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糌粑怎么做
糌粑是藏民的一种主要食品。制作时先将青稞(属大麦类,有白色、紫黑色二种)晒干炒熟,磨成细面,不去皮。然后把糌粑放在碗里,加点酥油茶,用水不断搅匀,直到把糌粑捏成团为止(“粑”就是成团的意思。)糌粑携带方便,适于牧民生活。出门只要带上木碗、腰束、“唐古”(糌粑口袋),再找一点茶水就行了,不必起灶用火做饭。还可在糌粑里加入一些肉、野菜之类,做成“稀饭”,藏语叫“土巴”。糌粑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会给你双手端来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干酪素)、糖叠叠层层摆满桌
糌粑是用青稞同洗净的细纱混合经火炒熟,再将细沙筛除后磨成粉而成。糌粑主要成份有蛋白质,其含量约为13.5%,脂肪为2%,碳水化合物为75%,十七种氨基酸为14%左右;无机盐类富含有钙、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还富含维生素Bl等。
糌粑时一般用酥油茶和糌粑面搅拌后即可,有条件时可再加白糖和奶渣,这样可以增添美味,增加食欲感;汉族食用糌粑时,如果没有酥油茶,可用猪化油或熟清油代替,再加开水和白糖搅拌即可食用。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搅拌后的糌粑面均含有大量脂肪,不宜食入太多,应少食多餐,这样才有利于消化吸收。
吃糌粑时,碗里放上一些酥油,冲入茶水,添上炒面,用手搅拌。拌时,先用中指
糌粑
将炒面向碗底轻捣,以免茶水溢出碗外;然后转动着碗,并用手指紧贴碗边把炒面压入茶水中;待炒面、茶水和酥油拌匀,能用手捏成团,就可以进食了。食时用手不断在碗里搅捏,揉合成团,用手往嘴里送。藏族群众吃饭一般不用筷子、勺子,只用手抓。这种吃饭方式和印度人相似,印度人吃米饭也用手抓,叫做抓饭。
由于糌粑吃法简单,携带方便,很适合游牧生活。牧民们出远门时腰间总要挂一个糌粑口袋,饿了,就从口袋里抓把糌粑吃。有时,他们从怀里掏出个木碗,装些糌粑,倒点酥油茶,加点盐,搅拌几下,抓起来就吃。有时,边吃糌粑,边喝酥油茶。
2. 糌粑面的好处
糌粑面营养丰富、热量高,很适合充饥御寒,还便于携带和储藏。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
糌粑是用青稞同洗净的细纱混合经火炒熟,再将细沙筛除后磨成粉而成。糌粑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其含量约为13.5%,脂肪为2%,碳水化合物为75%,十七种氨基酸为14%左右;无机盐类富含有钙、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还富含维生素B1等,营养丰富,发热量大,充饥御寒。
糌粑的良伴是酥油。酥油是从牛奶、羊奶中提炼出来的黄油,因系土法制造,内含水分杂质较多,营养也更丰富。
(2)糌粑吃法动态图片扩展阅读:
千百年来,使高原人种代代繁衍自下而上下去的主要靠糌粑。大麦类的青稞是西藏高原的主要农作物,常见的有白青稞、紫青稞两种。青稞皮薄粒大,呈琥珀色,形体可爱如同珠宝。
将青稞晒干炒熟,放入水磨磨成粉,便成了藏族人的主食糌粑。炒青稞的过程非常复杂,也最有特色、最有情趣,甚至带些舞蹈动作。水磨一般安装在有相当落差的山溪河渠之间,这里风景优雅,自成一小天地,水磨房也是乡村人们日常交往的场所和互通信息的来源。
酥油和糌粑是最方便的食物。出门时,带1袋糌粑、1盒酥油、1块茶、1口锅,遇到有牛粪、有泉水背风向阳的地方,随处可以烧茶进食。这是最典型的、最常见的高原野餐。
网络-糍粑
3. 糌粑是用什么做的呢
糌粑是用青稞黄豆等粮食经炒熟再磨碎而制成的 。吃的时候放点开水直接食用。在食用的时候可以像和面一样捏成块,可在里面放点糖。吃起来很香甜可口。
4. 糌粑好吃么吃糌粑要注意什么
这是藏民的食品。但因青海大都是藏民区,因此,吃着糌粑就不奇怪了。它是以青稞磨成粉为原料,经炒熟后,以酥油为粘合剂制作而成的。其做法是:先将酥油溶化在热奶茶中,然后加上适量的青稞粉,搅拌成团状后,用手捏成形状后直接进嘴吃。我们在制作过程中,得知酥油要加得多一些,奶茶要略少一点儿,这样能捏得硬些,也更好吃些。我边捏边吃,在还没成形时就开始入口品尝,第一个感觉是香,那种和南方的黄豆粉炒熟后的感觉差不多,其次是觉得那青稞粉有点儿粗,在嘴里一粒一粒的,再次是觉着有点儿干,想要就会么汤吃再感觉。这可能和个人口味有关,我喜欢吃什么都就着汤。藏民们发明的糌粑主要是为了携带方便,一个团儿,可以边捏边吃。但我觉得这种做法要在卫生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才能行,毕竟手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干净的。 由来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名子听起来新鲜,实际上就是青稞炒面。糌粑的制作方法是,将青稞(属大麦类,有白色、紫黑色二种)晒干炒熟、磨细、不过筛,这样制成的炒面便是可以食用的糌粑了。糌粑与我国北方的炒面有点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不除皮。 糌粑 吃糌粑时,碗里放上一些酥油,冲入茶水,加点糌粑面,用手不断搅匀。拌时,先用中指将炒面向碗底轻捣,以免茶水溢出碗外;然后转动着碗,并用手指紧贴碗边把炒面压入茶水中;待炒面、茶水和酥油拌匀,能用手捏成团,就可以进食了。食时用手不断在碗里搅捏,揉合成团叫"粑",用手往嘴里送。藏族群众吃饭一般不用筷子、勺子,只用手抓。 糌粑比冬小麦营养丰富,又携带方便,出门只要怀揣木碗、腰束"唐古"(糌粑口袋),再解决一点茶水就行了,用不着生火做饭。由于糌粑吃法简单,携带方便,很适合游牧生活。牧民们出远门时腰间总要挂一个糌粑口袋,饿了,就从口袋里抓把糌粑吃。有时,他们从怀里掏出个木碗,装些糌粑,倒点酥油茶,加点盐,搅拌几下,抓起来就吃。有时,边吃糌粑,边喝酥油茶。有时,把糌粑倒进一个叫"唐古"的皮口袋里,再加入酥油茶,一手抓住袋子的口,一手隔袋抓捏,一会儿,喷香的糌粑便可入口了。 藏族过藏历年时,家家都要在藏式柜上摆一个叫"竹索琪玛"的吉祥木斗,斗内放满青稞和卓玛(人参果)等,上面插着青稞穗、麦穗花校和一种叫"孜卓"的绘有太阳、月亮、星星图案的彩脾。邻居或亲戚朋友来拜年,主人便端过"竹索琪玛",客人用手抓起一点糌粑,向空中连撒三次,再抓一点放进嘴里,然后说一句:"扎西德勒"(吉祥如意),表示祝福。 糌粑的吃法 吃糌粑时,碗里放上一些酥油,冲人茶水,添上炒面,用手搅拌。拌时,先用中指将炒面向碗底轻捣,以免茶水溢出碗外;然后转动着碗,并用手指紧贴碗边把炒面压入茶水中;待炒面、茶水和酥油拌匀,能用手捏成团,就可以进食了。食时用手不断在碗里搅捏,揉合成团,用手往嘴 糌粑 里送。藏族群众吃饭一般不用筷子、勺子,只用手抓。这种吃饭方式和印度人相似,印度人吃米饭也用手抓,叫做抓饭。 由于糌粑吃法简单,携带方便,很适合游牧生活。牧民们出远门时腰间总要挂一个糌粑口袋,饿了,就从口袋里抓把糌粑吃。有时,他们从怀里掏出个木碗,装些糌粑,倒点酥油茶,加点盐,搅拌几下,抓起来就吃。有时,边吃糌粑,边喝酥油茶。有时,把糌粑倒进一个叫“唐古”的皮口袋里,再加入酥油茶,一手抓住袋子的口,一手隔袋抓捏,一会儿,喷香的糌粑便可入口了。
5. 糌粑的几种吃法是
1)不和茶水就这样吃
2)和茶水捏成固体的吃
3)弄成糕点来吃
4)熬粥吃
6. 糌粑做法大全 糌粑怎么做好吃
食材用料
青稞熟粉200克
熟油80克
温水100克
糌粑的做法
1.准备材料
2.将温水倒入青稞熟粉中,划均匀
3.倒入熟油,混合成均匀面团
4.取一块青稞面团放入模具,压紧按平,推动模具,压出模。吃的时候,可以撒上些糖
小贴士
糌粑是藏族的传统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传统做法是将青稞麦炒熟后磨成面,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捏成小团食用。糌粑携带方便,适于牧民生活。出门只要带上木碗、腰束、“唐古”(糌粑口袋),再找一点茶水就行了,不必起灶用火做饭。还可在糌粑里加入一些肉、野菜之类,做成“稀饭”,藏语叫“土巴”。一切总是感觉那么地神秘,略略有些遥远了。
7. 西藏的水磨糌粑怎么吃法
呵呵``西藏人吃糌粑 是酥油茶里搅着吃,但是你那应该没酥油茶吧 况且内地人不习惯喝酥油茶的, 所以说 你可以在糌粑上面放点白砂糖(放咖啡里的那种碎的) 然后放白开水 象搅鸡蛋 那样搅 然后尝尝吧. 糌粑还可以不用加水直接可以吃 据说内地人会拉肚子 不知道我没见过哈!
8. 糌粑好吃吗
个人觉得糌粑不算好吃,比较难消化,不是藏族人很难适应吃糌粑,藏族人甚至可以干吃一碗糌粑,味道像放了奶油的黑芝麻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