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长城图片大全高清图片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长城图片大全高清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2-15 02:48:01

① 求万里长城图片!

这里有22张万里长城的简笔画图片
jianbihuatupian.yipinhome.com/?ctl=photos&aid=109

简笔画技巧
画的时候不要从某一个部分开始画,而要先画大局(就是大概轮廓),然后再处理细节。

② 谁能给我一个在中国地图上长城的全景图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其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

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2)长城图片大全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关于中国长城的历史沿革

1、先秦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为了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边境上修筑起长城。

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方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了“诸侯互防长城”,用以自卫。其中,秦、赵、燕三国和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邻。

2、秦

为了维护和巩固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安全,秦始皇陆续采取了一系列国防建设和边防守备的重大战略措施,其一就是大规模修建万里长城。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地,其后筑起“西起临洮(今甘肃山尼县),东止辽东(今辽宁省),蜿蜒一万余里”的长城。自秦始皇筑长城之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3、汉代

汉武帝登基后,连续发动多次对匈奴的战争,将其驱逐至漠北,修复了蒙恬所筑秦长城,又修建了外长城,筑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鸭绿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千米的长城。此时战国时期的秦、赵、燕长城才被放弃,其军事防御作用也随之终结。

4、隋代

自开皇元年至大业四年的28年中,隋朝两代统治者先后7次调发近200万劳力,于北部和西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增建城垒,在前代北魏和周、齐修筑长城的基础上,使东迄紫河,中经朔方、灵武之境,西至榆谷以东的长城、筑垒,基本连成一线。

5、两宋

宋长城西起山西省岢岚县青城山,东至荷叶坪山。岢岚境内现存的38千米宋长城墙体全部由片石砌成,保存完好处高约4.2米,顶宽约1.6米,有些段落保留着30厘米左右的女墙,有的地段还有炮台遗迹。附近散落有大量宋朝瓷片,有的地段发现有炮台遗迹。

6、明代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

“内边”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向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

7、清

长城名称甚多,虽然清代有过康熙的“不修边墙”令,但只是形式大于意义,实际上清代长城的规模相当大,且地域跨度之大空前,其修筑范围基本包括了淮河以北所有省份,黄河以北尤为密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长城

③ 高清 长城 图片

提供两幅长城优秀画作,这是着名画家张砚钧的水墨长城,欣赏!

张砚钧图

画家张砚钧的水墨长城

④ 关于长城的图片

⑤ 万里长城的图片

纵横家:盖聂


望采纳`

⑥ 求高清长城图片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8&tn=imagedetail&word=%B3%A4%B3%C7&in=22372&cl=2&cm=1&sc=0&lm=-1&pn=10&rn=1&di=2171125260&ln=1034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8&tn=imagedetail&word=%B3%A4%B3%C7&in=28682&cl=2&cm=1&sc=0&lm=-1&pn=13&rn=1&di=203091244&ln=1034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8&tn=imagedetail&word=%B3%A4%B3%C7&in=22152&cl=2&cm=1&sc=0&lm=-1&pn=14&rn=1&di=1594834608&ln=1034

http://image..com/i?tn=image&word=%B3%A4%B3%C7&lm=-1&ct=201326592&cl=2&z=8&rn=21&pn=20

都是大图

⑦ 有哪些关于长城的图片

⑧ 长城的资料及图片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概况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 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 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 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 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潘家口水库内的“水下长城”部分已成为高高在上的悬城。 地处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境内的潘家口水库里,有一段世上独一无二的“水下长城”奇观。建于500多年前的喜峰口、潘家口城堡是明代长城的两个重要关隘,是当时中原通往北疆和东北边陲的咽喉要道,这一带的长城共有墩台21座,敌楼160座,长约50公里。1975年国家在这里修建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潘家口水库蓄水后,水位超过了长城高度,喜峰口、潘家口城堡淹没于水中,从此这段历经五百年沧桑的长城便隐身水下。因连年干旱,潘家口水库水位急剧下降,在20世纪末,隐身水下20多年的长城露出水面。
长城修筑的历史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 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到了公元前七八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诸侯为了相互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 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长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 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长城以自卫。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 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千米到l000~2000千米不等。为了与后来秦始皇所修万里长城区别,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灭了六国诸侯,统一了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统一国家的大业。为了巩固统一帝国的安全和生产的安 定,防御北方强大匈奴游牧民族奴隶主的侵扰,便大修长城。除了利用原来燕、赵、秦部分 北方长城的基础之外,还增筑扩修了很多部分,“西起临洮,东止辽东,婉蜒一万余里”,从 此便有了万里长城的称号。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槐、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其中以汉、金、明三个朝代的长城规模最大,都达到了5000 千米或10000千米。它们都不在一个位置上。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为多。清朝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

河北境内明代大理石长城隐在深山鲜为人知,大理石长城的敌楼基本保存完好

长城的防御工程体系 绵延万里的长城它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以明长城为例,在万 里长城防线上分设了辽东、蓟、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宁夏、固原、甘肃等九个军事管辖 区来分段防守和修缮东起鸭绿江,西止嘉峪关,全长7000多千米的长城,称作“九边重 镇”,每镇设总兵官作为这一段长城的军事长官,受兵部的指挥,负责所辖军区内的防务 或奉命支援相邻军区的防务。明代长城沿线约有100万人的兵力防守。总兵官平时驻守 在镇城内,其余各级官员分驻于卫所、营城、关城和城墙上的敌楼和墩堡之内。

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 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在2000多年的修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首先是在布局上,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就总结出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经验。2000多年一直遵循这一原则,成为军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据。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则,创造了许多种结构方法。有夯土、块石片石、砖石混 合等结构;在沙漠中还利用了红柳枝条、芦苇与砂粒层层铺筑的结构,可称得上是“巧夺天工”的创造,在今甘肃玉门关、阳关和新疆境内还保存了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这种长城的遗迹。

这段1.5公里长的大理石长城共有4座敌楼

●长城的城墙是这一防御工程中的主体部分。它建于高山峻岭或平原险阻之处,根 据地形和防御功能的需要而修建,凡在平原或要隘之处修筑得十分高大坚固,而在高山 险处则较为低矮狭窄,以节约人力和费用,甚至一些最为陡峻之处无法修筑的地方便采 取了“山险墙”和“劈山墙”的办法,在居庸关、八达岭和河北、山西、甘肃等地区的长城城 墙,一般平均高约七八米,底部厚约六七米,墙顶宽约四五米。在城墙顶上,内侧设宇墙, 高一米余,以防巡逻士兵跌落,外侧一面设垛口墙,高2米左右,垛口墙的上部设有望口, 下部有射洞和擂石孔,以观看敌情和射击、滚放擂石之用。有的重要城墙顶上,还建有层 层障墙,以抵抗万一登上城墙的敌人。到了明代中期,抗倭名将戚继光调任蓟镇总兵时, 对长城的防御工事作了重大的改进,在城墙顶上设置了敌楼或敌台,以住宿巡逻士兵和 储存武器粮袜,使长城的防御功能极大的加强。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关城是万里长城防线上最为集中的防御据点。关城设置的位置至关重要,均是选 择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处,以收到以极少的兵力抵御强大的入侵者的效果,古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生动地说明了关城的重要性。长城沿线的关城有大有小,数量很多。就以 明长城的关城来说,大大小小有近千处之多,着名的如山海关、黄崖关、居庸关、紫荆关 、 倒马关、平型关、雁门关、偏关、嘉峪关以及汉代的阳关、玉门关等。有些大的关城附近还 带有许多小关,如山海关附近就有十多处小关城,共同组成了万里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系统。 有些重要的关城,本身就有几重防线,如居庸关除本关外,尚有南口、北口、上关三道关防。北口即八达岭,是居庸关最重要的前哨防线。

高高耸立的
长城烽火台

●烽火台是万里长城防御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是作为传递 军情的设施。烽火台这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很早就有了,长城一开始修筑的时候就很好地 利用了它而且逐步加以完善,成了古代传递军情的一种最好的方法。传递的方法是白天燃烟,夜间举火,因白天阳光很强,火光不易见到,夜间火光很远就能看见。这是一传递信息很科学又很迅速的方法。为了报告敌兵来犯的多少,采用了以燃烟、举火数目的多少来加以区别。到了明朝还在燃烟、举火数目的同时加放炮声,以增强报警的效果,使军情传递顷刻千里。在古代没有电话、无线电通讯的情况下,这种传递军情信息的办法可以说 十分迅速了。关于烽火台的布局也是十分重要的,要紧的是要把它布置在高山险处或是 峰回路转的地方,而且必须是要三个台都能相互望见,以便于看见和传递。烽火台在汉代曾经称过亭、亭隧、烽燧等名称,明代称作烟墩。它除了传递军情之外,还为来往使节保护安全,提供食宿、供应马匹粮秣等服务。还有些地段的长城只设烽台、亭燧而不筑墙的,可见烽火台在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性。

万里长城:中华大地上的一条巨龙 八达岭长城

⑨ 八达岭长城图片

八达岭长城图片网络一下旅途团 吧 上面有都高清的图片
八达岭长城 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八达岭长城图片图片精华,也是最具代表性八达岭长城图片图片明长城之一。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八达岭长城图片图片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八达岭原为隘口,后建关城。明隆庆三年(1569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在各口修建障塞,并在各口两侧八达岭长城图片图片山上建起边城、梢墙、挡马墙等,后来逐渐增建为长城,并修筑敌楼、墩台。
城墙:八达岭长城图片城墙高6-9米,平面呈梯形。大部墙顶宽阔平坦,可以“五马并骑、十人并行”。青龙桥一带,山陡坡险,墙顶较窄,最窄处仅2米多。城墙中线偏于外侧,外侧墙高,内侧墙低。墙两侧用花岗岩石条包砌,最长石条达3.1米,重1.5-1.7吨。无论陡峭山坡或平缓地段,石条均逐层水平垒砌,纵横交错,横架竖垒,咬合成一体,合缝处灌以灰浆。墙体内填泥土、石块,用夯砸实。墙上体为3-4层城砖,用石灰膏粘接灌缝。城面上用墙砖铺砌,使墙顶平整。在坡度较大八达岭长城图片图片陡峭地段,筑成梯道,便于上下。墙顶两边有砖砌矮墙,外侧叫雉堞或垛墙,内侧叫宇墙或女儿墙。垛墙为迎敌面,墙高1.7-2米,便于掩护人体,一般在人体胸部高度开始筑垛口,垛口之间距离约1米。垛口八达岭长城图片图片砖是特制八达岭长城图片图片,一边为斜边,码在口上,呈扇面状,外宽内窄,观察面大。

敌楼:八达岭长城图片共有敌楼43座,形制相仿又各具特色,其中有巡逻放哨用八达岭长城图片图片墙台,也有上、下两层八达岭长城图片图片敌台,上层周围设垛口和射洞,下层为士兵住宿和存放物资八达岭长城图片图片房舍。台堡八达岭长城图片图片距离根据山势和地形而设。一般敌楼为两层,高10米、长宽均10米。全部为砖石结构,第一层和第二层顶部做成许多拱券,有梯道上下。两层均有射击口、了望口和吐水嘴,楼上有垛口,台突出墙外,收墙于台内。

墩台又称烽火台。八达岭长城图片外八达岭长城图片图片东、西山上,各有一座墩台。墩台高均五丈,周围建小城,高一丈五尺,上设悬楼垒木,下设壕堑吊桥,外设塌窖陷阱;门道上置水柜,冬日盛冰、夏日盛水;不修台阶,以绳梯上下;每台有火铳、火炮2门,有守卒10人,由附近城堡驻军防守,与城堡组成一个纵深防御网。明成化二年(1466年)规定举烽办法,即敌人来百人以上一烽一炮;五百人以上二烽二炮;千人以上三烽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烽四炮;万人以上五烽五炮。

城台又称墙台。指稍高出长城墙顶,四周砌有堞墙、垛口、射洞等平台型建筑。此是古代士兵们八达岭长城图片图片巡逻放哨之处,以及发生战争时进行据守防御八达岭长城图片图片地方。例如八达岭关城门顶八达岭长城图片图片平台,即为城台。

战台:修筑于长城沿线八达岭长城图片图片交通要道或地势险要之处,为碉堡式建筑,有一、二、三层之分,规模大小不一。内可储兵器、弹药及其他战略物资,作用大于敌楼。同时还储备一个月八达岭长城图片图片口粮和用水等。这种战台设施,既可出击,又可据守,并可与长城上八达岭长城图片图片城台、敌台等军事设施密切配合,以组成密集八达岭长城图片图片火力网,大大地增强作战威力,有效地阻击敌骑进攻,在军事防御上起着十分重要八达岭长城图片图片战略战术作用。

门票·开放时间
门票旺季(4月1日-10月31日)45元,淡季(11月1日-3月31日)40元。学生凭有效证件半价。乘八达岭缆车往返60元。
开放时间:夏季6:30-19:00;冬季7:00-18:00。
提供电子导游服务,中文10元/次,英语、日语、韩语、法语各为40元/次。
交 通
八达岭位于北京西北方向八达岭长城图片图片延庆县境内,距离市区约80公里。从市区到八达岭有高速公路。乘旅游专线车一小时可以到达。旅游专线车每天早晨在市区八达岭长城图片图片前门楼东侧、天安门广场历史博物馆门前、崇文门路口东南角等地发车,车票价:往返36元/人。
登八达岭长城图片八达岭长城图片图片最便宜八达岭长城图片图片乘车方式:乘地铁等车辆到德胜门下车,乘919路公交汽车直达八达岭长城图片脚下,普通车每人7元,空调车每人12元,5分钟发一辆车,比旅游车要便宜许多。
到八达岭八达岭长城图片图片城际列车现已开通,从北京北站出发,一等票价17元,二等票价14元,首班车6:08分发车,到达八达岭时间是7:07。火车票到售票窗口买。下火车后不用走很远。八达岭高速经常会堵车。

⑩ 求高清长城图片..

参考答案 健康源于心,积极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心态像病毒,传到哪里哪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