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舞蹈中标准的兰花指
1、大拇指和中指捏合,其余三指展开的手势。
马紫晨先生主编的《中国豫剧大辞典》中这样解释:“取自植物‘兰花’的自然形态,拇指搭住中指梢尖,余三指伸直,食指用劲,软而有力。小生、小旦常用。”
释义:由植物“兰花”的自然形态,拇指搭住中指梢尖,其余三个手指伸直,食指用强劲,柔软而有力。我和小天常使用。
2、舞蹈中的兰花指的“指”字可有两种阐释:
一种是作为动词,表示指示方向或其他示意动作。动作要领是伸张五指,立食指,余四指自然弯曲,拇指指面轻贴中指指尖,拇指勿压中指指甲,表演时,眼神必须随手指移动而转向;
另一种是作名词之用,表现一种自然形态,自我表示或动作呈现,又称兰花掌,通常与其他动作之用,是静态的。其动作要领是伸张五指,立食指,余四指自然微弯,拇指指面轻贴中指第一至第二关节处,手指自然弯翘、放松,太用力会使手形僵直,眼神必须随手指移动而转向。使用者也只限定女性专用。
三、 招式门路
1、菊花门单手式,掌心一点朱砂,五指并拢,指尖向上,成捏花状,中指、拇指、小指的顺序缓缓散开如菊初放。
2、黄瓜门双手式,胳膊自然垂与两侧,双手空握,左右小指轮流小幅度弯曲,以左前右后的顺序伸屈。
(1)中国舞男生动作图片扩展阅读:
历史记载兰花指:
兰花指(掌)文化源流考略(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王松阳,男,1977—,河南南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舞蹈史学、舞蹈编导,工作单位: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摘要 :
兰花指(掌)作为中国舞蹈以及戏曲中特有的一种基本手型,有着独特的传统审美特征,具有中国人特有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心理趋向。
但学术界公认为兰花指(掌)起源于古印度佛教仪式中的手印。本文试从远古时期的手指文明到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中国戏曲文化和儒家思想的行为体现以及中国古典舞的发生学的角度,阐述兰花指(掌)的文化渊源流变等问题。进而说明,本文所述观点对中国舞蹈、中国戏曲等一切表演艺术和艺术史学的理论体系建设等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贰’ 中国舞基本功动作27个
1、1级(4-5岁):行走、音乐反射、手指扩张、手臂运动、弯曲、转身、前腿压、双吸、足位、头部运动、手臂摆动、跳跃、平步、游戏。
2、2级(5-6岁):行走敬称、音乐反射、手位、钩伸、提腰、松腰、侧开腿、推、扭、头动、半蹲、跳蛙、走鸡、游戏、模仿、想象。
3、3(6-7岁):吸收跳步和敬礼、音乐反射、波、弓、钩伸脚、吸伸腿、吸腿、手、松肩、半蹲、重脚走、鸭走、跳走、步走、模仿想象。
4、4级(7-9岁):二拍舞、三拍舞、单手位、挥手、交叉压身、张开嘴、前提、后提、抱腿、压腿、前踢、后踢、脚位、断步、断臂、小舞、打节拍练习、藏舞、东北秧歌、尾动作。
(2)中国舞男生动作图片扩展阅读:
中国舞蹈是中国舞蹈艺术的一个范畴,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历代专业人员提炼、整理、加工、创造,经过长期艺术实践考验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特色舞蹈。
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古典舞曾被一些人称为“歌剧舞”,它本身就是歌剧和舞蹈的混合体。中国传统戏曲和武术是建立中国古典舞训练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基本功训练的技巧和技巧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与其他种类的舞蹈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古典舞已经初步形成了我们自己的训练体系,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民族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范,以及我们的难度和艺术表现力,是其他训练体系所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