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龙的图案
(龙虎纹镂空花钱)文图/刘春声泉友打电话给我,称因贷款买房,欲将一枚五鸡镂空钱和一枚龙虎镂空钱出让。这两枚钱年份品相俱佳。正好这枚龙虎镂空钱和原有的一枚龙虎恰好凑为一对,互为伯仲。目前资料所见镂空龙虎钱就这两个品种,如今都收齐了。收到钱的那天晚上,我将先后得到的两枚龙虎钱并列摆在桌案上,灯光下,古钱上的红斑绿锈荧荧闪烁。我凝视把玩良久,龙与虎,一个在天上称霸,一个在地上称王,古人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其首相对、尾相交,究竟要表示什么呢?以往,对于这类构图曾有过多种解释,如龙虎斗、龙虎对峙,等等,但都似是而非,我感觉都没有揭示出它们的本真面目。如果把它们放到中华历史文化的大背景来考察,或许能有所感悟。我将近年的有关学术观点简要归纳了一下,以试图揭示龙虎图案的真相:先说龙。上世纪80年代,位于河南濮阳的西水坡发掘出仰韶文化遗存,其中距今6500多年的M45号墓中用蚌壳摆塑的人物与动物图案,蚌图分成3组。三组蚌塑中都有龙、虎图像,生动逼真,是中国迄今已知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时期龙虎图形。在龙虎墓中,虎除了与龙配合成为东西两宫星象外,在第二、第三组蚌塑图案中龙和虎都是一同出现的。因此龙和虎还有更重要的历史文化含义。对于濮阳西水坡遗址,很多学者认为墓主很可能就是伏羲氏太昊帝。上世纪1995年十月在濮阳举行的“龙文化与中华民族”学术会议的《纪要》中也肯定:“墓主的身份非常高贵,很可能是古代某个具有极大权力的先王”,换句话说,这实际上肯定了墓主是一位帝王,而且不是一位普通的帝王。在那个远古时代的帝王只能是“百王先首”的伏羲帝了。还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伏羲所开创的万世伟业是融合了古代两大民族——崇虎的古西羌民族与崇龙的古东夷民族,从而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融合了两大文化系统——仰韶文化与大汶口文化(包括其形成前的北辛文化和后李文化等),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因而比较全面的说法是中华民族是龙虎民族,中华文化是龙虎文化。先看看史料中关于龙与伏羲的部分记载,以说明龙与伏羲的密切关系。《左传�6�1昭公十七年》:“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杜预注:“有龙瑞,故以龙命官”。孔颖达疏:“太昊,名官。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又疏云:“天文有大火、鹑火,即云春为大火,夏为鹑火”。这里所说的“大火”就是心宿二,东宫苍龙之心也,西人称为天蝎座α。意指春季日落或黄昏时,东宫苍龙之心即“大火”就出现在东方天空。“鹑火”是指南宫朱雀的中间三宿柳、星、张。《帝王纪世》也有相似的记载:“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册府元龟�6�1帝王部�6�1符瑞》载:“太昊伏羲氏受龙图,画八卦,有景龙之瑞”。《古今图书集成�6�1帝王部�6�1太昊伏羲氏本纪》引古《三坟书》:“命臣飞龙氏造六书,命臣潜龙氏作甲历,……因龙出而纪官,……命降龙氏倡率万民,命水龙氏平治水土,命火龙氏炮治器用,因居方而置城廓,天下之民号曰天皇太昊伏羲”。山东武粱祠的汉代伏羲女娲石刻画(约刻于147 年)侧有书曰:“伏羲仓精, 初造王业,画卦结绳,以理海内”。此处之“仓精”就是苍龙。《礼记�6�1礼运》曰:“山出器车,河出马图”。郑玄注:“马图,龙马负图而出也”。孔颖达《疏》引《尚书中候�6�1握河纪》云:“龙而形象马,故云马图,是龙马负图而出。”又云:“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法之画八卦”,……“河出龙图,洛出龟书”。张衡在《东京赋》中亦曰:“龙图授羲”。《易》既为伏羲因获“龙图”而创,自然龙在《易经》中就应占有突出的地位,故《易�6�1乾》曰:“初九,潜龙无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以上古籍所载都与西水坡遗址的考古发现相符。对于龙的“出身”,史书上多有记载,学界也有各种假说。归纳起来,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图腾说——认为是多种动物的集合体,以闻一多先生为代表。假象说——以南北朝人沈麟士为代表,他对龙做如下概括:“称龙者,假象也。天地之气有升降,君子之道有行藏。龙之为物,能飞能潜,故借龙比君子之德也。”持此说的学者认为龙是古人对云、电等自然现象的畏惧而构想出来的。星象说——即东宫苍龙。以东汉许慎为代表,在他编撰的《说文解字》中解“龙”为“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已将龙与星象、历法联系起来了。鳄鱼说——以上各说都没有将龙与某种真实存在的动物联系起来。而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是由形象到抽象,很难想象,远古人类在没有龙的具体形象概念之前就能在天上的星象中首先出现龙的形象。更难想象的是,在天空四宫星象中三宫:西宫之白虎,南宫之朱雀,北宫之玄武(龟、蛇)都有真实的动物作为其想象的基础,为什么独东宫苍龙无真实动物可本呢。不独让人费解,其实也应有所本,只是我们没有更深入地去探究。我倾向鳄鱼说,所以对有关的学术研究更为留意:鳄鱼说指的是中国的扬子鳄,扬子鳄与恐龙曾共同生活了一亿多年,至今在安徽仍有极少野生种群。《水经注》记载夏商朝以前的黄河流域“杂树交荫,云垂烟接”,曾是山清水秀植被丰富的地方,古气象学表明气候还相当温暖潮湿,因此生活着许多扬子鳄。由于扬子鳄狰狞的相貌,能在水中和陆地两栖生活的奇特习性以及经常半潜水中似隐似现的诡秘行踪,引发古人对它产生了既恐惧又敬畏的心理,所以在众人眼中具有威严和神秘感的动物——扬子鳄便成了主水神灵形象的必然选择对象。龙的幻化形象具有扬子鳄的全部基本特征:1、披满鳞甲的身躯;2、长颚大口和位于头顶的翘鼻;3、锋芒毕现的锥型尖牙;4大而圆的突起眼睛;5粗壮的长尾;6、强健的四肢和五指利爪;7、有横条纹的腹部。
为了弥补扬子鳄秃头尖尾有损神灵形象的缺陷,古人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力,给它添加了角、须、尾鳍以及把背部纵向排列的突起角质棘刺也变换成锯齿状背鳍,并拉长躯体以渲染气势,充实装饰效果,于是扬子鳄就被塑造成了传说中描绘的张牙舞爪、能腾云驾雾的龙形象了。虽然经过艺术夸张后,龙与现实中的扬子鳄有了许多不同之处,但对比之下,仍可看到扬子鳄——长颚、尖牙、披鳞、利爪等主要特征。
后来黄河流域由于人为破坏生态,刀耕火种,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环境恶化,气候变冷,适宜于暖湿环境的扬子鳄难以生存便逐渐绝迹了(现仅存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我读史记时看到古人记载在汉代时还经常看到有“猪婆龙”出没,“猪婆龙”即扬子鳄。
Ⅱ 龙的图片大全,要中国龙
龙是中国等东亚国家古代神话传说生活于海中的神异生物,为鳞虫之长,司掌行云布雨,是风和雨的主宰,常用来象征祥瑞。龙是汉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传说等龙文化非常丰富。
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
(2)什么图片能代表龙扩展阅读
早期的吉祥物是人类原始文化的产物。原始人类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在强大的自然面前显得软弱无力,他们对许多自然现象和人类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理解,总以为有超自然的力量在主宰着一切。当人们把超自然的力量具象化后,便产生了最原始的吉祥物。
中国的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吉祥物。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由于原始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局限性,他们弄不明白,为什么鱼类穿游不居,湾鳄声形俱厉,蛇类阴森恐怖,蜥蜴形色怪异,为什么云团滚滚,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大雨倾盆,为什么海浪翻卷,虹贯长空,泥石流咆哮而下,吞吃人畜,所向披靡?这些动物的行为和变化不已的自然天象对古人来说,是无法用科学解释的。
他们猜测有那么一个力大无穷的、与“水”相关的“神物”主宰着指挥着操纵着管理着这些动物和天象,像一个氏族必有一个头领那样。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种“理解”,当被人们具象之后,便成为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的吉祥物。
Ⅲ 最好看的龙图片大全
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生活于海中神异生物。
龙为鳞虫之长,司掌行云布雨,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常用来象征祥瑞。是汉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传说等龙文化非常丰富。
(3)什么图片能代表龙扩展阅读: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龙文化上下八千年,源远而流长,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中国历代正史记载的龙事件大概有三百多起,其它类型的文献更是庞大。
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多彩多姿。
龙装饰、雕龙、建筑里的龙吻、元宵节舞龙(舞龙灯、耍龙灯)、二月二龙抬头吃龙须面、端午节龙舟赛,龙图画、龙书法、龙诗歌、龙歌曲等等是长期流行的民间文化。
龙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
Ⅳ 谁有霸气的龙图片,要霸气好看的,谢谢
图片:
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中可见于中国经典中的生物,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实体,但其形象的组成物源于现实,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
(4)什么图片能代表龙扩展阅读:
龙形象演变:
从数千年前无信史可考的文化时代到殷商、西周,再到战国先秦,关于龙形象的器皿、纹饰一向层出不穷,有翼、无翼,有角、无角,更有良渚文化的兽身龙、查海遗址的蛇形龙,其形象也多有不同,故而有学者认为,龙的起源、源头众多。
西汉(包括王莽时期)的龙形象身体细长,似蛇形,身尾不分,末尾有鳍。头部似鳄鱼,整体较瘦长。分为有翼、无翼两种。有的角似牛角,细长,前端略带弧形。上下颚等长,上下唇分别向上下翻卷。分为有无两种,翼为鸟翅形。兽腿,短粗。足部分为兽、鹰足两种,三趾。
而到了东汉,龙体粗壮,似虎形,身尾分明,个别有鳍。 角似牛角。角下都出现突起的棱,顶端前卷,也有类似鹿角的。 且都有翼。兽腿较长。 以虎的形象为主,其他动物形象为辅。南北朝至隋时,龙体细长,似虎形,身尾分明,颈和背上出现焰环。
唐宋时期,体粗壮丰满,恢复到蛇体,身尾不分,脊背至尾都有鳞,宋代时尾上则有一圈鳍。吸取了狮子形象的特点,圆而丰满,脑后有鬣。 唐代时出现分叉鹿角,前期略似鹿角尚存。 上唇很长,顶端成尖形,下唇短而不再下卷。 宋时出现四爪的足,后肢和尾常交叉盘旋。
Ⅳ 什么样的龙图案寓意是什么
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 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吉祥、万事如意。
事业方面:生意兴隆,步步高升,财运滚滚,财源广进,平步青云,大展宏图,八方来财,心想事成,马到成功、前程似锦、鹏程万里,一帆风顺,蒸蒸日上,兴旺发达。身体方面:身体健康,健康平安,身强体壮,神采奕奕,龙马精神,四季平安。
延寿方面:寿比南山,福如东海,鹤寿添寿、奉觞上寿,福禄寿喜,松柏长青,海屋添寿,长命百岁,益寿延年。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吉祥、万事如意。
龙像来源
龙的形象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来源于鳄鱼,一说来源于蛇,也有人认为来源于猪,甚至有说法称最早的龙就是下雨时天上的闪电。现在多数专家认为龙是以蛇为主体的图腾综合物。它有蛇的身、猪的头、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须、鹰的爪、鱼的鳞。
在远古氏族社会时,以蛇为图腾的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汉族旧称)战胜了其他氏族,同时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1987年在河南省发掘了一处距离今天6000多年仰韶文化早期的大墓,在男性墓主人身边出土了一条用蚌壳堆塑的龙,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龙。
Ⅵ 有关龙的一些图片和资料
中国古代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九种动物合而为一之九不像之形象。具体是哪九种动物有争议。目前公认龙的起源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了龙的形象。封建时代龙是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和帝王的东西:龙种、龙颜、龙廷、龙袍、龙宫等。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其与白虎、朱雀、玄武一起并称“四神兽”。而西方神话中的Dragon,也翻译成龙,但二者并不相同。参见西方龙。
起源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龙渐渐成了"九不像"(具有九种动物的特征)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万能之神。 龙的雏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萌芽,是以夏族图腾为主体虚拟的想象物。古人对它有种种解释。有说螣蛇没有脚而能飞(见《荀子·劝学》);有鳞的叫蛟龙,有角的叫虬[qiu囚]龙,无角的叫螭[chī吃]龙。(均见《离骚》洪补引《广雅》)有翅膀的叫应龙(《天问》王注)。在中国商周战国青铜器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不同种类的龙。有说龙像狗像牛,《论衡》则说:“龙之像,马首蛇尾。”还有的说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shen甚]的腹,鱼的鳞,虎的脚掌,鹰的爪子。有鳄鱼说、晰蜴说、马说等等。《论衡》则说:“龙之像,马首蛇尾。”还有的说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shen甚]的腹,鱼的鳞,鹿的脚掌,鹰的爪子。《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了龙的形象,比最初的龙越来越复杂,被综合进去的图腾也越来越多,说明它在不断丰富发展。
形象
龙的形象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尔雅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另一说是:“嘴像马、眼像蟹、须像羊、角像鹿、耳像牛、鬃像狮、鳞像鲤、身像蛇、爪像鹰…”;还有一说是:“头似驼、眼似鬼、耳似牛、角似鹿、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 台湾画师相传的画龙口诀,也相当有趣:“一画鹿角二虾目、三画狗鼻四牛嘴、五画狮鬃六鱼鳞、七画蛇身八火炎,九画鸡脚画龙罢”。
图片参考网络~
Ⅶ 真正龙的图片
没有真正的龙,龙是虚构的。
龙是中国等东亚国家古代神话传说生活于海中的神异生物,为鳞虫之长,司掌行云布雨,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常用来象征祥瑞。龙是汉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传说等龙文化非常丰富。
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具体是哪九种动物尚有争议。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
(7)什么图片能代表龙扩展阅读
早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还不能独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释自身来源,对自然界充满幻想、憧憬乃至畏惧,崇拜各种比人类更强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这就是图腾和鬼神产生的社会基础。
龙图腾形成的时间,可以上溯到上古伏羲时代。史书记载,华夏始祖伏羲曾在黄河一带目睹了一只龙首马身的异兽,有感而发,于是发明了八卦,并且从此以龙作为部落标记,号称龙师。伏羲部落中的官员,均以龙命名。有昊英潜龙氏、大庭居龙氏、浑沌降龙氏、阴康土龙氏、栗陆水龙氏。整个伏羲部落就是一个龙氏的国度。
Ⅷ 要几张中国龙的图片 用来当头像!最好是高清的 不要带翅膀的哦 谢谢了
图片:
(8)什么图片能代表龙扩展阅读:
产生背景:
早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还不能独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释自身来源,对自然界充满幻想、憧憬乃至畏惧,崇拜各种比人类更强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这就是图腾和鬼神产生的社会基础。
龙图腾形成的时间,可以上溯到上古伏羲时代。史书记载,华夏始祖伏羲曾在黄河一带目睹了一只龙首马身的异兽,有感而发,于是发明了八卦,并且从此以龙作为部落标记,号称龙师。伏羲部落中的官员,均以龙命名。
有昊英潜龙氏、大庭居龙氏、混沌降龙氏、阴康土龙氏、栗陆水龙氏。整个伏羲部落就是一个龙氏的国度。近代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源自黄帝的釜山合符。《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打败炎帝和蚩尤后,巡阅四方,“合符釜山”。
这次“合符”,不仅统一了各部军令的符信,确立了政治上的结盟,还从原来各部落的图腾身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组合起来,创造了新的动物形象-龙。从此,中原大地上各个部族有了共同的龙图腾,统一中华文明的历史就此开启,因而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
这个故事虽然解释了非自然界原始存在的龙怎样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祖先,但史前文化遗址中龙形象的发现,使它不攻自破。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龙图腾是由其他动物图腾演变而来的。
早期比较具有广泛代表意义的是“蛇演变说”,当蛇演变为龙后,我们自然也变成了“龙的传人”。但在实际上,龙的传人这一说法直到五四运动之后才流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