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什么意思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
锄禾锄到炎热的中午,汗珠滴进禾下的土地。谁知道碗中的米饭,粒粒都来自辛勤和劳苦。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
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悯农》(一):
悯农二首(其一)
李绅(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创作背景: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所作。
㈡ 节约粮食手抄报内容
关于节约粮食的建议:
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
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
不偏食,不挑食。
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尽量带回家。
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相关诗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时期〕诸葛亮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北宋〕司马光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明〕薛瑄
㈢ 《悯农》全诗解释
第一首的解释: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第二首的解释: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