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三亚南山寺心经石刻完整图片,谢谢!
这个问题你可以联系南山寺的新浪微博,让他们帮你解决!一般他们都很乐意帮忙的!
② 清朝邓石如篆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面的有些字不认识,手机上该怎么找
是这张图片么?应该是玄奘翻译的版本,你对比下: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③ 谁有观音心经/
给你几张写有心经的图片吧,http://www.fjtp.net/uploadfile/20077183920186751.jpg,http://www.fjtp.net/uploadfile/200761761030213896.jpg。你用打印机打印出来就可以看了……
南无观世音菩萨!
④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有多少我家中的书有二十多页我是按着这个诵读的,但是在网上看说就260字到底
就是260字呀!亲,我推测你念的是《金刚经》,全名叫做《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给你把心经的文字贴在下面:
每天持诵一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可以增长智慧、累积福报、消除业障。注意:以下凡是括号里的文字都不需要念:
(第一部分: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重复三遍)
(合掌)恭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慈悲护持(重复三遍)
(第二部分:心经正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第三部分:回向)
(一、大回向三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二、小回向三遍):
弟子某某某,愿以本次持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__部的功德回向给某某某(您希望回向者的姓名)、某某某(你顺带回向的亲人、朋友等的姓名,回向的人越多,功德越大)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愿他们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弟子某某某真心求忏悔!
⑤ 求《波若波罗密多心经》中“心无罣碍 无罣碍故 无有恐怖” 这句话的梵文,图片就可以
原文应该是:心无罣碍, 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根据梵文的语法,没有办法单独脱离“心无罣碍, 无罣碍故,无有恐怖”。以下是翻译:
चित्तावरणनास्तित्वादत्रस्तो विपर्यासातिक्रान्तो निष्ठनिर्वाणः ।
चित्त citta 思想,心理
आवरण āvarana
障碍,阻碍
नास्तित्वात्
nāstitvāt [因为]没有
अ a(अ
a-前缀)非、不
त्रस्तस् trastas 恐怖
विपर्यास viparyāsa 颠倒,错乱
अतिक्रान्तस्
atikrāntas 超越,克服
निष्ठ
niha专注的,投入的
निर्वाणस् nirvāpas 涅槃
谢谢!
⑥ 隶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可以去网上找林仲兴隶书《心经》,图片比较大。
⑦ 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壁纸 1440*900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⑧ 人体动态经络图
请输入你的答案...人体动态经络图
手太阴肺经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足阳明胃经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足太阴脾经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手少阴心经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脾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足少阴肾经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手厥阴心包经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手少阳三焦经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页).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足少阳胆经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出页),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足厥阴肝经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督脉
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
任脉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⑨ 急求!满文蒙文西夏文心经校对
满文的是心经没有错。但是实在第一张图片下面一半的右数十三行开始,才是心经。而且是简本的心经。西夏文也同样是简本的。蒙文版的应该是从藏文译过去的广本心经。
⑩ 《心经》所说的心是什么
吴泥墨六尺对开书法作品楷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心经》顾名思义是在说“心”,包括讲真心、妄心、众生心、菩萨心和佛心。
《心经》籍以叙说如来藏真心境界,讲了真心与妄心和合运作非一非异相互依存之关系。如《入楞伽经》佛说?“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如来藏因缘所生之七转识妄心,以及蕴处界诸法,皆是缘起缘灭,因缘和合无常变异,无有真实不坏自性,故名“缘起性空”,又曰“空相”,但如此空相亦不能够离开真实如来藏而言。真实心虽无形无色、法相犹如虚空,但?无始以来恒常不灭,具足真如性,能出生“三界有”的法种,因法相为空称为“空性”,也叫“空性心”。由于“妄心”与“真心”的合和运作,其法相都不为色法,难以区分出来,因此众生与大乘根性之外余人亦难以信受此实相之法。是故佛在《胜?经》说:“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一切众生都有自性清净心,这个清净心本然具在原本清净,可是这个自性清净心又是有污染的,含藏了被七识心污染的种子,这也就是《心经》上所说真心与妄心不一不异的关系。
《心经》是佛法之中般若诸经的精华,所有言说语句皆以围绕法界实相心第八识而说,依般若智慧讲佛菩提道的次第修行,依据实相心而说解脱道的涅磐境界和佛菩提道的般若智慧境界。同时也是在说禅宗学人由证悟如来藏心、眼见佛性直至过牢关而证得有余涅磐的种种境界。《心经》所论述的解脱道并非是以二乘菩提由现观十八界和五蕴的虚妄而断我见我执,取证声闻缘觉的解脱果,证得无余涅磐出离三界的轮回。乃是以证得自心如来藏后,现观十八界、五蕴之虚妄不实,依大乘无我之观行,证知一切法界体性实相的智慧,获得分证解脱或满证解脱的功德受用,最终成就究竟佛菩提果。
《心经》以菩萨所证得第八识的总相智之根本无分别智,来说般若别相智——后得无分别智。也就是,当你依真见道的根本无分别智深入观行,且越观越深之时,即谓“行深般若蜜多”,现前观察五蕴的一切法皆由如来藏所生,观到真心与妄心不一不异和合运作,因此如实体会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境界;菩萨不但能像阿罗汉一样现观五蕴的缘起性空,并且能够亲证五蕴出生之根源所在——自心第八识如来藏,转依?的清净体性,并且修习戒定慧三无漏学,逐渐转变七识心自身,将我见、我执、三界的贪爱断除成为菩萨阿罗汉,与此同时心无挂碍无所畏惧尽未来际常住世间荷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自度度人地地增上,这亦是《心经》中所说“远离颠倒梦想”的菩萨心,也是涵盖解脱道的佛菩提道的修行。
佛法宗旨涵盖解脱道和菩提道所修证的三乘菩提,以其出世间的智慧而有别于世间一切宗教。有人认为烧香拜佛、吃素行善就是修行,其实与般若智慧无关。吃素行善乃是积累今世或未来世亲证三乘菩提的福德资粮。佛教所讲的解脱即是依般若智慧修行,从而达到身心的究竟解脱;如同章太炎所说“佛法本来不是宗教,一切大乘的目的,无非是断所知障,成就一切智者......佛教的理论,使上智者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者不能不信,佛分明是求智的意思,断不是建立一个宗教劝人信仰”。
《楞严经》云;“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一切有情众生之所以沉沦六道,皆是因为“我”之意识和末那识妄心不明实相,以虚妄影相为真实法而攀缘三界五欲,因此产生未来世再生后有的种子,所以佛告诉我们“生因识有”。佛子欲灭轮回之因和无明之烦恼所知障,必须从断除色身对五蕴的执着、对世间万法的贪欲入手,以证知实相心为入道之门,如若离了真心而学习佛法,犹如“煮沙成饭”终不可得。禅宗五祖大师说;“不识自心,学法无益。”如何才能证得真心实相呢?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听闻熏习了义佛法的正知正见,听从善知识的引导,信受佛说之如来藏真心,找到一个真正的入门方法。而当我们悟明真心见到自性之时,对照佛经即会倍感《心经》的亲切,《心经》所讲如来藏心、众生心不一不异和合运作的亲切,即会明白不仅《心经》是在讲真心实相,《金刚经》、《楞严经》等无数了义经典都不离此,因此我们会于如来藏总相智上通达无碍,亦可为进一步证得与修学般若的别相智以及一切种智打下基础。
《心经》最终是在告诉我们,只有这个不生不灭、无苦无乐、不分别诸法的空性如来藏心才是每一众生的真心,它的体性永远都是清净圆满、无智亦无得,欲求佛道皆须从证知法界实相——观自在心开始,依般若智慧证得人无我与法无我,直至圆满究竟菩提,此即为《心经》旨意。
本文《心经》所有图片均来自:淳道字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