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衣服发型 » 品字构图绘画图片简单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品字构图绘画图片简单

发布时间: 2022-12-13 03:19:49

❶ 什么是构图请列举起码三种构图形式。

[解释]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
【构图】造型艺术术语。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构图
composition
在摄影作画方面,多用于与画面组成相同的意思。

构图的名称,来源于西方的美术,其中有一门课程在西方绘画中,叫做构图学。
构图这个名称在我国国画画论中,不叫构图,而叫布局,或叫经营位置。也就是说,摄影构图是从美术的构图转化而来,我们也可以简单的称它为取景。
不论是国画中的布局,还是摄影中的取景,都只涉及到构图的部分内容,并不能包括构图的全部含义。因此,统一用构图这个称呼是较科学准确的。
研究构图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研究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以突出主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构图处理是否得当,是否新颖,是否简洁,对于摄影艺术作品的成败关系很大。
从实际而言,一副成功的摄影艺术作品,首先是构图的成功。成功的构图能使作品内容顺理成章,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赏心悦目。反之,就会影响作品的效果,没有章法,缺乏层次,整副作品不知所云。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均衡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稳定。稳定感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念。因此,凡符合这种审美观念的造型艺术才能产生美感,违背这个原则的,看起来就不舒服。均衡与对称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平均虽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对称能使画面有庄严,肃穆,和谐的感觉。
在构图中最讲究的是“品”字形和三七律。品字形构图和三七律构图的方式常被人们称为黄金构图法,也有叫做为永衡的三角构图法,这些都是指均衡而言。 什么是“品”字形构图?就是在画面上同时出现三个物体的时候,不能把它们等距离放在一条线上,而应使其呈现三角形状,像个品字。只要留意,这种三角在自然界中是无处不在的。大山就是由无数的三角形构成,上下交错,井然有序,犹如一个巨大的品字状或三角形,具有强烈的排列韵味。
什么是“三七律”构图?就是画面的比例分配三七开。若是竖画面,上面占三分,下面占七分,或上面占七分,下面占三分;若是横构图画面,右面占三分,左面占七分,或是右面占七分,左面占三分。在中国画界中这种三七开构图的布局被称为是最佳的构图布局比例关系。所谓最佳,并不是单一,或唯一,在特殊情况下,根据题材的需要,也是可以打破的,二八律或四六律也可以使用。本来艺术就讲究的是有法而无定法。总之,就是为了整个画面而考虑,去应用。 对于摄影师而言。如能把均衡与对比运用自如了,也就算掌握了摄影构图的基本要领了。
画中应该有一个兴趣中心,它是画面中最重要、最美的部分。通过运用较鲜明的色彩或较强对比度,亦或是让兴趣中心包括引人注目的焦点,都可以使兴趣中心本身得以强化。兴趣中心是画面的重点,周边区域应处于从属地位。良好的兴趣中心包含以下内容:
。鲜明的色彩,如有可能还应有互补色
。强烈的反差(明_暗)
。占据较好的画面位置
。人造景物、动物及人将进一步强化兴趣中心,它们成为画面的主角。
。兴趣中心周边的次要元素要能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兴趣中心 (如图1图2)
。兴趣中心不要放在正中央或图片的1/2处,较好的方法应用三分法。
。不要将兴趣中心封闭起来--哪怕非常轻微,因为这样会减弱它的重要性。
。设计良好的兴趣中心应能吸引并维持观众的注意力。
常见构图方法中,三角形构图最为普遍,但注意不要是等腰三角形,画面中心最高点最好在宽度的黄金分割点上,正中心偏左,或偏右一点,才更舒服。
还有对角线构图,重点表现的事物,相互连线,可以贯穿画面对角。并有一定运动感
如果更强调稳定性,水平构图理想。表现宁静水面等比较适合。
其实,构图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明白的,好多东西都是互相牵制的。要达到理想的构图,需要反复推敲。

❷ 行书 品字怎么写,最好是图片

“品”字行书有以下写法

(摘自汉典网)

品,读pǐn

(1)(会意,从三口。口代表人,三个表多数,意即众多的人。本义:众多)

(2)同本义,品,众庶也。——《说文》

(3)又如:品人(众多的人);品事(诸多事项);品物(各类特定范围之物);品供(各种供品);品象(众人);品庶(众人姓);品极(众多)

(4)颜色淡。如:品绿

(5)齐一,相同,品:齐也。——《广雅》

❸ 手绘的构图法则

手绘的构图法则

研究构图就是研究如何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以突出主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手绘的构图法则,希望大家喜欢!

均衡与对称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均衡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稳定。均衡与对称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平均虽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对称能使画面有庄严,肃穆,和谐的感觉。比如,我国古代的建筑就是对称的典范,但对称与均衡比较而言,均衡的变化比对称要大得多。因此,对称虽是构图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运用中机会比较少,运用多了就有千篇一律的感觉。

在构图中最讲究的'是“品”字形和三七律。品字形构图和三七律构图的方式常被人们称为黄金构图法,也有叫做为永衡的三角构图法,这些都是对于均衡而言。 什么是“品”字形构图?就是在画面上同时出现三个物体的时候,不能把它们等距离放在一条线上,而应使其呈现三角形状,像个品字。什么是“三七律”构图?就是画面的比例分配三七开。若是竖画面,上面占三分,下面占七分,或上面占七分,下面占三分;若是横构图画面,右面占三分,左面占七分,或是右面占七分,左面占三分。在中国画界中这种三七开构图的布局被称为是最佳的构图布局比例关系。所谓最佳,并不是单一,或唯一,在特殊情况下,根据题材的需要,也是可以打破的,二八律或四六律也可以使用。本来艺术就讲究的是有法而无定法。总之,就是为了整个画面而考虑,去应用。

对比

对比的巧妙,不仅能增强艺术感染力,更能鲜明的反映和升华主题。 对比构图,是为了突出主题强化主题,对比的形式各种各样,千变万化,但是把它们同类相并,可以得出:

一是形状的对比。如:大和小,高和矮,老和少,胖和瘦,粗和细。

二是色彩的对比。如:深与浅,冷与暖,明与暗,黑与白。

三是灰与灰的对比。如:深与浅,明与暗等。

在一幅作品中,可以运用单一的对比,也可同时运用各种对比,对比的方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要注意不能死搬硬套,牵强附会,更不能喧宾夺主。

视点

视点构图,是为了将人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中心点上。视点是透视学上的名称,也叫灭点。 要把视点说清楚,还得从视平线,地平线,水平线这三条线上说起。视平线就是与眼睛平行的一条线。我们站在任何一个地方向远方望去,在天地相结或水天相连的地方有一条明显的线,这条线正好与眼睛平行,这就是视平线。这条线随眼睛的高低而变化,人站得高,这条线随之升高,看得也就越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这个道理。反之,人站得低,视平线也就低,看到的地方也就近了,小了。 按照透视学的原理,在视平线以上的物体,如:高山,建筑等,近高远低,近大远小;在视平线以下的物体,如:大地、海洋、道路等,近低远高,近宽远窄。以人的眼睛所视方向为轴心,上下左右向着一个方向延伸,最后聚集在一起,集中到一点,消失在视平线上,这就是视点的由来。 视点的作用是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应是画面的主题所在,但它的位置不是固定的。根据主体的需要,可以放在画面的上下左右任何一点上,不论放在何处,周围物体的延伸线都要向这个点集中。

;

❹ 品字怎么写

品字的写法是:竖、横折、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

9、发展绿色食品,有利于食品企业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品质保证体系,推进名牌战略,通过品牌拉动,剌激消费的有效需求。

10、国内最大的名牌折扣网站“唯品会”于1月18日在其网站推出了独立的奢侈品专区VIPCLUB,囊括众多国际一线奢侈品品牌,价格低至2.5折。

❺ 摄影画面构图有什么基本原则

有以下构图原则:

1、九宫格构图

九宫格构图有的也称井字构图,前面已讲过,实际上属于黄金分割式的一种形式。就是把画面平均分成九块,在中心块上四个角的点,用任意一点的位置来安排主体位置。实际上这几个点都符合“黄金分割定律”,是最佳的位置,当然还应考虑平衡、对比等因素。这种构图能呈现变化与动感,画面富有活力。这四个点也有不同的视觉感应,上方两点动感就比下方的强,左面比右强。要注意的是视觉平衡问题。

2、十字形构图

十字形构图就是把画面分成四分,也就是通过画面中心画横竖两条线,中心交叉点是按放主体位置的,此种构图,使画面增加安全感、和平感和庄重及神秘感,也存在着呆板等不利因素。但适宜表现对称式构图,如表现古建筑题材,可产生中心透视效果。如神秘感的体现,主要是表现在十字架、教堂等摄影中。所以说不同的题材选用不同的表现方法。

3、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在画面中所表达的主体放在三角形中或影像本身形成三角形的态势,此构图是视觉感应方式,如有形态形成的也有阴影形成的三角形态,如果是自然形成的线形结构,这时可以把主体安排在三角形斜边中心位置上,以图有所突破。但只有在全景时使用,效果最好。三角形构图,产生稳定感,倒置则不稳定,突出紧张感。可用于不同景别如近景人物、特写等摄影。

4、三分法构图

在摄影构图时,将画面的横向和纵向平均分成三份,线条交叉处叫做趣味中心。当我们在观察一副照片时,目光会优先被吸引到趣味中心的位置,所以在拍照时我们尽可能将主体事物安排在趣味中心的附近。当然,在使用三分法构图时也可以将景物放置在黄金分割线处,这样的话从视觉上看会比较美观一些。三分法对横画幅和竖画幅都适用,按照三分法安排主体和陪体,照片就会显得紧凑有力。

5、A字形构图

A字形构图是指在画面中,以A字形的形式来安排画面的结构。A字形构图具有极强的稳定感,具有向上的冲击力和强劲的视觉引导力。可表现高大自然物体及自身所存在的这种形态,如果把表现对象放在A字顶端汇合处,此时是强制式的视觉引导,不想注意这个点都不行。在A字形构图中不同倾斜角度的变化,可产生画面不同的动感效果,而且形式新颖、主体指向鲜明。但也是较难掌握的一种方法,需要经验积累。

(5)品字构图绘画图片简单扩展阅读:

线性构图在摄影中是经常使用的主要方法之一。“线”是客观存在的视觉现象,又是构图的基本视觉要素,它在构图中可以分割画面,制造面积,产生节奏,表达多种象征性种功能。

线的性格表现为:粗线强劲,细线纤弱;曲线柔情,直线刚直;浓线重,淡线轻;实线静,虚线动。

如:垂直的线条,它象征的是坚强、庄严、有力;横线象征着宁静、宽广、博大;斜线象征着动态和不安定的感觉,也可以。由于的缘故,通向远方,斜线在这里就体现处了一种纵深效果。曲线则象征着柔、浪漫、优雅,会给人一种非常美的感觉。。

❻ 绘画中构图的均衡与对称指的是什么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本原则之一。均衡与对称也是构图的基础,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就是均衡与对称的主要作用。均衡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是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稳定。稳定感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念。因此,凡是符合这种审美观念的造型艺术才能产生美感,反之违背这个原则的,人们看起来就会觉得不舒服。均衡与对称讲的不是平均,而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平均尽管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对称能使画面有庄严、肃穆、和谐的感觉。比如,我国古代的建筑就是对称的典范。但是对称与均衡比较而言,均衡的变化比对称要大得多。因此,对称尽管是构图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运用中机会比较少,因为运用多了就会产生千篇一律的感觉。

构图中最讲究的是“品”字形和“三七律”。品字形构图和三七律构图的方式常被人们称为黄金构图法,也有叫做永衡的三角构图法,这些都是指构图中的均衡。

“品”字形构图指的是在画面上同时出现三个物体的时候,不能把它们等距离放在一条线上,而应使其呈现三角形状,像个“品”字。这种三角在自然界中是无处不在的。比如自然界中的大山就是由无数的三角形构成,上下交错,井然有序,犹如一个巨大的“品”字形或三角形,从而具有了一种强烈的排列韵味。

构图中的“三七律”指的是画面的比例分配三七开。如果是竖画面,上面占三分,下面占七分,或者是上面占七分,下面占三分;如果是横构图画面,右面占三分,左面占七分,或是右面占七分,左面占三分。在中国画界中这种三七开构图的布局被称为是最佳的构图布局比例关系。所谓最佳,并不是单一或唯一,在特殊情况下,根据题材的需要,也是可以打破的,二八律或四六律也可以使用。本来艺术讲究的是有法而无定法。总而言之,就是为了整个画面而考虑、去应用。对于摄影师而言,能够将均衡与对比运用自如,才算真正掌握了摄影构图的基本要领。

❼ 品字笔顺

品字笔顺是:竖、横折、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

12、第一季分别为《泥人张》、《紫砂》、《歙砚》、《玉雕》、《木雕》、《苏绣》,让观众惊叹于指尖的神奇、作品的美仑美奂,感受到不一样的指尖力量。

❽ 色彩的S形构图

构图 不管色彩 素描摄影 都是一样的 构图决定于作品的形式

主要是 S形构图 三角构图 还有梯形构图...
一、构图的来历
构图的名称,来源于西方的美术,其中有一门课程在西方绘画中,叫做构图学。
构图这个名称在我国国画画论中,不叫构图,而叫布局,或叫经营位置。也就是说,摄影构图是从美术的构图转化而来,我们也可以简单的称它为取景。
不论是国画中的布局,还是摄影中的取景,都只涉及到构图的部分内容,并不能包括构图的全部含义。因此,统一用构图这个称呼是较科学准确的。
研究构图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研究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以突出主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构图处理是否得当,是否新颖,是否简洁,对于摄影艺术作品的成败关系很大。
从实际而言,一副成功的摄影艺术作品,首先是构图的成功。成功的构图能使作品内容顺理成章,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赏心悦目。反之,就会影响作品的效果,没有章法,缺乏层次,整副作品不知所云。
[编辑本段]二、构图的原则
构图的基本原则讲究的是: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
1、关于均衡与对称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均衡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稳定。稳定感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念。因此,凡符合这种审美观念的造型艺术才能产生美感,违背这个原则的,看起来就不舒服。均衡与对称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平均虽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对称能使画面有庄严,肃穆,和谐的感觉。比如,我国古代的建筑就是对称的典范,但对称与均衡比较而言,均衡的变化比对称要大得多。因此,对称虽是构图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运用中机会比较少,运用多了就有千篇一律的感觉。
在构图中最讲究的是“品”字形和三七律。品字形构图和三七律构图的方式常被人们称为黄金构图法,也有叫做为永衡的三角构图法,这些都是指均衡而言。 什么是“品”字形构图?就是在画面上同时出现三个物体的时候,不能把它们等距离放在一条线上,而应使其呈现三角形状,像个品字。只要留意,这种三角在自然界中是无处不在的。大山就是由无数的三角形构成,上下交错,井然有序,犹如一个巨大的品字状或三角形,具有强烈的排列韵味。
什么是“三七律”构图?就是画面的比例分配三七开。若是竖画面,上面占三分,下面占七分,或上面占七分,下面占三分;若是横构图画面,右面占三分,左面占七分,或是右面占七分,左面占三分。在中国画界中这种三七开构图的布局被称为是最佳的构图布局比例关系。所谓最佳,并不是单一,或唯一,在特殊情况下,根据题材的需要,也是可以打破的,二八律或四六律也可以使用。本来艺术就讲究的是有法而无定法。总之,就是为了整个画面而考虑,去应用。 对于摄影师而言。如能把均衡与对比运用自如了,也就算掌握了摄影构图的基本要领了。
2、关于对比
对比的巧妙,不仅能增强艺术感染力,更能鲜明的反映和升华主题。 对比构图,是为了突出主题强化主题,对比有各种各样,千变万化,但是把它们同类相并,可以得出:
一是形状的对比。如:大和小,高和矮,老和少,胖和瘦,粗和细。
二是色彩的对比。如:深与浅,冷与暖,明与暗,黑与白。
三是灰与灰的对比。如:深与浅,明与暗等。
在一副作品中,可以运用单一的对比,也可同时运用各种对比,对比的方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要注意不能死搬硬套,牵强附会,更不能喧宾夺主。
3、关于视点
视点构图,是为了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中心点上。视点是透视学上的名称,也叫灭点。 要把视点说清楚,还得从视平线,地平线,水平线这三条线上说起。视平线就是与眼睛平行的一条线。我们站在任何一个地方向远方望去,在天地相结或水天相连的地方有一条明显的线,这条线正好与眼睛平行,这就是视平线。这条线随眼睛的高低而变化,人站的高,这条线随着升高,看的也就越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这个道理。反之,人站的低,视平线也就低看到的地方也就近了,小了。 按照透视学的原理,在视平线以上的物体,如:高山,建筑等,近高远低,近大远小;在视平线以下的物体,如:大地、海洋、道路等,近低远高,近宽远窄,向上伸延左右两侧的物体。这样,以人的眼睛所视方向为轴心,上下左右向着一个方向伸延,最后聚集在一起,集中到一点,消失在视平线上,这就是视点的由来。 照相机的镜头就是根据人的眼睛和透视学的原理设计的。光圈好比人眼的瞳孔。瞳孔随着光线的明暗收缩或放大,所以用照相机拍出的东西和人眼看到的东西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某种意义上讲,用照相机拍出的东西比人眼看到的更为准确。有时用人眼看时,感觉不到相差的距离,似乎是在一个平面上,但拍成片子后远一点的物体就显的小了许多,这是因为透视所起的作用。 当我们知道了透视的原理,就可以充分发挥透视的作用了。如果想把物体拍大,只要将拍摄物体靠近相机;如果想把两面拍的大一些,使画面显的辽阔,就要把拍摄位置选择在高处,用俯角拍摄,就会得到满意的结果;如果想把物体拍出立体感,可以把拍摄角度选择在物体的侧面。 视点的作用是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应是画面的主题所在,但它的位置不是固定的。根据主体的需要,可以放在画面的上下左右任何一点上,不论放在何处,周围物体的延伸线都要向这个点集中。 如果一个画面中出现了两个视点,画面就分散了,作为观众就不知摄影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在何处了。画面上只能有一个视点,这是摄影与绘画在构图上的最根本的区别。绘画讲的是散点透视,而摄影只能有一点,不然摄影的构图和画面就会乱。 在摄影作品中出现两个视点,大致有下列情况;一是把高大的物件放在画面中央,由于透视的关系,延伸线向着相反的方向延伸,造成了画面的分割;二是想在一个画面上表现多种活动,形成了多个中心;三是在选择前景时没有留意物体延伸线的方向,不是相呼应,而是背道而驰,这在视觉上也会形成画面的分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