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头部左侧颞骨见1厘米骨性突起,考虑是颞骨小骨瘤,需要怎么治疗
小骨瘤,不疼不痒不长大就不要管它,如果有红肿热痛,增长快就要找外科割掉
❷ 乳突是什么
乳突是解剖学名词,指乳房状的突起。
乳突有两个意思。
1、颞骨乳突
位于颞骨的突起,叫颞骨乳突,从颞骨乳突部的底面突出的圆锥形突出,体表可以触及,位于外耳道的后面和茎突的外面,为颞骨的组成成分之一,位于颞骨的后部。
2、腰椎乳突
位于腰椎上关节突后缘的一个卵圆形隆起,叫腰椎乳突。关节突分向上的上关节突和向下的下关节突,左右成对,相邻的关节突构成关节突关节。
(2)男生颞骨突出真人图片扩展阅读:
根据气房的发育程度可将乳突分为四型:
1、气化型(pneumatic type)占80%,气房发育良好,气房间隔很薄,乳突外层也薄;气化型可分2型:部分气化型乳突,乳突有几个小房或气窦≤5cm2;完全气化型乳突,气房≥6cm2。
2、板障型(diploetic type),气房小而多,气房间隔较厚,外层骨质较厚,颇似头盖骨的板障构造。
3、硬化型(sclerotic type),气房未发育,骨质致密。
4、混合型(mixed type),上述任何两型或三型并存。
❸ 怎样判断自己属于什么脸型(图片)
根据亚洲人脸型的特点,一般可以分为八种类型:
1,杏仁形脸型,。
2,卵圆形脸型。
3,圆形脸型。
4,长圆形脸型。
5,方形脸型。
6,长方形脸型。
7,菱形脸型,。
8,三角形脸型。
脸型是指面部的轮廓。 脸的上半部是由上颌骨、颧骨、颞骨、额骨和顶骨构成的圆弧形结构,下半部取决于下颌骨的形态。这些都是影响脸型的重要因素。颌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决定了脸型的基础结构
(3)男生颞骨突出真人图片扩展阅读
1,首先准备一面大镜子,站在镜子前20cm左右还能让你看到你胸部以上;
2,用发卡吧头发都向后固定住,露出你的耳朵以及发际线;最好能穿低胸的服装,以免衣服的领型视觉上改变你的脸型;
3,观察自己的脸型:额头最宽处、颧骨最宽处、下巴最宽处 进行对比,排出顺序;
4,并且确定你的脸的大概长度进行对比,简单的对比通过一只铅笔进行大致的测量就可以确定。
5,当然你也可以用一个皮尺测量并记下数字,数字能更好的确定你的脸型,不过这可能就需要别人帮忙啦~先说说最完美的脸型吧:颧面宽和颞面宽的比例是1:0.819;颧面宽和下颌角宽的比例是1:0.678;完美的下颌角角度为116度。
脸型:
1,内脸型:内脸型人的五官都朝中间集中。双眼两侧到脸廓的距离长,脸颊面积也较宽大,会让人觉得脸蛮大的。
2,外脸型:外脸型的人五官都往外跑,感觉五官扁平,不够出色。
3,上脸型:上脸型的人五官都集中在上半部,脸颊到下巴的距离很长。
4,下脸型:下脸型的人额头很高很宽,五官都往下半部集中。长相可爱,显得孩子气。
5,吊脸型:吊脸型的眉毛、下眼尾、嘴角全部往上吊,会给人凶巴巴的感觉,显得有点俗气。
6,垂脸型:垂脸型的眼睛和脸颊都往下掉,下嘴唇很厚,总是给人一脸倦态的感觉,所以显老。
❹ 这是什么脸型有没有感觉额头突出很多额头小
嗯,就是,额头小,突出,有点像椭圆脸
❺ 这个男生是什么脸型
你好 通过你分享的照片来看,这个脸型是标准的国字脸,满足国字脸的基本标准:
1、腮骨比较方,棱角分明;
2、太阳穴的凹陷(颞骨)和颧骨还有腮骨宽度差不多;
3、下巴不突出,有点和腮骨融为一体。
不过就算是国字脸也不用担心,国字脸也是可以瘦的,因为一般国字脸是由于咬肌增大导致的;那么建议你平时多吃富胶原蛋白的食物,牛蹄筋、猪蹄、鸡翅、鸡皮、鱼皮及软骨中,都含有丰富的胶原蛋,他们可以让 皮肤 柔软更有弹性,也能抑制法令纹的生长。含有维生素A和C的食物,可以抗氧化。橙子,胡萝卜,菠菜,青椒,都是多多益善
其次因为咬肌主要是因为长期咀嚼较硬食物导致的,可以试试佳颜果,它在咀嚼过程中,将钾元素等有益于瘦咬肌成分渗入面部皮下层,可以达到消除咬肌
❻ 颧骨突出怎么办
颧骨突出大体可分为重要向前方突出的、主要向两边突出的以及前部和两侧都突出的三种情形。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给你的面部造成败笔。到底颧骨突出是怎么回事呢?如何解决呢?
1614306027
颧骨的标准
西方人面部窄长,经颧弓的面部横截面前后径较长,而左右径较短,因此西方人以颧骨凸出、富裕品位感和立体感为美,颧骨整形经常以增高颧骨为主;东方人面部相对宽短,经颧弓的面部横截面前后径较短,面左右么较长,因此东方人以椭圆形或鹅蛋形脸为美,要求颧骨位置高低适中,面部曲线温和。
一般来说,向前方突出时主要是采取削的办法缩小,两侧重要是用切骨和移动地位的方式缩小。若把前方削得太平,脸的轮廓就太平直而显得更宽,也可能减少魅力,相反若是两侧就将其充足缩小为好。
颧骨突出解决方法
颧骨颧弓磨削或缩小整形术有很多办法,大体可分为从口腔侧进进以施术的方法和通过火皮切开做手术的方法,目前,大部分都是应用口腔进路的方法来进行颧骨缩小术,而头皮进路的方法主要是在除皱和前额整形等其他手术时同时施行。
手术主要是通过颧骨截骨移位、颧骨磨温和颧骨上颌骨3处截骨等办法实现颧弓缩小的目标。手术在无痛的状况下进行,40分钟即可完成颧骨整形手术,颧骨整形术后无需拆线。颧骨整形术后三天即可拆绷带回家。
❼ 长相哪种脸型他
说一个比较具体的部位:颧弓。讨论一个部位,大多离不开对骨骼、软组织分布差异的判断。一般来说,正面部颧弓明显的人,常常在视觉上,还伴随着太阳穴凹陷的问题。这类脸型的存在感非常强,常常显得非常强硬。同时,视皮肤状况来定,如果皮肤松弛,老化严重,这种脸型,还会看起来格外憔悴显老。因此填充太阳穴无疑能从正面脸型线条上,减少太阳穴和颧弓的高度差,从而柔化面部线条。大部分假性颧弓宽大的人,的确也应该采用这个办法。比如之前,突然面部轮廓反差巨大的奚梦瑶同学。她的面部轮廓不光饱满圆滑了非常多,同时脸的面积看起来也并没有增加。但是常规意义上,会认为填充太阳穴是以颧弓最宽点为基准,补充脸部面积以达到修饰线条的功效,那么看起来理所应当脸应该比之前宽。其实这是大部分人对于填充的误区。也因为这个误区,当奚梦瑶的脸在填充之后,看起来并没有增加宽度,反倒依旧小巧,因此就有一种说法是,她不光做了面部填充,还做了颧弓内推。那么这种脸型的变化,到底是哪种项目带来的呢?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太阳穴和颧弓之间的关系。大部分人常常把太阳穴和颞骨混为一谈,其实是不对的,颞骨组成了太阳穴的一部分,而又不仅仅局限于太阳穴。从正面看起来,我们常规讲的太阳穴,位于眼尾到发际线之间的部分然而从颅骨的角度来说,太阳穴所处的位置,其实是颅顶骨,额骨,蝶骨,以及颞骨的交汇点,也就是下图叫做翼点的位置。但是我们在做面部填充的时候,太阳穴的范畴并非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它更偏向于蝶骨大翼,以及蝶骨颞骨的交汇处。同时,蝶骨与颞骨的交汇处,其实也是我们视觉判断太阳穴最低点的位置蝶骨就不做详细的描述了,这个部位形态就如一只蝴蝶,主要位于颅骨之下,真正能从侧视角度看到的区域相对较小(蝶骨大翼),但是却非常重要那么,为什么我们讲太阳穴的时候,总是要紧紧的抓住颞骨不放呢,这就需要再仔细看一下颞骨范围。它的面积比视觉上我们常规说的太阳穴的面积,要大的多,并且延续到了发际线之后以及耳后。从视觉惯性出发,我们经常会忽略由头发遮盖的这部分骨骼结构,但是事实上,其实它对于脸型的影响,非常之大。换句话说,太阳穴是否需要填充,其实并不只是单纯的看发际线到眉尾眼尾的区域是否低于颧弓,而是要综合颞骨整体尤其是后端的宽度,蝶骨颞骨交汇处的位置,与颧弓的宽度做对比,抓住症结所在。只讲结构的话,你们难免会觉得有点困扰,看不懂~那么我们一边看颅骨的位置,一边教大家如何在自己脸上找到这些位置,让我们一边摸头~ 一边判断 首先,关于颞骨和蝶骨的交汇处,这个部位从正面的颅骨图片并不是很容易辨别,但是侧面就非常清晰。对应到脸上,其实非常好找,仙女们可以稍微的用力按压自己的太阳穴区域,会明显的发现这个区域有一个最低点, 每个人的情况会不太一样,但是基本都会在眼尾和发际线连线的中线附近。我们把这个点称作A点点其次,对于颞骨,这块骨头的区域相对较大,因此,我们把颞骨和顶骨的交汇处,确定为参照点从眼尾画一条向后的延伸线(红线),再从眉毛画一条向后的延伸线(蓝线),取这两条线之间的距离,且对应耳朵正上方的位置的中点,则是我们要找的颞骨和顶骨的交汇处。 对应到脸上其实也非常好找,就是我们常说的太阳穴区域向后平移的,被头发遮盖的最宽的部位。依旧在耳朵之上,可是不要过于往上了,不要超过眉毛的界限。 我们称这个点为B点。最后要确定的当然是代表颧弓宽度的点啦~~上一篇已经讲过了,非常简单,就是正面观中面部(注意是面部而非头部)最宽的点。我们称这个点为C点。如果你跟着我的步骤,那么这三个点你都已经找到了,其中颧弓的C点不需要一直摸着(毕竟我们没有三只手),只需要定点就可以了,它用肉眼就完全可以确定。现在我们来一起明确一下三个点的关系,看你到底是需要填充太阳穴,还是颧弓内推。情况一 填充太阳穴如果B点高于C点,且C点高于A点,那么需要考虑太阳穴填充。也就是说你的颞面宽度大于颧面宽度,而颧蝶交汇处也就是太阳穴的最低点,则小于颧面宽度。这个时候填充太阳穴,不会从视觉上增加脸的面积,反而会柔和颧弓。情况二 颧弓内推如果B点高度小于C点,且与A点几乎持平或者差距很小 微微大于A点,那么需要考虑的是颧弓内推。这种情况说明你的颧弓宽度远远大于颞面,已经是正面“脸大于头,头不包脸”的状态,且太阳穴区域并没有凹陷。这个时候如果错误的选择填充太阳穴而非颧弓内推,就会导致脸看起来格外宽大。情况三 颧弓内推+填充太阳穴如果C点高度大于A点和B点,而A点高度又远远小于B点,那么需要考虑颧弓内推,同时填充太阳穴。也就是说,你的颧弓已经明确的大于颞面宽度了,但是太阳穴的最低点则又远远低于颞面,“头包不住颧弓,而太阳穴又过分紧窄”因此需要太阳穴和颧弓共同改善当然,还有第四种情况,可是这种情况在亚洲人中间相对少见,也可以顺便讲讲,就是颧面宽度和颞面宽度几乎持平,正面几乎只看得到颧弓,看不到侧面头发遮盖的部分,而颧弓又非常紧凑的内收。 基本上西方人的颅面发育会呈现这个趋势,颅骨的纵深长,而不扁平。这种情况下太阳穴最低点稍微凹陷,其实也无大碍。好啦~~ 讲完了这几个部位的关系,相信你对自己有个相对清晰的判断了,那么再转回到奚梦瑶身上。不要用下面这样的照片去判断她的颧弓,毕竟当时的超模审美路线,本身妆容就需要突出颧弓颧骨,因此在颧下面颊的位置都画了阴影,以便突出颧弓的存在感。那么我们来看她早期的照片,可以看的出她属于我们说的第一种情况,B>C>A, 遵从了颞面宽度大于颧弓宽度大于太阳穴最低点,而且得益于模特优异的头身比,她的头颅整体偏小,所以每个面的宽度其实都比常人要窄。 但是为什么那个时期,颧弓看起来就格外的明显呢。 翻一翻她还处于模特时期的照片,会发现脸非常消瘦,不光是脸,甚至全身都要比现在的观感骨感嶙峋的多。不光是太阳穴区域的软组织薄弱,颧下的脂肪也非常的薄。 因此表情平淡的时候,颧弓和周围区域的高度差,就会特别明显,颧弓自然会显得扎眼。这种情况下,当她笑的比较开,软组织发生位移,其实颧弓的存在感就没那么强了,并且,面部凹陷的问题也解决了。所以,从奚梦瑶真实的面部情况来看,其实她并不必要做颧弓内推,填充一下面部脂肪,就能完美解决颧弓存在感过强的问题。可能有些小仙女会说,那么她有没有可能既做了颧弓内推,又做了填充呢。 不太可能,因为她眼眶下缘最低点,到颧弓最宽边缘处的距离,其实并没有变化当然,她的脸在填充之后,并没有增加脸部面积,面部线条变柔和的同时依旧脸型依旧小巧,除了跟固有的颞面颧面结构有关之外,还和她的下颌角有关。即使她曾经消瘦的阶段,除了颧弓之外,棱角也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分明,她的下颌角小且内收。 对比起来 其实表姐的面部线条硬朗感,要强烈的多因此,她不仅仅填充了太阳穴,还补充了颧下面颊区域的脂肪,增加的面积也无非是连接了她的颧弓和格外紧凑的下颌角,最多只会起到柔和线条的目的,并不会让她的脸变大。换句话讲,她的面部骨骼结构,本身就属于小脸的底子。因此做了填充之后,就很容易靠近大众常规的脸型审美标准了(小且流畅)。这篇算是围绕轮廓的一个核心部位的小文~希望有所帮助~Good Luck!
❽ 素描怎么画好人头像
画好素描头像,首先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避免公式化、概念化地将人物画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好像人物形象是从一个模型里刻出来的。要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特征,首先要掌握头部的基本结构,明确骨骼、肌肉的形状和位置;其次是形神兼备,注重对人物内在性格和情绪的刻画。只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留意模特情绪变化时眉、眼、嘴的细微变化,抓住神情最为自然、生动的时刻进行刻画,就能使画面充满生气。对于考生来说,形神兼备是人像写生的最高要求,应贯穿素描头像学习的始终,而不是在技巧提高之后才去追求。总之,要画好素描人像,获得扎实的素描基础知识和准确的造型能力,要靠进行大量练习才能达到的。俗话说“熟能生巧”,技巧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同时还要多看优秀的素描人像作品,提高鉴赏力,进而大胆地进行多方面的尝试,不断提高绘画水平,画出更好的作品。
认识素描头像之头部基本比例
头部的基本比例关系我们大致可以概括为“三庭五眼”,就是脸的长度大概是三个鼻子的长度,而宽度则是五个眼睛的长度,这对抓住大的头部的比例关系非常有帮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微差,这就是个人的形象特征,有的人鼻子会长一点,有的人眼睛会宽一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人脸五官大小的比例关系也基本一致。在写生时,一定要根据自己所处的视角的透视关系来确定头部比例关系,切不可生搬硬套。要想画好形,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要锻炼自己的眼力,在了解头部基本比例关系的前提下,还要对模特多进行对比和观察。
1从平视角度分析头部基本比例
总结平视时头部的基本规律,这对其他角度观察头部都会有重要作用。头高的一半处是眼睛;眼睛到头顶距离的1/5处是眉毛;眉毛到鼻底的长度等于眉毛到发际线的长度,也等于鼻底到下巴的长度;鼻子到下巴距离的1/2处是下唇缘;耳朵的长度等于眉毛到鼻底的长度。以眼形的长度为单位,可以把脸的宽度分成五个等份,从左侧发际线至右侧,为五只眼形;两只眼睛之间有一只眼形的间距,两眼外侧至侧面发际线各为一只眼形的距离各占面部整体宽度1/5的长度。
2从仰视角度分析头部基本比例
人物头部的基本结构会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形体会因为角度的原因发生巨大的改变,仰视会造成面部结构及五官形体的变化。首先,头部下巴的部分会被拉长,脑门的高度会随之变短,注意鼻子底线和耳朵上沿的关系;五官整体会呈现出向上弯曲的弧度的趋势;头部五官的位置会提高,耳朵的位置则会相应降低;还有就是下巴底面的面积会加大,转折较清晰,也能看得比较清楚。要在掌握正面观察头部的基础之上灵活处理其他角度的变化。
3从俯视角度分析头部基本比例
在高一点的位置观察人的头部,会出现俯视的效果,直观的感觉是脑门变大、变宽了,而下巴却变短、变窄了,感觉头部整个形体向下收进去了。俯视的角度,要注意眉毛和耳朵上沿的空间关系;从侧面俯视观察模特,特别要注意鼻子和耳垂的空间关系,眼睛和下巴的空间关系;俯视角度的半侧面是比较难表现的,不仅要注意五官排列向下弧度的特点和趋势,还要格外注意五官之间形体所形成的角度关系,这也是帮助检查形体准确与否的客观依据。
认识素描头像之透视技巧
透视
头部通过颈部的运动,可以前俯后仰、左右转动。随着空间的变化及观察对象时的视线高低与视角的变化,头部及五官位置之间便产生了各种透视现象。如头前俯,则头顶扩大,面部及五官缩短,下颌面比例加大。头的不断转动便产生了各种透视弧线的变化。
把握这些透视变化,首先应确定头部中线、五官辅助线,再以此出发去把握头部运动规律。在把握这一规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掌握透视变化规律,如近大远小,视线以上的东西近高远低,视线以下的东西近低远高等;二是了解头部的结构连贯性,头部运动引起结构透视变化,要依靠结构辅助线从中找出变化规律;三是视觉位置的判断力要准确,观察整体透视视角,推断出变化的透视幅度。只要把这三者把握好,无论头怎样运动,都能从中寻出一定的规律。
1. 正面
平视的透视规律:
一般平视、正面头像都保持正常的五官比例,没有明显的透视变化。
仰视透视规律:
一般仰视、正面头像顶面缩小,面部及五官缩短,下颌突出,体积放大,这就是上小下大的仰视效果。
俯视透视规律:
俯视与仰视正好相反,头顶扩大,面部及五官缩短,这就是上大下小的俯视效果。
平视透视规律:
平视半侧面头像的长宽比例由于受透视旋转变化的影响,透视影响较为明显,几条五官辅助线发生近大远小的变化。
仰视透视规律:
这个角度透视影响很明显:横线方面,几条水平的五官辅助线发生近大远小的变化;纵向方面,顶面缩小,下颌放大,上小下大的仰视效果。
俯视透视规律:
这个角度透视影响很明显:横向方面,几条水平的五官辅助线发生近小远大的变化;在纵向方面,与仰视正好相反,头顶扩大,面部及五官缩短,体现出上大下小的俯视效果。
3.正侧面
平视透视规律:
一般平视、正侧面头像都保持正常的五官比例,没有明显的透视变化。正侧面平视头像的长宽比例由于受透视水平旋转变化的影响,纵向比例发生变化,而横向比例保持不变。
仰视透视规律:
由于正侧面只能看到半张脸,横向的五官透视变化不是特别明显,但在纵向方面,顶面缩小、下颌放大、上小下大的仰视效果较为突出。
俯视透视规律:
由于正侧面只能看到半张脸,横向的五官透视变化不是特别明显,但在纵向方面,与仰视正好相反,头顶扩大,面部及五官缩短,体现出上大下小的俯视效果。
4.透视范例
这张作品中模特额头的形体比较饱满,要注意分析额头部分的透视关系,该“转”过去的结构要处理得能“转”过去,这些都要通过准确的透视关系表现出来。
3/4侧面素描头像的透视关系会比较复杂,要尽量把握准确,否则远处的脸会翻”过来,严重影响头部形体的准确性和空间感。
注意五官结构的辅助线应该是基本平行的,这样才能保证五官的透视是在同一视点和角度上,五官和面部其他结构的透视关系应该保持一致和统一。
注意脸部侧面结构也应基本保持一定的平行关系,否则就会产生正面的五官和脸的侧面脱节的现象,这样的错误是非常明显的,我们需要特别注意。
认识素描头像之构图技巧
构图也就是经常提到的画面经营位置,这一步是在画素描头像之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而关键性的问题。
1. 从视角来说:在训练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从仰视、平视、俯视及正面、侧面、四分之三等不同角度进行训练。
2. 从媒介来说:应有意识地对短发、披肩长发、辫子、帽子、眼镜、胡子、围巾等辅助物的形式进行训练。
3. 从规律来说(以考试用纸为准):
八开纸通常上面留出1.5—2厘米,头像高度为22.5厘米左右。
四开纸通常上面留3厘米,头像高度为25厘米左右。
在构图中,通常情况下,头部视线前方都要留出相对较多的空间,后方的空间可相对少一些。当然此规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遇到表现女性长发,梳马尾辫和四分之三侧面角度的表现时,头部可适当往前移,缎带辫子留出一个相对合适的空间,以此来保证画面中头发作为一个最重的色块在画面中上下左右及大小的视觉不衡。
强调画面构图的完整性。能从经营作品的高度去控制调整画面,避免在动笔之前欠缺主动的整体观察与思考,消极、惰性地对待肖像与画面之间的关系,欠缺整体的布局与安排,以致造成构图上诸多的弊端。
原则上人物安排于画面视觉中心,大小适当,以保持画面平衡,注重人物头、颈 、肩整体在画面中的关系。避免过偏、过满、过空等现象。
素描头像知识要点——骨骼解剖
解剖知识在绘画中研究的本质是骨骼和肌肉,要透过人物的表面找出它们的连接构造规律,在写生时,把结构理解为面的转折和穿插。这些转折和穿插受光源和视角的影响不是很清晰,绘画时要通过骨骼和肌肉去分析对象。理解了这些骨骼和肌肉的造型特征,与头像的写生相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结构的特点。
学习解剖的目的大致有两个:一是对头像形体组成由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培养我们整体的观察方法与表现能力。二是培养造型能力。对骨骼和肌肉有更深层的认知后,构成肌肉骨骼的形状、大小等不同因素,同时也有空间变化的不同要求,因此,认真理解和学习解剖知识对素描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
骨骼解剖
学习画人像应该理解对人头部外形起决定作用的是头骨。头骨除下颌骨以外,其余各块是接在一起的一个整体。它由主要的骨骼结构组成不同的形体转折面,其直接影响头部外部特征的突出点称为骨点。头骨包括额骨(额骨的两组主要骨点即额丘和额前弓是构成额头的主要转折面)、颅顶骨、枕骨、颧骨(含颧弓,是头部正面和侧面的转折骨点),鼻骨、颞骨(与额骨和颅顶骨形成头部上半部上面和前面的分界线)、上颌骨(包括眶下凹和颊骨)、下颌骨(包括下颌角和颏结节)。头的上半部呈半球形,从颞骨边缘到眉弓到额骨的额丘、额前弓形成头部重要的转折点。头的中部由鼻骨、颧骨、颊骨、颧弓构成扁方形的结构框架。颧骨和颧弓处于头骨中部的两个侧面,颊骨和眶下凹是颧骨延伸正面中部的支骨,颧骨从侧面到正面的左右两个骨点,是决定头下半部基本形的骨点。头骨结构体积形状及大小骨点的转折,决定了人物头部的立体框架,也影响着人体的外部特征。这是作画塑造形体必须了解的第一依据。
素描头像知识要点之肌肉解剖
构成人物头部另一基本特征的是肌肉结构,肌肉的收缩和扩张体现了人物面部表情特征和精神面貌的变化。了解头部肌肉的走向、位置和体积的厚薄,对我们生动地表现头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头部的肌肉依附于头骨而又彼此相互作用,比如颞肌和咬肌,就起到收合下颌骨、放开下颌骨的作用,我们吃东西的时候就靠这一组肌肉的收缩与扩张来起功能性作用。尤其是咬肌,是面部最后是我有力的肌肉,它起于下颌角骨点周围,上附颊骨,并穿过颧弓与颞肌连成一体,所以人在吃东西或紧咬牙关时往往带动颞肌的运动。又如上唇方肌和下唇方肌也是一组相互作用的肌肉。通过这组肌肉运动,人的嘴能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如喜、怒、哀、乐、惧等表情都是由这些表情肌配合完成的。头部肌肉的厚薄也决定了肌肉运动量的大小。一般情况下,运动量小的肌肉硬而薄,如额肌、颧肌;运动量大的肌肉显得软而厚,如口轮匝肌、眼轮匝肌、上唇方肌和下唇方肌等。另外,头部的主要肌肉,如额肌、皱眉肌、眉间降肌、颞肌、眼轮匝肌、颧肌、鼻肌、上唇方肌、唇三角肌、下唇方肌、口轮匝肌、颏肌、笑肌、咬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是连接颈部的主要肌肉。必须了解它们的结构、位置、形状及各自的功能作用,同时还要观察它们之间有机的整体关系。只有深刻地理解了头部各部位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这种正确的感性认识加以运用,才能主动概括和提炼人物头像,塑造出头像的深刻内涵与本质。
素描头像知识要点之眼部训练
眼睛的形状因人而异,有圆、扁、宽、双眼皮、单眼皮等区别。但基本的骨骼结构和肌肉组成是一样的,万变不离其宗,只有把结构这个框架搭好,才能更好地将其不同的个体特征表现出来。
眼部由眼眶、眼睑、眼球三部分组成。眼球为圆球形状水晶体,嵌在眼眶内,外部由上下眼睑包盖着,我们所看到的眼睛只是显露在外面的半球形部分。
眼部结构
画眼睛的时候,脑海中一定要出现一个球体,无论眼球或者是眼珠一定要根据球体来上调子。表现眼皮时,线条的深浅、方圆和粗细等变化也要注意,这样才能表现出眼睛球体式的空间。眼睛颜色最深的部位是眼珠,眼珠的高光、反光和瞳孔等都要细致刻画。
眼部明暗表现步骤详解
眼睛一般以内外眼角为连线,呈菱形,上眼睑较厚,有投影,所以一般画得浓重些。下眼睑较松弛,多为受光的地方,所以可画轻些、淡些。眼珠需在受光面留出高光点,瞳孔要画得浓重一些。上眼睑要比下眼睑厚且长。
眉毛前面的部分向上生长,尾端则向旁边生长。要注意睫毛是纤细毛发的质感。眼睛黑眼珠部分的细节非常丰富,注意其玻璃晶体的透明质感。眼皮是包着眼角的,上眼皮会在眼珠上留下投影。
步骤一:先用简单的线条画出眼睛的大形,要注意不同模特眼睛的特征是不一样的,要加以区别。用线不要太重、太实,但是关键的结构要强调出来,还要注意眼睛结构虚实关系的变化。
步骤二: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将眼睛部分的结构清晰化,明确其体面和转折关系,加以光影的辅助作用,初步表现出眼睛局部的体积感和光影感,注意要表现得生动和准确。
步骤三:这一步要明确整个眼睛局部的黑白灰素描关系,注意重的地方是在眼窝、眼角和黑眼珠的部分;控制好黑层次的变化;亮的地方可以先空着,后面再进行深入和刻画。
步骤四:深入眼睛局部的细节,要注意眉毛、睫毛和眼珠的质感表现。内、外眼角的细节也要进行细化和丰富,这样才能加强局部的画面完成感。
步骤五:调整眼睛局部黑白灰关系的同时,要继续深入细节。在调整时要注意画面节奏的变化,该减弱的地方需要减弱,该加强的地方需要加强,还要有虚实关系的变化。
眼部多角度明暗表现步骤
由于角度的不同造成眼睛所处的透视关系也不同,表现正面眼睛时要注意其左右的对称关系和眼睛结构线向上或向下弯的趋势;3/4侧面眼睛的表现重点是体现出两个眼睛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和上下眼睑的弯曲程度;表现正侧面的眼睛时主要注意内眼角的结构转折和上下眼睑的虚实关系。
素描头像知识要点之鼻部训练
鼻隆起于面部,呈三角状,由鼻根和鼻底两部分组成。鼻上部的隆起是鼻骨,它小而结实,其形状决定了鼻子的长和宽。鼻骨下边连接鼻软骨,包括鼻中隔软骨、鼻侧软骨和鼻翼软骨,鼻翼可随呼吸或表情张缩。鼻子的形状因人而异,有高挺的、肥厚的,也有尖细的、扁平的等等。鼻孔的形状则随鼻形而变化,与鼻翼的形状关系密切。
我们可以将鼻子看成是一个棱柱体,主要分为四个大面:中间的最亮的鼻梁面、两侧的灰面和最重的鼻底面。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再对鼻翼和鼻头部分进行更细致的划分。
鼻部明暗表现步骤详解
在画鼻子时可将其分为上下两部分来表现:鼻子上面部分是鼻骨,比较硬,有肌肉覆盖;鼻子下面部分即鼻头和鼻翼,它们是软骨,没有骨骼和肌肉,所以画的时候不要太硬。
观察鼻子的时候,要注意鼻子的内在结构、软骨和硬骨的位置、衔接关系和塑造方法。要分析鼻子大的体面关系,注意鼻子底面的塑造和细节变化。不同人的鼻子不会一模一样,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分析各自的特点和区别。
步骤一:起形时要注意鼻子外部的轮廓线和内部的结构线,注意鼻子形体的转折线和明暗交界线的关系,特别是鼻子底部的转折关系要交代明确,这样才能表现出鼻子厚重的体积感。还要注意对鼻子虚实关系的处理,要有所变化。
步骤二:注意鼻子的结构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鼻子上段部分的硬骨部分,另一部分是鼻头区域的软骨部分,要注意对这两部分鼻子细节的处理。鼻子硬骨部分不能画得太软,软骨部分不能画得太硬,要有所对比。
步骤三:要把画面的黑白灰关系处理明确,这对表现鼻子的体积感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光影的巧妙处理也能加强鼻子的形体感。注意鼻子的底面和投影不要画得太重、太实,这样会显得很闷,没有透气的感觉。
步骤四:深入刻画鼻子的细节,要注意鼻子正面和侧面的自然过渡,还要注意鼻子侧面和脸的正面也要有一个缓坡的过渡面。处理好过渡才会使鼻子的深入显得自然和生动,才不会觉得画得太“僵”或者太“板”。
步骤五:鼻子最后的深入阶段,除了表面处理得光滑和细腻,使其更接近皮肤真实的质感,还要注意鼻子细节的表现,比如鼻子高光的处理,鼻孔和鼻翼的包裹细节,还有鼻子投影的虚实关系等等。
鼻部多角度明暗表现步骤
鼻子有正、侧面之分,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穿插关系。因此刻画鼻子时不要着急上明暗以及勾勒鼻子的边缘线,应该把鼻梁、鼻翼和鼻底这三个结构的穿插关系理清楚,特别是要将底面结构找清楚。表现鼻梁及其边线时不要画得太黑,要控制好线条的粗细、虚实等变化。
素描头像知识要点之嘴部训练
嘴就形状来说,是由覆于上、下颌骨和牙齿之上的双唇所决定的。因为颌骨和牙齿所形成的弧度直接影响着双唇的曲直,不同的颌骨和牙齿构成的弧线就产生了不同的嘴形。嘴唇由口轮匝肌组成,上下牙齿生在半圆形的上下颌骨齿槽内。
嘴唇的形状受颌骨的影响,它的基本形是一个圆柱形。嘴巴鼓起来之后,嘴角的两边自然而然地变虚,而嘴中央朝正面的位置是对比最强、最实的。通常来说,上嘴唇呈M形,下嘴唇呈W形。
嘴部明暗表现步骤详解
口缝是上下嘴唇闭合时形成的波状线,它连接左右嘴角,是嘴部的一个表现情绪的重要部分。上嘴唇边缘线的方圆以及深浅需要注意,不要处理成简单的弧形。嘴角是嘴部与脸部衔接中非常重要的地方,上嘴唇颜色最重的交界线由嘴角处穿过嘴唇边缘线与脸部相交,在形体上形成了丰富的明暗关系,这是嘴部非常重要的一个细节。
每个人的嘴部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人嘴唇厚一点,有的人嘴唇薄一点,我们要仔细观察,细心体会。表现时可以稍有夸张,但要把握好夸张的程度,不能太过夸张。
步骤一:先勾勒出嘴部的基本形体,注意要强调出上嘴唇的明暗交界线,两边的嘴角可以画得重一点,需要强调的地方可以处理得实一点,比如唇缝处的投影。
步骤二:继续明确嘴部的结构,特别是上、下嘴唇的体面和转折关系,我们通过结构素描的方式更容易分析和表现。口轮匝肌的体积塑造和投影的形都要具体处理,要区分出大的明暗和黑白灰素描关系。
步骤三:这一步可以深入处理嘴部的体面和结构关系,局部的细节也要跟上,比如嘴角和唇缝。嘴唇周边的结构和细节也要刻画,比如人中和下嘴唇底面的凹陷结构。
步骤四:深入刻画嘴唇的细节,注意嘴唇的质感是肉肉的,不能处理得太过方硬。虽然嘴唇本身的固有色较重,但是我们不能画得过黑,这样都是不贴切的。
步骤五:最后阶段就是调整的过程,从画面整体的黑白灰关系出发,调整其素描关系。还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局部要服从整体,而不能从整体中“跳”出来。
嘴部多角度明暗表现步骤
嘴部的透视主要体现在侧面的时候,以人中为界,离视线近的部分长,离视线远的部分短。在仰视或者俯视时也是如此,只不过仰视时上唇厚,俯视时下唇厚。画正面的嘴时要注意嘴角与瞳孔对齐,女人、小孩的嘴要画得小一些。此外,还要注意人中的形状、位置和两嘴角的倾斜度,因为面部表情不同,嘴角的形状也会不一样。嘴唇的轮廓处理要有虚有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