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修图 » 搜索唐山与小雨的图片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搜索唐山与小雨的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6-25 23:00:28

‘壹’ 9月7 8 9号唐山地区的天气情况

日星期五白天小雨高温 24℃东南风3-4级夜间小雨低温 16℃东南风微风
未来4-7天天气预报(2012-09-04 18:00发布) 仅供参考8日星期六白天多云高温 26℃南风3-4级夜间多云低温 17℃南风微风9日星期日白天多云高温 27℃南风3-4级夜间多云低温 17℃南风微风

‘贰’ 唐山现在下雨呢

天气预报是雷阵雨,曹妃甸这边是阴天早起下了小雨

‘叁’ 唐山市天气预报什么时候下雨

今天10日
小雨转中雨
14°C---10°C
3-4级转微风

明天11日
阵雨转多云
19°C---9°C
3-4级转微风

后天12日晴
23°C---11°C
3-4级转微风

‘肆’ 5月17日唐山的天气情况

小雨,15C,粘贴一下给你:
天気予报の详细
日 予报 风 湿度 降水确率
今日
5月17日

详细 雨
最高: 15°C 最低: 14°C
风向: 东南东 / 风速: 4 m/s 92% 95%

‘伍’ 谁知道唐山大地震的故事

说地震的事情了,已经是近30年前的回忆,却仍旧让我不敢正视。多少年来,我被别人问到自己是唐山人的时候,都睁大眼睛有些胆怯但有好奇地问我,应该是生怕触动我过去的伤痕吧!在他们看来,从大地震走出来的人能够幸存已经是奇迹,根本不敢想象家里还没有人死伤。
要说我家里还真的是够幸运的,当时大家族里除了二姑两岁的女儿小朋朋以外,其余十几口人都安然无恙。三姑和二姑受伤比较严重,其他人基本上是皮毛无损。都说是运气好,其实应该说是贫困救了我们的命。
记得那个时候很多家庭比较有钱的话都争着盖那种用煤焦和水泥搅拌打成的顶棚的房屋,因为这种顶棚防水性能好,但是沉重。于是区别贫富的标志就从房屋外观一眼能分辨出来了,地震一来,所有的房子都倒掉了,但是以这种带有阶层标志的屋顶扼杀了大量的生命。而我家的屋顶就是木头椽子加苇帘顶间,(知道这么清楚是因为这些东西当时都压在我的头上,我伸手出去都能摸到根根的芦苇)外加上家里有一个大衣柜把落下来的屋顶斜斜地支住,留下一个坡角,这也给我们一个逃生的机会。
其实地震是有预兆的,只不过当时的人还是比较愚昧,很少有人了解地震是怎么回事,在728以前很多人都在议论邢台地震和辽宁海城地震,但是最惧怕的都是海啸,可见知识是多么贫乏。
7月27日,是我一生感觉最难受的一天,到了傍晚时分,西边的夕阳红得可怕,象血一样,空气仿佛是凝固住的,令人窒息。虽然是夏天,可是记忆中从来没有过那样令人烦躁的燠热,汗水浸浸地粘在身上,回想起来现在还在感觉到悚然。母亲喜欢养鸡,而这些平日很乖的动物一反常态地烦躁,天都已经黑下来了也不象往常一样进窝,而是充满焦虑地到处狂跑。还有很多老鼠大天白日地搬家,扶老携幼的根本不怕人。动物比人聪明啊,人都在懵懵懂懂间,任由危险不断逼近着。
由于天热,我和弟弟被强行洗了澡,好容易沉沉地睡了过去。我记得自己在做梦,梦到自己被母亲带着去了北京,坐上了梦寐以求的火车,觉得火车晃啊晃的,很神奇,很过瘾,让我开心地都要笑出来,到现在我还能回忆起那种晃动的感觉,那么真切,仿佛就是昨夜的梦境一样。然后就听到我父亲撕裂般地声音在叫我的名字——“天舒!天舒!”,我睁开眼睛周围是一片漆黑,脑袋和身体都动不了,因为我被卡在屋顶和床之间了,当时着急了,大声喊着叫我父亲快开灯,还指点着我父亲灯绳在东边,后来发现还是黑的,就又喊灯绳在西边,开始乱喊起来。也就是因为我不断狂喊,我父亲找到了我的位置,把我从里面拽了出来。
那时侯我父亲37岁,跟我现在年龄相当,他是体操运动员出身,反应相当敏捷。地震时床刚一动,他就一个箭步从窗户窜了出去。那时房子还没倒呢,我父亲说摇晃了好几十秒钟房子才倒下来,足够有时间反应。不过我就不行了,那时候我还沉醉在去北京的梦里面呢!还有人反应稍慢,企图通过门口跑出去,结果被上面掉下来的砖砸在脑袋上毕业的。
我是最后一个被弄出来的,估计当时应该有四点了吧,我着眼一望可就傻了!周围一片瓦砾,似乎从来没有到过的地方,视野里没有任何建筑,天空飘着小雨,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土腥的味道,辩识许久,我才明白是站在自己家的屋顶上,因为我找到了家里那棵海棠果树。因为有了这个标志建筑作为参照系,我才慢慢看明白了原来自己所处的位置。
转眼间,哀号从各个地方传了出来,废墟上传出了呼救声和呻吟声,看看我家里人都没有大碍,我父亲赶紧去对面的地方救人。对面是一户姓姚的,虽然跟我母亲同姓但是平素龌龊,可是到了这个时候父亲还是先去救人了。记得后来这户人家并没有感恩的表示,不过我想上帝会惩罚他们的,我一直偏执地相信其实唐山大地震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倒不是说我们这些幸存的人就是无罪,而是我深刻地了解到在这个工业城市里生活的人们是多么蒙昧,多么愚蠢,多么缺乏人性的光芒,很多人的生活无异于动物,尤其是在文革后期,人们之间充满了猜疑和敌意,人性变得无比卑贱,上帝也无法忍受这些子民变得这般恶劣,震怒之下手只一挥……
一天就这么过去了,父亲忙着救人,给自己盖简单的屈身之所,而我和弟弟就到处跑,到处探险,看到很多人都忙着往家抢东西,于是也参与进去,到长城电影院抢了几叠电影票,心里美滋滋的,想这下今后看电影肯定就不花钱啦!刚刚从电影院跑出来,就听轰隆一声,电影院倒掉了,我吓了一跳,以为自己干了坏事,却感觉脚下又开始强烈地晃动起来,原来是余震。天色晚了,当时路南区的干道复兴路上已经搭了一拉溜儿的简易房,很多人生起了火在煮些稀饭。而路的那边就是尸体串串排了过去,在雨水中,尸体渗出了黄色的液体,随后不久就开始变得恶臭,空气里弥漫着死老鼠的味道。现在我只要闻到死老鼠的味道,马上就在眼前重现出这样一幅惨景,让我胃里紧缩起来。
人死太多了,唐山是地震的震中,路南区是唐山的震中,复兴路是路南区的中心,再往上走一点,就是过去几十年前名震全国的小山,那是评剧的发源地,有大世界什么的娱乐场所,就象北京的天桥大栅栏一样出名,这里聚居着唐山近一半的人口,一震下来,24万人魂销命陨。我还遇到了小学的同学,也学着大人的样子问谁死了,有人告诉我说班长马环英,当时我一楞,居然哪个在队列前经常教训我的女孩子就从此消失了吗?真的不可思议。
估计今后没有什么灾难能比唐山大地震更能造成如此多的人口伤害了。因为现在的房屋怎么也有一定的抗震功能,即使是核战争也不会造成这样惨重的局面了,可以说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
接下来的几天里人们失去了理智,很多人恢复了兽性。所谓兽行其实有很多种,占有的欲望就是一种。没有了政府,短暂的管制真空使得人的欲望不断膨胀,而他人的恶行也极大地提示了从众犯罪的心理。几乎每一家都去抢,去掠夺,只要是有男人的就凭借着体力上的优势去占有,商店,百货公司,工厂,银行,都有人在窥觑着,很多人弄了无数的衣物装在塑料袋里往家背,胆子大的就去抢钱。还好那时侯有基层民兵,时不时地街道上响起零星的枪声,那是惩戒严重抢劫行为的人或者直接开枪杀人的。我就亲眼看到一个30岁左右的男人被民兵用钢丝穿过锁骨,固定在复兴路口的电线杆上,暴晒三天而死。可见民主与专制真的无法简单判断。后来情况在解放军进驻之后得到了控制,当时政府职能恢复后,发布了告示,要求参与抢劫的人只要把抢的东西交回去就既往不咎,这个情况我看了很多记载都没有记录,可见人都是讳于言说不利与自己的东西,但是这些肮脏的记忆可以被抹去,却不可以被忘记的。
天空开始有了飞机,各种的,后来越来越多的直升飞机,都是军用的,我站在地面上都可以看到飞机上的人向下张望着,看到我们一直挥手,于是从机舱推下一个个口袋,其中一个訇然落在我母亲脚后,马上周围的人上去哄抢,原来是饼干之类的,还有一袋袋的馒头花卷大饼,不过天太热,掰开后里面都是粘粘的变质丝,人们失望极了,因为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的不是食物,是水。
地震发生后水就断掉了,只好四处地去寻找,有人弄到冷冻厂冻带鱼的冰化成水,也有人把街头地井里面的积水淘出来喝,还有的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弄来的水,喝完后拉肚子痛苦地挣扎。水!那个时候就是生命!我父亲比较厉害,弄到了一脸盆的冰棍儿化成的水,虽然甜,总是干净的,就这样坚持了两天,一直到解放军到来。
解放军是开着车进来的,虽然路很颠簸,但是总算进来了,动荡的生活有了一个结束。从小课本上有魏巍写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如果让唐山人评选的话,可能有两种人会中选,一是解放军,没有子弟兵就没有唐山人的今天。二是上海人,震后来支援唐山的医生中相当数量是来自上海,很多人都在街头受过上海医务人员的直接恩惠。对于这种感恩老百姓最朴实不过,全国人民都笑话上海男人如何如何的时候,很少有唐山人去说三道四,很多事情是永远不会被忘记的。
一切开始恢复秩序,房屋开始重建,受灾物资开始发放,人员开始转到外地疗伤。地震后临近的一些省市都接待了大量来自唐山的伤员,唐山因此也成为了目前国内伤残人最多最集中的一个区域,在残疾人运动会上也经常有唐山人的身影,就如同在煤炭部经常会听到唐山口音一样。还有更多的孤儿一夜之间出现,不知道他们的父母是谁,姓氏是什么,于是统一改成了姓党,党育红,党育新,党育国,如果你遇见了可以问问他是不是唐山的人。
解放军进驻后,老百姓觉得有了政府的管理,很多事情都找部队,送水,送粮,建屋,扒人,连理发都要解放军,记得有一位年龄很小的兵,我们叫他小魏,四川人,当时不过19岁,很喜欢跟我兄弟俩个玩在一起。我们就经常坐着他的消防车去各家送水。记得他离开的时候还很依依不舍,送了我们一只温度计,还有一铁桶压缩饼干。这种饼干很管用,相信唐山人都会有印象。有了小魏,我对四川人的印象一直很好,即使对民工也讨厌不起来。
解放军还帮助我们把埋在废墟里面的大姥姥救了出来。大姥姥是我外公的嫂子,当初我跟弟弟就是随着她长大。因为年龄大,耳朵比较聋,我们都以为她肯定是完了。没想到她在下面昏昏沉沉坚持了五天的时间。有时候上面下雨滴下几滴水,她就舔进去,有时候饿得不行,就吃些落下来的尘土,上面有人走过的时候她就大喊,可是外面根本听不到下面的声音,而且没有机械,手工根本没有办法挖开屋顶。一直到解放军来了才把盖在上面的瓦砾清理开,把她救了出来。解放军拿给她半个西瓜,连吞带咽一下子就吃光了,根本没有象电视上老演的哪个开滦矿工得救后激动地喊着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的话,光顾了吃了。可见来自农村的人就是觉悟低呀!要着现在肯定是系列新闻报道的主角,一夕成名了。后来她又籍籍无名地活了十几年,于上个世纪末的某一天在邯郸去世了。不知道这次她对当初被埋在下面五天五夜的经历是怎么回顾的。
时间慢慢流逝了,地震已经过去多年。但是每年的7月份,夏夜的街头上都会燃起幽幽的火苗,焚化纸钱给死去的人们。只有死亡才是干净的,才是一了百了,活着的人照旧要忍受着世事无奈,对于罪恶和丑行也洞若观火,尤其到了7月28日的晚上,街头一定都是星星点点,或许是24万人里终究有相当数量的冤魂。他们无法放下心头的遗憾,解开心结,于是就这么年复一年地游荡着,逡巡着,不知所从,不知所终。
都说唐山地震跟开滦挖煤没有关系,可是如果真的没有关系,为什么震后大面积地出现了坍塌沉陷的现象?为什么在老区都在逐渐地撤离住户变成无人居住的所在?没有人祸就没有天灾,只可惜那时候我们不懂,或者说没有人让我们懂。就象在九月九日唐山人依旧哭得伤悲一样,虽然背后有人嘀咕我们不要国际援助究竟对不对,但是对毛主席的崇敬照旧让我们失去了怀疑的能力,如同盲从的羊群。
够了,该逃离噩梦了。
记得1986年,也就是地震十周年的时候,解放军作家钱钢写了一本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报告文学是哪个时候最流行的体裁,当时很煽动了一番公众的情绪,不过仔细研读起来,里面还是漏洞百出。主要的问题就是单纯从正面考量了地震时期人们身上闪现出来的光泽,可是当事人都知道很多东西是宣传的,是虚假的。而隐藏在背后的沉重故事却从来没有人说起过,即使多少本土的作家对此也始终是讳莫如深。在这里,如同一个黑箱,让你看不到任何可疑的地方,只有想知道的人才会隐约地知道,里面应该还有另一种故事。
大学的时候,我经常站在月亮洒满的校园里,望着月光下的图书馆遗迹是那样的丑陋,被巨力扭曲的钢筋和结构如此地狰狞,而坚厚无比的墙体在自然的伟力下显得如此孱弱,如此不堪一击。其实我们人类也根本不如想象上去的那样坚强,那样美丽,很多丑恶都是隐蔽在人心的深处,没有机会显露出来,仅此而已。

‘陆’ 唐山24日13:00——17:00天气

现在还没有分布准确时间的天气预报:唐山10月24日(星期日) 14℃~5℃ 小雨转晴今日生活指数预报紫外线指数:最弱属弱紫外线辐射天气,无需特别防护。若长期在户外,建议涂擦SPF在8-12之间的防晒护肤品。
空气污染扩散条件指数:优气象条件非常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可在室外正常活动。
穿衣指数:温凉较凉爽,建议着夹衣或西服套装加薄羊毛衫等春秋服装。年老体弱者宜着夹衣或风衣加羊毛衫。
晨练指数:不宜有雨,风力较大,请避免户外晨练,建议在室内做适当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舒适度指数:较舒适白天有雨,风力较强,这种天气条件下,人们会感到有些凉意,但大部分人完全可以接受。
感冒指数:极易发将有一次强降温过程,天气寒冷,且风力较强,极易发生感冒,请特别注意增加衣服保暖防寒。
交通指数:较好有小雨,能见度不太好且路面潮湿,不适宜高速行驶,司机应更加集中注意力,小心驾驶。
洗车指数:不宜不宜洗车,未来24小时内有雨,如果在此期间洗车,雨水和路上的泥水可能会再次弄脏您的爱车。

‘柒’ 李小雨简介

李小雨,当代女诗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同名人物:李小雨,江西宁都石上中学教师,宁都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目录

人物简历
主要作品
人物故事伴随着父亲的诗歌长大
生活像诗一样朴实无华
梦的深处是故乡
语录
同名书法家人物简历
获奖作品
人物简历
主要作品
人物故事 伴随着父亲的诗歌长大
生活像诗一样朴实无华
梦的深处是故乡
语录
同名书法家 人物简历
获奖作品
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简历
1951年10月26日生。河北省丰润县人。从小随父母在部队生活。在家庭的影响下,四岁便接触诗歌。在北京读中小学。1969年到河北农村插队落户,两年后参军,在铁道兵基层单位当卫生员,发表第一组诗歌《采药行》。1976年起到《诗刊》编辑部工作,历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副主编,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在《诗刊》、《人民文学》、《人民日报》、《上海文学》等各地报刊发表诗作。曾在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学习。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抒情诗集《雁翎歌》(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红纱巾》(1983年创作)。她的诗作被选入《女作家百人作品选》、《青年诗选》、《她们的抒情诗》、《当代诗醇》中。《最后一分钟》被收入小学五年级语文。
编辑本段人物故事
在当今中国诗坛,李瑛、李小雨父女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父亲李瑛被誉为“诗坛常青树”,82岁高龄,仍笔耕不辍,出版了58部诗集,其作品《一月的哀思》《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我的中国》至今仍广为传诵。女儿李小雨,当代着名诗人,现任《诗刊》副主编,出版了《雁翎歌》《玫瑰谷》《东方之光》《声音的雕像》等8部诗集,其中《红纱巾》获第三届全国优秀新诗集奖,并获第一届庄重文学奖、第二届铁人文学奖等。和父亲一样,李小雨待人谦和、行事低调,但一说起父亲,说起诗歌,她就充满激情。
伴随着父亲的诗歌长大
李小雨
在李小雨的眼中,父亲李瑛似乎就是为诗而生的。“父亲从16岁开始写诗到80多岁,60多年来,诗始终伴随着他,为此他磨秃了半抽屉铅笔。”李小雨说,生活中,父亲似乎缺少很多东西。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不跳舞;但却永远遨游在自己创造的精神世界里。76岁那年,他完成了第51本诗集,取名《出发》。“这本书意味着父亲青春的再出发。他觉得自己还可以探索更多新鲜的东西,写出比过去更优秀的诗。”李小雨说,直到今天,父亲心里仍涌动着巨大的情感波澜,对诗歌依然有着火一样的热情。 作为李瑛的女儿,李小雨是伴随着父亲的诗歌长大的。“父亲开始写诗的时候,还没有我。诗,伴随父亲成熟;父亲的诗,伴着我长大。”李小雨说,童年中印象最深的,是无数个深夜,当她一觉醒来,四壁黑暗,遮挡光亮的报纸上,映出了父亲端坐桌前写诗的身影…… 李小雨
很多时候,李小雨还是父亲诗作的第一个读者。她常常溜进父亲的书房翻看父亲的手稿。1976年,父亲创作的悼念周恩来总理的长诗《一月的哀思》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无法公开发表,父亲将它默默地藏在抽屉底层,李小雨偶尔发现,一读便舍不得放下,每一次泪水都打湿稿纸。 中学时代,李小雨和千千万万个知识青年一样,到广阔的天地中去劳动,到部队的大熔炉去锻炼。所不同的是,当别人在寻找眼前出路的时候,她却从大自然中汲取了灵感。1972年,21岁的李小雨发表了她的第一组诗歌《采药行》,从此一发不可收。 和父亲“金戈铁马”的写作风格不同,李小雨的诗细腻柔婉,她喜爱用富于生活气息的诗句,传达内心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尽管近些年来,诗坛凋敝,诗声日渐衰微,李小雨却一直在坚守着,凭着对生活敏锐的直觉和纤细的情感用诗歌来发掘普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说,生活是诗歌生长的土壤,只有保持着对生活的爱和激情,才能写出激动人心的诗。
生活像诗一样朴实无华
李小雨
李小雨用诗书写生活,而她的生活也像她的诗一样朴实无华。李小雨说,她和父亲都喜欢过最简单平实的生活。他们不习惯外面饭店的宴会,家里的饭无论多简单,只要有面条,有咸菜,就有了热腾腾的一切。 作为诗人和编辑,父女俩终日生活在纸的城堡里,却惜纸如金。李小雨说,她家的台历用完后,年年留着由父亲用线绳穿起来做本子。直到这些年,台历上印满了花花绿绿的“一日一笑”“一日一菜”,无法使用了才罢休。父亲还亲手翻制信封,把印刷厂印过一面的纸或者别人寄过来的旧信封翻过来,重新粘贴,父亲翻制的信封平整光滑,十分好用。由此及彼,他们家形成了一个规矩,凡用过一面的纸都整整齐齐留着,以备翻过来再用。 父亲骑了几十年老掉牙的飞鸽自行车,至今仍是家里的“宝贝”。父亲80多岁的时候还坚持骑着自行车满城转。 受家庭的影响,李小雨为人低调、朴实。她说,平时最愿意干的事情就是在房间里安静地读书。李小雨在《诗刊》编辑的岗位干了30多年,编发了大量有影响的好诗,经她培养的一大批青年诗人也早已在诗坛上崭露头角。她依然对编辑工作勤恳认真,无论是改稿或是复信,都一丝不苟。她要求自己像父亲一样,凡是给她寄信、寄稿、寄书的,一律亲笔回信,还要帮人家转稿、编书、推荐出版……而她却说,比起父亲,自己做得还很不够…… 长期以来,李小雨谢绝了不少媒体采访、录像的要求。她说,如果读者想了解我,就请到我的诗中去寻找和认识我吧。
梦的深处是故乡
和父亲一样,李小雨对唐山有一种“走到哪里也难以忘怀的情感”。李小雨说,小时候她是从父亲的诗里认识故乡的,“凤凰山的石洞”“陡河的岸边”,还有“上学去的瘦瘦的小路”。唐山,这个亲切的名字时常在父亲的作品中出现,父亲用“生长着年轮的笔”表达着对家乡朴素的爱恋,也使她的情感和这座城、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连在了一起。 李小雨真正走进故乡是在1969年。当时18岁的李小雨带着父亲的期望,来到丰润县中门庄公社插队落户,两年的插队生活把她原来想象中的故乡化作了有形。“那是一段难以忘怀的青春记忆。”李小雨说,她把青春和汗水留在了家乡的土地上,家乡的山水也给了她不绝的创作源泉:长地垅、向日葵、土屋矮墙、小油灯……她获得第三届全国优秀新诗集奖和第一届庄重文学奖的诗集《红纱巾》就是记录这段青春岁月的。 此后李小雨曾多次返回故乡。1976年唐山大地震,刚进《诗刊》杂志社的李小雨在地震后8天就来到唐山,在故乡的废墟上,她流着泪水写出了《震不倒的红旗》等作品。1996年,唐山地震20周年时,李小雨陪父亲回唐山,站在抗震纪念碑广场,父女俩禁不住泪湿衣襟。父亲在《光明日报》发表的长诗《寻找一座城》中写出了父女俩对故乡的眷眷深情:“就是在这座没有墓志铭的废墟上/一座新城高昂着头站起来……” 李小雨说,唐山是她的根,故乡使她的生命和诗同时闪亮。无论她在哪里,无论她走多远,故乡始终分享她的一份感情。正像此次回唐山前,父亲在信中所写的那样:“故乡的山凝成我的骨骼,它的水流成我的血液,它的泥土孕育了我生命的基因,我是吃了她的乳汁长大的……离开她后,我无论走到哪里,也无论离开她多久,总是情牵梦绕想起她,怀念她。她像一座巨大的磁场时时刻刻吸引着我。”[1]
编辑本段语录
“诗歌要体现一种温情、一种真情。这样你才能打动读者。” “写悲伤容易,写快乐难。要把这一种情绪具象化,不要仅仅使用这个词汇,要把它分解成若干细节。” “不论作者前面如何写实,总要在最后提炼出提点东西来,这才是一首诗的价值所在。” “关于诗歌中经常用到的一些词汇,比如无奈、哀伤等,不要直接在是个里面说出来,要尽量物化,让读者去感受,并心领神会。要善于制造反差,制造距离感,进而产生美感。” “诗歌,不在乎你想写什么,而在于你想怎么写,怎么感动人。” “第一是,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诗意,但这种诗意在你表达出来后,不能仅仅感动你自己。第二,要善于想象,要制造一种飞起来的感觉。” “作者只要把你要表达的用几个极具代表性的意象表达了出来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把所有向告诉读者的都写出来,是什么,让读者自己想去。” “在语言的运用上,要注意虚实结合,以增强语言的张力。大喊狼来了,后面真有狼,那不是文学。不要把诗歌写的太像诗。” “一首诗歌的写作之初,就不要期望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哲理,并把这个哲理直白地写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的战争史,博物馆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视为战争史展览馆,但这个极其沉重东西和氢气球形成了强烈的对举和反差。那种冲击力立刻就出来了。” “选题要机智,巧妙。要会选材。”[2]
编辑本段同名书法家
人物简历
李小雨,男,别署春雨,1971年生于江西宁都。幼承家训,爱好书画,山野村夫,无缘名师,师法古人,初学唐楷,上溯魏晋,尤好“二王”。软硬兼施,临池廿载,名碑名帖,广学博采。厚积薄发,稍有收成。
获奖作品
“奔向 2008 ——北京好运·活力中国”首届全国书画大赛:特等奖(2007年1月) “草原杯”全国书画美术大展赛:金奖(2007年3月) 中国首届“八一杯”文学艺术大奖赛:一等奖(2007年6月) 第四届新世纪全国教师三笔字书法大赛:一等奖(2007年8月) “米芾杯”全国书法美术大展赛:一等奖(2007年5月) 第六届“四方杯”国际书画大赛:金奖(2007年5月) 中华孝文化硬笔书法大赛:优秀奖(2007年10月) “长江奖”首届硬笔书法大赛:优秀奖(2007年11月) 中国硬笔书协首届临书大展:传统功力百佳(2007年11月) 中国第一座硬笔书法碑林 ---- 浙江大陈岛碑林大赛:铜奖 “梨都杯”首届兰亭奖全国硬笔书法大赛:银奖(2007年11月) 全国第六届“银河杯”青少年书法大赛:一等奖(2007年12月) 全国第三届硬笔书法大展:三等奖(2008年9月) 首届写字节 . 孝文化硬笔书法大展:优秀奖(2008年10月) 《书法报 . 硬笔书法》第 59 期书法家栏目专版介绍。 作品十余次发表于《书法报·硬笔书法》、《中国钢笔书法》、《青年书法》《青少年书法报》等专业报刊,入编各种大型典集十多部。[3]

‘捌’ @小雨中雨大雨的图片。是什么

大雨的图片,小雨的图片,阵雨的图案,中雨的图案各是什么样的

‘玖’ 河北唐山迁西县,今天啥天气

河北唐山迁西县天气,今天雨夹雪,转多云,零下6到0下3度,有雾,东南风一级,穿衣服,羽绒服类型污染,轻度污染,不建议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