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这是什么海鸟
信天翁:
信天翁属于鹱形目、信天翁科,共4属21种。他们分别分布在从约南纬25°至流冰群岛的南半球海域,并利用该区域内的岛屿进行繁殖。
中文学名: 信天翁
别称: 海鸳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鹱形目科:信天翁科属:4属种:21种分布区域:南纬25°至流冰群的南半球海域,北太平洋,加拉帕哥斯群岛等地
分布
从约南纬25°至流冰群的南半球海域,并利用该区域内的岛屿进行繁殖,(有17种);北太平洋(3种)以及加拉帕哥斯群岛和秘鲁外海(1种)。
栖息地
海洋。信天翁是14种大型海鸟的统称。它们在岸上表现得十分驯顺,因此,
许多信天翁又俗称“呆鸥”或“笨鸟”。信天翁是最善于滑翔的鸟类之一。在有风的气候条件下,能在空中停留几小时而无需拍动其极其长而窄的翅膀。它们需要逆风起飞,有时还要助跑或从悬崖边缘起飞。无风时,则难于使其笨重的身体升空,多漂浮在水面上。也像其他鸟一样,能喝海水。通常以乌贼为食,也常跟随海船吃船上的剩食。信天翁仅在繁殖时才成群地登上远离大陆的海岛。在那里,成群或成对从事交配行为,其中包括展翅和啄嘴表演,伴随着大声鸣叫。每窝产一枚大白卵,产在地面上或简易堆起的巢里。亲鸟轮流孵卵。幼雏成长很慢,尤其是大型种类者;幼雏孵出后3~10个月才长齐飞羽,之后在海上渡过5~10年,在到陆地配对前,换过几次羽。信天翁寿命很长,是仅有的能活到老死的鸟类之一。海员一度对它们颇为敬畏,认为杀死信天翁会带来厄运。
最着名的信天翁有:黑眉信天翁,翅展约230cm,于远离北大西洋海岸外漂游,有黑色的眼纹。黑脚信天翁,翅展约200cm,大部分为灰褐色,营巢于热带太平洋岛屿。皇家信天翁翅展约315cm,成鸟羽毛大多为白色,外侧翅上覆羽黑色,繁殖于新西兰附近岛屿及南美最南端。有记录信天翁的翅膀最长达3.6m,是世界上翅膀最长的鸟类。
体型
长从Thalassarche属的68~93cm至Diomedea属的110~135cm;翼展从178~256cm至250~350cm(同样以上述两属为参照)。
体羽
白色,翼尖深色;雌鸟白色,眉、背、翼正面和尾为深色。
巢
大部分筑一土坑,衬以羽毛和草;热带种类较少筑巢,加岛信天翁则不筑巢。
卵
一窝单卵,白色。孵化期65~79天。
饮食:乌贼、鱼、甲壳类、渔船废物。
过去,迷信的水手将信天翁视为是不幸葬身大海的同伴亡灵再现因此深信杀死一只信天翁必会招来横祸。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的着名诗篇《古代水手的诗韵》正是叙述了在一只信天翁被枪杀后灾难是如何降临到一艘船上的。然而,即便如此,许多19世纪的水手仍热衷于捕食这种鸟类来丰富一下漫漫航途中单调乏味的饮食,并将它们的脚折入烟袋中,将翅膀的骨头放进烟管里。信天翁“Albatrosss”这个词从葡萄牙语“Alcatraz”一词发展而来,最初用于指任何一种大型的海鸟;很明显,这个葡萄牙词源于阿拉伯语“al-cadous”,指鹈鹕。信天翁区别于本目(鹱形目)其他科鸟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管状外鼻孔的位置是分别在喙基部的两侧,而非聚合在喙基顶部。信天翁科下分为4个属:“Diomedea”属,即“大信天翁”,包括6个种类,平均翼展达3m;“Thalassarche ”属,有9个相对较小的种,通常被称为“Mollymauks”(源于荷兰语“Mollemok”,最初指臭鸥);“Phoebastria”属,包括4个北太平洋和热带太平洋地区的种类;以及由一身深色的乌信天翁和灰背信天翁组成的“Phoebetria”属,具有相对较长的翅膀。通过近年来的分子分析,得到承认的信天翁种类已由14种增至21种。
如果还要资料请追问。谢谢。
‘贰’ 海鸥的样子以及生活习性
海鸥的形态特征:
1、海鸥成鸟夏羽:头、颈白色,背、肩石板灰色;翅上覆羽亦为石板灰色,与背同色;腰、尾上覆羽和尾羽均为纯白色。第1、2枚初级飞羽黑色而具较大的白色次端斑,基部灰白色或在内翈形成较大形的灰色斑;其余初级飞羽灰色,由外向内各羽具由宽变窄的黑色次端斑及由小变大的白色端斑;内侧初级飞羽的黑色次端斑消失,仅存白色端斑;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为石板灰色而具宽阔的白色端斑。下体纯白色。
2、成鸟冬羽:与夏羽相似,唯头顶、头侧、枕和后颈具淡褐色点斑,点斑在枕部有时排列呈纵行条纹,在后颈排列呈横纹。
3、幼鸟:上体大致呈白色,具淡褐色横纹状斑点;尾上覆羽白而具褐色横斑,尾灰褐色,基部白色;初级飞羽黑褐色,其他飞羽褐色而具淡白色边缘。亚成鸟尾羽白而具宽阔的黑色次端斑,次级和三级飞羽淡灰色而具褐色块斑。
4、虹膜黄色;嘴、脚和趾浅绿黄色;幼鸟虹膜褐色,嘴粉红色或淡褐色,与成鸟冬季相似,均具黑色次端斑;脚呈肉色。
5、大小量度:体重394-586g;体长♂482-510mm,♀451-470mm;嘴峰35-51mm;翅♂362-388mm,♀360-372mm;尾135-150mm;跗蹠51-55mm。(注:♂雄性;♀雌性)。
生活习性:
海鸥以海滨昆虫、软体动物、甲壳类以及耕地里的蠕虫和蛴螬为食;也捕食岸边小鱼,拾取岸边及船上丢弃的剩饭残羹。有些大型鸥类掠食其他鸟(包括其同类)的卵和幼雏。[2]
海鸥是最常见的海鸟,在海边、海港,在盛产鱼虾的渔场上,成群的海鸥漂浮在水面上,游泳,觅食,低空飞翔、喜欢群集于食物丰盛的海域。海鸥除以鱼虾、蟹、贝为食外,还爱拣食船上人们抛弃的残羹剩饭,故海鸥又有"海港清洁工"的绰号。港口、码头、海湾、轮船周围它们几乎是常客。在航船的航线上,也会有海鸥尾随跟踪,就是在落潮的海滩上漫步,也会惊起一群海鸥。
海鸥还是海上航行安全的“预报员”。乘舰船在海上航行,常因不熟悉水域环境而触礁、搁浅,或因天气突然变化而发生海难事故。富有经验的海员都知道:海鸥常着落在浅滩、岩石或暗礁周围,群飞鸣噪,这对航海者无疑是发出提防撞礁的信号;同时它还有沿港口出入飞行的习性,每当航行迷途或大雾弥漫时,观察海鸥飞行方向,亦可作为寻找港口的依据。
此外,如果海鸥贴近海面飞行,那么未来的天气将是晴好的;如果它们沿着海边徘徊,那么天气将会逐渐变坏。如果海鸥离开水面,高高飞翔,成群结队地从大海远处飞向海边,或者成群的海鸥聚集在沙滩上或岩石缝里,则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海鸥之所以能预见暴风雨,是因为海鸥的骨骼是空心管状的,没有骨髓而充满空气。这不仅便于飞行,又很像气压表,能及时地预知天气变化。此外,海鸥翅膀上的一根根空心羽管,也像一个个小型气压表,能灵敏地感觉气压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