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没有人真的见过北极光
有,阿拉斯加极地之旅极光惊现的时刻 据说,任何看到极光的人都会得到幸福。此次的阿拉斯加之行,于我而言,便是为了追寻极光而来。那一夜的那一刻,凌晨1点30分,历经两夜寒冷、冰冻,漫长的等待,我终于寻到了幸福的颜色 因地处北极,自11月伊始至次年4月,白天的时光,会伴随着时间指针的转动而逐渐缩短,乃至消失不见。而黑夜,则会越发的深远与绵长。 古人传言,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不知这天堂,所指的是否便是极地。北极与南极,其极昼极夜现象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在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时依旧倾斜自转的缘故。正是源于其地轴与垂线的倾斜角度,所以,当北极是太阳永不落的白昼之时,南极便是漫长且不见天日的黑夜。不论北极抑或南极,越是接近极点,在那里,一年光景,便唯有一天一夜而已。漫长二字,亦得到充分的诠释与见证。风萧萧兮夜漫漫。不知为何,却从未有人抱怨过白日的漫长难耐。如此看来,漫漫长夜,才可谓真切的难忍与煎熬。 于是乎,何以解忧?答曰,唯有极光。 一次说走就走的追光之旅,是源于读到一篇关于冰岛极光的图文。文中讲到,冰岛政府为提高观赏极光的品质,特别规定,每逢极光季到来之时,其首都雷克雅未克便会限时关闭灯光,降低光污染,从而提升旅行者们观赏到极光的概率。不知是被那几张极光图片所电击魅惑,抑或是与极光冥冥之中的前缘,恰逢11月,于是我便义无反顾地预订了3晚的木屋追光之夜。 极光,最常出没在南北纬67度附近的两个环状区域之内,称为南北极光区。北半球,以阿拉斯加、西伯利亚、冰岛、格陵兰及挪威为主。而南半球,则主要集聚在南极洲附近。自古至今,极光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很多人爱恋极光,却多次追寻而不得相见。此次,之所以选择费尔班克斯,只因它是北极光区内10座极光之城中最可能见到极光的城市,素有“北极光之都”的美誉。那么,想必会有更大的机会与之相遇。 每晚的极光木屋之行,都会有大巴车于当日晚10时前后抵达游客所住酒店,而后,载上来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的行游者们驶向不同的山间木屋,一处处远离城市避开光害的开阔地。第一晚,是一座位于山林农场的双层木屋。后两晚,是一处位于低矮群山沟壑间的滑雪场。 小山坡上的农场木屋,由一对夫妻经营。女子来自中国,男子貌似是一位当地原住民。木屋之内,有暖暖的热茶及咖啡,还有若干的茶点供应。房间一侧的墙上,悬挂着一面大大的投影,循环播放着关于极光的纪录片。靠近走廊的玻璃窗下是几张舒适的长沙发。中间的区域,整齐摆放着若干木椅供行摄者们等待及歇息。木屋之外,一侧是长廊,一侧是平台,视觉开阔,均是适宜拍摄的取景地。然而那一夜,放眼望去,唯有白茫茫千里冰封的原野,与黑漆漆万里璀璨的星空。 相比于农场的小木屋,地处滑雪场的木屋群好似多了几分神秘韵味。每座木屋与木屋间,仅几十步之遥的距离。屋内,是井然有序的一排排的木桌木椅。小屋内暖气十足,红光悠然。红色,在光天白日之下_被定义为高调与热烈。然而那一刻的红色灯火,却是如此的玄妙迷离,低调柔和。尽管坐在屋内,穿越宽大的玻璃窗,便可一览窗外星空的瞬间变幻。但每时每刻,依旧会有人,不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穿上厚重的御寒衣物,全副武装至只剩下一双眼睛,带上相机与三脚架走到屋外,走到朗朗星空之下仰望苍穹,满目的渴望与期待,守望极光的到来。 我也无法按捺心中期盼。于是起身,加入到那些户外等候者的行列。木屋之外,近处,是金属搭建的滑雪设备,是黑暗中深不见底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山谷与沟壑。远方,依旧是浩瀚得无边无际的星空。无意中看到一只红狐,自白雪中跑来,藏匿在滑雪高台的阴影之中。而后,又跑向山谷方向不知所踪。漫步在滑雪场之内,身边时而听到三两声仰望星空的感叹之语,时而会听到几声极光隐现的雀跃之音。 北极光,论其成因,曾经众说纷纭。有人说,它是地球之外缘燃烧的烈火;有人说,它是落日之后天际映射出来的奇光;还有人说,它是冰雪在白日间吸纳阳光之后,于黑夜释放出的某种能量。伴随着人类对于太空的深入探索与认知,相伴着火箭与卫星的不断升空,究其谜底,人类终于给出了更为科学合理的解释。极光,是由太阳风暴吹过来的带电粒子,与地球高空大气中的原子与分子在地球大气层最上端运作激发的一种光学现象。不论其定义如何,极光都是自然给予人类无比珍贵的礼物。 据说,任何看到极光的人都会得到幸福。那一刻,凌晨1点30分,历经两晚寒冷,冰冻,漫长与不懈的守候,我寻到了幸福的颜色。相遇极光的心愿,终被成全。 只见,茫茫无际的天幕之上,慢慢泛出一大片淡淡的绿色。而后,缓缓地加深递进。最终变幻为鲜明的亮绿,好似一条被仙子遗落在天际的披帛,在空中悬浮飞舞,飘逸出尘。与此同时,另一侧的天际之上,亦冉冉而出一大片深浅不一的绿色光辉,在黑幕的映衬之下,渐渐绽放开来,炫耀长空。 一切的一切,都好似恍如隔世,并非梦境,却有着如梦如幻的神秘莫测,匪夷所思。空灵魔幻的极光,交替凝结,此起彼伏,瞬息万变,色彩斑斓。有时,似海浪之潮起潮落,百转千回;有时,似一道道凌厉破曙的天光,裂破长空;有时,其声势浩大,犹如风卷残云的巨大旋涡;有时,其浮光淡远,宛若回转而去的千军万马堪称一场震撼人心,美妙绝伦的视觉盛宴。 如若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白日间最为浪漫的光景。 来源:旅游纵览
❷ 黑夜中的极光,用画画的方式是否能画出来
我清楚的记得那天的自己 在冰岛唯一一个看不到任何山和悬崖的黑暗海边 繁星满天 极光从天空这边挂到那边 缓缓变化 我听着北大西洋的海浪声和风声 努力抬头看和记住 在心里惊叹 一切感官体验都那么真实强烈但却让人觉得是在梦里 忽上忽下;极光的美不是光用眼睛看图片就能感受到的 它需要风 需要星星 需要海浪声 需要彻骨的冷 需要你被衣服包裹的厚实感 需要你和它的在场才会知道有多美;要运气好碰到爆发的时候。整个天穹被绿色舞动的极光笼罩数小时,大地被极光照亮… 不说了,自己去北极候着吧。照片是拍不出那样的感觉的。当然要是能看到带有紫红色的那就是最赞的了。
❸ 想要欣赏极光,都有哪些地方可以欣赏到最美丽的极光
地球上有好几个极光神龛,这些城市由于地理位置和天气因素会有很大概率看到极光,比如我们这次去的冰岛、加拿大黄岛镇、费尔班克斯、阿拉斯加、格陵兰、丹麦、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北欧拉普兰。
冰岛是世界上唯一有机会看到世界各地极光的国家。逐渐成为很多人追求极光的理想国度。看极光一定不能错过。雷克雅未克的极光更加出名,漫天飞舞的彩带一定会让你难忘。
瑞典比斯库是观看极光的最佳地点。这里气候干燥,地势平坦。夏天,月明风清。冬天,你可以欣赏美丽的极光,尝试有趣的狗拉雪橇。
❹ 极光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极光会有不同的形状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极光类型,并将之称为“沙丘”。考虑到极光形成的原因,并类比于“波状云”的形成,将这种极光形成的原因与“重力波”联系起来。并详细分析了“重力波”影响下这种新型极光形成的机制。
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观察极光了,并且使用科学仪器来观测它们,以求得到对它们更深刻的理解。所以你可能会觉得,我们现在了解了每一种极光。
显而易见,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一种新型极光,就在近期被一些勇于前往寒冷的高纬度地区拍摄“北极光”的极光摄影师所发现。
喜欢这个故事的一切。“业余爱好者”看到了一种新型极光,科学家研究分析了它,并找到了可能的原因。它的照片也很酷!
另外,中间层很难研究,因为它没有很多容易观察的特征。“沙丘”为研究这层大气层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所以至少可以更好地研究它的这一方面。
有这么多摄影师前往高纬度地区拍摄美丽极光的数字图像,这意味着我们将能获得更多关于它们的数据,我们便能更好地理解它们。
❺ 寒冷的北极怎么会有极光
北极极光的原理 是太阳的太阳风造成的!极光的产生过程与霓虹灯管发光的原理相似。霓虹灯管内,藉着两极的电压差将电子加速,然后将管内稀薄气体撞击而发光。来自上空的高速电子撞击电离层中的原子、分子、或离子,把它们打成激发态(通常必须是一个高能阶的准稳定态),等一段时间后(【生命期】),它们会自动的跳回基础态(或较低能阶的准稳定态),放出一定波长的光,这就是极光。 造成极光的的高速电子,打哪儿来的呢?造成扩散极光的高速电子来自内磁层: 内磁层中,原来沿磁场线来回弹的高能电子,被扰动的电场与磁场散射后,无法继续来回弹跳而落入电离层中,并与电离层中的氢原子碰撞发出红光。由于这些电子一个一个落下来,好像下毛毛雨一般。因此所产生的极光也像毛毛雨弄湿地面一般,呈现相当均匀的分布。 造成分立极光的高速电子来自磁尾电浆片或磁层顶:造成分立极光的高速电子成因可能不只一种,以下只是提出其中一种,做详细的说明。磁副暴是一种强烈的磁场扰动。主要的扰动发生在磁尾、以及高纬的电离层与地表。当磁副暴发生时,磁尾的磁场发生变形,会将电浆片中的热电浆挤出来,灌入电离层。 当来自磁尾电浆片的热电浆,到达电离层上空时,会自行形成一组u型的等电位分布,其中,越内层的u型等电位面,电位越低。也就是说:在u型结构的中央处,形成了一个沿磁场方向,方向向上的“场向电场”。在u型结构的两侧,形成了一个垂直磁场方向辐合形式的电场分布。因此,位在u型结构中央处的电浆中的电子,就会被此向上的“场向电场”所加速,高速的打入电离层。 当地球磁层外面太阳风中的磁场方向,具有南向分量时(与地球磁场方向相反时),地球的磁层顶,也成了一个带有很强电流的电浆片。这样的磁场与电流分布,很不稳定,也会造成强烈的磁场扰动(例如:“磁场线重联”)。当来自磁层顶电浆片的热电浆,到达电离层上空时,也会造成“场向电场”,并加速电子。
❻ 宇航员视角下的北极光美极了!你知道北极光是怎么形成的吗
“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这地球上…”曾经这首《流星雨》的歌曲,风靡一时,成为了多少女孩浪漫的幻想!
近期,相信比流星雨更美的景象震惊了我们每一个人,在社交媒体上有一位俄罗斯宇航员Kud-Sverchkov发布了一份来自国际空间站拍摄下的迷人的一幕,就是北极光!他还说到:“”就算是在晚上也能看到海洋,灯光和云朵,银河系就好像漂浮在了地平线上!”那个时候的他正在太平洋上空飞行,在北大西洋的上空迎接黎明的到来!我们都无法想象有多迷人的景象!

或许我们这辈子都没有机会能亲眼看到美丽极光,但现在科技的发达,让我们通过图片看到也着实一饱眼福!
❼ 极光的补充资料
极光是南北极地区特有的一种大气发光现象。极光在东西方的神话传说中都留下了美丽的身影,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人类能够用理性的眼光看待极光,对它作出科学的解释。
长期以来,极光的成因机理未能得到满意的解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极光可能是由以下三种原因形成的。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地球外面燃起的大火,因为北极区临近地球的边缘,所以能看到这种大火。另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红日西沉以后,透射反照出来的辉光。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极地冰雪丰富,它们在白天吸收阳光,贮存起来,到夜晚释放出来,便成了极光。总之,众说纷纭,无一定论。直到20世纪60年代,将地面观测结果与卫星和火箭探测到的资料结合起来研究,才逐步形成了极光的物理性描述。
人们认识到,极光一方面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这种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由此可见,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太阳系其他行星,如木星和水星,它们的周围,也会产生极光,这已被实际观察的事实所证明。
地磁场分布在地球周围,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胶体,它的科学名称叫做磁层。为了更形象化,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可以把磁层看成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机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但是,这里的电视屏幕却不是18英寸或24英寸,而是直径为4000公里的极区高空大气。通常,地面上的观众,在某个地方只能见到画面的l/50。在电视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显示成图像。同样,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人们便见到了极光的图像显示。在电视显像管中,是一对电极和一个电磁铁作用于电子束,产生并形成一种活动的图像。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层中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造成的。
极光不仅是个光学现象,而且是个无线电现象,可以用雷达进行探测研究,它还会辐射出某些无线电波。有人还说,极光能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极光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还直接影响到无线电通信,长电缆通信,以及长的管道和电力传送线等许多实用工程项目。极光还可以影响到气候,影响生物学过程。当然,极光也还有许许多多没有解开的谜。
人们知道极光至少已有2000年了,因此极光一直是许多神话的主题。在中世纪早期,不少人相信,极光是骑马奔驰越过天空的勇士。在北极地区,因纽特人认为,极光是神灵为死去的人照亮归天之路而创造出来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极光的奥秘也越来越为我们所知,原来,这美丽的景色是太阳与大气层合作表演出来的作品。
产生极光的原因是来自大气外的高能粒子(电子和质子)撞击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的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常发生在地球磁极周围区域。作为太阳风的一部分荷电粒子在到达地球附近时,被地球磁场俘获,并使其朝向磁极下落。它们与氧和氮的原子碰撞,击走电子,使之成为激发态的离子,这些离子发射不同波长的辐射,产生出红、绿或蓝等色的极光特征色彩。在太阳活动盛期,极光有时会延伸到中纬度地带,例如,在美国,南到北纬40度处还曾见过北极光。极光有发光的帷幕状、弧状、带状和射线状等多种形状。发光均匀的弧状极光是最稳定的外形,有时能存留几个小时而看不出明显变化。然而,大多数其他形状的极光通常总是呈现出快速的变化。弧状的和折叠状的极光的下边缘轮廓通常都比上端更明显。极光最后都朝地极方向退去,辉光射线逐渐消失在弥漫的白光天区。造成极光动态变化的机制尚示完全明了。 在太阳创造的诸如光和热等形式的能量中,有一种能量被称为太阳风。这是一束可以覆盖地球的强大的带电亚原子颗粒流,该太阳风在地球上空环绕地球流动,以大约每秒400公里的速度撞击地球磁场,磁场使该颗粒流偏向地磁极,从而导致带电颗粒与地球上层大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极光。在南极地区形成的叫南极光。在北极地区同样可看到这一现象,一般称之为北极光。
大多数极光出现在地球上空90~130千米处。但有些极光要高得多。
科学家已经了解到,地球磁场并不是对称的。在太阳风的吹动下,它已经变成某种流线型。就是说朝向太阳一面的磁力线被大大压缩,相反方向却拉出一条长长的,形似彗尾的地球磁尾。磁尾的长度至少有1,000个地球半径长。当太阳活动发生剧烈变化时(如耀斑爆发),常引起地球磁层亚暴。
现年40岁的琳达-德雷克(Linda Drake)在过去的4年中拍摄了众多美轮美奂的北极光图片。每年她都会冒着零下20度的低温来到加拿大马尼托巴省,以期能捕捉到最精彩的极光图片。如图右
这项研究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安吉罗波洛斯主持,其研究结果已于2007年12月9日在“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的学术会议中发表。
在北半球观察到的极光称北极光,南半球观察到的极光称南极光,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在南北纬度67度附近的两个环带状区域内,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克斯(Fairbanks)一年之中有超过200天的极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