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知识 » 武汉是什么样的图片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武汉是什么样的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6-24 14:38:30

① 航拍夜幕下的武汉长江大桥是什么样的

航拍夜幕下的武汉长江大桥。

真是“万里长江第一桥”啊!

② 武汉是什么样的

武汉是华中地区的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清朝末期、国民政府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三镇经济繁荣,位居亚洲前列,故曾有“东方芝加哥”之称。20世纪90年代,武汉建立了位于汉阳沌口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昌的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汉口东西湖的台商投资区,以及位于新洲阳逻的阳逻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着以东风汽车总部、东风有限汽车总部、东风本田总部等一批知名的汽车企业总部和以东风汽车技术中心。康明斯东亚研发中心等一批顶尖汽车研发机构以及神龙汽车、东风本田、东风自主品牌和东风渝安等整车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最集中的汽车产业基地,被誉为“中国车都”。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即是享誉海内外的“武汉·中国光谷”。这里是中国最大最具实力的的光电子产业生产和研发基地。07年,区内科工贸总收入达1300亿人民币。如今,富士康在高新区投资数百亿建立光电子和数码产业帝国,还有中芯国际投资百亿元的芯片厂为高新区发展带来新的更大的的活力。高新区内有着名的光谷软件园,聚集着微软(武汉)创新技术中心、IBM全球服务中心、EDS全球服务中心、法国电信软件研发中心、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招商银行运营中心等世界五百强和国内知名软件服务外包中心、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它们已经成为武汉光谷软件园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有利促进光谷软件园打造中国服务外包交付中心。
武汉银行密度为全国第五,为华中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
目前,武汉是法国在中国投资额最高的城市。法国在武汉的最大单个投资项目是法国PSA标致雪铁龙集团与中国东风汽车公司合资的汽车项目,经过多次增加投资,目前法国在该项的总投资额已远远超出在中国其他城市单个项目的投资额。此外,法国在武汉还有其他多种项目的投资。截至2006年10月18日,法国在武汉的各类投资总额已近22亿美元,占法国在中国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
武汉商业高度发达,06年商品零售总额达1293亿人民币,居中国16个副省级城市第五。本地商业零售企业有中百 中商 武商 汉商等国内知名企业,还有沃尔玛 家乐福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宜家也忍不住进军武汉,准备在汉建设亚洲最大的购物中心。知名商场和购物中心有汉口的武汉广场、世贸广场、武汉国际广场、江汉路步行街,武昌的群光广场、光谷家乐福、光谷大洋百货、销品茂等。

③ 疫后重新看武汉,如今的武汉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疫情后重新看武汉,如今又是一番新的气象,各个行业重新崛起,国际巨头抢滩武汉商圈,而且文旅兴旺游客如织。
一说到武汉我们马上想到了疫情爆发的源头,自从武汉封城以来经济就在持续的下降,而且武汉采取的是封禅的措施,所以经济根本就不能够运转。直到这个月的八号,武汉终于迎来了解封的时刻,经历了一年能左右的考验,最终还是在4月8号这一天向大家敞开了怀抱,可以说它是接受了疫情的洗礼,现在已经变得十分的坚定,因为就在武汉解封之时,很多家新兴的经济鱼贯而入,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这座城市可谓是浴血浴火重生成,重新注入中国经济的潮流。
武汉解封之后,多达一百多个的重大项目重新复工,经济运转进入正轨。

④ 现在的武汉是什么样子的

果说大,的确武汉很大,中国的城市中能够超过武汉规模的最多不超过3个;武汉最早被作为都城是在三国时期,当时被称为夏口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武昌,如今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黄鹤楼的鼻祖就是三国时间吴国在龟山上建立的训练水军的阅兵楼。形成今天武汉三镇的格局要归因于明朝期间的汉水改道,从此将汉口和汉阳区分开来。汉口虽然是最后形成的,但是它的发展速度远远的超过了其它两镇,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汉口从明到清末数百年间迅速发展为中国重要的商端口,货物集散地;汉阳的崛起要归功于张之洞的洋务运动,重工业,钢铁厂,兵工厂让汉阳一夜之间腾飞。惟独武昌一直默默无闻。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唯一的两个大都市:上海和武汉,同时被列为了直辖市。几年之后,武汉的命运出现了第一次转折:别降级为副省级城市。但是这并不能影响武汉的地位,因为此时大批“武”字头的重工业落户武汉,武汉长江大桥的完工,武汉依旧为国民经济建设贡献巨大的力量。武汉落后的转折是连续错过80年代到90年代的三次改革浪潮,身处内陆的武汉没有从改革中获得任何机遇,而其他沿海城市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和再发展。怨天不如尤人,长久以来,武汉政府的领导习惯以直辖市自居,和省政府的关系一直很微妙,导致省政府对武汉建设并不是很关心。可以这样认为从80年代到上个世纪末,武汉的发展是极其缓慢的。而整个城市建设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难怪别人把偌大的武汉戏称“最大的县城”。

武汉的机遇源自新世纪的开始,尤其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省委俞书记原任建设部部长,明确指示湖北省要把武汉作为建设的重点,而新一届武汉政府求真务实:正视落后和差距,正确定位武汉的发展方向。近几年来,武汉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和沿海城市的差距依然存在,事在人为,发展不是仅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更要自己的努力,省市政府的明确目标是脚踏实地,将武汉不仅建设成为城市规模大,而且经济也要作强作大。在中部崛起中成为领军人!

误读武汉天气:外地人经常把武汉的夏天说的十分恐怖,实际初夏从每年的五月中旬开始,暑期进入盛夏,盛夏气温最高气温大部分时候在37-39,比有些城市要低,但是最低气温比较高,一般在29-30,为什么给人感觉闷热呢?武汉水系发达,经过白天的水气蒸发,导致空气湿度大,所以给人很不舒服闷热的感觉,一般到夏天在没有空调比较难入睡。到了九月,气温也可能达到38左右,但是最低气温不再很高,十月之后进入初秋,气温会逐渐下降,平均气温在20-25,天气干燥,有时候气温也会异常达到接近30或超过。从秋天步入冬天往往很快,只要有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十分厉害,超过10度的降温很常见,从12月底到来年2月是冬季,冬季的平均气温在一般在1-3度,天气好时可以有7-8度,但是有寒潮或雨雪时常常在0度以下,武汉大 部分家庭是没有安装暖气的,因此家中觉得比较阴冷。三月后进入初春,气温回升很快,最高气温可以到达20多度,但是低温还是比较低,三月到四月一定要小心倒春寒——常常一夜之间气温下降15到20,大雪纷飞。

理解城市建设:武汉城市格局两江三镇,坐拥七湖。水资源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以媲美: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全国人均水平的90倍,是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的10倍。让人担忧的是,在过去的时光中,这些宝贵的水资源或重或轻的受到了污染,如今不得不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整治。21世纪是水的世纪,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宝贵的水资源。在武汉城市大格局的背景下,武汉的城市建设不得不已江湖为轴线,因此城市不是很中规中矩,给人的感觉有点乱。的确,横跨两江对城市建设有很大的约束,尤其对交通建设十分不利,常常出现断头路,所以在一些主干道和过江通道上发生大规模的交通拥挤,在重要的节日更加明显。必须承认这是武汉做的不好的地方,虽然现在在大规模的改善道路环境,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加快轨道交通的建设。

生活:武汉至少现在不被大家认为适合发展:人才流失,工资水平低......但是排除天气因素(对于外地城市的人),个人认为是个生活的好地方:城市中有山有水,滚滚长江穿城而过,城市里面公园绿地星罗棋布,物价水平中等,商品种类齐全,商业竞争激烈,而消费者从中可以的到很多实惠。尤其是可以品尝到各种风味小吃。节假日和家人,朋友或爱人去或逛街,或去爬山,或去东湖,或去感受滚滚长江和江城的夜生活,都别有情调

交通:武汉九省通衢人们应该十分熟悉了:已有京广线和在建京广高速线,以及未来沿江铁路线穿城而过,京九线檫边而过,武汉拥有三座特大型火车站。京珠,沪蓉高速汇集在此。由于武汉市是唯一没有健全轨道交通的特大城市,因此城市公交线路十分发达,出行方便。尤其是武汉的公交车,一元钱可以让你有飙车的感受,很多时候打的还没有公交快,尤其在晚上,就是极品飞车地上狂飙。

教育:武汉高校云集,教育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武昌的发展规划是建设成为教育城区。教育是国民发展的根本大计,武汉每年培养大批人才,但是基本都流失沿海,现在武汉面临着如何挽留人才为城市建设做贡献。

商业工业:武汉商业自古就十分发达,尤其是有百年历史的汉正街,商贾云集。武汉是华中地区物流中心和集散地。而城市商业呈现出多国鼎立的局面,没有垄断,激烈的竞争,使得武汉商品价格相对便宜,而且商家经常开展各种活动,市民得到的实惠很多,在武汉购物很划算。武汉的重工业主要有武钢集团,东风汽车,武船......如今青山区以武钢为主,而汉阳经济开发区以东风为龙头,力求大造工业城区。

人文:武汉的人文历史有3500年了,外地人来武汉不习惯武汉人说话,感觉如同吵架。其实这和武汉人热情豪迈有关,说话的时候声音大,带有汉味,但是本意都是好的。武汉不排外,大部分的武汉人都是很热情的。武汉人有一种拼搏斗争不服输的精神:抗击特大洪水,抗击非典疾病。如今,这种精神正逐步体现在整个城市的建设之中。传统的汉文化已经淹没在了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只有在一些老街小巷当中偶尔看见的几张竹床,老一辈边纳凉边聊天,才能从中看到一些特有文化的影子......

前景:武汉要以水兴城,大造一个适宜居住的花园滨水城市。武昌作为重点建设的教育之都,汉口以商业为建设中心,汉阳的目标是工业新城。将市区内两江沿岸建设出世界上规模最大,独一无二的亲水休闲平台;到2020年,7条轨道交通线,220公里运营线路将全部建成,长江之上将建成7座大桥和3条过江隧道,真正让交通畅通无阻。

不足:自身经济基础不够强大,完成资本累计还需要一段时间;老城区面积大,改造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武汉市民的素质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文明乘车,文明穿越马路,文明用语,个人文明的生活习惯;就目前看来,主要体现在父辈一代,因此为了文明武汉的明天,要从年轻一代抓起文明素质教育。一个城市的成功不仅仅需要物质文明,最重要的是精神文明的进步!

武汉敞开胸怀,欢迎来客!

⑤ 什么图案可以代表武汉

代表武汉特色的图片太多了,大江大湖大武汉,以下都是网上搜罗的有特色的图片,供你参考。


⑥ 在武汉的这张景图里,你能看出什么

这张景图,表达的是:环境良好,空气质量良好,周围的建筑物,点亮了这里的风景。
可谓是:风景怡人美如画。

⑦ 你印象中的武汉是什么样子的

我印象中的武汉是一座美丽的英雄的城市

⑧ 以前的武汉光谷的照片及介绍(武汉光谷的发展)急求!!!!

第一张是三十年前的武汉地图。那时过了卓刀泉以后,除了体育学院、地质学院、华工几个校园以外,只在鲁巷、关山口、关山有一点连片的房子。民院路、楚雄大道尚不存在。(貌似只能发一张图上来啊现在的光谷照片很多你就自己去找吧。。。)

鲁巷的变化最大。早年鲁巷就是一个交叉路口,但是没有大转盘,主干道珞喻路的车辆稍多,其他几条支路的车辆很少。我根据回忆,手绘了一下几条道路的大概模样。民院路是1983年建成的,和目前的走向不太一样,早期的民院路是从尖东智能花园(1999年左右建成)的地块范围内经过。在目前大转盘偏南的位置,曾经有个小水塘,当然后来填了。旁边有集贸市场。鲁巷周边有一些低矮的平房,有些小商店,而房子的后面几乎都是菜地。

鲁巷到关山口,旁边是华工、中医院。关山口到关山还有连片的房子,但是关山口往东则完全是农村的感觉了。

鲁巷虽然从交通的意义来说比关山重要,但早期鲁巷几乎没有像样的商业,大家都是匆匆过客。那时关山比鲁巷发达得多,连接鲁巷和关山的关山路(也就是现在的光谷步行街),早年是破败的小路,路边还有臭水塘。但是在接近关山的路段变得非常热闹,变成了“繁华”的商业街,还有一家电影院,小时候我除了在学校大院里看电影,再就是去关山电影院看电影,直到九十年代初,这个电影院才逐渐淡出了视线。

民院路是为了配合中南民族学院的重建而建成的,本来只是两车道,路边除了农村,还有大片的湖面(以前的南湖很大),九十年代后逐渐填平,变成当代学生公寓之类。民院路现在的宽度大概是早期宽度的3倍以上。

鲁磨路过了地质学院以后,基本上就是农田了,有一条公交车一直开到植物园,可以步行去磨山的后门。当年磨山的门票不过两毛钱或五毛钱,可是即使这样我们这些小孩也不愿买票,而是从无人看管的后山围墙翻进去。我特别怀念八十年代的磨山,真正是一个世外桃源。还记得某一年我行将远离武汉,最后一天就是到磨山,坐在朱碑亭上,看东湖的大雨将至、风起云涌,心中无限感慨。

珞喻路是在1986年底开始改造的。这个时间我记得很清楚,因为1986年底,发生了大规模的学-潮,华师、武测的学生成群结队的走出校门,步行到大东门一带。正好那个时候,街道口-广端口屯之间的马路开始拓宽,路边的高大的行道树被纷纷砍伐,“游-行”和“砍树”两个情景同时在华师门口发生,深深的刻入记忆中。珞喻路的拓宽是分段进行的,砍完广端口屯的树木,接下来是卓刀泉、马家庄,工程持续了好像几年,大致形成了目前的这个宽度。若干年后,又进行了一次黑色化的改造。现在的路况是挺好的,只是路旁不再有高大繁茂的梧桐树了。

1986年之前,洪山区地位低于武昌区(洪山区相当于郊区,不算市区),1986年之后洪山区升级了,并且获得了不少原属于武昌区的地块。新兴的洪山区受到北京中关村的启发,在1988年左右启动了科技一条街的建设。转眼二十年过去,我们只看到卖电脑的一条街(这方面据说可以跟中关村齐名),科技、创业就谈不上了。

再说说八十年代的公交。

那时武汉公交运力不足,极其拥挤,公交车经常在始发站就挤满了,后面的站就很难再上人,因此不停站、越过站台再停车的现象非常普遍。以我画的上面那张图为例,15路公交车如果在关山口就挤满的话,到了鲁巷,往往不在车站处停车,而是继续行驶一两百米后短暂的停车下人(在目前加油站的位置)。很多年轻人都会飞车(公交车还没停就扒到车门上了),还有一些聪明人干脆不在公交站等车,而是直接去后面两百米处碰运气。对我这样的小学生来说,和几百个大人去挤公交真是一场噩梦。

15路是铰链车,按说挺长的,可是仍然应付不了高峰的客流。于是武汉市开通了1字头的“高峰车”,其中走珞喻路的是108路,从关山口到武昌火车站,只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时行驶,只停靠大站(鲁巷、广端口屯、付家坡,有时也包括街道口),不停靠小站(吴家湾、马家庄、卓刀泉、洪山)。108路是我去大东门读书时的最爱,只要能挤上108路,不用20分钟就到大东门了,而且没有停站时的上下客的拥挤,只要站稳了,从头到尾都不用挪窝,周围的乘客绝大部分都是到大东门或火车站的。早期到付家坡下车的人也不多,因为那时中南路还不发达,1986年中南商场开业后,中南路就火爆起来了。

我回家时,一般倾向于到武昌火车站搭108路,因为大东门站经常挤不上去。可是在起点站,也是人潮滚滚,几百人抢一辆108,108又不是铰链车,容量有限。那时我作为一个初中生,就在实战中锻炼出了飞车的本领,居然屡屡成功,曾经有一段时期,我连续100次成功的抢到了座位,呵呵,那时候哪有什么文明乘车的概念,文明人别说抢座位,根本连车都上不去。

经过珞喻路的除了15路和108路,还有一个开往葛店的25路。在我的头脑里,葛店就好像另外一个城市,这条公交车相当于长途车。1988年底,新开了一条77路,相当于15路的区间车,起点是鲁巷,从此我就再也不怕挤不上公交车了,而且保证有座位坐了。又过了一两年,5字头的专线车大批量开通,武汉公交最困难的时代终于结束了。九十年代,珞喻路上开始流传“521的传说”,15路铰链车则淡出了历史舞台。其实呢,我更怀念108路,我经历过最疯狂的108路曾经只花10分钟多一点就从大东门开到鲁巷,比后来的521还牛:521总还要停几站,而当年的108如果在广端口屯和卓刀泉没人下的话,就一站直达鲁巷啦。

⑨ 疫情过后的武汉,现在大街上是什么样子

现在的武汉和其他地区没有任何的区别了,大街上熙熙攘攘的,各种店铺都已经开业,人流也恢复了往日的水平。现在旅游比较着名的街道以及景区,像黄鹤楼这种地方,人数甚至比往常更多。因为推出了相关性的旅游项目,对外地游客有一定的优待,所以大家都想趁着这个机会来武汉看一看。

而且坐公交车地铁等一类的交通工具的时候,是必须要佩戴口罩,还要测试体温的。这方面大部分的城市可能都如此,不过有些城市可能就是做做样子,但武汉做的还是非常到位的。

⑩ 武汉是一座怎么样的城市

武汉这个城市,很难用一个词来做一个概括,文艺?热情?小资?好像都不足以形容他的多样!

武汉就是这样,可远观,也可近玩。如果没时间,一天可以看完全部,如果时间充沛,可以住上一段时间,体会这里的历史与现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