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知识 » 张轨是哪里人图片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张轨是哪里人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2-23 01:11:52

⑴ 中华5000年文明,出过张姓皇帝吗感觉张姓人好多的,原因何在

中国自秦始皇创立秦朝开始封建君主制始,至清朝末帝溥仪逊位,历史共出现过559位皇帝,出现皇帝最多的姓氏是刘姓,历史上共出现七十多位皇帝,其次是李姓,历史上出现过六十余位皇帝,当然这其中如果把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国家都算上,李姓皇帝是最多的,但是只算中国历史的话,那么刘姓皇帝才是人数最多的。

让张姓人口旺盛的原因还在于张挥的后裔张耳被汉高祖刘邦封为赵王,后来张耳之子张敖虽然被刘邦废除王爵,但是张敖之妻是刘邦之女鲁元公主,所以张氏家族依旧世代荣华富贵,得到充足的繁衍。上述提到过的前梁国国君张轨正是张耳第十七世孙,张敖嫡系后裔。

张氏自汉代以来就是名门望族得到充足繁衍,所以历经两千多年,外加这期间少数民族与汉族互相融合汉化为张姓的少数民族也不在少数,所以张姓人口日益兴盛,成为现今的第三大姓氏。

⑵ 古语云: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甘肃出过哪些名将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在甘肃,西王母降凡于泾川县回中山。周人崛起于庆阳,秦人肇基于天水、陇南。天下李氏的根在陇西。古语云: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中国 历史 上甘肃名人以将居多,主要集中在两汉和三国。

1、李广

李广(?-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文帝十四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汉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汉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和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2、姜维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早先为曹魏官员,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率领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司马昭派兵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来姜维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3、苻坚

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苻坚于383年发兵南下意图消灭东晋,史称淝水之战。但最终前秦大败给东晋谢安、谢玄领导的北府兵,国家亦陷入混乱,各民族纷纷叛变独立,苻坚最终亦遭羌人姚苌杀害,谥号宣昭帝,庙号世祖。

4、李暠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自称西汉将领李广十六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隆安元年,段业自称凉州牧,以李暠为效谷县令,后升为敦煌太守。隆安四年,李暠建立西凉政权,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义熙元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东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义熙十三年,李暠去世,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唐朝李氏亦称李暠为其先祖。唐玄宗追尊为兴圣皇帝。

5、吕光

吕光(337年―399年),字世明,氐族,略阳(今甘肃天水)人,前秦太尉吕婆楼之子,十六国时期后凉建立者,386年-399年在位。原为前秦将领,战功赫赫。淝水之战前夕,受命征讨西域,降焉耆、破龟兹,威震西域,诸国尽皆归附。384年,东归占据凉州,收到苻坚死讯后,驻兵割据。389年,称三河王,改年号麟嘉。396年,复改称天王,国号大凉,改年号龙飞。399年,吕光病死,庙号太祖,谥号懿武皇帝。太祖吕光创立了后凉,是中国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上皇”。

6、贾诩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着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黄初元年,曹丕称帝,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黄初四年,贾诩去世,谥曰肃侯。《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

7、姚兴

姚兴(366—416),字子略,羌族,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后秦武昭帝姚苌长子。394—416 年在位。姚兴在前秦时任太子舍人。后秦建国后立为皇太子。393年姚苌死时正值苻登攻打后秦,姚兴密不发丧,待至次年击败苻登后才即帝位,改元皇初。399年夏天,国内天灾频频,姚兴自降帝号,是十六国帝王中少有的仁德之君。姚兴在位22年,勤于政事,治国安民。重视发展经济,兴修水利,关心农事。他先后消灭了前秦、西秦、后凉的势力,使西方安宁;同时东与北魏、东晋抗衡。弘始元年,率兵攻打东晋,一举攻陷洛阳,迫使晋军南撤,晋之淮、汉以北纷纷降秦,使统治疆域迅速扩大,西至河西走廊,东至徐、几乎控制了整个黄河、淮河、汉水流域。

8、赵充国

赵充国(前137年—前52年),字翁孙,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西汉着名将领。为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习性,汉武帝时,跟随李广利出击匈奴,率七百壮士突出重围,被武帝拜为中郎,官居车骑将军长史。汉昭帝时,率军击败武都郡氐族的叛乱,并出击匈奴,俘虏西祁王。昭帝死后,与霍光等尊立汉宣帝,封营平侯。后任蒲类将军、后将军、少府。神爵元年,宣帝采用赵充国的计策,平定羌人叛乱,并进行屯田。次年,诸羌投降,赵充国病逝后,谥号壮。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9、韩遂

韩遂(?-215年),字文约,凉州金城郡(今甘肃永靖西北)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最初闻名于西州,被羌胡叛军劫持并推举为首领,以诛宦官为名举兵造反,聚众十万,先后败皇甫嵩、张温、董卓、孙坚等名将,后受朝廷招安,拥兵割据一方长达三十余年。他曾与马腾结为异姓兄弟,后二人关系破裂。袁绍、曹操相争之际,马腾、韩遂被钟繇说服,依附于曹操。马腾入京后,留其子马超统领部队。马超推举韩遂为都督起兵反叛曹操,为曹操所败,韩遂逃奔凉州,后又为夏侯渊所败,病死(一说被杀)。

10、甘延寿

甘延寿(生卒年不详),字君况,北地郡郁郅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西汉时期将领。出身名门,少年时就善骑射,被选拔到御林军中,后被提升为郎官。西汉皇帝看重他的武艺和气力,不久便调升为辽东太守,曾因事被免官。车骑将军许嘉推荐他担任了郎中和谏议大夫,随后朝廷派他出使西域,就任都护骑都尉,与副校尉陈汤共同诛灭了匈奴的郅支单于,被封为义成侯。






朱发忠,甘肃靖远人,解放军中将。1948年5月生,1971年4月入党,1969年2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代培班毕业,大学学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试验训练基地司令员、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2003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

陈秀,甘肃庆阳人,解放军中将。1940年7月出生。历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98年晋升为中将。

周永顺,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来紫堡乡园子村人。1942年7月出生,1961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4年3月x党。历任陆军第47集团军政治部主任、第47集团军政治委员、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丶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新疆军区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1997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王建民,甘肃庆阳人,中将军衔。1951年11月2日生,历任南疆军区政治部主任、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新疆军区副政委、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新疆军区政委、兰州军区副政委。2011年晋升中将军衔。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

一、 李广 ,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人,西汉名将。有“飞将军”美称。箭术高超,有百步穿杨之功,抵御匈奴入侵,英勇善战,杀敌无数,屡立战功。

二、赵充国, 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西汉着名将领。他曾数次与匈奴战斗,有勇有谋,每次都凯凯而归。多次被任命为大将军。并平定了氐族叛乱。

三、姜维, 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三国时蜀汉名将。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所器重并获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开始掌握军权,官授大将军,并率军北伐曹魏。但天意难违,终负所愿。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四、符坚, 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由于前秦元气大伤,先前被统一的鲜卑、羌等部族酋豪趁此纷纷举兵反叛,建立了割据政权。在后赵石虎进攻关中时,苻坚率族归服,并迁徙到现今的河北临漳一带。不久投靠东晋,被任为征北大将军,在淝水之战中,苻坚一举灭了东晋,不久自称秦王。

五、董卓, 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权臣。董卓精通武艺,但是他的性格很野蛮,当地的百姓都害怕他。就连羌人都敬畏三分。董卓也是有深谋心机的人,在朝廷实力薄弱的时候趁虚而入,占据了京城。而后,东汉的政权也就有名无实了。

六、张奂, 敦煌郡渊泉县人,在今甘肃安西县东,东汉时期的名将,东汉时为凉州三明之一,他在东汉的对外战争中功勋卓着,多次以恩信安抚、招降外族,使得北方宁静一时。

七、李暠, 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李广十六世孙。李暠精通兵法,善于用人,并建立了西凉政权。北凉君主沮渠侵犯西凉,李暠大怒,亲自率兵追击,在安弥追上并大败沮渠,把被掳掠的人家全部收回。后来沮渠每年来犯,李暠只跟他讲和订立盟约,不与他交战。后来沮渠背弃盟约前来侵犯,李暠派太子李歆截击打败北凉军,擒获北凉将领沮渠。

八、吴玠, 德顺军陇干县(今甘肃省静宁)人,南宋名将,通晓兵法且善于骑射。吴玠与敌对垒近十年,尽其毕生精力,率领秦陇、泾原、阶、成诸州和家乡德顺军子弟兵,长期扼守秦凤要塞,牵制金人对东南的压力,使金人始终不敢进犯蜀地。

九、李孝恭, 陇西成纪人,在今甘肃省秦安县,唐朝时期的名将,李孝恭成功招抚岭南诸州,镇压辅公祏叛乱,平定江南地区,拜扬州都督、宗正卿、凉州都督、晋州刺史。贞观初年,任礼部尚书、河间郡王。

十、王进宝, 甘肃靖远人,清朝名将。西北发生骚乱时,正进军云南的王进宝得朝廷令及时地镇压了当地的叛乱,使西北不安的局势得以稳定。后云南吴三桂起兵抗清,一时间西北局势又陷入动荡。王进宝再次被朝廷急召入京,并奉命收复兰州,王进宝派人连夜进击,占领了兰州以南的临洮,接着又出奇制胜,接连收复了兰州以东的定西,从而对兰州形成了包围之势,以截断叛军的退路,在王进宝的指挥下,清军成功收复了兰州。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出自《晋书·姚兴载记》。意思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民风好文,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民风好武,多出将帅。关西地区自古尚武勇敢,民风剽悍,精骑横行天下,名将辈出,秦国的白起、王翦、李信,汉朝的李广家族,汉末的董卓集团、西凉马超,十六国时期更是有着前秦、后秦、西秦、前凉、后凉、北凉等政权,唐朝的关陇集团......

甘肃名将

李广 ,陇西成纪(甘肃秦安县)人,西汉名将,一生多次抗击匈奴,威震匈奴,被称为“飞将军”。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李广家族还是名将世家,李广有三子,“曰当户、椒、敢,皆为郎”,不过李广家族命运都不好。

李敢 ,李广的儿子,多次出击匈奴,跟随霍去病讨伐匈奴时,勇夺左贤王鼓旗,斩首颇多,被封关内侯。李广难封,李敢却得以封侯,李广跟随卫青讨伐匈奴却迷路最终自尽身亡,李敢迁怒大将军卫青,打伤卫青,被霍去病射杀。

李陵 ,李广长孙,擅长骑射,曾深入匈奴二千余里。在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时,李陵率五千步兵孤军深入要直捣单于王庭,在浚稽山遇到匈奴主力血战又没有后援被俘虏。一年后,汉武帝醒悟李陵的苦,派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接李陵。公孙敖没有救回李陵,还带回李陵在帮单于练兵的消息,致使汉武帝灭了李陵的家族。其实,当时练兵的并不是李陵,而是李绪,但这下彻底绝了李陵的后路,霍光辅政时曾派人劝他归汉,他终究没有同意,最终病死匈奴。

赵充国 ,陇西上邽(甘肃天水)人,西汉名将,“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计定羌人叛乱,开展屯田。

甘延寿 ,北地郡郁郅县(甘肃庆城县)人,西汉名将,与陈汤共同诛灭郅支单于,终结百年汉匈大战。

张奂 ,凉州敦煌郡渊泉县(甘肃安西县)人,东汉名将,平屠各、乌桓之乱,屡破东羌、先零羌,招抚外族,促进了边境和平,功勋卓着。

段颎 ,武威姑臧(甘肃武威市)人,东汉名将,戍边征战十余年,平定西羌、击灭东羌。

董卓 ,陇西临洮(甘肃岷县)人。董卓也是个猛将,力大无双,擅长佩戴两副箭囊,骑马飞驰时左右射击。董卓少年时就结交羌族,屡建战功,一步步拜将封侯,挟天子以令天下。董卓虽然残暴,但是能拉拢一大批人为他效力,自身还是有本事的。

郭汜 ,凉州张掖(甘肃张掖)人,董卓集团的将领,汉末群雄之一。董卓死后,郭汜采用谋臣贾诩的计策,和李傕联兵攻破长安,击败温侯吕布,杀死司徒王允,占领长安,挟持汉献帝,把持朝政。

樊稠 ,凉州金城(甘肃永靖西北)人,董卓集团的将领,东汉末年军阀。董卓死后,联合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合众十余万反扑长安,随后又大败马腾、韩遂。

张济 ,武威郡祖厉县(甘肃省靖远县)人,董卓集团的将领,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也是张绣的叔叔。董卓被杀后,联合李傕等人攻破长安。

张绣 ,张济的侄子,汉末群雄之一,张济死后张绣接管了他的部队,割据宛城。曹操南征时张绣率众投降了曹操,因为曹操接纳了张济的遗孀邹夫人,张绣反叛突袭杀死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随后,在贾诩的建议,张绣再次向曹操投降,曹操也没有记仇,反而结为亲家,张绣在官渡之战、南皮击破袁谭都立下战功。

姜维 ,天水郡冀县(甘肃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姜维本来是曹魏天水郡参军,诸葛亮北伐时,受到猜疑不得已投降了蜀汉,深受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被拜为大将军,继续北伐,姜维还在剑阁抵抗钟会,邓艾却偷渡阴平,刘禅开城投降,敕令姜维投降。姜维不得已投降钟会,却挑拨钟会谋反,事情败露后,姜维、钟会被杀,邓艾也被部将斩杀。

庞德 ,南安郡狟道县(甘肃武山县)人,庞德曾先后跟随马腾、马超,最后追随了曹操。襄樊之战时,庞德率军支援樊城的曹仁,力战关羽,一箭射中关羽前额,最后被俘后誓死不降。

韩遂 ,汉末群雄之一,拥兵割据一方长达三十余年,曾联合马超等抵抗曹操,一度对曹操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阎行 ,金城人(甘肃兰州市附近),最初跟随韩遂,以骁勇刚毅、武艺超强而闻名。别看阎行名声不显,却是少有的高手,韩遂与马腾发生冲突时,阎行用矛刺马超,矛折断后又用断矛击打马超脖子,几乎杀死西凉第一猛将马超。曹操消灭韩遂平定凉州中阎行也起了重大作用,被拜为列侯。

苻健 ,略阳临渭(甘肃秦安)人,前秦开国皇帝。后赵时期,苻健就深受石虎父子的亲近,加号镇军将军,后来统军扫平关中群雄,建立前秦,

苻坚 ,略阳临渭(甘肃秦安县)人,前秦第三位皇帝,十六国最有作为的名君,一统北方。

苻生 ,前秦第二位皇帝,能力举千钧,徒手与猛兽格斗,跑得比马还快,击刺、骑射冠绝一时,曾单骑冲入东晋桓温阵中,前后斩将夺旗十余次。

吕光 ,略阳郡临渭(甘肃秦安县)人,前秦名将,后凉开国君主,阵前将万人敌张蚝刺下战马。

邓羌 ,安定郡临泾县(甘肃泾川县)人,前秦名将,号称“万人敌”,一生戎马,战无不胜,未有败绩,堪称“前秦第一名将”。

苻菁 ,前秦宗室名将,在前秦开国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

苻雅 ,前秦宗室名将,灭亡前仇池国,威慑吐谷浑向前秦称臣。

苻黄眉 ,前秦宗室名将,联合苻坚、邓羌,斩杀羌族首领姚襄。

杨安 ,略阳清水(甘肃清水县)人,前秦名将,平定曹毂之乱、五公之乱,攻灭前燕。

苟苌 ,武都郡(甘肃武都市)人,前秦名将,率军攻灭前凉。

梁成 ,略阳郡(甘肃天水)人,前秦名将,攻灭前燕、击溃前燕慕容臧。

李雄 ,略阳(甘肃天水市)人,成汉开国皇帝。

姚苌 ,南安郡赤亭县(甘肃陇西县)人,前秦大将,后秦开国皇帝。

李暠 ,陇西成纪人,西凉开国国君,唐朝皇室认定的先祖。

乞伏国仁 ,陇西郡襄武县(甘肃陇西县)人,西秦开国君主。乞伏国仁家族世代都是鲜卑族乞伏部首领,被苻坚击败后投降了前秦。淝水之战时,命乞伏国仁被任命为前将军、先锋骑,因为他的叔叔叛乱回师讨伐。淝水之战后,乞伏国仁背叛前秦,建立西秦。

张轨 ,安定郡乌氏县(甘肃平凉市)人,前凉开国君主。八王之乱时,张轨割据凉州,拥戴晋愍帝司马邺,抵抗汉赵军队,受到朝廷的信任,被封为凉州牧。

沮渠蒙逊 ,张掖临松(甘肃张掖市)人,十六国时期北凉国君。

刘雄 ,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名将,追随齐王宇文宪东灭北齐,北讨稽胡,跟随太子宇文赟西征吐谷浑,屡立战功。

李虎 ,陇西郡成纪(甘肃秦安县)人,北魏、西魏名将,八柱国之一,李渊祖父。

李世民 ,唐朝的第二位皇帝,领兵攻破长安,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

李孝恭 ,唐朝宗室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灭萧梁,破辅公祐,平定江南,屡立战功。

李道宗 ,唐朝初年宗室名将,李道宗被演义黑的一塌糊涂,但是李世民曾评价他是与李勣、薛万彻二人齐名的名将。

李神通 ,李渊的堂弟,唐朝宗室名将。

李祎 ,吴王李恪的孙子,唐朝宗室名将,神武军的创建者。

李晟, 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人,唐朝中期名将,号称“万人敌”,屡破吐蕃,讨伐河朔,平定朱泚叛乱克复京师,被封为西平郡王。

李愬 ,李晟的儿子,唐朝中期名将,雪夜下蔡州,生擒吴元济,平定淮西叛乱。

吴玠 ,德顺军陇干县(今甘肃省静宁县)人,南宋名将。吴玠和弟弟吴璘领兵抗金,在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屡此挫败金军,为保全川蜀之地作出杰出的贡献。南宋初期的七位抗金将领为被追封为七王(蕲王韩世忠、鄜王刘光世、循王张俊、鄂王岳飞、和王杨沂中、涪王吴玠、信王吴璘),吴玠就是其中之一。

吴璘 ,吴玠的弟弟,和哥哥一起领军抗金,屡立战功,被追封为信王。

刘锜 ,德顺军(今甘肃省静宁县)人,南宋初年名将。早年多次战胜西夏,名震西夏,后又在顺昌之战中大破金将完颜宗弼军,是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之后又在柘皋之战再破金军,这一战也是“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

王进宝 ,甘肃靖远人,清朝名将,河西四汉将之一,在平定三藩之乱中有功。

董福祥 ,甘肃环县(当时属宁夏固原)人,清末着名将领。在收复新疆之役中,董福祥先后参与收复达坂城、托克逊城、喀喇沙尔、哈密等地,威震新疆。庚子之变中董福祥率军抵抗八国联军,击毙沙俄军团长安宁科夫,击伤俄军将军,后来议和期间,董福祥被指控为“首凶”,要求清政府将其处死,慈禧因为他护驾有功,最终将他革职,终老田园,死后迫于列强的压力也没有赐予谥号。

西北四马, 马步青、马步芳、马鸿宾、马鸿逵,统治西北地区数十年的马姓军阀。孙殿英率大军进攻宁夏,意欲吞并西北时,四马联合拒孙,经过4个月激战,以孙殿英惨遭毁灭性打击而告终。

开国少将

张明远, 甘肃岷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

侯世奎 ,甘肃皋兰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

黄德魁, 甘肃临夏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

康健民, 甘肃定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

李化民, 甘肃临洮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

刘懋功 ,甘肃庆阳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

鲁瑞林 ,甘肃临夏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

徐国珍 ,甘肃天水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

靳虎 ,甘肃榆中人,1961年晋升海军少将。

从地理角度看,甘肃从西北沿东南走向,一千多公里,面积十分广范。气候南北相差甚大,但又四季分明,宋朝以前,森林覆盖面积大,气候适宜,富甲天下。水草丰美,非常适合农耕放牧,又有丝绸之路从中穿过,经济繁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今临洮修筑长城,那时,中原彊界,不过临洮一固原一与赵长城相连,北方匈奴屡屡相犯,直至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收复河西三地,此后两千多年的时间中,战争连绵不断,中原与外族的战争大多在西北甘肃境内。因此上,甘肃境内,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涌现出不少铁血将士。有的出了名,有的却默默无闻,在 历史 的长河中,即使很多不是甘肃籍的名将,也在甘肃这块大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关西(甘肃、宁夏 、青海)出过的名将有:

飞将军李广(西汉);

三国西凉马超

姜维(三国,识破孔明计策,战平赵云);

庞德(三国,“射羽中额”,战平关羽);

北周上柱国将军李虎(唐太宗袓上)

李晟(唐,“以众则不足,以谋则过多”。开始为唐将,后为唐宰相);

李继迁:西夏帝国奠基者

李元昊:西夏帝国开国皇帝,大败宋、辽两国军队,为西夏建国创立基础。

王进宝(清,康熙年间,陕西提督。《鹿鼎记》王进宝将军原型,协助韦小宝捉拿吴应熊);

王万祥(清,康熙年间名将,台湾总兵,太子少保)。

马化龙(回族),西北回族宁夏金积堡起义领袖,多次击败清军,后失败。

董福祥(宫保),抗击八国联军甘军首领

马褔䘵,马福祥(回族),抗击八国联军甘军将领

升允,陕甘总督,兰州大学创办者。

马鸿宾(回族),宁夏马家军将领,在抗战中做出过贡献,解放前和平起义。

马步芳(回族):青海马家军阀,曾在河西走廊击败红军西路军。

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人,西汉时期名将。李广英猛威武,斩敌无数。在匈奴侵入萧关的时候,李广当时的身份是平民,但是李广从小习武,懂得骑马射箭,一路斩杀了很多敌人,由此被命为汉中郎。后来汉景帝继位,李广被重用,当了陇西的都尉,又改任骑郎将。

⑶ 我想知道张轨与南宫长万分别是哪个朝代和哪个诸侯国的人

张轨 (255-314)十六国时期西晋凉州刺史。前凉建立者张寔之父。字士彦。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
南宫长万(?-前682年),又名南宫万,春秋时期宋国将领。

⑷ 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人物-张轨-的简介

西晋凉州刺史。十六国时期前凉建立者张寔之父。字士彦。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家世儒学,少年时受张华器重,在洛阳任散骑常侍。永宁元年(301)出任凉州刺史,在州兴办学校,安抚人民,击败入侵的鲜卑族。西晋以来河西荒残,缣布代替钱币,人民不便。张轨时经济恢复,又用五铢钱。从此钱币流通,人赖其利。西晋末年,中原大乱以后,凉州比较安定,流移人士纷纷来此避难。他效忠西晋皇室司马氏,向次派兵到洛阳,意在保卫京都,匡扶王室。愍帝入关后,又派步骑两万到长安。张轨的后裔保据河西六十余年,俨然独立,但始终尊奉东晋王朝,几次通过成汉、苻秦控制地区,与江东联系。376年苻坚灭前凉,前凉主张天锡被俘。肥水之战苻坚败后,张天锡乘机渡江回到东晋,为十六国君主亡国后唯一投附江南者。张氏政权在河西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给以后河西地方若干以凉为名的政权奠定了基础。

⑸ 张轨的人物生平

张轨 ,字士彦,安定乌氏人,是西汉常山景王张耳的第十七代孙。家族世代举孝廉,以专攻儒学着名。张轨的祖父张烈为曹魏外黄县令,父亲张温为太官令 ,母亲为陇西辛氏。
张轨年少聪明好学,很有才能声望,姿态仪表文雅端庄,与同郡人皇甫谧关系很好,隐居在宜阳的女几山。西晋泰始初年(265年),张轨继承叔父恩荫的五品官。中书监张华与张轨谈论经义以及政事利弊,十分器重他,认为安定郡的中正压制蒙蔽了人才,对张轨的言谈为人大为赞美,觉得他就是在二品等级里也是很优秀的。卫将军杨珧征召任用他为属官,授职为太子舍人,累次升任至散骑常侍、征西军司。 张轨因为时世多灾难,便暗自图谋占据河西之地,为此占卜预测吉凶,得到六十四卦中的泰卦与观卦相遇合,便扔掉蓍草大喜道:“这是霸者之吉兆啊。”于是请求朝廷让他担任凉州刺史。公卿大臣们也推举张轨,认为其才干足能统辖远方。永宁初年(301年),张轨出任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当时鲜卑族反叛,盗匪纵横州里,抢劫财物,张轨到任后,立即予以讨伐,剿灭盗匪,斩首一万余人,于是张轨威名大显凉州,教化施行于河西。张轨以宋配、阴充、氾瑗、阴澹为左右得力谋士,征召九郡贵族子弟五百人,建立学校,开始设置崇文祭酒,其地位和别驾一样,春秋两季实行以射选士的礼仪。秘书监缪世征、少府挚虞夜里观测星象,聚在一起说:“天下将乱,避难之所唯有凉州而已。凉州张刺史德行气量不凡,莫非应在此人身上!”太安三年(304年),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叛乱,张轨派兵三千,东奔京师保卫天子。
当初,汉末金城人阳成远杀海太守叛乱,郡里人冯忠前往为太守收尸,抚尸号哭,吐血而死。张掖人吴咏被护羌校尉马贤征召为佐吏,后来吴咏担任太尉庞参的属官,庞参、马贤彼此捏造罪状互相陷害,按其罪状应处以死刑,二人都召引吴咏作证,吴咏考虑到无法使二人都有理,便自杀而亡。庞参、马贤惭愧后悔,相互之间自行和解。张轨祭扫冯、吴二人之墓并优待他们的子孙。永兴年间(304年―305年),鲜卑贵族若罗拔能反叛骚乱,张轨派司马宋配征讨叛敌,斩杀若罗拔能,俘虏十余万人,张轨威名大震。晋惠帝派遣使者任命张轨为安西将军,并封为安乐乡侯,食邑一千户。于是大规模修建姑臧城。姑臧城本是匈奴人所建,南北长七里,东西长三里,地势有龙的形状,所以又称卧龙城。当初,汉末博士、敦煌人侯瑾对他的门徒说:“日后城西边的泉水会枯竭,将有双座楼台立于泉水潭上,与城东门相望,其中定有霸者出现。”到曹魏嘉平年间(249年―254年),郡里长官果然建造学馆,在城西泉水潭上筑起两座楼台,与城东门正好相遥望。至此时,张氏便成为河西霸主。 永嘉初年(307年),东羌校尉韩稚诛杀秦州刺史张辅,张轨属下少府司马杨胤向张轨进言说:“今日韩稚违抗上命,擅自诛杀张辅,明公手握重兵镇守一方,应惩罚那些不法之徒,这也是《春秋》倡导的大义,春秋诸侯之间互相残杀互相吞并,齐桓公不能救助,则齐桓公以此为耻。”张轨听从他的建议,派中督护氾瑗率领二万兵马讨伐韩稚,先派人给韩稚送去一封信说:“当今朝廷纲纪混乱不堪,各方诸侯应并力勤王。适才得到雍州文书,说你兴兵内讧。鄙人督察经略一方,义在讨伐叛乱之徒,将士三万,络绎进发,朋友故旧受害之痛,心中怎可言状!古人作战,以保全国家为上,你若单人匹马来军门谢罪,你我尚可共事平定世难。”韩稚得到书信后向张轨投降。张轨派主簿令狐亚聘问南阳王司马模,司马模十分高兴,将天子所赐之剑送给张轨,对张轨说:“自陇地以西,一切军政大事皆委托于你,此剑如同权杖。”
永嘉二年(308年),王弥侵犯洛阳,张轨派北宫纯、张纂、马鲂、阴浚等率领凉州军马打败王弥,不久又在河东击败刘聪,京师歌谣道:“凉州大马,横行天下。凉州鸱苕,寇贼消;鸱苕翩翩,怖杀人。”晋怀帝司马炽嘉奖张轨的忠诚,进封他为西平郡公,张轨推辞不接受。 当时天下已乱,各方诸侯不听朝廷使命,张轨派遣使者朝贡皇帝,一年四季从不废止。朝廷嘉奖张轨,一再降诏慰劳。 永嘉二年(308年),张轨因患中风而不能说话,命儿子张茂代管凉州。酒泉太守张镇暗中召引秦州刺史贾龛以取代张轨,秘密遣使到京师,请求尚书侍郎曹祛任西平太守,图谋构成相依互佐之势。张轨别驾麹晁想独断专行作威作福,又派使者到长安,告诉南阳王司马模,声称张轨身体残废,请求朝廷让贾龛代替张轨,而贾龛也准备接受这一任职。其兄责备贾龛道:“张公是当今名士,在凉州威名卓着,你有何德何能可去代替他!”贾龛便打消了这一念头。朝廷又任命侍中爰瑜为凉州刺史。治中杨澹快马奔驰到长安,将自己的耳朵割下来放在盘子上,诉说张轨遭人陷害,南阳王司马模便上疏朝廷制止了更换刺史之事。
晋昌人张越,是凉州的大族,有谶言说张氏雄霸凉州,张越自以为自己的才干能力可以应验此言。张越从陇西内史升任梁州刺史。张越志在统辖凉州,便托病回到河西,暗中谋划取代张轨,派其兄张镇及曹祛、麹佩传书各郡废免张轨刺史之职,以军司杜耽代理州事,让杜耽上表朝廷请求任命张越为凉州刺史。张轨发出命令道:“鄙人在凉州八年,不能安定地方,又适值中州叛军作乱,秦陇危急,加之身患重病命在旦夕,因而真心考虑隐退让贤。只是职位所在责任重大,不便马上了结心愿。不料有人无端兴起今日事变,这实在是不明白鄙人之心。鄙人把离开凉州贵地看作如同脱掉脚上的鞋子而已!”张轨打算派主簿尉髦拿着疏表进京,同时准备车马,预备回宜阳养老。长史王融、参军孟畅用脚踩断张镇发送的文告,推门而入劝谏张轨道:“晋室多变,人民涂炭,实在依仗明公安抚西方。张镇兄弟胆敢放肆作乱,应宣明其罪行而诛杀叛党,不能成全他们的野心。”张轨默然。王融等实行戒严。武威太守张琠派儿子张坦快马奔赴京师,上表朝廷说:“魏尚安抚边疆反而获罪,赵充国尽忠报国反而遭贬,这都是前代历史中值得讥讽而当今可引为借鉴的事。顺阳吏民怀念太守刘陶,为他守墓者多达千人。张刺史来治理凉州,好比慈母抚育赤子,凉州百姓爱戴张轨,好比干旱季节的禾苗迎得甘雨。听说朝廷听信流言,打算更换刺史,百姓惊慌不安,如同将要失去父母。当今戎夷胡人扰乱华夏,不宜轻率搔动一方。”不久张轨任命其子张寔为中督护,率兵讨伐张镇。又派张镇的外甥太府主簿令狐亚前往劝导张镇说:“舅舅何不审时度势看清成败安危?张公在凉州德高望重,兵马如云,这就像烈火已熊熊燃烧,你却等待江汉之水来浇火;溺于洪流,指望越地之人来救助,岂不是鞭长莫及!现在数万大军已兵临城下,惟有诚心诚意归顺官府,才能使亲人平安,延续门户,保全家族幸福。”张镇痛哭流涕说:“我这是为他人所误!”便将罪名加到功曹鲁连身上并将其斩首,向张寔投降谢罪。张寔率部南进讨伐曹祛,赶走了曹祛。张坦从京师赶回,晋怀帝特下诏慰劳张轨,依准司马模所奏,下令诛杀曹祛。张轨大喜,赦免州内死罪以下的叛党。命令张寔率尹员、宋配领步兵骑兵三万余众讨伐曹祛,另派从事田迥、王丰率八百骑兵从姑臧西南出石驴,占据长宁。曹祛派麹晁在黄阪一线设防抵抗张寔大军。张寔从隐秘小道通过浩浩亹,在破羌与曹祛交战。张轨斩杀曹祛及其牙门将田嚣。 张轨派治中张阆送五千义兵及郡国秀才孝廉、赋税账簿、器甲土产交付京师。命令主管官吏详细察问凉州自建州以来,高洁纯正遗弃富贵退隐世外以保持节操者;高才硕学着述经史者;为国为君临危不惧杀身殉义者;忠心进谏而获罪者;交涉应对随机行事而避免祸患者;武勇机智为时世排除灾难者;奸谄误主陷害忠贤者;等等都用文状呈报到州府。凉州父老莫不庆贺。光禄卿傅祗、太常挚虞送信给张轨,告诉京师饥荒匮乏,张轨马上派参军杜勋给朝廷献马五百匹、毯布三万匹。晋怀帝派使者进拜张轨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封霸城侯,又升张轨为车骑将军、开府辟如、仪同三司。授封的文书未到,而王弥就兵临洛阳,张轨派将军张斐、北宫纯、郭敷等率精锐骑兵五千人来保卫京师。及至京师陷落,张斐等皆被贼军杀害。中州人纷纷逃到凉州避难,张轨分割武威一部分设立武兴郡,又分西平郡(今青海西宁市)界置晋兴郡以收容流民。太府主簿马鲂向张轨进言道:“四海动荡,天子未得反正,明公率凉州之兵直捣平阳,必将所向披靡,有征无战。不知明公担心什么而不采取这一行动?”张轨道:“这正是我所想的事。” 同时,张轨亦继续支持西晋,晋怀帝被掳到平阳后,张轨曾打算倾一州之力进攻平阳。
不久秦王司马邺进入关中,张轨便迅速传檄至关中,檄文说:“主上遇险,流落贼营,普天分崩,举国丧气。秦王司马邺天资卓越圣明仁德,神机武断以应天时。世祖之孙中,秦王今为长者。凡我大晋之人,食粮之民,占卜取卦克期效忠,光明险恶同心同步。应选择吉日,奉尊秦王登基继位。今日派前锋督护宋配率步兵骑兵二万,直抵长安,护卫天子,击退左右之敌。西中郎将张寔率中军三万,武威太守张琠率胡人骑兵二万络绎进发,将于仲秋中旬在临晋会师。” 次年,秦王司马邺被立为皇太子,派使者前往凉州拜张轨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张轨坚决辞谢。秦州刺史裴苞、东羌校尉贯与占据险要与朝廷断绝往来,张轨命令宋配率兵讨伐。西平人王叔与曹祛余党麹儒等威逼前福禄令麹恪为君主,逮捕太守赵彝,与东边的裴苞等人相呼应。张寔回师讨伐,斩杀麹儒等。左督护阴预与裴苞在狭西交战,大败裴苞,裴苞逃到桑凶坞。这一年,北宫纯投降刘聪。皇太子派使者向张轨重申先前的授命,张轨坚决推辞。左司马窦涛向张轨进言道:“周公旦封于曲阜而不辞,姜子牙封于营丘而受命,这就是所谓明确国家法令,奖励有大功者。天下崩溃,主上流亡,凉州虽为边远之州,但明公不忘匡扶朝廷,因此朝廷推诚相待,嘉奖任命再三传送至州。明公应遵从朝廷旨意,以满足众人之心。”张轨依旧坚决不从。
当初,张寔平定麹儒,将首恶六百余家改迁别处。治中令狐浏说:“清除恶人,如同农夫除草,务必锄去草根,使草不能再滋生成长。今日应将叛党之家全部迁走,以绝后患。”张寔未加采纳。麹儒余党果然反叛,张寔进兵平定了此乱。
永嘉七年(313年),晋怀帝被杀,司马邺继位,是为晋愍帝,并升张轨为司空,张轨坚辞不受。太府参军索辅向张轨进言道:“从前用金贝皮币作买卖货币,消除了用粮食布帛度量交换的损耗。两汉制造五铢钱,贸易流通不息。泰始年间(265年―274年),河西地区荒废不堪,便不再使用钱币,割布分段来计钱数。绢布既被毁坏,交易起来又困难,只会徒然破坏女工的作业,使布帛不能制作衣服,实为严重的弊病。如今中州虽战乱不休,但凉州安定,应恢复使用五铢钱以畅通买卖贸易。”张轨采纳这一建议,建立制度,以布帛为标准,用钱交易,钱币便大为流行,凉州百姓获得便利。同时,刘曜寇犯北地,进逼长安,张轨又派参军麹陶率三千人马保卫京都长安。建兴二年(314年),晋愍帝派大鸿胪辛攀拜张轨为侍中、太尉、凉州牧、西平公,张轨又坚决辞谢。 同年五月,张轨卧病不起,临终前留下遗言道:“我平生对他人无甚恩惠,今日疾病垂危,大概命将告终了。我死后,文武将佐都应尽忠尽义,务必安抚百姓,上报国家,下安家室。我死后以普通棺木从简安葬,墓中不藏金玉。好好辅助我儿安逊(张寔的字),听从朝廷旨意。”上表朝廷请求立其子张寔为世子。五月己丑日,张轨去世,终年六十,葬于建陵,朝廷追赠侍中、太尉,谥号为武公 (《十六国春秋》、《资治通鉴》皆作武穆公)。张轨的亲信部下及后拥立张轨长子张寔继任了凉州牧之职。曾孙张祚僭号,追谥为武王,庙号太宗。

⑹ 前凉政权的建立者前凉太祖张轨是怎样的一个人

张轨(255-314),字士彦,晋朝时曾担任凉州牧,被看做是前凉政权的实际建立者,其子张寔于公元317年建立前凉,其曾孙张祚追封张轨为武王,庙号太祖。关于张轨的事迹,我们可以从《晋书》和《魏书》之中一窥踪迹,而《晋书·列传第五十六》更为详细。

总而言之,张轨在凉州盘踞多年,推行教化,征战四方,为凉州地区的稳定做出了贡献,虽然后来曾因病险些失去对凉州的管控,但在其子的努力下,还是在最终获得了对凉州地区的控制权,为前凉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是一个于乱世之中有雄才大略的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