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蒙古人全羊哪块肉给客人吃
在蒙古族的传统宴会中,礼献全羊是蒙古人款待贵宾的传统礼仪,也是招待客人的最高礼遇。 。 煮全羊蒙古语称:“首思”(也有译作秀斯的,这里从元代译例),意思是“全羊宴或整羊宴”或“全羊席”,在民间汉语俗称“羊背子”。因为这是蒙古族礼仪中一项很重要的礼节,所以“首思”的制作方法也相当讲究。其宰杀是按照蒙古人传统的宰杀方法进行。先宰杀一只白条绵羊,然后将羊头、脖颈、胸椎、四肢、胸脯和荐骨部即带尾的羊背子等,各做一件卸下来,不加任何调味品,入锅清水煮至成熟,捞出来置于盘中上桌。 按照蒙古人的传统习俗,四肢中入全羊席的部分是:肩胛一对、桡骨一对、肱骨一对、胫骨一对、胯骨一对、大腿一对、这些部位统称为十二肢体。胸椎入首思的是:除第一节被称为“黑胸椎”一节不能入首思外,其他均可使用。羊脖子只能在娶亲酒席上使用,一般不入首思。入首思的肋条是:被称为四高六低的脊骨两侧的二十根肋条和荐骨部两侧的六根肋条,一共二十六根肋条。做首思用的羊头一般不带下巴。虽然分这么多的件数,但入锅煮时须按大件整煮。 礼献全羊,也要根据不同需要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的。有时献上完整的羊肉,有时献羊的某一部分。比如在春节招待亲朋好友和贵宾时,把熟羊头放在大方木盘中间,周围摆满各种奶食品和点心端上桌,请客人品尝,这叫做献羊头,属于小型招待。若是把整只羊的带骨肉,连同直肠、大肠、心、肝一起端上,就是一种比较隆重的礼仪了。 全羊上桌之前,先上作为“酒宴之首”的奶食品,请客人品尝。接着把盛全羊的木盘摆放在主客面前。这时由卸全羊的人先在羊额上头上切割一个月牙形标志,再从羊头、胸椎和荐骨部以及四肢上各切下一小块肉,作为“德吉”(蒙古语,意思是物之第一件)盛于酒杯中,再泼洒些酒之后拿到室外,边说“敬献德吉”边抛向空中。这时在屋里的人们也同声说“愿吉庆与繁荣共存”,以示祝贺。切割全羊的人回到屋里后,也和刚才一样再切割一次“德吉”献给炉灶。做完这些礼仪之后,他再从羊胸椎上片下一块肉放在羊额头上,请主客和其他在座的人品尝。这叫大家“分享首思”。与此同时,要安排专人献祝辞。诵祝前,主人要向祝辞人敬酒一杯。祝辞人用无名指蘸酒弹酹,然后举杯祝辞。诵祝辞的姿势:老年人坐着,中年人单腿跪着,年轻人站着。主次内容因人、因事、因地区不同而各异。比如有一则祝辞这样唱道: 博格多成吉思汗, 迎去花容月貌的孛儿帖只斤夫人。 宰一只花脸的羯绵羊, 装在水晶盘里招待贵宾。 是成吉思可汗定下的礼制, 是蒙古人待客的传统, 是忠厚和贞洁的标志, 是至诚心意的象征。 大家斟一杯酒互相唱和之后,祝辞人接着说一声“结!”(请用刀)。并举杯继续祝福道: “按着老规矩敬献, 请各位都来品尝。 遵循旧风俗奉献, 请各位都来举觞。” 再斟一杯,众人回敬唱和。之后,祝辞人接着说:“结!”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地区差异,蒙古族各地的首思各有不同的卸法和献法,祝辞也各异,这里我们仅举此一例来说明。 中国有句俗话叫:“礼多人不怪”。在蒙古族居住地区食用全羊,也有许多礼仪。以鄂尔多斯为例:在鄂尔多斯地区,吃首思的时候不能直接用嘴来啃,一般是用刀子割食,或用手撕上送到嘴里。可以吃不了放回盘里,却不能把骨头上的肉全部啃尽,露出森森白骨,因为这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的一种侮辱。吃过首思后,撤首思仍由卸整羊的人来完成。卸全羊人面向最长者,行屈膝礼说道:“大家请用首思!”如果从最长者开始,大家一齐回答:“用过了!”就可以把木盘端下去。如果某一个人还在吃肉,或最长者默而不答,那就表示没有吃好,木盘还不能撤下去。撤时要从最长者头上开始,把木盘顺时针转一下,面朝客人倒退着走出去。首思撤走后,来客一定要吃主人的汤饭,不吃汤饭就等于没有吃首思。汤饭就是煮首思汤中加入大米糜米跟查嘎一起煮成的稀饭。称作蒙古饭,因为大家在观念上看得很重,所以来客不吃也得尝尝,否则就是失礼。 长期以来,区外人都害怕来蒙古族居住的地区来作客,原因是蒙古族同胞太能喝酒,怕被灌醉。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认识的误区,随着民族大融合的形成和牧区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我们地区蒙古族已经逐渐改变了那种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生活习惯,在招待客人的时候也是看情形而定的,假如你不能喝酒,接过酒碗在碗沿上抿一下就行,不需要一口干掉,但酒是一定要接的,否则主人会生气。所以您尽可能放心大胆地来草原一游,感受蒙古族人民的那种热情和豪爽,品尝一下过去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全羊宴。
② 内蒙古的全羊宴有多少道菜多少热菜多少凉菜
内蒙古的全羊宴不分热菜凉菜的,是将整羊烤熟摆在长方形的大木盘里,又叫烤全羊!
七汲全羊宴也和考全羊差不多的,也不分热菜凉菜的!
临朐全羊宴这个分古代72道菜的是16凉56热
新改进的是128道菜好像是36凉93热
③ 全羊宴72道菜名字都是什么
全羊宴72道菜单的名字如下:
云顶盖、顺风耳、千里眼、闻草香、鼻脊管、口叉唇、上天梯、巧舌根、双黄喉、胳膈肉、桃核囫、白云花、玲珑心、白页肺、蜂窝肚、伞把头、菊花肠、水珠子、枣泥肝、麒麟筋、鸳鸯腰、胆邦条、千层肚、呼狼蚤、银丝肚
夹沙肝、拌净瓶、羊双膝、玻璃丝、天花板、娥眉元、西洋卷、羊子盖、金钱尾、糟羊肝、溜肺丁、双皮鳞、里脊丝、炒荔枝、锅煎肉、炸肝卷、青香菜、腰窝油、千子签、风云肺、白云条
迎风扇,双飞翠,龙门角,采灵芝,望峰坡,明骨鱼,落水泉,迎草香,饮涧台,鼎炉盖,提炉顶、凤头冠、爆炒玲珑、七孔灵台、安南台;明开夜合。
干炸龙肝、清烩凤髓、红烧豹胎、香糟猩唇、黄焖熊掌、清炖鹿筋
寿天百禄、满堂五福、三阳开泰、八仙过海、百子葫芦、吉祥如意
(3)全羊宴摆盘图片简单扩展阅读:
全羊宴是山东临朐的传统名吃,起源于民国时代。根据全羊躯干各部肌肉组织的分布不同,用不同的烹调方法,做出色、形、味、香各异的各种菜肴,并冠之以吉祥如意的名称,全羊宴。虽系全羊,却无羊名。如龙门角、采灵芝、双凤翠等,一只羊做菜80多种。
2018年9月10日,“中国菜”正式发布,“临朐全羊宴“被评为山东主题名宴。
全羊席顺序: 四干、四鲜、四冷荤、四青菜、四甜碗
头道菜:
鹅毛雪片,花爆金钱、百子囊、迎风扇、望峰坡、千层梯、玉珠灯笼、素心菊花、落水泉、五味烂肚、爆荔枝、炸铁伞、鸡油卷、玉环锁、鼎炉盖、炸银鱼、双风翠、采灵芝、安南台、氽丹袋
点心:
龙须糕、一品烧饼、杏仁茶、小干烙、素包
二道菜:
爆炒玲珑、五关锁、天花板、炸血丹、蜜蜂窝、八宝袋、拔草还园、金鼎喇嘛瓜、凤头冠、红白旗子、彩凤眼、开泰仓、龙门角、鹿挞尸、烩虎眼、青云登山、提炉顶、苍龙脱壳、犀牛眼、炸鹿尾儿
点心:
喇嘛糕、香菜托、冰糖薏仁米、羊肉烧麦、炸蒸两合
三道菜:
炸鹿茸、算盘子、迎草香、炸东篱、梧桐子、明鱼骨、红叶含云、清烩凤髓、清烩鹿筋、百子葫芦、冰花松肉、清烧排岔、七孔玲台、樱桃红肉、明开夜合、千层翻草、黄焖熊胆、锅烧浮筋
烩鲍鱼丝、玻璃方肉、红炖豹胎、红炖熊掌、香糟猩唇、寿天百禄、干炸龙肝、天鹅方肉、吉祥如意、满堂五福、白云会、五花宝盖、爆凤尾、八仙过海
主食:
稻米饭、荷叶卷(随带酱小菜、虾油小菜)
④ 这些菜谁会做全羊宴里的
不好意思!实在太多了,但是我帮你查到了他的发展过程和只有几种的方法。
清真菜中的最高档筵席。其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清代着名文学家、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全羊法有七十二种,可吃者,不过十八九种而已,此屑龙之技,家厨难当。一盘一碗虽全是羊肉,而味各不同。”
民国五年,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中《饮食类·全羊类》记载:“清江庖人善治羊,如设盛筵,可用羊之全体为之、蒸之、烹之、炮之、炒之、爆之、烤之、熏之、炸之。汤也、羹也、膏也、甜也、咸也、辣也、椒盐也。所盛之器,或以碗,或以盘,或以碟,无往而不见羊也。多至七八十品,品味各异。吃称一百有八品者,张大之辞也。中有纯以鸡鸭为之者,即非回教中人,亦优为主,谓之全羊席。同光间有之。”这段文字较翔实地记载了全羊席的烹制方法,菜品形状和品味以及盛菜器皿,并注明全羊席流行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年)。徐珂的记载与袁枚相比较,菜品总数由72种增加到108种,实际制作的也有由近20种增加到近80种,表明了全羊席发展、完善的过程。
民国后发现的署名“同治五年丙寅岁季冬月逆五日,程记录”的《筵款丰馐依样调鼎新录》手抄本则记录了当时全羊席的菜品名称与烹制方法。记有60余种菜品:云顶盖、顺风耳、千里眼、闻草香、鼻脊管、口叉唇、上天梯、巧舌根、双黄喉、胳膈肉、桃核囫、白云花、玲珑心、白页肺、蜂窝肚、伞把头、菊花肠、水珠子、枣泥肝、麒麟筋、鸳鸯腰、胆邦条、千层肚、呼狼蚤、银丝肚、夹沙肝、拌净瓶、羊双膝、玻璃丝、天花板、娥眉元、西洋卷、羊子盖、金钱尾、糟羊肝、溜肺丁、双皮鳞、里脊丝、炒荔枝、锅煎肉、炸肝卷、青香菜、腰窝油、千子签、风云肺、白云条、十景菜以及用羊肉、羊血制作的腐、酪、肠、汤等菜品。
至民国初年,全羊席已日臻完善,发展成为礼仪庄重、程式严谨、菜肴精致、配膳合理的盛筵。除108道全羊菜品外,上菜之前要有四干。四鲜、四蜜饯、四青菜、四冷菜、四甜碗;上菜之中插四甜、四咸点心及醒酒汤;席末要上四种主食和四种汤菜。使整个全羊席上的菜点达150余种。据考,这种全羊席最早出现在天津,是在清末民国初餐饮鼎盛时期,在号称清真十二楼的大饭庄激烈竞争中日趋完善的,并产生了天津风味清真菜擅长烹制河海两鲜,山珍海味和全羊席的一代名厨一会芳楼的穆祥珍和鸿宾楼的宋绍山等。在这些名厨的探索、创新中,全羊席已达到了“食羊不见羊,食羊不觉羊”的完美境界。每道菜品取料极为精细、取名极为奇巧,烹调极为高超,组合极为考究,如取羊耳可做三种菜;耳尖为“迎风扇”、耳中为“双飞翠”、耳根为“龙门角”;鼻能做三种菜,鼻尖:“采灵芝”、鼻梁肉:“望峰坡”、鼻脆骨:“明骨鱼”;舌也能做三种菜,舌尖:“落水泉”、舌根:“迎草香”、舌旁颊肉;“饮涧台”羊心从心头至心尖可烹为六道菜:鼎炉盖、提炉顶、凤头冠、爆炒玲珑、七孔灵台、安南台;上下眼皮烹制的莱名为“明开夜合”等等。取名之高妙,寓意之贴切令人拍案叫绝。同时还有借“八珍”取名的如:干炸龙肝、清烩凤髓、红烧豹胎、香糟猩唇、黄焖熊掌、清炖鹿筋等。也有“会意”吉祥的:寿天百禄、满堂五福、三阳开泰、八仙过海、百子葫芦、吉祥如意等菜品,使全羊席不仅满足了顾客的眼目之福、口腹之欲,也给食客带去了艺术上的享受。充分体现出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时至20世纪80年代宴宾楼的工春彤师傅不仅整理了“全羊席”(见下面菜单),又在原全羊大菜的基础上创制出“滑炒凤丝”、“雪片纷飞”、“甜蜜常思”、“青山挺立”、“旭日东升”、“西施腐乳”、“春回大地”、“银装素裹”、“三体相会”、“荟萃一堂”、“烩脊脑眼”、“烹烧鹿筋”等12道新品,进一步丰富了全羊菜的内容。
全羊席
四干、四鲜、四冷荤、四青菜、四甜碗
头道菜:
鹅毛雪片,花爆金钱、百子囊、迎风扇、望峰坡、千层梯、玉珠灯笼、素心菊花、落水泉、五味烂肚、爆荔枝、炸铁伞、山鸡油卷、玉环锁、鼎炉盖、炸银鱼、双风翠、采灵芝、安南台、氽丹袋
点心:
龙须糕、一品烧饼、杏仁茶、小干烙、素包
汤:
鲍鱼汤
二道菜:
爆炒玲珑、五关锁、天花板、炸血丹、蜜蜂窝、八宝袋、拔草还园、金鼎喇嘛瓜、凤头冠、红白旗子、彩凤眼、开泰仓、龙门角、鹿挞尸、烩虎眼、青云登山、提炉顶、苍龙脱壳、犀牛眼、炸鹿尾儿
点心:
喇嘛糕、香菜托、冰糖薏仁米、羊肉烧麦、炸蒸两合
汤:
里脊丝氽酸菜粉
三道菜:
炸鹿茸、算盘子、迎草香、炸东篱、梧桐子、明鱼骨、红叶含云、清烩凤髓、清烩鹿筋、百子葫芦、冰花松肉、清烧排岔、七孔玲台、樱桃红肉、明开夜合、千层翻草、黄焖熊胆、锅烧浮筋、烩鲍鱼丝、玻璃方肉、红炖豹胎、红炖熊掌、香糟猩唇、寿天百禄、干炸龙肝、天鹅方肉、吉祥如意、满堂五福、白云会、五花宝盖、爆凤尾、八仙过海
主食:
稻米饭、荷叶卷(随带酱小菜、虾油小菜)
汤:
三鲜紫菜汤、酸菜子贝汤
"清真全羊席"、是银川市回族厨师王自忠在继承前代厨师技艺的基础上,积50多年的烹好实践,口授而汇集的菜谱。虽是清真菜肴的一个侧面,但也能领略其特色。
发菜山
将上等的熟绵羯羊瘦肉切成厚约4分的大片,用食盐、味精、花椒水,胡椒粉抓煨好,发菜拣净泡软。摆盘时,把羊肉再切成一块块片状尖顶山石模样,把发菜铺入盘底,每一层片肉夹一撮发菜,发菜上又扦入尖头肉块,要让发菜大部分露有外面,尖头肉片象怪石一样悬插在发菜上。最后在发菜和羊肉片构成的发菜山上插现两根细长的香菜,山边饰以红萝卜雕花。
这道菜浇上清场可以热吃;浇三花油可凉吃。吃起来肉烂、味香,清爽可口
扣麒麟顶
扣麒麟顶为全羊席之首菜。将羊头烫毛刮净,下锅煮熟,捞出取骨取舌,使羊脸和下颠肉保持完整,不变形。将羊脸肉用酱油上色入味,炸成金黄色,放入碗内,将羊眼(挖去黑眼珠)放在眼窝内,将羊舌片按原形放在羊脸肉上面,再将下颏肉按原形压在羊嘴周围,仍是完整的羊头形状。然后加入食盐、酱油、花椒水、葱段、蒜片、姜末、八角一颗,上笼用旺火蒸烂取出,拣去调料,将羊头完整地翻扣在凹盘内,使羊脸压在下颏上,羊嘴衔一根香菜,梢部露在嘴外,盘的四周放一些发菜,萝个刻的红菊花和黄菊花。这道菜,色泽金黄,五彩缤纷,头形完整,吃起来香烂适口。
虎皮肉
将瘦熟羊肉切成大厚片,一半用酱油、糖色沾好,一半用蛋黄、食用黄色素抹匀拌好。油温七成热,将酱油拌好的肉放入油炸好(略泛黑色)捞出,油温五成热,将黄色肉片下锅炸好(金黄色)捞出。把肉片都切成1寸半、4分粗的肉条。将黑黄两色肉条间隔平码在汤盘内,放花椒、八角、砂仁、桂应、葱、姜、蒜,上笼蒸后取下,拣去调料,控汤扣入盘中,再用炒锅加入清汤勾薄芡,淋明油,撒胡椒粉,浇肉上即可上席。这道菜色泽美观,肉质较烂味香,黑黄相间似虎皮。
肉菠萝
将羊腿肉修割整齐成长条形,在肉的表面按5分距离坡刀剞菱形花刀,剞入肉内4/5,不可切断,抹少许食用黄色素,放入八成热的油钢,炸至刀花突起上色即可扣人碗内。将调料包(白糖少许、食盐、八角、姜片、桂皮、苹果、丁香、砂仁、味精、花椒等)和葱段、蒜片放入肉碗内上笼蒸烂取下。装盘时,将肉的两头换入盘底,整理成菠萝状。浇原汤,在头都插上菠菜心成为代冠的菠萝形,就可上席。这道菜色亮、肉烂、味香,形如菠萝。
羊肉芸豆卷
将羊肉切成3分的肉丁,用食盐、花椒粉、味精、胡椒粉、姜粉入味。把其中一半用酱油抓匀,再用蛋清、水淀粉浆好另一半,玉兰片切成丁,分别下油锅温熟。再把白芸豆洗净做成豆沙。将白肉丁、玉兰片和仁肉丁、豆沙泥,用蛋皮卷成一边红一边白的豆沙肉卷,切成8分段,在盘内摆两层收尖顶即成。这道菜松软、肉嫩,豆香味浓,将原盘上笼蒸熟吃最佳。
羊肉枇杷
把羊肉去筋膜斩成茸泥放入碗内,加入打散的蛋黄两个,食用黄色素少许,以及食盐、味精、葱段、姜末、干淀粉,搅拌稠浓。再将拌好的肉泥做成直径约7分大、内包一粒花生米枇杷形的肉丸,在圆的一头塞入少许干木耳和8分粗的豆腐条一根,每盘22个,然后将"枇杷"逐个下油锅炸挺捞出,放入盘内摆成柄向里的圆形即可,吃起来外酥里嫩,佐以椒盐,味更浓。
肉菜花
把肥瘦相当的生羊肉、水发玉兰片剁成肉馅,拌入蛋黄及水淀粉、味精、花椒水、葱末、姜末等调料;豆腐干切成筷子粗的条,拌以作料;将一块两斤重的方块豆腐上笼蒸好放在盘内,在中间挖成不整齐如菜花状的缕空模型,在挖空处填入肉馅,用十根左右半截筷子插进肉馅约5分深处。上笼蒸熟拔掉筷子,插入豆腐于条,剥去外面的豆腐模子,把蛋糊抹在豆腐干条上,再上笼蒸3分钟,用铁丝将蛋糊点出麻点,清汤勾薄芡,浇盘中。盘内空隙处点缀少许菠菜,即可上菜。这道菜形似菜花,色白,吃起来嫩软、味香。
肉珊瑚
将羊肉切成8分见方的块,下开水锅氽去血水捞出。再放入开水锅内,水量以淹没肉块为度,放入调料包,用旺火烧开,撇去浮沫,放入葱段、食盐,移至文火上炖烂。把枸杞洗净,取掉两头,用细粉丝穿成长3寸的串,成为珊瑚串状,放入肉锅,水稻开即连肉带汤装入汤盘。这道菜营养丰富,色泽美观,红白相间。吃起来肉烂、味香、汤鲜。
黄袍羊尾
将去骨熟羊尾切成长1寸2分、宽3寸的条,用打散的鸡蛋加水淀粉、面粉、食用黄色素抓匀浆好。把羊尾放入六成热的油锅炸挺捞出,去掉残渣,再放入八成热的油锅炸成金黄色捞出装盘。撤适量白糖即成。吃起外酥里嫩,甜香适口。色黄亮。
⑤ 全羊宴做法
烹制整羊主要方法是:选羊一只杀死,用水烫去羊毛,掏去内脏后,一是用白开水煮熟蘸上配好的佐料良用,二是将佐料放入羊腹腔内,将整羊放在烤炉内烤熟食用。后者是在过去蒙古族饮食“火烤羊肉”的基础上与“烤鸭”的方法结合而成的。出炉时香味满室,色泽好看,皮酥脆,肉特香。
⑥ 全羊宴是怎么做的
全羊宴又称萧县全羊宴、藏书全羊宴,是萧县、苏州市、临朐县汉族传统名宴,特色名吃,已有200多年的制作历史,是清代名贵大宴(宫廷宴)之一,与满汉全席齐名中华,扬名九州。在制作上,刀工精细,调味考究,炸溜、爆、烧、炖、焖、煨、炒,醇而不腻,具有软料、清淡、口味适中、脆嫩爽鲜等特点根据全羊躯干各部肌肉组织的分布不同,用不同的烹调方法,做出色、形、味、香各异的各种菜肴,并冠之以吉祥如意的名称,全羊宴。
虽系全羊,却无羊名。如龙门角、采灵芝、双凤翠等,一只羊做
菜80多种。在制作上,刀工精细,调味考究,炸溜、爆、烧、炖、焖、煨、炒,醇而不腻,具有软料、清淡、口味适中、脆嫩爽鲜等特点。选用羊身各个部分做而成的“全羊汤”,酸辣麻香,清素不膻。用眼、耳、舌、心等做成的明开夜合、迎风扇、迎香草、五福玲珑、八仙过海等菜肴,质脆而嫩,味美形奇,各具特色。全羊宴的特点是素有膻,食之可口,风味独特上菜程序上先凉后热,先羊头后羊蹄,中间上素菜。由清朝御厨马文焕创制。
制作方法:
烹制整羊主要方法是:选羊一只杀死,用水烫去羊毛,掏去内脏后,一是用白开水煮熟蘸上配好的佐料良用,二是将佐料放入羊腹腔内,将整羊放在烤炉内烤熟食用。后者是在过去蒙古族饮食“火烤羊肉”的基础上与“烤鸭”的方法结合而成的。出炉时香味满室,色泽好看,皮酥脆,肉特香。
⑦ 全羊宴是满族的上等宴席吗
不是。满族的上等是全牛全羊的。如果看是74
⑧ 内蒙古草原吃烤全羊之前的仪式有何意义
在内蒙古草原,有一种特殊待客仪式,就是请尊贵的客人吃烤全羊。吃烤全羊是一种地域文化,也是一种对待宾客的礼节和形式。
客人们品尝烤全羊的同时,自然享受着一套行之有效的宾客程序;其形式热烈、隆重、活泼、热闹、祥和,能给嘉宾留下深刻而美好的记忆。
第一,宾客到来,迎接嘉宾的蒙古姑娘前来敬献哈达,敬上一杯吉祥如意的马奶酒;
第二,把客人们请进室内,敬上奶茶、送上炒米,让尊贵的客人品尝蒙古族特色的奶制食品;
第三,搭起炉灶,杀羊切肉,隆重设宴,把自己家里最好吃的食物都拿出来,款待尊贵的客人。一般有手扒羊肉,草原小鸡、红烧牛肉、河流湖泊里的鱼等等;
第四,请出两位尊贵的男女客人,扮演草原贵族的王爷和王妃;
第五,王爷和王妃在美丽的蒙古姑娘带领下,温习草原吉祥如意的礼节、礼貌和开羊规则;
第六,王爷、王妃、蒙古姑娘与广大嘉宾喜悦互动;
第七,在美丽的蒙古姑娘主持下,王爷和王妃喜开佳宴,相互敬酒(敬天、敬地、敬神仙);
第八,王爷和王妃喜喝交杯酒;
第九,王爷、王妃举刀开羊;
第十,王爷、王妃携手并肩,共同开羊;
第十一,王爷把羊身上最软、最细、最香、最脆的一块羊肉亲自喂到王妃嘴里,以显示草原男人博大的胸怀,伟岸的身心像浩瀚无边的天空,广大而无边际;
第十二,王妃把细软的羊肉献给王爷,彰显草原女人贤淑美丽的风采,让男人像雄伟、不屈、刚毅、勇敢的铁木真一样,搏击世界,踏平欧洲,建立大汗;
第十三,王爷以自己博大的爱,送给草原,背着王妃入席,与嘉宾共享美酒佳肴;
第十四,蒙古主人及姑娘们给各位客人逐一献哈达、敬美酒,共同祝愿宾客吉祥如意,心想事成;
第十五,主人给尊贵的客人们献歌助兴,把宴会推向高潮。
⑨ 全羊宴的各地全羊宴
“藏书羊肉”有数百年的历史,享誉华东地区。“藏书全羊宴”继承了传统藏书羊肉的烹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书全羊宴”。“藏书全羊宴”的最大特点是食客可以把羊身上的东西全部吃到,不像北方人一样把整只羊往桌上一放,大家用小刀一块一块地割着吃。
据了解,“藏书全羊宴”有冷菜,用羊肚、羊肝、羊心、羊眼睛、羊蹄子做成;有热菜,红烧羊肉、鱼羊双鲜、传统木桶羊肉等;还有点心,羊肉粽子、羊肉蒸饺等, 真可谓一只羊一桌菜。与传统藏书羊肉相比,全羊宴在制作上更加精致,但不失传统风味,近年来又推出的创新菜,如:一品鲜、滋补羊脑子盅等。
如今,“藏书全羊宴”已入选《中国名菜大典》。《中国名菜大典》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全面和系统地编写的饮食文化典籍,旨在向世界展示中华烹饪文化的丰厚内涵。 在徐淮一带,以羊肉名闻遐迩的,当数萧县。据《萧县志》载:清朝同治年间,萧县圣泉乡袁楼村的彭玉山学有一套烹调绝技,后经人引见,进入清宫御膳房,以一道汁浓味厚的羊肉汤而受到皇宫的青睐。
萧县饮食特色的“全羊宴(萧县羊肉)”已有300多年历史,萧县羊肉馆有“老字号名震徐淮三百里、羊肉汤味压江南十二楼”之说,全县“羊饭店”达5000余家,日销量达万余只,已形成圣泉寺、丁里镇、筛子泉和龙城镇“四大羊美食集群”。
萧县历来养羊较多,此地山川秀美,饲草丰茂。农民养羊,采用纯自然放牧方式,让羊儿自由自在地觅草寻食,每到夏日,经过一个冬春的催肥,羊儿膘肥体壮,且为绿色食品,无任何污染。
萧县羊肉饭店多选用3至6个月的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萧县白山羊,肉质鲜嫩异常。萧县传统名菜也多以羊肉为主,有“无羊不成席”之说。
⑩ 蒙古族的民居、饮食、服饰、节庆活动
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蒙古族平时喜欢穿布料衣服,逢年过节或喜庆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内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顶高边平,里子用白毡制成,外边饰皮子或将毡子染成紫绿色作装饰,冬厚夏薄。帽顶缀缨子,帽带为丝质,男女都可以戴。 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抓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民间还有:稀奶油,蒙古族常备奶制品;奶皮子;煺毛整羊宴,是蒙古族传统宴客菜,祭祀活动时也常用;熟烤羊,内蒙鄂尔多斯地区风味菜肴;白菜羊肉卷;新苏饼,蒙古族民间传统糕点;烘干大米饭,蒙古族风味小吃,有饮奶茶的习惯,马奶酒,奶酒扒肉。 “蒙古包”是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是“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纳10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用2.5米长的柳条交叉编结而成)架好,再架上顶部的“乌尼”(长约3.2米的柳条棍),将“哈纳”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一户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