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药全部别名
金石类:
伏龙肝:为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心土。处方别名:伏龙肝、灶心土、灶中土、釜下土、釜月土、灶中黄土、釜月下土
樟 丹:为纯铅经加工制成的四氧化三铅。处方别名:丹、真丹、铅华、铅黄、国丹、朱粉、松丹、朱丹、陶丹、章丹、樟丹、彰丹、铅丹、东丹、黄丹、红丹、广丹、川丹、光明丹、桃丹粉
密陀僧:为硫化物类方铅矿族方铅矿提炼银、铅时沉积的炉底物。主含氧化铅。处方别名:金生、陀僧、金底、金生石、密陀僧、金陀僧、银炉底、淡银、银池、丹锭、炉底、金炉底、没多僧
龙 骨:为古代多种大型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处方别名:龙骨、花龙骨、五花龙骨、青化龙骨、生龙骨、煅龙骨
龙 齿:为古代多种大型哺乳动物的牙齿化石。处方别名:龙齿、龙牙、青龙齿、煅龙齿
硼 砂:为天然产硼砂经精制而成。主含四硼酸钠。处方别名:月石、西月石、黄月石、硼砂、蓬砂、鹏砂、盆砂、大朋砂
炉甘石: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菱锌矿。主含碳酸锌。处方别名:甘石、炉甘石、卢甘石、羊肝石、炉眼石、异极石、炉先生、浮水甘石、制甘石、飞甘石、飞炉甘石
磁 石:为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石。主含四氧化三铁。处方别名:磁石、慈石、摄石、处石、玄石、元武石、灵磁石、活磁石、吸铁石、吸针石、指南石、煅磁石、醋磁石
禹余粮:为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的一种天然粉末状矿石。主含三氧化二铁。处方别名:禹余粮、禹粮石、余粮石、石脑、禹哀、白余粮、自然谷、太乙余粮、太一禹余粮、煅余粮、促余粮
云母石:为硅酸盐类矿物白云母矿石。处方别名:云母、云母石、千层纸、千层波、磷石、云珠
玄精石:为年久所结的小形片状石膏矿石。主含硫酸钙。处方别名:玄精石、玄英石、太乙玄精、太乙玄精石、太阴玄精石、阴精石、龟背玄精石
金精石:为硅酸盐类矿物水金云母矿石。处方别名:蛭石、猫金、金精石、金晶石、银精石、煅金精石
青礞石:为变质岩类黑云母片岩或绿泥石化云母碳酸盐片岩。处方别名:礞石、青礞石、白礞石、煅礞石
金礞石:为变质岩类蛭石片岩或水黑云母片岩。处方别名:金礞石、烂石、酥烂石、煅金礞石
蛇含石:为氧化物矿物褐铁矿的结核。主含三氧化二铁。处方别名:蛇黄、蛇含石、煅蛇含石
阳起石:为硅酸盐类矿物阳起石或阳起石石棉的矿石。处方别名:白石、阳石、羊起石、阳起石、石生
阴起石:为滑石片岩石棉类矿石。处方别名:阴起石、阴石、煅阴起石
钟乳石: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方解石。主含碳酸钙。处方别名:钟乳、石乳、公乳、芦石、夏石、虚中、钟乳石、石钟乳、滴乳石、煅钟乳、鹅管石、殷孽、孔公孽
混淆品:鹅管石:为腔肠动物笛珊瑚的石灰质骨骼。鹅管石、栎珊瑚、珊瑚鹅管石
花蕊石:为变质岩类岩石蛇纹大理岩。处方别名:花蕊石、花乳石、白云石、煅花蕊石
代赭石:为氧化物类矿物刚玉族赤铁矿的矿石。三氧化二铁。处方别名:赭石、丁石、钉赭石、代赭石、铁朱、朱土、土朱、赤土、血师、生赭石、煅赭石、醋赭石
海浮石:为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等的骨骼。或火山岩浆形成的多孔状石块。处方别名:石花、水花、海石、浮石、浮水石、海浮石、浮海石、海南石、羊胆石、水泡石、羊肚石、火山浮石
寒水石: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的晶体。主含硫酸钠。处方别名:凝水石、白水石、凌水石、水石、冰石、泥精、盐精石、寒水石 另北方有用红石膏、南方有用方解石作寒水石的。
滑 石: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矿石。处方别名:液石、共石、脱石、番石、夕冷、脆石、活石、化石、滑石、画石、滑石粉、飞滑石、原滑石
无名异:为氧化物类矿物软锰矿石。处方别名:土子、干子、秃子、铁砂、黑石子、无名异
黑 矾:为硫酸盐类矿物水绿矾矿石或化学合成品。主含硫酸亚铁。处方别名:黑矾、绿矾、皂矾、青矾、皂荚矾、滥矾、硫酸亚铁、煅绿矾、(煅制品又称:绛矾、矾红)
白 矾:为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经加工炼制而成。成分是含水硫酸铝钾。处方别名:白矾、明矾、矾石、理石、石涅、涅石、雪矾、柳絮矾、生矾、白君、矾精、云母矾
枯 矾:为白矾经煅制脱去结晶水后的炮制品。处方别名:枯矾、巴石、煅明矾
胆 矾:为硫酸盐类胆矾族矿物胆矾的晶体,或为硫酸作用于铜而制成的含水硫酸铜结晶。处方别名:胆矾、石矾、蓝矾、兰矾、石胆、黑石、立制石、翠胆矾、铜筋、鸭嘴绿胆矾、硫酸铜
硇 砂:为氯化物硇砂族矿物硇砂的结晶体或人工制品。处方别名:硇砂、白硇砂、淡硇砂、岩硇砂、赤砂、黄砂、狄盐、气砂、狄砂、神砂、北庭砂、透骨将军、氯化铵矿石
混淆品:紫硇砂:为含有少量硫和锂的石盐晶体。紫硇砂、红硇砂
朱 砂: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处方别名:朱砂、辰砂、丹砂、汞砂、赤丹、洋尖砂、珠宝砂、劈砂、镜面砂、飞朱砂、朱砂粉
紫石英:为卤素化合物氟化物类萤石族矿物萤石。主含氟化钙。处方别名:萤石、氟石、赤石英、紫石英、煅紫石英
白石英:为氧化物类矿物石英的矿石。主含二氧化硅。处方别名:石英、白石英、煅白石英
琥 珀:为古代松科植物的树脂埋藏地下转化成化石样物质。处方别名:琥珀、松珀、煤珀、血珀、育沛、蜡珀、江珠、花珀、柳青、顿年、红松脂、烟煤精、琥珀屑、琥珀粉
赤石脂: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矿。处方别名:石脂、赤石脂、高岭石、五色石脂、赤符、陶土、红高岭土
白石脂:为硅酸盐类矿物水化硅酸铝矿。处方别名:白符、白陶土、高岭土、白石脂
大青盐:为卤化物类矿物石盐的结晶。处方别名:胡盐、石盐、寒盐、羌盐、青盐、大青盐、岩盐、戎盐
铅 粉:为铅经加工制成的碱式碳酸铅。处方别名:粉锡、借锡、水粉、胡粉、定粉、流丹、鹊粉、白膏、铅白、光粉、白粉、瓦粉、官粉、铅粉、宫粉、丹粉、锡粉、解锡、太乙粉
自然铜:为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主含二硫化铁。处方别名:然铜、自然铜、方块铜、石髓铅、黄铁矿、煅自然铜、醋自然铜
玛 瑙:为矿物石英的隐晶质变种之一。处方别名:马脑、玛瑙、文石
火 硝:为矿物硝石经加工炼制而成的结晶。处方别名:火硝、苦硝、焰硝、消石、马牙硝
石 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石膏矿石。处方别名:石膏、石羔、冰石、白虎、生石膏、玉大石、软石膏、细石、煅石膏、熟石膏
硫 黄:为硫磺矿或含硫矿物冶炼而成。处方别名:硫黄、石硫黄、石流黄、石留黄、昆仑黄、黄牙、西丁、西土、倭硫黄
混淆品:石亭脂:为含硫矿物石硫赤矿。土硫、石硫赤、石亭脂
石 燕:为古代腕足类石燕子科动物中华弓石燕等的化石。处方别名:石燕、石燕子、燕子石、煅石燕、水飞石燕
石 蟹:为古代节肢动物蟹的化石。处方别名:石蟹、石螃蟹、蟹化石、煅石蟹、飞石蟹
红信石:为氧化物类矿物砷华矿石或炼制品。主含三氧化二砷。处方别名:人言、人信、红言石、红信、信砒、红矾、红砒、红信石、红人言
白信石:为氧化物类矿物砷华矿石或炼制品。主含三氧化二砷。处方别名:人言、砒石、白砒、白信、白信石、白人言、砒黄、土砷、升华粉称砒霜
雄 黄: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矿石。主含硫化砷。处方别名:雄黄、石黄、黄石、腰黄、雄精、熏黄、丹山、男精、黄食石、黄金石、天阳石、鸡冠石
雌 黄:为硫化物类矿物雌黄矿石。主含三硫化二砷。处方别名:黄安、雌黄、金精、阴黄、昆仑黄、帝女血
水 银:为液态金属汞。处方别名:汞、水银、姹女、赤汞、砂汞、灵液、活宝、加工类:
竹 沥:为禾本科植物青杆竹等新鲜竹杆经火烤灼后流出的淡黄色澄清液汁。处方别名:竹沥、竹油、鲜竹沥、淡竹沥、竹沥水、火泉、竹汁
冰 片: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树干经蒸馏冷却而得的结晶。称“龙脑冰片”、“梅片”;由菊科植物艾纳香叶升华物制成。称“艾片”;由松节油和樟脑合成的称“机制冰片”、“合成冰片”。处方别名:冰片、龙脑、真龙脑、梅片、梅冰、梅花冰片、羯婆罗香、龙脑香、梅花脑、龙脑冰片、艾片、艾纳香、片脑、冰片脑、婆津香、艾脑香、机梅片、机制冰片、合成冰片
人中白:为人尿自然沉结的固体物。处方别名:人中白、秋石、淡秋石、溺?ぁ⒛绨??ぁ⑶?年冰、万年霜、秋白霜、盐秋石、白秋霜、咸秋石、秋丹石、盆秋石、童秋石、万年冰、中白丹、尿蜇白、飞人中白、煅人中白
人中黄:为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后制成品。处方别名:人中黄、甘草黄、甘中黄、金汁
神 曲:为辣蓼、青蒿、杏仁、赤豆、苍耳加入面粉或麸皮后发酵而成的曲剂。处方别名:六曲、六神曲、神曲、陈曲、六丁曲、百草曲、麦曲、神?D、炒神曲、焦神曲
建 曲:为麦粉、麸皮和多种药物混合发酵成的曲剂。处方别名:建曲、建神曲、范志曲、泉州神曲
半夏曲:为半夏加面粉、姜汁制成的曲剂。处方别名:半夏曲、制半夏曲
红 曲:为曲霉科真菌紫色红曲霉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红曲米。处方别名:红曲、赤曲、红米、福曲
百草霜:为杂草经燃烧后附于锅底或烟囱内的烟灰。处方别名:百草霜、灶突墨、灶烟煤、锅底灰、灶额墨、灶煤、釜底墨
芜 荑:为榆科植物大果榆的种子加工后的产品。处方别名:芜夷、芜荑、?`夷、无茹、白芜夷、无夷、无姑、山榆仁、臭无夷
铁落花:为生铁煅至红赤,外层氧化后被锤落的铁屑。处方别名:铁落、生铁落、铁液、铁屑、铁花、针砂、铁落花
薄荷脑: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鲜茎叶经蒸馏而成的结晶物。处方别名:薄荷冰、薄荷脑
胆南星:为天南星粉与牛羊胆汁发酵加工而成。处方别名:胆星、胆南星、陈胆星
樟 脑:为樟科植物樟的枝叶、根干提炼而成的结晶。处方别名:樟脑、潮脑、韶脑、树脑、油脑、洋冰、脑子、樟冰
芒 硝: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制成的结晶体。主含硫酸钠。处方别名:芒硝、朴硝、皮硝、盆硝、盐硝、盐消、水硝、水消、朴消石、硝石朴、海皮硝
玄明粉:为芒硝经风化而成的粉末。处方别名:元明粉、玄明粉、风化硝、白龙粉
青 黛:为爵床科植物马蓝、廖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茎叶经加工而成的粉末团块。处方别名:青黛、蓝靛、靛花、淀花、蓝露、花青、兰卿、靛青、蓝青、青靛、螺青、青蛤粉、青缸花、靛沫花
鹿角霜:为鹿科动物梅鹿、马鹿的角熬去胶质后的角块。处方别名:鹿角霜、角霜、鹿角双、鹿角白霜
阿 胶:为马科动物驴的去毛皮张熬制成的固体胶。处方别名:阿胶、东阿胶、驴皮胶、陈阿胶、覆盆胶、付致胶、盆覆胶、阿胶珠、蛤粉炒阿胶
黄明胶:为牛科动物黄牛的皮熬制的固体胶。处方别名:水胶、牛皮胶、广胶、明胶、黄明胶
白降丹:为经炼制成的二氯化汞和氯化亚汞的混合体。处方别名:白降、白降丹、降丹
红 粉:为粗制氧化汞。处方别名:升药、灵药、三白丹、三仙散、升丹、小升丹、三仙丹、红粉、红升
轻 粉:为粗制氯化亚汞。处方别名:轻粉、汞粉、水银粉、腻粉、峭粉、银粉、扫粉、扫盆粉、水银霜、粉霜、白粉霜、氯化低汞
银 朱:为人工制成的赤色硫化汞。处方别名:银朱、灵砂、水华朱、心红、猩红、紫粉霜
铜 绿:为铜表面经二氧化碳或醋酸作用后生成的绿色锈衣。主含碱式碳酸铜。处方别名:铜绿、铜青、铜锈
藤木类
苏 木:为豆科植物苏木的心材。处方别名:赤木、苏木、苏方、苏枋、苏坊木、红柴
樟 木:为樟科植物樟树的心材。处方别名:樟木、香樟、油樟、乌樟、香通
千年健:为天南星科植物千年健的根茎。处方别名:年见、千年见、千年健、千颗针
槲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的带叶茎枝。处方别名:寄生、槲寄生
混淆品:桑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带叶茎枝。寄生、桑寄生、广寄生、北寄生、寄屑、苑童、宛童、寓木、茑木、寄生草、寄生树、桑上寄生
松 节:为松科植物多种松的枝节。处方别名:松节、松树节、油松节
鬼箭羽:为卫矛科植物卫矛的具翅枝条或翅状附属物。处方别名:鬼箭羽、卫矛、鬼箭、?o矛、六月凌、四面戟、四面锋、神箭、篦风、鬼见愁
桂 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处方别名:桂枝、川桂枝、桂枝木、桂枝尖、广眉尖
桑 枝: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处方别名:桑枝、双枝、桑树枝
接骨木:为接忍冬科植物接骨木的茎枝。处方别名:接骨木、公道老、公公老
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处方别名:皂丁、天丁、角针、皂针、皂刺、皂角刺
降 香:为豆科植物降香檀的心材和根。处方别名:降香、降真香、紫降香、紫檀、紫藤香、鸡骨香
檀 香:为檀香科植物檀香的心材。处方别名:檀香、白檀、黄檀、紫檀、浴檀、紫真檀、檀香屑、??香、真??、??娜、旃??、??香木
沉 香:为瑞香科沉香属多种植物含树脂的心材。处方别名:沉香、沉水香、伽南香、药沉、伽罗、蜜香、角沉、奇楠、崖香、栈香、煎香、落水沉、海南沉、海南香、奇南香、蓬莱香、生结香、异水香
川木通: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等的茎藤。处方别名:小木通、川木通、木通
混淆品: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藤茎。关木通、细木通、木通、炒木通、附支
金荞麦:为蓼科植物金荞麦的根及根茎。处方别名:金荞麦、野荞麦、天荞麦、开金锁、野荞麦根。
钩 藤:为茜草科植物多种钩藤的带钩茎枝。处方别名:钩藤、勾藤、勾丁、钩丁、钩耳、钩钩、勾仝、吊仝勾、勾勾、纯勾、单勾、双勾、双丁、双钩、吊藤、钓仝、嫩钩钩、倒挂金钩
鸡血藤: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茎藤。处方别名:鸡血藤、血藤、血仝、制血藤、鸡血仝
红 藤: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藤茎。处方别名:红藤、大血藤、大血通、红仝、八卦藤、大活血、红皮藤、省藤
雷公藤: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除去外皮的茎和根。处方别名:雷公藤、雷公仝
树脂类:
苏合香: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干渗出的香树脂。处方别名:苏合香、苏合油、帝油流、帝膏、苏合香油
乳 香: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等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处方别名:乳香、马尾香、天泽香、摩勒香、多伽罗香、滴香、滴乳、滴乳香、塌香、尔香、乳塌、乳珠、乳头香、金银香、杜鲁香、拙贝罗香、熏陆香、制乳香
安息香:为安息香科植物白花树的树脂。处方别名:安息香、安悉香、辟邪、命门录事
白胶香: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路路通)的树脂。处方别名:白胶、枫脂、胶香、枫香脂、白胶香
龙涎香:为抹香鲸科动物抹香鲸的肠内分泌物。处方别名:龙涎、龙涎香
松 香:为松科植物马尾松及同属植物树干中提取的树脂。处方别名:松枋、松脂、松胶、松膏、松香、松肪、黄香、松脂香
儿 茶:为豆科植物儿茶的枝干及心材煎液浓缩品。处方别名:儿茶、孩儿茶、儿茶膏、黑儿茶、铁儿茶、珠儿茶、棕儿茶、新儿茶、西谢、老儿茶、方儿茶、乌爹泥、乌丁泥、乌叠泥、
紫草茸:为蚧蛟科昆虫紫胶虫分泌的胶质。处方别名:紫胶、紫矿、虫胶、紫草茸
芦 荟:为百合科植物多种芦荟叶的汁液浓缩物。处方别名:芦荟、真芦荟、卢会、奴会、讷会、象胆、龙角、劳伟
天竺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的秆内分泌物。处方别名:竺黄、竹膏、竹糖、天竺黄、天竹黄、竹黄精、空??玄
干 漆:为漆树科植物漆树的树脂。处方别名:干漆、漆底、漆脚、漆渣、生干漆、炒干漆、干漆炭
血 竭: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的果实及树干中的树脂。处方别名:血竭、血结、血力花、麒麟血、麒麟竭、朱血竭、血竭花、骐??竭、海蜡、海脂石
代用品:为龙舌兰科植物剑叶龙血树、长花龙血树木材中的树脂。习称龙血竭
阿 魏:为伞形科植物多种阿魏的树脂。处方别名:阿魏、阿虞、阿为、薰集、哈菖呢、五彩荟、哈昔泥、彩魏、彩阿咪、魏去疾、臭阿魏、炒阿魏、制阿魏
没 药: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处方别名:没药、末药、密儿拉、克香、黑香
藤 黄:为藤黄科植物藤黄树干渗出的胶质树脂。处方别名:藤黄、玉黄、月黄、海藤、制藤黄
菌藻类:
五倍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等叶子上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的虫瘿。处方别名:五倍子、五倍、五??、角倍、肚倍、??子、文蛤、百虫仓、百草虫、木附子
雷 丸:为多孔菌科雷丸的菌核。处方别名:雷丸、雷实、雷矢、木连子、来丸
昆 布:为海带科藻类海带或翅藻科昆布的叶状体。处方别名:昆布、淡昆布、海带
混淆品:海带草:为大叶藻科植物大叶藻的全藻。海带、海带草、大叶藻
石 花:为梅花衣科植物藻纹梅花衣的全体。处方别名:石花、石苔花、地衣
紫梢花:为淡水海绵科动物脆针海绵的群体。处方别名:紫霄花、紫梢花
猪 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处方别名:猪0、猪苓、粉猪苓、豕橐、朱苓、猪屎苓
茯 苓: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处方别名:茯0、茯苓、白茯苓、云苓、松苓、松薯、松腴、福临、伏灵、更生、不死面、朱茯苓
赤 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的淡红色部分。处方别名:赤苓、赤茯苓、赤茯0
茯 神: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生长中天然抱有松根者。处方别名:茯神、伏神、神木、茯神木、朱茯神
茯苓皮: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的外皮。处方别名:苓皮、茯苓皮、0皮、茯0皮、云苓皮、松苓皮
马 勃:为灰包科真菌脱皮马波等的子实体。处方别名:马勃、净马勃、轻马勃、灰包、灰菰、马庀、马屁包、马勃绒、马粪包、灰菌、灰包菌
冬虫夏草:为麦角军科真菌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生在蝙蝠蛾昆虫虫草蝙蝠蛾等幼虫体的复合体。处方别名:虫草、冬虫草、冬虫夏草、夏草冬虫
海金砂:为海金砂科植物海金砂的成熟孢子。处方别名:海金砂、海金沙、海金砂粉、竹园荽
海 藻: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羊栖菜的藻体。处方别名:海藻、淡海藻、大叶海藻、小叶海藻、羊栖菜、海蒿子、马尾藻、海早、海肠草
木灵芝:为多孔菌科赤芝、紫芝的子实体。处方别名:芝、灵芝、灵芝草、木灵芝、紫灵芝、菌灵芝
桑 黄:为多孔菌科针层孔的子实体。处方别名:桑臣、桑耳、桑黄、桑黄菇
皮类
丹 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处方别名:丹皮、粉丹皮、牡丹皮、花王、洛阳花、花相、木芍药
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根皮。处方别名:五加、五加皮、木骨、五佳、五花、加皮、追风使、南五加
混淆品:香加皮:为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杠柳、杠柳皮、香加皮、北五加皮
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根皮。处方别名:地骨皮、骨皮、地骨、地仙、苦杞、仙杖、仙人杖、杞根、枸杞根、却老、却暑、山杞子根
青 皮:为芸香科植物橘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处方别名:青皮、青柑皮、青橘皮
陈 皮:为芸香科植物橘的成熟果皮。处方别名:桔皮、陈皮、广陈皮、陈橘皮、新会皮、广皮、会皮、红皮、柑皮、贵老、橘皮、黄桔皮
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的根皮。处方别名:桑白皮、白桑皮、双皮、桑皮、桑根皮、炙桑皮
椿白皮:为楝科植物香椿的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处方别名:椿皮、香椿皮、椿白皮、椿根皮、椿芽树皮
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处方别名:白鲜、白鲜皮、白先皮、白癣皮、北鲜皮、白??、白膻、白羊鲜、地羊鲜
海桐皮:为豆科植物刺桐、刺木通的茎皮。处方别名:海桐皮、丁皮、钉桐皮、刺桐、刺楸、刺桐皮、鼓桐皮
冬瓜皮: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外果皮。处方别名:冬瓜、冬瓜皮、白瓜皮、东瓜皮
西瓜皮:为葫芦科植物西瓜的外果皮。处方别名:西瓜皮、水瓜皮、夏瓜、西瓜翠衣、青登瓜、翠衣
合欢皮:为豆科植物合欢的树皮。处方别名:合欢、合昏、合欢皮、夜合皮、萌葛皮
秦 皮:为木犀科植物白蜡、苦枥白蜡等的树皮。处方别名:秦皮、?q皮、北秦皮、苦枥皮、岑皮、蜡树皮、樊?财?
苦楝皮:为楝科植物苦楝的树皮或根皮。处方别名:楝皮、苦楝皮、苦楝根皮
紫荆皮:为木兰科植物盘柱南五味子的根皮。处方别名:子荆皮、紫荆皮、紫今皮、紫金皮
姜 皮:为姜科植物姜的块茎皮。处方别名:姜皮、姜衣、生姜皮
石榴皮: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处方别名:安石榴、酸石榴、石榴皮、丹若、若榴
川槿皮:为锦葵科植物木槿的茎皮。处方别名:木槿皮、川槿皮、白槿皮、川荆皮
地枫皮:为木兰科植物地枫的树皮。处方别名:地枫、地枫皮、钻地风
扁豆衣:为豆科植物扁豆的种皮。处方别名:扁豆衣,扁豆皮、眉豆皮
绿豆衣: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皮。处方别名:绿豆衣,绿豆皮
大腹皮: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果皮。处方别名:大夫皮、大茯、大腹皮、槟榔皮、大腹毛、大腹绒、伏毛、腹毛、腹皮、槟榔毛、槟榔衣、枣儿槟壳
土槿皮:为松科植物金钱松的根皮或近根树皮。处方别名:土荆皮、土槿皮、荆树皮、金钱松皮
樗白皮: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根皮和树皮。处方别名:椿皮、樗皮、臭椿皮、樗白皮、樗树皮
棕 榈: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纤维皮。处方别名:棕板、棕?o、棕榈、陈棕、棕榈皮、陈棕皮、陈棕板、棕炭、棕灰、陈棕炭、棕榈灰、棕榈炭
橘 红:为芸香科植物橘及栽培变种的外果皮。处方别名:橘红、福橘红、川云江、云皮、会红、芸皮、芸红、广橘红、橘橘红
化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柚的近熟外果皮。处方别名:桔红、尖化红、化橘红、化红、柚橘红、柚皮、五爪红、大五爪、六爪、六爪红、七爪红、毛绿七爪、副毛绿七爪、毛化、化皮、化州橘红、赖氏橘红、薄橘红、柚皮橘红
厚 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凹叶厚朴的干、根、枝皮。处方别名:厚朴、川朴、温朴、烈朴、赤朴、筒朴、根朴、川根朴、鸡肠朴、枝朴、重皮、厚皮、紫油朴
杜 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处方别名:杜仲、思仲、思仙、石思仙、川杜仲、绵杜仲、厚杜仲、玉丝皮、丝连皮、乱银丝、鬼仙木
黄 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黄?Y的树皮。处方别名:元柏、川柏、柏皮、檀柜、黄柏、黄?Y、川柏皮、檗木、?Y皮
竹 茹: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淡竹的中间层。处方别名:竹二青、竹茹、淡竹茹、甘竹茹、竹茹球、竹茹丝、竹皮、姜竹茹
肉 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或枝皮。商品规格:5~6年幼树皮称“官桂”,10余年的称“企边桂”,老年树皮称“板桂”,加工过程中拣下的边条,除去栓皮者称“桂心”。处方别名:官桂:菌桂、筒桂、桂尔通、桂通、桂儿通、条桂。企边桂:清化桂。板桂:桂楠。其它称呼:桂、玉桂、肉桂、薄桂、安桂、牡桂、广肉桂、紫油桂、桂心、肉桂末、桂皮、油桂、牡桂、刁安、安边桂、大板桂、上油桂、蒙自桂、绿水桂、跤趾桂、黄瑶桂、丹阳木皮
❷ 中药全部别名
实用中药别名大全
果实种子类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果实。处方别名:五味、五味子、辽五味、北五味、玄及、五梅子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处方别名:借佟四僮印大山栀、黑栀子、黄栀子、支子、山枝、枝子、黄枝、炒栀子、焦栀子、栀子?br> 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果实。处方别名:牛蒡、牛蒡子、大力子、大牛子、鼠粘子、恶实、炒牛蒡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科张国华
肉桂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幼果。处方别名:桂丁、桂子、肉桂子
沙苑子: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的种子。处方别名:沙苑、沙苑子、沙苑蒺藜、潼蒺藜、沙蒺藜、沙七力
芦巴子:为豆科植物胡芦巴的种子。处方别名:芦巴子、胡芦巴、芦巴、胡巴、胡巴子、苦巴、香草
木鳖子:为葫芦科植物木鳖的种子。处方别名:木鳖、木鳖子、木别子、木柲子、木蟹
破故子: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果实。处方别名:故子、川故子、怀故子、故脂、破故子、补骨脂、补骨子、破故纸、婆固脂、盐故子
枳具子: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带肉质果柄的果实或种子。处方别名:枳椇、枳具子、木蜜、拐枣、棘枸、白石枣、枳枣、鸡爪梨
女贞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果实。处方别名:女贞、女贞子、冬青子、女贞实、酒女贞、熟女贞
毕澄茄:为胡椒科植物荜澄茄的果实。处方别名:毕茄、荜澄茄、澄茄、碧澄茄、澄茄子
大风子:为大风子科植物大风子的种子。处方别名:大风、大风子、大枫子、丢子
鸦胆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果实。处方别名:鸦胆、老鸦胆、鸦胆子、鸦蛋子、苦参子、苦榛子
榧子:为红豆杉科植物榧的种子。处方别名:榧、香榧、木榧、榧实、玉榧
金樱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果实。处方别名:金樱、金樱子、金英子、金因子、金婴子
莳萝子:为伞形科植物莳萝的果实。处方别名:时美中、莳萝椒、瘪谷茴香
使君子: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果实。处方别名:使君、使君子、使君仁、川君子、留求子、风稜御史
诃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绒毛诃子的果实。处方别名:诃子、诃子肉、诃黎、诃黎勒、煨诃子、
没食子:为没食子蜂寄生于壳斗科植物没食子树幼枝上的虫瘿。处方别名:墨石子、无食子、没石子、没食子
棕榈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果实。处方别名:败棕子、棕树果、棕榈果
光明子:为唇形科植物罗勒的果实。处方别名:兰香子、光明子、罗勒子
预知子: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的种子。其果实称“八月札”、茎称“木通”、根称“木通根”。处方别名:八月瓜、预知子、玉支子、八月炸、八月札、圣知子、圣先子、先兆子
娑罗子:为七叶树科植物七叶树、天师栗的果实或种子。处方别名:莎婆子、苏罗子、索罗果、梭椤子、天师栗、娑罗子、开心果
马钱子:为马钱科植物马钱、云南马钱的种子。处方别名:马钱、马钱子、番木鳖、苦实、马前子、方八、大方八
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果实。处方别名:川楝、楝子、楝实、川楝子、金铃子、炒川楝、醋楝子
混淆品:香铃子:为楝科植物香椿的果实。香铃子、椿树子、香椿铃
苦楝子:为楝科植物苦楝的果实。处方别名:苦楝、苦楝子、苦楝豆
石莲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带种皮的果实。处方别名:藕实、莲实、莲蓬子、石莲子
混淆品:苦石莲:为豆科植物南蛇竻的种子。苦石莲、老鸦枕、青蛇子、广石莲子、莲子竻、石莲勒、喙荚云实
莲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去壳种子。处方别名:莲子、莲肉、白莲子、建莲子、湘莲子、石莲肉
覆盆子:为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的果实。处方别名:覆盆、覆盆子、西国草、毕愣伽、木麦莓
楮实子:为桑科植物构树的果实。处方别名:楮实、谷实、谷树子、楮桃、楮实子
梧桐子:为梧桐科植物梧桐的种子。处方别名:桐子、梧桐子、青桐子
南瓜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种子。处方别名:南瓜、南瓜子、番瓜子、蛮南瓜子
车前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平车前的种子。处方别名:车前、车前子、车前实、当道、
苣胜子:为菊科植物莴苣的种子。处方别名:白苣子、莴苣子、巨胜子、苣蕂子、蕂菜子
冬瓜子: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种子。处方别名:冬瓜子、白瓜子、冬瓜仁、炒冬瓜子
蔓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蔓荆的果实。处方别名:荆子、蔓荆子、蔓京子、大荆子、炒荆子
黄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的果实。处方别名:黄荆、山黄荆、山荆、黄京子、山京子
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的种子。处方别名:菟丝、吐丝、菟丝子、吐丝子、菟丝饼、盐菟丝、酒菟丝、黄网子、无根藤、玉女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处方别名:白芥、芥子、白芥子、辣菜子、炒白芥
混淆品:黄芥子:为十字花科芥菜的种子。芥子、芥菜子、黄芥子、炒黄芥
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种子。处方别名:莱菔、莱菔子、杜萝卜子、萝卜子、炒莱菔子、炒萝卜子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播娘蒿的种子。处方别名:丁苈、帝力、丁力子、丁药、葶苈、葶苈子、北葶苈、南葶苈、炒葶苈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的果实。处方别名:苍耳、苍耳子、老苍子、葈耳、槖耳、胡苍子
青箱子:为苋科植物青葙的种子。处方别名:青葙、青箱子、土鸡冠子、狗尾花子
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果实。处方别名:苏子、赤苏、香苏子、玉苏子、炒苏子、黑苏子、紫苏子
地肤子:为藜科植物地肤的果实。处方别名:地肤、地肤子、灰菜子、扫帚子、千心子、千头子
桑椹子:为桑科植物桑的果实。处方别名:桑葚、桑椹、桑椹子、黑桑葚、乌椹
葱 子:为百合科植物葱的种子。处方别名:葱子、葱实、葱种
韭菜子:为百合科植物韭菜的种子。处方别名:韭子、韮子、韭菜子、陈韭子、起阳草
香菜子:为伞形科植物芫荽的果实。处方别名:胡荽子、芫荽子、香菜子
冬葵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种子。处方别名:葵子、葵菜子、冬葵子、滑菜、露葵
急性子: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的种子。处方别名:急性子、凤仙子、金凤花子
水红花子:为蓼科植物红蓼的种子。处方别名:水公、水红子、水红花子、水荭子、河蓼子、荭草实
马蔺子:为鸢尾科植物马蔺的种子。处方别名:马兰子、马蔺子、马莲子、蠡实
蛇床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果实。处方别名:蛇床、蛇床子、蛇常、蛇粟
蓖麻子: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种子。处方别名:萆麻子、蓖麻子、蓖麻仁
甜瓜子: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种子。处方别名:甘瓜子、香瓜子、甜瓜子、甜瓜仁
凤眼草: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果实。处方别名:樗树子、樗荚、臭椿子、凤眼子、凤眼草
红花子:为菊科植物红花的果实。处方别名:红蓝子、红花子、白平子、红蓝花子
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种子。处方别名:枣仁、酸枣仁、山枣仁、樲仁、生枣仁、炒枣仁、焦枣仁
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海南砂的果实。处方别名:砂仁、缩砂仁、阳春砂、绿壳砂、海南砂
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杏的种子。处方别名:杏仁、苦杏仁、炒杏仁、燀杏仁、甜杏仁(甜杏)叭哒杏仁、巴旦杏仁
蕤仁:为蔷薇科植物单花扁核木的果核。处方别名:蕤仁、蕤核、蕤子、白桵仁
郁李仁:为鼠李科植物郁李、欧李的种子。处方别名:李仁、郁李仁、郁子、奥李、郁李、爵李、郁里仁
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山桃的种子。处方别名:桃仁、川桃仁、大桃仁、生桃仁、炒桃仁、有一种写法将木和兆上下写。
益智仁:为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实。处方别名:益智、智仁、益智仁、益志子、盐益智
柏子仁:为柏科植物侧柏的种仁。处方别名:柏子、柏仁、柏子仁、柏子仁霜
火麻仁:为桑科植物大麻的种子。处方别名:麻仁、火麻仁、大麻仁、火麻子
黑丑: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圆叶牵牛的种子。色黑者“黑丑”、色黄白者“白丑”。处方别名:二丑、黑丑、白丑、黑白丑、牵牛、丑牛、丑牛子、牵牛子、炒白丑、炒黑丑
莲心:为睡莲科植物莲的种子中的幼叶及胚根。处方别名:莲芯、莲子心、莲子芯、莲子蕊
佛 手: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实。处方别名:佛手、佛手柑、佛手片
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楂、山里红的果实。处方别名:山楂、楂肉、山查、红果、山里红、山里果、酸楂、炒楂、焦楂
木瓜: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果实。处方别名:木瓜、木梨、宣木瓜、皱皮木瓜、光皮木瓜、炒木瓜
白蔻:为姜科植物山豆蔻、爪哇豆蔻的果实。处方别名:白蔻、白叩、白豆叩、白蔻仁、原豆蔻、印尼白蔻、紫油蔻
红 蔻: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果实。处方别名:红蔻、红叩、红豆蔻
草蔻: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种子团。处方别名:草蔻、草叩、草豆蔻、草豆叩、草蔻仁、大草蔻
木馒头:为桑科植物薜荔的花序托。处方别名:木莲、木铎、木馒头、薜荔果、凉粉子、凉粉果、鬼馒头
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处方别名:薏米、苡米、薏仁、薏苡仁、生苡仁、米仁、炒苡仁
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种仁。处方别名:芡实、苏芡实、鸡头米、卯蔆、蒍子、炒芡实
山萸肉: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处方别名:萸肉、芋肉、山萸肉、山芋肉、山茱萸、枣皮、炒枣皮、酒萸肉
资料来源:http://zghgz.haodf.com/wenzhang/101028.htm
❸ 龙齿的功效与作用_龙齿的药用价值
导读: 中药专区,为您详细介绍、图片的副等,要更多龙齿的与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 龙齿简介
- 龙齿图片
- 龙齿的与作用
- 龙齿的药用附方
- 龙齿的食用方法
- 龙齿的副作用
龙齿简介
龙齿,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牙齿的化石。呈青灰色或暗棕色(青龙齿)或黄白色(白龙齿)不规则碎块状。具棕黄色条纹及斑点,间有珐琅质存在,具光泽,质疏松,无光泽,粘舌性强。气微,味淡。
龙齿图片
龙齿的功效与作用
镇惊安神;清热除烦。主惊痫;癫狂;心悸怔忡;;身热心烦
1、《本经》:“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
2、《别录》:“小儿惊痫,身热不可近,大人骨间寒热。”
3、《药性论》:“镇心,安魂魄。”
4、《日华子本草》:“治烦闷,癫痫,热狂。
【药名】龙齿
【别名】青龙齿、白龙齿
【药材基源】龙齿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牙齿的化石。
【性味】涩、甘、凉
【归经】心经、肝经
镇惊安神、清热除烦。
【主治】惊痫、癫狂、心悸怔忡身热心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打碎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龙齿的药用附方
1、治小儿惊热如火,亦治温壮:龙齿为末。调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龙齿散)
2、治因惊成痫,狂言妄语:龙齿(研)、铁粉(研)、凝水石(研)各一两,茯神(去木)一两半。上四味,捣研罗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温米饮下。(《圣济总录》龙齿丸)
3、治小儿天钓,手脚掣动,眼目不定,有时笑啼或嗔怒,爪甲皆青:龙齿半两(细研),钩籐、白茯苓各半两,蝉壳二七枚(微炒),黄丹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锉),铁粉一分(细研),朱砂一分(细研),川大黄一分(锉碎,微炒)。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令匀。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六分,量儿大小,分减温服。(《圣惠方》龙齿散)
龙齿的食用方法
1、龙齿琥珀散
材料::茯神1两,人参3分,龙齿3分,琥珀3分,赤芍3分,黄耆3分,牛膝(去芦)3分,麦门冬1两半(去心),生地1两半,当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钱,水1盏半,煎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功效:主治产前产后血虚,心神恍惚,语言失度,睡卧不安。
2、龙齿安神茶
材料:龙齿9克,石菖蒲3克。
制法:将龙齿锻过,并研碎,石草蒲切碎,水煎即成。
用法:每日1剂,代茶饮。
功效:健脑开窍,安神益智,适用于,记忆力减退者。
3、龙齿鱼头汤
材料:龙齿50克,草鱼(鲩鱼)头200克,竹笋50克,薏苡仁10克,香橼10克,生姜3片。
制法:草鱼头洗净,去鳃。竹笋切成片。薏苡仁、香橼洗净。草鱼头、竹笋、薏苡仁、香橼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0.5~1小时。再放入生姜、食盐等佐料,再煮,加盐调味,随意饮用。
功效:清肝解郁,化痰安神。
4、清宫安神茶
材料:锻龙齿9克,石菖蒲3克。
制法:将龙齿研碎,石菖蒲切碎,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
功效:宁心安神,适用于睡卧不宁、不眠多梦等症。该茶以龙齿定志镇静、宁心安神为主药。
龙齿的副作用
者不宜饮用。
1、《本草经集注》:得人参、牛黄良。畏石膏。
2、《雷公炮制药性解》:畏干漆、蜀椒、理石。
以上就是一些龙齿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频道。
【龙齿的功效与作用】、【龙齿的药用价值】、【】、【】、【】
❹ 龙齿有什么功效
龙齿 (《本经》)
【来源】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牙齿的化石。
【采集】挖出后,除去泥土,敲去牙床。
【药材】呈完整的齿状或破碎成不规则的块状。
完整者可分为犬齿与臼齿。
犬齿呈圆锥形,先端较细或略弯曲,长约7厘米,径约3厘米,近尖端处常中空。
臼齿呈圆柱形或方柱形,一端较细,略弯曲,长约5厘米,多有深浅不同的沟棱。
其中呈青灰色者习称青龙齿,呈黄白色者习称白龙齿。
有的表面尚具光泽的珐琅质。
质坚硬,断面粗糙,凹凸不平,或有不规则的突起棱线,吸湿性强。
无臭,无味。
以不带牙床、吸湿性强者为佳。
习惯以青龙齿品质较好。
主产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
❺ 中药青龙齿和龙齿是同一种药吗
青龙齿和龙齿是同一种中药。青龙齿 来源本品为少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附于龙骨项下。现市售分青龙齿,白龙齿和龙齿墩三种,习惯认为青龙齿品质较佳,龙齿墩较次,但一般多混合使用。 表面为青灰色或暗棕色者,习称“青龙齿”;表面为白色或黄白色者,习称“白龙齿”。
❻ 龙齿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一、龙齿是什么
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牙齿的化石,具有镇惊安神、清热除烦等功效。
丛生如贯众根者,海马齿也,舐之亦能粘舌。世多以等类伪充,不可不祥。”根据以上记载,古本草所载之龙齿当是动物牙齿骨骼的化石,只是古人无法区分动物来源,现代研究中药的龙齿应包括多种古代大型哺乳动物如三趾马、象类、犀牛类等牙齿骨骼的化石。
呈完整的.齿状或破碎成不规则的块状。主要为犬齿及臼齿。犬齿呈圆锥形,先端弯而尖,直径约3厘米,近尖端处常中空。臼齿呈圆柱形或方柱形,一端较细,略弯曲,多有深浅不同的沟棱。表面牙白色、青灰色或暗棕色,粗糙或有毒可见具光泽的珐琅质。质坚硬,断面不平坦,亦粗糙,有吸湿性。无臭,无味。龙齿的功效很多,主要有镇惊安神、清热除烦、主惊痫、癫狂、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身热心烦等功效。
二、龙齿的功效与作用
1、龙齿龙齿用于惊痫癫狂,心悸烦热,失眠多梦。
2、龙齿功擅镇心安神,治疗因惊成痫,癫狂澹语,可配铁粉、凝水石、茯神等,如《圣济总录》龙齿丸;
3、恍惚多忘,癫痫狂乱,属气血不足者,可配人参、当归,酸枣仁、远志等补气养血以安神,如《世医得效方》归神丹;
4、心气不足,以致心悸怔忡,梦寐不宁者,宜配入人参、菖蒲、朱砂等养心安神药中用之,如《张氏医通》远志丸;
5、若伤寒阳痉,通体大热,心神烦悸者,可与水牛角、牛黄同用;
6、若惊痫兼痰实壮热者,可与大黄、枳壳、朴消等导热化痰之品同用,如《圣济总录》龙齿汤。
7、现代常用本品合麦冬、地黄、枣仁等冶疗神经衰弱之失眠惊悸、梦遗等证。
8、治小儿天钓,手脚掣动,眼目不定,有时笑啼嗔怒,龙齿可配钩藤、蝉蜕、朱砂等,如《圣惠方》龙齿散;
9、龙齿与白芍、大黄等同用,可用于小儿惊啼,烦热,夜卧不安,如《证治准绳》龙齿散。
10、《本草经集注》:得人参,牛黄良。
三、龙齿的八种常用配方
1、治小儿惊热如火,亦治温壮:龙齿为末。调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龙齿散)
2、治因惊成痫,狂言妄语:龙齿(研)、铁粉(研)、凝水石(研)各一两,茯神(去木)一两半。上四味,捣研罗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温米饮下。(《圣济总录》龙齿丸)
3、治小儿天钓,手脚掣动,眼目不定,有时笑啼或嗔怒,爪甲皆青:龙齿半两(细研),钩藤、白茯苓各半两,蝉壳二七枚(微炒),黄丹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锉),铁粉一分(细研),朱砂一分(细研),川大黄一分(锉碎,微炒)。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令匀。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六分,量儿大小,分减温服。(《圣惠方》龙齿散)
4、治鬼黄,病人汗不出,渐加困重,啜气心胀,唇黑,遍身黄,妄见异物:龙齿、麦门冬(去心,焙)、人参各一两,远志(去心)三分,甘草(炙,锉)一分。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鬼黄,宜烙中脘穴,更灸二七壮,次烙背心及灸上囟一七壮,又烙心俞、肝俞、肾俞。(《圣济总录》龙齿汤)
5、治小儿百日以来,痰实壮热兼惊:龙齿、大黄(锉,炒)各一分,枳壳(大者)一枚(去瓤,麸炒黄),朴消、甘草(炙,锉)各一分。上为粗末。每服一钱匕,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滓,食前温服,一日二次。(《圣济总录》龙齿汤)
6、治伤寒阳痉,通体大热,心神烦悸:龙齿一两,前胡(去芦头)一两,犀角屑半两,牛黄(别研)半分,麦门冬(去心,焙)二两。上为细散,入牛黄同研均匀。每服二钱,以竹沥调下,不拘时候温服。(《圣惠方》龙齿散)
7、治小儿惊悸夜啼:龙齿、茯苓、白附子(炮)、蝉蜕、甘草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小钱,临卧薄荷汤下。(《朱氏集验方》龙齿散)
8、治牙齿根宣露挺出,烂肉,黑血不止,疼痛摇动,臭气,欲脱落:龙齿、黄矾、白石脂各二两,桂心一分,芎藭半两,皂荚刺一两(锉,微炒)上为末,不津器中盛之。每食后,用少许贴之。有津勿咽。(《圣惠方》龙齿散)
四、龙齿的食用方法
1、龙齿琥珀散
材料::茯神1两,人参3分,龙齿3分,琥珀3分,赤芍3分,黄耆3分,牛膝(去芦)3分,麦门冬1两半(去心),生地1两半,当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钱,水1盏半,煎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功效:主治产前产后血虚,心神恍惚,语言失度,睡卧不安。
2、龙齿安神茶
材料:龙齿9克,石菖蒲3克。
制法:将龙齿煅过,并研碎,石草蒲切碎,水煎即成。
用法:每日1剂,代茶饮。
功效:健脑开窍,安神益智,适用于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者。
3、龙齿鱼头汤
材料:龙齿50克,草鱼(鲩鱼)头200克,竹笋50克,薏苡仁10克,香橼10克,生姜3片。
制法:草鱼头洗净,去鳃。竹笋切成片。薏苡仁、香橼洗净。草鱼头、竹笋、薏苡仁、香橼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0.5~1小时。再放入生姜、食盐等佐料,再煮10分钟,加盐调味,随意饮用。
功效:清肝解郁,化痰安神。
4、清宫安神茶
材料:煅龙齿9克,石菖蒲3克。
制法:将龙齿研碎,石菖蒲切碎,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
功效:宁心安神,适用于睡卧不宁、不眠多梦等症。该茶以龙齿定志镇静、宁心安神为主药。
❼ 中药龙齿有什么功效
和龙骨一样,有平肝潜阳,镇静安神,收敛固涩作用,可用于肝阳上亢的头痛、头晕、高血压等,也可用于失眠多梦、癫狂、心悸等,此外还用于遗精、带下、虚汗、崩漏等,还有收湿敛疮作用,可外用于湿疮痒疹、疮疡溃后久不愈合
❽ 龙齿的炮制方法
1.龙齿:刷净泥土,打碎。
2.煅龙齿:取刷净的龙齿,在无烟的炉火上或入坩埚内煅红透,取出,放凉。用时碾碎。或火煅两淬,研末,水飞过,晒干。
3.《纲目》:修治同龙骨,或云以酥炙。
4.盐淬龙齿:取净龙齿,置适宜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红透,取出,立即喷洒食盐水,冷后研碎。每净龙齿100kg,用食盐12.5kg。 性状鉴别 (1)龙齿 呈齿状或破碎成不规则的块状。完整者可分为犬齿及臼齿。犬齿呈圆锥形,先端较细或稍弯曲;长约7cm,直径0.8-3.5cm,先端断面常中空。臼齿呈圆柱形或方柱形,略弯曲,一端较细,长2-20cm,直径1-9cm,有深浅不同的沟棱。表面为青灰色或暗棕色者,习称青龙齿;为白色或黄白色者,习称白龙齿。具棕黄色条纹及斑点,有的表面呈有光泽的珐琅质(年限浅)。质坚硬,断面常分为两层,层间有空隙,有时间有石化的牙髓,有吸湿力。无臭,无味。以体完整、吸水力强者为佳。(2)龙齿墩(俗称牙床) 为不规则方形,长约7cm。表面灰白色,粗糙或光滑,在龙齿脱落处有明显痕迹。质坚硬,断面粗糙,亦有吸湿力。以吸湿力强者为佳,但比龙齿质次。
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无色透明。齿化石表皮部位粒度极细;中正突起。干涉色Ⅰ级灰。内部粒径近0.02mm,一轴晶;负光性。个别样品的表层部位可见到磷灰石纤维状微晶,亦为无色透明;其光性特征与内部磷灰石晶粒一致、光性方位或不相平行,为再结晶产物。纤晶与晶粒间分布少量碳酸矿物(方解石)。 1、龙齿用于惊痫癫狂,心悸烦热,失眠多梦。
2、龙齿功擅镇心安神,治疗因惊成痫,癫狂澹语,可配铁粉、凝水石、茯神等,如《圣济总录》龙齿丸;
3、恍惚多忘,癫痫狂乱,属气血不足者,可配人参、当归,酸枣仁、远志等补气养血以安神,如《世医得效方》归神丹;
4、心气不足,以致心悸怔忡,梦寐不宁者,宜配入人参、菖蒲、朱砂等养心安神药中用之,如《张氏医通》远志丸;
5、若伤寒阳痉,通体大热,心神烦悸者,可与水牛角、牛黄同用;
6、若惊痫兼痰实壮热者,可与大黄、枳壳、朴消等导热化痰之品同用,如《圣济总录》龙齿汤。
7、现代常用本品合麦冬、地黄、枣仁等冶疗神经衰弱之失眠惊悸、梦遗等证。
8、治小儿天钓,手脚掣动,眼目不定,有时笑啼嗔怒,龙齿可配钩藤、蝉蜕、朱砂等,如《圣惠方》龙齿散;
9、龙齿与白芍、大黄等同用,可用于小儿惊啼,烦热,夜卧不安,如《证治准绳》龙齿散。
10、《本草经集注》:得人参,牛黄良。 1、治小儿惊热如火,亦治温壮:龙齿为末。调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龙齿散)
2、治因惊成痫,狂言妄语:龙齿(研)、铁粉(研)、凝水石(研)各一两,茯神(去木)一两半。上四味,捣研罗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温米饮下。(《圣济总录》龙齿丸)
3、治小儿天钓,手脚掣动,眼目不定,有时笑啼或嗔怒,爪甲皆青:龙齿半两(细研),钩藤、白茯苓各半两,蝉壳二七枚(微炒),黄丹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锉),铁粉一分(细研),朱砂一分(细研),川大黄一分(锉碎,微炒)。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令匀。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六分,量儿大小,分减温服。(《圣惠方》龙齿散)
4、治鬼黄,病人汗不出,渐加困重,啜气心胀,唇黑,遍身黄,妄见异物:龙齿、麦门冬(去心,焙)、人参各一两,远志(去心)三分,甘草(炙,锉)一分。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鬼黄,宜烙中脘穴,更灸二七壮,次烙背心及灸上囟一七壮,又烙心俞、肝俞、肾俞。(《圣济总录》龙齿汤)
5、治小儿百日以来,痰实壮热兼惊:龙齿、大黄(锉,炒)各一分,枳壳(大者)一枚(去瓤,麸炒黄),朴消、甘草(炙,锉)各一分。上为粗末。每服一钱匕,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滓,食前温服,一日二次。(《圣济总录》龙齿汤)
6、治伤寒阳痉,通体大热,心神烦悸:龙齿一两,前胡(去芦头)一两,犀角屑半两,牛黄(别研)半分,麦门冬(去心,焙)二两。上为细散,入牛黄同研均匀。每服二钱,以竹沥调下,不拘时候温服。(《圣惠方》龙齿散)
7、治小儿惊悸夜啼:龙齿、茯苓、白附子(炮)、蝉蜕、甘草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小钱,临卧薄荷汤下。(《朱氏集验方》龙齿散)
8、治牙齿根宣露挺出,烂肉,黑血不止,疼痛摇动,臭气,欲脱落:龙齿、黄矾、白石脂各二两,桂心一分,芎藭半两,皂荚刺一两(锉,微炒)上为末,不津器中盛之。每食后,用少许贴之。有津勿咽。(《圣惠方》龙齿散) 饮片名:龙齿
饮片性状:呈青灰色或暗棕色(青龙齿)或黄白色(白龙齿)不规则碎块状。具棕黄色条纹及斑点,间有珐琅质存在,具光泽,质疏松,无光泽,粘舌性强。气微,味淡。
炮制作用: 生用用于镇惊安神,除烦解热。
饮片名:煅龙齿
饮片性状:呈灰白色或白色,质疏松,无光泽,粘舌性强。
炮制作用:煅后降低了药的寒性,缓和了解热镇静的功效,增强了收敛固涩的作用,可用于失眠多梦,有较强的安神之功,也便于粉碎。 组成: 龙齿9克、石菖蒲6克。
功效: 癫痫、癫狂、心神不宁、劳神过度、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心悸等
制法: 每日一剂,装入纱布袋中放入暖瓶中,冲入600亳升开水,当茶渴即可。
注意事项: 感冒发烧者不宜饮用。 1、《本经》: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
2、《别录》:小儿惊痫,身热不可近,大人骨间寒热。
3、《药性论》:镇心,安魂魄。
4、《日华子本草》:治烦闷,癫痫,热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