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修图 » 搜索送松龙的图片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搜索送松龙的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1-23 09:30:35

1. 李白是什么时期的诗人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汉飞将军李广后裔,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

李白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李杜”,被贺知章惊呼为“天上谪仙”、“李谪仙”。
李白的作品想象丰富,浪漫奔放,意境独特,才华洋溢,在诗歌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其诗作在全唐诗收录于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传世。

2. 求这张动漫图片的出处

应该是《我的狐仙女友》中的女主角源千鹤变身时的样子


《我的狐仙女友》是西野かつみ原作、狐印插画的轻小说作品。此外,也有由山木铃画的改编漫画。本作得到2005年第1回MF文库J轻小说新人奖佳作。也有小说和广播剧等版本的作品。

源千鹤(川澄绫子/同左)

源千鹤变身时

源千鹤

薰风高校二年级学生。外表是巨乳美少女,实际上是年龄超过400岁的妖狐,而且还是九妖狐(但不是完整的九尾),具喜欢整天缠着耕太。能够独立思考,虽然看起来是成天只想要推倒耕太的变态,却也有专情耕太这纯真的一面。过去的她生活上乱七八糟的,酗酒、把家务活统统扔给多由良、脾气暴躁、不介意被看裸体等等,但与耕太确认关系后,却戒酒、穿上常规睡衣、学习烹饪等。决心为耕太改变自己,成为乖乖女。 (动画中变身时伸出金黄色狐狸耳朵,头发变成金黄色,只有一条尾巴。) 附身在耕太身上时,耕太会伸出黑色狐狸耳朵和一条尾巴。第十集耕太觉醒与千鹤合体时有六条尾巴。


3. 我在上海送江的茸华路要去火车站该如何走

线路1: 从南乐路出发,乘坐松江6路(松江乐都路-车墩),在车墩换乘外金专线(朱泾-外环路地铁站),在颛桥换乘地铁5号线(莘庄-闵行开发区),在莘庄换乘地铁1号线(莘庄-富锦路),抵达上海火车站. 约44.27公里
线路2: 从南乐路出发,乘坐松江6路(松江乐都路-车墩),在车墩换乘沪石专线(上海南站-石化友谊楼),在上海南站换乘地铁1号线(莘庄-富锦路),抵达上海火车站. 约39.96公里
线路3: 从新车公路(茸兴路)出发,乘坐松江103路(车墩客运站-沪松公路涞亭北路),在丁浜(沪杭高速公路)换乘松龙线(松江乐都路-龙州路上中路),在漕宝路虹梅路换乘506路(上海火车站南广场-龙茗路(静安新城)),抵达上海火车站南广场. 约40.15公里
线路4: 从新车公路(茸兴路)出发,乘坐松江103路(车墩客运站-沪松公路涞亭北路),在九亭换乘748路上行(九亭-凯旋路虹桥路),在虹桥路虹许路换乘941路(虹桥机场-上海火车站南广场),抵达上海火车站南广场. 约40.77公里

4. 李白写的诗有哪些

举例李白写过最经典的诗:
最脍炙人口的思乡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想象力最夸张浪漫的诗: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最孤独的诗:《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 李白年表


武后长安元年(701) 一岁
按李白生年原有二说:一、曾巩《李太白文集后序》云:“以病卒,年六十有四,是时宝应元年也。”薛仲邕《翰林李太白年谱》据此由宝应元年(762)上溯六十四年,谓李白生于武后圣历二年(699)。二、李阳冰《草堂集序》有“公又疾殛”之语,末云:“时宝应元年十一月乙酉也。”后世遂以此为李白之卒年。 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云:“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王琦以二者合而推之,谓白生于长安元年。又以《为宋中丞自荐表》核之,《表》言“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是表作于肃宗至德二载(757),由此上推五十七年,亦为长安元年。 今人多从王说。
中宗神龙元年(705) 五岁
父李客率全家迁居剑南道绵州昌隆县,见李阳冰《序》及范传正《碑》。开始读书,见《上安州裴长史书》:“五岁诵六甲。”
睿宗景云元年(710) 十岁
读诸子百家,通诗书。 《上安州裴长史书》:“十岁观百家。”《新唐书》本传:“十岁通诗书。”《秋于敬亭送从侄专游庐山序》:“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亦约于是时。
玄宗开元三年(715) 十五岁
观奇书,学剑术,好神仙。 《赠张相镐二首》:“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酉阳杂俎》谓李白三拟《文选》,当在此时。疑《明堂赋》、《拟恨赋》或作于此年。《与韩荆州书》:“十五学剑术。”范传正《碑》云:“少以侠自任。”魏颢《李翰林集序》:“少任侠。”《感兴八首》:“十五学神仙,仙游未曾歇。”《旧唐书》本传:“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
开元六年(718) 十八岁
隐居大匡山,往来旁郡。从赵蕤学纵横术。《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约作于此年或下一年。
开元八年(720) 二十岁
《大猎赋》初稿疑作于是年。
开元九年(721) 二十一岁
春,游成都,拜见苏颋。 按苏颋于是年初春赴蜀为益州长史,详见郁贤皓《苏颋事迹考》(《唐代文学研究》第三辑)。 《上安州裴长史书》:“前礼部尚书苏公出为益州长史,白于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礼,因谓群寮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所献作品中疑有《大猎赋》初稿,故苏氏以司马相如比之。同时献有《春感》诗。《登锦城散花楼》亦当作于是年。是年在成都瞻仰司马相如琴台、扬雄故宅。此后几年游历蜀中各地。
开元十二年(724) 二十四岁
辞亲远游,有《别匡山》诗。 《上安州裴长史书》:“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游峨眉山,写有《登峨眉山》、《峨眉山月歌》。出三峡,至江陵,遇司马承祯,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大鹏赋序》云:“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着《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是年还写有《渡荆门送别》、《秋下荆门》等诗。
开元十三年(725) 二十五岁
游洞庭,南穷苍梧。夏,权殡友人吴指南。秋至金陵。《上安州裴长史书》:“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遂权殡湖侧,便之金陵。”是年写有《望天门山》、《金陵城西月下吟》、《杨叛儿》、《长干行》等诗。开元十四年(726) 二十六岁
春,自金陵至广陵,又东南游苏州、杭州、越州、台州,东涉溟海。 然后回舟北上,复至扬州,散金三十万。卧病。是年写有《金陵酒肆留别》、《夜下征虏亭》、《苏台览古》、《乌栖曲》、《越中览古》、《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等诗。开元十五年(727) 二十七岁
沿江西上,观云梦,寓安州北寿山。北游汝海、襄州,结识孟浩然。回安陆,冲撞李长史车马。与元丹丘一起受安州都督马正会和李京之长史接见。与故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是年写有《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上安州李长史书》等。

开元十六年(728) 二十八岁
春至江夏,改葬吴指南。暮春,送孟浩然之广陵。回安陆,寓居白兆山。是年写有《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江夏行》等。
开元十八年(730) 三十岁
隐于安陆白兆山,有《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山中问答》诗。 遭受谤毁,有《上安州裴长史书》,要求雪谤。 书末云:“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可知雪谤无门,即赴长安。是年春夏之交,自安陆启程经南阳至长安时已是秋天。隐居终南山。结识崔宗之。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别馆。写有《酬崔五郎中》、《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乌夜啼》等。
开元十九年(731) 三十一岁
下终南山,有《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诗。 在长安北门与斗鸡徒冲突,《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云:“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当为是年事。见宦官、斗鸡徒之猖狂,写有《古风》(大车扬飞尘)。西游邠州,有《赠裴十四》、《登新平楼》、《赠新平少年》等诗。
开元二十年(732) 三十二岁
是年春游坊州,《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诗:“积雪明远峰,寒城锁春色。”旋归长安,有《春归终南山松龙旧隐》诗。友人元丹丘寄书问候,作《以诗代书答元丹丘》诗。在长安穷途失路,作《行路难三首》(其一、其二)。送友人入蜀,作《蜀道难》,寄寓功业难求之意。 五月,离长安,由黄河东下梁园,作《梁园吟》。
开元二十一年(733) 三十三岁
是年应元丹丘邀请,赴嵩山隐居。结识元演,往来于洛阳、襄汉、安陆之间。有《题元丹丘颖阳山居》、《元丹丘歌》,《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人从弟幼成令问》、《冬夜宿龙门觉起言志》等,还写有着名乐府诗《梁甫吟》。
开元二十二年(734) 三十四岁
春在洛阳,写有《古风》其十八(天津三月时)、《春夜洛城闻笛》。过襄阳,拜见荆州长史韩朝宗。写有《与韩荆州书》。秋至江夏,有《江夏别宋之悌》等诗。冬至随州,与元丹丘、元演同访胡字阳。
开元二十三年(735) 三十五岁
五月与元演越太行游太原,并曾北游雁门关。 写有《太原早秋》诗及《秋日于太原南栅饯阳曲王赞公贾少公石艾尹少公应举赴上都序》等。
开元二十四年(736) 三十六岁
春由太原经洛阳回安陆。岑勋千里寻访李白至嵩山,元丹丘请李白再至嵩山相会。写有《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着名乐府诗《将进酒》有“岑夫子,丹丘生”语,当作于此时。
开元二十五年(737) 三十七岁
闲居安陆。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或作于此年。
开元二十六年(738) 三十八岁
游襄阳,有《赠孟浩然》诗。 至颍阳元丹丘山居,旋别,有《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诗。 至陈州、宋城、下邳、淮阴、楚州,写有《送侯十一》、《淮阴书怀寄王宋城》、《经下邳圮桥怀张子房》等诗。
开元二十七年(739) 三十九岁
春在楚州安宜,有《赠徐安宜》、《白田马上闻莺》等诗,重游扬州、苏州、杭州,《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诗:“潮水还归海,流人却到吴。”有《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诗。 秋至巴陵,遇王昌龄。 昌龄有《巴陵送李十二》诗。
开元二十八年(740) 四十岁
许夫人约卒于上年或是年。李白带子女离安陆至东鲁。写有《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诗等。与韩准、裴政、孔巢父、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写有《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等诗。
开元二十九年(741) 四十一岁
居东鲁,游东鲁各地。
天宝元年(742) 四十二岁
四、五月间,游泰山,有《游泰山六首》。 秋,自南陵奉诏入京,有《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玄宗召见于金銮殿,命待诏翰林。冬,侍从温泉宫。写有《侍从游宿温泉宫作》、《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温泉侍从归逢故人》等诗。
天宝二年(743) 四十三岁
待诏翰林,草《和蕃书》或《出师诏》,醉写《清平调》、《宫中行乐词》,自以为升迁有望,有《金门答苏秀才》诗。 秋,遭谗见疏,遂有归隐之念。 有《玉壶吟》、《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等诗。
天宝三载(744) 四十四岁
正月,贺知章请度为道士还乡,李白有《送贺宾客归越》诗。三月,上疏请还山,玄宗赐金放还。 写有《还山留别金门知己》、《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等诗。秋,在梁宋间会见杜甫、高适,畅游梁宋,纵猎孟诸。冬,从高如贵道士受道箓于齐州紫极宫。写有《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等诗。天宝四载(745) 四十五岁
春,与杜甫同游东鲁,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二韵》:“行歌泗水春。”夏,与高适、杜甫同在济南会见北海太守李邕。秋,与杜甫重游鲁郡同寻范居士,同往龟蒙山元丹丘处作客。 旋于东鲁送别杜甫,写有《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天宝五载(746) 四十六岁
卧病东鲁。秋,怀念杜甫,写有《沙丘城下寄杜甫》诗。复思游越,告别东鲁诸公,写有《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宝六载(747) 四十七岁
至越中,吊贺知章,写有《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重忆一首》。返舟至金
陵。
天宝七载(748) 四十八岁
在金陵,与崔成甫相遇,写有《酬崔侍御》、《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着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等诗。游扬州江阳县、庐江等地,写有《叙旧游赠江阳宰陆调》、《寄上吴王三首》等诗。天宝八载(749) 四十九岁
在金陵,怀念子女,写有《寄东鲁二稚子》、《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等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约作于是年暮春。冬,写有《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
天宝九载(750) 五十岁
归鲁郡,写有《任城县厅壁记》、《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并序》。秋,访元丹丘石门幽居,写有《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等诗。
天宝十载(751) 五十一岁
在梁苑,与宗楚客孙女结婚当在是年或在此之前。 写有《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 冬,离梁苑北上幽州,写有《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诗。
天宝十一载(752) 五十二岁
北上途中游广平郡邯郸、临洺、清漳等地。 写有《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赠临洺县令皓弟》、《赠清漳明府侄聿》等诗。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边疆思想,在边地习骑射。有《行行且游猎篇》、《幽州胡马客歌》等。后发现安禄山野心,登黄金台痛哭。 不久即离幽州南下,写有《北风行》、《远别离》等诗。
天宝十二载(753) 五十三岁
南下过魏州贵乡,县令韦良宰盛情招持。又西北游汾州,写有《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诗。回到梁园。又从梁园经曹南南下宣城。写有《留别曹南群官至江南》、《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独坐敬亭山》、《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陪侍御叔华登楼歌》)等诗。
天宝十三载(754) 五十四岁
春游金陵,有《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等诗。 五月至扬州,与魏万相遇,同返金陵,尽出诗文,请魏万编集。 写有《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闻晁衡回国途中遇难,写有《哭晁卿衡》诗。秋冬,游秋浦、泾县,写有《秋浦歌十七首》、《赠汪伦》等诗。
天宝十四载(755) 五十五岁
游皖南。回到宣城。与宣城太守赵悦交游,写有《赠宣城赵太守悦》、《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赵公西候新亭颂》。反对杨国忠发动的两次征南诏之战,写有《书怀赠南陵常赞府》等,冬,北上梁园。适逢安禄山陷陈留、洛阳,李白携宗夫人自梁园经洛阳西上华山。肃宗至德元载(756) 五十六岁
从华山南下宣城,写有《奔亡道中五首》。过当涂,写有《春于姑熟送赵四流炎方序》。抵宣城,又往越中,写有《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过溧阳,写有《扶风豪士歌》、《猛虎行》、《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 至杭州,写有《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秋,与宗夫人隐于庐山屏风叠,有《赠王判官时余隐居庐山屏风叠》。冬,永王璘水军至寻阳,三次遣使聘请,李白下山入幕。写有《赠韦秘书子春》、《别内赴征三首》等。
至德二载(757) 五十七岁
在永王璘水军幕,随军东下。 写有《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永王东巡歌》。二月,永王兵败,李白自丹阳郡南奔,有《南奔书怀》诗。被系浔阳狱,写有《狱中上崔相涣》、《上崔相百忧章》、《万愤词投魏郎中》、《寻阳非所寄内》等诗。宗夫人奔走营救,经宋若思与崔涣为之清雪,出狱,入宋若思幕,写有《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诗、《为宋中丞自荐表》等。旋卧病宿松,有《赠张相镐二首》。 岁末,被判长流夜郎。
乾元元年(758) 五十八岁
在流放途中。 自寻阳启程,宗夫人弟宗璟送别,写有《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诗。 至江夏、沔州,写有《流夜郎题葵叶》、《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泛沔州城南郎官湖》等诗。 至洞庭,遇郗昂被贬,写有《送郗昂谪巴中》诗。 入三峡,写有《上三峡》诗等。
乾元二年(759) 五十九岁
至白帝城遇赦,立即返舟东下江陵,写有《早发白帝城》诗。在江夏停留很久,写有《江夏赠韦南陵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韦太守良宰》等诗。 秋至岳州,遇贾至、李晔被贬,同游洞庭,写有《巴陵赠贾舍人》、《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等诗。获悉崔成甫已卒,写《泽畔吟序》, 闻襄州叛将张嘉延袭破荆州,写有《荆州贼乱临洞庭言怀作》、《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等诗。 至零陵,有《赠卢司户》诗。
上元元年(760) 六十岁
自零陵返江夏,有《早春寄王汉阳》、《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等诗文。 下寻阳,上庐山,有《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 赴豫章,有《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豫章行》等诗。
上元二年(761) 六十一岁
暮春,送宗夫人上庐山,有《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东下重游皖南。 有《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等诗,来往于金陵、宣城间,有《饯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 欲投李光弼军未果,写有《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至当涂依族叔李阳冰。 写有《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
宝应元年(762)
在当涂养病,有《九月龙山饮》、《九月十日即事》诗。冬,病重,“枕上授简”,将诗文交李阳冰编集。十一月,赋《临终歌》而卒。葬龙山。元和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宣歙观察使范传正迁葬于青山。有孙女二人。伯禽有一子,出游,下落不明。

6. 求李白《行路难》其二的译文和分析

李白(2)第二 由婚姻与求仕看李白前期的生存方式与艺术精神
李白第二讲 由婚姻与求仕看李白前期的生存方式与艺术精神
(725-742)

李白首次入长安前后的心态与创作(725-742), 从开元十二年二十四岁至天宝元四十二岁,是诗人前期的漫游期与奋斗期。

一、诗人在一阶段主要活动及心态分析

(一)江东漫游,文化朝圣(李白初游动机考)

开元十二年(724)秋:二十四岁开始离蜀远游,自言:“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逺游。南穷苍梧,东渉溟海。见乡人相如夸云梦之事,云楚有七泽,遂来观焉。”(〈上安州裴长史书〉)”先至江陵。有〈大鹏遇希有鸟赋〉、《渡荆门送别》记其事。遇道家大师司马承桢,称赞他“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信心大增。此后就一直沿洞庭南下到湘,再回头东下至东吴。游苍梧诗未存,时间可不长。此行主要目的是到江南感受江左文化,寻访南朝余韵,具有文化朝圣的性质。因为他求学阶段主要学习的就是南朝文人的作品。他于秋天在荆门东下。春夏至金陵。〈望天山山〉〈金陵城西月下吟〉、《杨叛儿》、《长干行》。《秋下荆门》说得很明白:“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记录这些活动的作品有《金陵酒肆留别》、《征虏亭》、《苏台览古》、《乌栖曲》、〈越中览古〉〈准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这些都表明他是南朝文化的崇拜者。这次漫游也是他的文化之旅。

李白好游,且好以漫游之夸示于人其漫游动机:一是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古人多以此为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李白青年时出游当主要是为此;二是缘于道家情结,道家崇自然,并以仙境存于绝美之自然之中,“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只爱名山游”。李白漫游有求仙迹之愿望。如《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飡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吾与霞子元丹烟子元演气激道合,结神仙交,殊身同心,誓老云海,不可夺也,厯行天下,周求名山”三是为了交游,结交名人寻求出仕出名的机会。
这种漫游对他创作影响甚大。得江山之助,在李白作品中表现相当明显。

(二)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入赘许府及李白婚姻考)

开元十五年(727年),二十七岁:沿江西上,观云梦,寓安州北寿山。北游汝海,襄州,结识孟浩然。再回安州成婚。即以此为中心,寻求发展。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上安州李长史书〉。

开元十六年:春至江夏.改葬吴指南.暮春.送盂浩然之广陵.回安陆,寓居自兆山.。有《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江夏行》等.

开元十八年 三十岁:由安陆以长安
隐于安陆白兆山,有《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山中问答》.

李白的婚姻与家室考析

魏颢《李翰林集序》: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宗。

刘氏,鲁氏应是妾仆之类的人,然李白有时也称其为妇。其诗提及的“内”内应是续妻宗氏。

由表述看正式婚姻有二次,第一次婚姻,李白自己有说明,〈上安州裴长史书〉:五嵗诵六甲,十嵗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常横经藉书,制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矣。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逺游,南穷苍梧,东渉溟海,见乡人相如夸云梦之事,云楚有七泽,遂来观焉。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至移三霜焉。(〈与安州裴长史书〉)按:其时李白三十岁,成婚已三年,其结婚年龄当在二十七岁。许圉师卒于679年,距李白成婚时727年已有五十八年,许氏家族的势力已大减。仅有一人许辅乾开元中为光禄使。况且许一家是在武后时得势,直玄宗时代自然失势。许家由地方军阀勋贵转为进士新贵,军功及文学并重,这与李白尚侠善文的特点相合。况且李白以无籍布衣,无门户之显,一般人自然无法接受,只有如许家这等显户方可。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唐代社会承南北朝之旧俗,通以二事评量人品之高下。此二事,一曰婚。二曰宦。凡婚不娶名家女,与仕而不由清望官,俱为社会所不齿。”李白所为也是时气使然。
其身份是否是赘婿?尚需进一步考实。其时才子娶名家女,也是常见之事。唐时士人借婚姻依托权贵的事颇多,但并不是入赘,如崔圆,元载、元稹、李绅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并不是入赘。其先隐于寿山,为其暂栖之所,特殊的身份与地位使其仍有较强的漂泊意识:“白孤剑谁托,悲歌自怜,迫于恓惶,席不暇暖,寄绝国而何仰,若浮云而无依,南徙莫从,北游失路,远客汝海,近还云城。”(与安州李长史书)“白以弱植”(秋夜于安府送孟赞府史还都序)“白野人也,颇工于文。”(上安州裴长史书)
这种身份使他对社会的不公正有着更强烈的感受,并能激发出一种批判的力量。

少年行

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毬猎夜拥掷。呼卢百万终不惜,报雠千里如咫尺。
少年游侠好经过,浑身装束皆绮罗。兰蕙相随喧妓女,风光去处满笙歌。
骄矜自言不可有,侠士堂中养来久。好鞍好马乞与人,十千五千旋沽酒。
赤心用尽为知已,黄金不惜栽桃李。桃李栽来几度春,一回花落一回新。
府县尽为门下客,王侯皆是平交人。男儿百年且乐命,何须徇书受贫病。
男儿百年且荣身,何须徇节甘风尘。衣冠半是征战士,穷儒浪作林泉民。
遮莫枝根长百丈,不如当代多还徃。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簮缨。
看取富贵眼前者,何用悠悠身后名。

瑚钩诗话摴蒱今谓之呼卢取纯色而胜之之义以名之耳说文八尺谓之咫徐陵与裴之横书文辞简略礼等平交三国志先轸丧元王蠋绝脰殒身徇节,前代美之,徇谓以身从物也。《鹤林玉露》:诗家用遮莫字,葢今俗语所谓尽教是也。《渔隠丛话》:《艺苑雌黄》云:遮莫俚语,犹言尽教也。自唐以来有之故当时有“遮莫你古时五帝何如我今日三郎之说,然词人亦稍有用之者,杜诗云:久摈野鹤如霜鬓遮莫隣鸡下五更。李太白诗云:遮莫枝根长百丈不如当代多还徃遮莫亲姻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簮缨。《汉书·陈万年传》:即蒙子公力得入帝城。
严沧浪曰此诗只数句类太白余皆浅近浮俗决非太白所作萧士赟曰末章十二句辞意廹切似非太白之作巨眼者必能辨之

(三)游求仕,无功而返

开元十八年 三十岁:遭受谤毁.有《上安州裴长史书》,要求雪谤.书末云:“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主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可知雪榜无门,即赶长安.是年春夏之交.由安陆启程经南阳至长安时已是秋天.隐居终甫山.结识崔宗之.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别馆.写有《酬崔五邸中》、〈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乌夜啼》等

开元十九年(731) 三十一岁:
下终南山,有〈下终南山过斛靳山入宿置酒〉诗.在长安北门与斗鸡徒冲突〈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云:“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告怠清宪台,脱众北门厄.”当为是年事.见宦官、斗鸡徒之猖狂,写有(古风)(大车扬飞尘).西游汾州.有《赠裴十四》、《登新平楼》、〈〈赠新平少年〉〉、《行路难》等诗。

开元二十年(722) 三十二岁
是年春游州.〈〈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诗;‘积雪明远峰,寒城锁春色.”旋归长安.有〈〈春归终南山松龙旧隐〉〉诗.友人元丹丘寄书问候,作《以诗代书答元丹丘》诗.在长安穷途失路.作《行路难三首》<其一、其二);送友入入蜀.作《蜀道难》,奇寓功业难求之意.五月,离长安,由黄河东下梁园,作《梁园吟》.

开元二十一年(733) 三十三岁
是年应元丹丘邀请,赶嵩山隐居.结识元演,往来于洛阳、襄汉、安陆之间.有(题元丹丘颖阳山居)、《元丹丘歌》.《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人从弟幼成令问》、《冬夜宿龙门觉起言志》等,还写有着名乐府诗《梁甫吟》

开无二十二年(734) 三十四岁
春在洛阳,写有《古风》其十八(天津三月时).《春夜洛城闻笛》.过襄阳,拜见荆州长史韩朝宗.写有《与韩荆州书》.秋至讧蔓.有《江夏别宋之悌》诗.冬至随州,与元丹丘、元演同访胡紫阳.

开元二十三皋(735) 三十五岁
五月与元演越大行游太原,并北游雁门关.写有《大原早秋》诗及《秋日于太原南栅饯阳曲王赞公贾少公石艾尹少公应举赴上都序》等.

开元二十四年(736) 三十六岁
春由太原经洛阳回安陆.岑勋千里寻访李白至寓山,元丹丘请李白再至嵩山相会.写有《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着名乐府许(将进酒)有“岑夫子.丹丘生语.”当作于此时.

开元二十五年737三十七岁
闲居安陆.《春夜宴从桃花园序》作于此年。

开元二十六年(738) 三十八岁
游襄阳,有〈赠孟浩然〉诗。至颖阳元丹丘山居,旋别,有〈〈颖阳别元丹丘之淮阳〉〉诗至陈州,宋城、下邳、淮阴、楚州,写有〈〈送侯十一〉〉、〈〈淮阴书怀寄王宋城〉〉、〈〈经下邳圮桥怀张子房〉〉诗

开元二十七年(739) 三十九岁
春在楚州安宜,有〈〈赠徐安宜〉〉、〈〈白田马上闻莺〉〉等诗,重游扬州、苏州、杭州,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诗;“湖水还归海,流人却到吴.”有〈〈与从侄杭州刺史良赞天竺寺〉〉诗.秋至巴陵,遇王昌龄。昌龄有〈〈巴陵送李十二〉〉诗。

邺中赠王大劝入高鳯石门山幽居
一身竟无托,远与孤蓬征。千里失所依,复将落叶并,中途偶良朋,问我将何行,欲献济时策,此心谁见明。君王制六合,海塞无交兵。壮士伏草间,沈忧乱纵横。飘飘不得意,昨发南都城。紫燕枥上嘶,青萍匣中鸣。投躯寄天下,长啸寻豪英,耻学琅邪人,龙蟠事躬耕,富贵吾自取,建功及春荣。我愿执尔手,尔方达我情,相知同一已,岂唯弟与兄。抱子弄白云,琴歌发清声。临别意难尽,各希存令名。

李白求仕活动

《秋于敬亭送从侄专游庐山序》:“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覧七泽之壮观。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在经过求学、漫游、成家之后,他则走上了求仕征程了。其求仕活动可能从三十岁开始。其方法有请求乡荐、干谒权贵、以隐求名
唐代入仕之路:《新唐书·选举志》:“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但是,参加者需有一定身份,即要成为生徒,而生徒最次者也要求:“八百人以庶人之俊异者为之”家庭背景与地位则是人的入学资格,李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规定:工商之家不得入仕,《新唐书·选举志》将工商子弟称为“异类”与“刑家之子”并称。其入赘许家,多少也有改变家庭成份的用心。另外:举子在应试前即须填写籍贯及三代名讳,交纳礼部,他对这些事,很难说得清楚。

其一、求助地方官推荐。其《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上安州李长史书》《上安州裴长史书》,《与韩荆州书》等都记有此事。但这些活动并没有结果。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近者逸人李白自峨眉而来,尔其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已,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乃虬蟠龟息,遁乎此山。仆尝弄之以绿绮,卧之以碧云,嗽之以琼液,饵之以金砂,既而童颜益春,真气愈茂,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浮四海,横八荒,出宇宙之寥廓,登云天之眇茫,俄而李公仰天长吁,谓其友人曰:吾未可去也。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安能飡君紫霞,荫君青松,乗君鸾鹤,驾君虬龙,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耳?此则未可也,乃相与巻其丹书,匣其瑶瑟,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即仆林下之所隐容岂不大哉,必能资其聪明,辅以正气,借之以物色,发之以文章,虽烟花中贫,没齿无恨,其有山精木魅、雄虺猛兽以驱之四荒,磔裂原野,使影迹绝灭,不干户庭,亦遣清风扫门,明月侍坐,此乃养贤之心,实亦勤矣。孟子孟子无见深责耶,明年青春求我于此岩也。”
《上安州李长史书》白孤剑谁托,悲歌自怜,迫于恓惶,席不暇暖,寄绝国而何仰,若浮云而无依,南徙莫从,北游失路,言客汝海,近还郧城。

《上安州裴长史书》 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开心颜,终乎前恩,再辱英眄。白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

《上韩荆州长书》: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徧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厯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臣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为,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于造化,学究于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髙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昻青云耶?

其不求正途科举出身,原名固然可能有客观因素,主要还在于他深受战国纵横士风及江左名士传统的影响,对自己极其自信,鄙视循常格方式。

《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飡霞楼送烟子元演隠仙城山序》 吾不凝滞于物,与时推移,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朱绂狎我,绿萝未归,恨不得同栖烟林、对坐松月有所款

特殊的家庭背景与社会地位,决定了他只能以超出常人的方式实现理想。他想能象古之名士一样以绝世之高行盖世之才华征服世人。他的人生价值观就是要以现世功名证明自己的这一自信。这种充分的自信与充满热情的进取精神,展现了盛唐的精神。

其二、北上干谒,请托权贵

一上长安,这是他求仕的第二阶段。

玉眞公主别舘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秋坐金张馆、繁隂昼不开。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
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吟咏思管乐,此人巳成灰。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
弹劒谢公子。无鱼良可哀。
苦雨思白日,浮云何由巻。稷卨和天人,隂阳乃骄蹇。秋霖剧倒井,昏雾横绝巘。
欲往咫尺涂,遂成山川限。潨潨奔溜闻,浩浩惊波转。泥沙塞中途,牛马不可辨。
饥从漂母食,闲缀羽陵简。园家逢秋蔬,藜藿不满眼。蟏蛸结思幽,蟋蟀伤偏浅。
厨灶无青烟,刀机生绿藓。

早期求仕失败原因:一,自己特殊的身份,受人岐视,无人推荐。二,他特殊的理想及表述方式,诗人化的气质,不为凡庸的官场所接受。三、他求仕的方法与众不同,不愿丧失人格,而争取平等的人格尊严。

其三,以道隐求名

四、学剑山东,竹溪隐逸

开元二十八年(740) 四十岁
许夫人约卒于上年或是年。李白带子女离安陆至东鲁。写有〈〈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等.与韩准、裴政、孔巢父、张叔明、陶沔等隐于祖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隐”,写有〈〈(送准、裴政.孔巢父还山)〉等诗.

开元二十九年(741) 四十一岁
居东鲁,游东鲁各地。

山东属文化中心,当时求仕者多活动于这一地区。

其求仕方式体现了他的个性:也对其创作有所影响。

第一志向其大,希望一步登天,不以小官小吏为意。其二求仕方式独特,虽是请托权贵又要保持人格平等,体现了名士的尊严。由于自信,诗中多为理想尤其激切,多有时不我待的激情,在受折后,更为愤嫉,增加了对现实的批判力度;由于自己是以孤身奋半,所以对朋友之情尢其珍惜,故于侠客之义表现得较真切。又由于在干谒过程,有过受辱失格之痛,故对独立人格更加珍视,对权贵更加鄙视。

二、对南朝乐府的学习

李文前期专力于文与赋,在这一时期因久处江汉与江南,深染江左文化,其有意学习南朝乐府当是这一时期。《长干行》、《江夏行》即对传统的吴歌西曲的改造与创新。

《唐诗纪事》曰:韦渠牟,韦述之从子也,少警悟,工为诗。李白异之,授以古乐府。权载之叙其文曰:初,君年十一,尝赋《铜雀台》绝句,右拾遗李白见而大骇,因授以古乐府之学。按《旧唐书·韦渠牟传》:渠牟以贞元十七年卒,时年五十三,逆数其十一嵗见太白,时在乾元二年中。
此说明古乐府当时已成专门之学,非专门学习则不得其法。李白于乐府当有专攻绝学。故于其晚年则以此授人,希传于后。

三、与诗人的交游

一是孟浩然,一是王昌龄,二人皆是定评的当代着名诗人,李白在开元年间即与他们交往,说明李白诗才在当时也得到诗界的承认。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从此揖清芬。
孟氏开元十六年,四十岁曾有长安之游并成名,考场失意而归。另有诗:“北阙休上书,南山归卧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此为传说,也当对李白有所触动。
王昌龄《巴陵送李十二》
揺曵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王氏开元十五中进士,开元二十八年,游襄阳,会孟氏。似比李白年大。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隂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羣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慙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按:这类已显不凡,它发表于文坛,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诗作选读
4 望天门山

【解题】天门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南岸。东为博望山,西为梁山。两山夹江对峙,中间如门,故合称天门山。一说在今安徽铜陵。此诗可能作于开元十三年李白初次过天门山时。

天门中断楚江开〔1〕,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1〕楚江:当涂战国时属楚,长江在此一段可称楚江。

【简析】这是诗人乘舟过天门山时的纪行诗。题为“望天门山”,诗中无一“望”,但诗中句句不离望意。首句是从上游远望天门山全景,次句写舟行近天门,望山下水流的迥旋。三句是写舟至两山中间,看到的两山对出之状,最后一句是写舟过天门山后的回望与仰视,由两山之间观日。感到孤帆如日边而来。首联山与江兼具。二、三两句分写江与山,四句又将回到全山与江的全景,并以日为背景,拓开更大的空间。诗人善于剪取舟过天门时所望的最佳意象组合成诗。全诗既富有画意,又具有动感。
王右军
解题:《晋书》王羲之,起家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累迁长史,亮临薨上疏称羲之清真有鉴裁,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性爱鹅。山阴有一道士,飬好鹅,羲之徃观焉,意甚悦,因求市之,道士云:为我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1)。山阴遇羽客,要此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2),笔精妙入神(3)。书罢笼鹅去,何曽别主人。

注释:
(1) 孔稚圭《北山移文》:潇洒出尘之想,
(2) 郑玄《礼记》注:素,生帛也。
(3) 江淹《别赋》: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蔡邕篆书势,体有六篆,妙巧入神,《古诗》:新声妙入神

说明:短短八句,写出一个名士的潇洒。

5 长干行

【解题】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七十二《杂曲歌辞》有《长干行》。原为长江下游一带民歌。内容多写船家妇女生活。行,古乐府诗中的一种体裁。长干,地名。即长干里、长干巷在今南京市城南。秦淮河一带。南朝时江东称山陇之间为“干”。本诗约作于开元十四年(728)诗人游金陵时,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1〕。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2〕。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3〕。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4〕。十五始展眉,原同尘与灰〔5〕。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6〕。十六君远行,瞿塘滪滟堆〔7〕。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8〕。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9〕。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10〕。早晚下三巴〔11〕,预将家书报。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12〕。

【注释】
〔1〕 初覆额:才盖住额头,此指发短年幼。剧:游戏。
〔2〕 竹马:儿童玩耍以竹竿作马。床:古时床是指坐具,相当于今天的椅子。弄:玩。弄青梅:儿童玩的一种游戏。
〔3〕 嫌猜:嫌疑,嫌忌。古代礼教男女七岁以上授不亲(不接触)。此言他们无此顾忌。
〔4〕 这四句写女子初婚时的羞怯。
〔5〕 展眉:开心高兴状。尘与灰:两物本易混合,此喻夫妻感情密切。
〔6〕 抱柱信:《庄子·盗跖》中记: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后人以此事喻对爱情坚贞守信用。望夫台:古代传说,丈夫久出不归,妻子每日上山眺望,日久化为一石。人称此石为望夫台,此台多处都有,与诗意相关的可能是今江西德安县本北十五里。
〔7〕 瞿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重庆奉节县附近。滟滪(yan yu) 堆:瞿塘峡口突起于江的大礁石。是一人名的险滩,
〔8〕 五月江水上涨,礁石淹没行船,极易触碓。故曰“五月不可触”。古乐府中亦曾有此句。
〔9〕 迟:等待。
〔10〕 坐愁:因愁。
〔11〕 早晚:在此有疑问意,即多早多晚。什么时候。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三郡,在今重庆的东部地区。
〔12〕 长风沙:地名,在安徽省安庆市长江边。或言在忠州(今重庆的万县)。

【简析】这是一首表现爱情的乐府诗。诗人从儿童时代的戏耍写到初嫁、从婚后的生活写到别后的思念,展现出了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这一题材本是取自南朝乐府,但是诗人写此却能一脱原有的金粉气与贵族化的倾向。而表现出了平民生活的气息。这可能是诗人出生于商人家庭对于这一阶层的生活比较熟悉。其次,诗中的心理描写非常生动。善于选取一些传神的戏剧化的细节,表现了少妇的性格与变代成长的过程,有小说的情节化效果,在章法上诗人或以年岁为序或以季节为序,既符合少妇的口吻,又有民歌的韵味。

金陵酒肆留别

【解题】酒肆,酒店。此诗可能是诗人初游金陵后将往广陵时留赠友人之作。其时约在开元十四年(726)春。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1〕。金陵子弟来相送〔2〕,欲行不行各尽觞〔3〕。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
〔1〕 吴姬:吴地美女。此指酒店侍女。压酒:米酒醣制将热时,榨取酒汁。
〔2〕 子弟:年轻人。
〔3〕 欲行:指诗人自己。不行:指送别者。尽觞(shang):饮尽杯中酒。觞:酒杯。

【简析】本诗表现了诗人初游金陵后与几个青年饯饮时的惜别之情。李白曾言他游江东,遇落难公子,皆尽力接济,其三十万金,就是这样散尽了。由此也可见出他与江东青年友情之深。本诗中的金陵弟子中可能就有这样的朋友,诗中表现了是一群年轻人在南朝胜地的话别,诗一开头即描写酒店场景,写出“江南佳丽地”的特色。使饯别富有浪漫气息。第二联写送与被送者的对酌痛饮,具有年轻人的朝气。最后抒情语如沈德潜“语不必深,写情已足”,别情似水是前人已用过的写法,但是反其意而用,将别情与流水相比则是诗人的独创,本来这一写法即是将无形之情比作有形水,诗人则抓住喻体与本体的相似点(长)再作进一步想象,真接将两者作为有形之物来比较长短,这既突出了情之深,也体现了一种童心般的天真。

金陵城西楼下月吟

【解题】金陵,即今江苏省南京市。城西楼,又曰孙楚酒楼。此可能是李白于开元十四年(726)初游金陵时作。唐属润州。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1〕。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2〕。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3〕。

【注释】
〔1〕 “白云”句译文:白云与城楼映在水中,随波摇荡。似乎空城在摇动,白露滴落下来,在月光下象一颗颗明珠。似是从月中垂落下来。
〔2〕 相接:相近,相通,此指古代人物中能与自己思想相契合者,
〔3〕 解道:懂得,想起。谢玄晖:南朝齐代诗人谢朓,字玄晖。其《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中有“馀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句,为人称道。

【简析】这一首诗表现了诗人在金陵月夜怀古的情感,虽是怀古之作。但出于作者笔下却没有古气幽沉的感觉,而是如前人所评“清气*人”。这主要是因为诗人能将怀古与赞景之情和融在起,作者着意描写出秋夜月光明亮的特点,句句不离此意,反复晕染。首句虽是叙事,但是写夜间能望吴越,同样也表现了夜间月光明亮。次联写水与露也是突出其在月光下的透明感。三四两联是一气和成的,诗人因美景而生诗兴,但置于此景之中他感到古来诗人所作都不让人满意,这自然使他感到谢朓之作的可贵。这是诗人在搜寻之中的一个发现,诗人仿拂是在月夜中与古人同语共话。这是才子对才子的称叹,也是知音间的激赏。诗人将谢诗全句植入诗中,但并用典的板滞,而是全诗的意境妙合无垠。这些都是诗人在构思上的飘逸之处。

夜泊牛渚怀古

解题:原题下注:“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世说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