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清淡饮食有哪些图片
现代人的物质条件提高了,几乎想吃什么菜都可以吃到。我记得我七几年时,过年吃饺子、炸薯仔丝就把我高兴坏了,我妈妈炸薯仔丝我就在旁边端着碗傻傻地等着,等炸好后我就用薯仔丝蘸点糖吃,哇!那味道,老好吃了。但现在条件好了,可以每天炸薯仔丝,但却没有了那时候的味道和期待了。相反,现在我更爱吃比较清淡的食物,也经常给家里人做清淡的美食,有时看到油腻的食物竟然勾不起我的食欲了。
清淡的美食我经常做,比较常用的是西红柿,如我经常做的西红柿蛋花汤,糖心蛋西红柿面条,还有小炒西兰花,这三个方法都很简单,您可以参考一下。
一、西红柿蛋花汤
准备食材:西红柿,鸡蛋,葱花
做法:
1、西红柿切成片,鸡蛋加盐打散备用。
2、锅内倒清水,将水烧开。
3、水烧3分钟后,将西红柿倒入锅内继续。
3、水开后,把火调成小火,打散的鸡蛋缓慢的顺着锅边倒入,过20秒后用勺子轻轻地转圈。
4、加入盐,鸡精,香油,出锅。
二、糖心蛋西红柿面条
准备食材:西红柿,鸡蛋,香肠,蒜
做法:
1、先做糖心蛋。a、锅内加入没过鸡蛋的水。b、水开后用勺子将生鸡蛋放入锅底。开始计时7分钟。c、7分钟后将鸡蛋捞出,用流动的凉水冲2-3分钟后在凉水中浸泡5分钟,剥皮切成两半。
2、洗净的西红柿上面切十字花刀,然后用开水烫或在开水中煮至外皮裂开,然后剥外皮,切成块。
2、锅内加油,油七分热时倒入西红柿,加入适量盐翻炒至下汤。
3、倒入适量清水,将水烧开。
4、下入面条,面条快变软时放入盐,鸡精、少许的糖调味。
5、出锅,加入做好的糖心蛋,几片火腿肠就可以吃啦!
三、小炒西兰花
准备食材:西兰花,蒜
做法:
1、锅内烧水,水开后加入几滴色拉油。
2、倒入西兰花焯水1分钟捞出。
3、锅内倒油,放入蒜末炒出蒜香味。
4、倒入西兰花翻炒,放入酱油,蚝油,鸡精翻炒出锅。(西兰花不要翻炒过火)
以上这三个都是很清淡的,而且做法也简单,也很好吃,您也可以试着做一做的。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万事顺心!
‘贰’ 真实的美食图片
1, 东坡肉可谓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相传宋元年间,苏东坡出任杭州做地方官,发动数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灌田,造福人民。大家纷纷给他送了许多肉和酒,他便将其一起烹制,没想到竟味美无比。于是大家纷纷仿效,并流传闻名至今。
拓展资料:
世界各地的美食介绍:
1、青岛崂山茶爆鲜贝属于鲁菜里的胶东菜,选用沙子口当地的上好鲜贝柱,经过精心加工与崂山名茶一起烹制,其特点是既有崂山名茶的清香味,又保持了鲜贝色泽洁白口感细嫩、滑爽、鲜美的特色,盛器美观,引人食欲。
特点:色泽鲜艳,香鲜味美。崂山茶爆鲜贝是青岛海鲜名菜。
2、扒原壳鲍鱼,是青岛的一道名菜。此菜将鲍鱼肉制熟后,又分别盛在各个原来的壳内,它的造型美观又名贵。是一种造型和盛器双重配合的杰作,原壳置原味,面目一新。此菜色香味俱佳,鲍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再浇以芡汁,透明油亮。
3、油爆双脆
油爆双脆乃济南传统名菜,相传此菜始于清代中期,为了满足当地达官贵人所创。当时济南厨师以猪肚尖和鸡胗片为原料,经刀工后,沸油爆炒,将原来必须久煮的肚头和胗片,快速炸熟。该菜问世不久,就闻名于世,原名“爆双片”,后来改为“油爆双脆”。油爆双脆特点是口感脆嫩滑润,清鲜爽口。猪肚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磷、铁等,具有补虚损、健脾胃的功效,适用于气血虚损、身体瘦弱者食用。猪腰子具有补肾气、通膀胱、消积滞、止消渴之功效;但猪腰子中胆固醇含量较高,固血脂偏高者,高胆固醇者忌食。油爆双脆具有补虚养身调理、壮腰健肾调理、健脾开胃调理的功效。
‘叁’ 饮食风俗 各地冬至吃什么.ppt
北方冬至要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为何冬至这一天要吃饺子呢?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于是发明了“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并称之为“饺耳”、“饺子”。此后,“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所以,现在又有“冬至吃饺子一冬不会冻耳朵”的说法。
苏州人冬至吃馄饨忆西施
由于苏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吴国的都城,而吴国始祖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袭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苏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遗俗。
在冬至,苏州人还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后来,为了纪念西施创造的这种美食,苏州人便把馄饨定为冬至节的食物。
宁夏冬至要吃“头脑”
在冬至这一天,银川有个习俗,这一天要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人还给羊肉粉汤叫了个特别的名字——“头脑”。羊肉粉汤由蘑菇和羊肉烹饪而成,佐以盐、姜、葱、蒜、辣椒、酱油等调料,汤滚开后放进切好的粉块、泡好的粉条,再加入韭黄、蒜苗、香菜,这样一锅五颜六色的羊肉粉汤就做好了,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粉汤饺子做好后先盛一碗供起来,还要给近邻端上一碗。羊肉粉汤饺子做法独特,味道香辣可口,现在已成为银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潮汕地区冬至祭祖先、吃甜丸
在潮汕地区,冬至又称“小过年”,是民间一个大节日。在这一天老百姓要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在沿海地区,则要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祭拜祖先,为渔民祈福,求神明和祖先保佑出海平安归来。
潮汕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之说,其中“冬节圆”就是汤圆了,在潮汕地区又叫甜丸,在冬至这一天吃甜丸的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在很久以前,这些甜丸不仅是用来吃,人们还将甜丸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之上,一来是这甜丸圆圆的,预示明年丰收、全家团圆,二来是为了答谢老鼠给农民送来五谷种子。如今人们也不在贴甜丸,不过冬至节吃汤圆的习俗依旧流传至今。
江南水乡冬至节吃红豆糯米饭
在我国的江南水乡,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不过,这个疫鬼最怕红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红豆糯米饭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上海冬至家家吃汤圆
旧时上海,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上海人在冬至这一天习惯吃汤圆,来庆祝冬至的到来。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各种馅料,做好的汤圆用来祭祖以及互赠亲朋。
杭州人一天三顿吃年糕
杭州人喜欢在冬至这一天吃年糕来庆祝。每逢冬至,都会制糕来祭祖或者馈赠亲友。在饮食上,三餐都会做不同风味的年糕,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肉丝炒年糕等等种类繁多。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图吉利,寓意年年长高。
中华大地上的各种冬至饮食风俗至今依然广为流传,足以见这一天对于百姓农耕劳作以及生活作息带来的重要影响。的确,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至,在此之后又有小寒、大寒和数九接踵而至,预示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即将到来。因此从冬至之后冬季要多注意保暖,在饮食上也要多食温热食物,增强御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