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解放战争时期国军的军装
越南去找,那里有溃逃的国民党军官,现在估计没几个活人了。
‘贰’ 国统时期国军的军服都有哪
第五阶段 国民党陆军(1946年3月至1949年9月)
1946年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有关军队进行整编的决议,决议中重新就军队的服装样式进行了统一设计,并在全军进行逐步换装,但因同年7月内战爆发,在三年解放战争中有许多国民党军队还没来的及换发新军装就被人民解放军歼灭,所以在我们现在看到的当年的照片中国民党军队着装十分混乱。(国统时期国军的军服小规模的用过一段时间德式军服后来又换了美式比较乱。)
‘叁’ 国军美式军服的领花从尉官到将官分别是什么形状
领花是军人佩带在衣领上的识别标志,多为金属制作。最开始没有领花时多用领章。
领章形状有平行四边形、矩形、斜角形等。领章一般用织物制作,缀有军衔或军兵种专业勤务符号。
国民党换装美国军服之后国军美式军服的领花从尉官到将官分别是。
尉官:军衔尉官是杠杠
(3)国民党军装男人图片扩展阅读:
国军军衔等级:分为3等10级
将官3级(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
根据军官所属的军种和技术特点,在海军空军和专业技术军官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专业技术”名称。
20世纪初,清朝新军最先引入军衔制。此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几个时期实行的军衔制,基本上都是在清末军衔制基础上的发展和沿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先后两次实行军衔制,并进行了多次修改。
‘肆’ 以前国民党军官军服是什么颜色的
国民革命军的标准服制
国民革命军的军服沿用了北伐时期黄埔军校学生军的军服样式,以灰色棉布裁剪的中山装为主,手持苏制7.92毫米莫辛-纳甘M1891式步枪,配大盖帽、军裤、皮带和布绑腿,士兵足穿草鞋.军官则配皮鞋。这种服装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基本上被沿用。中山装式样的上衣成为军装的基本制式,而大盖帽由于不易制作,且不便于实战,后改为布制野战帽。
在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中央军的夏常服主要以黄绿色为标准色,是由蒋介石聘请的德国顾问们建议使用的。读已故历史学家黄仁宇教授的文章可知,从1931年前后到1942年,这种颜色的夏季制服一直是国民政府中央军主要采用的制服颜色,后来才换成土黄色的夏常服。除黄绿色军服外,也有部分部队在抗战前后穿卡其色军服(例如淞沪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中央军的第87师和第88师)。
在原地方军阀部队所属的非嫡系杂牌军中,北方部队大多数以灰棉布制服为主,即使嫡系部队也有不少穿灰布棉军装的。此外据文献记载,两广部队(李宗仁、白崇禧的桂军,余汉谋的粤军)穿着土黄色军服。龙云的滇军则是蓝绿色军装,这可能是受到法军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法军就是穿着这种军装。
冬装方面,无论中央军还是杂牌部队,都是以灰色棉布制服为主。所谓的灰色,实际是略带浅蓝色的灰色。在国外出版的大多相关书籍中,经常被描述成深蓝色。这种误解有可能是源于大战后期来华美军的回忆。当时的滇军即穿着蓝色棉制服,甚至还有一个师(陆军暂编第19师�Τち��?接受了美军装备。
国民革命军的上衣以中山装为标准,但各个时期均有不同变化,如上衣的衣领、口袋式样以及布料色泽等。直到1936年1月20日。国民党颁布《陆军服制条例》后,才将所有军服统一:上衣为中山装,衣领较宽,胸口袋无褶襞,袋盖中央有尖角,胸口袋上缘是平齐的,位于第二颗钮扣处,其它方面则和以前相同。
‘伍’ 有没有觉得二战时期国军的军服特别的帅啊(
不同人不同的看法吧,但是在下很喜欢德国的军装(无论是国防军还是SS部队,而且SS的礼服是十分耐看的),尤其是三色迷彩,感觉非常喜欢。而日本航空兵的飞行服倒是看上去很不错,英国方面红魔鬼(也就是空降部队)的装束也是很不错的。当然这个还是因人而异吧,但总的来说,比较受欢迎的是:德国和美国的
‘陆’ 国民党的将军们左胸前佩带的几道横彩杠表示什么意思
代表佩戴该标志的军官的级别、军龄,也有彰显功勋的作用。
这种标志叫——资历章
民国时期国民党常服的左胸前有配饰。解放后新中国成立,我军的常服配饰中便没有再沿用该标志。
一直到了200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07式军服换发后,级别资历章作为了新增的军服装饰物,级别资历章对军官的级别、军龄起到了显示的作用,也实现了勋表的部分功能。
(6)国民党军装男人图片扩展阅读:
级别资历章架是按照一架多用的功能设计的,因我军是初次使用,目前只显示级别和军龄,组合要素还较单一,待时机成熟后再作新的拓展。根据这一特点,安排如下几条组合规则:
1、级别资历章每排应当排满3枚略章。
2、级别略章应当排列在级别资历章架最上一排中间位置,军龄略章和装饰略章排列在其他位置。
3、军龄略章通常按照1至5年的顺序,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循环排列。为排满级别资历章架,也可以按照1至4年、1至3年军龄略章依次循环排列。
4、连、排级选择1至10年军龄略章排列,但第一枚必须是可选范围内最小的一枚;营级以上军龄略章每次循环排列,应当从1年军龄略章开始。
5、使用10年军龄略章,连、排级排列在右侧位置,营级以上排列在该排的中间位置。
6、2排以上军龄略章的末位,根据军龄可以选择1至5年军龄略章的任意一枚。
7、装饰略章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必须使用时,通常排列在最下一排。使用1枚时,排列在末位;使用2枚时,排列在军龄略章两侧;确需使用3枚以上时,自末位往前排列。
8、连级军官服役年限超过15年,只能按照15年佩带军龄略章,不得使用其他级别资历章架。
9、《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规定的勋章、奖章、纪念章的略章,按照规定在级别资历章架上与级别资历章组合佩带,略章式样、佩带办法由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规定。
‘柒’ 每次看到民国的照片就感觉那个时代太拉风了!军阀,战争,名媛,帅哥,军服。。。。
民国时确实帅哥如云
但本人只顶张灵甫一人
‘捌’ 国民党军装胸前的长条形彩色小条是什么意思
西方把勋章(orders)当做最高荣誉,是对卓越成就的最高奖赏。勋章由勋带和奖 章两部分组合而成。勋带也叫绶带,是悬挂奖章的精美丝织物。奖章部分才是核心 所在,通常是贵金属,佐以名贵矿物——红宝石、蓝宝石和大克拉水钻。不仅标明 佩戴者的神勇程度,也是对勇士的物质犒劳。
随着社会进步,战事频繁,军服左上角的有限空间已经容纳不下太多的勋章。 为避免众多勋章挤在一起磨损、丢失、彼此干扰,坚硬的贵金属自伤或扎伤他人, 人们开始摘掉坚硬的奖章,只戴柔软的勋带。再往后,人们又把勋带叠成小方块, 固定在军服左上角,以此显示往日的荣耀,军装左 上角闪光的“小花格子”——“略章”或者叫“略表”。
‘玖’ 清末新军、北洋军、国民革命军的军服都是什么样子的
甲午战争中,自认为泱泱大国的大清居然败给一个蕞尔小国日本,举国震惊。为了维护统治,同时也为了平息众怒,清廷决心采纳众议,改革军制,学习西方列强,建立一支“习洋操、用洋枪”的新型军队。为了区别清廷的八旗、绿营、淮军等旧式军队,这支军队也被称为新军。
国民党军服
抗战胜利后,美国开始全面介入中国,在美国顾问团的建议下,国民党对军服再次进行了改革,将原有的军服改用了大檐帽、大翻领、黄色卡其布等,并采用了美式肩章、领章并用的军衔标志。
不过,这次军制军服改革,依然如同国民党的历次改革一样没有完成。不过比之前几次,原因有了变化,这次的原因是时间不足,因为还没等国民党全面贯彻军服改革,它就已经被赶出了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