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五子棋简介
五子棋简介
五子棋又名五子连珠棋,是一项有趣、益智的棋类游戏。五子棋容易上手,老少皆宜,而且趣味横生,引人入胜。它不仅能增强思维能力,提高智力,而且富含哲理,有助于修身养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五子棋简介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简介
五子棋是一种两人对弈的纯策略型棋类游戏,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黑白棋种之一。早在“尧造围棋”之前,可能民间就已有五子棋游戏。发展于日本,流行于欧美。
五子连珠棋五子棋容易上手,老少皆宜,而且趣味横生,引人入胜;不仅能增强思维能力,提高智力,而且富含哲理,有助于修身养性。
五子棋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黑白棋种之一。现代五子棋日文称之为 “ 连珠 ” ,英译为 “Renju” ,英文称之为 “Gobang” 或 “FIR”(Five in a Row 的缩写 ) ,亦有 “ 连五子 ” 、 “ 五子连 ” 、 “ 串珠 ” 、 “ 五目 ” 、 “ 五目碰 ” 、 “ 五格 ” 等多种称谓。
五子棋不仅能增强思维能力,提高智力,而且富含哲理,有助于修身养性。五子棋既有现代休闲的明显特征 “ 短、平、快 ” ,又有古典哲学的高深学问 “ 阴阳易理 ” ;它既有简单易学的特性,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又有深奥的技巧和高水平的国际性比赛;它的棋文化源渊流长,具有东方的神秘和西方的直观;既有 “ 场 ” 的概念,亦有 “ 点 ” 的连接。它是中西文化的交流点,是古今哲理的结晶。
传统五子棋
五子连珠棋传统五子棋的棋具与围棋大致相同,棋子分为黑白两色,棋盘为15×15,棋子放置于棋盘线交叉点上。两人对局,各执一色,轮流下一子,先将横、竖或斜线的5个或5个以上同色棋子连成不间断的一排者为胜(正规比赛中黑棋只能连成5个。6-9个一排算禁手,另外黑棋还有33和44禁手。黑棋禁手判负。白棋没有限制)。
因为传统五子棋在落子后不能移动或拿掉,所以也可以用纸和笔来进行游戏。
称谓:
五子棋,日文亦有“连五子、五子连、串珠、五目、五目碰、五格、五石、五法、五联、京棋”等多种称谓,英文则称之为“FIR (Five In A Row的缩写)、Gomoku(日语“五目”的罗马拼音)、Gobang、connect 5、mo-rphion”。捷克语piskvorky,韩语omok……
五子连珠棋许多国家的人对五子棋都有不同的爱称,例如,韩国人把五子棋称为“情侣棋”,暗示情人之间下五子棋有利于增加情感的交流;欧洲人称其为“绅士棋”,代表下五子棋的君子风度胜似绅士;日本人则称其为“中老年棋”,说明五子棋适合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思维方式;美国人喜欢将五子棋称为“商业棋”,也就是说,商人谈生意时可边下棋边谈生意,棋下完了生意也谈成了。
起源:
五子棋相传起源于四千多年前的尧帝时期,比围棋的历史还要悠久,可能早在“尧造围棋”之前,民间就已有五子棋游戏。有关早期五子棋的文史资料与围棋有相似之处,因为古代五子棋的棋具与围棋是完全相同的。在上古的神话传说中有“女娲造人,伏羲做棋”一说,《增山海经》中记载:“休舆之山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状鹑卵。”李善注引三国魏邯郸淳《艺经》中曰:“棋局,纵横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可见,五子棋颇有渊源。亦有传说,五子棋最初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以后渐渐演变成围棋并在炎黄子孙后代中遍及开来。
在古代,五子棋棋具虽然与围棋相类同,但是下法却是完全不同的。正如《辞海》中所言,五子棋是“棋类游戏,棋具与围棋相同,两人对局,轮流下子,先将五子连成一行者为胜。”。
现代五子棋
随着五子棋的发展,逐步发现先手优势非常大,最后得出“先手必胜”。五子棋要成为竞技运动,核心问题是怎样解决传统五子棋下法中“先手必胜”的问题。
“交换”思维
“交换”思维有个形象的比喻:一个人切蛋糕,一个人选蛋糕。即:一人开局,另一人选择黑方还是白方。此方法最为公平、最有效率,且最为简洁实用。不过此方法使开局者不走已知的必胜,把棋艺的较量演化为对局者开局的博弈,而“先手必胜”依然存在。
如:欧洲的Swap2、Swap1;中国的Swap3、第一手交换规则等。
“禁手”思维
禁止以某种手段取胜。为了平衡先后手之间的差距,削弱先手优势,日本连珠提出“禁手”。后来连珠的发展证明禁手并不能平衡先后手之间的差距,依然是“先手必胜”。
“泡沫”原理
像泡沫一样会破灭。如“吃子”五子棋。连成5个后消失,同时拿掉对方一个棋子,自己再补一子。此原理的的特点是:把五子棋金球制改成了“进球制”,同时也最大效率地利用了棋盘和棋子,带来了全新的思维。问题是怎样计算胜负。
“井字游戏”原理
井字游戏又叫圈叉棋,圈叉棋是和棋,原因是空间很小。
通过缩小棋盘来抑制五子棋先手的优势。如:15路棋盘,13路棋盘等等。问题是多大的棋盘才能是和棋,知道和棋后还能成为竞技运动吗。
“跷跷板”原理
五子棋始终是先手领先一子。如果双方轮流领先一子呢?
台湾教授发明的六子棋,就如“跷跷板”一样。先手先下一子,然后双方轮流下两子,先连成6子者胜利。六子棋为第11届奥林匹亚计算机游戏程序竞赛项目,验证其公平性与复杂性。
职业制传统五子棋
由于传统五子棋具有不公平性,而现代五子棋五子棋禁手规则令一部分棋手望而怯步.于是产生了职业制传统五子棋,职业制传统五子棋虽然准备麻烦,但胜在简单公平,而且难度增加(复杂程度高于中国象棋,接近围棋),久而习之,思维活跃.
规则如下:
1.准备19×19棋盘两张
2.黑白子数目必须满足
3.第一回合先手只能下一手,其馀回合可以下连续两手
4.后手每回合均可以下连续两手
5.每颗子所投的棋盘没有限制
6.只要任意一方在两个棋盘上且同一个回合上连为五子为胜
7.若任意一方在两个棋盘上且不同一个回合上连为五子为负
8.若任意一方在不足两个棋盘上且同一个回合上连为五子为负
综合效应
“禁手”思维+“交换”思维+“井字游戏”原理=连珠
如:RIF规则、Sakata规则、Yamaguchi规则Tarannikov规则等。
现代五子棋的现状
五子棋、六子棋、连珠已经成为欧洲现代五子棋的组成部分,举行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比赛,并且将三种棋的世界锦标赛联合举行。
中国的现代五子棋还处于起步阶段。2003年中国棋院《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参考了RIF规则,同时兼顾发展传统五子棋。
五子棋能开发智力
单机五子棋
五子棋单机[5]是目前最流行的游戏玩法,同时好处也是非常多的,对于实力提高是非常的明显的,下五子棋的实力的提高,最快最便捷的方法不是通过时间的积累,不是通过无数的理论知识奠定,而是给予玩家在下棋的时候,无数虐待才会真正的提高,当大家在下棋的时候,能够有深深的记忆,就是在自己输棋中,五子棋单机游戏中的电脑,就可以给玩家这种记忆,电脑能力是非常强的,能够抓住大家下棋的每一个弱点,所以很多高手玩家都不能够战胜电脑,而新手玩家想要快速提高自己的实力,与五子棋电脑玩家大战几百盘实力必定突飞猛进。
游戏中,大家会有真正的下棋记录,同时是有些教育的意味的,因为每一次下棋不管是输还是赢,都会为大家记录下来,而想要了解自己当时在下五子棋心情如何,就可以通过这些记录来了解,并且这种记录会帮助玩家在下棋的是,有更多实力提高的机会,因为可以找到自己在下五子棋出现的失误,进而改正这种错误,给予自己实力真正提高的机会。
发展历史
日本
据日本史料文献记载,中国古代的五子棋先由中国传到高丽(朝鲜),然后于公元1688年至1704年日本的元禄时代再从高丽传到日本,最初在皇宫和贵族大家庭中流行,到元禄末期,开始在民间盛行。1899年,对传统五子棋进行规则改良后,经过公开征名,“联珠”这一名称才被正式确定下来。取意于“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联珠”。现写做“连珠”。
欧洲
20世纪初传统五子棋及连珠从日本传入欧洲,五子棋称为“Five In A Row”(缩写为FIR),同时根据日语的罗马拼音,“五目、五目碰”称为"Gomoku、Gobang",“连珠”则称之为“Renju”。
1958年以及1979年,瑞典和前苏联分别成立了连珠联盟。1988年,日本、前苏联以及瑞典三个国家的连珠组织在瑞典成立国际连珠联盟(Renju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简称RIF).
20世纪90年代欧洲一些国家将传统五子棋引入“交换”等规则后,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一系列的Gomoku新规则,中欧一些国家成立了Gomoku组织,并和六子棋共同成立了国际联盟(GCIF)。
21世纪初在举办世界连珠(renju)锦标赛的同时也举办世界Gomoku锦标赛(GT)及六子棋国际公开赛(CT)。
2009年8月在捷克共和国(CzechRepublic)帕尔杜比采市(Parbice)将举行第11届世界连珠锦标赛和第3届世界Gomoku锦标赛。
中国
长久以来五子棋在中国一直没有得到发展。
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中国棋院试办全国性五子棋比赛。
2002年8月2-4日,中国棋院举办了首届全国五子棋个人邀请赛,此后每年举办一次。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了中国棋院审定的《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试行)(参考资料)和《中国五子棋段级位制》(试行)(参考资料)。
2006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对五子棋正式立项,作为围棋下的一个二级项目。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新的五子棋俱乐部。
2007年5月和10月中国棋院先后举办了首届全国五子棋团体锦标赛和首届全国五子棋个人锦标赛。
2008年6月和12月中国棋院先后举办了第二届全国五子棋团体锦标赛和第二届全国五子棋个人锦标赛。
2009年5月28-30日中国棋院举办了第三届全国五子棋团体锦标赛。
2009年11月,首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将五子棋作为的正式比赛项目(参考资料)。
段级位制
中国五子棋段级位制 (试行) (具体内容见参考资料)
五子棋的段级位对象:参加中国棋院认可的国内外五子棋比赛的五子棋爱好者。
第四条 段位共分九个等级,最高是九段,以下分别是八段、七段、六段、五段、四段、三段、二段、初段。段位以下共分十个等级,最高是一级,以下分别是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八级、九级、十级。
第五条 根据中国五子棋爱好者在国内、国际交流中所体现出来的实际水平,在五子棋段级位制度实施初期,对爱好者授予的最高段位暂定为六段。随着中国棋手参与国内外交流机会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步增加所授予段位的上限,直至九段。
棋盘和棋子与记谱方法
五子连珠棋相传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无意之中画下了十七条横线十条竖线,这无意中的发明造就出了五子棋。早在公元595年古人就用瓷来烧制五子棋盘了。千百年来,人们用各种材质来制造围棋的棋子,如:玻璃、瓷器、玉、玛瑙、铜等等。
古代五子棋棋盘与围棋棋盘是通用的,汉魏时为十七路(17×17)棋盘,至南北朝时即已流行十九路(19×19)棋盘,直至1931年,才出现所谓五子棋专用棋盘,如图所示,为十五路(15×15)棋盘,形状近于正方形,平面上画横竖各15条平行线,线路为黑色,构成225个交叉点,邻近两个交点的距离纵线约为2.5厘米,横线约为2.4厘米。棋盘正中一点为“天元”。棋盘两端的横线称端线,棋盘左右最外边的两条纵线称边线。从两条端线和两条边线向正中发展而纵横交叉在第四条线形成的四个点称为“星”。天元和星应在棋盘上用直径约为0.5厘米的实心小圆点标出。
五子棋棋子亦称“棋石”分黑、白两色,形状为扁圆形,有一面凸起或两面凸起等形状,厚度不超过0.8厘米,直径为2.0~2.3厘米;一副棋子总数为225枚,其中黑子113枚,白子112枚。按质地的不同,可分为玻璃、陶瓷、塑料、智石、磁铁、蛤贝、烧料、水晶、玛瑙、玉石等棋子。
五子棋正规的记谱方法为用“五子棋稿纸”,即专供五子棋爱好者记录对局或着法的稿纸。其上印有正规专用棋盘图形,记录时只要按相应位置在纸上标明行棋的先后,即可反映对局的进行过程。非正规的记谱方法为用格子纸记录,即用单数1、3、5等记录黑方的走法,用双数2、4、6记录白方的走法,同样可反映对局的进行过程。另外还有北京京都五子棋协会为了推广盲人下五子棋,以及正常人下盲棋并背诵五子棋棋谱,专门设计的盲棋记谱法等。
相关术语
【对局相关术语】
〖黑方〗执黑棋一方的简称。
〖白方〗执白棋一方的简称。
〖胜局〗有一方获胜的对局。
〖和局〗分不出胜负的对局。
〖终局〗对局结束。
〖复盘〗对局双方将本盘对局全过程的再现。
【行棋相关术语】
〖阳线〗即:直线,棋盘上可见的横纵直线。
〖交叉点〗阳线垂直相交的点,简称“点”。
〖阴线〗即:斜线,由交叉点构成的与阳线成45°夹角的隐形斜线。
〖落子〗棋子直接落于棋盘的空白交叉点上。
〖轮走方〗即“行棋方”,有权利落子的黑方或白方。
〖着〗在对局过程中,行棋方把棋子落在棋盘无子的点上,不论落子的手是否脱离棋子,均被视为一着。
〖回合〗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开局〗在对局开始阶段形成的布局。
〖连〗同色棋子在一条阳线或阴线上相邻成一排。
〖长连〗五枚以上同色棋子在一条阳线或阴线上相邻成一排。
〖五连〗只有五枚同色棋子在一条阳线或阴线上相邻成一排。
〖成五〗含有五枚同色棋子所形成的连,包括五连和长连。
〖四〗在一条阳线或阴线上连续相邻的5个点上只有四枚同色棋子的棋型。
〖活四〗有两个点可以成五的四。
〖冲四〗只有一个点可以成五的四。
〖死四〗不能成五的四。
〖三〗在一条阳线或阴线上连续相邻的5个点上只有三枚同色棋子的棋型。
〖活三〗再走一着可以形成活四的三。
〖连活三〗即:连的活三(同色棋子在一条阳线或阴线上相邻成一排的活三)。简称“连三”。
〖跳活三〗中间隔有一个空点的活三。简称“跳三”。
〖眠三〗再走一着可以形成冲四的三。
〖死三〗不能成五的三。
〖二〗在一条阳线或阴线上连续相邻的5个点上只有两枚同色棋子的棋型。
〖活二〗再走一着可以形成活三的二。
〖连活二〗即:连的活二(同色棋子在一条阳线或阴线上相邻成一排的活二)。简称“连二”。
〖跳活二〗中间隔有一个空点的活二。简称“跳二”。
〖大跳活二〗中间隔有两个空点的活二。简称“大跳二”。
〖眠二〗再走一着可以形成眠三的二。
〖死二〗不能成五的二。
〖先手〗对方必须应答的着法,相对于先手而言,冲四称为“绝对先手”。
〖三三〗一子落下同时形成两个活三。也称“双三”。
〖四四〗一子落下同时形成两个冲四。也称“双四”。
〖四三〗一子落下同时形成一个冲四和一个活三。
【战术相关术语】
〖风车轮〗指在一定区域内来回地绕着连续进攻的战术或技巧,就像一个风车轮一直在转着似的,这样的取胜方法也称之为“风车胜”。
〖二头蛇〗指某一方以活三进攻时,无论对方防守于哪一头都难免被蛇头咬伤,因为此时的活三如同二头蛇一样,两头都有厉害的杀着。也称“两头蛇”。
〖一子双杀〗一子落下同时形成两种取胜方法而对方无法同时防守的取胜技巧。
〖一子多杀〗一子落下同时形成两种以上取胜方法而对方无法同时防守的取胜技巧。
〖一子双防〗一子落下同时形成防守两种取胜方法的防守技巧。
〖八卦阵〗以“日”字的一组对角点为棋型,互为马步的防守阵型。构成五子棋八卦阵。
〖VCF〗英文 Victory of Continuous Four 的字头缩写,是利用连续不断地冲四这种绝对先手,直至最终取得胜利的战术技巧。
〖VCT〗英文 Victory of Continuous Threat 的字头缩写,是利用连续不断地活三、冲四、做杀等先手,直至最终取得胜利的战术技巧。
【比赛相关术语】
〖个人赛〗计算个人成绩的比赛。
〖团体赛〗计算运动队团体成绩的比赛。
〖轮空〗赛制中部分选手直接从中间某轮开始参加比赛,某轮未比赛的安排就叫轮空。
〖节〗一个比较集中的比赛单位时间(如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或一个晚上)称一“节”。
〖轮〗参赛的各队(团体赛)或各名棋手(个人赛)普遍出场比赛一次(个别轮空者除外)称一“轮”。
〖次〗团体赛中的同一轮两队之间完成的比赛称为一“次”比赛。
〖场〗两名棋手之间完成的两局制或多局制的一次比赛称为一“场”比赛。
〖局〗两名棋手之间完成的一盘比赛称为一“局”比赛。
【残局技巧】
从取胜的'途径来分类,五子棋的残局技巧可分为两类:四三取胜和抓禁手取胜。由这两类技巧又可派生出一子双杀、一子多杀、一子杀禁、VCF、VCT等等精妙的入局方式。
一子双杀
所谓“一子双杀”是指对局中出现一方有两个叫杀点(一般是有两个冲四活三点),而对方无法同时防守的情形。对局中,人们往往发现,并非每一步棋都必须是先手(特指活三或冲四)才能赢棋。有时候,某一步棋本身并不是先手,但是,有了这步棋,就出现了两个胜点或两种获胜着法,迫使对方来不及防守或无法防守而获胜,这就是“一子双杀”。可以说,“一子双杀”的技巧是五子棋技术的一层新阶梯,如果掌握了这种技巧,就表明了你的五子棋技术已经有一定的水平。
一子双禁
所谓“一子双禁”是指白方利用禁手的规则,通过一着妙棋使黑方陷入同时面临两个禁手点的困境,黑方将无法同时避免两个禁手点的情形。从另一种意义上说,这是白棋的一子双杀。
一杀一禁
所谓“一杀一禁”是指对局中出现白方有两个取胜点,其中一个为冲四活三叫杀,另一个为抓禁手取胜的棋形。
一子多杀
所谓“一子多杀”是指对局中出现一方有两个以上(如三个、四个或五个)的叫杀点,而对方无法同时防守的情形,其实质也是一子双杀。
必胜
所谓“必胜”是指某一方行至某一手后,针对对方以后的每一个防点都有一套或一套以上的胜法的着,比一子多杀的范围广。
必败
所谓“必败”是指某一方行至某一手后,对方针对这一手拥有一套或一套以上的胜法的着。
VCT
所谓VCT是英文Victory by Continuous Threat的缩写,不断利用冲四、活三、做杀等先手进攻最后取得胜利。
VCF
所谓VCF是英文Victory of Continuous Four的缩写,亦称追四,即以连续不断的冲四取得胜利。VCF是五子棋残局和各种排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取胜技术。所以,学习并掌握VCF技术是对于提高五子棋爱好者的棋艺水平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五子棋排局是人为排列出来的局面习题。
它虽然不是实战对局的产物,但是,其主题的构思往往接近于实战残局;而且,绝大多数是由字、数、形等图案构成的VCF练习题,给人以美的享受及解谜的魅力。精彩的排局和字谜往往构思精到深奥,变化引人入胜。拟制排局和拆解排局有助于锻炼全局观念和残局中攻击点的选择,培养思考和想象能力,有助于提高棋艺水平。
自由取胜
自由取胜,也就是复合取胜或混合取胜,利用一切手段,无论是活三,冲四,还是做杀,抓禁手等等方法,自由取得最后胜利的技术。最常见的自由取胜包括“风车轮”、“二头蛇”等等。
攻防策略
下五子棋须得法,法中变化有莫测;五子之变如水势,因势避高而趋下。战不过攻守,法不过奇正,奇正之法:往复循环,“不竭如江海,无穷如天地”。
其详法如下:围、击虚、就实、寡众。
(围)由于五子棋源于围棋,故下五子棋若想立于不败之地,须以围棋之法行棋,说白了就是“包饺子”,试想:如果对方的棋子被围住了,左冲右突都不行,前闯后退更不见效,此时他心理极度郁闷,已无斗志,棋还能下好吗只能是输的份了招用于防守。
(击虚)兵法有云:“避实击虚”,下五子棋之精髓也在其理。不过此举贵在进攻,进攻若能攻其空虚之处,且得法,将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而破竹将对手击败。此招用于进攻。
(就实)老子《道德经》中讲了万物正反两个方面及消长之理,攻守亦不过如此,故有“避实击虚”则就有“就实让虚”。“就实让虚”就是对方往哪里走棋,咱就往哪里走棋,好比随形附影一般。这招要把握好火候,不能过度也不能失度,因为下棋很容易攻守易势(攻之极乃守时,守之极乃攻时;攻中生守,守中生攻),此招用于防守。
(寡众)《孙子·虚实》中曰:“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此招用在五子棋中则反其道而行,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招法是“堵了前面则堵后面,堵了后面则堵前面,堵了左边则堵右边,堵了右边则堵左边”,前后左右四面八方都堵,则对方则无路可逃,无棋可下此招和(围)连用。无所不胜,用在防守。
另外,有时在有计算的前提下,连续冲三、冲四(vct、vcf)有可能创造新的进攻机会;反之,一味的VC,只能迟滞败亡的步伐,反而使自己被“围”陷入铁桶阵(一般叫马桶阵)中。除了这些外,八卦阵是防守的无二秘宝,只是明八卦太过明显,因此暗八卦(用部分八卦点做主力,少量杂子作障眼)的功底就成了衡量技术的重要指标。
【其他玩法】
农村流传的一种玩法,也叫进猪笼、五马飞、九子棋。一方选石块,一方选树棍。每人九子,五子上阵,四子后备,吃对方一子则添加一子,最后9子围对方一子进侧方猪笼为赢。棋盘为四相连米字格,加侧面一田字格“猪笼”,行棋可直线也可斜线,不限制步数,不能跳过棋子。吃子方式有,夹、挑、双夹、双挑,扫四。能看棋2步为熟练,3步为高手。
夹:两子单独夹住一子,同线上两子外不能有其他子。
挑:一子走入两子中间,同线上两子外不能有其他子。
双夹:走为四子对称夹住一子,同线上四子外不能有其他子。
双挑:一子走入对称四子中间,同线上四子外不能有其他子。
扫四:一子走到连续四子两头,同线上四子外不能有其他子。
;㈡ scratch五子棋怎么判断五子连珠
1、基本原理:
五子棋判断输赢,其实就是一个二维坐标上,判断上下、左右、两个45度直线,是否有五个相同的直连棋子。
2、判断时机: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遍历棋盘的每个点,从这个点出发,判断是否有五连子。但是实际上,我们并不需要这样做,因为我们在落子时,肯定当前其他地方没有五连子。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当前落子的位置判断,4个方向上是否有五连子。
当我们玩游戏的时候,都会有游戏规则,当我们遵守游戏规则的时候,游戏就会很顺畅。但是对程序来说,当有违反游戏规则的动作发生时,程序如何响应就成了游戏好坏的关键。遵守游戏规则只有一种情况,做起来往往不难,但是违反游戏规则的情况就会有很多种,如何提前把这些情况规划好,并做到程序中就是一个辛苦活了。
游戏思路:
1、首先画个棋盘(这个比较容易,CC哥画了个真实的围棋盘,19 * 19的。有了棋盘,其实每个落子点的位置都是可以计算出来,这样位置信息就可以对应成编号信息)
2、黑子和白子的落子程序(CC哥这点还是想做的生动些,不会象有些例子里做的,用鼠标一点,就出来个白字或黑子,CC哥想做成从棋盒里拿起一颗子,然后再拖动到棋盘上)
3、尽可能的处理好规则(也就是程序要判断出来落子的顺序,包括落子位置是否合理,比如是否落在棋盘上,或者是否落在了下过子的位置。)
4、胜败的检测(每落一子,就要检测是否有输赢,5个棋子四个方向如果连成一条线就算胜利,是否有最简单的算法来检测输赢)
㈢ 五子棋描述阳线和阴线怎么区分
直线为阳,斜线为阴。
㈣ 五子棋 中国象棋!!!!!!!!!!!!!!!!!!!!!!!!!!!!!!!!!!!!
五子棋
【五子棋简介】
五子棋是一种两人对弈的纯策略型棋类游戏,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黑白棋种之一。发展于日本,流行于欧美。
五子棋容易上手,老少皆宜,而且趣味横生,引人入胜;不仅能增强思维能力,提高智力,而且富含哲理,有助于修身养性。
传统五子棋:
传统五子棋的棋子分为黑白两色,采用围棋棋盘,棋子放置于棋盘线交叉点上。两人对局,各执一色,轮流下一子,先将横、竖或斜线的5个或5个以上同色棋子连成不间断的一排者为胜。
因为传统五子棋在落子后不能移动或拿掉,所以也可以用纸和笔来进行游戏。
称谓:
五子棋,日文亦有“连五子、五子连、串珠、五目、五目碰、五格、五石、五法、五联、京棋”等多种称谓,英文则称之为“FIR (Five In A Row的缩写)、Gomoku(日语“五目”的罗马拼音)、Gobang、connect 5、mo-rphion”。捷克语piskvorky,韩语omok……
许多国家的人对五子棋都有不同的爱称,例如,韩国人把五子棋称为“情侣棋”,暗示情人之间下五子棋有利于增加情感的交流;欧洲人称其为“绅士棋”,代表下五子棋的君子风度胜似绅士;日本人则称其为“中老年棋”,说明五子棋适合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思维方式;美国人喜欢将五子棋称为“商业棋”,也就是说,商人谈生意时可边下棋边谈生意,棋下完了生意也谈成了。
起源:
五子棋相传起源于四千多年前的尧帝时期,比围棋的历史还要悠久,可能早在“尧造围棋”之前,民间就已有五子棋游戏。有关早期五子棋的文史资料与围棋有相似之处,因为古代五子棋的棋具与围棋是完全相同的。在上古的神话传说中有“女娲造人,伏羲做棋”一说,《增山海经》中记载:“休舆之山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状鹑卵。”李善注引三国魏邯郸淳《艺经》中曰:“棋局,纵横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可见,五子棋颇有渊源。亦有传说,五子棋最初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以后渐渐演变成围棋并在炎黄子孙后代中遍及开来。
在古代,五子棋棋具虽然与围棋相类同,但是下法却是完全不同的。正如《辞海》中所言,五子棋是“棋类游戏,棋具与围棋相同,两人对局,轮流下子,先将五子连成一行者为胜。”。
【相关术语】
【对局相关术语】
〖黑方〗执黑棋一方的简称。
〖白方〗执白棋一方的简称。
〖胜局〗有一方获胜的对局。
〖和局〗分不出胜负的对局。
〖终局〗对局结束。
〖复盘〗对局双方将本盘对局全过程的再现。
【行棋相关术语】
〖阳线〗即:直线,棋盘上可见的横纵直线。
〖交叉点〗阳线垂直相交的点,简称“点”。
〖阴线〗即:斜线,由交叉点构成的与阳线成45°夹角的隐形斜线。
〖落子〗棋子直接落于棋盘的空白交叉点上。
〖轮走方〗即“行棋方”,有权利落子的黑方或白方。
〖着〗在对局过程中,行棋方把棋子落在棋盘无子的点上,不论落子的手是否脱离棋子,均被视为一着。
〖回合〗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开局〗在对局开始阶段形成的布局。
〖连〗同色棋子在一条阳线或阴线上相邻成一排。
〖长连〗五枚以上同色棋子在一条阳线或阴线上相邻成一排。
〖五连〗只有五枚同色棋子在一条阳线或阴线上相邻成一排。
〖成五〗含有五枚同色棋子所形成的连,包括五连和长连。
〖四〗在一条阳线或阴线上连续相邻的5个点上只有四枚同色棋子的棋型。
〖活四〗有两个点可以成五的四。
〖冲四〗只有一个点可以成五的四。
〖死四〗不能成五的四。
〖三〗在一条阳线或阴线上连续相邻的5个点上只有三枚同色棋子的棋型。
〖活三〗再走一着可以形成活四的三。
〖连活三〗即:连的活三(同色棋子在一条阳线或阴线上相邻成一排的活三)。简称“连三”。
〖跳活三〗中间隔有一个空点的活三。简称“跳三”。
〖眠三〗再走一着可以形成冲四的三。
〖死三〗不能成五的三。
〖二〗在一条阳线或阴线上连续相邻的5个点上只有两枚同色棋子的棋型。
〖活二〗再走一着可以形成活三的二。
〖连活二〗即:连的活二(同色棋子在一条阳线或阴线上相邻成一排的活二)。简称“连二”。
〖跳活二〗中间隔有一个空点的活二。简称“跳二”。
〖大跳活二〗中间隔有两个空点的活二。简称“大跳二”。
〖眠二〗再走一着可以形成眠三的二。
〖死二〗不能成五的二。
〖先手〗对方必须应答的着法,相对于先手而言,冲四称为“绝对先手”。
〖三三〗一子落下同时形成两个活三。也称“双三”。
〖四四〗一子落下同时形成两个冲四。也称“双四”。
〖四三〗一子落下同时形成一个冲四和一个活三。
【战术相关术语】
〖风车轮〗指在一定区域内来回地绕着连续进攻的战术或技巧,就像一个风车轮一直在转着似的,这样的取胜方法也称之为“风车胜”。
〖二头蛇〗指某一方以活三进攻时,无论对方防守于哪一头都难免被蛇头咬伤,因为此时的活三如同二头蛇一样,两头都有厉害的杀着。也称“两头蛇”。
〖一子双杀〗一子落下同时形成两种取胜方法而对方无法同时防守的取胜技巧。
〖一子多杀〗一子落下同时形成两种以上取胜方法而对方无法同时防守的取胜技巧。
〖一子双防〗一子落下同时形成防守两种取胜方法的防守技巧。
〖八卦阵〗以“日”字的一组对角点为棋型,互为马步的防守阵型。构成五子棋八卦阵。
〖VCF〗英文 Victory of Continuous Four 的字头缩写,是利用连续不断地冲四这种绝对先手,直至最终取得胜利的战术技巧。
〖VCT〗英文 Victory of Continuous Threat 的字头缩写,是利用连续不断地活三、冲四、做杀等先手,直至最终取得胜利的战术技巧。
【比赛相关术语】
〖个人赛〗计算个人成绩的比赛。
〖团体赛〗计算运动队团体成绩的比赛。
〖轮空〗赛制中部分选手直接从中间某轮开始参加比赛,某轮未比赛的安排就叫轮空。
〖节〗一个比较集中的比赛单位时间(如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或一个晚上)称一“节”。
〖轮〗参赛的各队(团体赛)或各名棋手(个人赛)普遍出场比赛一次(个别轮空者除外)称一“轮”。
〖次〗团体赛中的同一轮两队之间完成的比赛称为一“次”比赛。
〖场〗两名棋手之间完成的两局制或多局制的一次比赛称为一“场”比赛。
〖局〗两名棋手之间完成的一盘比赛称为一“局”比赛。
[编辑本段]【那氏五子兵法】
中国现代五子棋的开拓者那威荣誉九段,多年钻研五子棋,潜心发掘五子棋的中国民间阵法,他总结了五子棋行棋的要领和临阵对局的经验,得出一套“ 秘诀 ” ,谓之《那氏五子兵法》:
先手要攻,后手要守,以攻为守,以守待攻。
攻守转换,慎思变化,先行争夺,地破天惊。
守取外势,攻聚内力,八卦易守,成角易攻。
阻断分隔,稳如泰山,不思争先,胜如登天。
初盘争二,终局抢三,留三不冲,变化万千。
多个先手,细算次先,五子要点,次序在前。
斜线为阴,直线为阳,阴阳结合,防不胜防。
连三连四,易见为明,跳三跳四,暗剑深藏。
己落一子,敌增一兵,攻其要点,守其必争。
势已形成,败即降临,五子精华,一子输赢。
【五子棋的开局】
五子棋的开局也称布局,一般在3~7手左右完成。五子棋的开局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情况下,一局五子棋的着数在20至40着之间,因此,它的开局阶段是非常短暂的,大约在七八着至十几着之间。在这一阶段的争夺中,双方的布局、应答将对以后的胜负起着关键的作用。一般来说,黑棋以攻为主,而白棋则以防为主。
在开局阶段,双方主要是二的争夺。双方必须设法创造自己的连二、活二、跳二或大跳二等,同时要阻挡对方的活二。无论哪种开局,均体现出这一规律。
可以说,哪一方的二做得多 ( 有两个以上的活二 ) ,或者有效地阻挡住对方的活二,那么,哪一方的胜率就比较大。另外,开局时每一个次序、每一种节奏都不能忽视,输赢就在一步之差。
直止打法开局为了便于记忆、区分以及比赛。只对前3步组成的棋形进行了部分取名。
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的五子棋开局
开局形状均以“星”和“月”命名。(参考资料[1]中“第三条”)
斜止打法开局全国正式比赛均采用26种开局,包括斜指开局的长星局、峡月局、恒星局、水月局、流星局、云月局、浦月局、岚月局、银月局、明星局、斜月局、名月局、慧星局和直指开局的寒星局、溪月局、疏星局、花月局、残月局、雨月局、金星局、松月局、丘月局、新月局、瑞星局、山月局、游星局。
黑方必负开局
可用《彭氏口诀》进行记忆:
二十六局先弃二,直指游星斜慧星。
寒星溪月疏星首,花残二月并白莲,
雨月金星追黑玉,松丘新宵瑞山腥。
星月长峡恒水流,白莲垂俏云浦岚,
黑玉银月倚明星,斜月名月堪称朋。
【五子棋的数学思考】
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五子连珠游戏其中包含着一个极为深刻的数学问题。为什么不是四子连珠,或者是六子连珠?你可能会说,四子连珠,那就太容易啦,下几步就胜了。而六子连珠呢,则太难了,谁也别想连成。这就说明,五子连珠极可能是一个最佳攻守平衡值,一个达成连珠的最大值。增一子、减一子都会打破这个平衡。四子连珠太易,攻方处于绝对优势;而六子连珠太难,守方处于绝对优势。而游戏规则必须是让游戏双方处于平等的位置才可能进行,否则游戏就不成其为游戏。要想黑白棋连珠成为一种符合游戏规则的智力游戏,五子连珠无疑是一个最佳方案。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发明五子连珠的过程中,猜想肯定也不是一撮而就,而是极可能经历了四子连珠、六子连珠的尝试过程,最后才确定为五子连珠,并流行开来。
这个问题,被当代科普作家傅小松称之为五子连珠问题,又称五子连珠猜想。其准确表述是:
在以横线、竖线互相交叉(一般各为15条)的方形平面(棋盘)中,黑白两种“点’(棋子)先后沿横线、竖线排列(行棋),在平面(棋盘)横线、竖线、斜线(无实线连接)上形成连续的同色“点”(棋子),五个“点”(棋子)为可能达成连珠的最大值。
五子连珠是黑白棋连珠的一个最佳方案,这在实际中早已不会有人怀疑。并且,五子连珠已经存在并发展了几千年,成为了一种趣味性强,同时技巧比较复杂、竞争激烈的棋类游戏,与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的巧妙性、复杂性也有一拼。这似乎足以证明五子连珠的最佳性。但从科学真理的角度看,一万次实践的证明也不能代替逻辑和数学上的证明。要确定五子连珠是黑白棋连珠的一个最佳方案,五子连珠是一个最佳值、最大值,必须进行数学上的证明。
“五子连珠问题”的证明可能非常复杂,这是因为,第一,它不是一个静态的问题,而是一个动态的问题。棋盘是一个静态的二维平面,但行棋博弈是一个的动态的过程。第二,这不是一个线性和确定性问题的,而是一个非线性和模糊性问题。所谓“五子连珠”的最佳值,是在千变万化的攻与防中达到的一种默契。因此,要解决“五子连珠猜想”,可能要运用到博弈论、模糊数学等工具。
[编辑本段]五子棋攻防策略
五子棋源于中国,后传入日本名为“连珠”。学从中国,传至中国。
下五子棋须得法,法中变化有莫测;五子之变如水势,因势避高而趋下.战不过攻守,法不过奇正,奇正之法:往复循环,“不竭如江海,无穷如天地”。
其祥法如下 :围、击虚、就实、寡众
(围)由于五子棋源于围棋,故下五子棋若想立于不败之地,须以围棋之法行棋,说白了就是“包饺子”,试想:如果对方的棋子被围住了,左冲右突都不行,前闯后退更不见效,此时他心理极度郁闷,已无斗志,棋还能下好吗?只能是输的份了!!!此招用于防守。
(击虚)兵法有云:“避实击虚”,下五子棋之精髓也在其理。不过此举贵在进攻,进攻若能攻其空虚之处,且得法,将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而破竹将对手击败。此招用于进攻。
(就实)老子《道德经》中讲了万物正反两个方面及消长之理,攻守亦不过如此,故有“避实击虚”则就有“就实让虚”。“就实让虚”就是对方往哪里走棋,咱就往哪里走棋,好比随形附影一般。这招要把握好火候,不能过度也不能失度,因为下棋很容易攻守易势(攻之极乃守时,守之极乃攻时;攻中生守,守中生攻),此招用于防守。
(寡众)《孙子●虚实》中曰:“......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此招用在五子棋中则反其道而行,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招法是“堵了前面则堵后面,堵了后面则堵前面,堵了左边则堵右边,堵了右边则堵左边”,前后左右四面八方都堵,则对方则无路可逃,无棋可下!此招和(围)连用。无所不胜,用在防守。
另外,有时在有计算的前提下,连续冲三、冲四(vct、vcf)有可能创造新的进攻机会;反之,一味的VC,只能迟滞败亡的步伐,反而使自己被“围”陷入铁桶阵(一般叫马桶阵)中。除了这些外,八卦阵是防守的无二秘宝,只是明八卦太过明显,因此暗八卦(用部分八卦点做主力,少量杂子作障眼)的功底就成了衡量技术的重要指标。
参考【棋经十三篇】
【五子棋贡献分析法】
五子棋作为民间游戏来说,也是颇有智力韵味的,下面介绍一下理论中的五子棋的贡献问题与法则:
设以围棋棋盘左下角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xOy,若(9,10)(9,11)(10,10)(11,9)上有黑子,(8,12)(10,9)(11,8)上有白子,现在到白棋走子,若走(10,12)(11,11)就属于斜向走子,但是通常直向的(紧贴着棋子走的)走子要比斜向的走子对防守的贡献大,若走(8,11)(8,10)(8,9)(9,9)其中一个的均属于单侧走子,而另一侧则空虚,所以也不好,若走(11,10)也不好,因为在(11,8)的子已经对防守有了一定的贡献了,同理走(10,11)的也不好,因为(10,9)的子也对防守有了一定的贡献.所以说此时最佳的走子方法就是走(9,12)
若(8,10)有白子,(10,10)(11,10)(12,10)有黑子,到白子走,由于(8,10)对防守贡献了一部分,所以应该走(13,10)而不走(9,10)。若为黑走,就应该走(13,10)而不走(9,10),因为白子的(8,10)会削弱它对攻的贡献象棋目录
象棋
象棋,又称中国象棋(英文现译作Xiangqi,旧译Chinese Chess)。根据2009年2月23日国家体育总局《关于重新公布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的通知》(体竞字[2006]123号),“中国象棋”是我国正式开展的78个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为促进该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现同意将“中国象棋”项目名称更改为“象棋”,英文译名采用“Xiangqi”[2]。
[编辑本段]象棋的历史
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 ,如:《楚辞 · 招魂》中有 " 蓖蔽象棋,有六簿些;
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 。《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 孟尝 君,说: " 足下千乘之君也, …… 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 " 由此可见,远在战国时代,象棋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了。据上述情况及 象棋的形制推断,象棋当在周代建朝(公元前 11 世纪)前后产生于中国南部的氏族地区。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比赛时 ," 投六箸,行六棋 " ,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制对方于死地。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当时作为军事训练的足球游戏,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见,早期的象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在这种棋制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一种叫 " 塞 " 的棋戏,只行棋不投箸,摆脱了早期象棋中侥幸取胜的成分。
秦汉时期,塞戏颇为盛行,当时又称塞戏为 " 格五 " 。从湖北云梦西汉墓出土的塞戏棋盘和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塞戏 ,可以映证汉代边韶《塞赋》中对塞戏形制的描写。三国时期,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并已和印度有了传播关系。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 561 ~ 578 年在位)制《象经》,王褒写《象戏 · 序 》,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史籍上屡见记载,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礼居丛书》载《梁公九谏》中对武则天梦中下象棋频国天女的记叙和牛僧孺《玄怪录》中关于宝应元年(公元 762 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事。结合现在能见到的北宋初期饰有 " 琴棋书画 " 四样图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间的棋盘来表示棋的苏州织锦,和河南开封出土的背面绘有图形的铜质棋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国际象棋颇多相似之处。当时象棋的流行情况,从诗文传奇中诸多记载中,都可略见一斑。而象棋谱《樗薄象戏格》三卷则可能是唐代的着作。 宋代是象棋广泛流行,形制大变革的时代。北宋时期,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象戏格》、《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着术问世,民间还流行 " 大象戏 " 。
开局——是指双方按各自的战略思想把棋子布成一定阵势的阶段,通常在10回合之内,但有的已达到15回合。
中局——是阵势布列后双方棋子接触,进行扭杀的阶段,介于开局与残局之间。
残局——是尾声阶段,主要特点是兵力消耗过半,通常以双方各剩两个大子时为残局。
九宫——将帅活动区域 棋盘的“米字格”,当对方棋子逼近时,通常要转为防守
中线——棋盘中第五条直线,五(红方)5(黑方)代表中路
底二路——河界下第三条横线,进攻将、帅的险要道路
肋道——中线左右的四、六(4、6)路,属于攻防要道
巡河—一方的棋子(一般指车、炮)在己方河界上
骑河—一方的棋子在对方河界上称骑河
将—称将军、照将等,攻击敌方帅、将
应将(解将)—对于将军采取反击、躲避、防卫的办法
将死—照将无法应将称将死
困毙—走棋一方无棋可走,称困毙
杀—走子企图下一步将军,将死对方者,称杀着,简称“杀”
捉—走子后造成下一着吃掉对方某个无根子
打—将、杀、捉等攻击手段统称打
兑—走子与同等子互换吃者,称“兑”
闲—不属于打的棋,统称闲
先手—1、开局时红先2、对局中的主动者
后手—1、开局时黑后2、对局中的被动者
均势—双方局势均衡、兵力相等
优势—一方兵力多于另一方,或掌握了棋局的主动,明显好走
胜势—一方多子占优,局势大局已定,胜利在望的一方称胜势
入局—一方兵力攻入对方阵地,连续将军(或步步催杀)而取得胜利的过程
妙着—对局中,一方走出出人意料的棋,从而取得战术上的成功,或棋局的主动权
正着—当时棋局下必须走的一着或数着,也指正确着法或官着
劣着—一方弈出着法无全局观念,或进攻不当,防守不力,往往导致局势不利或失败
起着—开局第一着
献—— 凡走子送吃者, 谓之“献”
拦—— 凡走子拦阻对方子力之左右进退移动者,谓之“拦”。
解杀 凡走子直接化解对方之杀着者,谓之“解杀”,若“解杀”同时给予对方“杀”,则称“解杀还杀”。
有根——凡被捉子如有另子保护,可以反吃者, 谓之“有根”否则谓之“无根”。
真根——凡有根子之“根”(即保护子) 于该子被对方吃去时, 确可反吃敌子者, 谓之“真根”。
假根——凡有根子之“根”于该子披吃去时, 不能移动反吃敌子者, 谓之“假根”。
现代的象棋型式,到宋代方才制定。宋代的理学家程颢有一首咏象棋的诗说:“大都博弃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车马尚存周戏法,偏神兼备汉官名。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却凭纹愁聊自笑,雄如刘项亦闲争。”他诗中还没提到炮,炮这兵种,是最后加入的,当然是要在中国人发明了火药火器之后,才反映在象棋上。
印度原来的象棋由四个人下,好像打麻将一般,每人要先掷骰子,凭点数来下棋。被将死的一家退出战局,残存的棋子都归战胜者俘虏,俘虏降一级使用。四家淘汰为两家后,两家再决胜负。宋司马光曾创七国棋,七个人可以合纵连横,战胜者兼并俘虏,增加自己实力。现在日本的“将棋”俘虏了对方的棋子也可供自己使用,这些规矩都源自印度象棋。在军事上,利用敌人的俘虏,那么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是比较人道主义些吧。
流行在欧美的国际象棋与印度象棋相同的一点,是都有六十四个方格,棋子放在格子中间。中国人却想到了一个聪明办法,棋子不放在格子之中而放在线路交叉的地方,这样棋盘只增加一条线而位置却从六十四增为九十,我想这或许是从围棋得到的灵感,因为围棋子是放在线路交叉处,而象棋盘又刚巧是围棋盘格数的四分之一。
印度象棋传到欧洲后,名称上作了一些改变,如士变为后、象变为主教(俄国不变)、车变为炮台(或船),皇后本来威力极小,但欧洲把她改为纵横斜飞无敌,远胜于车。
朝鲜棋是从中国象棋中变化出来的。据说在朝鲜战争时,美国的狄安将军被俘,后来就学会了这种棋,在被俘期间天天与看守他的人下棋消遣。
此外有马来棋、缅甸棋、逞罗棋、现代印度棋(共有三种),虽然大致相同,但也有相异之处。
法国人布阿叶写了一篇谈象棋的文章,他说,欧美一般人虽然以为国际象棋具有世界性,其实它盛行的地带只占世界人口百分之四十,中国会下象棋的人,或许比全世界下国际象棋的人还要多些。
[编辑本段]棋诗
文人诗作
北宋理学家程颢 (公元1032-1085年),有咏象棋诗一首:
大都博弈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
车马尚存周战法,偏裨兼备汉宫名。
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
却凭纹楸聊自笑,雄如刘项亦闲争。
我自己的摹写:
荧屏嘈嘈皆韩剧,纹枰离离可用兵。
车马驰奔无定法,士相辅弼有威名。
中军帐坐堪自重,九宫阵里烦忧轻。
飞象过河君莫笑,孤身一帅亦堪争。
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进士毛伯温有咏象棋诗一首:
两国争雄动战争,不劳金鼓便兴兵。
马行二步鸿沟渡,将守三宫细柳营。
摆阵出车当要路,隔河飞炮破重城。
幄帷士相多机变,一卒功成见太平。
我自己的摹写:
黑云压城起纷争,金鳞灼日列鏖兵。
马踏飞鸿天堑渡,将定奇谋锦官营。
列阵运车当歧路,挥旗平炮须瞄城。
缄默士相少灵变,竖卒如虎敌虏平。
清干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进士刘墉有咏象棋诗一首:
隔河灿烂火荼分,局势方圆列阵云。
一去无还惟卒伍,深藏不出是将军。
冲车驰突诚难御,飞炮凭陵更逸群。
士也翩翩非汗马,也随彼相录忠勤。
我自己的摹写:
星汉遥迢罡煞分,威势塞川气干云。
舍身赴难惟卒伍,视死如归是监军。
挥车往来城可御,屯炮叶底更超群。
士也默默谦胜马,斜庇帅哥献殷勤。
...................................................................
象棋谱式
象棋谱式
将军不离九宫内,士止相随不出官。
象飞四方营四角,马行一步一尖冲。
炮须隔子打一子,车行直路任西东。
唯卒只能行一步,过河横进退无踪。
宜用心机
象棋易学最难精,妙着神机自巧生。
得势舍车方有益,失先弃子必无成。
他强己弱须兼守,彼弱吾强可横行。
更熟此书胸臆内,管教到处有芳名。
中炮局
起炮在中宫,观棋气象雄。
马常守中卒,士上将防空。
象要车相附,卒宜左右攻。
居将炮车敌,马出渡河容。
士相局势
炮向士角安,车行两路前。
过河车炮上,炮在后为先。
集车拿士相,仍教炮向前。
敌人轻不守,捉将不为难。
飞炮局势
炮车边塞上,临阵势如飞。
虚隙井图象,冲前敌势危。
绝敌寻先子,无语自沉吟。
车将车破敌,变化少人知。
象局势
象局势能安,行车出两边。
车先河上立,马在后遮拦。
炮急常行动,上士必相圆。
象眼深防塞,中心卒莫行。
势成方动炮,攻敌两河边。
劝君依此诀,捉将有何难。
破车势
一车在中营,鸳鸯马上攻。
一车河上立,中卒向前冲。
引车塞象眼,炮在后相从。
胜宜得先
得子得先名得胜,得子失先却是输。
车前马后须相应,进退应须要付车。
[编辑本段]口诀
“马”走“日”,
“象”走“田”。
“车”、“炮”走直路,
“吃子炮”翻“山”。
“将”在“九宫”转,
“士”只走斜线。
小“卒”攻过“河”,
可横可向前。
㈤ 初中生音乐课堂上可以玩什么游戏
1、探索空间
玩法:在跟学生介绍打击乐器的时候。准备一个密封的盒子,里面装了打击乐器,请学生伸手去摸,感觉其形状,并把它画出来,猜是用什么做的。可以引导学生给乐器起名,再深入解释它的名字,探索它怎样敲最好听。最后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2,五子连珠。
玩法:首先找一张加厚的白纸,用圆珠笔。一笔一笔的画好格子,两个人分别拿铅笔选不同的符号开始斗志斗勇,游戏结束以后呢,再拿橡皮,小心翼翼的把游戏的痕迹擦干净,尽量不要留下任何痕迹,整张纸跟新的一样。
3,英语单词接龙
玩法:就像语文课堂上的成语接龙一样的。还可以让同学们预习课文之后,每个人都有机会当2-3分钟的老师,通过自己的理解,讲出这句课文的意思,激发学习兴趣。要求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近来。
4、地面五线谱
玩法:在地面铺设彩色橡皮筋,形成五线谱状,可同时容纳4—5人。活动前,学生在“下加一线处”做准备。教师弹奏单音或乐句。
参加游戏的同学听辨音高,辨别后准确找到相应位置。其间,座位中的同学们可以为参与游戏的同学配音、演唱,帮助他们快速找准线间位置,并监督跳格位置与音高是否正确。
参与游戏的同学可以是自由参加,也可以是各小组推选的代表,形成小组间的比赛。在游戏的过程中,未出现差错的同学,就发给一朵红花以示鼓励,游戏结束后,看哪一组红花最多,哪一组就为优胜组。
5、小猫钓鱼
教学准备:做4张视唱卡片,每张卡片的左上角编上号,将4张卡片依次贴在黑板上,然后将4张卡片的编号分别写在“小鱼”形状的卡片上。
游戏过程:学生戴“小猫”头饰“钓鱼”,教师随机排列“小鱼”顺序,并指导学生按“小鱼”卡片的顺序识谱。或每组推出一名同学,代表本组参加比赛,根据识唱情况(唱名、音准、节奏等因素)评出小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