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中国的山水和外国的山水给人感觉不一样
中国的山水和外国国家的山水的确有不一样的地方。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不论是水墨画还是实景照片,中国的山水总是具有与外国山水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
首先,地理因素(气候因素)
纬度不同,气候有很大差异,造成了山水上面覆盖的植被景观有所区别。
西欧国家比如德国,大半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四季分明,冬季跟中国相比,尤其是和中国南方相比,因为纬度更高,而更为寒冷。因此西欧国家的森林,树木枝桠和树干外皮较厚,树叶冬季凋落更快,变色更快。中国特别是中国南方地区,冬季气候较暖,树叶凋落慢,由绿变红变黄的变色也慢。因此就出现二者植被景观有所不同,导致中国与外国山水景观有所不同。比如中国南方,山水景观还是苍苍翠翠,绿意盎然。而德国山水已经红叶满山,落叶积路了。
其次,我还觉得还有文化因素。
古老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有本质的区别。
中国山与外国山不一样的,只是因为中国多了黄山、泰山、庐山、华山等。中原及东南部的这些人文山水塑造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精神体验以及文化格调。
中国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是情感文化。国外(主要指欧洲)更多的是则是一种求真文化、信主文化。
很早很早的时候,中国人就能欣赏山水,寄情于山水,把山水融入文化传统与民族性塑造当中。而老外就土得多,他们过去画的是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风景画很晚才出现。老外们在文学作品也很少出现山水。即便后来出现了,成就也不太高。
总的来说,中国人“看山不是山”,而老外则“看山是山”。
情调不同,感觉也就不一样。
‘贰’ 中国古代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异同
1、画画主体不同
中国古代山水画是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西方风景画是以风景为题材的绘画。
2、代表人物不同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代表有展子虔、王维等。
西方风景画的代表有戈延、雷斯达尔、康斯特布尔等。
3、技法要点不同
山水画是由风景到作品,从创作到欣赏都有着引人入胜和移情于景的特点,没有作者身临其境触景生情的体验就没有读者身临其境的,体味和感受,作为山水画家应具备导游的精神,引领观者一起浏览其间,体察其中,为之怡情,为之陶冶,达到情绪的放松,心灵的正合。
西方风景画的空间距离的表现方法是根据形体的透视原理和空气色彩的透视变化,表现景物之间的远近层次关系。还可以利用主次、浓淡和虚实加强空间感,在表现手法上有意识地将主要与次要、虚与实结合起来处理。
‘叁’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是什么
一、中国艺术追求写意性,意在表达其神韵,以线条和水墨作为基本的造型手段,而西方艺术追求写实性,也就是对现实事物的模仿再现,主要以块、面、明、暗和色彩为造型手段。
(3)基督教山水风景画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这两种表现相同的对象却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分别处在两种不同的文明当中,不管是在东方古老璀璨的历史和文化中,还是在古希腊及罗马的巨大艺术成就中,这两种艺术的审美价值都是人类发展的宝贵遗产。
二者之间的异同的比较,有助于两种伟大艺术的交流和发展。不管那一种艺术只有相互交融和吸收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所以,我们就以东方艺术的一个代表——中国山水画,与西方文化的一个支流同样也是影响巨大的——风景画进行比较,看看中西方艺术之间的差异以及各自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肆’ 中国山水画和国外油彩画大致相同,为何中国山水画收藏价值更高
中西方艺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中国艺术追求写意性,意在表达其神韵,以线条和水墨作为基本的造型手段,而西方艺术追求写实性,也就是对现实事物的模仿再现,主要以块、面、明、暗和色彩为造型手段。
中国画因为使用的是最富有弹力的毛笔和对笔触、水分变化反应最为灵敏的宣纸,所以形成了中国画笔墨不易塑形,笔触变化无究的特点。同时中国山水画主要是依靠水墨和毛笔用“线”造型,用“线”和毛笔的各式各样的皴擦来塑造各种山石及流水的特性。因此,“线”在中国山水画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对“线”应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幅山水作品的成功与否。所以想要画好中国画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摸索与练习笔墨和线条,以达到十分娴熟,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画好一幅画作。因为,每一个画家对生命的领悟都不一样,中国画家把这种对人生的认识与感悟渗透到线条与笔墨之中,最后形成具备自己独特风格的画风。
西方绘画使用的是与中国画完全不同的油画笔、油性颜料与画布,因为工具与表达媒介的差别,就必然导致中西绘画表现手法的不同。上面说到西方艺术强调写实性,真实的摹写对象,而绘画是二维空间艺术,要想在平面的二维空间中塑造出三维空间来,必须用块面和明暗来表现对象。所以西方风景画不同于中国山水画的“线条”,它用油画笔和颜料表现形体的块面和明暗,加之以色彩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西方艺术家认为,必须通过一个个小的块面,才能塑造出接近现实事物具有立体感的对象来,因此西方风景画中的湖光山色都是由一个个的“面”组成的,加之光影与色彩,来增强画的体积感与真实感。所以我们看到的西方风景画比中国山水画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观。
‘伍’ 爱尔兰以前和英国是统一的吗民俗上各有甚么风情我很喜欢这两个地方的!
爱尔兰以前和英国是统一的,爱尔兰的民俗和英国的风情分别是:
1、爱尔兰风情:
爱尔兰人纯朴、热情,社交场合衣着整齐、得体。在家里、酒馆或其他地方相聚和交谈是国民惯常的休闲方式。
如洽谈公事,需要事先预约。如果应邀到爱尔兰人家中做客,一瓶葡萄酒、一束鲜花、一盒巧克力糖或奶酪等都是很合适的礼物。
爱尔兰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以握手为礼。在与亲朋好友相见时,大多以亲面颊或贴面颊二、三次来代替握手,以示相互间的亲热和友好。
与西方大多数国家一样,爱尔兰人忌讳“13”和“星期五”,不愿他人过问自己的去向、工资、年龄以及婚姻状况等。爱尔兰人喜爱绿色,忌用红白蓝色组合。
2、爱尔兰风情:
在英国,每个人都享有宗教自由,因此,在英国各中心地区也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宗教信仰蓬勃发展的局面。英国有两个“官方的”教堂即英格兰教堂和苏格兰教堂,除此之外,各种不同的宗教和数不胜数的教派在英国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代表。
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兰教会。另有天主教会及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犹太教和佛教等较大的宗教社团。
(5)基督教山水风景画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爱尔兰的传统饮食与英国很相似,家庭饮食以马铃薯、蔬菜、牛肉类为主,面包是爱尔兰人的主食之一。马铃薯的烹饪方法丰富,蔬菜的烹饪方式以水煮为主。
由于都柏林靠近海边,故有很多新鲜的海鲜食品,海鲜类料理也很多。爱尔兰在传统饮食的基础上引进了法国、意大利等其它国家的饮食方式,爱尔兰菜不油腻,很清淡。
一般正餐为薯仔、肉类,或生吃或水煮;另外,爱尔兰人爱吃奶制品、鸡蛋、奶酪、牛奶、酸奶、水果等。
爱尔兰人平时习惯吃英式西餐,用餐习惯使用刀叉,他们特别喜欢吃清炖菜肴,尤为营养价值高的菜品,更为他们所偏爱;乐于喝清汤,喜欢在餐桌上配备多种调味品;同时,他们对中国的苏菜、粤菜也很喜欢。
‘陆’ 试比较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不同
1、特点不同:
中国山水画偏重于意韵与情趣的表达,并不拘泥于客观对象本质的外貌形态,强调创的主观情感的融入。
西方风景画主要注重写实。
3、创作理念不同:
中国山水画家深受儒、道、禅的影响使画家们重“立意”,追求超然于世,林泉高志,提倡不拘于形似,“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西方风景画家对景写生,画其所见之景,感觉自然之美。通过仔细观察,以便科学、直接、形象的再现大自然。在西方画家看来,艺术之美在于真实。感情则是对真实性的补充。因此,西方的风景画家追求真实,并尽力再现自然景色。在科学理性精神的引领下,西方风景画家勇于真诚的表现自然之美。
‘柒’ 《蒙娜丽莎》怎么画出的
《蒙娜丽莎》画画过程经过了四个创作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层,是一幅对未知对象的肖像草稿,从轮廓可以看出,有较大的头、鼻、双手和较小的嘴唇。
在第二层里,达·芬奇用一幅《佩戴珍珠发饰的肖像画》覆盖了最初的草稿。
第三层,是1503年创作的《丽莎·格拉迪尼肖像》,帕斯卡认为这才是蒙娜丽莎的原貌,也是他所认为的“另一幅女人的画像”。画中的蒙娜丽莎眼睛看向左边,面带微笑,这是当时标准的肖像画模样。
第四层,是《蒙娜丽莎》油画作品:脸微微向右转了过来,就连目光也是向右的。
(7)基督教山水风景画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一、人文背景
文艺复兴是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欧洲源自对基督教统治下中世纪的批判,产生了世俗价值观念。人的观念在达·芬奇等艺术家的观念里居于核心的地位,《蒙娜丽莎》也展现了神性和人性的光辉,肯定了人从自然状态脱离而存在的意义。
二、草稿背景
在《蒙娜丽莎》创作之前,就有一幅,《艾尔沃斯·蒙娜丽莎》油画:《艾尔沃斯·蒙娜丽莎》出自达·芬奇,其创作时间远远早于《蒙娜丽莎》油画作品。
《艾尔沃斯·蒙娜丽莎》绘画,人物的面色清新红润,不沾岁月痕迹,有着与蒙娜丽莎非常相似的长相、服饰、手势和神秘笑容,只是更为年轻。有专家还曾利用碳定年法对《艾尔沃斯·蒙娜丽莎》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该幅画创作于15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