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体穴位图解穴位按摩减肥法懒人的专属
身体的脂肪太多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所以,减肥就是要将这些脂肪燃烧掉。小编为很多懒人MM们推荐了人体穴位按摩减肥法,只要按着小编提供的图解上找准穴位,把握好方法,就能够很快瘦下来哦!穴位图:
1.足三里膝盖外侧下方1根手指的部位如图所示。是强身健体的长寿穴位,长按摩这里可以治疗腹胀、腹痛、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等症状。
2.三阴交在内脚踝向上3根手指宽的位置如图所示,常按这里能使腰足抵御寒冷及增强生殖器官的抗病能力。
人体穴位图解穴位按摩减肥法懒人的专属
按摩减肥方法:
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的地方为足三里穴。用拇指在该穴上反复按揉120次即可,记住要常按哦!
人体穴位图解穴位按摩减肥法懒人的专属
穴位图:
1.中脘胸窝口和肚脐的中间位置,常按能对胃部免疫力低下的人特别有效。
2.气海肚脐向下一个手指宽处,对精神紊乱、治忧郁有很好的效果。
3.关元肚脐向下3根手指宽处,对腹凉等寒体症有缓解作用。
人体穴位图解穴位按摩减肥法懒人的专属
按摩减肥方法:
1、使用双手,画大圆周由右至左,抹至小腹与腰部,连续画圆5次。
2、在从臀部上方朝腰部以画圆的方式推压5次。
人体穴位图解穴位按摩减肥法懒人的专属
3、由胸部下方开始垂直往下向腹部,用双手重叠波浪式按摩3次,再顺同方向以柔捏手法按摩5次,这样能有效促进身体的脂肪分解与排水。
2. 推拿手法大全图
推拿在中医中,指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下面一起来看一下一些推拿手法。
- 01
拇指端点法:
- 02
屈拇指点法:
- 03
屈食指点法:
- 04
肘压法:
- 05
指摩法和掌摩法:
- 06
鱼际揉法:
- 07
拇指平推法:
- 08
掌平推法:
- 09
拳平推法:
- 10
抖上肢:
- 11
啄法:
- 12
拍法:
- 13
搓上肢:
- 14
指按法:
- 15
掌按法:
- 16
双手摩法:
- 17
掐:
- 18
揉耳后高骨:
- 19
揉太阳:
- 20
开天门:
- 21
推坎宫:
- 22
旋推法:
- 23
分推法:
- 24
指揉法:
- 25
捏脊:
- 26
拿肩脊:
- 27
弯腰屈膝挺臀:
- 28
指端捣法:
- 29
指揉法:
- 30
清天河水:
- 31
补脾经:
- 32
击法:
- 33
推法:
- 34
指关节捣法:
特别提示
图片仅供参考。
3. 求一张唯美的人体按摩或者推拿的图片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SPA%CB%AE%C1%C6&in=7427&cl=2&cm=1&sc=0&lm=-1&pn=3&rn=1&di=1128642168&ln=2000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F%E3%D1%AC%B0%B4%C4%A6&in=19216&cl=2&cm=1&sc=0&lm=-1&pn=44&rn=1&di=2121417684&ln=258
4. 最全的人体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1、穴位,学名腧穴,主要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称为穴、穴道。
2、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穴”、“气穴”、“气府”等;《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太平圣惠方》又称作“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3、《素问.气府论》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说明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疏通的特殊部位。“输通”是双向的。
(4)人体按摩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头颈部的穴位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2、神庭穴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5. 求人体按摩的常用穴位及其按摩方法。(请图示)
http://sfengdai.bokee.com/1241534.html 很详细
常见的:
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2.头额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阳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穴(又名头窍阴):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6.华盖穴: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中。
8.巨阙穴: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
9.气海穴(又名丹田穴):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穴:脐下三寸。
11.水分穴:位于脐上一寸。
12.中极穴:脐下四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