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原始人没有衣服是什么样子的
为了御寒、防热和护身,先民们便很自然地把兽皮、树叶用来当衣穿。
从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出,在蛮荒的原始时期,很多地方林木茂密,野生动物成群。那时,先民们在生产生活中,已意识到动物的皮毛可以取暖,大树的叶子可以遮日,它们都是护身的好材料。甘肃出土的原始陶器彩绘中就有兽衣、树叶的纹饰,一些地画、岩画中出现了穿兽皮、围树叶的人物。
历史发展
民间传说,服饰始于黄帝之手。相传当时没有固定的服饰样式,先民们不经剪裁缝制随意把兽皮等物搭于肩头,或绑在腿上,或缠于腰间。后来,黄帝便动脑子,创造了骨针,用兽皮缝制成了两件衣物。一件是上身穿的,名之曰“上衣”,一件是下身穿的,名之曰“下裳”。从此,有了“上衣下裳”的服制。
考古学家通过大量的原始遗物证明,原始社会末期已有了简单的纺织出现。如甘肃秦魏家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的墓葬陶器底部均有麻布印纹。考古学家推断麻布可能是原始社会晚期的惟一布料。
如果说,“上衣下裳”的服制确始于黄帝之手,那么,这时衣、裳很可能是用麻布制作的。与此同时,在渭河流域原始遗址中还发现了不少兽牙、海贝、石环等,经推断,它们是原始服饰上佩戴的装饰品。武威出土的新石器晚期的彩陶盆,盆壁上绘制的人物,其所穿的衣服已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据原始岩画、地画以及原始彩陶文饰分析,原始人穿的兽皮、羽衣、树叶,除了御寒遮阳、护身等实用价值外,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原始人对用来作服饰的物类的信仰。
原始先民所穿的兽皮,一类是属于比较凶猛的兽类的皮毛,如虎、豹、狼等兽皮;一类是属于他们饲养的牲畜皮毛,如牛、羊、马、猪、狗等动物皮。这两类动物实际上是他们所崇拜的动物,它们都是先民服饰信仰的一部分。
B. 如何用废弃物制作衣服图片
1、如下图所示首先把废弃的塑料桌布剪下来两片,按包臀群的形状剪下来,尺寸以自己的为准。
C. 原始人穿什么
最初,人类还不知道如何穿戴,只是靠自己身上所长的毛来蔽体保暖。他们穴居深山密林,过着非常原始的野生生活。后来,才慢慢懂得用树叶和兽皮来遮掩自己光赤的肉体。后来逐渐掌握了利用树皮、草茎等植物纤维搓制绳索的技术。
根据《礼记·王制》记载:“中国夷狄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可知当时人们用以蔽体的,只不过鸟羽兽皮或是树叶茅草而已。
北京周口店是我国古代人类发源地之一,山顶洞人的生活、活动的遗迹就在这里发现。1930年因清理山顶洞人化石产地顶部的堆积,而发现了生活在这里的原始人遗迹。1933年进行发掘,在第一文化层中发现了一枚骨针,保存完好,只是针孔地方破断了。骨针全长82毫米,直径3.1~3.3毫米,针尖圆锐,针身略弯而圆滑,是刮削和磨制成功的。针的穿孔很小,是用尖状器挖制而成的。
同时,在山西朔县峙峪人和河北阳原虎头梁人等遗穴里,也发掘出用各种兽骨制成的骨针。骨针的发现,证明早在几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已初步掌握缝纫技术了。从骨针的尺寸、针眼的大小,以及其他出土的文物看,这时期的衣服材料,还没有超出兽皮范围。人们将猎取到的野兽皮毛剥下,然后根据需要,拼合缝制成各种衣服,以掩蔽自己的身体和防御严寒的侵袭。
在周口店山顶洞穴里,还发现有穿孔的砾石、兽齿、鱼骨、介壳和蚶壳等装饰物,还有用赤铁矿染红的石珠,可见当时人们已有审美的观念了。在新石器时代的彩绘陶器上,出现过穿衣服的人物图案,但由于材料很少,关于这时期的服装式样,还不能作出详细的说明。
在以后的长期采集、渔猎中,他们又逐渐掌握了利用树皮、草茎等植物纤维搓制绳索的技术。再后一些,又从结绳发展到利用韧性纤维制作渔猎用的网罟,这就是《周易·系辞下》所说的“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作为衣着材料最原始的纺织品,也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3)原始人穿布制作的衣服图片扩展阅读: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我们的祖先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披看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终于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创造出又一个物质文明。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
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
旧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的穿着可以按其所需而自由制作,这时的服饰已经脱离了萌芽状态。到了渔猎、畜牧与农业时期,美化的要求和审美的观念伴之而生。他们不仅寻求服饰式样的合度,并对服饰本身外的各类附属饰件加以美化。
中国原始社会的服装大体在母系氏族的繁荣期形成配套。由于当时的纺织品服装难以保存到今天,因此,原始社会的陶器彩绘及雕塑人物形象,玉器人形刻纹,是反映当时服装款式的珍贵资料。
D. 原始人是怎么创造出服饰的
我国古代文献对原始人创造服饰前后的状况曾有过生动的描述:“古初之民,卉服蔽体,时多阴雨,乃木茹皮,以御风霜,绹发闺骨,以去灵雨,命之曰衣皮之民。”又说:“太古之时,未有布帛,人食禽兽肉,而衣其皮,知蔽前未知蔽后。”《白虎通德论·号》:“古之时……能覆前而不能覆其后,卧之法法,起之吁吁,饥即求食,饱即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韦。”并归之为伏羲氏创始。所有这些说明,在人类脱离了猿类之后,由于劳动、意识、语言和思维活动,使人类生活和追求的目标日趋进步,在衣着上产生了原始的文明,人们由裸体而进为半裸体,即所谓“知蔽前未知蔽后”的衣着状况。山顶洞人遗址发现有纺轮和一端带孔的骨针,显然是缝制兽皮为衣的工具。在我国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曾发现有纺轮,这是当时已能用植物纤维纺线缝制衣服的确凿证据。如在仰韶遗址发现有石纺车、骨针,在西安半坡村遗址发现有陶纺轮。一些出土的陶器上有布纹饰,是当时已可编织结网的有力证据。原始人从赤裸露体无有衣服的生活,发展到兽皮、树皮为衣,乃至后来创造发明了纺线、编织、缝纫,后又有夏衣冬服,这是人类卫生保健的又一次飞跃进步。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减少了疾病,而且大大增加了人们适应自然界寒暑风雨变化的抵抗能力。
E. 原始人是怎样构造自己的衣服的
原始人造自己的衣服的方式,没有针线,也没有布料,就是用大片的树叶,加上毛草条,给它连缀起来就可以。很有原始风味的。
F. 在几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们会穿衣服吗
现代人的衣服光鲜亮丽,各式各样的衣服满足不同人的审美要求。但是在几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们究竟穿不穿衣服呢?从考古发现来看,人们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骨针和兽皮,看起来那个时候的人也是穿衣服的,只不过这种衣服比较简单。
他们衣服也许只是一块简单的兽皮,却对于他们是最珍贵的。他们还会用骨针来缝制,剩下来的骨头还可以当做饰品。原始人也是有审美的。他们把动物的角带在头上。现在在非洲一些部落还可以看见这样的装扮。他们真的是原汁原味的纯手工制作。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现在物质多么丰富,衣服多么漂亮。但是我们真不如穿一个兽皮草裙的原始人。
G. 最早的衣服是如何制作的
人们会很自然地认为,衣服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人要保护身体以防天气伤害。可事实上这只是原因之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总想使自己在他人眼中更富有吸引力。原始人为此而在身上涂覆带色的泥土。后来人发明了用骨、燧石和石制的刀子,于是就用刀割破皮肤再将带色土揉进伤口。这就是我们今日称为“文身”的作法的开端。后来,原始人又发现其他吸引人注意的方法。他们常在身上佩戴战争和打猎的记念品,例如一串牙齿或骨头。在腰上围动物皮,动物的角、羽毛,等等。往后项饰又被短袖束腰外衣或短衫取代,腰部还加上件裙子。
下一步衣饰的发展就是真正用东西把身体盖上。不久,这就不仅是为装饰,而且还是为了保护身体和维持外观庄重。
冰期来临时有雨雪,裸体的部落人就会找个野兽洞穴寻求庇护,也许是个熊洞。他如果找到的洞还有活的动物,他可能就杀了这个动物。然后他也许就在动物身上开个洞钻到动物身体里去睡觉直到动物尸体变凉。然后他把皮剥下来,白天穿着,晚上还在里边睡觉。
就这样,野兽的皮毛就变成了人的衣服。最早的猎人发明了缝制技术。他们使用锐利的刀子剥下动物的皮,然后他们用燧石将锥子钻出洞来再穿以皮条,于是就可把皮缝合在一起。因此,他们的发明中最重要的要属带鼻的针了。
带鼻的针、扣子和挂钩,今日发现于约30000至40000年前的中欧和瑞士的石器时代洞穴中。有些极长的针是用大鸟的腿骨制作的。另一些则是象牙做的,很细,可以缝制今日几乎一切衣服。在世界某些地区,还有人把草叶连在一起,缝缀编结成为衣服。
H. 人类的衣物有着怎样的历史
原始时期没有针线,大家就用兽皮作为衣服;
后来有了针线,开始缝制更加合适自己的衣服;
编织业开始发展后,有了布匹,人们开始有了麻衣等粗布衣服;
人类发现蚕丝、棉花等材料,开始编织丝绸衣服...
发展到现在,出现了各种合成材料,而且还有牛奶丝等高级布料,衣服越来越多样,也越来越亲肤。
I. 原始人穿的衣服是什么做的
野兽的皮毛,树叶和枝条编织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