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衣服发型 » 咏鹅的图片简单图画教程视频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咏鹅的图片简单图画教程视频

发布时间: 2022-04-13 23:39:24

❶ 鹅怎么画简单

鹅怎么画简单

1/4分步阅读
先画出鹅的嘴,鹅的嘴扁扁的,再画出鹅的长长的脖子,脖子要弯曲,细,线条要流畅优美。
2/4
补全鹅的身体轮廓线,线条一定要流畅


3/4
画出鹅的翅膀。翅膀不要太大。

4/4
画出水纹,水纹画波浪线即可,鹅的简笔画就画好了。

第一步

先画出鹅的嘴巴



第二步

画出鹅的头



第三步

画出鹅的长脖子



第四步

画出鹅的身体,注意形状



第五步

画出鹅的完整身体



第六步

画出鹅的翅膀



第七步

还有它的眼睛



第八步

画出鹅嘴巴的纹理



第九步

画两条波浪线,鹅正在水里游

《咏鹅》这首诗是很多小朋友都会背诵的一首诗,这首诗也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是不是很厉害呢?在这首诗中诗人很巧妙的运用了“白”与“绿”、“红掌”与“清波”的对比,把鹅在水中游泳的姿态描写的活灵活现。今天中华板报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简单的咏鹅诗配画大全,咏鹅配图简笔画,。

❷ 小学生学古诗的几个步骤

其实,古诗词一点都不难学:
一、利用讲故事理解诗意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很喜欢听故事,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孩子,他们父母很少为孩子讲故事,有的家长忙农活,忙完农活,出外打工,把孩子交给了老人,所以对孩子的照顾很少。身为教师的我们就是讲故事的最佳人选了。很多古诗里都蕴藏着那个时代的特定轶事,并伴随其精典的佳句流传至今,有着其旺盛的生命力。虽然简短意赅的几诗句,如若用以前死背硬记的老教学方法,孩子们自然学的枯燥无味,老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很痛苦。如果把古诗适当的编成生动的故事,那效果就不会这样了。
讲故事我们首先要了解古诗的历史背景,根据历史背景编辑故事。所以我们在学习每首古诗之前,都是要找资料备好它们的历史背景。比如,在教学古诗《七步诗》的时候,上课我就直接和孩子们交流起来:“大家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同学们异口同声“曹植!”“你们想不想听听关于曹植的故事呢?”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那么听老师给大家讲起这个故事:曹丕和曹植他们都是曹操的儿子,曹植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学习也很用功。会写文章作诗,大家都很佩服他的才能。有一天曹植来看望哥哥,曹丕见到他说:“你这么有才气,你走七步,能作出一首诗吗?如果做不到,那么我就把你处死”而曹植没等话音落下,就编出了四句诗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这首着名的《七步诗》。孩子们听了这个故事,他们的学习欲望更浓了。他们兴致勃勃地开始有趣的学习这首古诗。
二、诗画结合趣学古诗
我们小学古诗书中每一首古诗配一幅图画,这种图文结合的设计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既有利帮助理解,又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根据书中的图画学习古诗。在学习《春晓》这首诗时,我就用了图文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孩子们,你们看看图上画了什么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学生答:“春天,我们到处都能听到小鸟的叫声,花儿开得好漂亮,春天的景色真美呀!”这种方式不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学生基本了解了这首古诗的大意。
2.看图猜诗。准备几幅图画,让学生说说“都是哪首古诗里的图片?”这种形式本身也是一种游戏,学生不仅能在玩中学,还能在训练中了解孩子们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古诗的积累程度。最后,让学生们在右边写出这首诗。借此检查孩子们的书法进展状况。
3.根据古诗引导学生绘画。平时我注意观察了,孩子们经常用彩笔画卡片,下课时候他们自豪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学生用简笔画同样可以描绘出古诗内在的美。孩子们这个爱好给了我启示,那就让学生给诗配画,于是我就用《咏鹅》这首诗,让孩子配图。孩子们边读古诗边去琢磨我们要以什么样的画面来表现出古诗的内容呢?当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拿出彩笔画出了浮在水中伸出了一只曲项向天歌的白鹅,红掌拨动着绿波,水面还泛起了轻轻地涟漪……!我明白了,他们读懂了这首古诗,用一幅美丽的画面将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至。意想不到的收获出现在我的面前。

❸ 咏鹅画画怎么画

最佳经验本文由作者推荐
画咏鹅,要画出鹅弯曲向上的脖子,以及张开的嘴,这是它最大的特点。下面就来画咏鹅。

工具/材料
纸、笔

操作方法
01
先用笔在纸上画出鹅张开的嘴,画的时候,上片嘴要比下片嘴长些。

02
在上片嘴的上方画半个圆,表示鹅头上的包,然后从包的左端到下片嘴之间画两个波浪线,表示嘴和脸的分界线。

03
从鹅头顶往下画一个长长的S形,从下片嘴往下,再画一个更长的S形,两个S形之间组成了鹅长长的脖子,在鹅头上,再画一个黑点,表示眼睛。

04
从左边的小S末端往左先画一条横线,然后向右下方画一些锯齿形状,表示羽毛,然后在脖子下面拐个弯,这个锯齿形的部分是鹅的翅膀。

05
从翅膀尖往左先画两个尖,表示尾巴尖,然后向右画一条长长的圆圆的弧线,一直连到脖子右边的大S的末端,这部分是鹅的肚子。

06
最后,在鹅的身下,画一些不规则的曲线,表示水波,咏鹅就画完了。

❹ 咏鹅的意思,要准确,和老师的一样

山东省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 孙美华

年级:小学一年级(下学期)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2.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大背景图、各种图片、打击乐器、彩笔、图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以情感为纽带,组织教学

1.学生随音乐起立,跟老师做律动。

2.教师微笑着面对全体学生:同学们好,我们快乐的音乐四十分钟又开始了。

〔设计意图:一分钟的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最佳时机,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亲切。〕

二、利用自然音源,创造声音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面,欣赏完之后,告诉老师,在这幅画面中出现了哪些声音?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风声、水声、小鸟唱歌、鹅叫……)

师:我们能不能自己来创造这些声音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用我们身边的物品来创造、模仿出这些声音。

(学生分组讨论,利用自备的物品和教室里现有的音源,惟妙惟肖地塑造了这幅画面所表现的意境。他们抖动塑料袋、纸张、书本表现风声,用矿泉水瓶子装上少许水摇晃、撩起水桶里的水模拟水声,吹薄塑料纸、树叶、书本等模仿鸟鸣,用易拉罐互相碰撞、敲打塑料杯子等模仿鹅叫,教室里响起了风声、水声、鸟鸣、鹅叫声……)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学们运用了我们生活中物品的自然音源,表现了这幅画面的意境。生活就是音乐的源泉,只要大家平常用心去观察、发现这些声源和音源,并把它们运用到我们的音乐中来,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学生创作情景图

师:老师这儿有好多漂亮的图片(教师准备:荷花、荷叶、小鸟、鹅、小树等图片),同学们想不想用这些图片贴出漂亮的图画来呢?

(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些图片贴到画面中相应的位置上,并把创作好的图画用语言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利用孩子喜爱作画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创作图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并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也营造出了这首诗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导入歌曲

师:老师听说大家都能背诵好多好多的古诗了,那么,同学们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会想起哪一首古诗来呢?谁能来告诉老师?(老师找一个学生起来背诵《咏鹅》)

师:读的真好!这首诗是我国唐代着名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下的,诗中描绘了鹅在水中游水好戏、悠闲自在的情景。

1.学生跟老师来朗诵诗词。

2.跟着音乐一起来朗读。(播放Flash动画)

3.学习歌曲。

师:音乐与古诗是相结合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根据这首唐诗谱写的歌曲《咏鹅》。

(1)放范唱录音,学生听歌曲的情绪——优美的。

(2)(出示歌谱)教师简单地讲解歌曲中出现的四分休止符和反复记号,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

(3)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学生跟范唱音乐模仿口型,默唱歌曲。

(5)学生跟音乐轻声的演唱歌曲。

(6)让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1.播放 Flash动画课件,更加形象地营造了歌曲的意境,让学生“视”“听” 结合,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来。

2.学习歌曲时,采用听唱法,通过反复听赏,使学生获得了音乐美感,让学生在反复体验中获得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四、分组活动

师:刚才,我们用优美的歌声来表达了对这首歌曲的喜爱,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呢?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创造、表现这首歌曲,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考虑、讨论,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朗读儿歌、打击乐器伴奏、画画等)

1.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分成四组:诗朗诵组、舞蹈组、器乐组、图画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小组。

2.学生分组讨论、创作表演。(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3.分组展示表演。

(1)诗朗诵组;

a.学生朗读几首有关鹅的儿歌。

b.全组一起朗读《咏鹅》。

师评:同学们有表情地朗诵《咏鹅》,更加深刻地体会了古诗的韵味,井背诵了几首与鹅相关的儿歌,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和感受到鹅的形象。大家表演得非常好。

(2)舞蹈组:

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时而模仿鹅在水中游的姿态,时而模仿鹅伸长脖子高声歌唱的形象……把鹅的各种形态惟妙惟肖地用动作表现出来。

师评:这组同学用优美的舞蹈来反映了这首歌曲的意境,表现了歌曲优美的情绪。舞蹈就是跳动的音乐,他们的表演,使歌曲变得更加生动起来。真棒!

(3)器乐组:同学们自己创编节奏,运用现有的自然音源和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评:这组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选择了老师提供的打击乐器和运用自备的物品,惟妙惟肖、非常形象地塑造了诗的意境。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丽的小河边。棒极了!

(4)图画组:

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彩笔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师评:这组同学运用图画的形式,鲜明形象地表现了歌曲的意境。画得真漂亮。

4.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我觉得大家都做得非常好,我们现在把我们所有的创造表演跟我们的歌曲结合起来、联系起来,好吗?

文学组先朗读一遍《咏鹅》,然后放歌曲录音,舞蹈组和器乐组的同学跟音乐演、奏,图画组的同学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l.采用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让学生各展才能。2.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加深学生对歌曲的体会和理解。3.通过创造、体验、合作,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五、小结

同学们,我们快乐的四十分钟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唱着这首优美的歌曲,带着愉快的心清离开教室

2.咏鹅

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

红 掌 拨 清 波。

[注释]

1.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 项:颈的后部。

3.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简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❺ 咏鹅的意思我还是不明白,嗯,请你再帮我查一下,嗯,去你帮我查一下嗯,好理解的方法,谢谢

咏鹅
骆宾王 〔唐代〕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第一句三个“鹅”字,是诗人对鹅的亲切呼唤,也可以理解为模仿鹅的叫声。第二句“曲项向天歌”。曲,弯曲。项,就是脖子。曲项,弯着脖子。歌,唱歌。这两句让人想象出,一个7岁的儿童在对鹅作诗,他指着鹅说:鹅,鹅,鹅,弯曲着长长的脖子,朝着天空唱歌。一下子抓住鹅脖子长的特征,写出它欢叫时洋洋自得的神态。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❻ 咏鹅怎么画

❼ 咏鹅这首诗怎么画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1。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2。 [1]
注释译文编辑
诗词注释
曲项:弯着脖子。歌:长鸣。
拨:划动。 [1]
诗句译文
“鹅!鹅!鹅!”
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桨一样。 [2]
创作背景编辑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3]
作品鉴赏编辑
诗的第一句连用三个“鹅’字,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鹅的热爱,增强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1] [4]
作者简介编辑
骆宾王(约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
骆宾王画像
骆宾王画像
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七岁时因作《咏鹅》诗而有”神童“之誉,曾经担任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其诗气势充沛,挥洒自如,富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诗善歌行体,有《骆临海集》

❽ 《咏鹅》古诗图画

❾ 《咏鹅》中大白鹅歌唱、游泳的情景怎么画

画只大白鹅在水里游泳,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红掌若影似现,左上角划一些有层次的柳叶;柳叶下有浮叶,浮叶下有小鱼,静中有动;右上角有淡淡的远山,富有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