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因《枫桥夜泊》这首诗而走红的寒山寺,现在怎么样了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寒山寺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该寺便闻名了。原诗诗句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么,因《枫桥夜泊》这首诗而走红的寒山寺,现在怎么样了?
寒山寺以钟声闻名。现在,每年除夕之夜,寒山寺都会举行敲钟仪式,用108次钟声来终结旧的一年,有除旧迎新之意。以上就是关于“因《枫桥夜泊》这首诗而走红的寒山寺,现在怎么样了?”的相关回答,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期待你的分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关注我和我一起进行中华文史苦旅。本文引用图片出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正当权益,请联系笔者,将在最短时间内删除,并致以歉意。
B. 苏州寒山寺始建于哪年间,有多大面积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四百余平方米。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征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
C. 寒山寺塔为什么是五层
性空和尚在主持重建此塔时,认为自己的功德不够七层,遂建五层。1996年,寒山寺重建普明宝塔,重现了寒山寺的盛唐风采。普明宝塔,五层,高42.2米,呈正方形,为仿唐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塔刹为铜铸镀金,高9.6米,重12吨。位于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距今已有上千多年的历史。
寒山寺塔的文化
寒山寺可以说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以佛教文化为主体,以和合文化为核心。因为此地的佛门弟子一直认为曾住持过寒山寺的唐代和尚寒山、拾得,分别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转世的高僧,并把他们神化为我国的“和合二仙”,也是其成为“和合文化”的象征。
D. 寒山寺里有什么塔
普明宝塔。
寒山寺古又称枫桥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旧名妙普明塔院。相传因唐代高僧寒山、拾得自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更名为寒山寺。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僧法迁重建寺院。该寺曾多次毁于战火。现存殿宇多为清代重建。1954年初曾进行全面整修,并移建宋仙洲巷某宅花蓝楼于寺中,恢复了“枫江第一楼”的旧额。1995年,建于寺后逾42米的五级四面楼阁式仿唐佛塔"普明宝塔"落成,成为枫桥景区的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