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签名张小轩怎么写 图片
张小轩签名:⑵ 典故大全(文明/文章 )
(感谢作者,写作参考,学习知识)
【八行】参见器用部?日用“八行书”。清高鹗《文章看落笔》:“八行操定价,千丈落奇观。”
【大手笔】参见文明部?文具“椽笔”。唐李商隐《韩碑》:“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凤藻】参见动物部?飞禽“白凤”。清杨夔《送张相公出征》:“援毫飞凤藻,发匣吼龙泉。”
【色丝文】《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O称赞文章文辞华美。唐赵嘏《题曹娥庙》:“文字在碑碑已堕,波涛辜负色丝文。”另参见人事部?禀性“相去三十里”。
【阳春白雪】参见文明部?礼乐“曲高”。宋王安石《寄题郢州白雪楼》:“折杨黄花笑者多,阳春白雪和者少。”
【投湘文】参见人事部?情感“吊楚臣”。宋徐铉《和方泰州见寄》:“置醴筵空情岂尽,投湘文就思如凝。”
【荐祢书】参见政事部?议政“鄂荐”。清吴雯《寄呈梁大司农》:“荐祢书仍在,投琼语更温。”
【郢声】参见文明部?礼乐“郢声”。唐皎然《杼山禅居寄赠东溪吴处士冯一首》:“身当青山秀,文体多郢声。”
【铅椠】参见文明部?学识“怀铅”。唐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之二:“自笑苦无楼获智,可怜铅椠又何妨。”
【掷地篇】《晋书?孙绰传》“(孙绰)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荣期日:‘恐此金石非中宫商。'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喻文辞优美。唐羊士谔《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府尹虞部孟员外》:“兹夕披云望,还吟掷地篇。”
【探颔得珠】参见动物部?鳞介“骊龙”。喻写文章抓住关键要领。宋陆游《云峰顶里看采杨梅连日留山中》:“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颔得骊珠。”
【焚稿】参见人事部?禀性“焚谏草”。唐刘长卿《秋日夏口涉汉阳献李相公》:“藏弓身已退,焚稿事难闻。”
【愈头风】参见武备部?其他“陈琳檄”。唐罗隐《魏博罗令公附卷有回》:“马上固惭消髀肉,幄中由羡愈头风。”
【誓墓文】参见人事部?志趣“誓墓志”。元袁桷《寿致政王侍郎八十二十韵》:“誓墓文何早,传家计岂迂。”
【麟笔】参见人事部?情感“悲麟”。指着作。宋陆游《小轩》:“麟笔残功成水品,蛇图余思入棋枰。”
【千金字】《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使门人作《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喻妙文佳作。唐王维《上张令公》:“市阅千金字,朝闻五色书。”另参见器用部?珍宝“一字千金”。
【左传癖】《晋书?杜预传》:“(杜预)既立功之后,从容无事,乃耽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武帝闻之,谓预日:‘卿有何癖?'对曰:‘臣有《左传》癖。”'喻指勤奋读书,钻研学问。宋陆游《夜坐》:“辛苦空成《左传》癖,逍遥常愧大慈仙。”另参见文明部?学识“春秋癖”、人事部?志趣“书癖”。
【玄文覆酱】《汉书?扬雄传赞》:“巨鹿侯芭常从(扬)雄居,受其《太玄》丶法言》焉。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雄笑而不应。”喻着作高深,无人能懂,或喻毫无价值。唐陆龟蒙《记事诗》:“骏骨正牵盐,玄文终覆瓿。”另参见器用部?器皿“扬雄瓿”、人事部?谬误“空读书”。
【青牛句】参见九流部?神仙“青牛紫气”。指《道德经》。宋黄庭坚《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之二:“遥知更解青牛句,一寸功名心已灰。”
【知丘】参见人事部?志趣“知丘”。唐白居易《哭刘尚书梦得二首》:“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知丘】《孟子?腰文公下》:孟子日:“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就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日:‘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喻对作者及其作品深为理解、唐徐弦《张先辈见寄二首》之二:“两首新诗千里道,感君情分独知丘。”另参见文明部?文章“知丘”。回.狂傲2.不羁
【三都赋】参见文明部?文具“洛阳纸贵”。唐白居易《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见寄》:“一缄疏入掩谷永,三都赋成排左思。”
【千金赋】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喻作品极有价值。金元好问《白屋》:“长门谁买千金赋,祖道虚传五鬼文。”另参见器用部?宫室“长门闭”、器用部?珍宝“卖赋千金”、人物部?妇女“陈皇后”、人事部?情感“长门泣”。
【子虚】《史记?司马相如传》:“上(汉武帝)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杨)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借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O喻指优美的文章。唐王维《戏赠张五弟諲三首》之二:“染翰过草圣,赋诗轻《子虚》。”另参见人物部?帝王“爱子虚”、政事部?议政“诵子虚”。
【平子赋】《后汉书?张衡传》:“(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喻精美文章,或咏归隐及哀愁。唐皇甫冉《馆陶李丞旧居》:“词藻世传平子赋,园林人比郑公乡。”另参见人事部?雅迪“平子归休”。
【梁国赋】参见天文部?气象“梁苑雪”。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幸藉梁园赋,叨蒙许氏评。”
【鵩赋】参见动物部?飞禽“贾鵩”。唐戴叔伦《过贾谊旧居》:“楚乡卑湿以殊方,鵩赋人非宅已荒。”
【有道铭】参见人事部?病死“郭泰碑铭”。清查慎行《外舅陆射山先生挽歌》:“世乏中郎笔,谁为有道铭?”
【剑阁铭】《晋书?张载传》:“太康初,至蜀省父,道经剑阁。(张)载以蜀人恃险好乱,因着铭以作诫曰:……。益州刺史张敏见而奇之,乃表上其文,武帝遣使镌之于剑阁山焉。”咏蜀地。清钱谦益《绣斧西巡歌为徐季良先生作》之一:“胡床幞被萧然去,片石留为剑阁铭。”
【山公启】参见政事部?议政“山公启事”。唐张九龄《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词三首》之二。“本谓山公启,而今殁始扬。”
【五车读】参见文明部?文具“五车书”。宋陆游《感兴》:“饱以五车读,劳以万里行。'”
【五经笥】《后汉书?文苑列传?边韶传》:“边韶字孝先……以文章知名,教授数百人。韶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韶潜闻之,应时对曰:‘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嘲者大惭。”笥,古代藏书竹器。喻指文人学识丰富。唐钱起《送集贤崔八叔承恩括图书》:“还劳五经笥,更访百家书。”另参见人体部?肢体“便便腹”、器用部、日用“腹笥”、人物部?圣贤“边韶”、人事部?睡梦“昼眠”。
【升堂入室】参见文明部?礼乐“由也瑟”、器用部?宫室“升堂”。晋陆云《赠挪阳府君张仲膺诗》:“斌斌君子,升堂入室。”
【由瑟】参见文明部?礼乐“由也瑟”。唐窦牟《奉酬杨侍郎十兄见赠之作》:“自悲由瑟无弹处,今作关西门下人。”
【出头地】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指学问或地位比别人高,清卓孝复《寄郑苏龛同年》:“曾让大名出头地,独留元气护高楼。”另参见人体部?头面“放出头”。
【奴爱才】宋钱易《南部新书?庚》:“萧颖士,开元中,年十九,擢进士第。儒释道三教,无不该通。然性褊躁,忽忿戾,举世无比。尝使一佣仆杜亮,每一决责,便至力殚。亮养疮平,复为其指使如故。人有劝,曰:‘岂不知,但以爱其才而慕其博奥,以此恋恋不能去。'卒至于死耳。”O咏人有才华。宋陆游《先少师宣和初有赠晁公以道诗……》:“奴爱才如萧颖士,婢知诗似郑康成。”另参见人物部?其他“萧奴”。
【传家学】《宋书?王准之传》:“王准之字符曾,曾祖彪之……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谙江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王氏青箱学'。”O指世传家学。唐刘禹锡《忂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兼竹书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贶》:“远放歌声分白巴,知传家学与青箱。”另参见器用部?日用“青箱”。
【弄獐书】《旧唐书?李林甫传》:“太常少卿姜度,(李)林甫舅子,度妻诞子,林甫手书庆之曰:‘闻有弄獐之庆。'客视之掩口。”按,《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后称生男曰“弄璋”。喻没有文化,写错别字。宋苏轼《贺陈述古弟章生子》:“甚欲去为汤饼客,惟愁错写弄獐书。”另参见文明部?书画“弄獐书”。【弄獐书】参见文明部?学识“弄獐书”。宋苏轼《贺陈述古弟章生子》:“甚欲去为汤饼客,唯愁错写弄獐书。”
【怀铅】《西京杂记》卷三:“‘扬子云好事,常怀铅提椠,从诸计吏,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以为裨补輶轩所载,亦洪意也。”O指采访、笔记型着述。唐元稹《献荥阳公诗五十韵》:“空虚惭炙輠,点窜许怀铅。”另参见文明部?文章“铅椠”。
【拾青】《汉书?夏侯胜传》:(夏侯)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日:‘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地拾地芥耳。”'O指以学问求富贵。唐高适《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从此日闲放,焉能怀拾青。”另参见植物部?草木“拾芥”、器用部?衣冠“青紫”、人事部?志趣“拾青紫”。
【晒腹】参见文明部?文具“腹中书籍”。宋刘筠《戊申年七夕五绝句》之四:“岂惟蜀客知踪迹,更问庭中晒腹人。”
【难窥墙】参见器用部?宫室“夫子墙”。唐柳宗元《弘农公以顶德伟才屈于诬枉……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徽志》:“独弃他人国,难窥夫子墙。”
【八斗才】《释常谈?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O喻有才之人。唐李商隐《可叹》:“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另参见器用部?器皿“才八斗”。
【七步才】参见文明部?诗词“七步咏”。唐李峤《杂咏》:“天子三章传,陈王七步才。”
【三语】参见人物部?官吏“三语椽”。宋苏轼《次韵道潜留别》:“异同更莫疑三语,物我终当付八还。”
【叉手速】参见文明部?诗词“叉手”。宋苏轼《袁公济和复次韵答之》:“文如翻水成,赋作叉手速。”
【韦编三绝】参见文明部?文具“绝编”。元耶律楚材《过天德和王辅之四首》之四:“韦编三绝耽牺易,萧散风神真一隐人。”
【下笔不加点】《文选?祢衡(鹦鹉赋)》:“时黄祖太子射宾客大会,有献鹦鹉者,举酒于衡前曰:‘祢处士,今日无用娱宾,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慧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坐咸共荣观,不亦可乎?'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O指文思敏捷。清叶方蔼《撰西樵考功志文毕寄阮亭户部》:“敢云下笔不加点,差喜临文无愧辞。”另参见人物部?人杰“正平摇笔”。
【老斫轮】参见九流部?杂技“轮扁斫'。宋黄庭坚《次韵郭明叔长歌》:“诗书自可老斫轮,智略足以解连环。”
【江夏无双】参见人物部?人杰“江夏黄童”。宋苏轼《用和人求笔迹韵寄莘老》:“江夏无双应未去,恨无文字相娱嬉。”
【诵亡书】《汉书?张安世传》:“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惟(张)安世识之。”O咏博闻强记。宋苏轼《和刘景文见赠》:“留子非为十日饮,要令安世诵亡书。”另参见器用部?日用“三箧”、文明部?文具“亡书三箧'”。
【梦鸟】参见人事部?睡梦“吞鸟梦”。唐李商隐《失题》:“斯文虚梦鸟,吾道欲悲徽。”
【据席谈经】《后汉书?戴凭传》:“时诏公卿大会,群臣皆就席,(戴)凭独立。光武问其意,凭对曰:‘博士说经皆不如臣,而坐居臣上,是以不得就席。'帝即召上殿,令与诸儒难说,凭多所解释、帝善之,拜为郎中。”指才高而雄辩。宋黄庭坚《再答明略二首》之二:“据席谈经只强颜。不安时论取讥弹。”另参见器用部?日用“戴凭席”。
【三冬学】《汉书?东方朔传》:“(东方)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如淳注:“贫子冬日乃得学书,言文史之事足可用也。”O咏读书。唐罗隐《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自愧三冬学。来窥数仞墙。”另参见天文部?时令“三冬”。
【下帷】《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下帷讲经,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O喻指专心读书。唐李白《行行且游猎篇》:“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另参见器用部?日用“董帷”。
【牛角挂书】《新唐书?李密传》:“(李密)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O指人好学。宋陆游《对酒》:“牛角挂书何足问,虎头食肉亦非豪。”另参见动物部?走兽“挂帙牛角”。
【问奇字】《汉书?扬雄传》:扬雄“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又“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O指从师受业或向人请教。唐韩愈《题张十八所居》:“端来问奇字,为我讲声行。”另参见伦类部?师友“载酒生徒”、器用部?饮食“问字酒”、人事部?贫贱“问字”。
【刺股】《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上书说秦王不成,回家后遭到冷落,“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O指勤学苦读。宋王安石《酬慕容员外》:“吹毛未识腰间剑,刺股犹藏袖里锥。”另参见人体部?肢体“股多坑”、器用部?其他“季子锥”。
【青藜照】参见器用部?日用“青藜杖”。清陈鹏年《冬日感怀》之二:“直庐夜检青藜照,讲幄朝呈白虎通。”
【虱心穿】《列子?汤问》:纪昌学射于飞卫,飞卫命他先学视,要做到视小如大,视微如着。“昌以毫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覩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O指勤学苦练或技艺高超。唐元稹《献荥阳公诗五十韵》:“劲芟鳌足断,精贯虱心穿。”另参见动物部?虫豸“虱如轮”、九流部?杂技“贯虱”、器用部?车船“虱悬轮”。
【受兵略】参见器用部?衣冠“取履”。唐李白《猛虎行》:“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映雪读书】《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谈,交游不杂。”O喻勤学苦读。唐权德舆《旅馆雪晴因成杂言》:“丈夫富贵自有期,映雪读书徒白首。”另参见天文部?气象“窗雪”、器用部?宫室“雪窗”。
【春秋癖】参见文明部?文章“左传癖”。唐元稹《哭吕衡州六首》之六:“杜预春秋癖,扬雄着述精。”
【铁砚穿】参见文明部?学识“铁砚穿”。宋陆游《寒夜读书》之二;“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借壁光】《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O咏勤学。清钱谦益《虫诗十二首?灯蛾》:“未许因人热,那能借壁光。”另参见器用部?宫室“凿壁”。
【流麦】参见植物部?草本“飘麦”。唐韦应物《假中对雨呈县中僚友》:“流麦非关忘,收书独不能。”
【悬头苦学】《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O咏勤奋苦学。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悬头曾苦学,折臂反成医。'”另参见人体部?头面“悬头”、器用部?宫宝“悬梁”。
【聚萤】参见动物部?虫豸“读书萤”。唐高适《奉酬李太守夏日平阴亭》:“一生徒羡鱼,四十犹聚萤。”
【青钱万选】参见人物部?圣贤“青钱学士”。O喻文才出众,屡试屡中。宋晏殊《示张穿丞王校勘》:“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却诜第】参见植物部?木本“东堂桂树”。唐岑参《送蒲秀才擢第归蜀》:“新登却诜第,更着老莱衣。”
【雁塔名】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进士题名,自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慈恩塔即大雁塔。O指中进士。清赵翼《赠三元钱湘舲》:“设令国家更有别科目,不知又领几次雁塔名。”另参见器用部?宫室“雁塔”、人事部?富贵“慈恩题记”。
[分享]开放式典故大全(文明,武备,政事)
文明/书画
【世人那知】《世说新语?品藻》:“谢公问王子敬:‘君书何如君家尊?'答曰:‘固当不同。'公曰:‘外人论殊不尔。'王曰:‘外人那得知?'”喻父子书法皆工妙。唐柳宗元《重赠二首》之一:“如今试遣隈墙问,已道世人那得知。”
【右军书】《晋书?王羲之传》:“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喻指书画作品。唐高适《途中寄徐录事》:“空多箧中赠,长见右军书。”
【春蚓秋蛇】参见文明部?书画“春蚓秋蛇”。宋苏轼《书刘景文所藏王子敬帖绝句》:“家鸡野骛同登俎,春蚓秋蛇总人奁。”【春蚓秋蛇】《晋书、王羲之传》:“(萧)子云近世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索春蚓,字字若绾秋蛇。”喻书法拙劣。宋苏轼《和孔密州五绝?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于云。”另参见动物部?鳞介“春蚓秋蛇”、动物部?虫豸“纤春蚓”。
【临池】晋卫恒《四体书势》:“汉兴而有草书……弘农张伯英(芝)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咏练习书法。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调。”另参见地理部?水流“墨池”、人物部?人杰“临池圣”。
【家鸡野骛】晋何法盛《晋中兴书?颖川庾录》:“庾翼书少时与王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分,在荆州与都下书曰:小儿辈厌家鸡,爱野骛(一作鸡),皆学逸少(王羲之)书,须吾下当北之。”喻书法的不同艺术风格。宋苏轼《书刘景文所藏王子敬贴绝句》:“家鸡野骛同登俎,春蚓秋蛇总入奁。”另参见动物部?飞禽“家鸡”。
【换鹅书】参见动物部?飞禽“换鹅”。指书法佳作。元黄庚《杂咏》:“小径荒苔人不到,闭门闲学换鹅书。”
【醉本兰亭】参见伦类部?师友“兰亭”。指《兰亭集序》帖。唐李商隐《寄在朝郑曹独孤李四同年》:“不因醉本兰亭在,兼忘当年旧永和。”
【书裙】参见器用部?衣冠“羊欣白练裙”。宋苏轼《会客有美堂周邠长官与数僧同泛湖》之二:“载酒无人过子云,掩关昼卧客书裙。”
【书壁问】参见人事部?情感“呵壁问天”。清顾炎武《龙门》:“无人书壁问,倚马日将昏。”
【向空书】参见人事部?情感“咄咄怪事”。唐卢纶《和徐法曹赠崔洛阳斑竹杖以诗见答》:“劲堪和醉倚,轻好向空书。”
【弄獐书】引日唐书?李林甫传》:“太常少卿姜度丶李)林甫舅子,度妻诞子,林甫手书庆之曰。‘闻有弄蟑之庆。'客视之掩口。”按,《诗经叫。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后称生男曰“弄璋”。喻没有文化,写错别字。宋苏拭《贺陈述古弟章生子》:“甚欲去为汤饼客,惟愁错写弄獐书。”另参见文明部?书画“弄猪书”。【弄獐书】参见文明部?学识“弄獐书”。宋苏W贺陈述古弟章生子》:“甚欲去为汤饼客,唯愁错写弄漳书。”
【荻字】《宋史?欧阳修传》:欧阳修“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O指母亲教子。清顾炎武《表哀诗》:“荻字书犹记,斑衣舞尚寻。”另参见伦类部?亲眷“冷灰画获”、人事部?贫贱“画获”。
【画地饼】参见器用部?饮食“画饼”。宋周孚《元日怀陈道人并忆焦山旧游》:“功名画地饼,岁月下江船。”
【圆虎】《后汉书?马援传》:“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鹤不成尚类骛者也。效季良不得,一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喻好高骛远而无所成就。唐杜甫《奉赠大常张卿二十韵》:“谬知终画虎,微分是酰鸡。”另参见动物部?走兽“虎拙”、动物部?走兽“类狗”、人事部?谬误“图形类狗”。
【画蛇足】参见动物部?鳞介“蛇有足”。宋苏轼《与叶淳老侯敦夫张秉道同相视新河秉道有诗次韵二首》之一:“从来自笑画蛇足,此事何殊食鸡肋。”
【图画云台】参见人物部?将相“云台画象”。唐杜甫《述古三首》之三:“休运终四百,图画在云台。”
【屏风误点】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不兴》:“曹不兴,吴兴人也。孙权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就成蝇状。权疑其真,以手弹之。”咏画技高超。唐王维《故人张湮工诗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隶顷以诗见赠聊获酬之》:“屏风误点惑孙郎,团扇草书轻内史。”另参见动物部?虫豸“曹蝇”、器用部?日用“蝇点屏风”。
【凌烟画阁】参见器用部?宫室“凌烟阁”。唐王建《宫词》之九:“少年天子重边功,亲到凌烟画阁中。”
【墨君】参见植物部?木本“此君”。指绘画作品中的竹。宋苏轼《送文与可出守陵州》:“壁上墨君不解语,见之尚可销百忧。”
【卧游图】《宋书?宗炳传》:“(宗炳)好山水,爱远游,……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指称赏画。宋陆游《小阁纳凉》:“莫遣良工更摹写,此诗端是卧游图。”另参见人事部?志趣“卧游”。
【郑侠图】《宋史?郑侠传》:“是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无生意。……(郑)侠知(王)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奏疏诣阁门,不纳。为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疏奏,神宗反复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翌日,命开封体放免行钱……越三日,大雨,远近沾洽。辅臣入贺,帝示以侠所进图状,且责之,皆再拜谢。”指百姓生活困苦。清查慎行《送彭南陔赴长沙》:“郑侠图曾伤目击,陈琳檄可愈头风。”另参见政事部?议政“监门图”。
⑶ 谁有魅男谁有魅男迷情 之荒郊魅男小轩小强荒郊迷情
谁有了发一下
⑷ 清明节除了扫墓祭祖之外 还有什么传统的讲究吗
中国的清明节在中国历史上是寒食节。在这一天人们是禁止生活的,这样来祭奠先人已经成了习俗,在唐朝以后寒食节慢慢的发生了变化,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从此以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现在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然是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为了寄托对先人的怀念,他们会在坟上放着供品,铲除杂草,在坟前上香燃烧一些纸钱,或者放一束鲜花。
其实在古时候清明节除了祭祖还有很多的民俗活动。比如踏青,荡秋千,植树,蹴鞠,斗鸡,残花会都是在过去比较盛行的一些民俗活动。
⑸ 陆游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有什么作品
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宋朝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省绍兴市)。父亲陆宰不仅曾有文学创作传世,且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陆游出生的第二年,北宋即被金人所灭,陆游跟父亲经过了一段流亡岁月,才回到山阴老家。陆宰不仅是一介文人,更是一个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常与志士往来,谈论家国局势,受父亲影响,年少的陆游早已埋下文学与爱国的种子。
二十九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因名次在秦桧孙(秦埙)之前,又因喜论恢复,屡受排挤,至桧死才得以被起用。
陆游二十岁就定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三十岁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因“喜论恢复”而遭投降派秦桧打击,被除掉了名字。但他毫不消沉,回乡后仍攻读兵书,刻苦习武,准备抗金卫国。
1162年,宋孝宗赵慎起用主战派张浚,准备北伐。孝宗召见了陆游,陆游趁此良机提出了许多政治军事主张,并给予赵慎以有力支持。但是北伐失利,宋再度向金求和,孝宗意志动摇,朝中主和派重新抬头,张浚被罢官,陆游也被削职还乡。1170年,陆游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任通判。后来又到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府中办理军务,积极向王炎提出恢复中原的作战策略。但是,由于朝中投降派的阻挠破坏,王炎被召回朝庭,幕府也被撤散。陆游的作战主张不仅得不到实现,自己也被调到成都府安抚司任参仪官。
1173年夏,他被任命为蜀州(四川崇庆)通判(副州官)。不久,又被调到嘉州(四川乐山),年底才又回到蜀州。报国无门,爱民无力,终于在1174年十月,陆游又被调到荣州(四川荣县)去摄理州事。陆游,在蜀州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对蜀州感情十分深厚。即使晚年回到浙江山阴老家,也还写了许多记念蜀州的诗篇。蜀州人民也怀念放翁诗人,诗人长溘之后,人们的罨花池旁为他和赵忭([宋代]一御吏,曾作蜀州官)修一庙宇,称赵陆公祠,后改称“二贤祠”。现在,“二贤祠”已改建为“陆游纪念馆”。
将近三十年间(三十三岁至六十五岁),因陆游始终坚持抗金的主张,与当权不合,屡被起用也旋即被罢黜,在仕途上受到许多无情的打击和排挤。 在陆游沉浮的仕途中,对他一生有极大影响的一次,是受川陕宣抚使王炎之邀,在其幕府中任事,这是他一生中最意兴风发的时期。此处距宋、金分界不远,山水壮阔,气象雄伟;军旅生活也扩大了他生活的视野,使他写了许多热情洋溢的诗篇。 此后将近十年,陆游的生活背离不了四川。在四川期间,是他诗歌创作最活跃的时期,为纪念这一段生活,便将诗作取名为《剑南诗稿》。
淳熙二年(公元一一七五年),范成大调任四川制置使,邀陆游作参议官。二人因曾共事又是诗文之交,彼此不拘礼数,兼以陆游喜饮酒销愁,于是引起同僚的不满及讪谤,朝廷遂以“恃酒颓放”为由,罢去他的官职,于是他索性自号“放翁”。现实生活中虽被罢去了官职,但诗人“放翁”之名,却由此远传。
离开川陕,时年五十四,其间十年,陆游的任官生涯载浮载沉,至六十五岁最后一次任史官之职,仍因不肯坐食俸禄,一再对帝上书,痛陈时局沉疴,又激怒当局,竟以“吟咏专嘲风月”的罪名,再次被免去官职。(这是由于他始终坚持抗金,并把这些思想写进诗中,受到主和派的忌恨所致。)回到山阴,陆游干脆以“风月”二字,作为小轩的名称。 此次归隐至去世,约二十年时间,绝大部分是在农村中度过的,放翁实际参与了农事,因此对农村生活有深切的体会。
家居的二十年生活中,写了将近七千多首诗,其中绝大部份是描写农村景色和反映农民生活的篇章。 宁宗嘉定二年,诗人怀恢复中原的未竟之志以终。死前仍不忘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大志,“示儿”一诗,是他对儿子的临终嘱笔,更是诗人抱负、人格和强烈的爱国激情的缩影,“孤忠悲壮,可泣鬼神。” “死后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引放翁<醉中到白崖而归>一诗全诗抄录如下:
醉眼朦胧万事空,今年痛饮让西东。呼传快马迎新月,却上轻舆御晚风。
行路八千是常客,丈夫五十未称翁。乱山缺处如横线,摇指孤城翠霭中。
八百多年来,蜀州人民怀念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扶老携幼,不远千百里前来瞻仰、凭吊陆游。罨花池是陆游生活过的地方,这里的水榭楼台、林木花草,都篆刻下传大诗人忧国忧民的诗篇。
⑹ 【正念育儿】5大类儿童营养“花式豆浆”,值得收藏!
一个舒适的早晨就从一杯自己喜欢喝的“花式豆浆”开始吧……
“五谷为养”,五谷无论对我们大人,还是小朋友,都很好。但我们家榴小轩不是很喜欢吃。不过坦白说,有的时候煮的五谷粥我自己也不是特别喜欢吃。那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那就做一杯“花式豆浆”吧。今天早上我就做了一杯“奶香红豆浆”,超级好喝……其中有黄豆,赤豆,老冰糖,还有加了一勺奶粉,口感超好,榴小轩超爱喝……
我收集整理了很多“花式豆浆”的配方,分享给大家,有需要的妈妈们记得收藏一下哦,根据你家宝宝的口味做给他喝吧。俗话说:食谷者慧。小朋友们补充日常必须的蛋白质等营养之外,五谷的营养也有助于滋养小朋友们的脾胃。
第一种:滋养脾胃的花式豆浆
有4种:大米黄豆豆浆,红薯大米豆浆,莲藕枸杞豆浆,桂花大米豆浆。
一般大米放入20克左右,黄豆放入50克左右,加入清水,白糖或者冰糖适量,放进豆浆机就可以做出美味的滋养脾胃的豆浆了。
第二种:润肺补气的花式豆浆
这类豆浆非常适合秋天给孩子喝,有润肺,增强抵抗力的功效。
有杏仁豆浆,木瓜西米豆浆,莲子百合绿豆豆浆,黄芪大米豆浆,大米雪梨黑豆豆浆,白果冰糖豆浆。
食材可以根据几人份来准备的。
第三种:清热降暑的花式豆浆
这类豆浆就非常适合炎热的夏天早晨做给孩子喝的。有黄瓜豆浆,绿桑百合豆浆,绿茶米豆浆,西瓜红豆豆浆,薏米荞麦豆浆。
具体的配料和做法,后面的文章我也会陆陆续续介绍呢。
第四种:补钙类花式豆浆
小朋友很适合吃,有麦枣豆浆,芝麻花生黑豆浆,紫菜虾皮豆浆,紫菜黑豆豆浆,芝麻黑枣黑豆浆。
第五种:改善贫血的花式豆浆
这类豆浆不仅适合小朋友们喝,妈妈们也可以多喝呢~
有香桃豆浆,桂圆花生红豆浆,红枣紫米豆浆,黄芪糯米豆浆,花生红枣豆浆,还有山药莲子枸杞豆浆。
今天就先分享这五类花式豆浆。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家里有学龄期的孩子,一顿能提供孩子足够能量的早餐对于他上午的学习而言是很重要的。我记得自己小时候,有时起床晚了,来不及吃早饭,上午上完2节课后胃开始饿得直难受,那自然后面的2节课就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去上。 所以我们家榴小轩今年刚上一年级,每天我们早上宁可早起床半小时,也要把早餐在家里安安心心的吃好。
那小朋友的早餐到底吃什么呢?有的长辈会说喝粥,粥固然好,但营养成分过于单一,所以我并不完全认同。早餐里要包含蛋白质的食物,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或者花式豆浆也是不错的选择……你说呢?
⑺ 八大诗人是哪些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02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祖籍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03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是北宋着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词人、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04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05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06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07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上池村),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08
曾巩(1019年-1083年),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西)。
⑻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____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1、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____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王维《山居秋暝》;
6、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____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7、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____黄巢《不第后赋菊》;
8、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____刘彻《秋风辞》;
9、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____叶绍翁《夜书所见》;
1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⑼ 苏轼:小轩窗,正梳妆,不思量,自难忘
王弗,苏轼的结发之妻,四川眉州青神人,颇通诗书,聪明沉静,16岁嫁给苏轼,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26岁,辞世。
文/竹露滴清响
01.
公元1075年,北宋,山东密州太守府。
苏轼正在一盏烛灯旁读书,一阵朔风刮起,烛光摇曳,风吹窗户呜呜作响。苏轼走到窗子跟前,把窗子关紧,继续读书。
一会儿,书童站在门外提醒苏轼:“老爷,已到二更,快些安歇吧!”
苏轼宽衣,躺在榻上,任淡淡的月色倾泻在宽大的屋子。
一样的月色,不一样的心情,没有莺啼,没有和风,没有笛声,没有王弗的弯眉浅笑。
阿弗,你还好吗?你知道我在想你吗?苏轼将目光移向窗外。
窗外,月色皎皎。
苏轼低叹。
十年啊,十年!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十年啊,十年!杯杯浊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千行!
阿弗,我在山东,你在四川,我们远隔千里,没有我的陪伴,你在地下很孤独吧!阿弗,你可知我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这样的夜晚,苏轼夜寐不成,辗转好久,才渐渐睡去。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02.
朦胧中,苏轼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少年时。
那时,苏轼在青神县的中岩求学。中岩离王家庄不太远,苏轼经常到王家庄乡贡进士王方的家中拜学。王方饱读诗书,腹内装满了锦绣,让苏轼很是佩服。
进士王方有个女儿叫王弗,生的美丽温婉,有几次苏轼去王家时,遇到过王弗,苏轼抱腕施礼时她总是红着脸快步从身边走过,偶有回头,莞尔一笑,留给苏轼裙袂飘飘的身影。
日子久了,苏轼再去王方家若见不到王弗,苏轼会有小小的失落。
日子就这样静静地走着,苏轼时时回想起王弗的倚门回首的少女之态,王弗呢,也时常躲在屏风后看苏轼和一众才俊与父亲谈诗对词,叹服苏轼的文采,折服于这个才子。
中岩有一处由山泉汇集成的清池,绿波荡漾,景色颇美。读书之余,苏轼常常前来游赏,这个清池让人称奇的是,如果有人临池拍手,池中的游鱼就会循声游到岸边。
一天,苏轼又信步来到山下清池,晨阳初照,湖岸晓烟杨柳绿,一池春水泛涟漪。
苏轼不禁被美景牵住目光,正待欣赏之际,看到不远处烟柳中浮动着一团绯红,还传来阵阵笑语:
“小姐,你看这飞来凤花,多漂亮啊!我们把它插在花瓶里,放到绣楼的窗边,要是苏公子能看见就好了!”
“休要胡说!”王弗笑着瞪了丫鬟一眼。
是王弗!在一片彤霞中,王弗凌波而来。
年轻的苏轼一阵喜悦,紧紧地握着折扇,手有些汗涔涔。
迎着彤霞,苏轼走过去,犹如脚踩薄云。
“小姐,你快看,苏公子!”
是的,是苏公子,那个青衫宽袖,那个丰神俊朗、才高八斗的翩翩公子!
春阳中,金色洒在青衫上,王弗向金色莲步轻移。
当金色跌入红云,映得一池水愈发幽绿,山愈发挺秀,岸上的杂花愈发灿烂!
二人互相施礼。
“小姐可知,眼前的清池,抚掌可看池鱼出游?”
“不知。”
“小姐请随我来!”来到池岸,苏轼抚掌三声,但见群鱼陆陆续续游来,有的还欢跃水面,简直称奇!
王弗叫丫鬟也抚掌三声,只见几条五彩的鱼儿摇动着尾巴,吐着泡泡在王弗和苏轼面前嬉戏玩闹,好不可爱!
喜得丫鬟直呼:“真是人间奇景!”
苏轼转头望向王弗,王弗桃腮带笑,双目似水,虽含辞未语,苏轼早已把眼前这幅清丽小景记在心里。
王弗深施一礼,道别而去,苏轼还在执扇望远……
03.
很快,中岩清池能抚掌观鱼这件事王方也知道了。
苏轼对王方说:“先生,有这样好的景致何不给这泓绿水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王方也正好想考考大家的学识,于是,邀清文人学士,在清池前投笔竟题,大家纷纷拿着自己题写的名字给王方看,众人想出的名字均不合王方的心意,待苏轼题的“唤鱼池”三字呈上来时,王方面露喜色,点头连连。
而此时,小丫鬟也悄悄递上来小姐王弗题写得名字,亦是“唤鱼池”三个字。此时苏轼就在近旁,娟秀的字迹跃然纸上,不禁对王弗心生佩服。
众人都夸赞苏轼和小姐王弗,更惊讶于二人的题名一字不差,纷纷竖指:“不谋而合,韵成双璧!”
王方看着年轻有才的苏轼,亦是喜欢的不得了,看看躲在树后的女儿,会心一笑。
在众人的赞叹声中,苏轼不禁向高柳下望去,此时,王弗也在看向苏轼,四目相对,各自心仪,王弗低眉,一笑转身。
从此,苏轼,这位北宋才子的心便在王弗的低眉浅笑中荡漾开来。
从此,一颗红豆被两个少年放在了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两个互相爱慕的人,一旦知道对方也倾心自己,便会思慕如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王庄附近有一处极其雅静的松树林,两人经常各走一半的路,在此相会,有时他们抚琴吟诗,赏花弄词;有时他们月下小酌,闲敲棋子;亦或,什么都不做,就这样轻轻依偎,静静地听风拂枝……
有一次,苏轼和王弗月下相会后,苏轼回到家里,突然心生烦躁,再也读不下只言片字,脑子里尽是王弗如星的双眸和俏媚的娇态,望着窗外清幽的月色,苏轼坐了一夜,思了一夜。
第二天,天色熹微,苏轼便悄悄来到了王家的楼下,翠楼上,师妹王弗正临窗梳妆,只见她皓腕轻抬,斜插珠钗,晓风拂过,青丝随风,把少年苏轼的心拂成了一池春水。
寂静的清晨,苏轼就站在楼下静静地看着,赏着……
时间悄悄地走着。
不久,十九岁的苏轼把十六岁的王弗娶到了家中,从此,两人举案齐眉,相约执手一生。
04.
甜蜜的爱侣往往易遭时光嫉妒,王弗陪着苏轼走过了十年的美好时光后,被疾病夺走了华年,扔下苏轼,舍下幼子迈儿走了。
今夜,月朗星稀,只有如水的月色陪着苏轼在梦中思念着爱妻。
华发早生的苏轼在梦中追忆着,呓语着——
阿弗,我来到了你的闺阁楼下,还是那扇小小的窗,还是那天轻轻的风,还是那张日思夜念的脸庞。阿弗,你还认得我吗?十年了,四十岁的我华发早生,四处奔波,满面沧桑。你可知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你走后,我读书时,没有了红袖添香;和访客谈事论时时,没有了屏风后的倾听,更没有了你的察人慧语……身边丝丝的暖,都变成了缕缕的凉!一生一代一双人,相思相望不相亲!
阿弗,多少个夜晚,我凭窗而望,希望你重新向我走来,手拿披风,嘘寒问暖!你生是我十年的相伴,你去后是我十年的相思!
阿弗,你走后,春风不再拂我面,柳枝不再扬青丝,只有冬月的飞雪,时时寒凉着我沧桑的心。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弗!阿弗——”
一声长唤,两行清泪洒满面,苏轼从床上长泣而起。
长夜依然寂寂,月色依然皎皎。
披上衣衫,苏轼踉跄着,铺开宣纸,把思念倾洒笔端: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书罢,苏轼,这位北宋旷世才子,移步窗前,任泪横流。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第3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