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写意画的基本技法
线描,是写生常用的一种技法,也是最简便的方法。这是一种单以粗细不同,刚柔相间、曲直有别、疏密相对、虚实相衬的线条来刻划形象的技法,也是国画技法中最古的一种。从西安半坡彩陶上就可以看到多变的线描鱼纹了,。拿这些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原始的鱼类化石来对照,可以说明这些鱼纹是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伟大创造。
初学线描以折枝的大花头入手为好,用铅笔写生便于修改,再用墨线重勾定稿为好。用毛笔墨线重勾时,要注意用笔的变化,随花叶边缘的起伏而起伏,随其翻转而转折,随其结构安排笔的起讫,随其动势注意行笔的疾徐,随其不同质感注意用笔的轻重、顿挫。一般说,粗线宜于表现肥厚的东西,细线则有挺秀,质薄的感觉,直线坚,圆线柔,干笔枯,湿笔润,线的疏密也能表现出不同的空间,色彩感。一幅线描画稿,可以用匀称统一的线条,也可以用多种变化的线条构成。用墨方面也是一样,一幅白描画可用一致的墨色完成,也可浓浅兼施,求得多样统一。所有这些变化都由作者尊重感受自由调遣。熟练以后,顶好用墨笔直接写生,对象的形神、动势、质感等等,常常会启发我们运用笔墨的变化,创出新的技法,塑造出更生动的形象,这对写意画创作特别重要。 半坡人创造了线描,我们也要不断地创造新技法。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这种创造并不是随心所欲,并不是由他们自己已选定的情况下进行的,是在那些已直接存在着的,既有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情况下进行的。”为了创造社会主义时代的新国画,我们必须批判地继承已有的创造成果。继不继承,确实有文野、粗细、快慢、高低之分。
知识源于直接经验。临摹是化间接经验为直接经验的有效方法。临摹方法:一是对临,一是背临。对临主要用于工笔画、工笔画的工艺性强,可以笔笔求似。也可以用于写意画的学习,只须领略大意,不必笔笔求似,因为写意画中含有一定的偶然效果,即使原作者,重画原稿也不可能完全一样的。背临的程序如下:
首先是选好临本。一种是就自己喜爱的画风,选自己仰慕的画家,特别喜爱的作品有利于自己画风的发展。一种是根据自己创作需要、丰富表现技法选择临本的。一种是为纠正自己的用笔习气选择临本的。不管是从哪个目标出发选择临本,都以笔迹清晰的原作为好,至少是质量较好的印本。
其次是读画。仔细观赏临本,领略画意。为此,也要阅读有关作者生平的材料,特别是与此画有关的评论。注意画面的题跋、款识、印章都有助于画意的理解。
② 写意画的基本介绍
写意画是融诗、书画 、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写意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参与绘画,对写意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相传唐代王维因其诗、画俱佳,故后人称他的画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一变勾斫之法,创造了水墨淡,笔意清润的破墨山水。五代徐熙先用墨色写花的枝叶蕊萼,然后略施淡彩,开创了徐体落墨法。之后宋代文同兴四君子画风,明代林良开“院体”写意之新格,明代沈周善用浓墨浅色,陈白阳重写实的水墨淡彩,徐青藤更是奇肆狂放求生韵。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写意画代已进入全盛时期。经八大山人,石涛,李鱓,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汪亚尘的弟子汪德祖,安平义君等并,李苦禅,朱宣咸,李可染,范曾等发扬光大,如今写意画已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画法。
写意画主张神似。董其昌有论:“画山水唯写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质毕肖,则无气韵;彩色异具,则无笔法。”明代徐渭题画诗也谈到:“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据皆吾五指裁。”
写意画用意第一。当代书画家南山乐山认为:“李太白有诗云: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意境极妙。一个引去加上一个衔来,用意极其饱满。画面张力足矣。是故,因无万里之心,故无万里之画。是为用意。夫写意者,无意而写何为?故用意第一。故曰笔不到意到。笔断意连,意断神连。尝闻米南宫用笔八面出锋;八极拳曰,拳打八方极远之地。其理一也。 故此,其绘画的内涵更注重文以载道、遗形写神,其形式上更讲究个性的笔情墨趣、诗书画印的配合。” 大写意画以草书入画,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造型观和境界观。大写意画既是高度自我的艺术,又是高度忘我的艺术。有我与忘我看似相矛盾,其实是相统一的。只有有意识地追求大写意画这一独特的境界,才能真正将这门解衣磅礴的艺术发扬光大。
大写意早在唐代就有以泼墨着称的画家王恰,到了南宋出现了写意画大家梁楷,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画的先河,北宋山水画出现了富有诗情画意和文人情趣的米氏云山米芾/米友仁的山水小景,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揭开了写意山水的序幕。徐渭在水墨大写意花卉画方面创造性的贡献尤为突出。明以后,这种写意的美学主张已逐渐发展成熟为绘画史上代有传人的大写意画派。 纸
画国画用的纸主要是宣纸,宣纸有三大类:①生宣。是未上过胶和矾的纸,渗透性大,吃水多,易渗化涸晕,适宜画写意画。生宣中的净皮单宣较好用。在净皮单宣上再加工,叫做特种净皮单宣,其质密软,面光平,特别好用,用来画画也顺手,既见线,又见墨色。
②熟宣。在生宣纸上刷上一层白矾水便制成熟宣。矾有固定性,墨色在纸上不洇,适合画工笔画。
③半生半熟的宣纸。是在生宣纸上加少量的矾制成。如煮硾宣,适合画半工笔半写意的画。
除宣纸外,还有高丽纸、皮纸、麻纸。皮纸产于浙江等地,物美价廉,便于出好线条,便于晕染。若用以画云,则层层晕染易制造气氛,不留痕迹,细腻美观。选用皮纸时,可以捏住画纸一角,轻轻抖动纸面,不带声响者为佳。
质优的宣纸应具备如下特色:松而不弛,紧而不实,光而不滑,润而不燥。易见浓淡干湿层次,经揉搓而无损坏。
写意画与工笔画最明显的工具区别便是用纸,用生宣纸作画是写意画发挥艺术特色很关键的因素,因此纸本身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作画效果。 生宣优劣的识别是从事写意画首先碰到的问题。现今的生宣生产以安徽为基地,红星牌生宣纸是安徽宣的名佳产品,红旗及六甲等安徽宣,质量不稳定,且假冒产品甚多,安徽宣的特点是白净、质纯、渗化性好,笔痕清晰,色墨明亮,因此是大多写意画家的主要用纸。区别生宣的优劣可通过听、摸、看、试进行,先听,可捏住纸角抖动,如果声音发脆则表明纸质刚,加工太紧,这类纸往往涩笔而韵味的发挥差些。如果声音发闷,一般地说纸质较柔松,加工或太松或适度,太松者笔触易烂,适度者应该不涩笔而渗留如意。摸,是用手来回触摸纸面,以手感发涩而具潮湿感者为佳。对光瞧看一番,如果纸质不匀而其纤维呈云状块者为佳,太匀或帘纹太清晰而不起云块者略次一些。有云块之纸,一般墨色更易丰富而浑厚。现今有的生宣由机器加工,这样纸浆会因此而打的太匀,且机制纸太紧、太匀,一般不如手工纸用起来舒服。因此,红星纸厂仍坚持以手工为主,以保持传统名纸的声誉。但纸最后优劣的鉴定还得靠试,试渗化性之大小,试笔痕是否留得住,试墨色层次是否丰富以及墨色是否明亮,试用笔是否顺畅不涩等等。
现今属生宣范围的纸,还有四川竹宣,高丽皮宣,富阳宣,衢州皮纸等。而以往的许多品种有的已不生产,如罗纹纸就很少见了。有的宣纸并不很理想,但是因有自己的特点,也常为一些画家所用。如皮宣型纸有渗化度大、结实耐改、笔痕不清晰但滋润等特点,很受一些山水画家爱好,也为其他一些想利用其特点的人所喜爱。四川宣与富阳宣都算不上好纸,但因价廉而有特色,因此销路也不错。
笔
笔有大、中、小、长、短、肥、瘦之分。写意人物画以用大、中型笔居多,很少用小型之笔。因为写意笔性粗松,大、中型之笔容易发挥这种特性,当然各人可按自己的画风和习惯去选定适合的笔型。
毛笔从毛毫分有软、硬、兼三种。软毫含水分多,柔和圆润,其墨色容易有浓淡干湿的变化,能挥洒自如,表现力丰富,适用于表现圆和软中带刚的线条及多变化的面。不适用于绘画方和硬的线条。这一类的笔,主要用羊毛制作。有的画家作画,专用长锋羊毫、羊毫提斗笔、羊毛板刷,画出来的画柔中寓刚,线条同样雄健,水墨淋漓,烟云满纸,水色天光,倒影迷离,墨色丰富,尽柔和之妙,呈氤氲之趣。软毫以羊毫与羊须为主,其次还有胎毫、鸡毛等等。羊毫主要产于浙江湖州,并以善制湖笔闻名于世,深得国内外画家之青睐。湖州羊毫历史悠久,制笔技术精堪,因此所产之笔,用料纯,肥瘦适度,聚散性好,写意画常以其用于色与墨的涂抹与渲染,若用于勾勒,线条枯湿变化,墨之韵味均自然而丰富。羊须毫长于羊毫,弹性也强于羊毫,用其所制之笔特别是羊须提笔,勾勒与涂抹均会感到顺手。胎毫以婴孩之胎发精制而成,胎毫柔软而凝聚性极好,运笔感觉特别好,可惜胎发不易收集,产量不高,而且民俗胎发不让养的太长,因此要制大、中型之胎毫笔较困难。鸡毛笔性极软,除勾勒特殊线条外,用途不广。硬毫含水分较少,挺拔劲健,锋芒毕露,弹性较强,适用于绘画方和硬的线条。有的画家作画,喜欢用狼毫,因为容易出好线条。作画时,以书法入画,一波三折,笔笔送到家,一树一石,都是写出来的,均见功力。于皴、擦、染、点中见奇韵,浓淡干湿中见墨彩。硬毫以狼毫为主,是黄鼠狼之尾毫制成,由于北方气温寒冷,因此毫硬而长,北京所产之狼毫明显优于南方产品,可惜由于生态平衡失调,狼毫原料来源减少。猪鬃的利用,增加了硬毫的长度,从而增加了硬毫的品类。其他如豹毫、鹿毫、石獾毫,山马毫等兽毛都是制硬毫笔的原料。其中猪鬃、山马毫、石獾毫较常见,它们比狼毫更粗硬而弹性也更大。另外,常为画家选用的还有山马笔、石獾笔。山马笔的笔尖齐整,容易添成薄片状,然后画出方硬的线条。石獾笔是采用将白毫、紫毫、黑山羊毫和香狸毛混合配制的方法制成的,适合顺、逆、滚、点等各种运笔法,用它画出的线条老辣见笔锋。硬毫一般用于皴擦与点厾,笔性易刚健有力,但变化往往不如羊毫丰富。兼毫是指软硬毫混合制成的刚柔相兼型毛笔,软硬适中,具备软毫、硬毫两方面的优点,市场上以白云笔最为常见,其他如七紫三羊、五紫五羊、大中小鹤颈笔等等。一般是狼、羊毫搭配,也有猪鬃与羊毫相混的,其实各种硬兽毫都可与羊毫结合,这种笔既用于勾勒,又能用于点染,是画家们比较喜欢的一种笔型。市场上新发掘生产的鹤笔,为克服狼毫笔长度有限的缺点,而用猪鬃与羊毫制成各种长度的长锋型勾勒用笔,效果也不错。 以毛色纯、开锋后尖毛整齐、肥瘦得体、弹性好特别是笔之回弹聚散性好等为标准。但由于画家各人习惯与画风不相同,必然对笔之要求也不一样。一支质好之笔,也许会不如一支用惯的笔那么顺手就是这个缘故。
墨
墨是直接关系到绘画效果的因素,过去用墨以块墨为主。墨之起源难以考证,但从彩陶纹样中已见到黑色线的勾勒,可见中国人以黑色作画是很早的。块墨是以猪油或桐油或松脂木所熏之烟,手工研磨井和胶及香料压制而成的。块墨之形状多样,但以长条型为主。墨分油烟、松烟两类,以燃油而得之烟所制之墨是油烟,制作精良者称顶烟、蓝烟,作贡品者也称贡烟等等。因松烟易渗化,因此一般作意笔画很少用。但松烟与油烟混调使用可起类似宿墨的效果。绘画墨汁与墨膏,是现代开始大量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方便墨,原先之墨汁胶重、色灰而质粗,经过不断的改进并将原有墨汁、膏精加工成绘画之用,质量在不断提高与改进。绘画墨汁的优点是方便、省力、省时,缺点是缺少最浓的层次,且胶普遍偏重,因此作大泼墨时浓墨层次易糊烂,在水的冲渗中也不如块墨所研之墨汁能保住最初的笔痕。不过这种不足如今常被人们利用来表现某些特殊感觉,如一些朦胧的,浓淡混渗的效果等。墨膏市面上多,其效果不如墨汁滋润,有时沉淀较厉害,这与广告墨色有类似之性能,也会产生特殊之水墨的肌理效果。
砚
砚可分观赏用砚,观赏而又实用之砚,实用之砚三种。历史上的砚不少是名砚石雕成,但重工艺之奇趣,贮墨、研墨都不甚方便,上或有名人之题记,一般艺术性较高,具有收藏价值。作为画具,最好是选后两种砚。砚之优劣,除外观外,主要是石质,安徽、广东、甘肃、山东以及其他一些地方都产名砚石,一般地说,石质坚硬而色泽大方深沉,发墨而贮水不易干者为好,如果工艺加工很上乘则更佳。作为写意人物画用砚,砚体需偏大,贮墨贮水之池也需有一定的容量,因此小型之砚不宜,以中、大型之砚为合适。市面上的外方内圆的大砚或者圆形平底盆状之墨海是很实用的,且价也廉,因此初学者可选用这类砚。
不过在绘画墨汁大量上市后,砚之功能大减,砚在画具中的地位也下降,一般只作贮墨器之用,虽然偶然也磨墨,但毕竟用砚时间大大减少,有的甚至干脆以瓷盘或小碟代而贮墨汁。作为砚,仍应充分利用旧功能,因为现今之墨汁一般浓度不够,如果能将墨汁略加水再用块墨研磨之,则可以使墨汁的缺点得到克服。因而有一方实用而造型大方的好砚还是非常必要的。
垫
作写意画一般离不开垫,现用之垫,从考究到随意,从高级的毛毯与毡子到旧报纸等品类颇多。过去对垫的重要性是很忽视的,而随着写意人物画形式的发展,垫之作用有所扩大,人们也开始重视了。如果将垫只作一般的衬垫之用,那么最好选用那些略有弹性而不过分、不吸水、色白或淡色的东西作垫。毡子是很好的材料,它完全符合衬垫之要求,市面上的毡子有厚有薄,薄型的衬垫,因为质匀而体轻,携带方便。毛毯也是常用的材料,但新毯往往毛太长,且弹性太足,作画时会妨碍笔力的发挥,因此一般旧毯比新毯更好,造纸厂用旧了的毛毯其表面纤维变短了,反而适合于作绘画衬垫之用。此外薄型泡沫塑料、植绒纸、毛边纸,旧报纸均是常用之材料。我们如果扩大垫的作用,可使它对画面影响更直接,那么如粗布等织纹明显而又吸水性弱的织物或花纹美丽的三夹板等便是理想的选料,这种物品的纹样会因在制作时从背面接触宣纸程度不一,而在正面运笔过程中时隐时现地将纹样显现于画面之上,从而产生特殊的肌理效果。这样推而广之,作者可按自己设想,衬以各种事先选定的不同的粗型之物垫以影响画面的效果。另外如果垫以极光滑之物如玻璃板、塑料板等,又会因水在宣纸与光滑衬垫物之间流动和淌洋而产生大渗大化的自然水痕,能给绘画者以启发并产生艺术的联想。垫的用处与作用尚有待进一步发掘和探索,以丰富中国画的表现手法。
中国画的画具还有水盂,调墨、调色之盘,镇纸,也可包括印章与印泥等,但因为这些不直接影响作画产生的艺术效果,便不——详述了。
③ 简单的绘画作品,要真图
我感觉如果画水粉的话静物简单一点;画国画,还是临摹工笔花鸟简单,其他体裁如人物山水风俗等都不如花鸟简单,而国画的写意需形神兼备,需要功夫和手法。
④ 写意人物画的代表作品
五代石恪的《二祖调心图》,南宋梁楷的《太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布袋和尚图》等等,独具匠心的作品足以表现出写意人物的内涵与精髓。
⑤ 写意画的作品欣赏
写意国画作品
⑥ 中国古代写意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工笔,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工笔又分为工笔白描和工笔重彩两类。
写意画是与工笔画相对而言的一种画法。它要求用粗放、简练的笔墨,画出对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据传唐代的时候,玄宗命令画家李思训和吴道子,一起在大同殿描绘嘉陵江的山水。李思训是擅长工笔重彩的,他用了几个月的工夫完成这幅壁画。吴道子则在一天之内就画成三万余里的嘉陵山水,这可以想象,他不可能用工笔重彩的技法来画,一定是比较粗放、简练的。这说明那时的绘画已经有了工笔、写意的区别了。
展子虔、顾恺之与阎立本都是工笔画的代表人物,吴道子、关仝是写意的,所以说这道题不能说你是全错,但也没有全对
⑦ 你看过最写意的书法作品是什么样的
我看过的最写意就是怀素的狂草字体了,它会让你让你一种感受到狂草的那种气势磅礴的感觉。
⑧ 比较简单的国画
中国画的线不只是一条轮廓线,它是讲精神内涵的,是一种精神的诉求,相对于西洋绘画的线则更丰富,是精神内涵的丰富
⑨ 写意画是什么
写意画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
写意画由来
写意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参与绘画,对写意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相传唐代王维因其诗、画俱佳,故后人称他的画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一变勾斫之法",创造了"水墨浓淡,笔意清润"的泼墨山水。董其昌尊他为"文人画"之祖。五代徐熙先生用墨色写花的枝叶蕊萼,然后略施淡彩,开创了徐体"落墨法"。之后宋代文同兴"四君子"画风,明代林良开"院体"写意之新格,明代沈周善用浓墨浅色,陈白阳重写实的水墨淡彩,徐青藤更是奇肆狂放求生韵。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写意画已进入全盛时期。经八大山人、石涛、李 、吴昌硕、齐白石等发扬光大,如今写意画已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画法。
写意画的用笔方法,历代画家总结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意、力、韵、趣”的用笔“四要”。
(1)笔意
就是要意在笔先,画家下笔时要心使腕运,以一种特定的情感、意念去驱使笔墨,才能因意成像,以像达意。笔意是用笔之总要,无意之笔是死笔。历代画家创造的艺术,所以能激动人心,主要是画家在笔墨技巧中融进了激情和意趣。
(2)笔力
就是运笔的力度感,是形式美感的重要因素。笔的力度感有两种内涵:
第一是功力的力。所谓“力透纸背”、“笔能扛鼎”就是一种运笔功力的表现。表现运笔功力的程度有“老”与“嫩”之说。功力的老到,要有一个长时间的锤炼过程才能做到,所谓“学力到,心手相应;火候到,自无板、刻、结三病矣”。功力老到的画家,即使柔细的线条,也能做到柔中有刚,棉里藏针,有内在的力度。而初学者,无论使多大的劲,笔痕还是稚嫩无力,所以,笔力是一个长期的功夫。
第二是气力的力。属于用笔技巧,只要掌握用笔的方法和规律,就能做到。运气使力的方法,首先是下笔前的用意要有力,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然后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把全身的气劲由臂至腕,由腕至指,再由指把力注于笔端,使劲力自然透出笔端。切忌表面的剑拔弩张、火气十足。
(3)笔韵
所谓笔韵,有韵味和韵律二种含意。韵味,就是要求通过用笔的轻重、虚实、刚柔、方圆、徐疾、顿挫等变化,求得画面的统一与和谐。如同音乐一样,有一个基调、一个主旋律。韵律是用笔要有运动感和节奏感。和书法一样,讲究线节奏,“侧法如飞鸟翻然而下”,“勒法如勒奔马之缰”,“轻如行云流水之变动”,“重如高山坠石之势”。
(4)笔趣
笔趣有意趣和天趣两种含意。用笔有趣,才能使观者赏心悦目,获得美的享受,故笔趣乃是使画产生形式美感的关键。用笔的意趣,在于巧妙地处理笔的生熟、巧拙、老嫩等关系。用笔熟而生巧,美则美矣,但会流于匠气、市井气。所以笔贵在熟而后生,由熟返生,“画到生时是熟时”,才生意趣。用笔灵巧、奇妙,固然不易,但要警惕流于甜俗。所以用笔贵在古拙,由巧而到拙,纯朴而磊落大方,乃生机趣。
用笔的天趣,发于无意之笔,所谓“好笔、好墨偶然得”,是一种顿悟,灵感突发。求笔的天趣,固然与画家的才能有关,更重要的是需依靠平时的学识、修养和长期的苦功。
写意又分为大写意和小写意,它们之间既有内在的联系和相同之处,又有一定的区别。
二者的联系是都是写意,区别在于:1.墨。用墨洒脱自由,不拘一格的就是大写意;墨色相对柔和统一的是小写意。2.笔。运笔挥洒自如的一般为大写意;运笔相对细腻的为小写意。3.水。在写意画中水的运用是很重要的,掺水较多的一般为大写意,否则就是小写意。
小写意是介于于写意与工笔之间,即半工半写,相对于大写意而言,它更加注重于局部的刻画;大写意较为豪放,用笔狂放,更加注重于表达人的思想情感,如:梁凯,齐白石,吴昌硕等一系列画家,他们画的大多都是大写意。
写意画是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绘画样式,而写意精神是一种理念。一张通常的写意画,未必具有写意精神。写意精神也是一种品位与格调,写意画是样式、是载体,精神性与艺术性是灵魂。中国写意画当下欠缺的正是写意精神。在高科技发达的条件下,高度写实、再现的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是写意性相形见弱。我们需要绘画用来记录反映生活的功能,逐步的转换为对思想、情感、精神、情趣、品位的审美再现。所以对写意精神的追求愈益显得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