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认为历史上哪国的军服最漂亮呢
军服是一个国家军队的重要象征,庄严的军装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军队的威武气势,帅气的军服能够让人们眼前一亮。说起来历史上最帅气的军服 大多数朋友都会想到二战时期的德国军服。二战时期的德国军服修身帅气,让人看上去就感觉眼前一亮。德国士兵能够拥有这样帅气的军服,主要是因为德国的领导者希特勒的大力支持。希特勒在成为军人之前,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画家,在艺术家思想的影响下,希特勒对于军服的外观要求非常高。
2. 请问14陆军仪仗队男女军装礼服在制作方面有什么不同吗
仪仗队新式礼宾服于2014年8月1日正式启用穿着。此次换发的礼宾服是在07式礼宾服基础上融合我军传统和民族特色进行调整改进的,在样式、用料、颜色和标志服饰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式设计,14式仪仗礼服夏、春秋、冬均使用新式贡丝锦面料,大衣使用麦尔登呢面料,布料光泽度和抗皱性能较往代礼服有明显提高,首次设立夏礼服,外观与春秋、冬礼服无区别,但夏礼服与夏衬衣使用更加透气的面料,以保证夏季穿着的舒适性。礼服所采用配色与07式相同,海军不再设水兵服,三军官兵均使用开领4粒扣样式礼服。礼服袖口有V形金色机绣装饰与印度丝刺绣五星,裤侧有金色金属丝装饰带。裤子为无囊马裤样式,更加修身贴腿。佩用仪仗队专用高光放大版07式军装胸标,放大版07式军官领花,专用国防服役章和专用标识徽,士兵使用专用兵肩章,军官使用专用官肩章。左胸有金属丝材质绶带,绶带背部有暗扣,方便固定。左右臂均有臂章,士兵使用金色金属丝腰带,军官使用金色金属丝斜挎腰带,执行队长使用红色皮质斜挎腰带。陆空大檐帽与礼服同色,海军白色大檐帽。帽檐有印度丝刺绣帽檐花,帽瓦佩用专用大帽徽。首设夏季大檐帽,帽顶使用网眼透气材料。女军官与女士兵均戴与军种同色的卷檐帽。三军礼服均内着白色衬衣和军种领带。礼服外兜全部封死,内衬和裤子无口袋,搭配新式14式马靴,脚腕处增加叠褶,使舒适性更强。14式仪仗礼服较往代更加修身,大部分为量体定制,使礼服实现绝对合体。调整改进后的仪仗队礼宾服分性别、军种和官兵,共有18个品种。
3. 男明星的军装来袭,帅气逼人,你觉得谁的最好看
军人题材的影视剧一直很受我们欢迎,不少男演员也都扮演过军人的人物。穿上军装的他们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看起来愈加的成熟和干练,我们今天就来盘点一下,穿军装最帅的几位男明星,看看谁更胜一筹呢?每次看到穿军装的男生好多女生会说这个小哥哥好帅,那些帅哥都上交给国家了。就来看看明星穿上军装是什么样子的。
李易峰扮演的是夏拙,军装造型的李易峰是又飒又甜,胡歌在电视剧《伪装者》中扮演的明台在少爷、武士、卧底这三个身份之间切换自如。军装造型的他有一种痞帅的感觉吴京吴京的军装造型虽然不是特别的帅,可是吴京在《战狼2》扮演的冷锋一角让我们看到了军人身上的无畏和勇气。在许多朋友的心目之中,吴京可是军人的代表人物。
4. 大家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军装是哪个国家的
我觉得世界上最漂亮的军装就是咱们中国人的军装,你看中国的军人穿上军装多么的英姿飒爽,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你看印度的军装邋里邋遢。
5. 抗战时,中国驻印军是什么样的
今年9月3日是抗战胜利75周年,电影《八百》正在上映。此时联想起家中老人(当年曾在国防部外事局工作)说过许多与抗战相关的往事,再结合诸多当年亲历人的回忆录说说当年中国驻印军的二三事。
这里先说个引子: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4午夜国军三方面军副司令长官郑洞国携24位官兵(机上还装载1辆美制吉普车以方便在沪时活动)搭乘盟军C54运输机柳州起飞,9月5日凌晨飞抵上海江湾机场。
这,就是国军第一批抵沪接管在沪日军投降的军事人员。在这架飞机上有位年轻的上尉参谋,他就是后来成为着名文史学者的黄仁宇。这一重要时刻后来被他写入了自己的回忆录。
不熟悉这段历史的人或许不明白,为啥是三方面军来上海接管在沪日军的投降?这是因为当年三方面军下属各部多为王牌主力,如新6军因在滇缅作战中大败日军精锐第十八师团战功突出,被安排在南京负责最重要的受降仪式,同样,参加过抗战时多次会战的94军负责接管上海与苏州地区的日军投降。这也是三方面军历史上最高光的一刻。
经驼峰航线运到中国的美械装备多配发中国远征军,少量配发其他部队。图为1945年5月,国军第74军在即将参加芷江战役时获得配发的美械装备1门75毫米美式山炮。从这位少年兵和他脚上草鞋看,当年王牌第74军的兵员与装备不会强到哪里去。
从国内初到向印度兰姆伽基地的中国士兵以补充驻印的新编1军与第6军。到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共有5个师。全装美械,还配备两个坦克营,其中有30辆重32吨的谢尔曼中型坦克。
补充到印度的官兵一到印度后即被要求脱去身上破烂军装,换上新配发的军装。当年驻印军士兵配发军服 伙食基本是向美军看齐。
当年中国驻印军的兰姆伽基地在印度中部,处加尔各达到新德里间,面积有30平方公里,各种设施完善,配有游泳池、电影院等娱乐设施。
6. 历史上多数人认为德国的军服最漂亮,最丑的军服是哪国的呢
二战德国军服最帅,印度军服最丑。二战德国的军装裁剪非常得体,穿上德国军装的德军显得高大威猛,而且德国军装还有收腰和让人姿势挺拔的效果,因此二战后各国军装礼服的设计思路都不约而同的参考了二战德军军装。德军军装优美,手段酷烈,因此被欧洲人称之为“优雅的恶魔”!
印度军队在二战时期隶属于英国,拥有130万人部队,主要任务是协助英军防备日寇进攻印度,同时协助英军保卫英国的其它海外殖民地。在新加坡保卫战中,守卫新加坡的英国军队有13万,其中印度军队8万多人,结果3万多日寇占领了新加坡。在北非战场上,印度军队与意大利军队打的风生水起,双方势均力敌。北非战场上,隆美尔俘获了九千印军,这支印军协助德军作战,但是战绩平平。另外有一支十万人的印军跟日寇联合作战,但是战力太差,在英帕尔战役中折损过半,还脱累了日寇。印军不仅战斗力差,军装也是最丑的。
7. 为什么印度军装不采用国际主流样式呢
建国前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初期,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时部队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系红领巾以示区别。同年9月,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湖南秋收起义,穿的是各式服装,佩带红布袖章,以此象征是一支红色部队。这个时期,一部分军服是靠打土豪或从战场上缴获来的,另外一部分则依靠当地群众义务缝制,没有统一的样式。>>>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军服,八路军为土黄色,新四军为灰色,布料有粗布,也有细布,号码不分大小,上衣长度一律为“二尺五”。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服装样式与抗日战争时期相同。1946年10月,我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取消“八路”、“新四军”臂章,各部队分别佩带标有番号的臂章或胸章。解放战争后期,我军接管了一批国民党军队的军需工厂,从而初步具备了统一生产和供应服装的条件。1949年1月,军委后勤部规定了全军统一的服装样式。军服为草绿色棉平布中山装,胸前佩带长方形布胸章,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头戴解放帽,帽徽为“八一”红五角星。1949年10月参加开国典礼阅兵式的部队穿的就是这种军服。 建国后,人民解放军自从1950年统一军服制式,经历了1955年军衔服装、1962年定型生产的“六二”式军装。此后,解放军军服几经更新换代,先后进行了12次军服改革调整。 “五五”式军服图文 “六五”式军装 1965年6月1日取消军衔制后,改装“六五”式军装,全体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缀红五角星帽徽和红领章。 “七一”式军装 1969年,随着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研制了涤锦棉三元混纺单衣,1973年装备部队,称“七一”式服装。应用合成纤维纺织品作军需服装和装具,这在我军服装发展史上,是一次划时代的改革。 “七八”式军装 “七八”式服装是“七一”式的改进型,它以减重为目的,全面应用合成纤维纺织品的新成果。 “八五”式军装 “八五”式军装基本沿用1955年样式,与“七八”式服装相比,其明显区别在于布料和样式的彻底更新换代。 “八七”式军装 “八七”式军服是1987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定型的。1988年10月1日起陆续装备部队。这套服装除分礼服、常服、作训服外,还特别设置了文工团员用的演出服和军乐团、仪仗队的礼宾服。另外,还有地勤服、迷彩服、防化服、坦克服、航空服等近10种特种服装。1990年开始配发了87式制式衬衣。1992年,中央军委决定:文职干部配发制式服装,戴文职肩章、领花。用“八七”式系列军服装备部队,是我军军服史上一个突破。 “九七”式军装 1993年初,我军开始研制面向21世纪的新一代军服。新一代军服保留了“八七”式服装的优点,吸取了国际上先进国家军服的长处,与87式军服相比,在结构、用料、颜色、服饰及配套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尤其是样式、颜色更为美观、大方和协调,形成了陆军以棕绿色为主色调、海军以白色和藏青色为主色调、空军以蔚蓝色为主色调的三军颜色体系。97式军服共分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与87式服装相比,主要增加了礼服、夹克常服、毛衣、体能训练服、战士皮鞋、作战靴及国际通用的贝雷帽等品种,新增了绶带、军种胸标、姓名牌、臂章等服饰标志。 97式军服于1997年5月1日起首先在驻港部队试穿,1999年装备驻澳门部队,驻国外武官配发了97式礼服,全军其他单位未装备 2000年5月1日起,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开始统一配发99式长、短袖制式衬衣和贝雷帽,同时取消已装备部队多年的87式长、短袖制式衬衣。99式制式衬衣采用了先进的纺织和原液染色等技术,与87式制式衬衣相比,在样式结构、用料、颜色和加工工艺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提高了穿着舒适性。长袖制式衬衣官兵均为束腰式;短袖制式衬衣军官、文职干部为夹克式,士兵为束腰式。陆海空三军衬衣颜色为各军种基本色,陆军为浅绿色,海军为本白色,空军为浅蔚蓝色,体现了三军特色,形成了系列。这次向全军官兵配发的贝雷帽为我军首次装备。贝雷帽采用国际通用样式,用料为细羊毛,颜色为陆军深棕绿色、海军深藏青色、空军深蔚蓝色。贝雷帽的配发,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官兵在夏季戴大檐帽太重、太热和不便携带的问题。 2004年12月12月1日,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士兵和部分军校学员统一换发用仿毛面料制成的04式冬常服。2005年5月,士兵换发用同一材料制成的04式夏常服。我军士兵现行着穿的87式夏常服用俗称“的确良”的涤棉平布制成,冬常服用俗称“涤卡”的涤棉卡其布制成。04式士兵常服使用“多重多异复合化纤长丝织物”为服装面料,外观、质感与毛料无异,保暖性、防风性、透气性和密度都达到毛料的指标,而且有更好的抗皱保型性,能抗静电,可水洗,易干,耐磨。 04式士兵常服样式与87式常服相同,服装板型有一定改进,腰身比较明显,共有04式士兵夏常服、士兵冬常服、水兵服、士兵大檐帽、水兵帽、士兵冬帽等6个品种。04式士兵大檐帽、空军士兵冬帽和陆军士兵夏常服、冬帽、冬常服由草绿色改为棕绿色,04式海军士兵夏常服、水兵服、冬帽、冬常服由藏蓝色改为藏青色,04式空军士兵夏常服、冬常服由上草绿下藏蓝改为上棕绿下藏蓝。 为配合04式士兵常服着穿,我军首次为除海军海勤和驻香港、澳门部队以外的士兵配发02式士兵皮鞋。02式士兵男皮鞋颜色为黑色,样式为素头外耳系带式,用料为超细纤维合成革;02式士兵女皮鞋颜色为黑色,样式为素头外耳系带式,用料为黄牛正面革。 200511月11日,空军开始统一换发05式常服。空军新常服颜色为蓝灰色。新常服的正式换发,标志着空军从此拥有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与使命任务相配套的常服,结束了50多年来空军常服采用陆军土黄色上衣和海军藏蓝色裤子上下颜色不统一的历史,实现了与空军工作、训练、作战环境相一致。 07式陆海空男军官礼服 07式军服 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全军从2007年起换发07式服装。这次是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换装,涉及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4个系列共644个品种。陆军军服颜色调整为松枝绿,海军军服调整为深藏青色和白色,空军军服在深蓝灰色基础上作了适当加深。大檐帽调整了翘度,军官增加了帽檐(墙)花;夏常服为束腰式,陆、空军和海军白色春秋常服为猎装式,使体型更显修长;增加了级别资历章、国防服役章、臂章等,海军首次增加袖章,重新设计了三军统一的帽徽、领花,体现了军人荣誉,强化了军服美感。国旗、军旗、长城、天安门等中国军队的传统重要标识,简洁地融入到了臂章、领花、胸标等标志服饰上。 07式军装全军从2007年7月1日起由驻京、驻港和驻澳部队先行装备,8月1日起全军军官开始穿着,预计在09年前完成全军换装
8. 八国联军中各国军队穿的分别是什么样的军服
http://sheljeanns.blog.hexun.com/15001269_d.html
图片 在里面
介绍下
1-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列兵
2-美国海军陆战队列兵
3-法国海军装备燧发枪的海军陆战队
3-俄国海军水手
1-奥匈帝国海军水兵
2-俄国列兵
3-德国海军陆战队第三营士兵[该部队竟然有大量的中国人]
1-日本骑兵
2-日本第5步兵联队士兵[日本鬼子联队编制相当于中国一个团]
3-中国第一军团,也即“华勇营”,是英国在威海建立的雇佣军
1-意大利士兵Bersagliert是意大利头盔上带羽毛的部队,1836年由意大利将军拉马尔多拉所设立,后并入意大利陆军
2-法国海军陆战队
3-德国远东特谴队
1-第16孟加拉枪骑兵
2-旁遮普第一锡克教徒前线军
3-第四廓尔喀来复枪士兵
以上都是印度阿三追随英国的炮灰
1-日本骑兵少佐
2-美国步兵上尉
3-英国皇家威尔士燧发枪上尉
9. 军服的军服材质
图片和正文内容无关~内容由于比较难搜集,来源于贴吧博主的简介~
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
西周是青铜台铸发达时期,铠甲已经向金属材料发展。西周初年开始实行“国人”当兵的制度。《周礼.春 官.司服》详细记载了周天子、诸侯的各种冕服,其中的韦弁服是为“兵事之服”。西周军队中还没有武官,天子及诸侯就是军队的统帅,他们出征所穿韦弁服,就 是专用戎服。帅与兵的戎服区别只在与兵的裳要比帅的短些(以便于奔跑);衣裳简陋些,衣料粗些。西周武士身着的“练甲”大多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 畴。
东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 年)
春秋战国除大量使用皮甲胄外,也使用青铜铠甲。战国后期,出现 了铁制铠甲。春秋战国时期的戎服开始采用深衣。深衣是一种上衣与下裳连成一体的衣服。黄河流域的不少诸侯国已经开始创建骑兵,骑兵的出现必然要改变服装, 于是紧身窄袖、长裤皮靴的胡服便成为了戎服。
战国皮甲,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上施彩绘;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组成;甲片的编缀方法,横向均左片压 右片,纵向均为下排压上排;胄也是用十八片甲片编缀起来的。另外,铁甲出现于战国中期,它的前身为青铜甲,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兽面壮胸甲。战国时期的铁甲通 常以铁片制成鱼鳞或柳叶形状的甲片,经过穿组联缀而成。
秦(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
秦代的戎服,上自将军下至士卒形制全部相同,一律上穿深衣,下穿小口裤,士卒腿上裹有行缠, 足穿靴或履。
兵的首饰有四类。一类为帻,有两种,一种为骑兵,一种为军吏的。第二类是冠,为骑兵所戴。第三类为帽。第四类是发髻。靴履也有四种,根据形象 定名为高统靴、方口翘头履、方口齐头履、方口尖头履。靴和履都用带缚于脚背和足踝。戎服一般都束腰。腰带用皮革做成。带用带勾系接。这种铠甲为临阵指挥的 将官所穿。胸前、背后未缀甲片,皆绘几何形彩色花纹,似以一种质地坚硬的织锦制成,也有可能用皮革做成后绘上图案。
甲衣的形状,前胸下摆呈尖角形,后背下 摆呈平直形,周围留有宽边,也用织锦或皮革制成,上有几何形花纹。胸部以下,背部中央和后腰等处,都缀有小型甲片。全身共有甲片一百六十片,甲片形状为四 方形,每边宽大处理厘米。甲片的固定方法,用皮条或牛筋穿组,呈“V”字形并钉有铆钉。另在两肩装有类似皮革制作的披膊,胸背及肩部等处还露出彩带结头。
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
汉代的戎服在整体上有多方面与秦代相似,军队中不分尊卑都上穿禅衣,下穿裤。禅衣为深衣,又称沙毂禅衣(即有绉纹的单衣)。汉代军人的冠饰基本上是平巾帻外罩武冠。
东汉时期,武吏还有在平巾帻外加沙冠的习惯。汉代戎服外一般束两条腰带,一条为皮制,一条为绢制。武士主要穿靴履,以履为主,有圆头平底、月牙形头 等样式。
汉代是我国武官制度初步形成的时期。春秋以后,军队规模日益扩大,军、兵种和战略战术也不断复杂,于是出现了一些专门的军事家,形成了实际上的专职武官。
区别官兵身份的不仅是服饰,还有军服上的徽识。军服上标出徽识在先秦时代已有制度。汉代的徽识,主要有章、幡和负羽三种。章的级别较低,主要为士 卒所佩带,章上一般要注明佩带者的身份、姓名和所属部队,以便作战牺牲后识别。幡为武官所佩带,为右肩上斜披着帛做成的类似披肩的饰物。负羽则军官和士卒 都可使用。骑兵在汉末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主要归功于马鞍、马镫的发明。
魏晋时期(公元220年至公元420年)
魏晋时期的戎服主要是战袍和裤褶服。袍长及膝 下,宽袖。褶短至两胯,紧身小袖,袍、褶一般都是交直领,但也有盘圆领。裤则为大口裤。东晋与西晋相比较裤脚更大,很像今天的女裙裤。
冠饰主要有武冠、鹖 冠、却敌冠、樊哙冠、帻、幅布和帢等。军人一般都穿圆头靴,靴尖不起翘。铠甲和戎服外均束带。左侧为铁制筒袖铠,是一种胸背相连、短袖,用鱼鳞性甲片编缀 而成,筒袖铠的外形与西汉的铁铠很相似,从头上套穿,这种筒袖铠坚硬无比。胄基本沿袭东汉的形制,胄顶高高地竖有缨饰。
右侧为魏晋时期的戎服,主要是袍和 裤褶服。袍长及膝下,宽袖。褶短至两胯,紧身小袖,袍、褶一般都为交直领,右衽,但也有圆领。
元(公元1279年至1368年)
元朝之所以能东征西讨,依靠的是一支强大的军队,蒙古主力军全部是骑兵,组织严密、装备精良,而且还配有火器,尤为突出的是甲 胄。甲身全部用网甲制成,外表用铜铁丝缀满甲片,内层用牛皮为衬,制作十分精巧。
元代的戎服在建国之初无论将帅士兵,只有本民族的服饰——质孙服。蒙古式 戎服的冠是帽和笠。蒙古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政权,争取汉族上层人士、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支持,在各方面都遵行汉法。
定都北京后,朝廷制定百官的礼服、公 服,大都采用汉制。公服与宋代相同,武士的戎服是唐宋形成的式样。平时一般都穿靴。元代铠甲有柳叶甲、有铁罗圈甲等。铁罗圈甲内层用牛皮制成,外层为铁网 甲,甲片相连如鱼鳞,箭不能穿透,制作极为精巧。
另外还有皮甲、布面甲等。戎服只有一种本民族的服饰,即质孙服,样式为紧身窄袖的袍服,有交领和方领、长 和短两种,长的至膝下,短的仅及膝。
还有一种辫线袄与质孙服完全相同,只是下摆宽大、折有密裥,另在腰部缝以辫线制成的宽阔围腰,有的还钉有钮扣,俗称 “辫线袄子”,或称“腰线袄子”。这种服装也是元代的蒙古戎服,军队的将校和宫廷的侍卫、武士都可服用。
明(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
明代的甲胄绝大多数是用钢铁制造的,技术十分先进,种类繁多。明代的武官制度是历史 上最完备的,而军戎服饰的等级差别也最明显。武官九品以上有四种官服:朝服、公服、常服和赐服。除常服使用较普遍外,其余三种都属于宫廷服饰,不属戎服范围。
穿常服时要戴乌纱帽,常服和赐服虽也不属于戎服范围,但常服作为武官的品级制度经常要穿戴。明代军人在穿戎服时,即可戴盔甲,又可戴巾、帽、冠。帽为 红笠军帽。冠有忠静冠、小冠等。明代军士服饰有一种胖袄,其制:“长齐膝,窄袖,内实以棉花”,颜色所为红,所以又称“红胖袄”。
骑士多穿对襟,以便乘 马。作战用兜鍪,多用铜铁制造,很少用皮革。将官所穿铠甲,也以铜铁为之,甲片的形状,多为“山”字纹,制作精密,穿着轻便。兵士则穿锁字甲,在腰部以 下,还配有铁网裙和网裤,足穿铁网靴。明代的下级军人一般只能穿履,而不能穿靴。
清(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1年)
作战时只穿戎服或绵甲,根本不穿铠甲。盔在清代重新改称胄,胄分官胄、随侍胄、兵胄几种。清代中后期铠甲废弃不用后,戎服成了军队的唯一服饰。戎服都是满族衣裳。
清代的武官有朝服、蟒服、补服、行袍等几种服饰。补服如明代的常服,以胸背上的补子区分文武官的品级。行袍为武 官的戎服,其形制与蟒服相同。官服的冠饰与袍服一样,文武相同。
士兵的戎服要简单的多,上身穿对襟无领上袖短袍,下身穿中长宽口裤,上衣外面一般还要罩一 件马褂。士兵的冠饰有暖帽、凉帽、头巾和毡帽等几种。
清军的军官一般穿靴,士兵穿双梁鞋或如意头鞋。清代的腰带有朝带、吉服带、常服带、行带等几种。清代 中后期,由于久无战事,天下太平,统治集团上层日益骄奢淫逸起来,再加上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封建意识作崇,居然坚持“骑术乃满洲之根本”的愚蠢政策,放 弃对现代科学技术和兵器的研制,使国防力量迅速衰弱。
新军军服虽然仍然参杂很多旧色戎服,但无疑是中国近代军服的开始。旧式戎服从历史舞台上完全消失,则是在满清皇朝被推翻以后。清代一般 的盔帽,无论是用铁或用皮革制品,都在表面髹漆。
盔帽前后左右各有一梁,额前正中突出一块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盘,盔盘中间竖有一 根插缨枪、雕翎或獭尾用的铁或铜管。后垂石青等色的丝绸护领,护颈及护耳,上绣有纹样,并缀以铜或铁泡钉。
铠甲分甲衣和围裳。甲衣肩上装有护肩,护肩下有 护腋;另在胸前和背后个佩一块金属的护心镜,镜下前襟的接缝处另佩一块梯形护腹,名叫“前挡”。腰间左侧佩“左挡”,右侧不佩挡,留作佩弓箭囊等用。围裳 分为左、右两幅,穿时用带系于腰间。在两幅围裳之间正中处,覆有质料相同的虎头蔽膝。
10. 菲利普亲王身穿军服的经典照片,背后的真正故事是这样的,对此你怎么看
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原来是希腊王子年轻的时候,他看起来很好,一见钟情伊丽莎白二世在划船比赛中第一次见到他13岁的伊丽莎白二世与这个身高1.9米,金发碧眼的蓝眼睛男人一见钟情,两人坠入爱河为了能够结婚伊丽莎白二世,菲利普亲王必须放弃对希腊王位的继承,并将原始基督教信仰更改为东正教信仰更改为英国国教教堂,并将名称更改为菲利普.蒙巴顿准备好所有程序后,两人正式成为夫妻结婚后,两人育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