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这是什么螳螂啊
从你的图片上看,这个是兰花螳螂。
兰花螳螂,体长3-6厘米。长得像朵粉红淡雅的兰花。类似一朵兰花的花,其四条行走的腿像花瓣。大多数兰花螳螂是白色的,但也有一个粉红色到紫色的变色。
若虫的身体会随着成长改变颜色,从血红转为粉红再到白色,处于3、4龄最漂亮的阶段。
❷ 螳螂在哪里可以抓到
螳螂在城市的路灯下可以抓到。
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体长一般55到105毫米,非洲的螳螂是世界最大的,身体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
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在夏季,城市的路灯下,经常能见到螳螂,因为螳螂具有趋光性。
拟态行为:
1. 拟态成花。热带有一种螳螂,它的前足拟变成花瓣状,体色变为紫白色,它隐在像叶丛中,乍看像一朵紫白色的兰花。马来西亚有一种花螳螂,身体粉红色,看上去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引来蝴蝶采蜜而上当。
2. 拟态成叶。另一些螳螂把胸腹、胫节、褪节上长出叶片和突起,拟态成树叶、树枝和树疤来迷惑小虫。
3. 拟态成水滴。热带沙漠地区有一种螳螂,身体绿色,头部有一个扁平突起,光滑明亮,伏在草丛中,在阳光下头上突起物如一滴晶莹的露珠,引来干旱地区小虫前来取水而被捕。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螳螂
❸ 兰花螳螂都是粉色的吗这种螳螂生活在什么地方
兰花螳螂事实上绝大多数都生话在东南亚国家的热带雨林当中,尤其是新加坡的兰花螳螂较多,因而在这种地区捕获兰花螳螂是最不易落空的,自然除开新加坡外,也有泰国的、越南、印度的及其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全是兰花螳螂的生存环境之一,而且最好在大白天才可以见到他们。兰花螳螂每日大多数的时间全是日常生活在雨林中的兰草群上,不但看上去美貌,与此同时他们的捕猎工作能力也是特别强的,平常除开捕获一些蚊虫搜索引擎蜘蛛外,关键捕获的目标便是采蜜的虫类,例如蜜峰、彩蝶,乃至一部分飞虫它也是不可能抵触的,而往往能不许猎食发觉,也由于它出色的掩藏工作能力。
新生幼体展现独特的黑红二色组成,在第一次褪皮以后才会转换为白色和淡粉色之间的兰草鱼体色。兰花螳螂若虫以后,淡粉色会消退而发生粽色的色素斑,鱼体色也会由乳白色变化为淡黄色。兰花螳螂不但看起来漂亮,还十分的聪慧。从出世就具备掠食本能反应,只需是活的虫类,如蚊虫、搜索引擎蜘蛛、蜜峰、彩蝶、飞虫等他们都是会捕捉。捕食的情况下,兰花螳螂将自身全部身体变化为既充斥着艺术美,又具有欺诈性的掩藏。
❹ 螳螂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螳螂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一、生活习性
螳螂的食性为陆栖捕食昆虫(肉食性),螳螂食性挑剔,只捕食活的猎物。凡是昆虫中的小型种类都可被螳螂捕食,尤以蝇、蚊蝗、蛾蝶类的卵、幼虫、裸露的蛹、成虫都是其适宜的猎捕物。甚至蝉、飞蝗等大型昆虫,也是它们的捕食对象。
螳螂具有趋光性,一般热带、亚热带种类较多。生中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故属于不完全变态类的渐进变态。若虫期脱皮7~11次,经8~12龄后到达成虫期。龄的增减受环境和食物多少的影响。
绝大部分种类的螳螂行动较为缓慢,不像其它敏捷的昆虫(如蟑螂)能快速行动。但它们拥有保护色,且有着出色的拟物形态,它们能够模仿叶子晃动的姿态前进,慢慢地接近猎物。一旦猎物到达可攻击的范围内,螳螂就会极快地进攻。一般情况下,螳螂都是以伏击的方式捕捉猎物。
❺ 螳螂有什么特点、特长
1. 拟态成花。热带有一种螳螂,它的前足拟变成花瓣状,体色变为紫白色,它隐在像叶丛中,乍看像一朵紫白色的兰花。马来西亚有一种花螳螂,身体粉红色,看上去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引来蝴蝶采蜜而上当。
2. 拟态成叶。另一些螳螂把胸腹、胫节、褪节上长出叶片和突起,拟态成树叶、树枝和树疤来迷惑小虫。
3. 拟态成水滴。热带沙漠地区有一种螳螂,身体绿色,头部有一个扁平突起,光滑明亮,伏在草丛中,在阳光下头上突起物如一滴晶莹的露珠,引来干早地区小虫前来取水而被捕。
4. 拟势恫猎物。
(5)搜索粉色的螳螂的图片扩展阅读
利用价值
1、饲养释放:将在室外笼罩内喂养到2龄的若虫,于释放前停食1~2天,以增加若虫在田间的稳定性。释放前一天晚上,放置白纱布,将若虫诱集在纱布上。
次日清晨,每亩按10一15个点投放100头左右,并根据害虫发展情况,随时往意补充投放。在释放前田边要挖深沟,防止蝗螂扩散外逃。要实行分期催孵,分批释放。
在6月上中旬分三次释放,每次间隔10天,使田间虫态龄期相差3一4龄,错开脱皮时间,始终保持蝗螂对害虫的控制能力。
2、大田插卵:6月上中旬,将冷藏的蝗螂卵囊加温催孵,趁雨后田间潮湿时,每亩播卵囊20块,一周后再插10块。卵囊要插在大棉株下,以减少阳光直接照射,提高成活率。
❻ 这是什么品种的螳螂
金螳螂,中国稀有品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据传市面交易价格高达十万美金。人工难养。
❼ 有毒的螳螂长什么样子
有毒的螳螂前足是花像叶从中瓣状,体色为紫白色,它隐在乍看像一朵紫色的兰花。
外形特征
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体长一般55到105毫米,非洲的螳螂是世界最大的,身体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也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大刀钩末端长有攀爬的吸盘。
头部呈扇形,较小;复眼突出,大而透亮,以黄绿色为主,晚上在灯光下呈现黑色,单眼,在两眼之间有3个小点即单眼;触角细长;颈部可180度转动;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
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轻柔,遮住身体全部为覆翅,后翅比前翅要薄,边缘透明色,中间成放射状的紫红色、伸展开呈现扇状,休息时收敛和前翅相合;腹部肥大。
前足锋利发达善于捕捉,中、后足适于步行,但有时前足也会用来保持平衡,发育呈变态发育。
❽ 咦,这是什么螳螂
从你的图片上看,这个就是普通螳螂,还没有长大。
螳螂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螳螂目昆虫)
学名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在古希腊,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少女,所以又称祷告虫。
❾ 螳螂的种类的图片
中华大刀螂
❿ 中国螳螂的品种有哪些(要图)
中国已知约147种。包括中华大刀螳、狭翅大刀螳、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
1、狭翅大刀螳
雌虫全长8.5-11.0CM,雄虫7.5-9.5CM,属大型昆虫,体多为绿色或褐色。在我国东方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成虫主要以蚱蜢,蟋蟀,苍蝇,蛾子等为食。通常在秋初成虫,8月中旬为主要交配期,一生可产2-4块卵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