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故宫是谁设计的为何当初是这样设计的
北京的故宫是很具有文化底蕴的一个古迹,在很多年以前是不允许人们进入观赏的,但是后来将故宫作为博物馆允许人们进入,所以故宫也是以博物馆这种全新的面貌来与世人见面的。
有记载说故宫的设计师有蒯祥,他是中国明代建筑匠师,但是设计师并不只有他一个人,所以故宫的设计理念也不是从一个角度就能够考虑的到的。但是故宫的木料已经上千年了,都没有腐烂,可见这装修的时候就想好了要让这个建筑保留下来,给后代留用。
⑵ 故宫建筑色彩及象征
红黄两种主色。
在古人的眼中,黄色就是高贵的意思,只能为真龙天子独享,所以龙袍大多都是黄色的,皇帝使用的物品也都是金黄色的,如果是寻常的百姓要是私自的使用黄色,那么也有可能会找来杀身之祸。
至于红色,是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火为赤色,所以宫殿门、窗、宫墙多用红色,寓有滋生、助长之意,以示兴旺发达。另外中国人的传统思想,红色是喜庆的象征,也寓意发达之意。
正是在这种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下,明清两代,在修建和完善故宫建筑的时候殿阁楼宇都会大量的采用红墙黄瓦,以耀眼的色彩对比打造金碧辉煌,和谐悦目的视觉效果。既彰显了皇家的高贵大气,又展现了皇帝的威严和权力。
(2)故宫ps设计图片扩展阅读:
历史来源:
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费时约十四年。如果从1420年开始算起,至2019年已经有599年的历史。
永乐皇帝明成祖虽然是明朝很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但皇位的来历却不光彩。他每日战战兢兢,想要迁都北京,建造属于自己的宫殿。便开始派他的心腹亲信们奔赴全国各地,为这项巨大工程做准备。
其中有工部尚书宋礼、吏部右侍郎师逵、户部左侍郎古朴,他们去往四川湖广等地的群山峻岭,去开采楠木,但这过程是艰难而又充满危险的,死于其中的数不胜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其实朱棣将宫殿建在北京,还有一个原因。此时的北京城在大明的版图上,还是朝廷的一个布政司,叫做北平,这里人烟稀少。明成祖朱棣曾在11岁时被封为燕王,和旧部们熟悉这里,对这个地方充满感情,对于明成祖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归属。
如今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数不清的宫殿令人眼花缭乱,无数外国人闻名前来一探究竟,无不被这一宏伟、富丽堂皇的建筑给震撼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故宫
⑶ 中国故宫的设计元素有哪些
包括水墨山水、花鸟画、传统纹饰、书法等。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建成,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
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
作用价值:
故宫博物院的创立,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民主革命的又一胜利,是对复辟势力的一次致命打击;其二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业绩。
⑷ 想问一下故宫博物院官方故宫雪景的红墙红柱屋顶及整体色调是怎么调的,我自己调的总是会偏洋红或比较奇怪
1、先把图片转成黑白模式,观察一下它的中间调在哪里
这是修改后的对比,个人认为,当模仿一种颜色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数字,凭感觉很难把控
⑸ 像故宫十二美人图的动图,是怎么做出来的用Ps吗还是什么其他软件
不是用PS 应该是用视屏制作软件,累死AE PR 绘声绘影之类的!
⑹ 全景故宫是怎么做的
拍摄制作VR全景图的步骤:
1、选择器材、拍摄照片:
目前市面上除了网络地图等大平台在用全景相机拍摄VR全景图以外,大部分的个体或从业者都是使用单反相机+广角镜头或者鱼眼镜头为需要的企业拍摄VR全景图。VR全景图是由多个照片拼接起来的,因此拍照的时候各个角度一定要有一部分的重叠,这样才能保证拼接的时候更好操作。
在拍摄时找好定点以后,在放置三脚架和云台时,一定要检查好相机、云台刻度等细节问题,然后针对不同的焦距镜头选择拍摄张数。
做完这三部基本上一张完整的VR全景图就出来了,上传到九商VR云平台以后还可以把做好的VR全景图分享给朋友,供朋友欣赏,对于专业的从业者,则只需分享链接就可以向客户交差了。
⑺ 故宫博物院的简单标准平面图
故宫博物院平面图如下:
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城中心,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面积723600余平方米,周围环以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筒子河)。
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南名午门,北称神武门,左右为东华门、西华门,其中午门为参观入口,神武门为参观出口。城内古建筑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一说为163,000平方米),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布局与形制均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设计与营造,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7)故宫ps设计图片扩展阅读:
故宫博物馆的主要构成:
1、太和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中的至尊金殿,即民间所谓皇宫中的“金銮宝殿”,这里是皇帝举行重大朝典之地。初建于明永乐年(15世纪初),后经数次灾毁和重建。明嘉靖朝改名皇极殿。满清建都北京后改为今名,蕴含天下和谐的宏旨。现在的太和殿是清康熙年重建并留存下来的。
2、中和殿
中和殿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曾历经三次火灾,现存为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重建,殿初名华盖殿,后改中极殿,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始称中和殿。保和殿顶为重檐歇山式,殿内沿袭宋、元“减柱造”法式,空间开阔,在清代是宴请王公、举行殿试等的地方。
3、保和殿
保和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谨身殿。明嘉靖年间,曾遭火灾,重修后改称为建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为保和殿,其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以保持宇内的和谐,才能福寿安乐,天下太平。
保和殿匾额“皇建有极”匾,为干隆御笔。典出:箕子《洪范》“皇建其有极”。保和殿内悬挂对联:“祖训昭垂,我后嗣子孙尚克钦承有永;天心降鉴,惟万邦臣庶当思永保无疆”。
4、养心殿
明代嘉靖年建,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清代有8位皇帝先后居住在此,曾经是慈禧、慈安两太后垂帘听政处。
5、乾清宫
乾清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现存建筑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是明清皇帝日常起居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6、交泰殿
交泰殿建于明嘉靖年间,顺治、康熙和嘉庆年间重修,原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清代用来存放“清二十五宝”御玺。
7、坤宁宫
坤宁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代属皇后的寝宫,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仿盛京清宁宫的式样重修。西端四间辟为萨满教祭神的场所,东端二间是皇帝大婚的洞房,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位皇帝均在此成婚。
8、文华殿
文华殿初为皇帝便殿,明天顺、成化两朝,太子践祚之前,先摄事于文华殿,嘉靖十五年(1536年)改为皇帝便殿,清康熙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始重建,为明清皇帝经筵之所。
9、武英殿
武英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熙和门以西。康熙四十年以后,武英殿大量刊刻书籍,图完善精美,书品甚高,世称“殿本”。
10、金水桥
位于太和门广场,共5座,单孔拱券式。广场南部自西向东蜿蜒流淌着一条如弓形的金水河,这就是所谓的“内金水桥”。这是紫禁城内最大,也是最壮观,最华美的一组石桥。正中的是御路桥,供皇帝专用。东西两侧为王公桥,供皇室成员、亲王大臣通行。再两侧为品级桥,供三品以上官员行走。功能和天安门前的外金水桥相同。
⑻ 北京故宫全景图
发两张吧,一张是斜的,一张是平面图(不过这张挺精致的)晕,只能发一张。没满足你的要求,只是稍微清晰。
⑼ 故宫的建筑风格是什么
建筑风格: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
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深邃、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内廷之后是宫后苑 。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
(9)故宫ps设计图片扩展阅读
学术价值:
从故宫学的视野看待故宫,不仅认识到故宫古建筑、宫廷文物珍藏的重要价值,而且看到宫廷历史遗存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
更为重要的是,古建筑、文物藏品、历史遗存以及在此发生过的人和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文化整体。这一认识是故宫学得以产生的重要依据,也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故宫的历史文化内涵。
门票设置:
2014年12月开始,故宫在淡季每月第一个星期三试行主题免费开放日,以此引导部分观众避开参观的高峰期,获得更好的参观环境与文化氛围。
⑽ 故宫有什么地方最值得游览
故宫在北京东城区,故宫又名紫禁城,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值得游览的地方有很多,为了更好的游览故宫,可以看下这条游览路线(图片上的红点均是):
最后一个干货分享给你:抓紧下载“咋拍”APP吧。路线上的每张图片都带位置信息,一键导航带你到指定位置,既可以欣赏美景,又可以拍好照片,而且每张图都有拍照小技巧帮你快速拍出好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