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知识 » 上杭汀江最终注入哪里图片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上杭汀江最终注入哪里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1-06 05:39:28

A. 汀江的航道航运

长汀县。汀江为福建省唯一通往外省的内河航道。宋端平三年(1236),知县宋慈开辟汀江长途航运,运潮盐至汀。此后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汀江航道均是闽、粤、赣边区的主要水路交通线,往返船只号称“上三千、下八百”。县内航线由庵杰始,经新桥、大同、城关、策武、河田、三洲、水口至宣成羊牯,与上杭县回龙相接,全长121.5公里。城关至河田航线长36.5公里,枯水期水深0.6至1米,航道宽5至6米;河田至水口航线长25公里,枯水期水深1至1.2米,航道宽10至15米。60年代后,为发电灌溉需要,在汀江上游筑起策武红江、河田东方红栏河坝2座,未设航道,船只上下不通,中间断航7公里。同时,汀江沿河两岸森林多次被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河床升高,河道淤塞。另一方面由于公路运输比水路运输较为安全方便,为此只抓公路建设,而忽略船筏通航设施的修造,致使航道逐年缩短。至1987年,县内汀江通船航道仅剩水口至回龙一段,航线长30公里,枯水期水深0.5至0.7米,航道宽6至8米,可通3至5吨机动船。
上杭县汀江航道,航道在境内经10个乡镇,长112公里。解放前,一直是闽粤赣通上杭的动脉。河床宽100~200米,最枯期,官庄至峰市段水深0.4米~0.8米,年径流量59亿立方米,水面平均坡降为千分之一。从长汀入境后自回龙开始,经官庄圩、蓝屋驿、龙潭圩、迳口、水西渡绕潭头而至县城。在县城三折回澜经水南、张滩、土埔、黄竹至安乡的黄泥垅、撑篷岩、德里、庐丰、大沽上至下都的南蛇渡码头而出永定。汀江在县境内有险滩72处。河道很少治理,暗礁航障常造成沉船事故。1959~1968年上级拨款1.8万元,疏浚河道60公里,1969~1977年,地区交通局又拨22.8万元整治航道,1978年在石下、沙帽石、水西渡和杭峰线大沽滩、折滩进行重点炸礁疏浚工程。1980年省拨河道养护和整治工程费13万元,除完成正常养护外,重点整治改造汀江下游棉花滩航道工程290米暗礁,当年完成工程量60%,1981年续建棉花滩325米船筏道工程,至1986年上半年竣工,全工程总投资27万元。至1987年止,人民政府共拨款77.6万元进行航道养护和整治工程,累计疏浚卵石1.8万立方米,开辟拉杆路2200米,炸滩清礁3361立方米。至此,汀江航道虽未能全部改变其天然状态,但基本能畅通4~6吨的机动船。木船从上杭县城往峰市一航次过去需3天,清理后2.5天即可(下水4小时,上水13小时)。但由于公路交通的发展,物资流向转移,原来由水运的大宗物资,转为汽车运输。航运逐年衰退。回龙水轮泵电站虽建有船闸,但设计成人字形闸门,泥沙淤塞,1968年水轮泵电站峻式后即无法开闸过船,长汀船只无法通至上杭。
大埔县汀江航道,石下坝至三河通航里程40.1公里。茶阳至石下坝可通航小电轮。茶阳狮子口河面狭窄,其以下至三河的河面宽80米,枯水期水深保持0.7米,可通航20—30吨船舶。 濯田河航道,汀江上游最大支流。发源于古城黄坡,经四都流入濯田安仁与红山河汇合,在水口注入汀江,全长63公里,流域面积843平方公里。通航河道从四都平埔起,经濯田至水口,航程23公里。1987年,航道还剩濯田至水口10公里,可通3至5吨机动船。
南山河航道,县内汀江第二大支流,全长42公里,流域面积238平方公里,由钟屋村、大田村两条溪流汇合而成,流经河田马坑、桐子坝,在义家庄河口经黄蜂桥流入汀江。70年代前,南山河可通木船,1973年后,因河田左犁壁筑拦河坝而航运中断。
此外,县内还有铁长河、郑坊河、七里河、南刘河、刘坊河、涂坊河、古城河、陈连河、童坊河等,均系山溪,河床高,水流急,不通船,仅为山区流送毛竹、木材等。
旧县河航道,境内自矶头至九州40公里,平均坡降千分之二点五,年径流量为14.92亿立方米。解放前因矶头段礁石多、河道小、水流急、落差大,不能通船,连城往来的货物到此必须起岸徒步搬运数里驳船。民国25年(1936年)沿河有船户30余家,每船载重春季可达1500公斤,冬季则1000公斤,航程一日可达。解放后,经过多次河道整治,全线可通载货木船,其中22公里可通行2~4吨机动船。后货物运输多为汽车取代。
黄潭河航道,全长107.5公里,其中大洋坝至小河口70公里为通航河道,平均坡降千分之三,年径流量为11.79亿立方米,沿线河床落差大,一般水深0.2~0.3米,仅能行驶小木船。民国25年有船34艘,每船载重春季可达1000公斤,冬季仅500公斤。解放后的一段时间里,此河船运依然不减。1960年起,沿途修建公路,物资运输逐渐为公路车辆所代替。
永定河航道,永定河航道的起点有两处:一在坎市;一在抚市。这两条航道至坎市新罗洽溪汇合后,经清溪、湖雷、城郊、凤城至仙师芦下坝,再出棉花滩与汀江汇合,通航里程70.5公里。永定河航道坎市段,在南唐保大年间(943~955年),可通航至高陂北山(古上杭场署所在地和上杭县治城),元明时期,还可通航至高陂桥畔。自清康熙,经民国至建国初期,因水源逐渐枯竭,航船才退泊于坎市。永定河航道清溪至隔口河面,宽百米左右;溪口以下河面宽约150米左右。河床底质以卵石和岩盘居多,河水清晰见底。清溪口,光风甲、鸭妈潭、龙潭头等河段,河床狭窄,水流湍急,险滩颇多。1970年后,沿河乡村为发展水利电力事业,在新罗坑、抚溪甲、新连滩、养龙前、古镇、梅子坝等地,栏河筑坝,致使永定河道全线断航。
永定县汀江航道,汀江发源于宁化县赖家山,经长汀、上杭、永定、广东省石市至三河坝与梅江汇合为韩江后,流向潮州、汕头。汀江航道从长汀水口至永定峰市,通航里程219公里,在本县境内洪山至峰市一段共25公里,坡降2‰,峰市段峰市至石市,流经棉花滩,礁石棋布,水流湍急,自古以来就有“十里棉花瀑,江水自天来”的说法,历来是汀江航道的禁区。唐开元年间,汀江下游峰市段尚未通航,但凡由汀州至漳州的货物,均船运至摺滩,再雇脚夫陆运10里到仙师,然后从永定河水运至抚市清溪,再雇请脚夫从清溪陆运至南靖水潮,顺流而下漳州。漳货入汀者,亦沿此路运回。至南宋嘉定年间,下游整治通航,货物转向潮汕交易,潮州盐、米用船运至大埔石市起岸,以人力搬运6公里到峰市,再船运经洪山而至汀州府。
梅潭河航道。旧称清远河,大埔境长83公里,河道弯曲,水流深浅不一。湖寮硿头河段多孤石且流激,船舶不能航行。大东至百侯,可通行2吨小船,百侯至梅潭可通行3吨小船,梅潭至三河可通行1.5吨小船。70年代以后,沿河兴建大小陂坝9座,航道被截断,溪口至上村57公里航道断航。
漳溪河航道。又称大靖溪,属汀江支流。县境长32公里。漳溪至茶阳20公里航道,常年可通航7吨船舶。1970年后,先后建起8座拦河坝,车上建成水电站,上黄沙至茶阳29公里全线断航。 长汀县境内,历史上有水东桥、五通岭、赤岭、水口、羊牯等5处码头。
水东桥码头,又名半片街码头,位于汀州镇水东桥南岸,是汀江上游第一座码头。始建于唐代,然屡建屡毁。随着水运业务的兴起,北宋元祐~元符(1086~1100)间,码头改用卵石砌建。南宋端平三年(1236),知县宋慈开辟汀江长途航道,航运潮盐,码头货物堆放与吞吐量随之逐年扩大。元、明、清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历时700余年,水东桥码头均是汀江沿线的主要码头和闽西、赣南、粤东等地物资的主要集散地,年吞吐量5.6万吨。建国后,陆路交通得到迅速发展,航运业务逐步由公路运输取代,水东桥码头货物吞吐量逐年减少,至1969年,码头工人上山下乡,航运停业。1980年,水东桥码头改建为商业区,设江边市场。
五通桥码头,位于汀州镇五通桥南岸。原航运管理站、航运合作社设此,专司船只往来调度。1966年,码头重建,长8.9米,高3米,供船只停留,能一次靠岸6艘船。1982年10月,重建五通桥,码头被拆除。
赤岭码头,位于河田镇修坊村对岸,为汀江沿线航运中转停靠部,至1987年,码头仍保留。
水口码头,位于濯田乡水口村。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5千余人在此:“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1960年前,为汀江货运中转码头,至今尚存。
羊牯码头,位于宣成乡羊牯村,是汀江航运腹地之一,担负外县、省际货物中转装卸任务。1973年11月,重建水泥码头,现由羊牯农副业运输队使用。
峰市码头,位于汀江下游,棉花滩岸畔,由上街码头、大码头、屠猪石码头、棚子下码头、上下拐子石码头等6个泊位组成,以石坝为货场。从石坝起岸到峰市街,要上100多级石阶。汀江航运到峰市码头起岸,要经过6公里的陆路搬运才能到达广东石市。它是闽、粤、赣3省10余县航运转驳的关口。抗日战争期间,汀江航运盛极一时,闽西各县均在此设立贸易转运行栈。从事装卸搬运人员除当地农民外,还有广东、湖南以及本省3省18县的搬运工共计1000余人。他们每年要负担1万多吨的码头搬运作业,是永定、也是闽西最大的码头。建国前,峰市码头被封建行帮把持,如:童姓占领上街码头、大码头;刘姓占领屠猪石码头、棚子下码头;葛姓占领上下拐子石码头。他们依仗行帮势力,坐收码头搬运费的60%以上,广大码头搬运工人受尽盘剥和凌辱。建国后,工人们组织了码头工会和搬运工会,成为码头的主人。1953人通过民主改革走合作化道路。经济收入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人均月收入高的100余元,低的60余元。工人生活大为改善。1960年以后,由于公路运输迅速发展,进出物资多弃水就陆,船运逐渐减少,码头装卸随之锐减。为照顾生活,码头工人除分别调到凤城、湖雷、坎市、下洋等搬运站外,一部份转业,一部份留下。至1987年,码头工人只剩20人,担负少量的装卸业务。
芦下坝码头,芦下坝是永定河船运的终点,出口物资至此要上岸,用人力搬运5公里过半山凹至虎头砂再上船转入大埔航运。从潮汕方面运来的盐糖和其它零杂货,亦从大埔经虎头砂用人力运至芦下坝码头才能转为永定河水运。芦下坝码头原有十几家转运行(栈),上百个搬运装卸人员,大多是本地人,年作业量2~3千吨。自60年代起,船运业随着陆路车运的发展而衰落,芦下坝码头也因之逐渐荒废。
茶阳港,历来是闽粤水运交通枢纽。1951年3月成立船舶管理站。利用自然坡岸装卸货物。1955年兴建码头。60年代成立港务组,隶属高陂港务所。港口设猫公石、狮子口两个码头作业区。码头岸线共长211.5米;堆场面积7529平方米;仓库2座、293平方米。80年代以后,因福建运往潮汕的煤炭多由此地中转,港口货物吞吐量逐年增加,1978年8.7万吨,1988年增至31.8万吨。

B. 上杭的河流有

上杭的主要河流有汀江、旧县河、黄潭河。汀江是福建省的四大河流之一,发源于宁化县境内牧马山北坡,经长汀县于回龙入境,由北向南纵贯全县。旧县河为上杭第二大河,发源于连城县朋口毕华山南麓,经连城车头入县境内的南阳、旧县,在临城镇九州与汀江干流汇合。黄潭河为上杭第三大河,发源于古田高寨山南麓和蛟洋大人岽。

C.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这句是是什么背景下写的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梁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原为唐朝教坊曲名。
蒋桂战争:蒋介石和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在一九二九年二至四月间为控制两湖
而进行的战争。四月,桂系放弃武汉,败入广西。
一枕黄梁:典出唐沈既济的《枕中记》,讲一个叫卢生的,在旅店向一个道士叹述
穷困不得志。道士就拿出一个枕头,说枕在上面就能使他“荣适如志”。卢生在梦
中从婚到死,享尽荣华富贵。转了一圈人生,醒来一看,困顿依旧,旅店主人也仍
然在蒸黄梁(小米饭)。
汀江:流经福建长汀,上杭。
金瓯:指国土。语出《南史·朱异传》,梁武帝曰,“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
。”

【题解】

一九二八年春邓子恢在家乡龙岩暴动,二九年五月,他写信告知毛泽东,因蒋
桂战争,闽西的国民党军队进入广东攻打桂系,当地空虚。毛泽东应其邀请于五月
下旬率军进入闽西。

D. 汀江的流域概况

汀江流域主要在福建省龙岩市的长汀、武平、上杭、永定,及广东省的大埔县境内。
龙岩市,通称闽西,位于福建省西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东临厦门、漳州、泉州,南邻广东梅州,西连江西赣州,北接三明。晋太康三年(282)置新罗县,属晋安郡。唐开元二十四年(736)置汀州,领原新罗地区分置的长汀、黄连、什罗3县。天宝元年(742)汀州改为临汀郡,什罗(新罗)县改名龙岩县,黄连县改名宁化县,乾元元年(758)复为汀州,领长汀、宁化、龙岩、沙县4县。1997年,撤地设市,市人民政府驻新罗区。龙岩市遂辖四县一市两区,即长汀县、上杭县、武平县、连城县和漳平市、新罗区、永定区。龙岩市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东高西低状,平均海拔460米,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94.83%。森林资源丰富,是我省三大林区之一。全市集水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29条,总长度为4231.7公里,主要分属汀江和九龙江水系。河川年迳流量188.55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245.85万千瓦,可供开发的水能蕴藏量209.56万千瓦。 总人口297.71万人,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是全国着名革命老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征出发地之一,七个县(市、区)均为中央苏区县,享有“二十年红旗不倒”赞誉;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1929年在上杭古田召开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会上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是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和着名侨区。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起点和重要聚集地,全市80%的人口是客家人,长汀被称为“客家首府”,汀江被誉为“客家母亲河”。有54个姓氏的居民迁往台湾,台湾现有500万客家人中,祖籍龙岩的有70多万人。在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累计超过120万人。着名侨领胡文虎先生、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先生等名人政要的祖籍地就在龙岩。境内已发现矿物种类64种,其中金、银、铜、铁、无烟煤、高岭土、石灰岩等16种矿物探明储量居福建省首位。马坑铁矿是华东第一大铁矿,紫金山铜矿是全国第二大铜矿,东宫下高岭土是全国四大优质高岭土矿之一。煤炭、稀土储量均超过全省的一半。是福建三大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73.1%,居全省设区市首位。永定客家土楼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奇葩”,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福建土楼·永定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省十大旅游品牌中,龙岩有古田会议旧址和永定客家土楼两大品牌。长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连城冠豸山被评为国家自然遗产和国家地质公园,梅花山被誉为“荒漠回归线上的绿色翡翠”。全市有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9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形成了以古田会议旧址群为核心的红色旅游主题景区、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代表的海峡客家旅游主题景区和以冠豸山为重点的绿色生态旅游主题景区,以及九条精品线路、十六个特色景点。龙岩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可持续发展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外贸百强城市。产业以工程机械、卷烟生产、环保、金铜、建材、稀土产业、汽车、能源、纺织、农产品加工产业和商贸物流为主。
大埔县,是广东省梅州市辖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中上游,地处北纬24°01′~24°41′、东经116°18′~116°56′之间,东北紧靠福建省平和县、永定县,东南连接潮州市饶平县,西依梅县区、梅江区,南邻丰顺县。海外侨胞50多万,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之誉。大埔县历史悠久,建置于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秦汉时属揭阳县地,东晋义熙九年立义招县明嘉靖五年(1526年)析饶平县之清远、滦洲二都重置县,改名大埔县。县境山脉为北南走向,四周高,中间低,层峦起伏,千岩万壑,纵横交错,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7处,均散布于四周边陲,最高峰为西南部的明山嶂银窿顶,海拔1357米,最低处是高陂黄竹居的韩江岸,海拔26米。中部丘陵广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靠近南海,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低山、丘陵广布,略似不平坦的一块盆地。在季风交替影响下,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即四季温和、雨热共季、夏长冬短。大埔县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为70万千瓦,可开发量为53.1万千瓦,已开发39.95万千瓦,是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大埔县内江河交错、溪流纵横,全年雨量充沛。境内梅江发源于陆河和紫金交界的乌突山,叮江发源于福建境内的武夷山,两江在大埔县三河坝汇合后称韩江,为广东省四大河流之一,其上游或支流有汀江、梅江、梅潭河、漳溪河、小靖河、银江河、合溪河等,短小溪流不计其数,所有水流尽归韩江。大埔县工业主要集中在瓷业、电业、矿业、药业、酒业“五业并举”。

E. 汀江的水利概况

汀江水系上,截至21世纪末有水利工程28156处,其中小(二)型以上的水库122处,66.7公顷以上引水工程32处;小(一)型水库19处。骨干引水工程有长汀县千工陂万亩灌区。667公顷提水工程有上杭县湖里电灌站和回龙水轮泵站,有效灌溉面积5.6万公顷,占耕地60.04%。人均占有保灌面积0.039公顷。 大官陂:位于河田刘源溪等三水合流处,宋代已有,时名何田大陂。民国时芦竹坝下游曾建坝灌河田上街千余亩,次年水毁。后又于芦竹口堆砌木石坝,年坏年修。1955年,县定上游石壁潭为址,砌三合土坝1座。1962年将旧坝延伸,全面开渠,半年建成高2米浆包干砌石坝。右置一高0.5米、宽2.4米排洪砂闸,以叠梁木闸控制。左右水渠灌河田上、中、下街,朱溪4村2370亩田。
伍家陂:位于汀江上游石人村河段大坝哩,建于1964年10月。水泥浆砌重力坝高2.4米,左右干渠长9.2公里。灌石人、江坊、余陂、叶屋、新桥等5村1050亩田。
濯田大田陂:位于濯田河支流,建于1956年4月。拦河坝长35米,高2.6米。属浆包干重力坝。渠分左右,共长9.5公里,灌东上村、街上村农田2582亩。与千工陂合称为濯田灌溉口左右二条“龙”。
濯田千工陂:位于濯田河安仁河段。传清道光年间建,后水毁。民国三十二年(1943)闽西农田水利工程处派员勘测施工,建成长64米,高2.5米水泥浆砌条石重力坝,开炸隧洞长160米,开挖渠道5公里。次年7月通水3天后,逢暴雨毁。1954年7月,经龙岩专区水利队勘测,县成立“濯田区千工陂修建委员会”,县长兼主任。1955年1月工程全面动工,1956年3月建成长109米水泥浆砌坝,船闸长55.8米,隧洞扩长至165米。后开挖渠道17公里,完成干渠渡槽、涵洞、倒虹管等各类工程57处。1956年8月22日全线通水,可灌农田3000亩。 溪源水库:位于长汀县涂坊乡涂坊溪。明万历二十一年(1592),邑人涂清溪在此修筑高陂,可灌田四五百亩。现水库建于原址,集雨面积36.6平方公里。1974年动工,1981年竣工。坝型为宽缝填渣砌石重力坝,坝顶溢洪。弧型钢闸门控制放水,总库容达1241万立方米。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保坝时下洩流量862立方米/秒。开挖左右干渠18公里、隧洞7条长710米,置倒虹吸管500米,建渡槽14座共长518米。可灌田11267亩。坝区工程投工103.71万工日,完成土石方50.6万立方米,耗资527万元,为长汀第一座库容千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
连屋岗水库:位于长汀县南山连屋岗村,集雨面积10.3平方公里。经省九龙江规划队勘测,1963年10月始建。主坝为35米高均匀土质坝,总库容710万立方米。用斜拉闸门控制放水,侧槽式溢洪。定50年一遇设计,200年一遇校核。因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停停建建,历时9年,至1972年6月坝区主体工程方竣工。后陆续建成总干渠和东西干渠共25.1公里,各种附属工程43处。其松毛岭下冷水坑渡槽,长165米,高21米,单跨21米,为长汀首座自制自装渡槽工程。1979年水库启用,灌中复邓坊、桥下等地6748亩田。工程投工90.52万工日;完成土石方60.42万立方米,耗资174.61万元。
英雄水库:位于长汀县馆前复兴村葛坑口,集雨面积4平方公里。始建于1958年,竣工于1974年12月。坝高17米,为粘土心墙坝,总库容313万立方米。放水用转动门盖控制。防洪标准以50年一遇设计,1975年改万年一遇校核。发电灌溉两用,且对汀东复兴,马坪、红旗厂等地起防洪保护作用。该工程投工17.6万工日,完成土石方3.7万立方米。
陂下水库:位于长汀县四都同仁陂下河,集雨面积166平方公里。坝型为双曲砌石拱坝,坝高52.1米,顶弦长164米,弧长195米,拱圈厚3米,坝身拱圈厚13.4米。总库容596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4470万立方米,为灌溉、防洪、发电综合工程。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2000年一遇校核。溢洪采用坝顶复式堰鼻坎挑流。工程于1976年6月由华南水利学院设计,1977年10月动工。1983年省计委、省水电厅定为省基建项目,1986年竣工使用。坝区主体工程投工192.8万工日,完成土石方33.56万立方米,耗资1000万元。
六甲水库,座落在武平县武东乡六甲村。1975年3月,省、地规划队勘测设计。1977年冬破土动工。1988年11月竣工验收。均质土坝。主坝高28米,坝顶宽6米,坝长101米。左端设输水涵管,石砌拱涵内加钢管直联坝后电站压力管。右端设溢洪道,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通过最大洪峰流量为每秒447立方米。磜峰岭副坝高14.4米,坝顶宽5米,坝顶长48米。李凹头副坝高11米,坝顶宽5米,坝顶长64.5米。集雨面积32.6平方公里,总库容1625万立方米。建左右两条干渠,可灌武东乡陈埔、黄埔、袁田等15个村,有效灌溉面积15317亩,其中保灌面积12870亩。水库还可防洪、发电、养鱼,库区附近已种植茶果等经济作物。
深陂水库,在上杭县,1965年11月工程破土动工,1968年秋,大坝和左干渠建成,1970年冬完成枢纽工程并通水,1976年建成部分右干渠,1979年引洪渠通水。水库集水面积5.4平方公里,另从库外湖洋乡古楼村口濑溪引40.4平方公里的径流入库。坝型为均质土坝,主坝高19米,坝顶长197米,顶宽4.1米,副坝2座,坝高8~9米,总库容量677万立方米,死库容量44万立方米,涵洞排水量1.2立方米/秒,溢洪道结构为宽顶堰式,宽10米,堰顶高程221米,设计洪水标准以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以200年一遇。有左、右二干渠,有效灌溉面积0.67万亩。坝后电站装机2台共110千瓦。
杨梅山水库,位于上杭县珊瑚乡白水磜上游的杨梅山谷中,库区内树木茂密,覆盖良好,坝址岩基裸露,两岸山头较高,河床狭窄。1979年11月工程破土动工,1981年底完成大坝枢纽工程,1982年竣工。水库集水面积3.44平方公里,坝高39米,坝长116米,顶宽5米。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总库容量102万立方米,死库容4万立方米,放水涵管长113米,放水设备在上游坝前坡用40厘米闸伐控制流量,溢洪洞在库区左侧。左干渠长1.37公里,灌溉七里、横头、华竹、下珊瑚等大队农田;右干渠长3.3公里,灌溉上、下珊瑚一部分农田,总灌溉2100亩。水库以灌溉为主,并利用160米的落差发电,1985年建成一级电站,装机2台共225千瓦,投资28.73万元,初步解决珊瑚乡范围内照明、加工用电。
白砂埔水库,位于上杭县稔田公社连四大队,属黄潭河支流——上斜溪上游,集水面积14.3平方公里。1977年9月动工,翌年2月经省水利电力厅批准列为省基建项目。水库总库容量503万立方米,死库容11万立方米,正常水位库容442万立方米,坝型为粘土心墙代料坝,坝高38.7米,顶宽6米,渠道总长18公里,过水流量1立方米/秒。1985年4月30日开始蓄水,有效灌溉面积9000亩,保灌面积6100亩,并利用灌溉用水,兴建坝后和渠道电站2座,装机4台共360千瓦,1985年7月全部完工。
灌洋水库,座落在永定县虎岗乡龙溪村。水库具有灌溉、发电、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是跨流域引水梯级开发永定河水力资源的“龙头水库”。1970年1月地区批准动工兴建。1978年列为省基建项目,同年6月7日打通856米的输水隧洞。1979年底因国家调整基建规模而缓建。1984年经县人民政府多次请求,省水利电力厅于1985年12月批复并上报省计划委员会,1986年6月省计委批准复工兴建,水库复工工程于1987年1月正式动工。总库容量为2300万立方米。
沐东水库,位于大埔县茶阳镇以东3公里的沐东坑口,为县管工程。1959年冬动工,1960年3月建成。集雨面积9.7平方公里,辗压式均质土坝,坝高22米,坝顶长120米,总库容315万立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输水涵,直径0.6米,管长100米。开敞式溢洪道底宽15米,最大泄洪量103立方米每秒,水入漳溪河。建库目的是为装机200千瓦的坝后水电站作调节水库,解决茶阳照明、工业用电及梅林、角庵380多亩农田灌溉用电之需。库内淹地121亩,移民28户151人,工程投资30多万元。 六甲水库坝后电站,武平县办电站。1978年9月动工。主坝左端石砌输水涵管内加钢板套管,内径1.2米,管长286米,直接联接电站的压力管。水头55米,压力管通过流量为每秒2.16立方米。安装2台400千瓦发电机组。总容量800千瓦。1982年12月投产,年均发电316.6万千瓦时。工程共完成石方1.3万立方米,土方1.99万立方米,工程总造价7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4万元,县自筹55万元。
岐岭下电站位于武平县中堡乡芳洋村歧岭下,是乡办电站中装机容量最大的电站。在悦洋干渠6.7公里处的歧岭下,利用灌溉余水跌落建成,水头91米,引用流量每秒0.4立方米,装机2台,容量250千瓦,1979年建成,1984年与县电网联网。1987年扩建,管道直径50厘米、长170米1条,改为直径65厘米、长170米2条,新增装机2台,总装机容量增加到1050千瓦。工程总投资118万元。
陂口电站,位于武平县桃溪乡小澜村陂磜口。属桃溪乡办电站。在桃溪河陂磜口建石砌连拱坝,水头8.3米,流量每秒17立方米。上游集雨面积560.5平方公里。安装320千瓦的水轮机组3台,总装机容量960千瓦。预算工程土石方13万立方米,总造价192万元。1983年11月动工,至1987年,已开通桃溪至陂磜口公路5公里;建成石砌连拱坝,高8.5米,长85米;砌引水渠长35米,渠首通过流量17立方米,投产1台机组320千瓦。
才溪水电站,在上杭县,民国35年,地方有识人士就曾倡办才溪电站,原福建省建设厅第七区水利工程处,曾派员前往勘测。工程计划在溪流进峡处建重力拦河石坝1座,水头落差84米,引水渠道长775米,装机容量245千瓦,投资金额8500万元(法币),以民营组织股份,后因资金难以筹集,计划落空。解放后,才溪乡群众曾多次要求兴建水电站。1971年1月成立才溪水电站基建工程指挥部,正式动工建设。电站集水面积41.7平方公里。坝型为重力滚水坝,高20米,长40米。设计水头103米,引用流量1立方米/秒,压力管道长230米,直径70厘米,由前池直通厂房。于1974年7月建成发电,第一期装机2台381千瓦,1985年增装1台250千瓦。是年冬利用一级电站尾水,开渠引水至下曾坑,建成二级电站,装机2台250千瓦。才溪一、二级水电站总装机881千瓦。1987年发电量376.85千瓦时,当年除归还贷款及利息16.34万元外,仍上交利润0.72万元,既解决发展乡镇企业用电,又满足99.25%农户生活用电需要。
棉花滩水电站,是国家“九五”重点建设项目,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年发电量15.2亿千瓦时,坝高115米,水库容量20.35亿立方米。该电站的建成,使汀江流域的防洪标准从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 位于福建省永定县境内的汀江干流棉花滩峡谷河段中部,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电站总装机容量60万kW(4×15万kW),保证出力8.8万kW,年发电量15.2亿kW·h,具有不完全年调节性能。输电工程共设置220kV输电线路五回,建成后主要向福建省电网的龙岩、漳州及厦门地区供电,供电距离均在150km以内。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7907km2,占汀江流域面积的67%,水库正常蓄水位173.0m,死水位146.0m,调节库容11.22亿m3,校核洪水位177.8m,相应的总库容20.35亿m3。棉花滩水电站枢纽属一等工程,主要由拦河主坝、副坝、泄洪消能设施、左岸输水发电地下厂房系统、开关站及右岸航运过坝设施等建筑物组成,拦河主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79.0m,最大坝高111m,坝顶总长300m,坝顶宽7m,最大坝底宽84.5m。副坝设在主坝址北东向5km处的湖洋里村垭口,最大坝高5.6m,坝顶长30m,为均质土坝。
曲滩水电站,位于大埔县百侯镇曲滩村梅潭河畔,1966年10月动工,是坝后式电站,坝型为圬工硬壳坝。坝高4.5米,坝顶长120米,坝址上游集雨面积1320平方公里。1968年10月在左岸建站,以水轮泵作动力,设计水头3.5米,设计流量15立方米每秒,装机4台,共475千瓦,其中125千瓦3台,100千瓦l台。1982年3月在同一大坝右岸增装125千瓦水轮发电机组3台,引用流量14立方米每秒,两岸总装机容量850千瓦。1988年,有职工34人,发电268.2万千瓦时,每千千瓦时发电成本为46.58元。
百侯水电站,位于大埔县百侯镇东山村的梅潭河畔,1965年8月动工兴建,为坝后式水电站,由大埔水电局郑克龙设计。拦河大坝长130米,高10.5米,是县内首宗圬工硬壳坝型。坝址上游集雨面积为1261平方公里。设计水头12米,单机流量9.06立方米每秒,装机3台,各800千瓦(3×800千瓦),分别于1971年8月、1974年10月、1977年5月投产。原10千伏升压送电,后改35千伏,电力直供县城。1984年11月,由大埔县水电局工程师许灼玲设计在坝顶加装的橡胶坝投产,橡胶坝高1.5米,长129.84米,总造价35万元,采用灌、排水起落。
西河水电站,位于大埔县西河镇上黄砂村车上片漳溪河畔,1970年8月动工,是坝后式水电站。大坝为圬工硬壳坝型,长78米,高10.5米,坝址上游集雨面积660平方公里,设计水头12米,设计单机流量5.1立方米每秒,装机3台,各500千瓦。3台机组分别于1975年1月、1977年7月、1979年12月投产发电。1988年,有职工60人,年发电量689.71万千瓦时,每千千瓦时发电成本为38.65元。最高发电量为1985年的920.12万千瓦时。1987年冬,为防止库区淤积,先后投资40多万元,在大坝左岸改建弧型排沙闸,使机组恢复满发。
三河坝水电站 位于大埔县三河镇汇东村的梅潭河出口处,是利用改河围堤形成水头兴建的坝后电站,1982年动工,技术总负责为大埔水电局工程师刘秉坤。坝址上游集雨面积160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6立方米每秒,设计水头10.3米,设计单机流量31立方米每秒,装机2台,各2500千瓦,分别于1988年2月、12月投入运行。主体工程之一的深渡土坝,坝高15.1米,长378米。校核库容1130万立方米,达到国家中型水库标准。 迪麻堤,位于汀江东岸的大埔县迪麻村。1974年9月动工兴建,历时两年,筑成长2.2公里的江防大堤,安装4台55千瓦电动抽水机,配合自流排水涵排除内涝积水。工程费58.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3万元,投放劳动力32万工日;计完成土方29.3万立方米,石方0.45万立方米,混凝土260立方米。该堤捍卫耕地1208亩,205户,1105人。
汇城堤, 大埔县三河镇汇城村地处梅江、汀江汇合点。汇城大堤于1974年10月动工,1982年建成。堤高9米,顶宽3米,长1.9公里。堤上设排水涵3座,每孔1.1×1.1米,排水流量10.35立方米每秒,配合1座装机55千瓦的电动排涝站,排除内涝。此项工程国家投资30多万元,投工45万工日,完成土方36万立方米,石方0.85万立方米。捍卫耕地面积232亩,人口1600人。唯坝体乃堆土而成,质量较差,当水位超过46米高程时,多处堤段即出现渗漏。工程自建成后列为防洪重点工程。

F. 上杭关于汀江河的照片

汀江河被挖沙的弄成乱七八糟了,不值得一看了,什么都破坏了。

G. 汀江的介绍

汀江,广东省南海独流入海韩江的支流,因流向从北向南,按八卦方位,称为“丁水”,后“丁”加水成“汀”,形成“汀江”得名。位于福建省西部,发源于武夷山南段东南一侧的宁化县治平乡境内木马山北坡,流经长汀、武平、上杭、永定4县,在永定县峰市镇出境进入广东省,至大埔县三河坝与梅江汇合后称韩江。汀江支流众多,流域大于5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濯田河、桃澜溪(又名小澜溪)、旧县河、黄潭河、永定河、金丰溪等6条。汀江是闽西最大河流,位于东经115°59′~117°10′,北纬24°28′~26°02′之间,干流长度约285千米(石下坝以上)(武平县志谓:汀江全长220公里1,大埔县志谓:干流总长323公里2),流域面积为9022平方千米(其中:从永定峰市出境的汀江流域,面积8997.40平方千米;另自永定下洋镇出境,在广东大埔县茶阳镇汇入汀江的金丰溪流域面积668.37平方千米)(大埔县志谓:总集雨面积1.18万平方公里2)。汀江是福建四大河流中左右最不对称的水系,左岸来汇支流多而大,如旧县河、黄潭河、永定河、金丰溪等,它们都以北东—南西的流向,和主流北北西—南南东流向作直角相交或斜交汇合。汀江基本是顺着两组发达的构造线而发育的,河流比降都在1‰以上,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但不利于航行。峰市以下石下坝到潮安可通航小轮船。汀江流域是客家人的世居地,汀江被称为客家人的母亲河。3 名片图:汀江上杭县回龙段

H. 福建上杭县属于哪个市

上杭县,隶属福建省龙岩市,地处汀江中游,地势从东北向西南倾斜。汀江和旧县河、黄潭河2大支流流贯境内。年均气温19.8℃,年降水量1537.2毫米。205、319国道纵贯境内。上杭,语出《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素有“建筑之乡”、“诗画之乡”、“山歌之乡”的美誉。
该县是中国23个苏区县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着名的革命老区。1955年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将军有27人,占福建省三分之一;是中国南方重点林区县之一,中国土纸生产重点县,中国重要的贵金属基地,国家烤烟出口基地和食用菌生产基地;是中国优秀旅游县,是闽、粤、赣三省提线木偶的发源地.

I. 汀江的源头在哪里 源自木马山北坡客家人的母亲河

汀江的源头在木马山北坡,水域流经四个线程分别是武平,上杭,永定,长汀,最后缓缓地流入广东省,玉梅将会合在一起,曾经被称之为涵江。这个流域主要是客家人在居住,所以这里是客家人的母亲河,客家人靠着这里的水在生活,孕育着下一代。

一、汀江的的特点

汀江的水域面积已经达到9022平方千米。其流域经过森林,经过村庄,在境内总河道的长度达到13.5km,整个面积达到41.2平方公里,落差仅仅有801米,每年的流量大概是0.431亿立方米。水源也是非常充足的,看来这里应该也是很富足。

在这里有两大支流,分别是桃溪河和汀江。主要是从河口乡流入县内,又流进了主河道。全部的水域面积已经达到903.8平方公里,占整个县城的面积的40.5%。整体的流域面积已经达到50平方公里,并且有八条小的支流,水域非常充足。

这里丰富的水资源也是被利用于发电。通过初龙门,川城关,绕三周等等地带。流进大坝中,这一段的河道长度达到了153.7km,并且流域面积非常宽广,已经达到2602平方公里。成为主要的资源用于发电,养育着一方水土一方人。

二、汀江的美景

这里的江水非常的静,站在江边感觉不到将水在流动,并且能够看到江底的沙石。浆体的水草非常的翠绿,像翡翠一样河堤还有很多的小鱼在游泳。在河面上有很多白鹭在飞翔,非常漂亮。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岸上的灯光就会亮起来,映在湖面。

这里栖息很多鸟类,其中包括喜鹊,翠鸟等等。尤其是在滨江公园里面,能够看到鸟类在这里筑巢。这里有绿色的环境,人与鸟在一起相处非常和谐。这里的水源以及新鲜的空气养育着绿色,养育着这里的人们。红花绿树青草,给人的感觉非常好。

J. 福建汀江是什么地方

汀江很长,从她源于武夷山南麓的赖家山,福建省长汀县龙门镇的山涧峡谷中,流经上杭县、永定县,最后在广东省三河坝与梅江汇合成韩江注入南海,全长有220多公里,这就是一条客家人的母亲河——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