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月球是什么样子要图片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着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
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即撞击坑,这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形。月球上直径大于1000米的撞击坑多达33000多个。
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撞击坑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撞击坑,深达8788米。除了撞击坑,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
(1)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图片扩展阅读
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称,月球内部可能蕴含“白金宝藏”——埋藏着铂、钯等贵重金属。研究人员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撰文指出,虽然他们没有直接检测到这些金属,但他们认为,在月球火山岩样本中检测到的硫与其内部存在的硫化铁相关,而硫化铁是储存铂和钯等贵金属的好地方。
解释月球形成的一种主流假设认为,45亿年前,一颗大小与火星相当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形成了月球。因此科学家认为,月球和地球的组成成分相似。如果这一假设正确,月球火山岩中贵金属的含量应与地球相当,但测量结果却远低于预期,这让科学家们困惑不已。
为厘清这个谜题,最新研究负责人、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的詹姆斯·布伦领导的团队首先在实验室里重现了月球内部的极端压力和极端温度,以观察有多少硫化铁形成。
结果发现,在月球内部形成的大多数贵重金属都附着于硫化铁矿床上,这意味着它们不能被岩浆带到月球表面,同时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月球岩石样本中发现的贵金属数量如此之少。
B. 一个月里月亮在每天的形状是什么样
一个月里月亮在每天的形状为:
1、新月(朔月,农历初一):基本看不见,或者隐约看见一弯细线;
2、蛾眉月(农历的初二~初六):如眉似弓;
3、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半圆;
4、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十四):椭圆;
5、满月(望月,农历十五~十六):圆盘;
6、渐亏凸月(农历十七~二十三):椭圆;
7、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半圆;
8、残月(农历二十四~月末):如眉似弓;
9、农历月最后一天又变为新月:基本看不见,或者隐约看见一弯细线。
(2)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图片扩展阅读:
月相是指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月相不是由于地球遮住太阳所造成的(这是月食),而是由于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阳照到发光的那一部分所造成的,其阴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阴暗面。
阴历与月相:
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分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在农业气象学中,阴历俗称农历、殷历、古历、旧历,是指中国传统上使用的夏历。
而在天文学中认为夏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这是由于阴阳历比传统的阴历要额外地增设闰月和节气、节令类信息。
C. 月亮是长什么样子的
月亮的样子是: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着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即月坑,这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形。月球上直径大于1千米的环形山多达33000多个。
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结构特征:
月球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12.7等。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为0.22勒克斯,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
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9%,其余91%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7%。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
D. 今天晚上月亮是什么样的(照片)
E. 中秋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图片)
中秋是8.15,月亮已经最圆了,阴历就是按月亮的圆缺来形成的,十五这天地球挡的太阳光最小,所以月亮全部反光发亮,
F. 初一至三十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月相变化规律:
1、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称为新月或朔,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因为被挡住了光线。
2、农历初三、初四,称为新峨眉月,月面朝西 ,太阳落山时出现在西边四十五度左右的天空上,晚上九点左右消失在西边的地平线上。
3、农历初七、初八,称为上弦月,月面朝西,太阳落山时出现在正午太阳的位置,晚上十二点左右消失在西边的地平线上。
4、农历十一、十二,月相变成凸月,月面朝西,太阳落山时出现东边四十五度左右的天空上,凌晨三点左右消失在西边的地平线上。
5、农历十五、十六,称为满月或望,月面呈圆形,太阳落山时从东边地平线升起,第二天太阳升起时消失在西边的地平线上。
6、农历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晚上九点左右从东边地平线升起,第二天太阳升起时消失在西边四十五度左右的太空上。
7、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称为下弦月,月面朝东,晚上零点左右从东边地平线 升起,第二天太阳升起时消失在地面的正上方。
8、农历二十七、二十八,称为残娥眉月,月面朝东,凌晨三点左右从东边地平线升起,太阳升 起时消失在东边四十五度左右的太空上。
四种主要的月相: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
(6)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图片扩展阅读
月相的意义
(1)潮汐
月相和海洋的潮汐有关系,因为潮汐和月球的引力作用有直接关系,比如在满月的时候会引起大潮。潮汐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像军事、旅游、远洋航海、海洋渔业、海水养殖,海洋工程、科学实验及沿岸各种生产活动都要受到潮汐的影响。
(2)照明
因为夜晚天空中照明主要是靠月亮,所以,月相也是人们夜间活动时必须考虑的,尤其是在边远荒芜的地区。
(3)宗教
和某些宗教活动有关系,特别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中有斋月一说。
(4)寓意
中国自古就有花好月圆的讲究,月有阴晴圆缺,而满月往往代表着圆满、顺利和吉祥的意味。
G. 月亮真实的样子是什么样的
月球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 -12.7等(见)。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为0.22勒克斯,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9%,其余91%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7%。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
H. 月亮都有什么形状
月相共分八种:
新月(朔月,农历初一):基本看不见,或者隐约看见一弯细线
蛾眉月(农历的初二~初六):如眉似弓
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半圆
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十四):椭圆
满月(望月,农历十五、十六):圆盘
渐亏凸月(农历十七~二十三):椭圆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半圆
残月(农历二十四~月末):如眉似弓
农历月最后一天又变为新月:基本看不见,或者隐约看见一弯细线
(8)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图片扩展阅读:
月相意义
1、潮汐
月相和海洋的潮汐有关系,因为潮汐和月球的引力作用有直接关系,比如在满月的时候会引起大潮。
潮汐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像军事、旅游、远洋航海、海洋渔业、海水养殖,海洋工程、科学实验及沿岸各种生产活动都要受到潮汐的影响。
2、照明
因为夜晚天空中照明主要是靠月亮,所以,月相也是人们夜间活动时必须考虑的,尤其是在边远荒芜的地区。
3、宗教
和某些宗教活动有关系,特别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中有斋月一说。
4、寓意
中国自古就有花好月圆的讲究,月有阴晴圆缺,而满月往往代表着圆满、顺利和吉祥的意味。
5、其他
顺便说一下,因地球纬度不同,在南北半球看月相的左右是颠倒的,这个其实也不难理解,如果你在北半球上,倒立拿大顶,看到月亮的情况就是在南半球的样子,月亮的脸它真会“偷偷的在改变”。
I. 月亮是什么样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佳句。在我国民间传说中,月球是个美好的世界。那里有珠光宝气的广寒宫,有“起舞弄清影”的嫦娥仙子。但实际上,那里是既无空气又无液态水的不毛之地,一点生气都没有。
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所以永远不会有风霜雨雪。因为没有了大气层,声音也就无法传播,所以这是一个无声世界。登月的宇航员要相互交流,只能依靠无线电来联络。
没有大气的保护,紫外线及高能量的宇宙线都可长驱直入,一切生命都无法驻足。没有大气保护的另一可怕后果就是不会有液态水,没有水的地方当然是生命的禁地。那些大大小小的陨石会撞击月球,以至月球的表面变得满目疮夷。
由于没有大气调节温度,月球上的温度变化十分剧烈。阳光照射到的地方,温度高到127℃,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温度降到零下183℃,比冰天雪地的南极温度还低。
月球是一个自己不发光的星球,它是依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光的。
月球的直径是3476千米。只有地球的3/11。体积是220亿立方千米,约是地球体积的1/49。质量是7350亿亿吨,只有地球的1/81。在太阳系的100多颗卫星当中,月球并不算小,它的体积仅小于木卫三、土卫六、木卫四、海卫一和木卫一,排在第6位。它的表面重力只有地球的1/6,一个60千克重的宇航员到月面上会“身轻如燕”,只有10千克了。据登月者说,在月球上行走最好像袋鼠那样,一蹦一跳地跳跃式前进。
像地球一样,月球也是一个坚实的固体星球。其中心的核由铁元素构成:中间一层是月幔,由软流层与岩石构成;最外的月壳表面是瓦砾的风化层。美国“阿波罗”宇航员登陆月球时,在月面上踏出了许多深深的脚印。这些足迹很可能会在荒凉的月面上得到永远的保存。
月球离地球最近时的距离为356400千米,最远时为406700千米,平均为384000千米。除了绕地球公转外,它还在不停地自转着。月球总是以同一半球朝向地球的,这是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完全相同的结果。在1959年前苏联的“月球3号”绕到月球背面以前,人们从不知道月球背面是什么样的。
不同的时日月亮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姿态,在农历三十、初一两天,月亮大体与太阳同时升落,所以一般见不到月亮;在初二、初三日,太阳落山时,一勾弯月如细眉,出现在西方地平线附近的天空中;到初七、初八时,太阳落山,半圆的上弦月移到正南方天空;在十五、十六日,日落西山时,一轮满月升东海;再往后,太阳落山时,月亮还在“地底”下迟迟不肯出来;及至农历二十八、二十九日,天空出现残月时,东方已经破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