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的被子叫什么
先秦时人们称被子为“衾”、“裯”、“寝衣”等。
裯是单被,衾是厚被,里面保暖用的填充物多,而寝衣是一种没有填充物或填充物很少的夹被。寝衣是午休这类短暂休息时用于覆体的,故古人又称寝衣为“小卧被”。
像今人一样,古人居家也会准备冬夏两套被子。
古时候有一种夏被,盖在身上可降低体温。据唐苏鹗《杜阳杂编》记载,这种空调被叫“神锦衾”,为大轸国所进贡,神锦衾所用蚕丝现在又叫“真丝”,古人称这种真丝被为“丝衾”。古时一般人是用不起绵被的,穷人只能盖“布衾”,而有钱人才用“丝衾”。
冬天御寒的被子是需要填充物的,即所谓“被胎”。在没有棉花之前,用不起真丝的古人多用“絮”做“被胎”,芦花、杨柳絮、敝绵(真丝下脚料)、茅草都可以做絮。此外,古人还用鸡、鸭、鹅、羊等禽兽的羽、毛来做填充物。明清以后,棉花成为被子的普遍填充物。
(1)什么叫被子图片扩展阅读
古人所用被子的大小与使用者的身高有关,像做衣服一样“量体制被”。记录孔子言行的
《论语・乡党》里有这么一说:“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意思是休息时要有小被,长度是一
个半身高。
古人一般以“幅”来衡量布帛的宽度,故“幅”也是被子的宽度单位。汉尺“二尺二”,相当于现代半米多一点。从史料记载来看,古人盖的被子最小宽度为一幅。一幅宽的被子应是小孩用被,或非冬天情况下短暂休息时覆体用。
古代成人所用的单人被一般不会少于两幅宽,双人大被都在三四幅宽。也就是说,古人所盖被宽在1米至2米之间,这与现代人所盖被子的宽度差不多。
被子是古人重要的“家当”,也是财富象征之一。据《梁书·裴之横传》记载,裴之横少年时不学好,其兄裴之高为了激励他,有意做了一床窄小的被子给他盖,且只给他吃蔬食。裴之横发誓:“大丈夫富贵,必作百幅被!”后来,裴之横果然发达了,真的做了一床百幅宽的被子,这床大被可谓“古代第一被”。
古人结婚用被也讲究被幅,但更看重用料。有条件人家的被子用绫罗绸缎来做,所谓“锦被”“绮被”“罗被”都属于这类高档被子。结婚用被也叫“双人被”“鸳衾”,俗称“鸳鸯被”。
古代最着名的一床鸳鸯被是后蜀主孟昶的,这床双人被的形制很特别,古今仅见,把被头挖成衣领样,盖在身上刚好露出两个脑袋。
Ⅱ 床褥是什么 床垫,褥子,床单,被子有什么区别
床褥是一般人家里睡的都是床,床板上面铺的就叫床褥,俗称褥子,区别如下:
床垫是为了让我们在睡眠时,脊椎和各部位都能处在健康、舒适的状态,像记忆棉床垫,当人躺在上面时,可以保持脊椎正常的弧度,肩、腰等部位可以被贴合、支撑,达到更舒适的睡眠效果。
褥子主要是隔离,增加床体的柔软度,棕类床垫经常要用到,一般像乳胶床垫、记忆棉床垫就不需要再增加褥子了。
床单主要的作用可以理解为方便、易清洁,有些床垫、褥子的材质不适合贴身使用,并且床垫、褥子清洗起来比较费力, 有一张床单就方便很多啦。
被子主要就是御寒用的,只靠床垫、褥子是达不到保暖效果的,被子可以包裹身体,保暖效果更好。
随着物质文明和技术工艺的不断进步,现代人们使用的床垫种类逐渐趋向多元化,主要有:弹簧床垫、棕榈床垫、乳胶床垫、水床垫、昂首斜面护脊床垫、气床垫、磁床垫等,在这些床垫中,弹簧床垫占较大的比重。
Ⅲ 棉被、棉褥、床垫有什么区别
一、棉被、棉褥、床垫的用途不一样。
棉被、棉褥、床垫的用途不一样,棉被是用来盖在身上的,棉褥、床垫是用来铺在床上、睡在身下的,这是根本的区别。
二、棉被、棉褥、床垫的尺寸大小不一样。
棉被因为要盖住全身,因此一般在宽度上要宽于棉褥和床垫。棉褥和床垫的尺寸一般与床一样大。
三、棉被、棉褥、床垫制作材料不一样。
棉被、棉褥、床垫有可能都是棉做的;棉被、棉褥、床垫也有可能是其他材质,如晴纶、各种羊毛、驼毛等质、丝棉做的。
但棉被为了保持温暖、柔软、舒适的感觉,一般均采用比较柔软、保暖、材质轻盈的材料制作。
而床垫、床褥因为是铺在床上、垫在身下,对材质轻盈的要求没有棉被那么高。选择材料上与棉被有区别。有可能还是沉重结实的棕作的,而一般情况下,棕基本不会用于制作棉被。
(3)什么叫被子图片扩展阅读
棉被、棉褥与床垫因为功能不同,在使用棉被的地方,经常将新棉花打成棉被,蓬松柔软。待棉被盖久后,棉花变得老旧、硬化时,为节约物料,老百姓经常将旧棉被改打成棉褥与床垫。
这样,一方面,可以废物利用,物尽节约;另一方面,由于棉褥与床垫是垫在身下,对材质要求没有棉被高,棉被做成棉褥与床垫,也延长了物料的使用期限,一举多得。
Ⅳ 被套里面是叫什么就是盖被子,外秒被套,里面那个厚的是叫什么需要洗吗
棉被,
不需要。
Ⅳ 什么是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怎样开花结果的
被子植物(学名:Angiospermae)是植物界最大和最高级的一类。是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由少数(典型的是8个)细胞构成的胚囊和双受精现象被视为被子植物在进化上的一致性和与其他植物类群区别的证据。被子植物在形态上具有不同于裸子植物所具有的孢子叶球的花;胚珠被包藏于闭合的子房内,由子房发育成果实;子叶1~2枚(很少3~4枚);维管束主要由导管构成;在生殖上配子体大大简化,以最少的分裂次数而发育,雌配子体中的颈卵器已不发育;在生态上适应于广泛的各式各样的生存条件;在生理功能上具有比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大得多的对光能利用的适应性。
真正的花为被子植物独具的主要特征,所以被子植物又叫有花植物。花基本上由4个系列的成分组成:
①外层系列为由萼片组成的花萼,通常呈绿色,有保护花的作用;
②内层系列为由花瓣组成的花冠,通常质地柔软多汁,色泽鲜艳,具有引诱传粉者的作用;
③一至多个系列的生有花粉的雄蕊,合称雄蕊群;
④一个(至多个)系列的内含胚珠的心皮,构成子房或雌蕊群。
被子植物群,通过子房上的花柱和柱头接受花粉粒(雄配子体)。花粉萌发后,雄配子体有1个粉管细胞和2个精子(雄核);在胚珠中,雌配子体(胚囊)通常有8个细胞(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3个反足细胞、2个极核细胞)。双受精后,由一个花粉粒产生的雄核(配子)与卵受精发育成胚,另一个雄核与二个雌核结合发育成胚乳。花的样式和不同纲的传粉者的感觉或知觉作用紧密相连,而且在昆虫与花的相互关系上存在着平行的协同进化。原始的叶状心皮通过折叠和边缘或缝线的愈合而封闭很可能与虫媒授粉有关,这不仅可以保护胚珠免受攫食昆虫的侵食,而且可以利用来访昆虫作为传递花粉的媒介。
一些被子植物的图片如下:
Ⅵ 冬天垫在床上的棉被叫什么名字,叫垫被吗.还是直接叫棉被。 备注:不是床垫
叫褥子。褥子是指睡觉时垫在身体下面的物品,用棉花或鸭绒或兽皮或草制成。褥子就是铺在床上的,软的,很舒服,比被子小,类似于床垫,但一般不直接铺在床板上,确切地说是铺在床垫上面的,而且上面还要铺褥单。
电褥子由电褥管发热, 电褥管由柔性所料管构成,可以迂回盘绕成各种形状,能共不同尺寸的床使用,适用范围广,而且盘绕的越密集,产生的热量越大。棉花的褥子暖和,但是没有涤纶棉或九孔纤维、蚕丝的褥子透气性好。
(6)什么叫被子图片扩展阅读:
不要使用任何化学物品清洁床褥,因为化学物品会损坏床褥,同时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影响。不能过度弯曲床褥,以免损坏里面的弹簧或者物料,如果必须把床褥通过狭窄的空间,可把床褥略微弯曲;
搬动床褥时,应提起床褥的两侧,以免损坏床褥。搬动时,切勿拿着床褥边的把手,因把手只使用与翻转床褥。
Ⅶ 被子植物图片和他的介绍
被子植物
大约1亿年前,裸子植物由盛而衰,被子植物得到发展,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植物。被子植物也叫显花植物、有花植物,它们拥有真正的花,这些美丽的花是它们繁殖后代的重要器官,也是它们区别于裸子植物及其他植物的显着特征。被子植物有1万多属,约30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它们形态各异,包括高大的乔木、矮小的灌木及一些草本植物。
1简介:被子植物(Angiosperm)又名绿色开花植物,在分类学上常称为被子植物门。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是地球上最完善、适应能力最强、出现的最晚的植物,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现知被子植物共1万多属,约20多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中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被子植物能有如此众多的种类,有极其广泛的适应性,这和它的结构复杂化、完善化分不开的,特别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提供了它适应、抵御各种环境的内在条件,使它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矛盾斗争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异,产生新的物种。
2衍征:
花
开花植物的花朵是其和其他种子植物间最显着的不同。花朵让开花植物能够有更广阔的演化关系,且延展了其生态上的利基,以致能使开花植物在陆地上的生态系中称霸。
含有两对花粉囊的雄蕊
开花植物的雄蕊比起和其相对应的裸子植物的器官要轻小的多,且随着时间使花朵更具多样性,因其对不同特定的授粉方式的适应能力,如某些特殊的授粉媒介。雄蕊亦随着时间演化出了防止自体授粉的机制,更增加了其多样性,让开花植物有着更多的优势。
缩小的雄体
开花植物雄体的缩小可能是演化来减少其由授粉(即花粉到达母株)至进入子房受精的时间缩短。在裸子植物中,受精的时间可能长达1年之久,而开花植物则可以在授粉后的很短时间内开始其受精的程序。这使得开花植物能够比裸子植物以极快的速度来产生种子。
紧密地包围着胚珠的心皮
被子植物紧密的心皮允许其去适应不同的授粉方式,且避免其自体授精的发生,因此维持其多样性的续增。当胚珠受精了之后,心皮和其他周围的组织便会发展成一颗果实,另一个使被子植物可以增加其在陆地生态系优势的机会,以其演化出多样机制的适应能力。心皮和其他补助部份可能会变为果实。
缩小的雌体
缩小的雌体如同缩小的雄体一般,演化成有较快结实的能力,终致开花植物有一年生草本的生命周期,而使其占有更多的利基。
胚乳
胚乳约在受精后至受精卵第一期前开始成形,有很高的养分可提供胚胎发育之用,且有时亦可提供给幼苗。
这些不同的特征一齐使得被子植物为最多样性且大量的陆生植物,并且也对人类最有经济重要性。开花植物在陆地生态系中的优势,有个重大的例外,即在针叶林里。
生物特征:被子植物的习性、形态和大小差别很大,从极微小的青浮草到巨大的乔木桉树。大多数直立生长,但也有缠绕、匍匐或靠其他植物的机械支持而生长的。多含叶绿素,自己制造养料,但也有腐生和寄生的。有几个科的植物是肉食的,如猪笼草科(Drosera)植物以昆虫和其他小动物为食物。许多是木本的(乔木和灌木),但多为草本,草本被子植物比木本具有更进化的特征。多异花传粉,少数自花传粉。花粉粒到达柱头后即萌发并产生花粉管,通过花柱向下进入子房腔。花粉管前端有管核和生殖细胞。随着花粉管的发育,生殖细胞分裂成两个雄配子。花粉管一般通珠孔进入胚珠。花粉管进入雌配子体后,顶端破裂,两个雄配子释出,进入雌配子体的细胞质内。其中一个雄配子钻入卵细胞内,与之融合而受精。受精后产生的合子常发育成胚。另一个雄配子同雌配子体的其他两个核(极核)结合(或同两极核预先融合成的一个核相结合)形成胚乳核,胚乳核产生胚乳,用以贮藏养料。两个雄配子均参加融合过程,这称为双受精作用,为被子植物所独有。
具有真正的花
花是被子植物(被子植物门植物,又称有花植物或开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其生物学功能的是结合雄性精细胞与雌性卵细胞以产生种子。这一进程始于传粉,然后是受精,从而形成种子并加以传播。对于高等植物而言,种子便是其下一代,而且是各物种在自然分布的主要手段。同一植物上着生的花的组合称为花序。
被子植物具异形孢子,亦即能产生两种生殖孢子。花粉(小孢子,雄性)和胚珠(大孢子,雌
性)分别产生于不同器官,但典型的花则同时含有大小孢子,因为它两种器官兼有。
花可视为节间缩短并具繁殖能力的茎的变态,而其节结构也可看作是叶的高度变态。从本质上说,花的结构是由顶端分生组织的花芽和“体轴”分化形成的。花可以以多种方式着生于植物上。如果花没有任何枝干,而是单生于叶腋,即称为无柄花,而其他花上与茎连接并起支持作用的小枝则称为花柄。若花柄具分支且各分支均有花着生,则各分支称为小梗。花柄的顶端膨大部分称为花托,花的各部分轮生于花托之上,四个主要部分从外到内依次是:
花萼: 位于最外层的一轮萼片,通常为绿色,但也有些植物的呈花瓣状。
花冠:位于花萼的内轮,由花瓣组成,较为薄软,常有颜色以吸引昆虫帮助授粉。
雄蕊群:一朵花内雄蕊的总称,花药着生于花丝顶部,是形成花粉的地方,花粉中含有雄配子。
雌蕊群:一朵花内雌蕊的总称,可由一个或多个雌蕊组成。组成雌蕊的繁殖器官称为心皮,包含有子房,而子房室内有胚珠(内含雌配子)。一个雌蕊可能由多个心皮组成,在这种情况下,若每个心皮分离形成离生的单雌蕊,即称为离心皮雌蕊,反之若心皮合生,则称为复雌蕊。雌蕊的黏性顶端称为柱头,是花粉的受体。花柱连接柱头和子房,是花粉粒萌发后花粉管进入子房的通道。
花被:是一朵花中的花萼与花冠的合称,位于雄蕊和雌蕊的外围。
虽然上述结构体现了花的“典型”构造,但自然中各植物的实际构造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对于被子植物的进化具有重大意义,并被植物学家广泛用于确立各植物的种间关系。例如,被子植物的两个亚纲可以通过其花瓣数加以区分:双子叶植物通常有4或5(或者4或5的倍数)片花瓣,而单子叶植物多为3或3的倍数。
大多数植物的花都如上所述,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这在植物学上称为“完全花”、“两性花”或者“雌雄同花”。不过,也有一些植物的花是“不完全花”或“单性花”,即只有雄蕊或雌蕊的花。此种情况下,如果雌花与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植株上,则称为“雌雄异株”。相反,如果单性的雄花和雌花同生于一植株,则称为“雌雄同株”。
有些植物的花单生于植株上,而有些植物的花则簇生于植株,对于后者而言,这些花若按照一定规律排列于花轴上,便形成了“花序”。在这一点上,必须要注意“花”的实际概念。从植物学角度看,一朵菊花或向日葵并不是一朵花,而是一头状花序,即由许多小花组成的花序,而且其中的所有小花都具有前文提及的结构。有些花具有辐射对称性,亦即如果其花被以任何角度通过中央轴线一分为二,所得的两半都是对称相等的,称为辐射对称花或整齐花,例如月季和桃花。还有些花只能按一个角度切得两个对称面,则称左右对称花或不整齐花,例如金鱼草和大部分兰花。
Ⅷ 被子多久换一次
被子如果条件允许可以1年更换1次,此外平时天气好的时候要多晒晒杯子,去除细菌。
Ⅸ 常见的被子种类有哪些
羽绒被的填充物就是羽绒,羽绒具有轻、柔、软的特点,被子蓬松有弹性。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Ⅹ 被子古代是什么称呼
古时并不流行叫“被子”,先秦时人们称被子为“衾(qīn)”、“裯”、“寝衣”等。
“衾”与“被”的区别,还直接反映在厚与薄上。衾是厚被,里面保暖用的填充物多;而被(寝衣)是一种没有填充物或填充物很少的夹被,寝衣是午休这类短暂休息时用于覆体的,故古人又称寝衣为“小卧被”。
古人被子的大小与使用者的身高有关,像做衣服一样“量体制被”。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乡党》里有这么一说:“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意思是休息时要有小被,长度是一个半身高。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长九尺有六寸”。
以汉尺来算,其身高约在2米22,即使以孔子生活时代的周尺来算,身高也在1米91。据此可知,孔子盖的被子应比一般人的大许多,长或在3米3,短也有2米9。
从史料记载来看,古人盖的被子最小宽度为一幅。一幅宽的被子应是小孩用被,或非冬天情况下短暂休息时覆体用。古代成人所用的单人被一般不会少于两幅宽,双人大被都在三四幅宽。也就是说,古人所盖被宽在1米至2米之间,这与现代人所盖被子的宽度差不多。
在古代,能置办一床像样的被子并不容易,经济好的人家被子可以做得既大又厚,而穷人的被子既小又薄,有的连小被也置办不起。但由于被子是御寒之物,所以古代乐善好施之人常会在冬日给穷人“送衣送被”以表达关爱,现代流行的“送温暖”一词就是由此演绎出来的。
(10)什么叫被子图片扩展阅读
古代被子里面填充何物
像今人一样,古人居家也会准备冬夏两套被子。如魏武帝曹操,生前就做了不少被子。晋人陆云在《与兄机书》里记载,他看到曹操的生前遗物中“有寒夏被七枚(床)”。
古时一般人是用不起绵被的,穷人只能盖“布衾”,而有钱人才用“丝衾”。在现代考古中,多有丝衾实物发现。
在棉花没有进入中国之前,做被子的布是葛(南方)、麻(北方)一类植物纤维来纺织的。而更早时候,被子是用兽皮来制作的,“被”字右边是“皮”或与此有关连。
除了单被外,冬天御寒的被子是需要填充物的,即所谓“被胎”。在没有棉花之前,用不起真丝的古人多用“絮”做“被胎”,芦花、杨柳絮、敝绵(真丝下脚料)、茅草都可以做絮,明高濂《遵生八笺·起居安居笺》“芦花被”称:“深秋采芦花,装入布被中。”
此外,古人还用鸡、鸭、鹅、羊等禽兽的羽、毛来做填充物,现代人喜欢的“鸭绒被”、“羊绒被”,在古人面前其实并不新鲜。唐宋时,随着造纸术的进步,人们又想到用纸来做被子,此即“纸被”,纸被以福建产质量最好。
明清以后,棉花成为被子的普遍填充物,还因此出现了“弹棉花”这一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