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衣服发型 » 名人图片唯美简单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名人图片唯美简单

发布时间: 2022-04-20 08:56:48

❶ 谁有埃菲尔铁塔唯美照片

❷ 名人名言大全 小学图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3、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但丁
4、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6、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7、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8、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罗曼.罗兰

❸ 一千句古风凄美句子

手有剑,手握剑向前走。手中无剑,则忘剑向前。

8、谁的一生为世界花了多少时间,碎了玉晓,吹走了桃树,谁的一生只为一朵花,却只繁盛,繁盛却如烟花。

9、不轻狂怎么能年轻,不放肆怎么能说天骄!

10、炉中兽水烟,翠沼泽残花,一行一行写相思。

11、15尸首在掌上高如山,在刀下流人的血。

12、我离开了繁华,抛弃了世界,消极的人,逆来顺受的国家,只为了陪你漫游天涯,闲看花开。

感恩父母的寄语 感恩医生肺炎

  • 人生励志格言经典语录 人生格言短句励志

  • 最难听的骂人话带娘的 我越长大,你就越像个孩子

  • 祝福语大全四字成语 自己女儿升学宴祝福语

  • 写给爱自己的人的句子 写给自己爱的人一句话

  • 读书座右铭简短 名人读书故事

  • 名言警句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 二年级阅读手抄报大全 莎士比亚说过读

  • ❹ 名人名句优美

    1.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

    2.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 曹植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王勃

    4.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李白

    5.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秋瑾

    6.美丽的花虽然会凋谢,可是盛开的时刻值得欣赏。要在美好的时候创造出美好的东西,人生才会充满意义。——方海权

    7.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鲁迅

    8.一棵大树经过一场雨之后倒了下来,原来是根基短浅。我们做任何事要打好基础,才能坚固不倒。——方海权

    9.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 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罗兰

    10.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神童诗》

    1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2.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郑板桥

    13.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14.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15.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童第周

    16.埋头苦干是第一,发白才知智叟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17.如果你颇有天赋,勤勉会使其更加完美;如果你能力平平,勤勉会补之不足。——雷诺兹

    18.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出来的结果反而会更好。——方海权

    19.勤奋是一条神奇的线,用它可以串起无数知识的珍珠。——郑板桥

    图片来源于网络

    ❺ 求杜莎夫人蜡像馆(伦敦、纽约) 名人图片大全

    http://ke..com/view/105279.htm这里有你想要的编辑词条 杜莎夫人蜡像馆 目录[隐藏]【简介】 【人物介绍】 【上海的杜莎夫人蜡像馆,更近距离的接触】 【杜莎夫人蜡像馆上海馆首批入住名单】

    [编辑本段]【简介】For the gamble, it is good.
    杜莎夫人蜡像馆(Madame Tussaud's)是全世界水平最高的蜡像馆

    ❻ 有谁可以给我奥黛丽·赫本的个人资料最好是有图片的!

    奥黛丽·赫本生平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亲是一名富裕的英国银行家,母亲是一名荷兰女男爵。
    在双亲离婚后,她跟随母亲去了伦敦,进入一所芭蕾舞学校学习,毕业后,她成为一名职业模特。作为一名模特,她便显得很优雅高贵,而且好像她已经找到了最适合她的工作。直到1948年,一位制片人让她在一部欧洲电影《Nederlands in 7 lesson》中担任一个小角色。当开始对电影感兴趣后,她最终决定去美国。
    赫本在美国迅速显示了她的实力,她先在百老汇出演了音乐剧《Gigi》,1953年在电影《罗马假日》中扮演安妮公主。这部影片好评如潮,并让她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1954年9月25日,和小她九岁的精神科医生安德烈·杜提结婚。
    继1954年《龙凤配》获得奥斯卡提名后,1959年的《修女传》使她获得了另一项奥斯卡提名。
    1961年,《蒂凡尼的早餐》使她到达了她电影生涯的顶峰,并且又赢得一次奥斯卡提名。
    1964年,赫本亮丽的容貌和风度在1964年的《窈窕淑女》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1967年,《等到天黑》又为她赢得了一次奥斯卡提名。
    1968年12月,和安德烈·杜提离婚,并打算引退,后经历了几次不成功的恋爱,对爱情心灰意冷。
    1988至1993年,担任联合国亲善大使,帮助拉美和非洲的孩子们。
    1989年,主演最后一部影片《天长地久》。
    1993年1月20日,病逝于瑞士。
    http://www.sg.com.cn/glxw/wh/t20030118_20464.htm

    怀念经典——怀念永远的奥黛丽·赫本她被誉为“全世界最美丽的女人”。

    看了她的眼睛才知道什么叫做明眸,看了她的造型才知道什么叫做时尚的经典,看了她才知道什么叫做优雅。

    她的照片至今依然作为欧米茄手表的广告,她的名字代表着一种流派至今仍然在时装界广为流传。

    她就是奥黛丽·赫本,永远的经典。

    奥黛丽·赫本于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本名奥黛丽·凯萨琳·赫本-鲁斯坦(Audrey Kathleen Hepburn-Ruston)。奥黛丽的父亲约翰·维克特·赫本-鲁斯坦(John Victor Hepburn-Ruston)是一位英国银行家,母亲艾拉·凡·辛斯特拉(Ella van Heemstra)是荷兰贵族后裔,袭有女男爵的封号,家族谱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爱德华三世。

    赫本六岁开始就读位于英国伦敦的贵族寄宿学校(1935年-1938年间),但旋即遇到父母离异(1935年),之后赫本离开英国跟随母亲一起回到荷兰的娘家。1939年时她进入安恒音乐学院(Arnhem Conservatory)学习芭蕾舞,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荷兰也落入德国纳粹的占领区内,为了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国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烦,她窜改了母亲的身分文件制造了一个荷兰假名艾妲·凡·辛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Edda与Ella在字母上只是一笔之差),但,这名字从未合法正式登记过。

    当纳粹侵占Arnhem后,奥黛丽患上了忧郁症和营养不良,奥黛丽那瘦削的身材便来源于此。

    战后,赫本进入伦敦着名的Marie Rambert`s学校学习芭蕾舞,并开始在一些音乐剧担任角色。毕业后,她成为一名职业模特。直到1948年一位制片人发现了她,让她在一部欧洲电影《Nederlands in 7 lesson》中担任一个小角色。1950年,赫本拍摄了她的处女作-英国影片《天堂的笑声》。1951年她又在电影《Young Wives' Tale》中为Eve Lester配音。当赫本开始对电影感兴趣后,她最终决定去美国好莱坞发展。在美国,她先在百老汇出演了音乐剧《Gigi》。随后在1953年由威廉·惠勒执导,并与好莱坞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一起主演的电影《罗马假日》中,赫本获得了了不起的成功,许多报纸着文夸奖赫本,说“一个新的嘉宝出现了”。赫本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同时她还因在百老汇戏剧《翁丹》中的表演荣获托尼奖。赫本的成功是因为她饰演的“安尼公主”那天真清纯、善良典雅、贤良亲切的小精灵形象以及她那古典美(俏皮活泼的短发,给人健康的感觉),不象当时风行的性感金发女郎,她使世风转为自然清新之美。

    1954年9月25日, 赫本与演员梅尔在瑞士结婚。在50年代-60年代末,赫本的片约不断,主演了多部电影,她高贵善良的形象深入民心。并4次获得奥斯卡提名。她主演的喜剧片轻松幽默,她的银幕形象美丽动人,深受观众喜爱。《蒂凡尼的早餐》、《窈窕淑女》、《龙凤配》等都是电影史上经久不衰的着名影片。1968年,赫本与第一任丈夫离异。1969年1月18日,赫本和着名心理学家安德烈·多蒂举行了婚礼。婚后奥黛丽决心退出影坛。1976年,赫本复出,拍摄了《罗宾和玛丽安》、《血统》、《哄堂大笑》等影片,但赫本的复出并未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均不成功,这使赫本决定从此息影。1980年冬赫本遇见了罗伯特·沃德斯,这个后来被她称为“灵魂伴侣”的男人影响了赫本原已经出现危机的婚姻。在赫本与安德烈·多蒂离婚后,两人最后成为永久的人生伴侣。

    1989年,赫本在其生涯最后一部电影-《直到永远》中饰演天使一角。1988至1993年间,赫本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帮助拉美和非洲的孩子们,亲赴不少国家和地区,为孩子们呐喊、呼吁和募捐。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将该1988年度奥斯卡人道奖授予了她。她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影片一样灿烂人间。1993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泰瑞落修女接获奥黛丽·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命令所有的修女彻夜为奥黛丽·赫本祷告祈使其能奇迹般地回复,祷告传遍世界各地。同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洛桑(Tolochnaz)死于结肠癌。

    人们并没有忘记这位美丽善良的“安尼公主”,在赫本去世10周年,美国邮政总署发行了她的的纪念邮票。去世11年后,有“时装圣经”之称的时装杂志《Vogue》2004年的时尚名人投票中,赫本以29%的票数,荣登女性榜首。《Vogue》杂志发言人表示:“大家觉得奥黛丽-赫本高贵又有气质,她的美丽永恒不变!一讲到Style,人人都会立刻想起她!”
    http://www.nzforce.net/dispbbs.asp?BoardID=25&id=265 点击还有图片

    怀念奥黛丽·赫本的N个理由

    昨天在网上看到某名为评选20世纪最美丽女性的活动的报道。据说是众多资深评委,从数千名如云美女中挑了几百位,又经过层层筛选,严格考察,最终大海淘沙,选出了顶级的前十位。第一位就是奥黛丽·赫本。
    这个结果毫不夸张地说,应该是一种人类审美观念集成所达到的共识。就算稍有了解赫本的人也好,世界五大洋七大洲,除去极端个别地区,没有人会不承认她是一个美的化身。纯粹,而又真诚。
    那个评选活动的评委意见有这样几点,从外表来说,奥黛丽有着像水果般鲜嫩的肌肤,和一对动人明眸。她笑起来的时候非常甜美,就像天使一样。而更为突出,也更重要的是,她有着独具的高雅气质,庄重,而又亲切,高贵,而又谦逊,令人倾倒,无人能及。
    我想奥黛丽的这些过人天质,每一个即使看过她一部影片的人也都了然于心。不论是哪个角色,都在观众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形象和不可超越的地位。而奥黛丽本人却总是说:我只是偶然进到这个电影的世界里来的。谦逊得如一片树叶。
    但奥黛丽的光芒根本未止于此。年初的时候看过一个纪录片,是奥黛丽在八九十年代作为世界儿童基金会的形象大使到各地工作考察的拍摄记录。看着片中上了年纪的赫本发现她确实老了,皮肤依然白皙,但眼角眉梢已有了明显的皱纹。她高挑,瘦削,腰板无论何时都挺得笔直。她有时带着墨镜,显出沉稳的高贵。脑后总是盘着个简单的发髻,穿着素雅的便服和平跟运动鞋,及其平易近人。
    看着片子,我们都生出一种共觉。赫本老的只是年龄,改变的只是外貌,但那都毫无紧要。就像一块瑞士名表,只是不再簇新,价值依然。赫本浑然天成的气质就像一团柔和明丽的光,可以照亮温暖每一个人,而且感染力生生不息。我们觉得她的美从未失去,反而更加光耀,是一种超越了肉体的动容,从她的骨子里迸发出来,从薄薄的肩臂中扩展开来,从每一条细小的皱纹中荡漾开来。
    作为儿童基金会的形象大使,赫本不断地奔波于世界上最穷困,最贫瘠的地方。并且总是精神昂扬,笑容可掬,丝毫不露疲态。
    赫本从不像一些女明星,端着架子扭捏作态,出份名义而起。片中的赫本,完全是自觉地作为一个称职的大使在尽力做着应做的工作,负着应负的责任。她经常摘下墨镜,露出只淡饰过的面容,一脸随和,与工作人员一起进出,毫不屈尊降贵,在镜头前悠然自得。
    记不大清楚赫本考察过的地方了,但非洲中部最贫瘠落后的地区和中南亚的偏远山区是一定去过。赫本不怕吃苦,何时都挺着两个笔直的肩膀,在运送的大堆救援物资麻袋上跳上跳下,一脸调皮。
    她也从没有对着邋遢肮脏的孩子们摆出沉重忧心的面孔,总是毫不迟疑的伸出双手,俯下身,孩子们抬起头,看见的是个平生见过的最亲切的笑脸,一把最温暖的火烛,一个最美丽的天使。
    车队行驶在平川大漠和荒山峻岭间,旱季连天黄沙,雨季烂泥污树,片中没有记录途径的艰险,有的只是赫本在很少有外人到达的目的地与孩子们打成一片的温馨动人。她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交谈,在破烂的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大的心,告诉孩子们最基本也是最高尚的爱的含义,帮助小女孩扎起一个与自己一样的发髻,肯定并鼓励她们对美的追求。
    赫本到哪里,就点燃哪里,照亮哪里。除了物资,还带去无法计数的温情与感动。很难想象她一个柔弱的女子如何散发出那么大的能量,仿佛一盏长明的灯,将力量源源不断地注入到成千上万的心灵里去。
    有一个片断,是赫本和考察团一起离开柬埔寨的一个小小的村落。在一条窄窄的山边小道上,全村的人们自发地为他们送行,排成了一条长长的队伍。大人们眼里含着泪水,孩子们脸上写满无限的依恋与不舍。不是假意猩猩的怜悯,不是廉价的同情,更不是戴着以人道主义的面具装腔作势。也许在他们看来,赫本就是一个真正的天使降临,赋予他们力量,赋予他们自信与顽强,赋予孩子们奋发与希望。也许即使很多年过去,他们也仍然清楚地记得那天早上的景象,会把那条路指给人看:看,那就是当年赫本离开的地方。
    于是赫本更加的美丽。那种美丽不是一种单纯的美,无数明丽柔和的色彩纷至沓来,你动容其中,无法一一叙说。
    作为电影明星的时候,奥黛丽就完全脱离了美于肉体的束缚。53年曾有一本杂志报道过赫本的三围,却立即遭到影迷的指责与不屑。作为一个美丽心灵的载体,赫本的肉体不可能不美,但这种美超越了人们的感官,直接投射到了精神意识上。可以说,赫本从一开始就远远凌驾于众多搔首弄姿的魅惑侗体之上。
    而作为形象大使,赫本更是超越了精神之美,而达到了灵魂之美。我们甘愿用最动人的歌声,最隽永的话语,最绚烂的图画,最唯美的诗篇去赞美它。歌颂它,感激它。
    赫本在九十年代初患病的时候,仍然坚持出访,也依然精神昂然,不露疲态。她在美国电台作报告演讲,态度诚恳真挚,话语委婉铿锵,俨然一副战地前沿女战士的神情,面容果敢刚毅。
    我不知道赫本去世时是怎样的场景。但可以肯定,悼念的人群肯定像海潮一样汹涌,而且是从事各行各业的人,遍布世界各地的人。他们哭泣,他们悲痛,因为他们知道,一个真正的天使已然离去。
    至今,人们还看着赫本的经典影片,在那纯美无邪的笑容里描画记忆和憧憬。至今,奥黛丽的照片仍然挂在大街小巷,出现在广告牌和海报上,人们来去经过,总要会心一笑。
    所以,当今天20世纪的美女桂冠戴在奥黛丽·赫本的头上时,我们只有叹服。也只有她,才能真正无愧于这一殊荣。
    她是真正的天使,来人世间传播美,与爱。她飞过的时候,我们都仰首。听见她翅膀的拍响,扑拉扑拉,仿佛来自天堂的圣音。
    伟大的女性,伟大的灵魂。
    至此,怀念奥黛丽·赫本的N个理由......
    http://sora3333.blogchina.com/2224202.html

    ❼ 中国哪些名人像芭比娃娃图片

    范冰冰范冰冰

    好莱坞有很多明星为芭比提供脸模,做成明星版的芭比娃娃,一直风靡全球。国内的女星们也有类似的想法,比如范冰冰,她就很想拥有一款“冰冰版”的芭比娃娃。范冰冰的这款芭比造型选择了BOBO头,短留海,用浓密卷翘睫毛突出娃娃电眼。

    ❽ 小学三年级名人名言手抄报板块图大全

    匡衡凿壁借光,孙康映雪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凿壁偷光
    讲的是匡衡,西汉的着名学者匡衡,出身于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于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着名的学者。
    萤囊映雪
    讲的是车胤 车胤(公元333-401),字武子,东晋时期南平郡离县人(今临澧县柏枝乡)。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其囊萤夜读 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他功名仕途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先后曾任:中书侍郎、待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两次进爵后,被朝廷封为关内侯与临湘候.职守功勋,颇极一时之盛。
    头悬梁锥刺股
    讲的是苏秦.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里人,字季子.苏秦是洛阳人,虽然出身寒门,却怀有一番大志.他跟随鬼谷子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别老师下山.张仪去了魏国,而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几年,但一事无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里。
    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口舌.苏秦听了这些嘲笑他的话,心里感到十分惭愧,但他一直想游说天下,谋取功名,于是请求母亲变卖家产,然后再去周游列国。
    苏秦的母亲劝阻说:“你不像咱当地人种庄稼去养家口,怎么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贵呢?那不是把实实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没有希望的东西吗?如果到头来你生计没有着落,不后悔么?”苏秦的哥哥、嫂嫂们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苏秦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很对不起家人,既惭愧,又伤心,不觉泪如雨下.但苏秦扬名天下的雄心壮志仍然不改,于是闭门不出,取出师父临下山时赠送给他的礼物——姜子牙的《阴符》,昼夜伏案攻读起来。
    苏秦经常自勉说:“读书人已经决定走读书求取功名这条路,如果不能凭所学知识获取高贵荣耀的地位,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想到这些,苏秦更加忘我地学习起来。
    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读书时,把头发用绳子扎起来,悬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头发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困了,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就能保持清醒.这就是成语“头悬梁,锥刺股”的由来。

    ❾ 辛集名人故事手抄报图片大全

    王骥(1378年—1460年5月30日 ),字尚德。保定府束鹿(今河北辛集)人。明代名将。王骥刚毅有胆,晓畅戎略。永乐四年(1406年)登进士第,授兵科给事中。明宣宗时累迁至兵部尚书。 正统三年(1438年),与蒋贵分道夹击,转战千余里,击破扰边的瓦剌军,迫使朵儿只伯远逃。正统六年(1441年)至正统十三年(1448年)间,王骥总督军务,三次征讨麓川,因功封靖远伯,与威宁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成为明代因功封爵的三位文官。
    王文(1393~1457),明朝大臣。字千之,号简斋,原名王强,京师(北直隶)束鹿人(今河北辛集)。 王文之父王绪,原籍凤阳府霍邱县(今安徽省霍邱县),后入赘束鹿彭家庄(今属河北辛集市辛集镇),在村中开办私塾,并行医济人。王强为家中第三子。 王强永乐十九年中进士,授监察御史。人物生平宣德十年(1435年)十二月,真定卫军张普祥利用白莲教“以妖书惑众”,自称“七佛祖师”,派遣党徒在河南、山东、山西、北直隶等处度人,约定“先取彰德城,以次攻夺诸城”,形成反朝廷骚动,事败后被诛。其间,王强受命审理“张普祥案”,结案后,宣德皇帝钦赐王强更名为“王文”。
    曹天钦,生物化学家 1920年12月5日生于北平,籍贯河北束鹿(今辛集)。194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51年获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系博士学位,同年被选为该校维尔基斯学院院士。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3年当选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1月8日在上海逝世。 历任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研究员,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上海分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