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知识 » 镗的图片是什么样怎么样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镗的图片是什么样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3-01-07 13:24:36

㈠ 锤和镗有什么不一样

古称“椎”,中国武术器械之一,有长柄单锤、短柄双锤及练子锤等。锤形似瓜,故亦称“立瓜”、“卧瓜”,也有四方八楞等形,古代持锤者称为“金瓜武士”。短柄双锤,非常沉重,舞练需要较大的力量。在战斗中用锤硬砸、硬架、很有威力。

用法有涮、曳、挂、砸、擂、冲、云、盖等。

镗一般头的两边形似马叉,中间似剑状。它上有利刃,称正锋,长1尺半,尖锐如枪,横有弯股刃,两锋中有脊。锋与横刃互镶,并嵌于七、八尺长的柄上,柄下端有长约半尺的梭状铁钻。镗的形状较多,主要有:月牙镗、四节镗、五齿镗、三节镗、雁尾镗、雁翅镗、雁嘴镗、凤翅镏金镗、锯翅镗、金牛镗、燕子镗、凤翅镗、夜战镗、牛头镗、燕子镗、雷震镗等。镗长而重,多为力大身高者使用。

使用时多是两手交换,有时左把在前,有时右把在前。它的基本技法有:捕、折、翻、撩、勾、捅、捞、咬、拨等。

㈡ 求镗的图片和基本介绍。

镗,中国古兵器。隋朝便已有之,是由枪发展而来的,茅元仪《武备志》载:“此器自有倭时始用,在闽、粤、川、贵、云、湖皆旧有之,而制不同”。

武术长重器械。形似叉,中有利刃似枪尖,称"正峰"或"中叉锋",长一尺半;两侧分出两股,弯曲向上成月牙形。下接镋柄,柄长六至七尺。镋始于明代,逐渐由枪演变而成。至清代常见使用,现今使练者甚少。用法有拍、砸、拿、滑、压、横、挑、扎等。

九凤镋:长约九尺,其中柄长七尺。镋长七尺半,形似耙,有九个叉刺。镋柄尾有一约半尺长的铁𨱔。

九曲镋:长约九尺。其中柄长七尺。镋长一尺半,分为三叉,每叉有三刺,其叉头形似枪头,呈扁平状,两侧犬向外平伸,每叉左右有一小叉呈弧形环抱。

牛头月镋:又称"牛头镋"。其镋头形似三股叉。铁制,当中有利刃,状如剑尖。刀下横有两翅,弯曲如牛角,相距约一尺两寸。翅为棱形,四面削直,以求锋利。镋柄为粗木制成,长约六尺。牛头月镋能攻能守,尤善破枪。主要用法有支、捕、折、翻、捞等。日本武士使用的片镰枪就是牛头月镋。

夜战镋:长八尺五寸,其中柄长七尺。镋头分为三叉,中叉形似枪头,两翼叉曲向左右两侧平伸,尖端锋利。镋头镀黑色,适用于夜间作战。

雁尾镋:长九尺,其中柄长七尺,重十斤。柄尾铁𨱔长五寸。镋头分为三叉。其两翼叉形似雁尾,故名。

雁翅镋:长九尺,其中柄长七尺,柄尾有五寸长三棱铁𨱔。镋头分为三叉,中叉形似枪头,两翼叉形似雁翅,故名。用法与镋相同。

雁嘴镋:长九尺,其中柄长七尺,柄尾铁𨱔长五寸。镋头分为三叉,中叉形似剑状,两翼叉形似雁嘴,每叉两面有刃。主要用法有支、捕、折、翻、勾、捅、捞、撩八法,尤以捅、勾为甚。

阴阳镋:长九尺,其中柄长七尺,镋头长一尺五寸,柄尾铁𨱔长半尺。镋头分为三叉,中叉形如枪头。两翼叉一个向上,一个向下为阴阳分向。叉头呈尖形,两面开刃,锋利无比。用法与镋相同。

齿翼月牙镋:铁制。镋头有尖,长一尺,左右分出两股,各长八寸,状如月牙,上面植入个十六个小刺,每个小刺长五分。用法有刺、拦、挂、扎、锯、架、盖、挑等。

雷震镋:长八尺五寸,其中柄长七尺。镋头分三叉,中叉形如枪头,两翼叉曲折弯向镋柄。

十字镋:长一丈二尺,其中柄长一丈零五寸,柄尾铁𨱔长五寸。镋头分为三叉,中叉形似枪头,两翼叉形似十字,刃如枪刃。这个长度最适合用于马战,主要用法有支、捕、折、翻、勾、捅、捞、撩八法。多为日本武士使用。

㈢ 谁知道凤翅镏金镗是什么样子的最好有图片看看

镋是长重器械。形似叉而重大,中有利刃枪尖,称为“正锋”,侧分出两股,弯曲向上成月牙形。下接镋柄,柄长七尺左右。有凤翅镋、雁翅镋、牛头镋、溜金镋、锯齿镋和流星镋等几种。隋朝大将宇文成都传说就使用凤翅镏金镗,威猛罕匹,仅次于李元霸,武器是凤翅镏金镗重280斤 这种兵器的样式应该叫做"凤翅镗"或"凤翅镏金镗",因为它的两边外展象是凤凰翅膀而得名.一般这种兵器是镏金的.所以有人叫它"凤翅镏金镗".
求采纳

㈣ 中国古代的十八般兵器中的镗.镰.槊是什么样子的

镗,长兵,长柄前端有分叉且锋利,像燕子尾巴那样分开的那样

镰,像镰刀那样,不过长短大小不一

槊,是长矛和狼牙棒的结合,前端一段矛头,紧接着就是不大的一个狼牙棒,后面是长柄,挺实用的一种长兵,最早的用途是古代宫廷卫队

㈤ 古代武器中镗是什么样子的

镗,中国古兵器。始于明代,是由枪发展而来的,茅元仪《武备志》载:“此器自有倭时始用,在闽、粤、川、贵、云、湖皆旧有之,而制不同”。周纬《中国兵器史稿》也说:“镗兵之重要者为枪头齿翼月牙镗,长与月牙铲同;茅氏(茅元仪)注曰:以纯铁为之,盖恐用生铁则易折其翼也;镦亦有尖刀,可倒用为刺兵,左、右、中三面均可刺,其齿形镗则兼有碴兵、句兵之用,诚属利器,惟恐使用较难,须经过精细之练习耳。”镗在清代应用甚广,尔后,逐渐减少。

镗一般头的两边形似马叉,中间似剑状。它上有利刃,称正锋,长1尺半,尖锐如枪,横有弯股刃,两锋中有脊。锋与横刃互镶,并嵌于七、八尺长的柄上,柄下端有长约半尺的梭状铁钻。镗的形状较多,主要有:月牙镗、四节镗、五齿镗、三节镗、雁尾镗、雁翅镗、雁嘴镗、凤翅镏金镗、锯翅镗、金牛镗、燕子镗、凤翅镗、夜战镗、牛头镗、燕子镗、雷震镗等。

镗长而重,多为力大身高者使用。使用时多是两手交换,有时左把在前,有时右把在前。它的基本技法有:捕、折、翻、撩、勾、捅、捞、咬、拨等。

㈥ 镗 这种武器是什么样子

武术器械之一。主要盛行于明代。形似三股叉,上有利刃,称"正峰",长50厘米,横有月牙,牙朝上,上下均有一定间隔的利刃。锋与横刃互镶并嵌于柄,柄长约2-2.3米,尾端有一三棱铁钻叫𨱔。福居禅师《少林衣钵真传》(抄本)载:"镗名何谓镗,四方八面当,一言说不尽,横竖迎面闯,埋势紧伏底,抡土迷眼光,何用千般巧,真乃是神方。"此械可用于击刺、架格。因长且沉重,为长兵中之重器械,使用者必须力大身高。锐的种类很多,如:凤翅镗、雁翅镗、牛头镗、龙须镗、夜战镗、馏金镗、齿翼月牙镗等。镜头装在长木柄上,使用时两手前后握持,并有交替换把。锐没有舞花,主要突出大转。其主要击法为:拍、拿、滑、压、横、挑、扎八字用法。套路中多采用"扎捻势"、"中平势"、"骑龙势"、"架上势"、"闸下势"等基本姿势。其代表性套路有"镏金税"。"燕尾翅"等。

图片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3/SportKnowledge/DL/DL-20031210104924

㈦ 凤翅鎏金镗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说唐演义》中宇文成都所使用的兵器——凤翅鎏金镗——却不是演义,而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它的出现是在稍后于宇文成都时期的宋代。镗,形似马叉,上有利刃两面出锋,正锋下有两股,向上弯翘,其形状异常,可刺可防,属长兵器。锋刃用铁,柄为木制。在镗的中央部位是它的正锋,如长枪的枪头。正锋是以刺为主要功能。正锋两侧向上弯翘的锋刃不但可以攻击敌人,同时又可进行有效的防御。镗有很多变形样式,均按正锋和两侧弯翘锋刃之形状定名。常见的有“凤翅镗”、“燕翅镗”、“雁翅镗”等。镗不仅有强大的攻击力,而两侧向上弯翘的带齿锋刃,更具有神奇的防御能力。缺点是由于正锋及两侧向上弯翘部分又大又重,成为前边过重、后边过轻的重量不平衡的兵器。所以必须选用臂力特好的士兵才能使用。镗和其他兵器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利用正锋两侧向上弯翘的多齿锋刃,具有特效的防御能力。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镗的一种变体“镗钯”。其外形特点是前端虽然也分成三个叉,但中央的正锋要比两侧锋刃长得多,所以两侧上翘锋刃的刺杀效果远不如正锋。那么,为什么采用这种构造形式呢?这仍然是出于强化正锋的刺攻和上翘锋刃的防御的功能性分工的不同。把镗作为兵器广泛用于战场是在明代。注意攻防一体的兵器,并把镗作为常规武器来装备自己的军队,这个人就是明代的名将戚继光。当时在他的军队中,每队为12个人,其中就有两人装备这种兵器,并在抵抗外虏的战斗中起到了积极的效用。 http://www.daynews.com.cn/sxrb/cban/C6/482585.html这里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