁,然后用胶水裱上一层棉纸,并加以压磨,使表面一层更平正、细致、坚固,再涂上一层白粉(白粉加胶水);第五步是在白色的形体上,根据人物的需要上各种颜色,待全部颜色上好后,再涂上一层油,以保护彩色的鲜艳,到此就全部完成了。
大理石
大理石属于石灰岩,是在长期的地质变化中形成的。大理石是由于产于云南省大理而得名。它包括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蛇纹石大理岩、结晶灰岩及白云等。大理石的质感柔和美观庄重,格调高雅,是装饰豪华建筑的理想材料,也是艺术雕刻的传统材料。但由于大理石瑕疵太多,因此适合作为小面 积的雕塑装饰。大理石没有花岗岩那么坚硬,因此容易摩擦损坏,不太适合在室外展放。
砂岩
砂岩由碎屑和填隙物组成,碎屑成分以石英为主,其次是长石、岩屑、白云母、绿泥石、重矿物等。砂岩作为雕塑材质必须有化学物质为媒介,因此,其结实程度没有花岗岩和大理石好,且颜色均匀程度也较前两者差些。
锻铜
锻铜浮雕艺术是一门传统艺术,早在中国古代和中世纪的古罗马帝国,锻铜工术便已十分盛行。21世纪的到来,新技术、新工艺的更新发展,为现代锻铜艺术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在现代设计潮流的影响下,锻铜艺术具有了现代视觉艺术的形式特点。由于铜容易被氧化,因此,室内展放要多于室外 。锻铜由于比较轻盈,适合作为浮雕的原材料。
铸铜
铸铜的历史非常悠久,且技术成熟。铸铜的工艺要比锻铜复杂,艺术创作的复原性好,因此适合成为精细作品的材料,很受艺术家的喜爱,尤其人物雕塑最为常见。但其容易氧化,所以要多注意保养。
面塑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源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科。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扩、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面塑艺术的特点是"一印、二捏、三镶、四滚"(泥塑的步骤),还有"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 面塑实际上是馍,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主要出现在嫁娶礼品、殡葬供品中,也用于寿辰生日、馈赠亲友、祈祷祭奠等等方面。农家把已蒸好的各种面塑花摆在诸神前,其中猪头形面塑俗称"大供",另外还有花模、花果模、礼模、馍玩具等。制面馍的工具十分简单:白面、剪刀、菜刀、梳子、红枣、花椒等物,只要掌握好发面技术,按照式样进行捏制,那么一个鲜活的面模形象就会脱颖而出。"
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据文献资科,汉代早已有面塑的记载,宋代《梦粱录》中曾记载着把面塑用在春节、中秋、端午以及结婚祝寿的喜庆日子。在陕西、河北也有把面塑称作"面花"和"年模"的,并将这古老习俗一宜贯穿于节庆日子的始终。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乡村中到处可见互送礼馍的欢快场面。在陕西关中东部妇女几乎人人都是制作礼模的高手,其申尤以年长的妇女技艺更是高超。
城市雕塑设计的意义
编辑本段
由于近几年来城市景观雕塑设计[1]越做越多,越做越大,好多城市雕塑设计形式雷同,没有了鲜明的文化特色,成为了内容空洞,形式简单,缺乏灵魂的城市垃圾。城市雕塑设计认为城市景观雕塑是艺术表现,更是精神诉求。好的城市雕塑设计是城市文化的标记,并影响着城市的外观,在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中,绝不要把城市雕塑设计仅仅当作城市的附属品,雕塑设计艺术家们在设计城市雕塑时,应认真地了解、分析研究该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地理环境、经济基础、风土人情,以及发展趋势等诸多因素,努力使城市雕塑设计与城市建筑,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自然结合,浑然一体,使人们有美的享受,美的熏陶,美的启迪。
城市雕塑设计 专家认为应该把城市雕塑设计作为城市的灵魂加以重视,但是需要一个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因此,将建议市政府成立由政府职能部门及业界专家组成的景观雕塑设计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有具体的编制和工作职责,授予行政审批许可,有专项资金保障,行使城市雕塑设计方案的征集、审定、管理等职责,把城市的雕塑设计,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雕塑制作的形式
编辑本段
圆雕
所谓圆雕就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手法与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写实性的与装饰性的,也有具体的与抽象的,户内与户外的,架上的与大型城 雕,着色的与非着色[2]的等;雕塑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甚至于静物;材质上更是多彩多姿,有石质、木质、金属、泥塑、纺织物、纸张、植物、橡胶等等。
圆雕作为雕塑的造型手法之一,应用范围极广,也是老百姓最常见的一种雕塑形式。
浮雕
所谓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 三维空间 ,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近年来,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
它主要有神龛式、高浮雕 、浅浮雕、线刻、镂空式等几种形式。
我国古代的石窟雕塑可归结为神龛雕塑,根据造型手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写实性、装饰性和抽象性
高浮雕是指压缩小,起伏大,接近圆雕,甚至半圆雕的一种形式,这种浮雕明暗对比强烈,视觉效果突出
浅浮雕压缩大,起伏小,它既保持了一种建筑式的平面性,又具有一定的体量感和起伏感
线刻是绘画与雕塑的结合,它靠光影产生,以光代笔,甚至有一些微妙的起伏,给人一种淡雅含蓄的感觉
透雕
去掉底板的浮雕则称透雕(镂空雕)。把所谓的浮雕的底板去掉,从而产生一种变化多端的负空间,并使负空间与正空间的轮廓线有一种相互转换的节奏。这种手法过去常用于门窗栏杆家具上,有的可供两面观赏。
雕塑按其功能,大致还可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以及陈列性雕塑五种。
雕塑制作的工具
编辑本段
雕塑刀
为泥塑工具,用于刮、削、贴、挑、压、抹泥塑和造型 。又分为3种 :第一种为金属工具,由钢( 发蓝防锈 )、不锈钢 、 黄铜等制成,刀头分斜三角形、柳叶形、卯叶形和 箭镞 形,有的边缘为锯齿状。第二种为非金属工具,由竹、木 、骨 、象牙 、牛角、塑料等材料制成。大型的刀具形状有鞋底形、墨鱼骨形、拇指形 、斜三角形等 ;小型刀具形状有菱角形 、小脚形、球形、条形等。第三种为刮刀,可切削造型和做衣纹,有各种圆弧形和方形双面刮刀等。
石雕凿
为钢质杆形石雕工具,下端为楔形或锥形,端末有刃口,用锤敲击上端使下端刃部受力,按刃部形状分尖凿、平凿、半圆凿和齿凿,是石雕基本工具。
石雕锤
为敲击工具,用以敲击石雕凿或木雕刀雕刻石、木料,分大、中、小三号。花锤亦是石雕锤,直接以锤面敲击石块,造成粗犷厚重,浑然一体的雕塑感。剁斧用于直接剁砍石面,砍出工整平行的细线,能加强雕塑体面的方向感、韵律感。
木雕刀
一般由刀头、刀把和铁箍构成,依刃口形状分平口、斜刃、三角和圆口刀 4 种,按颈状分有曲颈 、直颈两种 ,每一类又各有大、中 、小 3 号。
弓把
为塑用卡钳 。可测量距离 ,有两个可开合的象牙形卡脚,也可随时改变卡脚的弯度。
比例弓把
是雕塑放大用的度量工具。
点型仪
为三坐标定位仪,用于复制石雕与木雕。在石膏像上找出 3 个基准点,用点型仪上的定位钢针对准并固定,利用点型仪上可滑动的部件和万向关节及指针,可对准雕像上任何一个空间位置,把可移动的部件锁定 。把点型仪 挪到石块或木料上 ,钢针对准 相应的基准点,指针能把石膏像上的点标于石头或木块上,就能准确地复制成石雕和木雕。
参考参考吧!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