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知识 » 什么是肌肉节图片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什么是肌肉节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1-10 19:07:07

A. 肌肉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种,按形态又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平滑肌主要构成内脏和血管,具有收缩缓慢、持久、不易疲劳等特点,心肌构成心壁,两者都不随人的意志收缩,故称不随意肌。

骨骼肌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通常附着于骨,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容易疲劳,可随人的意志舒缩,故称随意肌。骨骼肌在显微镜下观察呈横纹状,故又称横纹肌。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分为白、红肌纤维,白肌依靠快速化学反应迅速收缩或者拉伸,红肌则依靠持续供氧运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中,牵引骨产生运动。

人体骨骼肌共有600余块,分布广,约占体重的40%,每块骨骼肌不论大小如何,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并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受一定的神经支配。因此,每块骨骼肌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器官。

头肌可分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两部分。躯干肌可分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肌。下肢肌按所在部位分为髋(kuan)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均比上肢肌粗壮,这与支持体重、维持直立及行走有关。

(1)什么是肌肉节图片扩展阅读

支配肌肉肉的神经支称为肌肉支。除腹脱和背部深层肌肉为节段性神经支配外,其余大多数肌肉多受单一的神经支配。肌肉的神经来源、走行和入肌肉部位,较血管恒定,变异少,与肌肉的主要营养血管伴行,入肌肉部也基本相同。

支配肌肉的神经通常含有感觉和运动两种神经纤维。感觉纤维传递肌肉的痛温觉和本体感觉,后者主要感受肌肉纤维的舒缩变化,在肌肉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B. 淤结和肌肉节结是一回事吗

不是一回事,淤结主要是血块,肌肉结主要是脂肪

C. 生理学上的肌节是什么

位置

组织学专有名词,在肌原纤维中,两根邻近Z线中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之为肌节,每一个肌节由1/2 I带 A带 1/2 I带构成的。是肌肉纤维组织和作用的基本企业。

形状

横纹肌的肌原纤维反复重合的企业。是临接的Z膜正中间,按Z膜-I带-A带-I带-Z膜的次序组成的。肌(原化学纤维)节的长短,收拢时可变性短,哺乳动物静止不动时一般约为2―3μm。蟹螯中的肌肉,肌(原化学纤维)节的长短为10―15μm。

肌节的组成

构造

肌节由粗、细肌丝构成。粗肌丝关键由肌凝蛋白质组成。肌凝蛋白质分子结构可分球头部和杆状部。杆状部汇聚成粗肌丝的主杆,球头部外伸粗肌丝的表层。产生横桥。细肌丝则由肌动蛋白化学纤维、原肌凝蛋白质(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构成。

作用

横桥在牵张反射中起着重要的功效,它具备ATP酶的特性,并有两个融合结构域,一个与ATP的融合结构域,另一个与细肌丝上肌纤蛋白质的融合结构域。细肌丝中肌纤蛋白质上排序着很多与横桥融合的结构域。在肌肉左室时,原肌凝蛋白质的部位恰好在肌纤蛋白质与横桥中间,遮盖了肌纤蛋白质上与横桥契合点,阻拦横桥与肌纤蛋白质的融合。

肌节的组成

原理

肌丝滑跑全过程

肌丝拖动是在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的相互影响下,将溶解ATP释放出来的机械能变化为机械动能的全过程。实际包含4个持续的环节:血压清静时,因为横桥具备ATP酶特异性,可水解反应ATP释放出来动能,其结果是产生横桥-ADP-Pi一氧化氮合酶,另外也使横桥展现高潜能情况,这时横桥以90°垂直平分细肌丝。并与肌动蛋白具备高宽比感染力,但因为原肌球蛋白遮盖在肌动蛋白表层,阻拦横桥于肌动蛋白的融合。血液当胞质钙离子浓度上升到一定水平时,钠离子与肌钙蛋白融合,使肌钙蛋白分子构型改变,导致原肌球蛋白分子构型转变挪动,将肌动蛋白与横桥的融合结构域曝露出去,使横桥与肌动蛋白融合。补充肌动蛋白与横桥的融合使横桥的头部产生构形改变,使头部向M线方位45°晃动,拖拽细肌丝向暗带方位拖动。在这里全过程中,横桥能将溶解ATP的动能变化为摆脱负载的支撑力并使肌节减少。在横桥产生晃动时,融合的ATP和Pi与之分离出来,横桥变成低动能情况。负重在ATP不遗余力的结构域,横桥又融合另一份子的ATP,因而横桥对肌动蛋白的感染力减少,随后与之分离出来。因为ATP溶解又产生横桥-ADP-Pi一氧化氮合酶,并再次得到活化能,使横桥又修复竖直与细肌丝的高潜能、高感染力情况。这般时胞质内的钙离子浓度依然较高,横桥可再和新的融合结构域融合。那样根据横桥与融合为结构域的持续融合、解离,使横桥反复晃动,拖拽细肌丝持续向粗肌丝拖动,肌小节持续减少,即产生牵张反射。

D. 肌小节名词解释是什么

肌节(英语:sarcomere,即肌小节、肌原纤维节)是肌原纤维的基本单位。肌节由三种不同肌丝系统组成。粗肌丝系统成分是肌球蛋白(肌凝蛋白)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myosin-binding protein C),后者的作用就是链接粗肌丝和肌纤蛋白(肌动蛋白)。

细肌丝由肌纤蛋白单体(连接于伴肌纤蛋白)、原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组成。伴肌纤蛋白与肌联蛋白维持肌节的物理结构。平滑肌的肌原纤维不排列为肌节。

形态

横纹肌的肌原纤维反复重叠的单位。是邻接的Z膜中间,按Z膜-I带-A带-I带-Z膜的顺序构成的。肌(原纤维)节的长度,收缩时可变短,脊椎动物静止时一般约为2―3微米。蟹螯中的肌肉,肌(原纤维)节的长度为10―15微米。

结构

肌节由粗、细肌丝组成。粗肌丝主要由肌凝蛋白构成。肌凝蛋白分子可分球头部和杆状部。杆状部聚合成粗肌丝的主干,球头部伸出粗肌丝的表面。形成横桥。细肌丝则由肌动蛋白纤维、原肌凝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组成。

E. 人体肌肉分布图

人体肌肉分布图如下:


人体的主要七大肌肉群有——腿部肌群〈thighs〉,胸部肌群〈chest〉,背部肌群〈back〉,腹部肌群〈abdominal〉,肩部肌群〈shoulder〉,肱三头肌〈triceps〉,肱二头肌〈biceps〉。


扩展阅读:

肌肉(muscle),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细胞的形状细长,呈纤维状,故肌细胞通常称为肌纤维。中医理论中,肌肉指身体肌肉组织和皮下脂肪组织的总称。脾主肌肉,肌肉的营养从脾的运化水谷精微而得。

肌肉:解剖结构名。故肌肉丰满与否,与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素问·平人气象论》:“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素问·痿论》:“脾主身之肌肉。”

肌肉群是指相同或邻近部位肌肉组成的功能统一的群体。了解人体各部位肌肉群的目的,是为了弄明白每肌肉在类型、作用及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区别,从而做到正确完成各种健美动作,促进各部位肌肉的发展,增大肌肉块的体积,使肌肉隆起,线条清晰。

肌肉在人的身体中分布很广泛,全身约有520块肌肉,几乎占体重的40—50%,可见人体肌肉是身体的主体。其名称一般来说都是按肌肉的类型、形状、位、功能等分类起名。

参考资料:网络-肌肉群

F. 肌肉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在进行运动时,肌肉纤维会因为力度大一些运动,而开始撕碎,这个时候我们的肌肉会慢慢有到酸疼之类的感觉。这就是肌肉纤维被破坏了,而我们也不用太担心,肌肉纤维实际上会愈合的。而愈合之后,肌肉会变大,这是肌肉为什么长出来的原因。

换句话说就是肌肉就是用大重量的负荷去刺激肌肉, 并且从肌肉内部把肌肉纤维损坏, 并且通过摄入蛋白质修补肌肉纤维损伤的地方得到围度以及增肌肉的效果。

所以我们在平常健身时,也要注意运动力度,如果选择了有氧训练,或者是选择了力度比较小的运动,那么,肌肉就不会长出来。

(6)什么是肌肉节图片扩展阅读:

腹部肌肉训练

一、侧身弯腰运动

直立。双腿分开,两臂左右平举,上体前屈,用左手去够右脚,右臂自然上举,两腿和两臂都不要弯曲,吸气,然后还原,呼气。再换方向重复一次,连做8次。

二、屈腿运动

仰卧位。双臂左右平贴地面,两腿伸直后同时屈膝提起,吸气,使大腿贴近腹部,然后呼气,缓缓还原。重复8次。

三、举腿收腹

主要是锻炼下腹部肌肉。上身平卧,腿伸直并尽可能抬高,接着再缓慢放下。这一练习做完后,双膝弯曲继续做同样的动作。重复8次。

四、坐式屈团身

仰卧位主要为锻炼上、下腹部肌肉。双腿伸直,上身后仰,保持身体平衡,然后屈膝收腹,使腹肌极度折屈。练习中,双脚始终不能触及地面或床面。

五、“踏自行车”运动 仰卧位。

轮流屈伸两腿,模仿踏自行车的运动,动作较快而灵活,屈伸范围要尽量大。历时20~30秒钟。

六、扭腰运动

一手握把手或拉一定重量的重物,作各种姿势的扭腰和转身练习,以锻炼腹外斜肌和腰部肌肉。

G. 什么叫肌肉节

肌肉节应该是肌小节,指的是肌原纤维的基础功能单位,肌凝蛋白和肌动蛋白的特殊排列。

H. 肌肉的运动原理

肌肉的运动原理是肌肉收缩牵引骨骼而产生关节的运动,其作用犹如杠杆装置。主要的三种运动方式如下:

平衡杠杆运动:支点在重点和力点之间,如寰枕关节进行的仰头和低头运动。

省力杠杆运动:其重点位于支点和力点之间,如起步抬足跟时踝关节的运动。

速度杠杆运动:其力点位于重点和支点之间,如举起重物时肘关节的运动。


(8)什么是肌肉节图片扩展阅读:

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

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引起肌浆中血清钙(Ca2+)浓度升高,血清钙(Ca2+)与肌钙蛋白C结合,肌钙蛋白发生构象变化,使肌钙蛋白Ⅰ与肌动蛋白的结合减弱,原肌球蛋白发生构象改变,使肌动蛋白上的结合位点暴露,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发生扭动,将细肌丝往粗肌丝中央方向拖动。

经过横桥与肌动蛋白的结合、扭动、解离和再结合、再扭动所构成的横桥循环过程,细肌丝不断滑行,肌小节缩短。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肌肉收缩

网络——肌肉

I. 肌节名词解释

肌节,是指同一个(腹侧)神经根支配的一组肌肉。

人体的肌肉在胚胎时期是由肌节(约40 对)经过分层、合并、纵裂和转移等方式演变而成的,并且每一肌节都受相应脊髓节段及其神经支配。因此,当一个肌节分化为数块肌肉时,这些肌肉只受同一脊髓节及其神经支配。

(9)什么是肌肉节图片扩展阅读

横桥在肌肉收缩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具有 ATP酶的性质,并有两个结合位点,一个与ATP的结合位点,另一个与细肌丝上肌纤蛋白的结合位点。

细肌丝中肌纤蛋白上排列着许多与横桥结合的位点。在肌肉舒张时,原肌凝蛋白的位置正好在肌纤蛋白与横桥之间,掩盖了肌纤蛋白上与横桥结合点,阻止横桥与肌纤蛋白的结合。

J. 胳膊上的肌肉都有哪些说出名称!谢谢了!!有没有什么图解的!有叫公肌的吗

主要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二头肌肉是手臂弯曲后凸起的肌肉,三头肌是背对着二头肌的部位,有叫肱(gong)肌的


具体是有很多分类,如下

臂肌

臂肌覆盖肱骨,以内侧和外侧两个肌间隔分隔。前群为屈肌,后群为伸肌。

(一)前群

前群包括浅层的肱二头肌和深层的肱肌和喙肱肌。

1.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 呈梭形,起端有两个头,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通过肩关节囊,经结节间沟下降;短头在内侧,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在臂的下部合并成一个肌腹,并以一个腱止于桡骨粗隆(图3-24)。作用:屈肘关节;当前臂处于旋前位时,能使其旋后。此外,还能协助屈上臂。

2.喙肱肌coracobrachialis 在肱二头肌短头的后内方,起自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中部的内侧骨面。作用:协助上臂前屈和内收。

3.肱肌brachialis 位于肱二头肌下半部的深面,起自肱骨下半的前面,止于尺骨粗隆。作用:屈肘关节。

(二)后群

肱三头肌triceps brachii 起端有3个头,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向下行经大、小圆肌之间;外侧头起自肱骨后面桡神经沟的外止方的骨面;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以下的骨面。向下3个头会合以一个坚韧的腱止于尺骨鹰嘴。作用:伸肘关节。长头可使上臂后伸和内收。

前臂肌

前臂肌位于尺、桡骨的周围,分为前(屈肌)、后(伸肌)两群,大多数是长肌,跨过多个关节运动前臂和手,肌腹位于近侧,细长的腱位于远侧,所以前臂的上半部膨隆,而下半部逐渐变细。

(一)前群

前群位于前臂的前面和内侧面,共9块,分4层排列。

1.浅层(第一层) 有5块肌,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

前臂肌1

屈肌。

(1)肱桡肌brachioradialis:起自肱骨外上髁上方,向下止于桡骨茎突。作用:屈肘关节。其它4块以屈肌总腱起自肱骨内上髁及前臂深筋膜。

(2)旋前圆肌pronator teres:止于桡骨中部的外侧面。作用:屈肘关节,使前臂旋前。

(3)桡侧腕屈肌flexor carpiradialis:以长腱止于第2掌骨底。作用:屈肘,屈腕和腕外展。

(4)掌长肌palmaris longus:肌腹很小而腱细长,连于掌腱膜。作用:屈腕和紧张掌腱膜。

(5)尺侧腕屈肌flexor capiulnaris:止于豌豆骨。作用:屈腕和使腕内收。

2.第二层 只有一块肌,即指浅屈肌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lys。肌的上端为浅层肌所覆盖。起自肱骨内上髁、尺骨和桡骨前面。肌束往下移行为4条肌腱,通过腕管和手掌,分别进入第2~5指的屈肌腱鞘。每一个腱在近节指骨中部分为两脚,止于中节指骨体的两侧。作用:屈近侧指骨间关节、屈掌指关节、屈腕和屈肘。

前臂肌2

3.第三层 有两块肌,位于桡侧的拇长屈肌和位于尺侧的指深屈肌。

(1)拇长屈肌flexor pollicis longus:起自桡骨前面和前臂骨间膜,以长腱通过腕管和手掌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底。作用:屈拇指掌指关节和指骨间关节。

(2)指深屈肌flexor cligitorum profouns:起自尺骨的前面和前臂骨间膜,向下分成4个腱,经腕管入手掌,在指浅屈肌腱的深面分别进入第2~5指的屈肌腱鞘,在鞘内穿经指浅屈肌腱两脚之间,止于远节指骨底。作用:屈第2~5指的远侧指骨间关节、近侧指骨间关节、掌指关节和屈腕。

4.第四层 为旋前方肌pronator quadratus,是扁平四方形的小肌,位于桡、尺骨远程的前面,起自尺骨,止于桡骨。作用:使前臂旋前。

(二)后群

共有10块肌,分为浅、深两层。

前臂肌3

1.浅层 有5块肌,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侧腕伸肌。这5块肌以一个共同的伸肌总腱起自肱骨外上髁。

(1)桡侧腕长伸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longus:向下移行于长腱经手背,止于第2掌骨底。作用:伸腕,腕外展。

(2)桡侧腕短伸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brevis:在桡侧腕长伸肌的后内侧,止于第3掌骨底。作用:伸腕。

(3)指伸肌extensor digitorum:肌腹向下移行为4条肌腱,经手背分别至第2~5指。在手背远侧部,掌骨头附近,4条腱之间有腱间结合相连,各腱越过掌骨头达指背向两侧扩展为扁的腱性结构,称指背腱膜。

(4)小指伸肌extensor digiti minimi:肌腹细长,长腱经手背尺侧至小指,止于指背腱膜。作用:伸小指。

(5)尺侧腕伸肌extensor carpi uluari:止于第5掌骨底。作用:伸腕,腕内收。

前臂肌4

2.深层 也有5块肌从上外向下内依次为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

(1)旋后肌srpinator:位置较深,起自尺骨近侧,肌纤维向下外并向前包绕桡骨,止于桡骨上1/3的前面。作用:前臂旋后。

其余4块肌均起自桡尺骨和骨间膜的背面。

(2)拇长展肌abctor pollicis longus:止于第2掌骨底。

(3)拇短伸肌extensor pollieis brevis:止于拇指近节指骨底。

(4)拇长伸肌extensor pollicis longus: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底。

(5)示指伸肌extensor indicis:止于示指的指背腱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