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杏花是什么颜色和形状
1、杏花的颜色:
其花色又红又白,花瓣白色或稍带红晕,胭脂万点,花繁姿娇,占尽春风。
杏花有变色的特点,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随着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浓渐渐转淡,到谢落时就成雪白一片。
2、杏花的形状:
杏花直径2至3厘米,花梗短,长1至3毫米,被短柔毛。花萼紫绿色,萼筒圆筒形,外面基部被短柔毛。萼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先端急尖或圆钝,花后反折。
花瓣圆形至倒卵形,白色或带红色,具短爪。雄蕊约20至45毫米,稍短于花瓣。子房被短柔毛,花柱稍长或几与雄蕊等长,下部具柔毛。
杏花的花形与桃花和梅花相仿,含苞时纯红色,开花后颜色逐渐变淡,花落时变成纯白色。
(1)杏花吹笛唯美图片扩展阅读:
杏花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一直以杏象征幸福。因为杏与幸谐音,表示有幸,杏花是女子可爱的象征譬喻少女贞洁可爱,古代以杏花为贵,杏谐音幸,合在一起是夸奖男的志趣高洁合乎乾道,女的贞静端方合乎坤道。
杏花代表的是春意盎然,杏花薄粉轻红,象征着春意盎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杏花
B. 求图:有一个古代的粉色少女在吹笛 子的图片,很唯美的一张。
这个吗?不是古风哦
C. 描写杏花的唯美优美句子有哪些
描写杏花的唯美优美句子如下:
1、一阵暖风吹过,眼前娇艳的杏花,开得那么奢侈,那么无所顾忌。那几枝花蕾仿佛也即将开放,绒绒的粉色中少了几份羞涩,多了一些成熟。
2、杏花树婀娜多姿的身躯,树枝上的杏花,仿佛对着他们笑,一朵挨着一朵,温暖的春风轻轻的吹过,树上的杏花花瓣便飘了下来,嫩嫩的,粉粉的,像透明是的。花朵们你争我抢的,开满着。
3、又一次看到你了,你白色的面庞,粉色的花心,正向我嫣然而笑。是昨夜泪眼朦胧,还是由于相思之情浓浓,你一见我就喜极而泣,泪花却似相思雨,打湿了我的衣衫,淋湿了我抚摸你的手臂,也浸透了我渴望已久的心田。
4、杏花,春雨,江南喜欢着天青色的迷蒙,山水更见奇,那些多姿的百态,在寒冬里攀越了希望的葱郁。云水之间,支撑的信念不倒,而这一季的风,便把你明媚的春色,无怜的点润成新嫁的红晕。阴霾散,经年里蕴藏的叶碧,把一切尘忧,染翠!或许,有不愿绽放的沧桑在孤独中沉默,迟放的蕴含,把躲闪在等待中沉默,错过了花期,枯萎的蕾,也在明媚中落殇。
5、欣然放眼望去,朵朵杏花象一只只粉蝶儿震翅欲飞,几枝待开的花蕾亦如娇羞的女孩般,露出绒绒的粉色。
D. 求古代蓝衣女孩吹笛子的古风、唯美图片
E. 有关描写女子赏花(杏花)的诗词,或者是赞美杏花的诗词。
1.《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2.《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3.《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译文: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4.《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5.五代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译文: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我)闲来无事,在花间小径里逗引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把它轻轻揉碎。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我)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F. 求吹笛子的动漫图片(男女都可)
永远的伊苏6 开始动画里的一个画面,个人觉得很适合http://www.falcom.com/ys6/download/wp/ys6_wp8_h.jpg
佐为http://image2.sina.com.cn/dongman/pic/qiannianqihuntengyuanzuowei/
http://www.99bz.com/img/200402/20042313486.jpg
蓝龙莲(虽然他的笛子吹的....呃..还是很帅)
http://i71.photobucket.com/albums/i149/Ran_gx/middle_1145951393.jpg 远的伊苏6 开始动画里的一个画面,个人觉得很适合http://www.falcom.com/ys6/download/wp/ys6_wp8_h.jpg
http://www.5jia1.com/test/ndata/p_album/1/256/167079/4f/s_0_p_album_bc_0892452001148616762.jpg
顺便再回一下LS的
那个是《不思议游戏》里面的抗宿...
不知名的帅哥
http://i101.photobucket.com/albums/m78/parcivale/sy_el1_s.jpg
貌似就知道这么多...
不知道LZ满意不
G.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是什么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选段: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出处:宋·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词作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绍兴五年(1135)寓居杭州青墩镇僧舍“无住庵”时,追忆洛中旧游之作。上片忆旧,将南渡前在洛阳午桥庄与豪英聚饮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上片结句“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历来评价极高。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使人厉历如见。
下片抚今,从欢宴豪饮的愉快回忆,到沉重难堪的现实中来。末二句宕开一笔,将深悲苦恨以旷达语出之,把古今万事都化入午夜渔唱声中。这首词疏朗明快,自然浑成,尤以“杏花”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H. 关于夜景桥景色唯美的40句
夜晚经常会出现一些美丽的景色,在看到这些唯美的景色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感叹和赞美,不如说夜景桥的景色,在这种环境中就是一种意境,会让我们感到很美好,静谧等等,你会用什么句子来形容夜景桥的景色。下面是由励志的句子网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夜景桥景色唯美的40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1、听,桥下传来鸣琴一般淙淙的水声。它,就是太平桥,一座饱含我童年与亲情的桥。
2、夜晚是大桥最美的时候,桥上灯光闪亮,两岸灯火辉映,五彩缤纷的色彩吧大桥装点得更耀眼,更夺目。
3、雪似柳絮,像鹅毛,纷纷飘落在小石桥上。看,小石桥犹如白玉雕出的工艺品,使人舍不得从上边踏过。
4、桥,不是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建筑物,它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并给人以美感。人们情不自禁地用诗文来赞颂它。
5、那是一座拥有高龄的石拱桥,横跨在低吟浅唱的新安江上。水美,江美,桥也美,桥上那青石板路被行人的足履磨得珠圆玉润了。
6、啊,步月桥,你是南靖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更是南靖人民的骄傲!我希望人们好好爱护它,让它的美丽永远驻留在南靖人民的眼里。
7、小桥横跨小河两岸,桥上的石板还略显湿润,上面结着墨绿的青苔,细细的露珠散落在上面,清晨的微光荡漾在桥上,如仙歌般的世外桃源。
8、我爱芦沟桥,不仅是因为它的雄姿,它的古貌,更因为它是七七事变的见证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第一声怒吼在这里响起,并震撼了整个世界。
9、我看了看桥,桥的两侧是人们行走的街道,中间则是车辆通过的大街。人们说说笑笑的走着,车辆有秩序的跑着,大桥上川流不息,一点不比成都的立交桥逊色。
10、每当我回到故乡的时候,我都恭恭敬敬地走上石桥。不仅是因为它的神秘、它的诱人、它的铁骨傲气,更因为它伴着我的成长、伴着我的希望,伴着生我养我的父老乡亲。
11、遍布水乡的古桥长途不一,风格各异,有手板石梁,有拱形环桥,还有踏在桥上后吱吱作响的小大桥,桥洞有单孔和多孔的,根据门道的宽度来设定,桥孔一般都是成绩单数。
12、我家住在彭州园附近,小的时候,爷爷、奶奶每天都要带我去公园玩,公园里有很多座桥:石拱桥、水泥拱桥、钢管拱桥、平桥、木桥、踏木桥,我经常在桥上爬上爬下,非常好玩。
13、学步桥是古城邯郸十大景观之一,是邯郸宝贵的历史遗产,特别是邯郸学步这个典故,更是家喻户晓。现在学步桥已经建成了一个带状公园,更成了人们早晚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14、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丽。桥的两侧有石栏,石栏的一侧刻着几个大字。桥底下有清澈的河水,阳光照耀在水面上,闪闪发亮。阳光被河水反射到桥的两侧,那花纹就像按上了水晶。
15、金水桥是一座石拱桥。中间的扶手上,雕有飞龙(龙在当时最为珍贵)上面雕有形态各异的精美图片。瑰丽多彩的金水桥下的河水像金色的头发一样。走在上面给人一种心神气爽的感觉。
16、大桥给我有趣的童年染上了瑰丽的色彩。然而,转学、搬家、升高中及住校,旋转的生活车轮带走了我的童年和无邪。当我再次走向大桥时,愉悦平静的感情湖水,不免泛起点点惆怅的涟漪。
17、我家东面有一座新建的立交桥,它的名字叫安翔桥。这座桥因临近安翔里而得名,取平安飞翔长空之意。它西接志新路,东与安翔北路相连,是一座连接海淀区和朝阳区的分离式立交桥。
18、在我的家乡西安不仅有气势磅礴的立交桥,还有宏伟的高架桥,小巧玲珑的拱形小桥,颤颤巍巍的吊桥、竹藤桥他们像纽带把这座城市连接起来,方便着我们的生活,装点着我们的环境。
19、立交桥可真像一个迷宫,虽说它像迷宫吧,可还真起了迷宫的作用,可以四通八达,最后可真好笑,人们一下子把江上的桥搬到陆地上了,使交通更流畅,真是相交的立体的美,真像拧麻花的。
20、飞龙桥很雄伟。桥长一百多米,宽十多米。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如果没有飞龙桥,那我们去飞龙超市购买物品就要绕很大的一个圈。这样,人们就不用绕那远远的路了。
关于夜景桥景色唯美的40句(二)
1、夜色如浓稠的墨砚,深沉得化不开......
2、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3、渐浓,渐浓,云袖笙歌一舞难休。
4、是谁在夜,抚一曲离合悲欢。是谁在梦,享一世权倾天下。是谁在城,看一世烟花繁华。
5、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6、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7、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8、无人与你重影,一夜无梦,深秋微寒,我守在月光打散的竹林,形单影只的落寞你却看不到。
9、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10、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1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2、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13、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14、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1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6、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7、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18、一声羌管,暮云愁绝。
19、剑复春秋听夜雨,风华袖底始忘言。
20、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I. 求有一个古风的白衣少女在吹笛子的图片,很唯美的一张。
是否有你想要的??
J.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意境欣赏
意境欣赏:“杏花”则点明在春天的夜晚,友人们抚琴弄笛,那情致高雅的笛声此起彼伏。
作者以初春的树林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作者那种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
原文:《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10)杏花吹笛唯美图片扩展阅读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赏析:
这首《临江仙》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或1136年(绍兴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当时作者四十六或四十七岁。陈与义是洛阳人,他追忆起二十多年前的洛阳中旧游,那时是徽宗政和年间,当时天下太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
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备尝艰苦,而南宋朝廷在南迁之后,仅能自立,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真是百感交集。但是当他作词以抒发此种悲慨之时,并不直抒胸臆,而且用委婉的笔调唱叹而出(这正是作词的要诀)。
上片是追忆洛中旧游。午桥在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句,的确是造语“奇丽”(胡仔评语,见《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四),一种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宛然出现词人心目中。但是这并非当前实境,而是二十多年前浩如烟海的往事再现而已。
刘熙载说得好,“陈去非……《临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因仰承‘忆首’,府注‘一梦’,故此二句不觉豪酣转成怅悒,所谓好在句外者也。”(《艺概》卷四)下片起句“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凉。”
一下子说到当前,两句中包含了二十多年无限国事沧桑、知交零落之感,内容极充实,运笔也极空灵。“闲登小阁”三句,不再接上文之意进一步抒发悲叹,而是直接去写,作者想到国家的兴衰自己的流离失所,于是看新晴,听渔唱,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旷达之情。
这首词节奏明快,浑成自然,如水到渠成,不见矫揉造作之迹。张炎称此词“真是自然而然”(《词源》卷下)。然“自然”并不等于粗露浅显,这就要求作者有更高的文学素养。
彭孙遹说得好,“词以自然为宗,但自然不从追琢中来,亦率易无味。如所云绚烂之极仍归于平淡。……若《无住词》之‘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自然而然者也”(《金粟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