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白族居住的房子叫什么
吊脚楼等。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大理喜州、海东一带有的民居建筑还有泥塑,造塑多为龙凤、古瓶、花卉。照壁即瓦顶飞檐的粉墙,是建筑中艺术装点最集中的地方,多用凸花青砖组合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各组中心再作粉画,或镶嵌自然山水图案的大理石。有的在两边塑鱼,以示稳固。照壁脚下常砌花坛,花香四溢,怡静幽雅。照壁与正房和两侧楼房构成三坊一照壁的格局。此外,更高级的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套院建筑,其木雕、石刻、粉画就更为集中突出。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筑艺术的一大景观
B. 白族创造了哪些建筑物的图片
白族的住宅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瓦房。平房结构多以“三房一照壁”为主,少数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排架”(以一排柱子为主的屋架叫排架)承重,四柱落地。左右后三方用土基墙围护,前面及中央用木料板为隔,山墙到顶,屋面挑出,有防止邻居火灾波及作用。在“排架”间和楼板照面下面,前后均有一根通穿的枋,当地叫做“穿枋”,是白族木工一项很出色的创造。“穿枋”把整所房子的“排架”联成一个整体。与照面枋、檐口挂枋和落地枋相互作用之后,刚度很大,具有很高的抗震能力。
大理是个多风地区,每年出现大风日数既多,风力又强,尤其下关一带,每秒钟最大风速可达四十米左右。在与自然作斗争中,白族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常年多是偏西的风向,他们就将主房的布局坐西向东,门窗都开在向东那面,风从屋后吹来,自然不易进入室内。白族建筑的照壁比较高大,主房、厢房和厅房一般是层高均等,不分主次,充分起着互相屏障的作用,由于从房屋坐向,平面组合到主面处理,都为避风步步筑防,所以不为劲风所烦扰。门 楼装饰的种类通常包括泥塑、木雕、彩云、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组成一座中角飞檐、花枋精巧、斗拱重叠、玲挑剔透、雄浑稳重和美观大方的综合艺术的建筑。白族这种门楼,不仅造型富于我国传统的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的布局结构上也独具风格。如在花坊、照壁、天花板以及门窗上均雕有人物、花卉、山水和鸟兽,组成双凤朝阳、二龙抢宝、百鸟朝凤等图案。门楼各部位系用凿榫卯眼相接,一般不使用铁钉,却又连接得十分牢固。花栉和斗拱.的布局与安装,纵横交错,支承挑檐,结构精巧严谨,造形简洁大方。远远望去,给人一种既均衡对称又美观和谐的感觉。
C. 云南白族民居建筑: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
建筑是一部凝固的历史,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中国的建筑由于地域、民族的不同,建筑的形式、风格、装饰受当地文化的影响,也各有特点,官制和寺庙,大多采用庑殿、歇山、重檐卷棚顶等,一般的民居建筑,大多采用单坡、平顶、圆顶、硬山、悬山等,结构形式大多相同统一,但建筑的装饰风格确是各有千秋,变化万千,形成不同地域和民族建筑的风格和特点。这些风格和特点是建筑的灵魂。
在白族,最具特色的建筑形式有两个挺高端的名字,叫“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那么什么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呢,跟我一起来看下吧。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白族民居建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形式。
三坊一照壁,这里有一个比较生僻的名词,叫“坊”。坊是构成白族院落的基本单位,它指的是面阔三间房,高两层楼的房子。三座坊加一块儿照壁,以东西南北各置其一,类似于北方四合院的样式摆放在一个院落里,就构成了“三坊一照壁”。虽说它和四合院有些相似,但是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最直观的一点是,三坊之中的正房,它的两侧还各有一间进深与高度比正房稍小的“漏角屋”,层数也为二层,与东、西二坊在交界处形成一个小天井或“一线天”。我将整个布局总结成另一个名词就是“三坊一壁三天井”。
大理古城先锋街20号杨宅,是城镇中三坊一照壁较好的一例,三坊每坊皆三间二层,正房一坊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房二坊由下辈居住。正房三间的两侧,各有“漏角屋”两间,也是二层,但进深与高度皆比正房稍小,前面形成一个小天井或“一线天”以利采光、通风及排雨水。通常,一边的漏角屋楼上楼下作卧室或书房,也有作杂物储藏室的;另一漏角屋常作厨房,高为二层但不设楼层,以便排烟。漏角屋的入口一般在厢房厦子的端墙上,设门控制。
七一街星火巷41号李宅同为三坊一照壁,但天井较小(面阔约两间),结构上不用“头梁合抱柱”,而用相应的照面梁榫卯相接组成“跑马转角楼”。两个漏角屋仅为单层;大门设在东南角,占用一间厢房,朝南向,由南面的街道直接跨渠进入,这些都是在紧张的地段因地制宜所致。
这样的建筑布局,一方面适应了气候的特点,一方面也解决了在有限空间内如何使建筑发挥更多功用的问题。由于坊为二层结构,又有漏角屋这种“额外”的房屋,所以,卧室、书房、储物室和厨房等房间均可以轻松地分配开来。否则,就只能如北方的四合套院一般以增加几个进院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四合五天井,可以算是三坊一照壁的升级版。四合五天井与三坊一照壁不同点在于将三坊一照壁中的“照壁”换成一坊,形成四坊,而四坊交界处构成的四个小天井加院落正中的大天井共同组成的五天井,整体即为“四合五天井”。
四坊多为三间二层(厢房、下房也有一层的),但正房一坊的进深与高度皆大于其他各坊,其地坪也略高,多朝东、南,在四个漏角小天井中必确一个用于大门入口,设门楼,亦多朝东、南。人民街503号赵宅即为较典型的一例。此例中间天井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各坊相交结构上皆用“头梁合抱柱”,主房及大门皆斜朝东南向。人民街502号赖宅则中间天井稍小,结构上采用相应的照面粱榫卯组成“跑马转角楼”,主房与大门亦斜朝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