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邓丽君曾在娱乐圈那么红,她的唱功放在现在是什么水平
乐坛里独一档的存在邓丽君对于华语乐坛流行音乐的以及自身的影响力就不用多说了,乐坛里独一档的存在。本人觉得算不上是一流唱功但也不能至于是不入流,卓依婷的演唱风格和邓丽君的就非常相似了,唱功算是中等偏低一点的存在吧,邓丽君的时代大家都知道哪时候的乐坛还没有几位歌手是唱流行歌曲的,也可以说是哪时候的流行歌曲并不普及。邓丽君的唱功技巧放在现代并不算得上是一流的,因为邓丽君除了音声甜美以及歌声清澈并不会其它的唱功技巧,音域不够宽,缺乏高音,局限于自然声区。哪些高声,假声,真假声转换等等一些唱功技巧都不是她所擅长或者说是熟用的。
邓丽君同时代的风飞飞,早一些的刘文正都很优秀。我现在还在听风飞飞的歌。唱功,情感不亚于邓。但论嗓音,技巧,作品,邓要稍高一筹。刘文正要差一些。徐小凤和关牧村比,技术上不占优势,徐小凤的演唱更接近生活,而关专业化训练的嗓音感染力差一些。邓丽君在现在,还会是一流顶尖歌手。她风格明显,技巧独特,先天条件好。不是可以模仿出来的。至少王菲不如她。其他人就不用说了。当然多元化时代,她风格固定,恐怕地位没那么高。但肯定是巨星。比如陈慧娴,水平接近,但地位差很多。
❷ 邓丽君是什么地方人
邓丽君出生于中国台湾省云林县,祖籍是河北省大名县。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云林县,祖籍河北省大名县,中国台湾歌唱家、日本昭和时代代表性日语女歌手之一。1967年推出首张个人专辑,从而开始其歌唱生涯。1969年因演唱台湾首部连续剧《晶晶》的同名主题曲而在台湾成名。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因支气管哮喘发作于泰国清迈逝世;同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追认授予邓丽君“金针奖”;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日本有线大赏、日本唱片大赏分别追认授予邓丽君“特别功劳赏”。
1996年,台湾金曲奖追认授予邓丽君“特别贡献奖”。2007年,邓丽君成为日本古贺政男音乐博物馆“大众音乐殿堂”表彰者。
(2)邓丽君是哪里人的图片扩展阅读
邓丽君获奖记录:
1,2007年,日本古贺政男音乐博物馆日本大众音乐殿堂表彰者。
2,1999年,马来西亚《南洋商报》 华语流行歌坛世纪100人。
3,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 20世纪百大最具影响力艺人。
4,1999年,20世纪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第1名,获奖作品:《月亮代表我的心》。
5,1998年,《天下杂志》400年来对台湾最具影响力的50位人物。
6,1998年,20世纪中感动全日本的歌曲,获奖作品:《时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
❸ 邓丽君是哪里人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祖籍河北省大名县,中国台湾女歌手,在日本的20世纪70至80年代时,具有代表性的日语女歌手之一。
1983年,举行华人歌手首次巡回演唱会,此后终止商业演出活动。
1984至1986年间,先后以《つぐない》、《爱人》、《时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三曲三次获得日本有线大赏和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两项日本音乐颁奖礼大奖的最高奖项。
1987年起,呈半隐居状态并淡出乐坛。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因支气管哮喘发作于泰国清迈逝世;同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追认授予邓丽君“金针奖”;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日本有线大赏、日本唱片大赏分别追认授予邓丽君“特别功劳赏”。
1996年,台湾金曲奖追认授予邓丽君“特别贡献奖”。
2007年,邓丽君成为日本古贺政男音乐博物馆“大众音乐殿堂”表彰者。
评价
邓丽君的音乐结合东西方音乐元素,将民族性与流行性相融合,创造了自己的演唱风格,影响了很多后世的着名歌手。气声是邓丽君的一个重要演唱特征,在此基础上她形成了独特细致、变化微妙的颤音和具有个性特点的泣声。
她吸取了中国民间歌曲和戏曲中注重出字、归韵、收声的咬字过程,擅于使用倚音、波音、滑音等润腔技术表现歌曲的不同韵味,形成一种委婉动人、清新明丽、优美流畅、富有民族特色的演唱风格。
❹ 邓丽君是哪的人
河北省大名县人。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云林县,祖籍河北省大名县,本名邓丽筠,是台湾至亚洲地区均有广大影响力的指标性音乐人物。1967年发行第一张个人唱片专辑,1970至80年代在华语地区达事业高峰,之后又在日本乐坛发展并大获成功,影响力遍及台湾、日本、中国大陆、香港、泰国、马来西亚、朝鲜半岛等。1990年代初淡出乐坛。
邓丽君生于外省家庭,因父亲是中华民国国军军人,邓丽君毕生致力慰问国军官兵,故又有“军中情人”之称。1995年气喘发作猝逝于泰国清迈;身后台湾与香港歌坛分别颁发金曲奖特别贡献奖及金针奖以纪念“一代巨星”的光荣成就。
(4)邓丽君是哪里人的图片扩展阅读:
早年生活——
1953年1月29日的清晨,邓丽君在中华民国台湾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出生。父亲邓枢是河北省大名县大街乡邓台村人,因第二次国共内战而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台的国军军官,母亲赵素桂则是山东省东平县人。
父母以“丫头”作为邓丽君满月前的诨名,邓枢其后请部队中颇有学问的杨姓军官,为她取名丽筠,虽然本字应念“云”音,但家人与邻居把“筠”字发“均”字音(与“君”亦同音),故邓丽君就成为她日后投身歌唱事业的艺名。她在家中排第四,有三兄一弟。
及至两三岁,邓丽君随家人先后迁居台东县池上乡及屏东市。1959年,父亲退役,举家迁往台北县芦洲乡(今新北市芦洲区)眷村,而邓丽君入读芦洲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