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万年前的稻米长啥样
万年前的稻米已经碳化,变成黑色。
一粒炭化碳化,静静躺在展柜中。它已有万年历史。“这是我们在上山遗址中发现的第一粒稻米。通过鉴定,它处于驯化状态,是上山稻作文明的代表性遗存。”上山文化发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说。
1月15日,“万年浙江,从这里开始——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在浙江杭州开幕,万年稻米、世界最早彩陶等重磅展品在展出之列。
上山遗址发现于2000年,2006年正式命名了上山文化,这是目前浙江乃至整个东南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此次展出了浦江上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仙居下汤遗址出土的陶器和石器,分别代表上山文化早、中、晚三个阶段。
谈到此次展览最大的“明星”,蒋乐平指了指展厅中央一个看似空置的展柜。凑近一看,才能发现有一粒黑色的稻米静卧其中。这是一粒“万年米”,已经碳化,只能通过放大镜去观察其细微之处。
稻米虽小,但蒋乐平表示,其意义非凡。“通过鉴定,这粒米处于驯化状态,已有万年历史,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早的稻米驯化证据,也实证了上山是稻作文化的起源地。”
扩展资料
夹炭陶片中都发现稻壳遗存:
在上山遗址出土的大量夹炭陶片中,都发现了稻壳遗存。“陶片断面,都有稻壳的痕迹。”蒋乐平说,这说明一万年前的人民对稻的利用已有了相当规模,上山人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批从事稻作的农人。
除了稻作文明,上山文化另一张“金名片”是彩陶。展览现场,距今9000年的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彩陶引人注目。据悉,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彩陶。虽已距今近万年,但在展柜中,陶器色彩艳丽,仿佛穿上了一件红衣。
“这是独树一帜的彩陶。”蒋乐平指了指一件彩陶上的太阳纹符号,说这不会是人们随意的绘画,可能有太阳崇拜的理念。
对于另一件彩陶上形似八卦的白色线条,他表示,是不是八卦另当别论,但是它与先秦时期的卦象文字和占卜文化间的关系,可以进行下一步追寻。
❷ 万年前的稻米是在哪里发现的
是在上山文化遗址。1月15日至3月14日,“万年浙江,从这里开始——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展出,展览由浦江上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仙居下汤遗址出土的上山文化最新考古成果组成,展示了考古发现的万年稻米,还有大口盆、陶杯等上山文化早、中、晚不同时期的特色陶器,带领观众穿越万年历史的变迁。
据介绍,上山文化属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经过考古专家碳14测定,年代距今约11400年至8400年,其中上山文化遗址发现的碳化稻米,被考古学界认为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上山遗址发现的百分之八九十的陶器里面都掺有稻壳,这充分说明一万年前的上山人已经在吃大米了。我们又发现了他们碾磨脱壳的工具,就是石磨盘和石磨棒。通过实验考古,脱壳效果很好。”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表示。
(2)万年稻米的图片长什么样扩展阅读
上山文化的义乌桥头遗址
上山文化中的义乌桥头遗址,还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精美陶器。资料显示,桥头遗址距今约8000-9000年,自2012年发掘以来,出土了很多上山文化中晚期彩陶,数量和完整度都令考古界关注。这些彩陶,陶衣鲜亮,以红衣为主,也有乳白衣,在目前发掘的上山文化遗址中,数量最多。
其中,还有一些陶器上还绘有不同形状的图符,专家表示,其含义至今仍待解读。另外,桥头遗址当中还发现了符合酿酒工艺的痕迹,证实了1万年前,人们已经开始掌握酿酒的工艺。
❸ 万年前的稻米长啥样
10000年前浙江先民如何生活
上山文化考古成果最大规模展出
什么是上山文化?20年前,在浦阳江上游一个低矮的台地上,发现了一个古遗址,粗陋的陶器和石器,很不起眼,但年代测定让人大吃一惊:最早数据达11000年!比大家熟知的余姚河姆渡遗址早了整整4000年。这就是浦江上山遗址。20年来,这类遗址已经发现了19处,它们分布在钱塘江及附近区域。考古学界将这一史前文化定名为“上山文化”。
浙江的上古历史从上山文化开始,经历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最后形成吴越文化的发祥地。
“万年浙江,从这里开始——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导,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博物馆、浦江县人民政府、上山文化遗址联盟主办,浦江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义乌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仙居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展览将一直持续到3月14日。
这次“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在杭州重磅亮相,是“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全国巡展的第一站,也是上山文化考古成果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次展出。它首次全面系统展示20年来上山文化考古工作取得的系列成就,集中呈现浦江上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仙居下汤遗址出土的上山文化最新考古成果。
中国考古学泰斗、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严文明曾说过,“上山文化是世界最早的稻作农业起源地、世界最早的彩陶发现地;两个世界第一,完全有资格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万年浙江”究竟有多恢宏久远呢?10000年前,浙江人吃的稻谷长什么样呢?稻谷是如何研磨出来的?10000年前,浙江人到底是如何生活的呢?可以说,这场考古成果值得每一位浙江人都去看一看。
开幕式现场,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上山文化发现者蒋乐平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报告厅作学术报告,讲述“从河姆渡到上山——浙江新石器时代新认识”背后的故事。
10000年前的稻谷长什么样
9000年彩陶上的神秘符号又是什么
都说上山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稻作遗存,上山遗址发现了包括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
所以,这次展览中最重量级的展品也是来自10000年前的神秘“稻谷”。
上山遗址稻谷
展厅中央有一粒看起来非常不起眼,甚至完全会被忽略的小小稻米,大家去观展的时候,一定要看仔细了,它可是来自10000年前的“宝贝”。
除了小小的稻米,还有来自不同时期的陶器。比如义乌桥头遗址发现的彩陶,距今9000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历史最久远的彩陶。
上山遗址陶杯
大家去看彩陶的话,一定要凑近看看,上面可是有神秘符号的。神秘的短线组合图符常被专家学者认为是原始卦象。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上山文化发现者蒋乐平在现场指给大家看一只陶壶:“栩栩如生的太阳纹,反映了文明初创阶段人类的精神生活和审美旨趣,还有一些无法解释的神秘图案,虽然我们现在没法去解释,但它肯定是代表了当时一种观念形态。”他透露,随着考古发掘不断深入,上山文化遗址群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更多的考古谜团尚待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