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吴的繁体字怎么写 呢
吴的繁体字如下图:
相关组词:
1、吴语[wú yǔ]
汉语方言之一,分布于上海、江苏东南部分和浙江大部分地区。
2、吴耿[wú gěng]
汉吴汉、耿弇的并称。
3、吴口[wú kǒu]
指吴地的美女。古称男曰丁,女曰口。
4、吴札[wú zhá]
春秋吴公子季札的省称。曾历聘鲁齐郑卫晋诸国,以博闻着称,为春秋之贤者。
5、吴亭[wú tíng]
地名,即庱亭。在今江苏丹阳县东、武进县西,三国吴孙权曾射虎于此。
6、吴闉[wú yīn]
吴门。指吴地。闉,城曲重门。
㈡ 急求一个吴字图片
用吴春宝做一个图案做头像
㈢ 求吴字书法图片。
可以么?
㈣ 吴字的各种艺术写法能复制下来的
吴字的各种艺术写法举例
㈤ 设计“吴”这个字的艺术签名照
连笔签
吴姓,最早起源于炎帝姜姓,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二个起源源自祝融氏吴回氏族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三个起源是出自姚姓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四个起源是出自黄帝姬姓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吴王太伯,被后世吴姓人称为开氏始祖)
魏晋至隋唐的700多年里,吴姓得到巨大发展。宋朝时,全国吴姓有约170万人,是当时的第八大姓。元明时期,吴姓人开始移民东南亚。菲律宾的吴姓华人,主要来自福建沿海地区,也有广东、台湾的吴姓人。据有关资料显示,19世纪末期,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有5万多华侨华人,吴姓人口排在第七位。2015年,吴姓在朝鲜位于前20大姓之列。2014年百家姓排名吴姓排名第八位,大陆吴姓人口3300多万。吴姓国外主要分布在朝鲜,越南,缅甸,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等全球吴姓总人口在7000多万左右。
日本王室亦是吴王夫差之后根据《魏略》、《晋书》、《梁书》、《北史》、《路史》等史料记载,汉、魏至隋唐时,日本倭王曾多次派遣使者朝拜中华王朝,并郑重表明:日本王室是吴太伯的后裔, 民国吴佩孚也曾说过他和日本皇室是同宗共族也是裕仁天皇的长辈。
㈥ 吴字有几个写法
“吴”字,宋体写法如图,上口下夨,口夨。敦煌写卷用又似楷又如魏碑体的写法,一律写作“吴”,上口下天,口天吴。吴“”与“吴”,那个更近古?我看甲骨文更像口天吴。见《考“吴”字篇》(一)。㈦ 繁体字“吴”的笔画是多少
繁体字“吴”的笔画是7画。吴的繁体字如下图所示:
一、吴的释义
1、周朝国名。在今江苏、安徽、浙江一带,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公元前473年为越所灭。
2、朝代名。
二、说文解字
吴,姓也。亦郡也。一曰吴,大言也。从夨口。
译文:吴,一种姓氏。也是一个郡的名称。另一种说法认为,“吴”是说大话。字形采用“矢、口”会义。
三、组词
吴语、吴口、吴书、吴札、吴锦等。
一、吴语 [ wú yǔ ]
汉语方言之一,分布于上海、江苏东南部分和浙江大部分地区。
二、吴口 [ wú kǒu ]
指吴地的美女。古称男曰丁,女曰口。
三、吴书 [ wú shū ]
三国时期东吴修国史。
四、吴札 [ wú zhá ]
春秋吴公子季札的省称。曾历聘鲁、齐、郑、卫、晋诸国,以博闻着称,为春秋之贤者。
五、吴锦 [ wú jǐn ]
吴地出产的美锦。常比喻优美诗文。
㈧ 看草书吴字怎么写
吴字草书写法:
吴,中国东部江浙地区文化的统称,位于浙江钱塘江以北,江苏南部及上海全境,此地区长期位于同一行政单位内(会稽郡、江南东道、两浙路),语言为吴语,到明清才分属浙江,江苏,上海三省市,文化、习俗、语言较为接近。
吴语,吴文化也可说成吴越语,吴越文化。
㈨ 求图片,要吴字的
望采纳
㈩ 吴字怎么写好看
吴字的写法如下:
1、第一笔短竖往右下方倾斜,勿长。
2、第二笔横折,横向略长,略扛肩,折笔略短,折笔往内收,与左侧竖笔呼应。
3、第三笔短横从左侧竖笔末端偏上一点起笔,扛肩方向与上方横向笔画一致,与右侧折笔末端相接,右侧露点头。
3、横笔扛肩,四个横笔基本平行。
4、上方口框与下方“天”之间的距离勿大。
5、下方撇笔的弯曲度略大,过了下方横笔再撇出。
吴字的来源
“吴”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一般认为是大声说话、喧哗,由大声说话义引申为大。作为古国名的“吴”,地处中国东南部,因此又泛指中国东南一带为吴地,金文中用为国名、地名或人名。