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衣服发型 » 简单唐卡图片大全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简单唐卡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 2023-02-09 15:03:28

⑴ 唐卡的资料以及图片和来历

关于我唐卡的来历
有很多师兄想要我介绍下唐卡的来历 在这里我给大家把得到唐卡的故事告诉大家 我是搞测绘工作的 当时要经常在藏区从事工作.在十年前我们在四川甘孜的新路海(藏语玉龙拉错) 就是格萨尔王妃珠牡的寄魂神湖搞测绘.发现在不远处有一个喇嘛向我们跑来求助.虽然我不懂藏语 但是从他焦急的神态可以看到事情的麻烦 我于是跟着他到了他修行的木屋 发现屋里躺着一个老喇嘛 在捂着胸口痛苦的呻吟 我立即明白过来 可能是心脏病发作了 因为我又看到他身边有个速效救心丸的空瓶.于是我就返回驻地把我们配备的药品拿来 因为我们长期在高原工作 速效救心丸和降高血压和治感冒和咳嗽的药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装备.我把我的药给了老喇嘛并且还给他一瓶热水 慢慢的喇嘛的脸色好转起来了
当时我们在那里搞测绘要驻扎一个星期 通过懂藏语的同事我了解到 喇嘛是白玉人 他还有个叔叔也是喇嘛在德格印经院当画师 专门画唐卡 他接到叔叔去世的消息带着侍者来德格清理他的遗物 他叔叔也是个成就者 把他生前画的所有唐卡全部给了他 有一百八十幅之多 喇嘛从德格料理后事回来 就想在这里先闭关修行一阵子.没有想到事先准备不足 治疗心脏病的药物没有带够 导致那天突然发病 他说要不是遇到我 他很可能挺不过去.喇嘛十分激动的说 并且还说我是菩萨的使者.他的恩人并且提出要按照藏族的风俗要拿出一半的财物来感谢我 他说他没有钱 只有他叔叔画的唐卡要我拿九十张走 我告诉喇嘛说我不要 换了任何人遇到这个事情都会帮助他的 更何况我不是为了钱财救他.这时喇嘛侍者也劝我 一定要我收下.我还是推辞不要 这时和蔼的喇嘛生气了 说我不要就是看不起他 于是我只好收下这九十张珍贵的唐卡
喇嘛看我收下了 通过懂藏语的同事告诉我 这些都是无价之宝 要我好好珍惜 画这些唐卡的原料全部是用黄金 白银 珍珠 珊瑚 绿松石 玛瑙等珍贵的珠宝和藏药精心磨制调配的 有时画一幅唐卡要半个月甚至更长 并且喇嘛还精心的选择了三十张给我 说听他叔叔的侍者说 这些都是由莲师或者观世音菩萨和文殊菩萨亲自现身加持的 当时在德格还引起了轰动. 年纪大点人应该还有印象
通过翻译 喇嘛又告诉了我一些佛学的基本知识 然后我机缘成熟 我就认识了现在的上师 真正的走向了学佛之路

⑵ 一文读懂唐卡绘画流派与内容

唐卡被誉为西藏的“网络全书”。唐卡作为一种极具藏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几乎包罗了西藏生活的所有内容。其中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往往是关于本生故事、佛传故事、曼荼罗、经变图、知识、供养图等方面的内容。另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唐卡绘画流派对唐卡绘画内容的表现也有不同的特征。本文首先从唐卡的定义和起源开始,结合实际案例,详细阐释唐卡的绘画流派与内容。

一 唐卡的定义

唐卡(藏文:,威利:thang-ka)在藏语意为“松树”,是一种画在布幔或纸上的画像。唐卡也叫唐喀,系藏文音译,它指用彩锻装裱后的一种卷轴画,除了富有的名族特色的绘画技巧外,他还融入了刺绣、贴花、织锦等多种艺术技巧,成为藏文化中集大成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 唐卡的起源

唐卡起源于何时,现在已经无法去考证了,但是我们可以把唐卡作为一种艺术,从西藏绘画艺术起源里,能找到答案。在距今四五千年的西藏卡若文化遗址中,考古工作者们发现了陶器上有黑彩绘成的三角折线和三角图形,这些简单的图形被视为是西藏早期唐卡艺术的萌芽。另据《大昭寺志》记载: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白拉姆》像,由文成公主亲手装帧。这就是藏族的第一幅唐卡。

三 唐卡的绘画流派

西藏因为政治背景,佛教可分前弘期和后弘期,前者因为灭佛,当时的作品几乎很少流传下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作品风格应该完全是印度式的。目前一般所说的唐卡都是指后弘期以后的作品。根据历史背景与时代风格,可将后弘期以后到现下的唐卡风格略分为“外来影响期”、“本土画派兴盛期”、“画派混淆与地方风格期”等三个时期。

第一,外来影响期。11-15世纪唐卡画风主要受到外来影响,可以称之为外来影响期。外来影响期主要表现为三种绘画流派:帕拉或中亚流派、尼泊尔流派和汉地画风流派。

第二,本土画派兴盛期.16世纪早期,西藏发展出属于西藏特有的本土画派,因此16-18世纪早期可以称之为本土画派兴盛期。这一时期唐卡的绘画流派主要表现为:勉塘画派、钦则画派、新勉派、噶玛嘎画派、司徒画派、噶雪画派和觉囊画派。

第三,画派混淆与地方风格期。由于交通逐渐发达,加上寺庙兴建时会同时聘请多种不同画派的画家,不同画派间相互交流,造成18世纪中叶以后就很难见到属于纯正画派的作品,这些作品的风格很难以道统画派来判定,但却有明显可以分辨的地方色彩,因此称18中期-20世纪为画派混淆与地方风格期。这一时期唐卡的绘画流派主要表现为:昌都风格、德格风格、阿坝画风、理塘(香格理拉)画风、白玉画风、青海画风和蒙古画风。

四 唐卡的绘画内容

唐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把藏传佛教文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从绘画内容上看,唐卡多表现为与佛像、菩萨像、说法图、宗教寺院、宗教人物、宗教故事等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以唐卡为载体,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歌功颂德,来传达他们的感人事迹,来感化世人为。唐卡的绘画内容主要表现为:本生故事、佛传故事、曼荼罗、经变图、知识、供养图等。

本生故事唐卡:本身故事来源于佛经,它讲的是释迦摩尼佛生前作为菩萨修行时故事。现在很多故事已经传播开来,佛教徒认为像释迦牟尼这样的圣人,在修行成佛之前,经过无数次的善行转世、无私奉献、历经磨难,最后才能修行能佛。所以也成为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用于教育和感化众多佛教弟子。

佛传故事唐卡:佛传故事唐卡和本生故事唐卡的主要区别在于,本生故事唐卡是讲述佛成道之前的故事,而佛传故事主要讲述成佛后传扬弘法的故事。比如,现藏于雍和宫的《释迦源流》释迦牟尼端端正正地画在每幅唐卡的中央,以说法印、禅定印、施愿印、触地印四种手印各做表现。突出了佛的庄严。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曼荼罗唐卡:曼荼罗起源于印度,他就是藏传佛教特有的宗教文化产物?――坛城,这类唐卡在藏传佛教修行密法的时候要供奉起来,也可以说这类的唐卡就是一种宗教活动用具。比如宫藏《上乐金刚曼陀罗》图,主尊上乐金刚也称胜乐金刚是密修本尊之一。这类的唐卡给人以愉悦的心情,豁然开朗的感觉。带给修佛之人无限的美好。

经变图唐卡:经变是指将抽象的佛经文字内容绘制成具体的图画,也叫做变相,绘制经变图的目的是想让佛教徒更加浅显易懂的领悟佛经。比如《释迦牟尼佛神变图》;特别是《六道轮回图》讲述了六道轮回,描述了轮回的基本的三毒六道轮回通过十二因缘无自在地在世间轮回的情景。生动形象的将人的三毒贪、_、痴用动物形象的表示出来;并且通过对比的形式表现了人的三毒带来的后果,并且是怎样将恶果轮回的。这类的唐卡将带给人无穷的感慨和回味,去认真领悟佛经的道理,虔诚学佛,心中自然有明辨是非善恶的道理。

知识唐卡:知识唐卡实际上就是描绘欣赏或观修、礼佛、积善祈愿等宗教无关、而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挂图。有些医学和天文历算唐卡。现在西藏藏医学院图书馆里,挂着一幅描绘人体胚胎发育的医学唐卡,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影响较大的还有《天体日月星辰运行图》,把12生肖和九宫八卦联系起来。这类图运用于乔迁、建房、破土、祭奠等活动中,希望得到神灵的保佑。

供养图及其他:供养图多以上司供养为内容。比如《上司供养资粮图》色彩上比较纯净和沉着,人物也得和蔼亲切。其他宗教题材的唐卡中,也有表达佛教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主题的。总之也是??一种宗教文化。

五 结语

唐卡不仅记载了佛教的历史、佛教的经文、佛教的礼仪、佛教的知识和医学,更是佛教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工具。唐卡由于其内容丰富,构图合理,色彩丰富等特点,往往可以带给人心灵的震撼与愉悦。并且在唐卡的背后,是一代代画师的辛苦付出,是一代代上司弘法利生的卓越功业,是一代代百姓虔诚的慈悲心怀。唐卡作为佛教的一直艺术形式,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吸收了各种优秀的画法,融合了许多文明的理念,传世唐卡,流传的不仅是历史,还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编号为138-498660的千手观音唐卡:

⑶ 一次弄懂唐卡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唐卡(Thangka)又名唐嘎或唐喀,系藏文音译,它是绘画或刺绣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是最富藏族文化特色的一个画种,自第一幅佛像水影画诞生两千多年。这些佛画作为皈信积德的福田,供奉唐卡意引导无量众生进入解脱遍知佛果位。由佛、菩萨、本尊、空行、护法神及吉祥图纹绘成的唐卡画创造了众生净信妙境,破除烦恼智悲障垢,赐予今生后世的无边利乐。

一、对佛菩萨的一种供养从而为自己积累福慧资粮田以期更好的来世;二、日常生活中,用于为故去的亲人做解脱;三、实证修行中用做观想的对象。(观想自性为佛,第二层观想“佛”的空性。从而达到证悟色空不二,佛我不二等高层次智慧)四、礼节性的交往中常用。

唐卡基本上脱胎于印度和尼泊尔山谷的画风。现在的唐卡现存的定式造像成型与15世纪。汉文化,拉达克,尼泊尔三种文化共同的交融。本土宗教苯教造像在融入佛教过程中也影响了它的造像形式。

唐卡绘制:

1、磨布,做胶。

布的来源,印度细布,汉地稍糙一点的布。胶:谷胶,麦子青稞炒熟后再熬制成。很少用皮胶,因蛋白质成分太多制作过程更需仔细。成品胶是生胶和矿物颜料粉末的混合物。

2、上框。特制木框,讲究轻,牢,不变形。

3、勾线,草图。特别需要成熟的画师才行

4、上底子(白色底子)

5、上色

讲究上色的顺序安排。注意下一步的染色中不要把轻色调的颜料盖在上色时的重色调的颜料上。

6、染色

   平染——常用于大色块较大区域

   条染——常用于山,石等背景

   晕染——常用于表现特别细致的地方,花,主尊的肌理,水纹等

   水染——沾水颜料而不是混合了胶的矿物颜料。快但是不细致美观。

7、勾边

   考验技法的纯熟

8、开眼

金卡的制作过程:

1、磨制画布,一般需要四天时间将一幅唐卡的画布通过上浆、脱脂的方式制作好。

2、研磨黄金。将98金箔(即23K纯金金箔)通过纯手工方式研磨成可以用做唐卡绘制的金泥。(具体过程不方便做很详细的描述)一般需要3天的时间完成。

3、在一张比较透明的蜡纸上绘制出这幅唐卡需要表现造像的各种线条。

4、将金泥均匀涂抹在唐卡画布上,金泥的厚度以不透光为止。

5、将蜡纸覆盖在金泥表面压好,用一只玛瑙石特制的笔沿着蜡纸上的各种线条在金泥表面刻出唐卡的具体各种线条。

6、用朱砂在金泥表面进一步勾线,使得金卡的全部轮廓更加清晰立体。

7、用光滑的更细的玛瑙石笔对金卡的细节进行局部的描绘,最后在特定时间对唐卡诵经并完成开眼的工作。

唐卡类型:

按表现内容可分为:

1、供养类型:佛菩萨护法按其阶层和顾客的需要来安排他们在唐卡中的位置。单尊主佛,单尊携弟子图,极乐世界图,108佛,三十五佛,十六罗汉图等。

2、说教类型:本生传,历史人物的生平事件(米拉日巴的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

3、定式唐卡:皈依境(又称资粮田),上师图,蒙人牵虎,四福瑞,斯巴霍图等等规定好的

4、法器象征类:与寺院有关的一些图案。专用法器的构图。象征类型的构图中,用图案表示文殊可以这样:中间单剑表赤祖德赞,一边双鸭头表两印度大成就者,一边双头鹦鹉表两大译师,底座莲花表莲花生,水火表戕害桑耶建成的毒火与恶水。整个图表对文殊的大智慧的供养。

注意,佛的“身口意”可以通过“佛像,塔,经书”来表现。

5、专用唐卡:天体运行图,药用器械图,药理图,

按艺术表现的外观形式分

彩卡、金卡(纯金,朱红金卡)、黑卡

唐卡的鉴赏

1、布要做的好

   胶水少,以后画面会粉化现象;胶水多,起皮,皴裂,剥落。

   这是决定一幅唐卡寿命最关键的因素。

2、是不是正确

1)人物描绘的比列与上色的色彩

2)传承是不是有据可依

   如观音做主尊上方可以是阿弥陀佛,释迦,某位法脉的大上师等,但一定不会是马哈嘎拉这样的护法神

3、有没有相当的突破

  人物造像与顺序安排要严谨,但有很多地方画师独自创作是完全允许的。这部分的精致也是决定唐卡品质的一个标准。

4、上色和染色用了什么样的技法

  晕染越多的唐卡往往越美观

5、色调的搭配是否合理是否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有新意,局部与整体是否和谐。

6、当代唐卡的画派区别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是发展的。历史上各个所谓画派之间彼此都在相互交融吸收。青海吾屯的唐卡现状。按地域比按画派分别唐卡要合乎逻辑。印度尼泊尔风格(人物扁圆而壮,少见复杂唐卡),青海吾屯风格(繁复,重金,重彩,受汉地绘画影响最大也最有活力和代表性。),拉萨及周边风格(用金不纯,勾线,晕染普遍比较粗,画面稍清淡)。滇川风格(很简单的造像,大幅及复杂唐卡比较少见

唐卡材料

矿物颜料,植物颜料,水粉颜料

颜料不决定唐卡的寿命甚至不决定唐卡的品质。

唐卡的现代意义

1、体现和谐。人与神。人与自身。人与外界(如坛城,斯巴霍图等)

2、体现关怀。对道德底线的控制和保养。对他人生命状态的慰藉。

3、审美价值。超验是一种美。色彩,构图等等。

4、实用价值。基于上三者带来的优良的装饰作用。

5、收藏价值。纯粹手工。是藏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唐卡开光

  只有经过严格意义上的上师(在法脉中,上师的地位是高于佛的,上师稀少珍贵。)做过对唐卡“身口意”的加持才是开光。开光是一种智慧的传输。开光,实证实修的人才需要将一样宗教器物进行开光,并做观想。寺院中一些特定功能的唐卡画卷如晒大佛时用的唐卡一般开光。最中心的意义是,开光就是为了供养。不去做供养的,不需要做开光。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编号为138-291126的白度母唐卡:

⑷ 每一幅唐卡,都是画师的心性!

藏地,有一门精彩绝伦的艺术,这就是唐卡。

唐卡,藏语意思是能摊开观赏的布绢卷轴画。

为藏族人民设计创造了这种藏地最有特色的文化产物。

唐卡是一种可以移动的神像,它携带方便,不易损伤,易于悬挂,易于收藏,可随时随地观赏膜拜,适应了高原游牧不定的生活,交通极为不便利的特殊生存环境。

唐卡最早出现的时代,是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藏族历史史料里,记载了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画了一幅“班典拉姆”神像的传说。班典拉姆也就是我们汉族俗称的吉祥天女像,后来这幅唐卡被一位活佛作为核心藏班典拉姆神像腹内。

班典拉姆是藏传佛教中八大护法神中唯一的女性护法神,是拉萨和大昭寺的护法神,也是妇女和儿童的保护神。从这可以看出,唐卡在松赞干布时期就已兴起,但真正开始并大量采用这一形式大约在明朝。

唐卡的内容种类极为丰富,有佛像、菩萨像、神像、说法图、示教人物、历史人物、宗教寺院、教义、风俗、医学、民间传说、佛经故事、神话、寓言以及重大事件等。从整体来看,宗教特色浓厚,反映宗教内容的画卷约占80%以上。

唐宋时期的古老唐卡保存下来的不多见,在萨迦寺存有一幅叫做《桑结东厦》的唐卡,上画三十五尊佛像,古朴典雅的风格与敦煌石窟中同时期的壁画极为相似,推测可能是吐蕃时期的唐卡。同时代的在布达拉宫中保存有三幅。

唐卡,虽然受宗教题材的限制,内容多雷同,然而制作时,并不以一个模式为标准,同样的题材,经过不同艺人的创作,无论从形式还是构图都有所不同。

唐卡的构图,必须以《造像度量经》中的要求为准则,严谨、匀称、丰满,以虚济实,活泼多变,优美多姿,反映社会历史生活习俗,以及天文历法和藏医藏药等。

按底色,绘画唐卡义分为彩色唐卡、金色唐卡、朱砂唐卡和黑色唐卡等几种。绘画唐卡的绘制通常在准备好画框、画布之后,一般都要经过打草图、勾墨线、敷色、晕染,用色线再次勾线、晕染、上金、开眼等过程。线条和色彩的有机组合和奇妙变化是绘画唐卡的主要技法。

金色唐卡和黑色唐卡别具一格,独具特色,其特点是长于线条的运用,效果类似于白描。在这两种形式中,底色通常为大面积的单色,即金色或黑色,而造型则全部用白色的线条勾勒而成,造型在底色和线条的对比之下格外醒目,具有三维立体空间效果。线条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令人叹为观止。

绘制唐卡,工序复杂而考究。第一阶段是开始备料。第一步,选布;第二步,上框;第三步,铺底;第四步,打磨。一般唐卡以亚麻布或毛布为底色,丝绸的则为最珍贵。作画之前,先用麻线穿缎底布的边沿,将其绷撑在特别的木架上,再用动物脑和高原上的一种细白泥粉调和成糊状物均匀涂底布,消除所有洞孔,抹匀后即用蚌片将糊状物刮平磨亮,待底布完全干燥后方可作画。先用炭条起纹,绘制图像之轮廓,一般是先里后外,将中间主图像画成后再绘四周的附着部分。

第二阶段是绘制:第一步,确定画面中心点;第二步,起画稿;第三步,勾黑线;第四步,着色(着色步聚:1、绘制唐卡采取重彩法和淡彩法;2、先着深色,后着浅色;3、先着衣服颜色,后着面部颜色):第五步,色复线;第六步,描金;第七步,书写文字说明和编号码。

绘制唐卡所用的颜料都是不透明的矿物及植物原料,再按比加上一些动物胶和牛胆汁。由于原料配方科学,加之藏区气候干燥,绘制的唐卡即使上百年也光艳明亮如新。

第三阶段是装衬:第一步,用绵缎镶边;第二步,为遮挡灰尘,保护唐卡画心,在唐卡正面加一道遮幔;第三步,装天杆;第四步,上画芯。

第四阶段是举行开光仪式,方告唐卡正式启用。

就质地而言,分为布、绢、纸几种。彩绘颜料以金、银、朱砂,雄黄等矿物颜料为主,植物颜料次之。一般唐卡为竖长方形,中央的画面称为“麦隆",画面四周用彩缎拼成,其红黄框称为彩虹,是精灵之气的象征。两端加硬木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为了保护唐卡画面常新不旧,通常用丝绸幔子覆盖,观赏时揭开,幔子上有两条等长的彩带,藏语称“隆南”。有些唐卡画面以下中间部位镶有称为“通久”的红色方形绸缎。长度一般为一米左右,宽六七十厘米,极小的仅有几十厘米,无装裱。最大的有五六十米,宽三四十米。

唐卡的结构一般可分三个部分:中央为本尊,亦即信徒所供养的对象,本尊的上方为空界,下方为地界,亦称凡界。布局中有的以单幅表现一个主题,有的则以具有藏族特点的“之”字形拼成。大部分采用对称手法,接近平面展开式,布局生动而不乱,每幅唐卡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有单幅的,亦有几幅联成或几十幅联成的整套故事,如释迦牟尼传。

唐卡中还有另一种现象,即自然科学方面的注解图,如布达拉宫收藏的天体运行图,行星分别田有象征二十天宫的动物图形均按各自的轨道有规律地运行。在罗布林卡收藏的有一套藏医药唐卡,共六十几幅,包括医学原理、人体结构、经络穴位、医疗器械、各种药物,这在世界医药史上也是罕见的。

在藏地,人们把唐卡画师称为“拉日巴”,意思是画佛或神的人。

有一个名叫多巴扎西杰波的画师,他的两个弟子,一个叫勉拉顿珠,在15世纪中叶开创了勉唐画派;一个叫钦则钦莫,开创了钦则画派。除了这两派,最有名的还有噶玛嘎孜画派,创建者一般被认为是活跃于16世纪下半叶的南喀扎西。

当前唐卡画派主要有:

尼泊尔派:流行于11至13世纪。由松赞干布迎请赤尊公主进藏,跟随公主的尼泊尔艺术家带入西藏,有浓烈的尼泊尔极暖色调的特色,画面中央的主尊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其他协尊和眷属菩萨安排在四周整齐的小方格理,造型古朴简单,身段比较单纯拙朴,饰物沉重感很强。

齐岗派:创始人是雅堆·齐乌岗巴活佛,流行于13世纪的卫藏地区,该画派吸收了尼泊尔画派的画风,是吐蕃藏传密宗后弘期的分治时期的艺术,以愤怒相佛像为最大特色。身材矮小,头部非常硕大。人物绘画造型自然流畅。 装饰比较缜密,笔触细腻,主尊所占的画面部分很大。周围背景空间比较小。背景以红、绿、蓝三种颜色为主。

钦则派:创始人是贡嘎岗堆.钦则钦莫,流行于15世纪的中后期。画面中出现了花青石绿、重彩工笔的内容,出现了青绿山水构图的表达,云端勾线的细腻,都是吸收了汉地明代山水风权的显现。

噶赤派:噶玛噶赤画派的创始人是公元16世纪出生在雅堆的南咯扎西活佛,是吸收了大量的汉地风格的唐卡,也是当时的宫廷画派。画中人物完全沉浸于优雅、浪漫之中,人物比例完善,拥有美妙的艺术意境。

勉唐派:创始人是勉拉顿珠,是15世纪以后影响最大的唐卡绘画流派。由于17世纪的曲英嘉措发明了唐卡绘画中的度量经,用度量单位绘画唐卡。以画师自身的手指长度为比例,使得佛肖像出现了规制,适应当时对于大量佛像唐卡的需求供应。

唐卡的画法采用单线平涂,成像庄严肃穆,体态匀称,人物舞蹈形态活泼,婀娜多姿,形象栩栩如生。如果绘制的是历史故事和风俗画,则采用俯瞰式透视法,人物和建筑物的背景以几何结构描示,有强烈的装饰性。 色调或浓烈、或典雅、或富丽、或清淡,笔法古朴、细腻。

描金勾银是唐卡的特殊技法,除常用细如发丝的线条勾勒外,还喜用局部整块涂金等多种手法,使画面显得富丽堂皇、灿烂夺目。

画唐卡前,画师就得沐浴更衣,焚香祷告,静下心思,把自己调整到最虔诚的心境里。

每幅唐卡背后,展现的都是画师的心性。

⑸ 唐卡的种类

1、按内容:佛像唐卡、传记唐卡、历史唐卡、神话传说唐卡、教理唐卡、天文唐卡、历算唐卡、藏医药唐卡等。

2、按大小:巨幅唐卡、普通唐卡、小幅唐卡。

3、按材质:刺绣唐卡,用各色丝线绣成,这种唐卡坚韧耐用,不易毁坏;缂丝唐卡,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在图案需要编织处,用经线交织而成,雕石镂木等具有立体效果。

4、手绘唐卡又分为:彩唐(白底,用各种色彩绘制)、金唐(金色背景)、银唐(银色背景)、红唐(红色背景)、黑唐(黑色背景)。

(5)简单唐卡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唐卡被人称为“藏文化网络全书”,其题材内容以宗教为主,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间传说、世俗生活、建筑、医学、天文、历算等领域。

其中最常见的是宗教画——佛像,这种唐卡一般中心位置描绘主要人物,从画面上角开始,围绕主体,按顺时针方向与中心人物有关的人物、活动场所或故事布满一周。

每幅唐卡画一般描绘了一个较完整的故事,画面的景物随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不受历史、时间、空间的限制。画面人物也不受远近透视关系的影响,构图均衡、丰满、多变 。

⑹ 请大家帮忙看下这张唐卡是真的吗 价格大概能多少 有收藏价值吗谢谢

此卡题材为格鲁派皈依境唐卡,初看符合仪轨。图片质量不高,看装裱和色彩应为现代工艺,收藏价值不高。仅供参考~

⑺ 给我一张横幅形唐卡的图片啊

我店里中格的尺寸是72*91厘米的

⑻ 什么是唐卡

唐卡:藏语,简单地说就是西藏的卷轴画。

唐卡是用彩缎装饰成的一种卷轴画,多数是在布面、绢面和纸面上进行彩画,还有许多刺绣、织锦、绎丝和贴花等织物唐卡,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宝。

唐卡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吐鲁番时期,据《大昭寺志》记载: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白拉姆》像,由文成公主亲手装帧。这就是藏民族的第一幅唐卡。五世达赖喇嘛在其《释迦佛像记.水晶宝镜》中也明确的记载了此事。

(8)简单唐卡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唐卡“画作的题材介绍:

唐卡的题材、内容包罗万象,除以佛教为主外,历史、民俗、天文、历算、藏医药、人体解剖图等皆可入画,具有宗教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被国内外人士称为“青藏高原的大网络全书”。

唐卡中最常见的是宗教画——佛像,一般中心位置是主要人物,从画面上角开始,围绕着中心人物,按顺时针方向,与中心人物有关的人物、活动场所或故事布满一周。

每轴唐卡画一般描绘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画面的景物随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不受历史、时间、空间的限制。画面人物不受远近透视关系的影响,安排得生动活泼,把整个画面统一在一个大的基调上,使构图很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