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酒红色底片背景图片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酒红色底片背景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8-10 14:35:00

1. 跪求脑筋急转弯、智力题(要附答案的)

1.问题:有一天狗狗和青蛙比赛游泳,青蛙为什么输了?

答案:因为比的是狗刨泳。

2.问题:什么动物的屁股杀伤力比嘴厉害?

答案:黄蜂(黄蜂又称为“胡蜂”、“蚂蜂”或“马蜂”。腹部尾端内隐藏了一支退化的输卵管,即有毒蜂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3.问题:小兔子、小绵羊、小狐狸、小老虎等一起去“7-11便利店”因为太吵了,就被打了出来,惟独小绵羊没有被打,为什么?

答案:因为这家店在营业中不打烊(羊) 。

4.问题:烧一根不均匀的绳,从头烧到尾总共需要1个小时。现在有若干条材质相同的绳子,问如何用烧绳的方法来计时一个小时十五分钟呢?

答案:烧一根这样的绳,从头烧到尾1个小时。由此可知,头尾同时烧共需半小时。同时烧两根这样的绳,一个烧一头,一个烧两头。

当烧两头的绳燃尽时,共要半小时,烧一头的绳继续烧还需半小时;如果此时将烧一头的绳的另一头也点燃,那么只需十五分钟。

(1)酒红色底片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脑筋急转弯起源

脑筋急转弯最早起源于古印度。脑筋急转弯是由时报文化于1989年12月06日发行的一系列单篇漫画笑话全集,由前一页漫画式的问题到翻过面后出人意料的答案。

造成当时台湾社会极大的流行热潮,大街小巷都在互相询问脑筋急转弯,演变至已经成为一种冷笑话的模式了,后传入中国大陆的。

2. 小学生500字说明文(不要动物)

北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altaica)又称西伯利亚虎,起源于亚洲东北部,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有三百万年进化史。东北虎是现存体重最大的猫科亚种,其中雄性体长可达3米左右,尾长约1米,体重接近350公斤左右,体色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串通,极似“王”字,故有“丛林之王”之美称,东北虎属中国Ⅰ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东北虎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地区、西伯利亚和朝鲜北部。体色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串通,极似“王”字,故有“丛林之王”之美称(另一说法:“汉字‘王’,是根据虎头斑纹之状所造的象形文字”)。耳短圆,背面黑色,中央带有1块白斑。栖居于森林、灌木和野草丛生的地带。独居,无定居,具领域行为,夜行性。感官敏锐,性凶猛,行动迅捷,善游泳。捕食大中型哺乳动物, 偶食小型哺乳动物和鸟。据统计目前野生的约有500只,中国政府规定了严格地保护办法,对牛羊被虎捕食的农民国家给予赔偿,并以法律规定禁止生产、销售以虎为原料的中药,如虎骨膏、虎骨酒等,堵塞应用市场,但野生的东北虎仍然非常稀少。北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altaica),也叫西伯利亚虎、阿穆尔虎(黑龙江的俄语名称为阿穆尔河)、乌苏里虎、满洲虎、朝鲜虎,生活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是现存体型最大的虎亚种和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皮毛最为珍贵,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丛林之王”,雄性体重220~260公斤,体长3~3.4米,雌性体重165~195公斤,体长2.6~2.9米。野生东北虎最大个体的体重纪录是384公斤,并载入《苏联哺乳动物》书籍中,被认为是最大的野生猫科动物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此外还有400公斤(被质疑)、390公斤、360公斤、350公斤(权威猫科动物学者Mazak引用)等个体实例,都收录于各动物学专着,但是现代西方以及俄罗斯学术界对于这些数据提出很多质疑。虽然这些巨大的个体始终作为历史记录而存在,但仅在历史纪录当中,并不被现代科学家所认可;此外,一些狩猎记录更为夸张,包括被很多网站提到过的700公斤实例,却没有测量的任何出处,可能是误将700磅当成公斤,搞错了单位。人工饲养的雄虎体重吉尼斯纪录为1025磅(465公斤)于1986年实测,二十多年过去,有不少圈养虎超过了这个记录,包括一些动物繁殖中心和动物园,有关详细报道了400公斤、409公斤的实例,甚至现了一个混血虎的重量更大纪录,达到440公斤,这些数据的真实性没有得到权威认可,老虎的健康也得到了质疑。东北虎毛色浅黄,毛厚,不畏寒冷。据统计目前野生的约有500只,中国政府规定了严格地保护办法,对牛羊被虎捕食的农民国家给予赔偿,并以法律规定禁止生产、销售以虎为原料的中药,如虎骨膏、虎骨酒等,堵塞应用市场,但野生的东北虎仍然非常稀少。
生命周期
孕期100—105天,一胎生2—4子,约两年产一次崽,幼虎2岁独立生存,4岁性成熟,寿命15—20年。
[编辑本段]种群分化
在朝鲜半岛分布的虎,曾被认为是一个单独的亚种——朝鲜虎(KOREAN TIGER)。据说毛色和普通东北虎不同,而且体型要更小。朝鲜虎学名为Panthera tigris coreensis ,由Brass于1904年定名。由于朝鲜半岛的虎几近灭绝,所以无从考证。在没有十分确切的证据下,国际上普遍把朝鲜半岛产的虎列类东北虎。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体魄雄健,行动敏捷,肩高1米多,身长可达3.4米,尾长约1米,平均体重240公斤左右,是目前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有“丛林之王”的称号。东北虎的毛色鲜明美丽,虎爪和犬齿利如钢刀,锋利无比,长度分别为9厘米和15厘米,是撕碎猎物时不可缺少的“餐刀”,也是它赖以生存的有力武器。它还有条钢管般的尾巴。东北虎捕捉猎物时常常采取打埋伏的办法,悄悄地潜伏在灌木丛中,一旦目标接近,便“嗖”地窜出,扑倒猎物,或用尖爪抓住对方的颈部和吻部,用力把它的头扭断;或用利齿咬断对方喉咙;通常是一齿封侯,或猛力一掌击到对方颈椎骨使其断裂而死,而对付大型食草类动物如牛时,则采用从后背进攻法,猛然扑到野牛的后背,用利爪固定住自身的平衡后再用利齿咬其后颈或颈椎,致死方休,然后慢慢地享用。
东北虎一般住在500—1200米的山地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地带,主要靠捕捉野猪、马鹿和狍子等为生。它白天常在树林里睡大觉,喜欢在傍晚或黎明前外出觅食,活动范围可达100平方公里以上。
常言道:“谈虎色变”,“望虎生畏”。在人们心目中,老虎一直是危险而凶狠的动物,是最强大的猫科动物。然而,在正常情况下东北虎一般不轻易伤害人畜,反而是捕捉破坏森林的野猪、狍子的神猎手,而且还是恶狼的死对头。为了争夺食物,东北虎总是把狼赶出自己的活动地带。东北人外出时并不害怕碰见东北虎,而是担心遇上吃人的狼。人们赞誉东北虎是“森林的保护者”。
[编辑本段]生长繁殖
东北虎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四出游荡,独来独往,没有固定住所。只是到了每年冬末春初的发情期,雄虎才筑巢,迎接雌虎。不久,雄虎多半不辞而别,把产仔、哺乳、养育的任务全部推给雌虎。
雌虎怀孕期约3个月,多在春夏之交或夏季产仔,每胎产2—4仔。雌虎生育之后,性情特别凶猛、机警。它出去觅食时,总是小心谨慎地先把虎仔藏好,防止被人发现。回窝时往往不走原路,而是沿着山岩溜回来,不留一点痕迹。虎仔稍大一点,母虎外出时将它们带在身边,教它们捕猎本领。一二年后,小虎就能独立活动。东北虎的寿命一般为28年左右.
[编辑本段]攻击能力
东北虎如传说的山神一样,拥有火一样的神灵目光。它的身体厚实而完美,
背部和前肢上的强劲的肌肉在运动中起伏,巨大的四肢推动向前,是那样的平稳和安静,看起来就象在丛林中滑行一样,它相对地拥有尖硬的锯牙钩爪,拥有5个非常锐利的虎爪,使用时伸出,不用时缩回爪鞘避免行走时摩擦地面。
它生性内向,孤独、多疑、凶猛、强壮有力,动作敏捷,在丛林中出没无常,一般人很难亲眼目睹野生的东北虎。传统看法其它虎种均为东北虎向地球其它地区扩展分化出来的。在生态环境中也处于顶层的王者地位。
中国科学家在解剖东北虎的时候,发现它的肌肉一打开之后,比最好的健美运动员的肌肉还要好看,还要结实,肌纤维极为粗,浑身上下,很少能找到多余的脂肪,几乎很难见到脂肪,强壮的骨骼附有强大的肌肉,证明这种动物有极强的爆发力。虎的爆发力有过实证,在北京动物园狮虎山兽舍的水泥地面上有一道被东北虎抓裂的裂痕。
[编辑本段]种群现状
东北虎的经济价值极高,传统看法认为虎的肉和内脏可入药治疗多种慢性疾病,一只成年虎的价值相当于30多张黑貂皮,也只因为这样,东北虎遭到无情的捕杀。虎的繁殖率也较低,它的寿命一般为25年左右,三四岁时性成熟,每年12月至翌年2月发情,怀孕期105~110天左右,每胎一般产三四仔。幼虎吮吸母亲乳汁长大,要跟随母虎一二年才独立生活。想想看,人们对东北虎的捕杀率大大超过它的繁殖率,这是东北虎濒临灭绝的直接原因。
滥伐森林、乱捕乱杀野生动物,严重地破坏生态平衡,也是造成东北虎濒临灭绝的另一个重要的间接原因。我们知道,森林是虎的生存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也包含着虎的猎食对象——野猪、鹿等。近年来由于偷猎者甚多,致使虎的捕食动物也大为减少,因此,维持野猪、鹿等有蹄动物与虎之间的生态平衡是很重要的。据考查,在一只东北虎的领地内,应当不少于150~160只野猪和180~190只鹿。老虎只要吃饱了,并不会主动攻击人和牲畜。缩小了生活区域,削减了食物来源,东北虎能不濒临灭绝吗?
值得庆幸的是,据1987年统计世界各国的动物园(中国未计在内)现在养东北虎623只。现在我国大多数动物园都饲养了东北虎。这就是说,这个虎亚种现在还有一线生机,若不趁现在少数的饲养虎还有繁殖能力,并设法及时从野外弄到几只虎种,以更新现有的血缘来延续它的命根,那么。这个举世闻名的珍稀虎亚种就真的要彻底灭绝了,那时我国东北将真正成为无虎之地。
关于东北虎和东北棕熊的冲突,东北虎偶尔会捕食熊,熊在老虎食谱里占有一定的地位。而在苏联动物志里包括很多西伯利亚虎杀北极熊的例子。不过只有在冬天得不到足够食物的东北虎有时会袭击北极熊。1959年冬天,一头西伯利亚虎杀死了在一头带仔成年雌北极熊,并吃掉了小熊和母熊;1956年3岁年轻公虎杀死并吃掉了一头棕熊;1961年一头棕熊被虎杀死并吃掉;1957年母虎杀死一头棕熊和它的三岁幼仔。成年虎是没有天敌的,但是在很罕见的情况下会由于野牛袭击受伤致死。1913年一头成年公虎杀死了大棕熊。1981年一头体型大的棕熊跟踪一只公虎,最后倒反被公虎杀死并吃掉了,而相反的一个例子发生在1960年的阿林地区,棕熊成功杀死了母虎,并吃掉了它。食物的匮乏才上演了这样的悲剧。因此,保护野生动物,保护东北虎和它们生存的环境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编辑本段]保护级别
野生东北虎现存数量只有400多只,大部分分布在俄罗斯,在中国的数量不足20只,朝鲜半岛已经再没有东北虎的踪迹。 东北虎已被列入中国Ⅰ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
我国政府分别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为保护东北虎建立了长白山自然综合保护区和黑龙江省七星砬子东北虎保护区,对东北虎进行栖息地的保护。作为异地的保护,当时主要是我国的各动物园。 全国各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其中曾经有虎的保护区至少有24处,如黑龙江省的七星砬子保护区、 广东粤北华南虎保护区、江西宜黄华南虎保护区等,但其中有些保护区是名存实亡,如:七星砬子保护区内已多年不见虎的踪迹。我国东北虎的研究工作开展的非常少,异地保护的研究仅限于各动物园初级原始的研究,我国仅进行过一次较为科学的东北虎野外种群数量的调查,该项研究是由东北林业大学于1987年完成的,其它领域的研究都处于空白状态。
有关东北虎的调查、分布和种群数量:20世纪70年代之后,中国对东北虎种群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调查,1974---1976年,调查结果为151只;1984---1985年,结果为20---30只;1988---1991年为16--- 22只,其中黑龙江省有10---14只,吉林省有6---8只;最近的两次调查分别是1998年3月,吉林省开展调查,结果发现其境内仅存4---6只虎和1998年10月至1999年11月,黑龙江省境内的调查,发现仅存5---7只。
最近一次,黑龙江省调查情况如下: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东北虎在黑龙江的分布区又明显向中俄边境地带退缩,并形成了老爷岭南部、完达山东部和张广才岭南部3个孤立的分布区,完达山西部和张广才岭北部林区可能没有虎的分布,老爷岭北部有无虎的分布待查。在以上的3个孤立分 布区的林业区内发现活动在老爷岭南部的2只个体可能为雄性,活动在完达山东部的虎至少有1只雌虎的1只亚成体虎,另两只不确定,可能为雌虎;活动在张广才岭南部1只不能确定性别。
目前野生东北虎在我国境内仅存不足20只,全世界也仅有400只左右。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将东北虎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严格禁止捕猎。据世界最大的东北虎人工饲养繁育基地提供的资料显示,为了使野生东北虎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1958年,我国就在东北虎之乡的黑龙江省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丰林红松原始自然保护区。1962年,国务院将东北虎列入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1977年,我国相关部门将东北虎列为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2005年8月9日,吉林珲春东北虎生活区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东北虎人工饲养繁育基地在1986年建立后,一直致力于研究东北虎的饲养繁育技术。最近10年又引进了具有国际谱系的东北虎种源,基地内的东北虎数量已由最初的8只,发展到今天的620余只。
[编辑本段]保护意义
一、东北虎具有自己独特生态价值。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越高,物种越丰富,这个系统越稳定;反之,系统就变得越脆弱,越容易发生灾难性的变化。因此,不只是东北虎,处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任何物种都具有各自调控、调节生态平衡和物种平衡的作用。
二、很多动物身上都具有某方面非常优秀的基因,如果这个物种消失了,它具有的优秀基因也就消失了,这对人类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三、东北虎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在中国,文学、绘画等方面的艺术作品中有很多关于虎的描写。如果这种动物灭绝了,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来讲是一个缺损。另外东北虎是现存虎类中个体最大、体色最美的一种,具有很高观赏价值。
据介绍,目前对东北虎的保护分为两种方式,一种为栖息地的保护,一种为异地保护。我国政府分别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为保护东北虎建立了长白山自然综合保护区和黑龙江省七星砬子东北虎保护区,进行栖息地的保护。进行异地保护的,主要是各动物园。世界自然野生动物基金会已将东北虎列为全球十大濒危动物之首了。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们。

3. 五号我要参加摄影基础知识考试,那位网友知道这方面考什么内容,麻烦告诉小弟一下,越详细越好。

瞬间曝光留下下千姿百态,方寸之间容纳千言万语。用自己手中的照相机留住一个个美好的瞬间,留下一个个难忘的回忆,是很多校友的美好心愿.
为此,一些朋友已经品尝过很多失败和成功的甘苦.但是对更多的朋友来说,摄影似乎还是非常神秘的,可望却不可及。

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需要将摄影技术和艺术完美结合起来。摄影师应该是个"杂家"。
在这块版面上,将向朋友们介绍有关摄影的一些知识。若朋友们在摄影中遇到问题,可来信告之,我们会有针对性地予以解答。

照片上的影像是怎样产生的?
凡是拍过照片的朋友都知道,一幅完美照片的诞生,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工艺过程。
影像的形成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 拍摄曝光
首先,摄影人员必须通过相机的镜头将如诗如画的风景、多姿多彩的景物记录在相机内装的胶片上。这一步就是通常所说的拍摄曝光,是摄影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时的胶片上存在着肉眼看不见的影像被称为"潜影",顾名思义就是"潜在的影像"。

2.负片的冲洗
拍摄完的胶片必须要经过冲洗加工才能将潜在的影像变成可见影像。冲洗胶片的工作可由专业冲扩店完成,也可自己来完成。如果使用的是彩色负片,在经过显影、漂白、定影等工序后,可以看到,胶片上留有一个和原景物明暗相反,色彩互补的影像,通常,我们把这个影像叫做"负像"。带有负像的胶片被称作"底片"。

在这里提醒朋友们注意:
胶卷是一种不同于画家、作家所用各种纸张的特殊记录材料。在没有经过冲洗加工之前,这种材料是不能在亮室打开的,这时打开也看不到任何影像。而且,如果此时打开暗盒,会使你的前期拍摄结果毁于一旦!

别小看小小的底片,只有它的质量好,照片上的影像才可能好。冲洗好的底片,一定要保持它的清洁,防止沾上脏物和被划伤。因此,湿底片在干燥时,要凉在清洁的环境中,不能让尘埃粘到胶片上,更不能随便用手或抹布等去捋底片,这样容易在胶片上留下指纹或造成划伤,冲洗好的底片不要裸露在外,应装在专用的底片袋中保存,以免沾上灰尘。因为一旦底片上有划痕,会在照片上留下为深色条道,底片上有脏物,会在照片上留下相应的白色影像。
3.印片或放大
看到负像不是摄影的最终目的,要想看到和原景物明暗及色彩一致的影像,还需要通过扩印机的镜头,将小小底片上的负像放大到所要的尺寸,曝光印放在彩色相纸上。放大时,可以对画面进行裁剪,可以对色彩进行校正,可以多张复制,还可以复制成不同的尺寸。印片后,照相纸上留下的也是肉眼看不见的"潜影"。

4. 相纸的冲洗
相纸的冲洗和负片的冲洗方法基本相似,但不完全一样。冲洗之后, 相纸上会出现和原景物明暗一致、色彩相近的彩色影像。
摄影过程涉及到许多具体的技术问题。如拍摄条件的把握、显影条件的控制等等,每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因为它们都会影响画面的质量。

相机的使用和维护

相机是高精度的设备,经久耐用、可靠。如果你操作正确并适当保养,相机会很好地为你服务。但是,如果你不好好对待它,它常常会使你处于很尴尬的境地。因此,在使用相机时,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你的照相机。
以下注意事项希望朋友们予以重视:
1.不要尝试用手打开全自动相机的镜头盖。只有在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时,镜头盖会自动打开,开关关闭时,镜头盖会自动关闭。
2.如果相机有日期显示模式,在电池没电之前不要取出电池,因为日期功能需要电池供电以保持连续。
3.全自动相机应使用带有DX码的胶片,购买胶片,要确保暗盒上带有DX码标记。如果装入了无DX码的胶片,感光度将自动设置在某一个数值上,而不管胶片的真实感光度是多少,因而可能引起曝光不正确。
4.使用和携带相机时,要十分小心,不要摔、砸相机,避免强烈震动、冲击或挤压。当在摩托车、汽车、船、飞机等上携带相机时,应使用厚垫子保护它。使用三脚架时,一定要立稳,特别要防止三脚架被踢翻或被大风刮倒。
5.避免将相机放在装有卫生球的衣柜内,或含有能严重损害相机的化学药品的实验室中。应存放在凉爽、干燥通风良好处。绝不能用诸如涂料稀释剂、酒精或苯清洗相机。
6.如果将相机从低温的户外拿到温暖的室内,水气会在相机内外冷凝成水滴。在带相机进入温暖的室内时,应将相机装在盒子或塑料袋中,使相机的温度逐渐变化。在温差降低后,再打开袋子。
7.一般相机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是40℃—— -10℃,要注意避免相机长时间置于高温、高湿环境中,如夏日的汽车中。
8.渗透到相机中的污物、泥土、灰尘、潮气、有害气体或盐水会损坏相机,使它不运行。在海滨要防止相机与含盐的潮湿空气接触,要防止相机溅上任何液体和雨水。当相机遭雨淋、或接触湿气,应将水擦掉,凉干。
9.更换电池时,应同时更换掉所有旧电池,不能混用不同品牌、不同类型、不同商标的电池,或新旧电池混用。请勿破坏电池、或给电池充电,也不要将电池放在火上烤,因为这样会引起电池漏电、自热、爆炸等。电池应按指示的正负极装好。
10.绝不要尝试拆卸相机。
由于镜头质量对于成像质量的好坏影响很大,但同时它也是最娇嫩的部件之一。所以它的使用和保护就更为重要。
首先,要保持镜头的清洁。

当你把相机挂在脖子上的时候,镜头一定要加镜头盖或透明的UV镜,借以保护镜头不被尘土、油污或其他碎屑所沾污,也不至于不小心把指纹留在镜头上。不要把镜头不加盖就和其他物品堆放在一起,不要随意用手触摸镜头,或让质地较硬的物品接触到镜头,更不要养成随手乱放的习惯。因为镜头脏了,会使影像质量下降,比如,用满是灰尘的镜头拍摄的影像会显得反差低,模糊不清。如果镜头上有指纹的话,会在在印好的照片上忠实地反映出来。在你的摄影包里,应该备有镜头刷、气吹子(也称洗耳球)、镜头纸等等,如果发现镜头脏了,用专用镜头刷可以除去尘土等干性物质,而油污、指纹则需要用专用清洗剂和专用软布擦拭。千万不要用坚硬的东西去刮,那样不仅清洁不了镜头,反而会给镜头造成更大的损伤——划道。轻者要送去维修,重者就要报废。

另外要注意的是,镜头一般是用玻璃制作的,每个镜头组中的镜片的轴心、镜片与镜片之间的位置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排列的,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止镜头受到强烈的震动、磕碰,以免镜头玻璃的破裂或移位,从而影响成像质量。当你把相机架在三脚架上时,这种问题极易发生,要多加小心呦。

照相机的类型及挑选

在摄影器材市场上,有许多款式的照相机和附件可供选购。而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相机属于贵重物品。也许,最初为选购相机奔忙是令人兴奋的,但也是使人畏惧的,尤其是在作出的选择被证实为是一个非常浪费的错误选择之后。因此,奉劝朋友们购买相机时,应根据实际需要和经济情况来决定机型,不要盲目购置附有很多"多余功能"的高档相机。
尽管一部分厂商曾经试图生产单一的、可以满足所有摄影需要的照相机,但结果是令人遗憾的,没有一款照相机能作为理想的精品来满足所有的摄影需求。因此,要么你要根据已经选择的照相机所能承担的工作,来限定你从事的摄影工作,要么,你要购买几个不同类型的照相机,用来满足你可能会遇到的所有的需要。
照相机的类型很多。按照画幅的大小,相机可以分为大型相机(如照相馆用的座机,可用于拍摄散页片)、中型相机(如120相机,用于拍摄6cm′6cm、6cm′9cm等的画幅)和小型相机(如135相机,用于拍摄24mm′36mm大小的画幅)。按取景方式可分为同轴取景(单镜头取景)和旁轴取景(取景器位于镜头的上方或斜上方)两大类。按曝光自动化程度分类,可分为手动、半自动和全自动(人称"傻瓜")相机。
目前,家用相机以135型相机为主流机型。从使用经验来看,135型相机由于体积小,携带轻便,取景调焦方便,使用的彩色卷片冲洗扩印都比较方便,且相机的品牌很多,中、高、低档次的都有。可依自己的需要购置。

如果仅仅用于拍摄纪念照或为旅游而随身携带,可购置旁轴取景的135相机。这类相机有全自动、半自动和手动几种,一般带有闪光灯,可在较暗的环境下使用。这种相机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如果要用于艺术创作,还是要购买中档以上的单镜头反光相机,但不能是"傻瓜"型的。应该有手动调节装置,以便根据创作的需要人为地控制曝光量、景深等。有条件的话,还可配上用得着的不同焦距的镜头。
在众多的品牌中要作出具体选择时,建议大家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该款相机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是否正是你所需要的?主要关注的技术问题有:取景方式、调焦机构的工作方式、镜头的焦距测光与曝光模式、卷片模式及闪光模式等。
2. 使用是否方便?
3. 是否有相应的系列配件?如有无能和机身相配的不同焦距的镜头,接口合适的滤光镜,以便在需要时添置。
4. 价格的否合理。
在确定购买某一款机型后,要仔细挑选:
1. 外观检查:不论是金属外壳还是塑料外壳以及皮革都应是平整的,无划痕、无变形、无磨损痕迹。镜头和机身的连接应是牢固且紧密的。后盖和机身也应该是严丝合缝的。没有反复拆卸的痕迹。

2.镜头检查。镜头的质量直接影响成像质量,挑选时要格外留意。如果镜头是可以拆卸的,可以拆下来,如果是固定的镜头,可以将快门速度设在B门档,打开后盖,将镜头对准亮处,用透射光查看镜头上是否有霉点、较大的气泡、裂纹、划道等。还要用反射光从侧面检查镀膜有无伤痕。相机的光圈叶片应该是收放自如的,不能有锈迹,油渍。调整光圈时手感应该是平滑的,不能太涩。
3.检查调焦装置:调焦时,调焦环应该让人感觉有一点儿阻力,但不发涩,而且是均匀的。取景器中的影像应是清晰明亮的。如果是自动曝光相机,应使远近不同的景物分别处于取景器中心,试试自动调焦系统是否反应灵敏。手动调焦系统,应将调焦环上无限远的刻度线对准基线,在旁轴取景器中观察,无限远处的影像应该在取景器中心完全重合,在单镜头反光相机取景器中的裂像应该是对齐的。对近距离的物体进行调焦时,可用皮尺测量景物与相机的距离,检查调焦环上的刻度是否准确。
4.检查曝光装置:打开后盖,对不同亮度的景物拍摄曝光,如果是全自动相机或自动曝光相机,应试试自动光圈和自动快门的反应,手动曝光的相机要检查一下景物亮度不同时,测光表的显示数据是否有变化,用不同的快门速度曝光时,听一听快门开启的时间是否有区别,。
5.带有闪光灯的相机,要检查闪光灯,在确认电池完好的前提下,将闪光灯开关置于"ON"处,待充电指示灯亮起时,按下快门,闪光灯应该闪亮,连续试几次,并且注意闪光灯的充电时间间隔,不应太长。
6. 检查输片结构等机械装置:自动卷片的相机,在装好胶片后,拍摄曝光后,应能自动卷片。手动输片相机,在输片时,应感到有一定的拉力。计数器工作应正常,开盖时,应自动回零。
7.显示屏检查:对于全自动相机,要装上电池,看看屏幕上是否有显示,按照说明书操作一遍,检查一下显示的符号与操作的结果是不是相符。
最后提醒朋友们,以上的挑选方法应得到销售人员的许可,不能卤莽行事,以免招来麻烦。

养成持握照相机的好习惯

首先,在拍摄取景时,不论要拍摄的画面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都必须要使取景器边框的底边和地平线平行,否则,拍摄出来的房子、树木、人就像要倒的样子似的。

正常建筑(图),东倒西歪的亭子(图)

另外,使用相机拍摄时,要用双手把握相机,以横握相机为例,一般是用左手心托住相机,左手大拇指和食指调焦,用右手食指按压快门。尽量使相机处于静止状态,按压快门时,要屏住呼吸,动作要轻。若用力过猛,相机可能受到振动,胶片上记录下来的影像就可能模糊。可将肘部夹紧身体,或将相机放在坚固稳定的物体上,如三脚架上,膝盖上,也可以靠在柱子、墙壁上,尤其在使用快门速度比较低时,最好找一个支撑点,否则,很难得到清晰的结果。
使用三脚架时,千万不可大意的是,便携式三脚架上放置了相机之后,常常头重脚轻,遇有刮风时,有翻倒的可能;人走过时,有可能被绊。因此,应做到人不离相机。从三脚架附近经过的车辆等有比较大的震动时,也会使影像不清晰,这一点要予以注意。
再有,不要用手握住变焦头,因为变焦时镜头要前后移动!
手指和头发以及相机背带等物不要触及镜头、自动调焦窗口、传感器窗口、闪光灯等,也不能挡在这些部件前面,因为这样会使照片的某一部分因被遮挡,而无法记录影像,也会弄脏镜头,从而影响照片上影像的清晰度。

相机镜头被遮挡--照片示意图

关注摄影过程中人眼的适应能力

瞬间曝光留下千姿百态,方寸之间容纳千言万语。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用自己手中的照相机留住一个个美好的瞬间.但是,也许有的朋友注意到了,有些场合,我们看起来感觉光线很明亮,可拍摄下来的影像却相当暗;有的景物,在人眼看来色彩鲜艳夺目,拍摄到画面上却面目全非。这是为什么呢?
大凡拍过照片的人都知道,如诗如画的风景、多姿多彩的动体是经过相机镜头后记录在感光胶片上的,这纯粹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而我们的视觉感受却不那么简单,既有人眼的生理功能在起作用,也有记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对景物的感觉就不及胶片那么"客观"。人的视觉所具有的这种特点被称之为"视觉适应"。 往往由于人们对这种"视觉适应"的"熟视无睹",致使在某些情况下引起摄影的失误。
"视觉适应"表现在很多方面。
首先,表现为"亮度全面适应"。例如,人从室外走入室内,常常感到室内和室外景物一样亮。但是,如果用与室外拍摄相同的光圈和曝光时间来对室内景物进行拍摄,却会发现,室内的照片因曝光不够而显污暗。这是因为,当人进入室内时,室内的低照度会引起人眼瞳孔的扩张,灵敏度提高,使进入人眼的光量成倍增加,多时可达十几倍,因而意识不到光照的变化。这就是人眼?亮度全面适应"。而胶片却不具备这样的调节功能。因此,从摄影的角度来看,由于人眼的调节幅度很大,往往不能正确估计光照的实际强度,这是对摄影不利的。解决的办法是,在 按下快门之前,要用测光表测光,对相机的光圈和速度做出必要的调整,以补偿胶片所不具有的"亮度适应"。
相应地,对于色彩的感受,也存在"色觉全面适应"的现象。表现在对于不同照明条件,如日光和灯光、晴天和阴天、早上和黄昏,虽然光源的光谱成分发生了变化,但是由于人眼视网膜上感光细胞的灵敏度所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使人眼看不出物体色彩的有多大变化。加之人对物体在白光下的颜色是有记忆的,因此,当光源有所改变时,心理作用致使人们对物体色的变化不易察觉。这时,千万要记住的是,胶片可没有这样的适应能力,因此,要根据光源的不同,选择不同种类的胶片,或使用相应的滤光镜。否则。会出现不同的偏色。
视觉适应的另一表现为"局部亮度适应"。例如,视野中有一个相当亮的物体,对它长时间的凝视后,由于视网膜上这一局部的感光细胞疲劳,灵敏度下降,在将目光移到另一个浅色反光表面时,就会给我们留下一个该物体的暗的"后像"。反之,注视一个黑色物体后,将目光移到另一个浅色反光表面时,就会给我们留下一个该物体的白?后像"。随着灵敏度的再次调整,后像会渐渐消失。若长时间凝视的是一个彩色物体,则在目光转移到另一个平面时,就会产生一个和该物体色彩相反的"后像",如凝视的是一个红色的物体,它留下的后像的颜色近乎青色,这种现象称为"色觉局部适应",也称"色后像"。
认识这种适应的实际意义在于,如果长时间凝视一幅画面,再观察下一幅画面时,前一幅画面的"后像"会叠加在后一幅画面上,对其亮度和色彩产生影响。这一点,可谓有利有弊。在第二幅画面出现之前,在前一幅画面中展现与其互补的色彩,会令第二幅画面的色彩显得更鲜艳。而在为照片校色时,则要尽量避免长时间注视一幅画面,防止因视觉疲劳造成灵敏度下降,对色彩判断失误。

第三种视觉适应称作"旁侧适应"。 在彩色摄影中,视觉的"旁侧适应"也是应该引起重视的。在画面中,如果相邻的面积为不同的亮度或颜色,人眼视网膜上不同部位感光细胞的灵敏度调节,会使视觉发生变化。其规律是,亮的物体在暗背景上显得更亮,暗的物体在亮背景上显得更暗(参见图1);前景物体的色彩会向着背景的补色方向变化。参见图2、3、4。图1表现的是正常的人脸肤色,图2是在红背景下人脸的肤色,很明显,肤色偏向红色的补色--青色;而图3中,蓝背景下,人脸的色彩偏向蓝色的补色--黄色。因此,在拍摄人像时,一定要有意识地注意背景色对人脸肤色的影响。
参考http://www.szxy.org/art/photo/disc/zhangming/fr.htm
1.焦距:相机的镜头是一组透镜,当平行光线穿过透镜时,会聚到一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焦距固定的镜头,即定焦镜头;焦距可以调节变化的镜头,就是变焦镜头。在摄影领域,焦距主要反映了镜头视角的大小。对于传统135相机而言,50mm左右的镜头的视角与人眼接近,拍摄时不变形,称为标准镜头,一般涵盖40-70mm的范围,18-40mm称为广角或短焦镜头,70-135mm称为中焦镜头,135-500mm称为长焦镜头,500mm以上称为望远镜头,18mm以下称为鱼眼或超广角镜头,这种范围的划分只是人们的习惯,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数码相机的CCD一般比135胶片小得多,所以,相同视角,其镜头焦距也短很多,例如,使用0.33\\\\\\\"CCD的数码相机,使用约13mm镜头时,其视角大概相当于135相机50mm的标准镜头。由于各数码相机生产厂商所采用的CCD规格型号不同,所以,大家都采用“相当于35mm相机(即135相机)焦距”的说法。

2.景深 在进行拍摄时,调节相机镜头,使距离相机一定距离的景物清晰成像的过程,叫做对焦,那个景物所在的点,称为对焦点,因为“清晰”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概念,所以,对焦点前(靠近相机)、后一定距离内的景物的成像都可以是清晰的,这个前后范围的总和,就叫做景深,意思是只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景物,都能清楚地拍摄到。
景深的大小,首先与镜头焦距有关,焦距长的镜头,景深小,焦距短的镜头景深大。其次,景深与光圈有关,光圈越小(数值越大,例如f16的光圈比f11的光圈小),景深就越大;光圈越大(数值越小,例如f2.8的光圈大于f5.6)景深就越小。其次,前景深小于后后景深,也就是说,精确对焦之后,对焦点前面只有很短一点距离内的景物能清晰成像,而对焦点后面很长一段距离内的景物,都是清晰的。

3.超焦距 由于镜头的后景深比较大,人们称对焦点以后的能清晰成像的距离为超焦距。傻瓜相机一般就利用了超焦距,利用短焦镜头在一定距离之后的景物都能比较清晰成像的特点,省去对焦功能,所以,一般低档的傻瓜相机并不能自动对焦,只是利用了超焦距而已。正如前面所说的,“清晰”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超焦距范围内的景物并非真正的清晰成像,由于不在对焦点上,肯定是模糊的,,只是模糊的程度一般人能够接受而已,这就是傻瓜相机拍摄的底片不能放大得太大得原因。

4.AF(Auto Focus)自动对焦 自动对焦有几种方式,根据控制原理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
主动式自动对焦通过相机发射一种射线(一般是红外线),根据反射回来的射线信号确定被摄体的距离,再自动调节镜头,实现自动对焦。这是最早开发的自动对焦方式,比较容易实现,反应速度快,成本低,多用于中档傻瓜相机。这种方式精确度有限,且容易产生误对焦,例如当被摄体前有玻璃等反射体时,相机不能正确分辨。
被动式对焦有一点仿生学的味道,是分析物体的成像判断是否已经聚焦,比较精确,但技术复杂,成本高,而且在低照度条件下难以准确聚焦,多用于高档专业相机。一些高智能相机还可以锁定运动的被摄体甚至眼控对焦。

5.AE(Auto Expose)自动曝光 自动曝光就是相机根据光线条件自动确定曝光量。
从根本测光原理上分可分两种:入射式和反射式。入射式就是测量照射到相机上的光线的亮度来确定曝光组合,这是一种简单粗略的控制,多用于低档相机 。反射式是测量被摄体的实际亮度,也就是成像的亮度来确定曝光组合,这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方式。
从测光计量方式上分,可以分点测光自动曝光、中央重点自动曝光、多点平衡自动曝光等,各有优缺点,分别适应于不同的光线条件或拍摄目的。
从控制过程上分,可分为光圈优先、快门优先、混合优先、程序控制、预定模式几种。顾名思义,光圈优先就是,先确定使用的光圈,相机根据计算出的曝光量确定合适的快门速度,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预定景深或者配合闪光灯调配光比的场合;速度优先就是先确定快门速度,让相机选择合适的光圈大小,使用于拍摄动体;混合优先是弥补单一优先的不足而先确定光圈或快门的范围,再由相机确定曝光组合;程序控制是让相机按照预先编定的控制程序曝光;预定模式,是生产厂家根据几种常见的光线条件,预设了比较合理的曝光参数供拍摄时选择,一般有:夜景、风光、人像、运动等几种。

6.红眼 指在用闪光灯拍摄人像时,由于被摄者眼底血管的反光,使拍出照片上人的眼睛中有一个红点的现象。

7.白平衡 由于不同的光照条件的光谱特性不同,拍出的照片常常会偏色,例如,在日光灯下会偏蓝、在白炽灯下会偏黄等。为了消除或减轻这种色偏,数码相机和摄象机可根据不同的光线条件调节色彩设置,以使照片颜色尽量不失真,使颜色还原正常。因为这种调节常常以白色为基准,故称白平衡。
参考http://www.blueidea.com/photo/skill/2003/452.asp

4. 为什么《挪威的森林》那么红

挪威的森林 传说,挪威的森林是一片大得会让人迷路的森林。那种,人进得去却出不来的巨大原始森林。风靡60年代的甲壳虫乐队唱出了名闻世界的曲子《挪威的森林》。1987年村上春树又以《挪威的森林》为书名写了一本青春恋爱小说。 歌手伍百也唱了一首叫《挪威的森林》的歌。 《挪威的森林》物语 都说20岁是最好的年华。青葱岁月里的惊涛骇浪,也带着一丝甜蜜的忧伤 。我们试图说清所有的来龙去脉,却终于在一番挣扎之后发现,当一切都过于清 晰、详尽,反而不知从何说起。幸好有村上春树,有Beatles,有——《挪威的森 林》。那些平缓舒雅的文字背后,涌动着年轻时代特有的伤感和激情,说出我们 一直想说出的话,那些纯真年代的—— 关于青春的记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然而那些岁月里的感伤、沉醉却是如此相 同,在生命中深深的留下烙印。38岁的渡边在飞机客舱里听到Beatles乐队的曲子 《挪威的森林》时,一下子陷入往事,无法自已。音乐早已了无痕迹的渗入生命 ,在不设防的时候突然出现,牵动心中微微的疼痛。即使历经十八年的沧桑,20 岁时的风景依然鲜明如昨。渡边仍可真切地记起那片草地,仍然记得那些尘封已 久的往事,那时空气里弥漫着青春的芬芳气息。 渡边的20岁同大多数人的20岁一样,上寄宿学校,与三两个知交一起消磨时光, 当然还有,恋爱。日子缓缓地流淌,年轻生命的水流总是新鲜、动荡的,不时有 一些惊心动魄的情节和突如其来的意外。 成长是永远咀嚼不尽的话题。我们都有相同的体验——恋爱中的喜悦、甜蜜、忧 伤和迷乱,对一切装模作样的言行举止的不满和嘲笑,难以和外面世界沟通的茫 然无措。 我们在渡边、直子、绿子、木月、永泽、初美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 我,看到了你,看到了他,看到了她。在渡边的困惑和迷乱中,我们轻触到一颗 纤细易感的心,一如我们自己。 年轻脆弱的心灵有一双易折的翅膀。直子和木月在自我封闭的“无人岛上”长大 ,想要同化到外部世界中去的努力始终不能成功,最后终究要偿还成长的艰辛。 木月以自杀的方式解脱,十七岁的生命嘎然停顿;直子在疗养院仍然未能治愈自 己,也自行中断了年轻的生命。生与死之间仿佛只有薄薄的一纸之隔。直子的姐 姐和初美虽然是人们眼中出类拔萃的典范,却也有着难解的心结而走上了不归路 。不同的道路最后却是殊途同归。死亡离得如此之近,带着宿命的悲哀和铅灰色 的沉重。 然而年轻毕竟是年轻。 渡边的青春岁月里仍然风景无限好。除了世外桃源般的疗养院里的直子,仍有一 个生动活泼的绿子为他的生活涂上一抹鲜明的色彩。渡边和绿子在天台上喝酒唱 歌,带着年轻特有的一份悠闲神气观望远处,绿子弹着吉它唱自己写的歌,歌词 不知所云又生动鲜活。渡边去医院探望绿子的父亲,嚼着生黄瓜,声声脆响中散 发着质朴、新鲜的生命力的清香。对于渡边而言,爱穿短裙、思维跳跃的绿子是 他与现实环境相联系的媒介,正如当初木月和直子试图通过他进入外部世界一样 ,然而渡边却跨过了那道鸿沟。他站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在“哪里也不是的处 所”连连呼唤着绿子。 少年时的渡边和许多男孩子一样,有过朦胧的意识和暗暗的念头。适合穿深蓝色 连衣裙戴金耳环、风度高贵的初美,对于渡边是一种从来不曾实现而且永远不可 能实现的憧憬,是少年时代懵懂无知的“自身的一部分”。 许许多多似曾相识的片断从眼前缓缓掠过,带着温暖、亲切的气息,唤起心底里 深深的共鸣。 小说以一个个片断相连接,但并不使人觉得杂乱无章。许许多多日常生活的片断 一一在眼前掠过,唤起熟悉、亲切的气氛,让人产生心领神会的共鸣。气氛存在 于片断中,或夹杂在片断与片断的留白里。文字清丽雅致,笔触自然流畅,片断 的接续并不妨碍流畅,反而更添加弹性,产生电影画面的效果。 小说中的人物都带着“都市化”的标识。人物的背景十分简单,没有错综复杂的 人际关系,主人公喜爱的爵士乐曲不断出现,总是直接引用某个作家笔下的话语 来表达情绪,使得人物平面化、符号化。当渡边和直子一同在街头漫无目的地行 走,在熙熙攘攘的陌生人群中茫然不知所措,成长的创痛隐隐浮现,身旁汹涌而 过的车流和喧闹的市声带着城市的气息,周遭全然陌生的人群构成了空旷又拥挤 的环境,都市人焦灼、空虚的内心世界,迷乱、脆弱的生存状态,在作者举重若 轻的叙述背后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Beatles乐队的曲子在十八年后依然动人,唤醒了青春的记忆。渡边细细梳理往事 时,感到一阵巨大的悲怆。那份伤感和悲怆源于生命中重要东西的丢失,当时丝 毫不曾察觉,意识到这一切时已是多年以后,物是人非。 人生的伤感和温情在字里行间流淌,让人和作者一起沉浸在那份情怀之中。成长 的艰辛和苦涩是生命中永不褪色的底片,那些熟悉的场景、似曾相识的感受和体 验轻轻拨动心弦,荡漾起一份心照不宣的默契,阵阵震撼心灵的余音久久回响, 如缕不绝。

5. 氢原子的光谱图如何看理解

光谱‘spectrum’
光波是由原子内部运动的电子产生的.各种物质的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它们发射的光波也不同.研究不同物质的发光和吸收光的情况,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光谱学.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关于光谱的知识.

分光镜观察光谱要用分光镜,这里我们先讲一下分光镜的构造原理.图6-18是分光镜的构造原理示意图.它是由平行光管A、三棱镜P和望远镜筒B组成的.平行光管A的前方有一个宽度可以调节的狭缝S,它位于透镜L1的焦平面①处.从狭缝射入的光线经透镜L1折射后,变成平行光线射到三棱镜P上.不同颜色的光经过三棱镜沿不同的折射方向射出,并在透镜L2后方的焦平面MN上分别会聚成不同颜色的像(谱线).通过望远镜筒B的目镜L3,就看到了放大的光谱像.如果在MN那里放上照相底片,就可以摄下光谱的像.具有这种装置的光谱仪器叫做摄谱仪.

发射光谱物体发光直接产生的光谱叫做发射光谱.发射光谱有两种类型: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

连续分布的包含有从红光到紫光各种色光的光谱叫做连续光谱(彩图6).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光谱.例如电灯丝发出的光、炽热的钢水发出的光都形成连续光谱.

只含有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的光谱叫做明线光谱(彩图7).明线光谱中的亮线叫做谱线,各条谱线对应于不同波长的光.稀薄气体或金属的蒸气的发射光谱是明线光谱.明线光谱是由游离状态的原子发射的,所以也叫原子光谱.观察气体的原子光谱,可以使用光谱管(图6-19),它是一支中间比较细的封闭的玻璃管,里面装有低压气体,管的两端有两个电极.把两个电极接到高压电源上,管里稀薄气体发生辉光放电,产生一定颜色的光.

观察固态或液态物质的原子光谱,可以把它们放到煤气灯的火焰或电弧中去烧,使它们气化后发光,就可以从分光镜中看到它们的明线光谱.

实验证明,原子不同,发射的明线光谱也不同,每种元素的原子都有一定的明线光谱.彩图7就是几种元素的明线光谱.每种原子只能发出具有本身特征的某些波长的光,因此,明线光谱的谱线叫做原子的特征谱线.利用原子的特征谱线可以鉴别物质和研究原子的结构.

吸收光谱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其中包含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通过物质时,某些波长的光被物质吸收后产生的光谱,叫做吸收光谱。例如,让弧光灯发出的白光通过温度较低的钠气(在酒精灯的灯心上放一些食盐,食盐受热分解就会产生钠气),然后用分光镜来观察,就会看到在连续光谱的背景中有两条挨得很近的暗线(见彩图8.分光镜的分辨本领不够高时,只能看见一条暗线).这就是钠原子的吸收光谱.值得注意的是,各种原子的吸收光谱中的每一条暗线都跟该种原子的发射光谱中的一条明线相对应.这表明,低温气体原子吸收的光,恰好就是这种原子在高温时发出的光.因此,吸收光谱中的谱线(暗线),也是原子的特征谱线,只是通常在吸收光谱中看到的特征谱线比明线光谱中的少.

光谱分析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可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它的化学组成.这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做光谱分析时,可以利用发射光谱,也可以利用吸收光谱.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非常灵敏而且迅速.某种元素在物质中的含量达10-10克,就可以从光谱中发现它的特征谱线,因而能够把它检查出来.光谱分析在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检查半导体材料硅和锗是不是达到了高纯度的要求时,就要用到光谱分析.在历史上,光谱分析还帮助人们发现了许多新元素.例如,铷和铯就是从光谱中看到了以前所不知道的特征谱线而被发现的.光谱分析对于研究天体的化学组成也很有用.十九世纪初,在研究太阳光谱时,发现它的连续光谱中有许多暗线(参看彩图9,其中只有一些主要暗线).最初不知道这些暗线是怎样形成的,后来人们了解了吸收光谱的成因,才知道这是太阳内部发出的强光经过温度比较低的太阳大气层时产生的吸收光谱.仔细分析这些暗线,把它跟各种原子的特征谱线对照,人们就知道了太阳大气层中含有氢、氦、氮、碳、氧、铁、镁、硅、钙、钠等几十种元素.

复色光经过色散系统分光后按波长的大小依次排列的图案,如太阳光经过分光后形成按红橙黄绿蓝靛紫次序连续分布的彩色光谱.有关光谱的结构,发生机制,性质及其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已经累积了很丰富的知识并且构成了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光谱学.光谱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每种原子都有其独特的光谱,犹如人们的“指纹”一样各不相同.它们按一定规律形成若干光谱线系.原子光谱线系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是紧密相联的,是研究原子结构的重要依据.应用光谱学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可以进行光谱分析,每一种元素都有它特有的标识谱线,把某种物质所生成的明线光谱和已知元素的标识谱线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这些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用光谱不仅能定性分析物质的化学成分,而且能确定元素含量的多少.光谱分析方法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在地质勘探中利用光谱分析就可以检验矿石里所含微量的贵重金属、稀有元素或放射性元素等.用光谱分析速度快,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以用光谱分析研究天体的化学成分以及校定长度的标准原器等.

复色光经过色散系统(如棱镜、光栅)分光后,按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的图案。例如,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按红、橙、黄、绿、蓝、靛、紫次序连续分布的彩色光谱。红色到紫 色,相应于波长由7,700—3,900埃的区域,是为人眼所能感觉的可见部分。红端之外为波长更长的红外光,紫端之外则为波长更短的紫外光,都不能为肉眼所觉察,但能用仪器记录。
因此,按波长区域不同,光谱可分为红外光谱、可见光谱和紫外光谱;按产生的本质不同,可分为原子光谱、分子光谱;按产生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和散射光谱;按光谱表观形态不同,可分为线光谱、带光谱和连续光谱。

量子力学中称为“自旋”的量有时被认为所有物理量中最“量子力学”的。这样,我们对之稍微多加注意是明智的。什么是自旋?它本质上是粒子旋转的度量。“自旋”这个术语暗示某种像板球或棒球自旋的东西。让我们回忆一下角动量的概念,正如能量和动量一样,它是守恒的只要物体不受摩擦力或其他力的干扰,它的角动量就不随时间改变。量子力学的自旋的确是如此,但是我们这里开心的是单独粒子的“自旋”,而不是大量的单独粒子围绕着它们共同质心的轨道运动(这正是板球的情形)。物理学的一个显着事实是,自然中发现的大多数粒子在这种意义下的确是在“自旋”,每种粒子都有自己固有的自旋的大小8。然而,正如下面要看到的,单独量子力学粒子的自旋有一种我们绝不能从自旋着的板球等等的经验所能预料到的某种特殊的性质。

首先,对于每一特殊类型的粒子,其自旋的大小总是一样的。只有自旋的轴的方向可以(以一种我们就要讲到的非常奇怪的方式)改变。这和板球的情形形成全然的对比,板球可依出球方式的不同具有任意大小任意方向的自旋,对于质子,中子,电子,自旋大小是原先允许的一个原子的量子化的角动量的最小正值的一半。
每一个粒子都不自旋的对象不允许有这个角动量值。它只能是由自旋为粒子自身的固有的性质而引起的(也就是说,不是因为它的“部分”围绕某种中心的公转引起的)。

光谱分如下几种形式。
①线状光谱。由狭窄谱线组成的光谱。单原子气体或金属蒸气所发的光波均有线状光谱,故线状光谱又称原子光谱。当原子能量从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时,就辐射出波长单一的光波。严格说来这种波长单一的单色光是不存在的,由于能级本身有一定宽度和多普勒效应等原因,原子所辐射的光谱线总会有一定宽度(见谱线增宽);即在较窄的波长范围内仍包含各种不同的波长成分。原子光谱按波长的分布规律反映了原子的内部结构,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特殊的光谱系列。通过对原子光谱的研究可了解原子内部的结构,或对样品所含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②带状光谱。由一系列光谱带组成,它们是由分子所辐射,故又称分子光谱。利用高分辨率光谱仪观察时,每条谱带实际上是由许多紧挨着的谱线组成。带状光谱是分子在其振动和转动能级间跃迁时辐射出来的,通常位于红外或远红外区。通过对分子光谱的研究可了解分子的结构。
③连续光谱。包含一切波长的光谱,赤热固体所辐射的光谱均为连续光谱。同步辐射源(见电磁辐射)可发出从微波到X射线的连续光谱,X射线管发出的轫致辐射部分也是连续谱。
④吸收光谱。具有连续谱的光波通过物质样品时,处于基态的样品原子或分子将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而跃迁到激发态,于是在连续谱的背景上出现相应的暗线或暗带,称为吸收光谱。每种原子或分子都有反映其能级结构的标识吸收光谱。研究吸收光谱的特征和规律是了解原子和分子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吸收光谱首先由J.V.夫琅和费在太阳光谱中发现(称夫琅和费线),并据此确定了太阳所含的某些元素。
具体的元素光谱:红色代表硫元素,蓝色代表氧元素,而绿色代表氢元素。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41199.htm

6. 烟雨江南散文欣赏

烟雨江南散文欣赏1

你的容颜,如同蒙蒙的烟雨,笼罩着小城,幽长的石子路,油油地泛着光,我仿佛看见你撑着一把油纸伞,拾着莲步款款而来,白净的屋墙,黑漆的瓦檐,你那一身纯纯的蓝花布衣,浮在湿润的空气里,变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如淡淡的水墨轻舟,绵远悠长,总也挥之不去。

当空气中还飘着晨露的淡香时,屋檐上的鸟儿已开始唱了,老式留声机也开始“咿呀”煽情地哼了。晨光中淡淡的灰尘也开始舞了,河上小舟的船檐也开始摇了,睡了一晚上的小河醒里,载着江南人的梦想流向远方;江南的傍晚是美的:天空呈渐变的紫、黄、蓝三色,淡的,纯得不带一丝杂色。斜阳悠悠地照射在琉璃瓦上,照在茶楼的扶杆上,照在湿湿的青苔上,照在墨绿的河水上,泛起点点金光,使人的心中也荡起层层暖暖的涟漪,在起伏的群山和连绵的水田的交界处,那座矮矮的木屋正吐着缕缕的炊烟。放学的孩子跟着在村口等他的小狗跑回家去,洒下一路的脚印和欢笑;江南的深夜是美的:静得连知了也知趣地闭了嘴,只剩下天上的月亮和星星还眨巴着眼看着,仿佛奏响了一曲《夜深沉》。门前挂着的纸灯笼也是终夜不歇地亮着,好象又回到了“像雾像雨又像风”的年代。河上也只剩下了石桥和乌蓬船的倒影,一下下撞碎月亮的影子。

江南是水做的,自然江南的雨景也不是其他地方能够同日而语的。在雨中,那深而长的巷子,青色的石板路,“滴答”落泪的屋檐,窄窄的石拱桥,传统却有味道的油纸伞,在茶楼 “把酒问青天”的文人墨客,就是以勾勒一幅幅如影似幻的水墨画,在雾蒙蒙,空气中充斥着水蒸气的江南烟雨中散步,也是一件很浪漫的事。在郊外的空旷中感受山的灵动,水的飘逸,闻一闻受过雨水滋润的江南泥土的气息,听一听江南特有的雨打芭蕉的乐律,看一看雨水从高大林木的面颊上滚落又溅起的画面,深切地沉醉到江南的空灵,江南的怀旧,江南的安宁和江南雨后的翠绿和暗灰色中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的山水曾给予我无数的想象和灵感,江南的风景也是我所有成长底片上的背景。就像是一杯香茗,清香飘逸,是永远鲜明的回忆。

烟雨江南散文欣赏2

夜阑卧听风雨声,点点滴落芭蕉上。江南的山水楼阁,尽都笼罩在烟雨中----题记

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了一夜。天亮了,还没有停的意思。满天雨丝,像银线,连着天和地。更像分别在即情人的眼泪,缠绵幽怨,诉说着难舍的离情别恨。

八月的江南,特别是雨过天晴的夜晚,景色美丽,十分迷人。湛蓝深幽的天空,星星点点。一轮弯月,象一只小船,行走在浩瀚的星空。似水的月光下,远山重重,朦朦胧胧。近处草丛中,蝈蝈儿们正在兴奋地大合唱。

这时的江南,经过火热的夏日后,褪去了青涩和艳装。经过绵绵秋雨的.滋润,就像一位青春少女,成长为了一位丰满成熟的少妇。山坡上,葱绿的树叶,有的已经渐渐变得金黄。果树枝头上,红的,白的各色鲜艳花儿不见了,代之的却是累累硕果。

田野里,青黄色的稻穗,沉甸甸压弯了稻杆的腰。田埂上,白发老农,看着即将丰收的庄稼,黑黝黝脸庞上的皱纹渐渐舒展开来。这时的雨水,洗去了老农满身的疲惫。凉爽的秋风,吹干了老农脸上的汗水。

江南的小河,经过秋雨后,河水也不再混浊。于是一天一天,变得清澈透明,更加温婉美丽。河面上,三三两两的小野鸭,在互相追逐嬉戏。小桥下横放着一只小渔船,河边有人悠闲自在地垂钓。河岸草滩上,拴在树下的两头水牛,漫不经心在啃吃着青草。有一只白鹤立在牛背上,四处张望,还有三,四只白鹤悠雅地漫步觅食。

清晨公园里,朝霞辉映下,有不少的中老年人在打太极拳,有的在跳健身舞,还有的在打羽毛球。还有对年轻情侣,在大片熏衣草前拍照。那小小的紫色花蕊,经过绵绵秋雨的滋润,更加芳香迷人。

这时江南的秋天,气候宜人,景色秀丽。最适合人们休闲,观光旅游。原野里,大片大片的荷田,绿叶如盖。碗大一朵一朵的荷花,有粉红色,有白色的,粉红娇媚,洁白如玉。竞相斗艳。还有盘子大的绿色莲蓬,也不甘示弱,将饱满的莲籽供游人品尝。剥一颗乳白色的莲籽,放口里嚼一嚼,脆生生的,顿时满口清香四溢,沁人心脾。

几场雨后,江南夜晚的月亮,也逐渐变得更圆更亮。桂花树,有的绽放出金黄色的小花,有的绽放出白色的小花。凉爽的秋风中,淡淡的花香,随着时间会越来越浓。

其实,如果你不想在野外辛苦地四处奔波。也可以在江南的古镇,小河边的茶馆,找个靠窗的位子,静静地坐在里面,惬意地品味着香茗。慢慢领略烟雨江南的韵味。这时,柳树含烟,远山朦胧。漫天飞舞的细雨,无边无际,笼罩大地。河边青石小码头上,大树脚下拴了三两只小乌篷船。还有一只小船,载着游人,幌幌悠悠,在橹声里,渐渐远去,消失在烟雨中。这会的雨丝,绵绵柔柔,飘洒在人们的身上,只是有一点点凉意。它不像夏雨那样狂急,也没有冬雨的寒冷。人们撑着各式各样的雨伞,轻盈地在雨中漫步。这时,河坎石栏处,倚偎着一对年轻的情侣。粉红色小花伞下,女孩白色的裙子,在微风中摆动。这情景,决对是烟雨江南中,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烟雨江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美如仙境,美不胜收。这时,你静静地欣赏着窗外迷人的风景。熟不知,窗外的人们也在欣赏着你。其实,你何尝不是成了画中人。烟雨江南,朦胧的美,秀丽妩媚的美,古朴典雅的美......她的美,诗人用再美的语言也赞不尽,画家用再多彩的笔也难描绘!只有你亲自来,身临其境,用心体会。我深信,你来了,心中将永远难以割舍对江南,这份深深的眷恋之情......

烟雨江南散文欣赏3

不知从何时起,我迷恋上了江南。或许缘于我对戴望舒《雨巷》的喜欢:“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对于如此优美的意境,我一直向往;也或许是因为我们课本中有一篇《家乡的桥》,在备课时,我被江南水乡的一个个美丽的画面、一座座可爱的小桥、一条条清澈的流水、一排排古典的建筑深深迷恋。我无数次告诉自己:今生我一定要到江南看一看,亲自去领略她的风采、欣赏她的宁静、走近她的婉约、偶遇她的浪漫……

几年前,我终于如愿以偿,去了一趟乌镇,只可惜因为临时有变化,那次与乌镇匆匆别过,再也没有机会去过。但是,乌镇的影子――一个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韵悠长的枕水小镇,就这样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那水乡的纯朴气息、那古镇的温婉多情,那雨巷的唯美梦境,那桥上的烟雨朦胧,都刻在了我那匆匆一瞥里。我一直坚信:江南水乡,我还会再来的!

果然,今年夏天,我又一次有机会下了江南。这次我和一个老同学金子结伴而行,第一站我陪金子去了她向往已久的“东方明珠”,第二站我们来到了苏州,一个在苏州生活了十几年的好朋友昕昕负责给我们当“向导”。那天,我们相约去了苏州有名的拙政园,天下着雨,我们打着雨伞随着人流走进园林。雨中的拙政园有如持伞而过的江南少女,凌波微步,充满诗情画意的古韵 ,迎面向我们走来。

我曾经不止一次欣赏过杭州的西湖,若说杭州的西湖妙在天趣,那苏州的园林则贵在人工。在一个不大的天地里,因地制宜,沿阜垒土,种植花木,建造亭榭,由此而出现多样且幽美的画面,从而达到了“不出城市而共获山林怡”的境界,这或许就是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之处。漫步在全部用石头铺成的、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我看到的是花繁草茂满园的华丽、是翠竹落英山石的雅致、是鱼戏绿波花浓的和谐、是出水芙蓉连天的古典……一阵接着一阵的大雨并没有影响我们欣赏园林的兴致,因为古色古香的拙政之园已经令我们深深地陶醉。

出了园林,好友引领我们来到了平江路。我早就听说:到苏州不到平江路,就等于没来过苏州;到了苏州不到平江路,你就永远不会真正读懂苏州的味道。漫步在雨中的平江路上,听好友用最甜美的声音给我们娓娓道来:“平江路是苏州一条历史最悠久的老街,全长1606米,北接拙政园,南眺双塔。早在南宋时期,平江路就已经是苏州城的主干道,在宋、元年间,苏州城亦称为平江城。在苏州有句话,先有平江路,后有苏州城。虽历经800年,平江路仍保留着原来的格局。平江路是苏州城最有味道的一条街,这里有全苏州最有特色的小店铺和最有韵味的石板路。在这里,你们还可以品尝到最具苏州特色的小吃。”

原来平江路是一条依河而建的街,街旁的河就叫平江河。沿街而行,可以看到与平江路相连的是很多小街巷,小巷内保留着老式民宅,很有些曲径通幽的意境。路上行车,河上摇船,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具有很典型的江南水乡的特色。聆听着好友的介绍,我们三人款款行走在被雨水冲洗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上,打着漂亮的花雨伞,走过一座又一座小桥,伴着小巷里酒家的吆喝,听昆曲、试旗袍、买苏绣……我们俨然已经融入了这美丽的苏州城,仿佛自己跟好友一样,成为了一名秀美的江南女子,早已经忘记了自己只是过往的游客。

晚饭时分,我们选择了一家有名的小吃店临窗而坐,品尝着苏州的小吃,诉说着高中后的别离,感慨着时间的飞逝,体味着相聚的喜悦。偶尔我看向窗外,欣赏着远处的一座座别致的小桥、一棵棵倒垂到河面上的柳树,倾听着流水的汩汩声,看许多小船穿行在灯火阑珊中……此刻,我的心是从未有过的宁静,最近因琐事而一直纠结着的心在放松中豁然开朗,神思也在欣欣然中恬淡。眼前一条小船缓缓行过,船夫一边划船一边用醇厚的声音唱着渔歌,是那样的怡然自得。船头坐着一位女子,一袭白色的长裙,一把淡蓝色的雨伞,美丽优雅的她遥望着前方,托腮沉思。她或许在静静地欣赏风景,或许沉醉于美丽的往事,或许在聆听流水的欢歌,或许在期待一次美丽的邂逅……恍惚间,宛如我就是那名女子,早已经迷失在这水乡里的万家灯火……

第二天,我们在闺蜜慧儿的陪伴下,来到了此次江南之行的最后一站――古镇西塘。西塘比及其他几个水乡,最大的特点是几个多:桥多、弄堂多、走廊多,而期间河流穿梭于小镇之中,那种幽静感真的特别适合放松心情。

漫步在景区内,我发现最奇特的当属烟雨长廊,沿着河边近1000米,可以遮阳避雨。其对面是一长排古民居,普遍不是很高,宁静中散发着沧桑,质朴中演绎着生活。河边的老房子上都挂满了红灯笼,若是在夜间灯火通明时,每条游船上也都亮起红灯笼,当你坐船穿梭在小镇之中,聆听着流水的低吟、桨橹的浅唱,定会如入梦境一般。路过着名的西园,园中景色幽美,花格游廊、楼台水榭、假山凉亭都别具风味。西塘石弄既深又长,曲径而通幽;行至尽头,又豁然开朗。触摸着石弄,你能感受它深沉的呼吸,你能听到它深远的述说,你能触及到它深厚的灵魂。我们又来到古老的望仙桥,她见证着西塘的历史,桥与两岸的绿树,桥与静静的河流,桥与浓浓的江南水乡是那么浑然天成,相映生辉。千年来,望仙桥就一直站在西塘水上,静观西塘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整整一天,我们或步行或乘船,徜徉在这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里。蒙蒙烟雨洗净了西塘古镇的铅华,赋予了西塘古镇宁静、古朴、闲适、温婉……让西塘得以在千年之后,依然保持一颗纯朴、真实的心,坚持着它最初的原貌,它的古朴中没有丝毫商业的气息,它的淡泊中没有丝毫浮躁的影子。西塘,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心,就在那不经意间,心就静了,心就醉了,心就被掳走了,于是我爱上了西塘……果真是“水墨千年镇,风韵醉西塘!”

这次江南之行,终于圆了我多年的水乡之梦,即使此生不再踏足,也终究没有了遗憾。随着一声汽笛的鸣叫,火车缓缓启动,我的梦醒了!我告别了闺蜜,告别了水乡,告别了江南,当然,我也把自己对水乡深深的爱和深深的眷恋,都留在了江南……因为这里终究不属于我,我属于中原。

只是无数次,我仍旧会在梦里再回水乡,遇见那小桥流水、那粉墙黛瓦、那温婉古镇、那烟雨江南……

7. 白墙壁上出现的影子的形状是什么

你听说过阴影人吗?或者说,你在生活中有没有无意中见过它们?
你又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独自一人待在房间里,在有点昏暗的灯光下,正专心地做着自己的事情,眼角的余光在不经意间突然捕捉到房间内有东西闪过。
而当你转过身或者抬起头想看清楚时,却什么也没有看到,刚才感觉到的那个东西,似乎根本就不存在。
但当你把注意力重新放回所做的事情,过了一会儿,它又出现了,也许这一次由于你快速抬眼,一瞬间看清楚了,有个人形的阴影快速地穿过墙,然后消失!那是什么?是幻觉?是幽灵?还是普通的影子?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声称,他们都有过相同的经历:遭遇“阴影人”。
我是图片\1.jpg
(以上是网上流传的阴影人图片)
#01“阴影人”的行为特点
“阴影人”又称“怪影人”、“影子人”,或由英文shadow people音译为“沙德*皮普尔”;
有时还被称作“阴影体”或“阴影家伙”。在大多数情况下,阴影人看起来像是有生命力的影子,似乎可将它看成超自然的阴影类生物。
人们通常观察到的阴影人,都是一个类似人类外形的暗黑色影子,大小与成人相近,在以它自己的步调或者速度移动。
也有些人看到的阴影人比较“特殊”,是没有具体形状的半透明斑点,或者是旋转着的暗色烟柱。一些目击者还说,那阴影人有股“焦味”,或者说阴影人只在有焦味的地方出现。
好像阴影人的性格有些羞怯,因为它常会在无法解释的动机下出现在某处或某人面前,且没有与人有语言或肢体交流。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阴影人是被人们不经意间用眼角的余光瞥见的,或者像是从身后闪过的影像。
当人们打算定睛仔细观察时,阴影人又消失了,因此,看不到它们有什么明显的面部特征。据说,阴影人在房间里移动的速度极快,且可以穿越墙壁或者紧闭的房门,这使它们更不容易被直观地看到,何况它总是在人们有机会仔细看之前就消失了。
而有些阴影人的出现,好像又充满了恶意。因为在世界各地,那些亲身遇到过阴影人的人们,通常都把它们描述得非常令人生畏,而阴影人给人们留下的也是震惊和恐怖的感觉。
有的当事人在报道中谈到,当影子人穿过他们的身体时,他们感到一种极度的寒冷,这种寒冷在影子人离去之后便消失了。有些人甚至说,他们曾被这些可怕的影子攻击并追逐。
据说,当动物们遭遇到阴影人时,它们最明显的表现也是恐惧。这是有根据的,因为动物具有比人类优越的夜视系统,可能会更多地感知到阴影人。
我是图片\2.jpg
(上图是今年在印度网络中流传的一段车载监控视频,视频拍摄到了一个黑色人影在车灯前光速出现并消失,视频上传者声称拍到了阴影人)
目击者所发现的阴影人,虽然肉眼也看得见,不过由于阴影人行动非常快,且瞬间消失,所以过去常被当作目击者的“幻觉”或“错觉”来处理。
可是,随着近几年来目击报告数量不断增加,而且录像机和照相机也都拍摄到了阴影人,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那并不是幻觉或错觉,那是真实存在的。
阴影人的形象有男有女,大多数是单独出现的,它的眼睛、嘴巴都看不清。
#02世界各地出现“阴影人”
阴影人现象由来已久,据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但直到现代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络的兴起,才使大众逐渐发现一个事实:原来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恐惧并不是只有自己经历过。
ArtBell是美国一个最为知名的晚间广播节目,在ArtBell最近一次有关影子人的专题播出后,就收到了至少4500封电子邮件。
这一现象所涉及的人群以及它的广泛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前几年,美国曾频繁出现神秘的“阴影人”。
2008年出现了离奇的目击报告,当时45岁的卡车司机杰弗里?梅松,在他住的位于美国俄勒冈州蒙马乌的出租房里,目击到阴影人。
据杰弗里说,其实从2007年开始,几乎每天夜里室内都会出现奇怪的人影,可是,那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所以他认为可能是错觉。
这一次与以前的情况有显着的差异,那就是在阴影人出现时,室内就会充满焦味,让人胃部有麻酥酥的痛痒感。
2008年12月的一天中午,杰弗里正在午睡,突然“嘣”的一声,把他惊醒了。“可能是火炉出事了。”杰弗里想。
但接着他的头部开始摇晃起来;紧接着,周围发出卷曲的蓝白色光,且开始形成漩涡,不过又立即消失了。
正在惊奇中的杰弗里感到胃部痛痒,接着焦味开始出现。精神紧张的杰弗里,看到从柜子旁突然跳出一个戴帽子、披大衣的黑人影,并迅速从他眼前走过。
我是图片\3.jpg
▲据说是家用摄像头抓拍下的“怪影人”
2008年9月4日,住在缅因州奥克斯福德市的43岁的拉里·洪,像往常那样打开车库。这时有朋友打来电话,于是他接听电话,就在此时,他无意中看到车库外的路上有一个黑影。
一瞬间,那黑影从右到左迅速地窜过,正当他纳闷的时候,又一个黑影瞬间从眼前窜过。他感到脊背发冷,怪影人头上戴着帽子,披着披风。
不敢久留的拉里·洪马上开车去了公司。事实上,对拉里·洪来说,这怪异现象不是第一次出现。
就在数日前,也在车库附近,他看见过怪影人。那时,他认为是错觉。可是,在经历第二次后,他认为怪影人是真实存在的。一般情况下,怪影人并不与人接触,但也有例外。
一篇题为《房屋中的阴影》的报道,曾经记叙过一个地下室里有许多怪影人,男主人可以用意念与怪影人进行简单的沟通,但并不是每一次交流都有回应。
除了可以沟通,它们具有影子人的所有特征,而且大部分都是“男性”的样子。
3、“怪影人”存在的证据
“怪影人”是目击者的幻觉,还是客观的存在?这是科学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好在当前摄影器材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带有摄影和拍照功能的手机的普及,留下了一些“怪影人”的照片和摄像,这不但表明了它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也为研究这一现象提供了原始资料。
1983年的一个傍晚,在俄罗斯列宁区的圣诞镇,两名青年人拿着照相机来到户外,想拍摄黄昏降临时的景色。
当时全镇灯火齐明,他们认为拍成照片一定会很美。可是当底片洗出时,上面的图像却完全出人意料:底片上出现几个很像人的生物体轮廓,它们好像迈着大步,处于一种运动状态。
2007年7月10日,49岁的比尔·麦克洪正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弗雷斯普森林公园中散步。突然,他看到数米外的树丛附近,有一个奇怪的黑东西。“那是什么?”他仔细观察,好像是人样子的黑影,而且还在轻轻摇晃着。
可在那附近,并没有能产生人形影子的任何条件,怎么却出现了影子呢?心里感到害怕的麦克洪,急忙离开现场。在几天后,他竟原因不明地发起高烧。
而就在他发烧期间,又有人在同一公园的森林中,用手机拍摄到了那怪影人。
据称,2006年9月3日,在位于内华达州帕兰谱近郊的教会上,有人拍摄到了奇怪的照片。在这照片画面的中央,有一个怪影人正在迅速行走。
虽然怪影人周围有人,但他们完全没有发现它。
把照片放大来看,还发现怪影人穿着相当老式的长筒鞋。可是这个教会是在2003年才建造的,因此,这一事件让当地的人们感到非常不安。
2008年9月26日,拍到怪影人的事件再次发生。那是在上午9点多,住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克鲁斯公寓的34岁的戴德·莫里斯,用刚买来的录像机拍摄时,惊奇地发现在所录的画面中竟然出现了一个怪影人,它以极快速度在室内移动之后就消失了。
为了仔细观察所拍摄的怪影人,莫里斯将所录的画面慢慢重放,看清了那影子是个小个子女人,穿着类似披风那样的服装。在它消失以后,室内充满了焦味。
戴德·莫里斯称,在那之前的几天就出现“咚”的敲门声,点着的灯不知不觉熄灭,器皿及杯子、家具任意地摇动,并且这些奇怪的现象多次发生。
4、关于“怪影人”的各种说法
人们对“怪影人”的真面目说法不一。在民间,怪影人被认为是鬼魂。
确实,怪影人的表现有些像人们心目中的鬼魂形象,比如它会在人们余光中显现,停留一瞬间,有时还穿墙、进壁橱,或者出现在镜子里。
而当人们注意到它时,它就会溜走、消散不见,有时干脆“淡出”夜晚的黑暗深处等等。
还有人认为,“怪影人”是脱离目击者本人的“幽灵”。不过由于鬼魂、幽灵和怪影人传闻都没有得到科学验证,因此将怪影人解释为鬼魂之类没有科学意义。
在无神论者和主流科学家看来,怪影人这种现象可以归结为人类自身因出现过度紧张、偏执、妄想、疲劳等症状所导致的幻觉或是一种自我催眠。
在人处于半梦半醒之间时,既清楚周围的情况,同时又处于一种睡眠状态,这样,人们也可能会把潜意识中的情景当成真实世界,会看到影子等现象。
有人则从怪影人出现时周围发生的事态,比如出现家具、物品自己摇动,室内出现焦味等,认为这是一种“波尔代热斯现象”。(波尔代热斯现象,德文原意为吵闹鬼,指自发出现的声音、物体移动和其他不寻常的现象。)
也有人认为,一些科学原理可以用来解释“怪影人”的报告,这就是怪影人是在包括光学或幻想所带来的生理、心理影响的情况下,或者使用了某些药物(如致幻药)的影响,以及外部人员的声光对人体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幻觉。如服用苯海拉明或曼陀罗植物后,产生的一种幻觉。
还有一种解释,是将“怪影人”看成是某种能量非常大或者非常稠密的“能量体”。因为光线无法穿透这种“能量体”,所以会在墙上等地方留下影子,也可以被照相机拍摄到。影子虽然不会自己活动,但是这些“能量体”的活动使得影子活灵活现。
还有人提出,“怪影人”可能是一种灰色外星人,或是来自外星的类人型机器人。“怪影人”其实可能是经过隐身伪装之后,近距离观察我们生活与活动的其他智慧生命。
怪影人之所以被我们目击到,是其隐身装备暂时失灵的结果。
最具有科学幻想色彩的解释是“异维人说”,即认为“怪影人”是从其他维度空间来到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东西”。
我们知道,当人靠墙站着时,在墙上会映出自己会活动的影子——“怪影人”看上去也类似这个原理,于是可以推测:
我们人类是三维空间的物体,但我们的影子只能在二维空间如墙壁、地上等平面上活动;那么可以推想,那些四维空间的人,它们的影子只能在三维空间里活动。
我们看不见“四维人”,只能看见“四维人”在三维空间中的影子,而这些在三维空间里活动的影子,又被我们看成是“怪影人”。
可是,“异维说”在传统科学上却是不能解释的,所以“异维人说”不过是一种猜想。
“怪影人”现象太过神秘,以致我们无法凭借当前的科学水平来揭露它的真相。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是,“怪影人”可能是一种有灵性的存在体;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记录下人们的这些经历,并试图靠近与接触怪影人。
如果有一天,在你用眼角的余光看见什么影子样东西的时候,也许这是“怪影人”给你此生中一个最诡异的惊喜,这时请不要害怕,也不必感到惊讶;对于这些不速之客,或许你可以试着问候:“你是谁?”“来自何处?”
10张拍摄到影人的着名照片
伴随着阴影人的,不仅是关于它们的传闻,还有一些流传在世界各地的所谓“目击”照片。给大家盘点10张最着名的拍摄到影人的照片:
1、2005年世界着名的超自然现象调查组织 Paranormal Taskforce 来到位于美国密苏里州格伦科市的劳勒福特公路进行探灵,期间成员汤姆·霍尔斯特德(Tom Halstead)拍到一张恐怖的灵异照片。
照片中可以看到当时正值大白天,但公路盘旁一座小山丘上的树林中却出现了许多黑色的人影。据霍尔斯特德称,当时他也没看到任何人影出现在树林中,但事后检查照片时却发现拍到了传说中的影人。
我是图片\4.jpg
据悉,劳勒福特公路建于1860年,全长3.6公里,也称为“僵尸公路”,被认为是全美国最闹鬼的公路之一,而其中最着名的就是出没于这里的影人。
从1950年开始,就有途径劳勒福特公路的民众报告说,看到公路两旁的树林里出现许多黑色的人形影子,甚至有一些还会跑到路中央,而只有当离开这条公路时,那些黑色人影才会消失。
2、这张照片拍摄于2010年,也是由超自然现象调查组织 Paranormal Taskforce 成员汤姆·霍所拍摄,地点也是位于劳勒福特公路,不过这条公路那时已经改建成了一条人行公路,只允许自行车或者步行通过,而且也禁止任何人晚上进入,违者将被罚款1000美元。
我是图片\5.jpg
3、在美国南加州的波利岛有一个“灰人”的都市传说,据说这是一个在19世纪时溺死在当地一处沼泽地里的男孩的鬼魂。
据一些目击者称,这个鬼魂呈灰黑色,通常在波利岛的海滩上出没,而且每次出没时都会伴随着强烈的暴风雨和飓风。
我是图片\6.jpg
波利岛“灰人”最早是在1989年被当地居民哈里肯·雨果(Hurricane Hugo)所拍到,而最近的一次目击记录是在2016年3月。
在上图这张雨果所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一个灰黑色的人影在海滩上“漫步”,许多人都认为这就是“灰人”存在的最好证据。
4、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阿瑟港曾经是一个大型的监狱,因为这个历史这里也是一个灵异事件频发的闹鬼之地。
2011年,波尔特尼一家在阿瑟港游玩时,就拍到了鬼魂出没的画面。
据波尔特尼称当时他只是随手拍了一张岛上老房子的照片,结果竟拍到了一个戴着帽子的诡异男性人形出现在房子门口的窗户中,而且那栋房子是没有任何人居住的,门窗更是被封死。
我是图片\7.jpg
阿瑟港古迹旅游主管柯林·奈特(Colin Knight)在看了照片后表示,这栋房子之前的主人是一个名叫乔治·伊斯曼(George Eastman)的牧师,自从他在1870年去世后,房子便荒废至今,而波尔特尼所拍到的人影也和伊斯曼牧师非常的相似。
5、这张照片拍摄于2008年美国玛丽皇后号邮轮上,也是一直以来在网络上疯传的一张灵异照片,更被普遍认为是鬼魂存在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我是图片\8.jpg
据悉皇后玛丽号游轮早期是用作运兵船,后来便改装成了酒店,而其中以闹鬼而闻名,据说船上栖息着超过130个鬼魂,也因此每年更是吸引着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超自然现象调查者前来探灵。
6、这张照片拍摄于美国旧金山的恶魔岛监狱,这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闹鬼的地方之一,也是许多超自然现象调查者心目中的“圣地”。
我是图片\9.jpg
7、这张照片拍摄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芒兹维尔监狱,由超自然调查组织 Mountaineer Paranormal 成员波莉·吉尔(Polly Gear)所拍摄。
可以看到一个黑色的人影站在监狱走廊的尽头,似乎在注视着拍摄者,难道它是曾经死在这里的囚犯的鬼魂?
据悉这个臭名昭着的监狱建于1866年,曾经有无数囚犯在里面自杀或者被虐待致死,直到1995年才被正式关闭。
我是图片\10.jpg
8、位于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的韦弗利山疗养院,以虐待病人和对病人进行人体试验而闻名。据悉自1910年建成到1961关闭期间,就有高达6.4万名病人在里面去世。
也因此,韦弗利山疗养院被认为是全美国最恐怖的闹鬼之地,当地政府为了安全起见更是严禁任何人进入。
但即便如此,这里也是许多着名恐怖电影的取材地,更吸引着无数不怕死的超自然现象调查者前来探灵。
下面这张照片就是一名超自然现象调查者独自一人在韦弗利山疗养院探灵时所拍摄,可以看到一个黑色的人影从他的镜头前匆匆走过。
我是图片\11.jpg
9、这张照片拍摄于2004年,也是拍摄于韦弗利山疗养院。
据称照片中的这个黑色人影是一个名叫蒂米的小男孩的鬼魂,也是韦弗利山疗养院里一个着名的鬼魂,已经有许多超自然现象调查者拍到它出没的画面。
我是图片\12.jpg
10、这张照片拍摄于美国俄亥俄州艾伦县的利马结核病医院,这里是继韦弗利山疗养院后的第二个着名闹鬼医院,自1972年荒废后便成为了许多超自然现象调查者的必来之地。
据说,该医院的地下室是闹鬼最严重的地方,可以很容易地就看到各种鬼魂出没的画面。当然这里也是一个严禁任何人进入的禁地,如果被警察逮到很可能会面临着罚款。
我是图片\13.jpg
中国阴影人的传说
其实,阴影人的传说不只是在国外流传着,在中国同样也有这样的传闻,接下来给大家整理网友自述的经历。来自网友@杨露暄的故事,以下原文:
今天突然看到一个关于阴影人的帖子,但是不确定自己看到的是鬼还是.?另外也不确定阴影人是不是鬼。
总之这里也发一下帖子。我主要说关于黑色人形东西的事情吧。
第一次见到是初中,那时候我每天晚上在厨房洗脚后,都得去洗袜子。楼主家是公房,房子很小。晒袜子啥的,晚上时候会去厕所对面晒。
走廊上方搭了几个竹竿,然后可以挂袜子。
一天晚上我晒好袜子的时候,正要关门,扭头的一瞬间发现我原先站的地方出现一个黑色的影子。虽然当天几户人家就B家亮着灯(老公房时,每家每户平时有开门串门的习惯,都是快睡了才关门的)。
而且很奇怪,B家明明亮着灯,可是一个纯黑色的人形就立在那里缓慢的走着。把我吓了一跳,马上关门。
当时还有个背景。就是F家(我家对门。虽然距离很远)前不久刚死了一个老人,然后F家媳妇说晚上总听见家里家具响。因为很害怕,他媳妇就在家门口的厨房,桌上放了一个红色纸。据说这样鬼就进不来了。
是不是真的我也不知道,只是当时一段时间都怀疑这个黑色的人形,是不是F家,回不了家的老太太。
我是图片\14.jpg
画的不好请见谅。
而且我觉得很奇怪的是,不知道大家晚上睁眼,看到黑乎乎的是什么。我的是那种类似细小的雪花。
而且我发现一些摄像头不管高清不高清,拍出来的都带点雪花。尤其是晚上吧。(当然也可能我孤陋寡闻,不知道好照相机照出来就很黑的没雪花像素点)
然后当天走廊里很黑,就B家亮着灯。
换句话说我看到黑色的地方一般都是有小雪花的。但是就这个有一点点矮?加一点点壮?的黑色人形,它是纯黑色的。整个身体没有一点雪花。
就是很黑很黑,身上雪花也没有,就算晚上,只要有点哪怕微弱的灯光就一定也可以和周围分辨出来。
这是第一次遇见黑色的人形鬼?阴影人?反正当时就以为自己撞鬼,还认为这鬼可能是对门F家的老太太。
以前看电视剧之类,都说鬼有白的、红的什么的,我就以为只是遇见了黑色的鬼。
然后差不多是进入社会的时候吧。11年之后,15年不到,具体哪一年我根本没留意。又遇见了一次奇怪的事情。不过当时不住在奶奶家的公房了,反而和父母搬走去别的地方住了。
一层楼住了4户人家,不过我就画出来我遇见事情的那户人家。
大致图形如下:
我是图片\15.jpg
红色线条的是我家。然后那天晚上我下班回家发现家里长城宽带无法上网,就找了师傅来修。
因为没事做,我就闲着去了阳台,结果刚开门进去,扭头一看就发现隔壁人家灯也没开,但是有个人站在阳台上正对着我们家阳台。而且靠在护栏上。
正对着我家阳台,如果说对着前面我还可以理解是看看对面人家或者看看楼下花花草草,天上星星。但是正对我家,除了看到墙壁。。。(毕竟卧室凸出来一点,根本只能看墙)
然后我觉得这人神经病,就回客厅了。
但是事后回忆,既没有看到对方脸的印象,总之就是什么印象也没有。没有衣服的印象,没有头发的印象。哪怕穿件衣服,我总该有个印象吧。所以转念想到小时候看的全黑色的鬼了。
再说一个吧,其他的怀疑性的统统略过。
15年吧,3月。之所以记得那么清楚是因为自从那之后,我每年三月都会去烧香=L=彡。
(顺便说个蛮震惊的事情,本来是15-16年3月都去静安寺的,但今年,突然想到去龙华。
结果周六去龙华,周日看到静安寺有个新闻,说周日当天有个人被钟砸在下面。我记得入庙右手边是有个钟,但是钟下是一个类似井一样的东西。也不知道是不是我之前去漏看了。)
回归正题。
15年的时候我辞职,去念了同济动漫学院,一个培训机构(顺便一提这个机构是骗人的= =)。没记错的话,同济大学有个开在真南路上,反正就李子园前面一站。然后培训机构在入门出,红色房子边。
3月的一天中午,我吃完对面的老鸭粉丝汤,准备回培训机构的时候。因为红色房子是必经之路,所以闲着没事就边走边往里面看。毕竟里面教室空荡荡的,但偶尔还能看见有人开锁进去。
结果走到倒数第一还是第二个窗户的时候(记忆太远,没记住那么多),突然视线从看里面的教室,莫名看玻璃上。发现身后有个黑色的东西,像看着我一样从我身后走到前面。我扭头一看,什么也没有。
就自我安慰说,一定是我的影子。
但是之后转念想,影子怎么会比我高、还走的比我快。更重要的是,影子不会立起来吧。。。
那条路旁边记得很清楚,是白色的临时小房子。上面贴着6元一天什么的广告字样。
这是今年去龙华寺拍的:
我是图片\16.jpg
树上感觉像个猫眼。不过树下那个梅花形状的,放大后看着不舒服。所以手机里删掉了。不过当时觉得新奇,还发了一个晒树的帖子,从那里找来贴上。
还有2次,可能是黑色的鬼之类的。但不确定,我就不写在这里了。关于所有黑色人形的,就是这些了
内容源于网络!

8. <<故都的秋>>中对美的解释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了“秋”独特的风姿,独特的色彩,独特的音响,独特的韵味,独特的意境。《故都的秋》中的“秋”是这样的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清”“静”“悲凉”,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家意念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就全文看,作者意在颂秋,为什么一开始就在读者感情上涂上一层悲凉的色彩呢?是不是违反了生活的逻辑?不,这种“清、静、悲凉”正是故都秋的特色,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东西,因为这色彩本身就是一种美。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由于在客观事物的描绘中融入了作家的情绪,自然要觉得落寞和悲凉,和故都北平一样,作者的感情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秋意。郁达夫用他的情感绘出了一幅细腻深沉的主观意境图,它构成了文章的骨架。读者可在对秋色、秋味、秋的意境和秋的姿态的体味中,感受作品美的力量。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散文“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它既是对北平秋的客观描绘,又是作者当时心情的折射,在郁达夫大量的写景抒情散文中,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故都秋的景物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如香山的红叶,游人如织的颐和园,作者为何只选取了这几处景物来写呢?
“一切景语皆情语”,点明了作家笔下的景和物都是依附着一定情感的,而这情感又多是作家本身的情感历程的再现,文中的秋花、秋雨、秋光、秋声……等这些景物的清闲、幽远、幽静、落寞、衰落、萧条,表面看都是秋的真实色彩,实际上是北国的秋在作者心中的投影,是自然界的“客观色彩”与作家内心的“主观感受的”的自然融合。文章取材主要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而香山红叶的暖色调,颐和园的喧闹,与文章的感情基调不相称,因此散文的取材应围绕中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是以情驭景、以情显景的方法。

其他作总结:

由主观感受和客观描绘的统一而形成的和谐的色彩感和画面美,是《故都的秋》的第一个特色。

色彩,作为美学上的概念,具有两个方面的内容: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无不带有自身的某种色彩,我们不妨称它为客观色彩;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意念上来,它的色彩便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我们称它为主观色彩。这两种色彩在郁达夫的笔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这“清”“静”“悲凉”,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家意念之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读者也许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就全文看,作者意在颂秋,为什么一开始就在读者感情上涂上一层悲凉的色彩呢?是不是违反了生活的逻辑?不,这种清、静、悲凉正是故都秋的特色,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东西,因为这色彩本身就是一种美的表现。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是说人的情感随外物变化而变化,春景使人畅怀,暮秋令人感伤。具有这种感情色彩的语句,《故都的秋》中,还有很多: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如果说用“细腻”来形容“灰土上留下来的”“扫帚的丝纹”还勉强有点客观性的话,那“清闲”“落寞”则完全是主观的、意念上的了。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由于在客观事物的描绘中融进了作家的情绪,自然要觉得落寞和悲凉,和故都北平一样,作者的感情上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秋意。

在评论古人悲秋时,文章写道: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将上述富有主观色彩的词语汇集起来:清、清闲——恬静安谧,这是故都秋的“清”;细腻、幽远——幽静深邃,这是秋的“深沉”;落寞、衰弱、萧条——萧条凄凉,这是秋的“悲凉”。郁达夫用他的情感绘画出了一幅细腻深沉的主观意境图,它构成了文章的骨架。读者可在对秋色、秋味,秋的意境和秋的姿态的体味中,感受作品美的力量。优秀的散文作者,往往注意创造诗一般的意境,但大多在对客观生活的描绘中完成,郁达夫却注重从主观感受上来展示北平秋的特色,恐怕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

如果把以上的主观色彩称为“理智的思索”,需要借助读者的文学素养和一定的鉴赏能力才可完成的话,那么,也可以把《故都的秋》对客观色彩的描绘称为“自然的再现”,它直接诉诸读者的感官。这篇散文,对于自然风物,既没有浓妆艳抹的涂饰,也没有对色彩层次的刻意雕琢,只是在生活的底片上稍事点染,便把自然力赋于北平秋天的种种神韵和盘托出给了它的读者,既映衬出秋的底色,又和谐着文间的基调。你看:

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这是一幅巨大的画面,带有立体的美感。碧绿辽阔的天空作了画的背景;地面上,五颜六色的牵牛花荟萃成流光泛彩的野花圃;天与地之间,间或出现一两只白色或瓦灰色的驯鸽,点缀在一大片的空白中间,显得疏密得体,浓淡相宜,可与天工媲美。坐在院子里的人,手捧茶碗,举头望碧空,俯身撷牵牛,耳边不时传来驯鸽的飞声,画面有静有动,绘声绘色,秋的美、秋的情趣完全融合在蓝天白花之中。这种清淡中略带一点“野味”的情调,体现出故都秋的质朴美和原始美。从表面看,作者只是信笔而至的点缀,其实作者对色彩的选配是颇具匠心的。这幅画面选用的大多是些“冷色”,如青、蓝、灰、白等等,以此来显示深沉、淡泊的特征。若改用红、黄、橙等“热色”,就破坏了主观色彩的协调和统一,冲淡了故都秋特有的风味和精神。它是作家审美观点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

再看对枣树的描写:

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

这节是以枣子颜色的变化,来写季节特征的,是从动的角度描绘色彩的。读者可依靠文中色彩的细微变化展开想象,从而认识事物。很显然,前面的画面是由空间的若干色点来组成的。枣子由淡绿到微黄再到红完,无疑是一条线上的色彩,宛如物理学上的光谱图,轻度的差异都能分辨出来。若不是对事物观察得细致,感触得入微,是难以如此准确表现出来的。

《故都的秋》像一块晶莹的玻璃,还透射出了一些不曾着色的颜色,请看: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

上面几句,并没有直接表现色彩的词句,但由于作者将一些具有某种色彩的特征性事物展示给了读者,读者可以根据作品的艺术境界,加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给事物“补”上它的色彩(客观或主观的)。不是吗?透过上面的叙述,人们会在脑海里呈现出金灿灿的阳光和枯黄的小草的形象;看到沙尘灰土的飞扬,读者也会和作者一样,生出“朔风动劲草,边马有归心”的冷落荒凉的悲感。文章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向内部开拓,逐渐显示出它的深度。再如“廿四桥的明月”“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也同样具有这种特征。

韵律感和音乐美,在《故都的秋》中表现得比较强烈。韵律本是诗歌的专门术语,这里借以揭示这篇散文的诗意美。

关于散文的自然韵律,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里,作过明确的阐述。他说:“在散文里,那种王渔洋所说的神韵,若不以音律的死律而讲,专指广义的自然韵律……却也可以有;因为四季的来复,阴阳的配合……无一不合于自然的韵律的。”这就是说,自然万物的运动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某种规律和节奏,这便是一种自然的韵律,作为描绘自然风物的散文,自然是可以具备这一美学特征的。郁达夫写《故都的秋》时,正是为“良友”图书公司编选散文二集的前夕,因而这篇作品是较好地体现着这种艺术主张的。

先看作品对秋雨的描写: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

再看对槐树的描写: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读了这两段,谁不觉得作者在写诗?在娓娓的叙述之中,创造了无穷的诗意。首先作者选择的事物,具有诗意,其中有动(凉风、落雨、云逝)有静(灰沉沉的天,无声无息的落蕊),亦情亦景。行文像轻轻飘浮的白云,又像叮咚作响的山泉,自然的韵律和音乐的节奏融化在平静细腻的描绘中。王渔洋所说的“神韵”也巧妙地蕴藉在“息列索落”的秋雨中,蕴藉在“微细柔软”的落蕊里,或有声或无声,或状物或寄情,字里行间暗暗地渗透了秋的意味,秋的情调。这是自然界里最美的一种韵律。

诗歌的声韵和节奏,加强了《故都的秋》的音乐美。“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上面三句,结构相同,动词后面均辅以结构助词“得”,形式整齐划一,有一种整体的美感。作谓语的形容词,“慢”“润”“淡”,表现的都是平淡细腻的意味。它们又都是响亮的音节。“慢”(màn)“润”(rùn)“淡”(dàn)声调相同,前后两字又叶韵,这样读起来声韵铿锵,语势贯通,具有很强的音乐感。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个修饰语用得有力,其结果不但被修饰的词,而且连动词甚至插入语也显得十分强劲有力。”(《论创作》)由于《故都的秋》里很多词语具有这个特点(如上文的“润”“淡”等),读起来显得很有节奏。再看下面:“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作者把这些名胜用一个个偏正词组整齐地排列起来,回旋往复,像一串珠玑那样,有着明丽轻快的韵律和节奏。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散文“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它既是对北平秋的客观描绘,又是作者当时心情的折射,在郁达夫大量的写景抒情散文中,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