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知识 » 佛的境界用什么图片表示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佛的境界用什么图片表示

发布时间: 2023-01-14 16:47:37

1. 佛学的三个境界是

远不止三个境界,修到菩萨还有52个阶位
【五十二位】
大乘菩萨之五十二种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此等菩萨之阶位,诸经论所说不一,如华严经说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佛地等四十一位;仁王经卷上菩萨教化品说十善、三贤三十心、十地、佛地等五十一位;菩萨璎珞本业经则举前位十信与四十二贤圣位,称为十信心、十心住、十行心、十回向心、十地心、入法界心、寂灭心;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更于十信之前说干慧地,于十回向之后加暖、顶、忍、世第一法等四善根,合为五十七阶位。其中,璎珞经所举之五十二位名义整足,位次无缺,故自古广为大乘诸家所采用,其名数为:
(一)十信心,即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戒心、愿心。(二)十心住,即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贵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灌顶心住。(三)十行心,即欢喜心行、饶益心行、无嗔恨心行、无尽心行、离痴乱心行、善现心行、无着心行、尊重心行、善法心行、真实心行。(四)十回向心,即救护一切众生离相回向心、不坏回向心、等一切佛回向心、至一切处回向心、无尽功德藏回向心、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心、如相回向心、无缚解脱回向心、法界无量回向心。(五)十地心,即四无量心、十善心、明光心、焰慧心、大胜心、现前心、无生心、不思议心、慧光心、受位心。第四十一地之心称为入法界心,即为等觉。第四十二地之心称为寂灭心,即为妙觉。此中,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与妙觉,依次配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圣种性、等觉性、妙觉性等。[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七、瑜伽师地论略纂卷十二、法华经玄义卷四下、成唯识论述记卷九末、菩萨戒义疏卷上、华严经探玄记卷五至卷十四](参阅‘菩萨阶位’5221)

2. 怎么样区分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图片

一、身旁胁侍不同:

1、阿弥陀佛旁边观音、势至菩萨;

西方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勇大势至菩萨和大悲观世音菩萨,号称西方三圣。一般祈祷阿弥陀佛,主要是祈求死后的解脱。汉传佛教认为,阿弥陀佛主要是以其愿力,引渡众生到极乐世界,脱离苦难的轮回,故亦号接引佛,也因为此佛有无量寿命与光明,亦称无量寿佛、无量光佛。

2、药师佛旁边日光、月光菩萨;药师佛的左胁侍。与右胁侍月光菩萨在东方净琉璃国土中,并为药师佛的两大辅佐,也是该佛国中无量菩萨众的上首菩萨。

日光菩萨的名号,是取自“日放千光,遍照天下,普破冥暗”的意思。此一菩萨持其慈悲本愿,普施三昧,以照法界俗尘,摧破生死之暗冥,犹如日光之遍照世间,故取此名。

3、释迦牟尼佛旁边文殊、普贤菩萨。

中央释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智文殊菩萨和大行普贤菩萨,号称华严三圣。他是这个世界的教化者,是佛教教主。

二、佛身不同:

1、释迦牟尼佛是此娑婆世界现在佛;

2、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现在佛;

3、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现在佛。

三、所持法器与手印不同:

1、阿弥陀佛持莲华,表示莲台九品,接引众生。

3. 佛教的境界有几种

凡人->小乘(最高果位:阿罗汉)->大乘(最高果位:法云地)。当然也有凡人直接修大乘的。
小乘佛教: 四个果位,分别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
大乘佛教:菩萨十地。
1·欢喜地 2·离垢地 3·发光地 4·焰慧地 5·难胜地 6·现前地 7·远行地
8·不动地 9·善慧地 10·法云地
最后
11.等觉 -> 12. 妙觉 即 佛

4. 佛教的标志是什么

卐”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特洛伊等国的历史上均有出现,后来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们把它看成是太阳或火的象征,以后普遍被作为吉祥的标志。随着古代印度佛教的传播,“卍”字也传入中国。这个字梵文读“室利踞蹉洛刹那”,意思是“吉祥海云相”,也就是呈现在大海云天之间的吉祥象征。它被画在佛祖如来的胸部,被佛教徒认为是“瑞相”,能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

中国佛教对“卍”字的翻译也不尽一致,北魏时期的一部经书把它译成“万”字,唐代玄奘等人将它译成“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又把它定为“万”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卍”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右旋,—种是左旋(“卐”)。佛家大多认为应以右旋为准,因为佛教以右旋为吉祥,佛家举行各种佛教仪式都是右旋进行的。这个被佛教徒视为吉祥和功德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符号,竟被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用来做了他的党旗标志。当然这与佛教毫无关系。希特勒亲自设计的党旗为红底白圆心,中间嵌一个黑色“卐”字。希特勒对他们设计非常满意,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象征”。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说: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卐’字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使命。后来,希特勒还为他的冲锋队员和党员设计了“卐”字臂章和“卐”字锦旗。

希特勒选“卐”字做标志的原因,有几种说法。一说是根据纳粹党名设计的。纳粹党的意思是“国家社会党”,在德文中“国家”和“社会”的字头都是“s”,两个字头交错重叠在一起,就形成了“卐”字形状。不过,佛家“卍”是金色,纳粹“卐”是黑色。另一种说法是美国学者罗伯特。佩恩提出的。佩恩认为,希特勒从小就有一股崇拜权威,追求权力的强烈欲望。小时候,他家附近有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修道院的过道、石井、修道士的座位以及院长外套的袖子上都饰有“卐”字标志。希特勒崇拜院长的权势,把“卐”视为院长权威的象征。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院长那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佩恩认为,这是他后来选用“卐”字做党旗符号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是,希特勒受到一个名叫新圣堂骑士团反犹组织的影响。这个组织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秀的民族,必须保持其纯洁的血统,世界才有希望。这与希特勒的观点是一致的。这个组织的发起者是一个传教士兼占星家,他为希特勒占卜,预言他日后将是震憾世界的人。听了这些话,希特勒很振奋。这个组织的标志符号就是“卐”字。所以,他在后来设计党旗时,选用了这一符号。

这一颇具神秘色彩的“卐”字称号,曾使无数纳粹党徒为之疯狂,他们曾聚集在这一旗帜下干尽了坏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战败,这一标志也随即被粉碎。但是,在2000年11月,一位英国记者却在离柏林110公里处的一片丛林中从高空拍到了一幅用树木组成的“卐”字这一法西斯标志。它是由48棵与周围不同树种的树组成的,长度和宽度均为60米,线条分明,标志明显。这48棵树属落叶松,周围都是四季长青的针叶松。春夏两季它们没有区别,但每到深秋和初冬,落叶松的叶子逐渐变成黄色,一个黄色的“卐”字符号便凸显出来了。据查,这是希特勒活动猖獗时,一个法国乡下的土财主特意栽种的。照片一经刊出,立即引起人们的抗议,纷纷要求法国政府立即将其铲除。法国法律也不允许在任何场合公开展示纳粹党标志,所以这个由树木组成的纳粹标志很快就被消除了。

5. 佛、道境界

一 佛学
青年学者刘周在“从唯物主义角度理解佛学四谛的一些思考”一文中,认为佛学的主要理论“苦集灭道”四谛都是唯物的而不是唯心的。理论界把佛学框定为唯心主义的主要依据:“生死轮回说”——只是佛学中的一种“权法”,而不是实法。佛学在本质上具有唯物主义的属性。该文观点如下:
从唯物主义角度理解佛学四谛的一些思考
佛学不同于佛教。
佛学在本质上是属于唯心主义的还是属于唯物主义的?
———苦集灭道四谛是佛学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基本教义,本文就从四谛说起。
一、苦谛 苦谛讲苦的现实。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弱肉强食是生命运动的永恒规律。在浩渺的宇宙万物中,一种生命的维持必然依靠于对另一种生命的扼杀。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羊吃草,狼吃羊,老虎吃狼———这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食物链,是生命运动的基本模式。没有了这种模式,生命运动便不复存在。因而一切的生命运动都永恒地充满着露骨的或隐蔽的弱肉强食。生命界的生存斗争冤怨相报永无止境(故称苦海),这就是生命运动的残酷性和痛苦性。这种痛苦加上生命个体生老病死的痛苦,即构成了苦谛的基本内容。苦谛的基本理论完全基于对生命现实的透彻了解,其立论是唯物的而不是唯心的。
二、集谛 集谛讲苦的产生。
列宁说:世界上只有运动的物质和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佛学认为物质运动的普遍原理便是“因缘聚合”。何谓因缘聚合呢?因缘聚合就是说,物质运动的各种现象无论怎样复杂,它们之间都有着严格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果联系。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一定的因(主要原因)和缘(次要原因)聚合到一起而造成;一个现象既是其它现象所产生的结果,同时又是产生另外的现象之主要的或次要的原因。所以,任何现象都有其产生的原因,任何现象都必然产生一定的结果。一切物质运动现象的产生都不能脱离永恒的因果联系;一切的物质运动都遵循着永恒的因缘聚合原理。
因此概括地讲,弱肉强食是生命运动的现象,而因缘聚合则是生命运动(生命运动是物质动的一种)的原理。弱肉强食讲苦的现象,因缘聚合讲苦的产生。集就是因缘聚合。因缘聚合理论完全契合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原因和结果”的论述。所以集谛的基本理论是唯物主义的而不是唯心主义的。
三、灭谛 灭谛讲灭苦的哲学原理。
根据因缘聚合理论,任何事物都是由一定的因和缘聚合到一起而造成,而任何事物的因和缘又都各有其所以产生的因和缘。所以第一,任何事物中真正有实在性的是构成该事物的因和缘,因为我们看到的任何事物归根到底不过是———构成该事物的因和缘,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时空条件也是因缘)聚合到一起———这样一个事实。所以我们在谈论该事物的时候,本质上实际只是在谈论这些因和缘。离开了这些因和缘,该事物便不复存在,便是空的。所以该事物本身不具有实在性,它只是依托于这些因和缘才存在的,这些因和缘才具有实在性。第二,任何事物的因和缘又都各有其因和缘,所以任何事物的因和缘也都没有实在性。由此一直推去,任何事物———包括它们的因和缘以及因和缘的因和缘———没有一个事物是具有实在性的。所以任何事物都具有“空”性。其本性都是“空”。
这个空不是真的什么都没有,而是物质的一种根本属性。正如苏东坡诗中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一样,这个所谓的空与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物质的———“有”———的关系,其实也只是横看与侧看的不同。从直观的角度我们看到的是“有”,站到哲学思辩的高度我们看到的就是空。空和有不是两个东西,而是一个东西的两面。从这面看它是存在是有,从另一面看它就是不存在是空。所以,空就是物质,物质就是空———这就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色(指物质)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真义。
因为“空就是物质,物质就是空”,所以“苦”作为物质运动的一种现象,也不具有实在性,苦的本性也是“空”的———觉悟“苦”的空性,这便是灭苦的哲学原理。
灭谛的理论是对物质世界进行哲学思辩的产物,不存在任何主观臆测和玄秘虚妄之谈。灭谛的理论没有唯心主义色彩,其立论完全是唯物的。
四、道谛 道谛讲灭苦的方法
———即通过修行以达到涅盘极乐境界觉悟成佛的方法。
何谓涅盘极乐境界呢?涅盘极乐境界与苦海同是一物,并非两个世界。苦海所以苦是因为生命界的弱肉强食;而涅盘所以乐也未脱离或改变生命界的弱肉强食。那么苦海与涅盘极乐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苦海与极乐的区别用中国的五行学术来阐释最容易使人明白。
五行学说根据物质的性质性状,将宇宙万物分为五类。用木、火、土、金、水五行作为五类事物的代表。五类事物之间的关系有相互促进相互利益的一面,也有相互制约相互伤害的一面。因此就用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来说明这种关系。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可以用下面的图来表示:
木 木
水 火 水 火
金 土 金 土
五行相生图 五行相克图
相生的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一种是良性循环系统。
相克的关系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一种是恶性循环系统。
木、火、土、金、水五行———就是这同样的五类物质———可以有相生的良性循环,也可以有相克的恶性循环。而且是有相生必有相克,有相克必有相生。因此生命界的弱肉强食也是这种情况———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体现的是五行相克的恶性循环运动。但是正如五行之间有相克必有相生一样,以食物链模式进行弱肉强食的生命个体之间,除了相克的恶性循环系统,还有一种相生的良性循环系统在发挥作用。这种良性循环系统指的是生命个体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利益的联系系统。这个系统与弱肉强食的恶性循环系统是同时存在的。
因此,所谓苦海就是指,生命个体陷于相克的恶性循环系统,虽有相生的良性循环系统发挥作用,但是相克的关系占据主要位置,因而充满永无止境的痛苦。所谓涅盘极乐就是指,生命个体之间相生关系占据主要位置,而使相克关系永久淡化(但并未实际消灭)的微妙境界。这就是佛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不可思议境界亦即“佛”的境界。
一切修行法门均以达到此佛的境界为最终目标。围绕这个目标而生出许许多多的修行方法,佛学上称之为修行法门。道谛所讲的便是这些法门。修行法门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以放下对现象的执着、觉悟苦的空性,从而超越生命界的弱肉强食,以促进生命界的良性循环为主要原则。
所以,道谛就其修行法门的指导原则来讲,也是唯物的而不是唯心的。
综上所述,就其本质而言佛学是唯物主义的。那么它为什么被认为是唯心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佛学“生死轮回说”的误解。“生死轮回说”是理论界将佛学框定为唯心主义的主要依据之一。然而必须澄清的是,生死轮回说在佛学体系里只是“权法”。何谓权法呢?权法是释迦牟尼为了适应众生的接受能力而讲的权宜方便之法,讲权法是为了给讲实法(实法即佛说四谛)铺路,这在佛学中叫做“为实施权”。“施权”只是手段,最终还要“废权立实”。那么,为什么说“生死轮回说”是权法而非实法呢?第一,生死轮回说的全部目的归结于一点,那就是为了警示众生向善,也即是为了促进生命界的良性循环,所以释迦牟尼讲生死轮回说,只是一种手段。第二,佛的意思就是觉者,觉就是觉悟苦的空性,放下对物质世界的执着,跳出弱肉强食的恶性循环系统,达到涅盘极乐的微妙境界,所以佛学上讲“放下即佛”,无所执着即佛。而生死轮回说则讲从善积德就可受赏升天,作恶就要罚下地狱。这与佛学的根本理论四谛实法是不相符的。第三,佛学认为空是物质世界的本性实相,善恶只是一种差别相———因为在现实世界中“凡救一物必害一物,凡害一物必救一物”———杀死一只狼,对狼来说是恶,而对于时刻可能被这只狼吃掉的羊来说则是善;救活一只狼,对狼来说是善,而对于受狼威胁的羊来说则是恶———所以,同样的事物,站在这个角度看是善,换个角度看就成了恶。所以,善和恶都不是该事物的本性实相。善和恶都是由弱肉强食的生命运动中产生出来的差别相。佛学认为只有破除对差别相的执着,才可觉悟苦的空性,才可登于涅盘圣境。但是“生死轮回说”则拘泥于善恶果报,加重人们对种种差别相的执着。所以“生死轮回说”决非佛学的根本理论。
生死轮回说是佛学体系中一种重要的“权法”,但却不是佛学的本质,因此,以生死轮回说框定佛学为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所以正确的结论应该是———唯心主义只是佛学的一种表象,唯物主义才是佛学的本质。

二 道学
道学的最基本理论就是讲一元事物的一分为二,阴阳对立统一,也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由此而造阴“ ”阳“ ”两种最基本的符号,以其按照中国古典哲学的天道、地道、人道合一理论所构成的奇数“三”用阴阳符号分别自重,得到八经卦中代表天、地、父、母的乾“ ”、坤“ ”两个图案画作为纲领。这就体现了“道生一,一生二”,“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哲理;尔后依阴阳相交而产生万物的道理,就可产生出八经卦中的其他六个卦画。道学理论认为,阳交阴,阳主动,所产生的事物呈现阳性;阴交阳,阴气就盛,产生的事物就呈现阴性;同时,凡阴阳相交,促使新生事物产生、发展,都是由小而大、由弱而强、由低而高的一种渐变发展,卦画产生也同样要遵循这个道理。因此,阳交阴依次得出的是“ ”、“ ”、“ ”三个卦画。按照自然现象,天地相交,一阳始生而交之与阴,首先表现为春雷震动,其随之出现的是雨水,最后是雾罩于山或高山积雪,如此,就有了代表“雷”、“水”、“山”的三个图案画,这在今本《周易》之中分别称《震》、《坎》《艮》。若依人事而言,则先生者为“长男”,次产者为“中男”,最后产生者为“少男”;阴交阳由地而上交于天者,首先为风气,其次为火气,风之吹拂,火热蒸腾,上升于天便云生雨降……如此,便有了代表“风”的《巽》卦,具有“中虚之象”、代表火的《离》卦,以及代表水泽的《兑》卦。而按人伦之理,则其产生的这三个图案画,依次便代表“长女”、“中女”、“少女”。如此,在也就能体现出自然界“天地定位,风雷相薄,水火相射,山泽通气”的大化流行,滋生万物的基本条件。故,以此而作为立卦原则,以为天地之道蕴涵、表达的基础;按人道而言,“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母)子(女)。有父子,然后有君臣……”由家庭而社会,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规律的演绎基础也就有了。这,事实上也就能初步表达了阴与阳“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学理论了。

当然,阴阳符号之创,八经卦之立,只是为道学理论的建立,树立起了一个最基本的理论框架,确立了立卦原则与象术原理。但只用这八个图案画是远远不能完成天道、地道、人道、时变这个四维一絷哲学理论体系完整表述的。其一,万事万物都各具阴阳,而在八经卦代表天、地、人这三个方面,各才有一个爻位,不论是天道、地道、人道,不是孤阴,便是孤阳。而在哲学理论上,则是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其二,在天、地、人这一大自然范围之内,万事万物纷纭复杂,只这八个卦画远不能表达其复杂的变化与道理;其三,凡事物之变,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外因、主客观相结合才有事物的变化,而八个经卦则还不能表达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道理;其四,中国的道理讲时变,讲“与时偕行”,以八经卦的三个爻位,是效法不了时变观念的。因此,就以八个基本图案画为经、为纬,作八八相重,变为六十四个图案画,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

以八经卦作八八相重,也是严格地按着“天地定位,风雷相薄,水火相射,山泽通气”的立卦原则进行的,而不是无原理、无顺序、无规则,想怎么重,想如何排列都可以的。我们依此立卦原则画出一个六十四卦相重表附在下面,以供读者玩味其整个卦画哲理传承系统的设立,以观其道理之蕴涵。因为,通过这种观察与研究,就可以知道伏牺作“八卦”并非只是八个经卦,而是一个卦画传道的完整系统。

6. 佛的各种手势都代表什么

佛的手势也就是手印,常见的有说法印、无畏印、与愿印、降魔印、禅定印5种,即“释迦五印”。


禅定印: 以双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于左手上,两拇指的指端相接。这一手印表示禅思,使内心安定之意。据说释迦佛在菩提树下禅思入定修习成道时就是采用这种姿势。

7. 大彻大悟的境界图片

大彻大悟的境界图片

大彻大悟的境界图片,在佛学中,很多的大智慧都是可以悟出来的,领悟更多的人生道理。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 ,人贵在大气。 下面和我来看看大彻大悟的境界图片吧。

大彻大悟的境界图片1

大彻大悟是人生至高无上的境界,达到这种境界就到云水禅心地步了

有句俗语:“看破红尘惊破胆,识透人情寒透心。”说这话的人似乎有些高屋建瓴的意味。我以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把红尘看破,能把人生看透。既是那些守着青灯古佛修行的人,也没有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真正大彻大悟的人不会悲观厌世,远离红尘逃避生活,而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在红尘中。

人如果能真正看破红尘,看透人生,就不会在意人生起伏和时运潮涨潮落;不会在意人情冷暖和世俗的目光;不会羡慕别人的辉煌和穿越终南捷径的人;不会愤世嫉俗怨天尤人,一定会平静的去看待一切,坦坦荡荡为人处事。

人如果能真正看破红尘,看透人生,就不会前仆后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不会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能把钱财看成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身外之物的人,才会懂得生命健康是最珍贵的东西,才会认真对待生活,好好生活,才会感恩上天赐予的一切。

人如果能真正看破红尘,看透人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不会有那么多的耿耿于怀。人只有看透看淡才不会斤斤计较,才会远离虚伪,坦露真诚,做一个性情中真真实实的人。看透看淡的人会经受得起大起大落,放得下大悲大喜,笑对人生。

人如果能真正看破红尘,看透人生,你就会明白活着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所有的荣华富贵和生命相比较都显得微不足道,所有的处心积虑都变得那么自欺欺人。

世上的人很难看透看淡一切,做到一心一用。几乎是所有的人都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滋生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人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失去了看淡事物的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感受生命的珍贵,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的确,人们总是不能满足,常常羡慕别人的富有,懊恼自己的贫穷。其实,人生百年,转眼成空。所有的一切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别让自己在忧伤中度过,别让自己在贪婪中挣扎,随缘顺安,开心生活。人,活的是心态,心态端正平顺,人生就端正平顺了。

人活一世,从来就没有看透过世事人心,看得懂就不错了。人如果能看懂看淡一切,其领悟力就超越常人境界了。看懂是一种智慧,看淡是一种定力,既有智慧又有定力的人生就是一个非凡的人生。

大彻大悟是人生至高无上的境界,真正达到这种境界的人也就到了云水禅心地步了。

佛说,人生若得云如水,铁树开花遍地春。但愿尘世间所有的凡夫俗子都拥有一颗看淡一切的平常心吧!

大彻大悟的境界图片2

大彻大悟的人生,在现实生活当中是自私不能存在的一种幻想性。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达到这种境地,而使别人拥戴自己为神,但是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总是因为物质的诱惑而放弃了许多政治与善良的举动,我们虽然口号儿震天喊地,但是在利益面前总是不能放弃。

越是不能在现实生活当中完美呈现的愿望,越能成为人类的信仰和礼让的对象,我们人类所有在精神当中形成的无穷热望,都是要在大彻大悟中使生命的所有快乐得到完全的释放。

现实总是将无穷的痛苦与灾难,抛弃在人类的头顶之上,使得人类的愿望在千百万年的进化当中总是向天长叹,而不能在现实生活当中得到完全的实现。

光明的理想是大彻大悟人生的唯一愿望,他们恨不能使自己的意志在每个人的心中扎根发芽而实现人类大同的良好崇高愿望,但是事实确实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利益互相在权力当中奋场景存在。

真正大彻大悟的人生,在人类现实生活当中绝不可能出现,他只是我们永远追求在天空中的一个美妙幻想,是指引我们朝辞此目标奋斗的行动指南。

没有大彻大悟的人,不知道大彻大悟的境界;已经大彻大悟的人,又不能用语言向你描述,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末学也只能用这些自己都不懂的语言来回答你了。

两头皆斩断,一皆倚天寒!这就是大彻大悟。

如是,如是,这就在大彻大悟。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就是大彻大悟。

大彻大悟的`境界图片3

问:何谓“大彻大悟”?

答:(1)生死已经解脱,烦恼彻底熄灭;了万物由我,明妙觉在身。

(2)身心状态:平静安宁,自在无忧;气脉通畅,法喜充满。

(3)佛眼观世间:处处皆是净土;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4)任运逍遥,随缘点化众生和诸菩萨 ......

问:什么是“生死已经解脱”?

答:证到自己不生不灭的本来面目;确知“梦生梦死、因果轮回”的宇宙真相; 确知观察者的灵魂是宇宙间唯一的真实。 以上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开悟”,故曰:知梦即醒、离幻即真、开悟者即是永恒。

问:解脱生死者是永远不死的吗?

答:宇宙是心灵(灵魂)的梦幻! 解脱生死者是已经觉悟的人,别人看他可能是有生有死的,但他自己却发现自己是永远不死的。 凡夫众生的死亡会出现大昏沉、中阴身生起、然后是入六道轮回的过程;而觉悟者是“动极静生、静极动生”,无昏沉、无散乱的常寂光状态。

问:整个宇宙到底有多少佛?

答:若从宗教的角度来说,已经大彻大悟,并且在一方世界做弘扬佛法的创始人(即教主)的人,才可以称为“佛”。按佛法的开示,整个宇宙有无数个世界(按现代科学,可勉强解释为太阳系或银河系之类)和无数个佛;释迦牟尼只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佛或佛祖;在他方世界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佛或佛祖。

但按佛法的究竟智慧来说:“三界所有,唯是一心”,整个宇宙皆是心灵的梦幻! 所以一切众生其实都是同一个众生,就是你自己! 所有的佛其实也都是同一个佛,就是毗卢遮那佛(或称为法身佛)! 故最高的秘密或真理: 阿弥陀佛 = 释迦牟尼佛 = ...... = 你自己(自性法身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