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衣服发型 » 喀什红衣服图片大全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喀什红衣服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 2023-01-12 08:31:29

‘壹’ 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和民居

朝鲜族长期生活在我国风光秀丽、物产丰富的东北地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朝鲜人主要聚居区,其它主要集中在吉林和黑龙江、辽宁省,还有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些城市的,他们大约有190万人。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朝鲜族多数从事农业生产,尤其擅长种植水稻,延边地区就是我国东北的主要水稻产区。中国的朝鲜族是部分人从明末清初陆续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逐渐形成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文化与朝鲜半岛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因此,朝鲜族服装比较独特,呈出现素净、淡雅、轻盈的特点。其实朝鲜族的服饰发展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在初期,朝鲜族人民多居于偏僻的山村,服饰的原料主要以自种自织的麻布和土布为主。二十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渗透和近代文化的输入,机织布和丝绢、绸缎等面料开始传入,服饰的颜色也随之多样化了。

白色是朝鲜族的服装最喜欢的颜色,象征着纯洁、善良、高尚、神圣的意义,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朝鲜民族服饰可分为官服、民服等,这些服装的结构自成一格,上衣自肩至袖头的笔直线条同领子、下摆、袖肚的曲线,构成曲线与直线的组合,没有多余的装饰,体现了“白衣民族”的古老袍服的特点。

官服为过去历代王公贵族的服装,依官位、官职、身分而异,但基本式样大体一致。冕服为其代表,用黑色绸缎做团领,肩部有带色之龙,袖口画有火、华虫、宗彝等图案。裳用红绸缎缝制,裳前有藻、粉米、黼黻的图案。“藻取其洁,粉米取其养入,黼取其断,黻取背恶向善”。还有男痕迹女装之别。

民服就分的很细了。

朝鲜男子爱穿"灯笼裤",而且白色居多,“巴基”和“古克”就是其中的两种,(“巴基”和“古克”是指传统的朝鲜族服饰“裤子”和“坎肩”)。“巴基”裤裆裤腿肥大,穿着陆随便轻松,适合其盘腿席坐的习惯,裤腿有系丝带,以防风寒;再就是“古克”,古克一般套在“则高利“上衣的外面,多用绸缎作面,毛皮或布料作里,有三个口袋,五个扣,穿上显得特别精神。后成男子的上衣衣短,斜襟、宽袖、左衽、无纽扣,前襟两侧各钉有一飘带,穿衣时系结在右襟上方。他们还喜欢外套黑色或其它颜色的带纽扣的“背褂”(坎肩)。也有外着道袍或朝鲜长袍者。道袍是过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后成为男子出门时的礼服。长袍当大衣穿,有单、夹、棉之分。冬天上穿短大衣或棉、毛大衣,下穿灯笼裤。这种裤子裤长腰宽,裤裆和裤管肥大,便于在炕上盘腿而坐。穿时将裤腰前部折起后系上腰带,裤管下口用布带系绑。

女装一般都是白色,分“则高利”和长裙,它们都是朝鲜族服饰中最具传统的服装。“则高利”是朝鲜族最喜欢的上衣,无纽扣,用布带打结,女性的在袖口、衣襟、腋下镶有色彩鲜艳的绸缎边,穿起来潇洒、美丽、大方;长裙是朝鲜族女子的主要服饰,多有长皱褶,可分为缠裙、筒裙、长裙、短裙、围裙。年轻女子和少女多爱穿背心式的带 褶筒裙、
裙长过膝盖的短裙,便于劳动。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如今妇女 们穿用的衣料颜色更是绚丽多彩、不拘一格,只有短衣长裙这一传统民族风格久久不变,因为它符合朝鲜族妇女的审美心理,充分反映了她们温顺、善良和勤劳淳朴的美德。 中老年妇女多穿缠裙、长裙,冬天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缠裙为一幅未经缝合的裙料,由裙腰、裙摆、裙带组成。上窄下宽,裙长及脚面,裙摆较宽,裙上端有许多细褶,裙带酚冥在裙腰两侧,穿时用缠腰一圈后系结在右腰一侧。因为这种裙子很长,穿着时为了不使裙摆拖地,一般都把裙的一端从右边提上来掖在系带里。穿这种裙子时,里面必须加穿素白色的衬裙。

朝鲜族儿童多穿七彩上衣,色彩斑斓,好像彩虹在身,使孩子们显得更加聪慧可爱。朝鲜族一向认为彩虹是光明和美丽的象征,因此,喜用七色绸缎给儿童做衣服,意在让儿童美丽幸福。关于七彩衣的起源,说法很多。有的认为是出于审美心理;有的认为是出于避邪的目的;还有的认为是过去朝鲜妇女善于保存各种颜色的布块,用来给孩子做衣服等等。

船形鞋是朝鲜族独有的鞋。鞋样像小船,鞋尖向上微翘,用人造革或橡胶制成,柔软舒适。男鞋一般是黑色,女鞋多为白色、天蓝色、绿色。此外朝鲜族服饰中还有一种七彩上衣,用七彩缎做成,象征幸福和光明,一般是在集会和喜庆活动时穿戴。朝鲜族早期穿木屐、革屐,后来出现草鞋、麻鞋、胶鞋,现在普遍穿胶鞋或皮鞋
回答者: 署伤 - 试用期 一级 3-4 21:22
中国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以及节庆礼仪场合穿用的民族服装。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着装,由于地理环境、气候、风俗习惯、经济、文化等原因,经过长期的发展,从而形成不同风格,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看中国少数民族服装图片,这两个网站不错,数量多,清晰度也不错.而且很有生活味儿.直接在画面上点,就可以滚到下一张,方便阅览,不错不错. http://www.6lu.cn/id06/a02/html/image1.html
http://list.china.alibaba.com/buyer/offerlist/1034227-p10.html

简单解说我国少数民族服装:

阿昌族 女子穿统裙,以青布包头;未婚者穿长裤,盘辫簪花。男子着黑衣裤,背通帕(挂袋)、阿昌刀。阿昌刀属长刀类,为滇缅边境各民族所喜爱。

白族 女子穿白上衣、蓝裤、黑紫丝绒背心,扎绣花围腰,用花包头、银首饰,着百节鞋(翘头绣花鞋)。男子为白衣裤、黑背心、白或蓝布包头,绣花挂包;高寒地区常穿羊皮披肩。

保安族 女穿高领大襟花短衣、镶花边长背心,罩盖头,穿双梁鞋。盖头还是回、东乡、撒拉等族的女子头饰,通常披垂及腰,婚前用绿色、婚后黑色、老年白色。男子冬季穿斜襟皮袄、春夏为白衬衫,黑背心,白布便帽,挂保安刀。保安刀挂于腰左边,刀把叠嵌“十样景”图案。

布朗族 女穿黑色或红绿纹相间的统裙,扎大包头。男穿无领上衣、黑色宽大长裤,黑或白布包头。

布依族 女穿大襟上衣、长裤、绣花围腰,或蜡染百褶长裙;黔南地区穿传统栏干服。栏干服是衣裤套装,衣襟、领口、衣袖、裤脚均镶花边。男子为对襟衣或大襟长衫,蓝或白地蓝方格头巾。

朝鲜族 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称。女子穿传统的襦裙套装,上襦称则高利,为小灯笼袖斜襟短衣,以花结襻带系合;下裙称契玛,是高腰长裙,少女为统裙式,婚后缠裙式;配穿鞋头尖翘的船形鞋。男子穿无纽扣上衣、深色背心、灯笼裤(称佩吉),戴漆纱围檐圆顶高帽。

达斡尔族 女穿蓝袍、绣花鞋、白布袜,胸佩银饰。男子穿高领袍、皮靴(称奇卡米)、白布包头。节日多穿各色绸袍。

傣族 西双版纳地区女子为窄袖对襟短衣、统裙、银腰带;德宏地区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长裤、小围腰,婚后是对襟短衫,黑统裙;新平、元江一带,女上衣的腰际处和裙腰处常绣花、饰银泡银穗,故有“花腰傣”之称。男子一般为小袖短衫、长裤,白或青布包头,冷天习惯披毛毯。

德昂族 女子上为对襟短衣,下着饰横条图案的长统裙,并装饰藤腰箍。男子穿圆领大襟衣和肥短裤,打裹腿,男女均用白或黑布包头、男子还饰绒球。

东乡族 女子穿大襟衣、绣花背心、长裤,罩盖头。男子穿长袍,束带,佩小刀等;或穿对襟衣、黑背心;戴黑或白色平顶软帽。

侗族 女子为无袖上衣、宽脚裤或百褶统裙,佩带银饰。男子为无领短衣、统裤、侗帕(大头帕)。多用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

独龙族 穿用披毯:将麻布毯披于衣外,由腋下抄向胸前结角(男左结、女右结)。此外,女子用头巾,男子佩砍刀和箭包。

俄罗斯族 女子穿布拉吉(连衣裙)或褶裙,戴艳丽的头巾。男子穿西装和白色绣花边的套头衫。

鄂伦春族 穿皮袍:大襟,开二衩或四衩,领、袖、襟处镶异色皮边,衩处补绣团花图案。此外,女子戴毡顶皮帽;男子为狍头皮帽、皮裤、皮靴。

鄂温克族 女穿大翻领连衣裙,或大襟连衣裙式长袍。男为深蓝长袍、圆锥形帽、皮靴。冬季习惯穿兽皮衣。

高山族 女子一般为对襟长袖上衣或大襟窄袖上衣,各式裙,黑或红布包头。男子通常上穿对襟长袖衫和长短不一的背心,下着缠腰裙或前裙。高山族在节日里注重装饰,并穿贝珠衣(以贝壳、珍珠编织的贝衣、珠裙)。

仡佬族 女子穿套头式无袖袍,前短后长并绣花;穿三段式统裙,中段为红色羊毛织物,上下段为青白相间条纹图案的麻织物;缠包头,同时缠3条长帕,后垂6穗,饰海贝;穿勾尖鞋。男子为无领琵琶襟衣、长裤,青布包头。

哈尼族 女子穿无领上衣、银胸饰,着长裤或裙,系围腰(以不同颜色标识未婚已婚),戴小帽,饰银泡;节日穿绣花尖鞋。男子用黑或白布缠头(节日插羽毛),系绣花腰带。尚黑色,多用自织自染的棉、麻布。

哈萨克族女子穿连衣裙、绣花背心、绣花套裤,戴吐麻克或白布盖头,并加大披巾。吐麻克是一种小圆帽,饰有猫头鹰毛。男子穿不挂布面的翻领皮大衣,扎镶花皮腰带,佩小刀,戴三叶帽(夏天为三角布头巾);春夏穿袷袢。袷袢是无领对襟袍,无纽扣而系腰缠(腰带),维吾尔、柯尔克孜、塔吉克斯坦等民族也穿用。

赫哲族 习惯以鱼、兽皮制衣,冬季穿套裤,传统穿袍。女袍类似旗袍,采用镶绲工艺,并缀贝、币或铜铃;男袍为右大襟、前开衩。此外,女子穿绣花鞋或皮靴,男子穿靰鞡。靰鞡为布靿、皮帮底的纳褶防寒靴,内絮乌拉草。

回族 女子穿大襟短衣,戴盖头。男子穿白色对襟衫、黑背心,戴白或黑小圆帽。散居各地的回族穿汉族服装。

基诺族 女子穿无领无扣短褂、镶七色纹饰,佩绣花兜胸,着黑白相间的短裙,戴白底彩条尖顶风兜帽。男子为棉布上衣(无领、对襟、无扣、背后绣太阳花)、白棉布大裤,裹腿,蓝布包头。男女均戴耳环。

京族 女子为无领对襟短上衣、菱形遮胸布、黑色大裤、旗袍式白色长外衣,戴斗笠。男子为及膝窄袖袒胸衣、大裤,束带。

景颇族 女子穿黑色短上衣、枣红色自织羊毛花围裙,使用腰箍、护腿及各种银饰物。男子为黑色衣裤或白衣黑裤,白布包头上绣花并缀绒球,佩长腰刀,背挂包。

柯尔克孜族 女子穿连衣裙、黑背心,戴头巾;青年戴红丝绒圆顶小帽或大红色水獭皮帽,缀羽毛或缨穗。男子穿袷袢、绣花圆领衬衫、灯芯绒大裤,束皮带、左佩小刀,戴高顶卷檐毡帽或护耳式帽。

拉祜族 女子为高开衩长衣(镶嵌彩色几何纹布块),黑布头巾(长3m以上,中端垂及腰际)。男子为无领大襟衫、宽脚长裤、黑头巾或分瓣小帽(缀彩布条)。

黎族 女子穿青色开襟上衣、及膝织绣花统裙,盛装时佩带大耳环等首饰。男子穿无领对襟衣,缠包头、插雉尾,有的戴耳环。多用自纺自织自染的棉、麻布。

僳僳族 女子穿短衫、黑背心、多褶长裙,戴花包头或欧勒(珠珠帽,以红、白色珠或贝壳串成);青年女子佩拉白里底(佩带于胸前的玛瑙、海贝或银币串)。男子为长衫、及膝裤、黑包头,佩砍刀、弓弩。

珞巴族 女子穿短上衣、毛呢及膝统裙,腰悬缀成球状的白色贝壳(以数量标识财富);盛装时披红披肩,佩多串项珠。男子穿氆氇长袍、羊毛毡套头背心,披野牛皮,戴藤条圆盔,套熊皮圈。

满族 女子穿旗袍、高底花鞋(称花盆底)。男子穿箭袖开衩袍褂,束腰带。

毛南族 女子穿大襟上衣、绲边裤,戴顶卡花。顶卡花是一种斗笠,以竹篾编织精致图案。男子穿蓝、青色对襟衣、衣裤。

门巴族 传统穿红氆氇袍,佩砍刀。此外,女子穿白氆氇统裙,披犊皮,颈饰彩色串珠。男子扎赭色腰带,戴拔耳甲。拔耳甲为山字形小帽,褐顶、橘黄边,前檐留缺口。

蒙古族 男女老幼皆穿用蒙古袍,有红、黄、紫、深蓝等色,传统式样为身宽袖长、下摆不开衩、襟和摆采用镶绲装饰,束彩腰带。此外,女子缠红、蓝头巾,穿皮靴,盛装时戴冠、缀银饰;男子缠红、黄头巾或戴蓝、黑、褐色帽,穿高靿皮靴。

苗族女子穿大领对襟短衣、长短不同的百褶裙,打裹腿,或为大襟短衣、宽脚裤、围腰,采用多姿多采的头饰;节日盛装,常采用刺绣、蜡染等工艺装饰服装,以及多种传统银饰,如项圈、手钏、银衣(银饰钉于衣上)。男子为短衣长裤,或穿对襟麻布长衫、披羊毛毡(上有几何图案)。

仫佬族 女子穿大襟上衣、长裤或统裙,束围腰(上有几何图案)。男子穿无领琵琶襟衣或唐装(类似汉族的衫、袄、裤)。尚青色。

纳西族 女子穿黑、蓝、白色大褂,背心,长裤,多褶围裙,披七星羊皮披肩(上绣日月、下缀七星图案,俗称“披星戴月”,象征勤劳),戴圆的纱头帕或蓝头巾;宁蒗等地为短衫、百褶长裙,束腰带,蓝、黑布包头。男子穿大襟长衫,围羊皮兜腰,披羊皮披肩,打裹腿。

怒族 女子穿背心、多褶长裙,习惯以竹管穿耳,珊瑚、贝壳饰胸,藤环缠头、腰、踝;贡山地区以麻布片为前后裙。男子穿长衣短裤,缠包头,腰左佩砍刀、右肩背弓箭。

普米族 女子穿大襟衣、百褶长裙,束宽大的彩腰带,披羊皮,缠大包头,饰银环耳坠。男子穿麻布短衣、大裤、白羊皮背心,打裹腿,佩腰刀。

羌族 传统穿用皮褂褂,即罩于麻布长衫外的羊皮背心。此外,女子用绣花围腰、头帕及耳环、手镯、银牌等饰物,穿勾尖绣花鞋。男子缠包头,束腰带,裹腿。

撒拉族 女子穿对襟衣或大襟袍、花背心、绣花布鞋、布袜,罩盖头,饰长耳坠。男子为白色对襟衣、黑背心、白或黑色平顶圆帽;冬季穿皮袄或褐子(羊毛织成的衣服)。

畲族 女子穿大襟绲边上衣、短裤,打裹腿,以红绒线束顶髻,戴细篾斗笠;结婚时戴凤冠银簪。男子为对襟上衣(老年大襟)、长裤。习惯用青、蓝色自织麻布。

水族 女子穿无领大襟半长衫、绣花围兜,缠包头(少女戴缠绕红线的头圈),佩银首饰。男子为无领大襟宽袖长衫(青年对襟长衫)、青布包头。尚青蓝两色。

塔吉克斯坦族 女子穿无领长袖衣和曳地长裙,或穿连衣裙,戴圆顶绣花帽(缀后帘)、加白黄红色头巾。男子穿袷袢,戴黑绒圆高帽。男女皆习惯穿野羊皮高靿靴和毡袜。

塔塔尔族 女子穿连衣裙、深色背心,戴镶珠小花帽,披纱巾,着花靴(上绣动物图案)。男子为绣花白衬衫、黑色背心或对襟长衫、黑裤,戴绣花或黑色小帽,着长靴。

土族 女子穿镶花边的大襟袍(配五色布拼成的袖套),镶花边的背心,束绣花宽腰带,佩挂手帕、钱袋、荷包、小铃。男子为小领大襟长袍、大裆裤、黑或红色背心,上黑下白的裹腿,云纹布鞋;冬季穿大领白板皮袄。男女都戴翻檐毡帽或礼帽。

土家族 女子传统的服装为左开襟大袖绲边短衣、八幅罗裙,现一般为右开襟上衣、镶边统裤,青布包头,绣花鞋,银饰品。男子为对襟或琵琶襟短衫、长裤,青布包头。多用溪布、峒布,即自织自纺青、蓝色土布或麻布。

佤族 女子穿黑色无领短衣、黑红条纹相间的统裙,头、颈、腰、臂、胫用箍饰物。男子为无领对襟短衣,红、黑、白布包头,以黑、红线穗作耳饰。

维吾尔族 女子穿艾得丽斯绸连衣裙、衬裙,深色绣花背心,系鲜艳的头巾(老年白纱巾或大幅白盖头)。男子穿袷袢(以方巾束腰),套头大衬衫。男女老少喜戴尕巴(四棱绣花小帽),着高靿靴(女子内着长统袜)、加套鞋。

乌孜别克族 女子穿魁纳克(宽大多褶的连衣裙),戴各式小花帽,着绣花靴。男子穿托恩(对襟袍,类似袷袢,以方巾束腰),绣图案的衬衫,戴小花帽,着皮靴、浅帮套鞋。

锡伯族 女子穿袍(青年的袍腰部打褶象连衣裙)、背心、肥裤(扎裤脚)。男子穿箭袖前开衩长袍,或短袄、长裤。东北地区锡伯族着当地汉族服装。

瑶族 女子服装注重绣花、蜡染,通常穿琵琶襟或大襟上衣、长裤、短百褶裙,打裹腿,采用多种样式的头巾、帽及银饰。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衫、长裤或过膝短裤;广西南丹一带沿用白色裤,裤脚绣花;广西连南一带缠红布包头,插雉尾。多用青、蓝土布。

彝族大小凉山男女老幼四季披用白、灰、青三色羊毛线织成的擦尔瓦(即披风),上织有花纹,有的下端密集长流苏。擦尔瓦始用于汉、晋;白天御风雪,夜可作被。此外,女子穿大襟上衣(绣花或绲边)、多节多色的曳地百褶裙或长裤、围腰,着瓦式方头帕或青布包头;云南少女戴鸡冠帽、缀银泡,在赛装会、插花节上穿刺绣服装。男子为大襟或对襟衣、多褶裤(裤脚宽窄不一,宽者1m),青或蓝布帕包头(右前方突出细长锥形“英雄结”),左耳戴大耳珠、缀丝穗;老年穿长袍,戴瓜皮帽。

裕固族女子穿高领长袍,束红、紫、绿色腰带,戴喇叭形红缨帽(未婚加一圈绿珠穗),挂头面,戴胸饰“寄命锁”,穿长靴。头面是标识妇女已婚的带形饰物,佩在发辫上,共3条,一条垂胸前、两条垂背后,上镶银牌、珊瑚、玛瑙、珠贝等。男子为高领左大襟箭袖袍,束红、蓝色腰带,挂腰刀和烟袋,圆平顶翻檐白毡帽或礼帽, 左耳饰大耳环,穿皮靴。

藏族传统穿用藏袍,是敞领口、右大襟、系腰带的大袍,用氆氇、毛皮及其他面料制作;牧区羊皮袍不挂袍面,以腰带系结底襟可作被袋用;农区妇女夏秋为无袖袍;男子穿袍时习惯褪右袖以便活动;女袍的内衣襟短袖长,前系邦单(又称邦垫,为饰有横彩条的氆氇围裙);配穿靴,男子戴礼帽或皮帽。此外,西藏山南一带女子穿背夏,是一种对襟无扣长背心,多用黑氆氇制作。

壮族 女子传统装束为大襟或斜襟上衣、褶裙或宽脚裤、

‘贰’ 喀什市的变化作文

我的家乡是新疆喀什,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位于南疆西部,绿洲中心,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过去我爱她,是因为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如今我爱她,是因为她变了,变的更美了,让我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她的怀抱中。
看啊!笔直宽阔、平坦的公路四通八达,大货车、小轿车,各种车辆川流不息,还有那高大坚固的天桥,像一道彩虹,飞挂在空中。新建的宽敞明亮的地下通道,老人散步、小孩上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方便,原来那种公路狭窄、道路拥挤的现象荡然无存。
瞧啊!新盖的房子,居民们多开心啊。所有的房子犹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以旧貌换新颜,有绿的、黄的、红的、橙的,叫人眼花缭乱,令人应接不暇,给予人一种现代化城市的感觉。
还有那新建的步行街。步行街广场那一片有许多人在哪儿跳舞,一边是交际舞,一边是集体舞。可谓人山人海,人声顶沸。步行街外面是人山人海,人声顶沸,可里面却大不一样,里面充满了寂静。白天步行街里有卖衣服的、卖鞋子的,再往后走还有餐厅、住宅……

‘叁’ 秋色不输喀纳斯,颜值赛过稻城!新疆这地方美的低调得令人心疼

老天爷过于偏心,

把最壮阔的秋天扔在了新疆,

如果说新疆夏天的美只拿出五成实力,

那在 秋天它便拼尽全力用了十二分。

于是无数游人为秋色涌现北疆,

使得北疆的喀纳斯、禾木,

近年更是游人如织,消费水涨船高。

很多人不知道,

地大物博,人少景美 的南疆,

正悄然变色,美得惊人!

它的秋色甚至比北疆更斑斓!

让人看到就会惊叹:“天堂也不过如此吧!”

这个秋天,不去北疆,去南疆吧!

1、这里有比喀纳斯的斑斓百倍的色彩

你若喜欢金色,

它便许你一地金黄,

山野鎏金,胡杨蔓延,

漫山林黄,沙漠金黄。

你若喜欢红色,

许你一片夺目吸睛的褐红。

红色的落日晚霞、

红色的库车大峡谷、

红色的喀什古城墙...

你若喜欢白色,

它便许你雪山巍峨,

碧水潺潺。

绿

你若喜欢碧绿

这里的河水在蓝天的衬托下

愈发碧如翡翠,绿得夺目。

你若喜欢彩色,

秋日的南疆,

就是你的梦中天堂。

2、这里有比额济纳更磅礴的胡杨林

世界90%的胡杨在新疆,

新疆90%的胡杨在南疆。

这群胡杨林是沙漠中的奇迹,

也是 世界上最大的一片野生胡杨林。

一年仅仅二十天的绽放,

用尽全力贡献着最绚烂的色彩盛宴。

它们围绕在塔里木河边,

缤纷成一个烂漫的童话世界,

纷纷扰扰,令人沉醉不已。

门票:轮台塔里木胡杨林森林公园45元/人

最佳时间: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

3、这里有比篁岭磅礴百倍的盛大晒秋

众人皆知江西篁岭晒秋的浩荡之势,

却不知远在新疆的南疆的晒秋更为壮阔。

博湖县大片辣椒喜获丰收,

火红大气的晾晒之景,

只有在秋天才会出现的大地油画!

博湖县的 乌兰再格森乡,

只有金秋才有的火红辣椒田,

与劳作的村民,秋日的暖阳

构成一幅斑斓的丰收画卷。

门票:无

最佳时间:9月下旬至11月初

4、来到这里,仿佛出了一趟国

大家都说:

北疆看风景,南疆看风情。

南疆聚集了新疆80%的少数民族,

处处是独特的新疆风情。

1、喀什古城

不到喀什,不算到过新疆

一到秋天, 喀什古城不再那么炎热,

新城生机勃勃,老城韵味十足。

秋收时节,

喀什一年中节庆最多的时候

噶尔老城内外响彻着歌舞,热闹非凡。

门票:老城景区(30元)、香妃墓(30元)、艾提尕尔清真寺20元

秋赏时间:9月下旬至11月中旬 最佳时间:10月

2、塔什库尔干县

与三国交界的边境县

这里生活着 中国唯一的白种人,

塔吉克斯坦族!

他们被称为“高山之鹰”,

“冰山上的来客”。

媲美稻城红草滩的阿拉尔金草滩,

水丰草茂、牛羊成群,

秋日路过这里,

金草滩更是宛若童话世界。

门票:石头城(20元)、阿拉尔金草滩免费

最佳时间:10月--11月

5、这里有甜到你心坎里的各种水果

一到9月,各色的水果纷纷上季

和田大枣、叶城石榴,若羌灰枣...

全中国最丰盛的水果盛宴,

街头小巷的阵阵瓜果飘香,

品类繁多的水果摊,

远处水果和大枣的丰收盛景,

好像是南疆秋天的专属。

推荐地址:喀什、和田、若羌、叶城、库尔勒

最佳时间:9月--10月

6、这里有遇上秋日就更炫彩的雪峰

它是帕米尔高原上最迷人的景色。

红褐色的山川覆盖着皑皑白雪,

雄踞昆仑之首。

它本是壮美的,

伴着秋日的到来,

却又多了一丝温柔的气息。

雪山脚下的卡拉库里湖 倒映着银峰,

湖畔的草原虽已泛黄,

但牛羊更为肥壮,一派牧场丰收景象。

门票:50元/人

秋赏时间:8月至10月 最佳时间:8月中下旬至9月初

7、这里有一到秋天就温婉十足的湖泊

1、博斯腾湖

博斯腾湖水域辽阔,烟波浩淼;

苇翠荷香,禽鸣鱼跃,

一派江南风光的温柔水色。

每到秋季,这里便美成了仙境。

金色的芦苇在湖畔起舞,

整个湖宛若一个安静梳妆的仙女,

静卧在这片土地上,

种种景象美得令人窒息。

门票:45元/人

最佳时间:9月中下旬至10月

2、白沙湖

新疆两个白沙湖,各有千秋

南疆这个白沙湖因地处高原,

有着最干净的天空,

最澄澈的湖水,最原始的草原。

一到秋日,

天更蓝,水越清,沙愈白,草染黄,

一幅五彩画卷美得不成样子。

8、这里有一到秋天就更斑斓的峡谷

1、库车大峡谷

中国最美的血色大峡谷

库车大峡谷是中国第二大峡谷,

红褐色的山体群直插云天,

在秋日的夕阳映照下,

它就像一幅“现代派抽象画”,

色彩与线条搭配自如,

峡谷的“艺术范儿”浑然天成。

每一处景象都是惊喜。

门票:克孜尔千佛洞(60元)、库车大峡谷(50元) 、库车大寺(15元) 、大小龙池(20元)

秋赏时间:9月至11月 最佳时间: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

2、温宿大峡谷

精美雄浑的自然画廊

在历经亿万年的风雨侵蚀后,

才形成了温宿大峡谷如今

壁立万仞的奇特景观。

一到秋日,

黄褐色的峡谷在暖阳的映照下

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美。

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这片壮美。

门票:温宿大峡谷(40元)+区间车票(60元)

阿克苏市里开车大概1个半小时可到,路况还可以。

9、这里有遇上秋天就变得更浓厚的沙漠

每年秋天,

是穿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佳时节。

细沙褪去了燥热,

抬头是无尽的蓝天,

远处的胡杨抖擞着金黄的叶子,

满目都是秋日倾倒的色彩。

深秋时节,若是运气好,

还能见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雪景。

纯白色的雪映衬着金色的胡杨林,

加上优雅的驼队,

梦幻得恍若是哪部电影的情景。

门票:免费

最佳时间: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20天左右的时间

10、这里有一到秋日就变得更为缠绵的辽阔公路

当我们想走一遍

北疆的独库、伊昭公路时,

那边却时常因为恶劣天气等原因封路,

而秋天是穿行南疆公路的最佳时节,

所以,来南疆自驾一次吧!

1、塔克拉玛干公路

一路穿行最长的沙漠之路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

其风光之壮美,路途之惊险,

景色之绚丽令各位老司机兴奋之余,

更是跃跃欲试。

秋天是穿越这条沙漠公路的最好时节,

温度适宜,少有沙漠风暴。

车子行驶其上,

尽有“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感觉。

疾驰在这条杳无人烟的风景之路上,

沙丘风驰电掣般向后飞去,

这是一种多难得神奇的体验!

2、塔沙古道

即将不复存在的玄奘之路

塔莎古道,从塔什库尔干县到莎车县,

千年以前,它是唐玄奘取经回归所经之路,

如今,它也是 很少人敢走的南疆密境。

这里大部分路段甚至都不能称其为公路,

砂石遍布颠簸的难以前行。

这一路,盘山、过桥、

甚至从悬崖上穿行而过,

险峻程度堪比318、219 、317、丙察察线。

即便如此,这条路的魅力在于,

有时仿佛像进入了世外桃源,

有时方圆百里苍凉孤寂。

这一路历经河谷、村落、雪峰...

注:这条路可能在不久后将不复存在,因为途中多处地点有水库修建。

3、喀喇昆仑公路

帕米尔高原上的中巴友谊之路

作为 世界上最美的公路,

自驾这里,

每一步,都是成就!

这一路,

它为你串起了南疆许多精华景点。

你将穿越美丽的帕米尔高原,

路过奥依塔克红山,

途经“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

从澄澈的喀拉库勒湖畔穿行而过,

邂逅美丽的阿拉尔金草滩,

遇见丝绸之路上的失落石头城……

一路穿沟走壑、飞檐走壁,

“身体下地狱、眼睛上天堂”,

一点都不言过其实!

若你遇上秋天的南疆,

就邂逅了这颗星球最美的存在。

毕竟南疆处处是风情,

让你眼睛里装下无数美景,

唇舌间皆是美味,遇最多彩的旅程!

旅行建议

天山以南,昆仑山系以北为南疆,包括库尔勒、库车、阿克苏、阿图什、和田、喀什、若羌等地。

推荐自驾线路:库尔勒→库车→阿克苏→温宿大峡谷→温宿→喀什→塔什库尔干→红其拉甫→喀什→和田→库车→轮台→博斯腾湖→库尔勒→乌鲁木齐

飞机:建议直飞库尔勒

衣服鞋子:南疆各市区在4--10月穿短袖,长裤,高原山区气候多变,必须带加绒外套或冲锋衣,鞋子最好穿登山鞋或 旅游 鞋。

防晒物品:太阳镜、帽子、遮阳伞,防晒霜,润唇膏。

携带药品:感冒药、肠胃药、防蚊水、风油精,南疆干燥,必备去火、润喉药物

‘肆’ 请问藏传佛教中 僧侣们身上穿的红色的衣服叫什麽名字

藏传佛教中几个大的宗教教派有其各自独特的教义思想,其内容庞杂繁复、精神玄妙,常人一般难以领会,但其服饰标志功能的准确发挥却能使一般俗众观其衣饰便知是哪一派僧人了。比如着名的宁玛派,严格遵循藏传佛教前弘期所传之密宗,得“宁玛”之名,意为古、旧。该派僧人皆穿红色僧服、戴红色僧帽,以红色区别于它派,故俗称红教。萨迦派也是一个带有色彩名称的派别,“萨迦”藏语意为“白土”,因其传播者在后藏仲曲河谷有灰白色土质的地方建过“白宫”,其寺庙也被称作萨迦寺,因为寺庙围墙上绘着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的红、白、黑三色花纹,所以该派俗称花教。噶举派指传承持金刚佛亲口所授密咒教义的派别,该派僧人穿白色僧裙和上衣,俗称白教。格鲁派倡导僧人严守戒律故得此名,“格鲁”藏语意为“善律或善规”。该派僧人戴黄色僧帽,俗称黄帽派或黄教。上述各大派别以服饰色彩强调其标志功用,既遵循了宗教仪规,又完成了易被民众接受的宗教现实化需要,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这是藏传佛教传播过程中的又一智慧举措。

‘伍’ 维吾尔族的服饰

服饰
男子穿长袍,称为"袷袢",右任斜领,无扣,腰系长带。农村妇女多穿宽袖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城市多穿西式短上装和裙子。男女喜戴绣花小帽,称为"朵帕"。女子还喜爱耳环、手脱项链等作为装饰品。男女均喜着皮靴。

‘陆’ 56个民族服饰特点

1、汉族
2、蒙古族

[服饰特色]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格外醒目。
3、回族

[服饰特色]
回族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体现在头饰上,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无沿小圆帽。妇女多戴盖头,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少女及新婚妇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黑、青色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回族男子在节日或遇有红白喜事时,喜戴白色小帽,妇女则戴披搭式巾帕,巾帕前端遮至下巴,后面披垂于肩头。
4、藏族

[服饰特色]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5、维吾尔族
[服饰特色]
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顶毡帽,款似当今的“四片瓦”。到了明代,因受阿拉伯和中亚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男子削发戴小罩刺绣花帽。清代初期,维吾尔族花帽在用料和款式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冬用皮,夏用绫,前插禽羽。女帽皆用金银线绣花点缀与装饰,喀什干的四楞花帽脱颖而出几乎成了维吾尔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续至今。经过各地维吾尔族人民的不断创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细,品种更为繁多。但主要有“奇依曼”和“巴旦姆”两种,统称“尕巴”(四楞小花帽)。
6、苗族
[服饰特色]
假若盛装的苗族姑娘汇聚在一起,那一定会变成一个美丽的银色世界。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 0 公分左右,制做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 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 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苗家姑娘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实际上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 0 0 多个,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十层。这些裙子从纺织布到漂染缝制,一直到最后绘图绣花,都是姑娘们自己独立完成,再加上亲手刺绣的花腰带,花胸兜,真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7、彝族
[服饰特色]
撒尼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撒尼妇女的花包头,象传说中的阿诗玛一样,至今,仍是姑娘服饰重要组成部分。花包头多为心灵手巧的姑娘亲手制成,长约3 米,宽约0 . 1 7 米,一条黑布作底,上面绣有数条彩色图纹,花色图纹的优劣,标志着姑娘的智慧和才能,也是青年择偶的一个标准。因此,花包头的制作十分精致美丽。每逢喜庆、外出,姑娘们都要穿上崭新的民族服饰。花功夫缠包头,要经过七、八道手续才能完成,被当地群众看作是自由、幸福的象征。彝族不同支系服饰各异,花枝招展的女性打扮不胜枚举,相对而言,男子的传统服饰特色已经不多。不过,凉山地区彝族男子还保留着古代遗风。他们在头顶前脑门蓄一绺长发,象征男性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彝族俗称“天菩萨”。川、滇大小凉山彝族男子喜爱用青布或蓝布包裹头部,并在前额处扎出一长锥形结,以表示英勇威武的气概,习称“英雄结”。另外身上斜挎用细牛筋编织而成的佩带(古时用于挂系战刀)称之为“英雄带”。大小凉山山势险峻,气候寒冷,当地彝族群众故用毛毯护身,俗称,“擦尔瓦”。擦尔瓦是用羊毛织成的披衫,有白、灰、青等色,上部用羊毛绳缩口,下部缀有长达0.33米左右的旒须。制作一条擦尔瓦,往往要用几个月时间,彝族人的擦尔瓦一年到头不离身,白天御风寒,夜晚当被盖,堪称凉山彝家服饰象征。

‘柒’ 你对新疆喀什有什么了解吗

喀什位于我国最西端,周围有中、南亚邻国五六个,它们的名字整齐划一,都叫做各种“斯坦”。这里满街都是鼻子高高、睫毛长长的面孔。这里没什么高层建筑,太阳下山很晚,月亮很近,天特别蓝,大街上维吾尔族妇女的彩色纱巾和裙装鲜艳漂亮。

最初,我对“新疆”这两个字并没有太深的概念,只知道它很大,并没想过到乌鲁木齐和到喀什会有什么不同,后来才发现,区别大了去了。在喀什的维吾尔族老乡家里“蹭吃蹭住”的那些日子里,我了解到,很多土生土长的喀什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新疆,甚至去一趟乌鲁木齐就是他们毕生的梦想。当然,这是后话,我们从头说。

【喀什初印象】

到达喀什的第一天,我落脚的位置刚好是这座边陲小城的“中心”:艾提尕尔广场。这里是一个枢纽,也是一个“参照物”,后来每当遇到听不懂普通话的维吾尔族出租车师傅,我就让他把我送到这里,从这里可以快速通往主城区的任何地方。喀什主城并不大,有两条主干道。一条叫做人民路,东起喀什地区博物馆,西到环疆新世界百货,全长3公里;另一条是解放路,从北端的昆仑大厦到南端的新远大厦,宽2.5公里。

这两条路呈“十字”形,将这一片方圆七八平方公里的喀什主城区分成了西北、东北、西南、东南4个部分,对于游客来说,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旅行意义”,拥有各自的“旅游功能”。东北:老城、老民居、小吃夜市,这里是最原汁原味、景点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喀什。


兴致所致,大家也会随着音乐舞上一段。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才多艺、载歌载舞的民族,在喀什,每一个人都会跳舞,无论男女老少。往往是大家跳得越热烈,乐师演奏就越带劲,一曲奏完,意犹未尽,很多楼下的游人会寻着声音挤进茶馆里来。

‘捌’ 咖色靴子搭配什么衣服图片

咖色靴子搭配蓝色的衣服。男生是很时尚的颜色,不管是男生或者女生都可以搭配。

喀什学者搭配粉蓝色的衣服,酱红色,银色,橄榄绿色或者橙色的衣服都很漂亮。

‘玖’ 为什么喇嘛的衣服是红色的

悉达多太子是穿着白衣半夜出城的,后来用印度的树汁将衣服染成黄色,开始了出家修行 .佛教的修行目的是解脱,为了解脱必须去掉"财色名食睡",但是出家比丘也需要吃饭,穿衣,睡觉.所以佛就为比丘制定了严格的制度. 在印度,乞食是最下贱的吃食,所以比丘都以乞食为生. 在印度,白色的是最高贵的颜色,黄色是最下贱的颜色,所以比丘只能穿黄色的衣服. 后来佛教传入西藏和中国汉地. 西藏的风俗与印度不同,在西藏,黄色是最高贵的颜色,红色是最下贱的颜色.喇嘛选择了最下贱的红色袈裟,完全符合佛陀的戒律. 衣服的戒条是根据当地风俗而定的,西藏的喇嘛根据当地风俗,选择最下贱的红色来当袈裟,是符合佛陀的教法的.

‘拾’ 新疆游记:传承千年的喀什土陶,和简陋工作间里的执着手艺人

【引子】

在之前的游记中我曾写到,新疆有一座2100多年的古城喀什噶尔,是最具喀什本地特色的地方。都说不到喀什不算到过新疆,这座充满着异域风情的小城,无论人文还是艺术,都像谜一样地诱惑着前赴后继前来的游人。

在喀什噶尔古城逛街的时候,我发现了这样一家店。

一家卖陶器的店。

【陶器】

“喀什”这个名字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很多彩色石头的城”,眼前的这些器皿,就像这座城市的名字一样斑斓而和煦。

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不是普通的商品。

虽然这些容器的形状相近,花纹也成体统、有规律,但是它们有温度,“器宇”不同。

我粗浅地判断,它们应该是出于纯净的手工制作,而不是批产自冰冷的机器。

我就走进店里问了问价格,一只盛米饭的那种小碗要50块钱,不便宜。

“这些陶器是不是你们自己家生产的?”

“不是的,我们只管卖,这些都是师傅们做的。”

店员是一个维吾尔族小伙子,他告诉我,店里的商品的确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它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土陶。

原来这就是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喀什土陶。

小伙子告诉我说,现在做土陶的匠师越来越少了,有一些家族性的土陶作坊,传承到(小伙子这个岁数的)这一代,就已经没有继承人了。

物以稀为贵,所以这个器皿,越做越少、越卖越贵,很多人买来不是使用,而是收藏。

也是,如今人们都使用瓷碗玻璃瓶了,谁还会用土做的容器呢。

【喀什土陶】

当时站在小伙子旁边的还有一位维吾尔族女子,她见我背着相机,大概看出我对土陶感兴趣,她放下手里正在翻看的一叠单据,说,她的爸爸就是做土陶的,但不是每天都做,一个礼拜只做两次,下一次进作坊是本周末,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他们家观摩。

我当然非常开心,随即加了她的联系方式,定下了时间。

新疆喀什维吾尔族制作土陶的技艺,源自遥远的新石器时代,从汉代起,它便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曾经远售到哈萨克斯坦、阿拉伯、土耳其,甚至印度等国家。

这种陶器的基础材料,是附近山上的一种胶土,就像我们小时候在河边挖到的那种“泥”,可以捏出各种各样的形状。

当然,喀什土陶的泥胶要比我们小时候玩的泥巴“高级”多了,这种胶土比普通的泥浆更细腻、颜色更红润,遇水就会变得很有黏性,捏制成器皿,晾干后存放时间长,烧制后颜色历久弥新。

在近千年的时光里,喀什人民都是用这种胶土制作的容器来装水、吃饭、存放物品,洗衣服、以及洗澡净身……

话说回来。

掰着指头数着日子,终于到了星期六,我约了两个同样对各种“非遗”感兴趣的、广东来的姐姐,三个人组成“观摩团”,下午两点钟,冒着南疆的大太阳,直奔喀什的城东方向。

到了才知道,原来这位维吾尔族女子的父亲,就是位列新疆土陶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之一的吐尔逊•肉斯坦。

这真是天上掉下来的惊喜。

【制陶人家】

想不到,这位曾经在喀什民俗图册上见过的大叔,本人是如此质朴。

大叔那天非常开心,大概在他的心里,哪怕只有三个人对这种日渐式微的手工艺感兴趣,也是极大的安慰和鼓舞。

吐尔逊大叔的家,是一间典型的家庭式土窑作坊,桶形的二层小楼,下面住人,上面是他的工作间。

房子内部是新修的,有着崭新的砖墙和维吾尔人家标志性的彩色木门,但是条件非常简陋,也很窄小。屋子里的家具摆设带着浓浓的年代感。

四面几间小屋围出一个天井,吐尔逊大叔的工作室,就在我们头顶上。

木梯摇摇晃晃,就这样简单的搭在“井”口,没有任何固定措施,抬头就可以看到土色残墙上的天。

天空是那么蓝,仿佛爬出去,就有新的希望。

吐尔逊大叔显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沿着梯子上下,健步若飞、如履平地。

上到二层,豁然开朗。

眼前一侧是一个平台,晾晒着一些制作好的陶器,不远处,就是城中最高的建筑物“喀什铁塔”,还有这日新月异的彩色石头的城。

另一侧,是泥砖和木架搭成的吐尔逊大叔的工作间。

工作间非常低矮,一个成年人站在里面是直不起腰的。

显然,这样的层高是有“讲究”的。

在日复一复的烧窑过程中,这座小屋早已四壁漆黑,当一个人坐在那个工作台上,头顶的天窗会射下一束光,它照耀着这位手艺人一整天的工作时光。如果层高过高,是不能得到恰如其分的采光的。

想不到从古流传至今的民间技艺,是在如此简陋的环境里制作出来的。

【手艺】

而对于吐尔逊大叔来说,能够有自己的土窑,就已经很幸福了。他拿出一个塑料袋,袋子里装满了他的获奖证书,他一件一件地向我们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样的称号,是一生中最大的荣誉。

在拜访过吐尔逊大叔之后,我才真正理解了父辈告诉我的一句话:

人活着,一定要有一门属于自己的手艺。

手艺不仅可以养活自己,还可以让人过得充实。

当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手艺世界里,可以治愈一切不如意,让人生变得平和、沉静。

浮躁会折损福气,幸运往往关照的,都是心态平和的人。

就像吐尔逊大叔,在这间简陋的工作间里,没有音乐,没有视频,甚至没有人跟他聊天,偶尔自己的小外孙会沿着木梯爬上来玩耍,共享一小会儿的天伦之乐。

如果没有一颗执着的心,怎能于浮华中稳坐一束光中。

而这一坐,就是半生。

我是大红姐姐,有声电台旅游频道主播,职业旅行玩家,专注小众玩法,分享冷门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生活本身。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分享喀什土陶的整个制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